xx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_第1页
xx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_第2页
xx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_第3页
xx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_第4页
xx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0XX 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XX 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为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稳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宽裕型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现就 XX 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进一步强化以工业理念抓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农业项目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学先进,赶先进,立足南通,进位争先,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特色化、规模化、高效化、外向化和集约化,不断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民的非农化,不断开展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二、发展目标推进粮油稳定发展和蔬菜优质化,XX 年全县优质粮食播种面积 110 万亩,粮食产量 50 万吨;双低油菜播栽面积 10 万亩以上,总产 2 万吨;蔬菜设施栽培面积万亩。推进蚕桑生产标准化和畜禽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全县桑园面积 15 万亩,蚕茧产量万吨;生猪饲养量 110 万2 / 20头,其中三元杂交商品猪占 60%以上;家禽饲养量 4500万羽,出栏 2100 万羽,产禽蛋 20 万吨;山羊饲养量 78万只,出栏 43 万只;水产品养殖面积万亩,水产品总产量万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建设,XX 年全县新建投资额超 100 万的现代农业园区 160 个,投资额超200 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 50 个。推进“三资”开发农业,XX 年全县吸引“三资”开发农业投资总额 5 亿元,其中县外民资 1 亿元,新批注册外资额 2000 万美元,注册外资到账额 500 万美元。推进农村剩余劳力转移,XX 年全县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1 万人,非农收入在农民收入增长中份额达 80%以上。推进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建设,XX 年全县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3 个以上,品牌农产品超市销售额 2 亿元。推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XX 年全县农业增加值增长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 6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三、工作重点1、充分利用挖掘资源潜力,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资源是决定项目农业建设发展的重要条件,按照市3 / 20场需求,充分发挥和挖掘资源潜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建立和培育十大特色产业,即:优质稻米、弱筋小麦、双低油菜、蚕桑、家禽、家畜、水产、蔬菜、海洋特色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建立优质稻米、弱筋小麦、 “双低油菜”三大产业的优质高产示范基地。XX 年,全县在河北里下河地区建立 20 万亩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在河东、河南地区建设 20 万亩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和 10 万亩“双低” 油菜生产基地;推广种植弱筋小麦“宁麦 9 号” 、 “扬麦 13 号” ;油菜推广“秦油 7 号” ;玉米大力推广种植“苏玉 19”;水稻推广抗条纹叶枯病的“扬粳9538”,淘汰抗病性差的“武育粳 3 号” 。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产业配套的发展思路,全力提升蚕桑主导产业。加大桑园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大力组织实施桑园更新改造和填平补齐新扩工程,加快老桑更新步伐,着力消除水旱互包,在河北里下河适度发展新扩成片桑园,稳定桑园面积 15 万亩。大力推广蚕桑新品种、小蚕饲育自动加温补湿器,小蚕共育率 90%以上、方格簇使用率 95%以上。实施桑园合理套夹种,提高夹种指数,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大力培育家禽、家畜产业,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稳步发展规模化、集4 / 20约化经营。规模蛋鸡养殖场良种普及率达 100%,二元母猪存栏提高 10%,三元商品瘦肉猪出栏提高 8%,食草动物肉鹅、羊子等存栏提高 20%以上。同时围绕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规范畜禽生产环节,强化产品质量监控,扩大市场份额,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畜禽产品占生产总量的70%以上。大力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档次,XX 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增加 1万亩,发展设施栽培面积确保万亩,力争 4万亩。充分利用河道沟塘,大力培育水产养殖产业,XX 年全县河豚养殖 450 万尾、鳗鱼养殖 3000 万尾、鲟鱼养殖20 万尾、双季虾养殖 2000 亩以及 6 万多亩的“四大家鱼”的养殖。大力培育海洋特色产业,开发利用浅海滩涂发展紫菜、贝类养殖,全年海水养殖面积 10 万亩,其中紫菜养殖万亩,贝类养殖万亩。开发深度加工,着力提高紫菜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培育绿色生态产业,围绕改善优化投资和人居环境,建设绿色生态林业产业,进一步加强城镇绿化,完善绿色通道,实施镇村绿化示范工程。全县成片造林 3000 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 10 万亩,四旁植树 50 万株。2、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强化项目农业建设载体资金是发展项目农业的基础,要抓住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长三角积聚和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猛攻农业招商引资,投资项目农业建设。突出优势特色产业、5 / 20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鼓励引导投资者增资扩股,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连带扩散效益。一是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围绕产业特色、区域优势,集聚各类资源,整合生产要素,限制休闲观光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其中 XX 年全县建立各类生产示范区 90 个,即粮油业建成万亩无公害优质弱筋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2 个、万亩无公害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2 个、千亩无公害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2 个;蚕桑业建成万亩蚕桑标准化示范区 2 个、千亩丰产桑园示范区 5 个、百亩优质高产高效桑园示范方 50 个;畜牧业建成禽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 个、无公害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示范小区 5 个、新建标准化万羽鸡场 5 个,标准化千头猪场 5 个,标准化百只羊场5 个;水产业建成无公害优质水产养殖示范区 5 个。二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和技术改造,实施品牌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带动力和辐射力。XX 年全县要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各 1 家、县级龙头企业 5 家,全县年销售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 6 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 25%。严禁发展简易大米加工企业,重点培育四种6 / 20类型的龙头企业。催生一批劳动密集型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围绕蚕桑、畜禽两大支柱产业,鼓励投资者兴办农产品深度加工企业,鼓励现有企业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培大一批有科技创新开发能力的成长型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和引导中洋集团、家惠油脂公司、康德生物制品公司等企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抓好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做强一批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骨干型龙头企业。重点做好茧丝绸加工产业链、紫菜加工产业链的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加大对茧丝绸集团、兰波公司等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与农户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建成外向型、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型”龙头企业。配套一批产业发展服务流通型农业企业。积极引导天成饲料公司、海安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服务型农业企业瞄准市场发展生产,组织销售,加强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关系,全县提升年交易额 5000 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市场2 个。同时龙头企业要积极实施生产标准化、产品名牌化、营销外向化战略,扩大农产品出口。XX 年全县要新增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 5 个。积极储备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项目,XX 年县级、市级和省、国家级龙头企业要分别有 200万元、1000 万元和 2000 万元以上发展项目。XX 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 XX 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要点7 / 20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坚持工农对接和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深化科技创新,落实惠农政策,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二、总体目标、农村经济总收入 68 亿元,同比增长 %;农民人平纯收入到达 4527 元,同比增长 13。、粮食种植面积 63 万亩,产量 5 亿斤;油料种植面积 24 万亩,产量4650 万斤。3、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产值 21 亿元,同比增长 14%。4、蔬菜种植面积 10 万亩,魔芋 8 万亩。5、畜牧业产值7 亿元。生猪饲养量 65 万头,出栏 35 万头;牛饲养量 7万头,出栏 3 万头;山羊饲养量万只,出栏万只;家禽饲养量 266 万只,出笼 145 万只。8 / 206、新建和改造产业基地 10 万亩,荒山造林 2 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 1万亩,林业育苗 3000 亩。7、完成 500 户2000 人扶贫搬迁。8、解决 4 万人饮水安全,完成 2000 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9、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 85%。三、工作重点建设四大示范片区全力推进竹房城镇带建设,重点抓好水坪大石门、前进、县河示范场、中峰青草坪四个示范片区建设。其中,大石门片区以旅游休闲建设为重点,建成为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片区;前进片区以景观河堤、生态农业、观光茶园、房屋改造为重点,建成全省茶文化旅游明星村、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山区水利建设示范村;县河翟家坝生态观光示范区通过完善路网、景观设施和集镇西延工程,形成集产业建设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小区;中峰青草坪片区通过贡米基地配套设施和集镇改造工程,形成9 / 20集田园观光、商贸物流、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小区。发展十万亩产业基地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特色产业建设激励机制,高标准建设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继续推进以汇湾、水坪、县河、新洲、兵营为主的茶叶板块;以桃源、丰溪、向坝为主的烟叶板块;以南部乡镇为主的中药材、核桃板块;以305 省道沿线为主的设施蔬菜板块。新建和改造产业基地10 万亩,其中,茶叶基地万亩、中药材万亩、核桃万亩。兴办一批示范样板大力开展试点示范创建活动。按照“有特色、显亮点、重实效”的要求,重点办好高产粮油种植、特色产业基地、生态修复造林、畜牧水产养殖等一批试点示范。围绕茶叶、烟叶、核桃、黄姜、中药材、魔芋、养殖等产业项目,各乡镇培植 1个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特色专业村,引导发展一批种养营销大户。10 / 20壮大一批龙头企业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抓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建设,重点扶持龙王垭、梅子贡、华驰、创艺、天翔、云浩、顺溪、益友、高山公司等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壮大企业综合实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继续实行品牌奖励政策,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扩大产能、延长产业链条,增强企业的产业带动能力。积极申报认证绿色、有机品牌和地理标志,争创湖北省优质农产品品牌、国家知名品牌。扶持一批养殖小区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发展“150” “300”养猪、 “165”养牛、“1235”养羊、林下围栏养鸡等生态养殖模式。落实补贴政策、保险政策,推广农户家庭规模化养殖,支持畜禽养殖小区发展。启动生态移民试点XX 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 抢抓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机遇,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11 / 20收入的产业建设、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素质建设等为重点,启动 XX 年度 11 个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完成 XX年已启动的 11 个重点村建设任务。开展生态移民试点工作,在南部山区和 305 省道沿线各建成一个特色鲜明、功能配套、规模适度的生态移民示范小区。打造三条生态景观带大力开展生态建设,加快推进中国绿谷建设。以 305 省道、兴界路和竹溪河沿线为重点,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实施植树造林、荒山绿化、水生态环境整治工程,打造 305 省道沿线生态景观带、兴界路沿线生态景观带和竹溪河沿线生态景观带。完成荒山造林 2 万亩,退耕还林补植 1 万亩,道路绿化 871 公里,义务植树 125 万株,林业育苗 3000 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塘堰清淤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结合新一轮“三万”活动,大力开展“百塘千堰”整治示范工程,重点抓12 / 20好 100 口塘、 1000 条堰的示范整治工程,通过以点带面,促使全县 1650 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高产农田示范建设。启动蒋家堰、水坪等乡镇万亩土地整理、高产农田项目和 3 万亩低丘岗改造项目,实施土地平整、灌渠、道路配套建设。继续开展县河、水坪等 14 个村的农村环境保护村庄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加快竹溪河综合整治。加大水利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以河道整治工程为重点,推动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成双河口段防洪工程,城关-中峰段 6 公里河堤治理工程,完成城区橡胶坝二期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养护。把农村公路管养纳入乡村日常管理范畴,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加强行业监管、指导,推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常态化。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努力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围绕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科技体13 / 20制和服务体系改革,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转化应用能力和推广服务能力,推广以良种良法配套为主的优良品种、轻简栽培、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等“五项”基础性成熟技术;创新应用以综合增效集成为主的有机贡米“五统一” 、脱毒马铃薯“六改” 、玉米高产、“双低”油菜、绿色防控等“五项”展示成功技术;研究示范以有机标准化生产为主的高效生态复合型种养、生态循环、节药、节肥、节水的“五项”环保型低碳技术。启动农作物良种选种培育、土壤肥料分析化验、魔芋品种培育、脱毒马铃薯培育、植物病虫害防控、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等六个县级农业科研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林地经营权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林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壮大专业合作组织。以产业为支撑,每个乡镇重点培育扶持 1-2 个产业效14 / 20益高、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组织,完善服务章程,提高合作组织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在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推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等方面的作用,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强化农民技能培训。以县实训基地为平台,整合各类培训项目,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民植保下页 余下全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工作推进现代农业县建设的意见各乡党委、政府,县属及省市驻高各部门、各单位:XX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县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XX 年全县农业15 / 20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建设现代农业县为目标,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核心,以抓项目、强龙头,稳基地、拓市场,重培训、保安全,建新村、促发展为重点,突出特色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强化科技支撑,促进市场流通,加强基础设施,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提升“三农”工作水平,着力推动现代农业县建设取得新成效。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 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11%以上。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1.巩固提升主导产业。立足区位区域优势,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同时,加快发展蔬菜、制种、番茄、棉花、草畜、葡萄六大特色主导产业,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品种结构和市场供应格局,进一步壮大基地面积、形成产业优势。巩固提升- 1 -蔬菜大县成果,围绕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的目标要求,以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为重点,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努力将我县建成河西重要的蔬菜集散地和绿色有机蔬菜核心种植区。鼓励规模连片种植高原夏菜,凡集中16 / 20连片种植 500 亩以上和 1000 亩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每亩分别给予 40 元和 60 元的补助。整合做精制种产业,按照“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三赢”原则,以土地流转和组建制种集团为重点,切实加强制种市场管理,严格推行种子生产基地认证制度,严把制种企业准入关口,县内落实面积的制种企业原则上以入股现有在高台纳税的制种企业、进行合作经营的形式开展,为种子产业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全县玉米制种稳定在 10 万亩,巩固发展 2 万亩瓜菜、花卉等特色制种,提高制种产业核心竞争力。继续实行加工番茄种植责任目标管理制度,鼓励各乡在本行政区域内积极动员农户种植加工番茄,经核实面积后每亩给予 50 元的补助。继续挖掘马铃薯种植潜力,提升集约化水平,加快标准化进程。全县蔬菜、制种、番茄、棉花、葡萄、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 8 万亩、 12 万亩、万亩、5 万亩、 3 万亩和万亩。2.着力提升设施农业。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包装、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城郊乡重点发展日光温室、钢架拱棚蔬菜和高原夏菜,中部乡重点发展露地瓜菜和脱水加工蔬菜,山区乡重点发展- 2 -17 / 20设施葡萄。加强引导扶持,突出示范带动,强化科技服务,推动设施农业快速健康发展。继续整合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新建改建日光温室每座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 4 万元,贴息 2 年。新建钢架大棚连片 50 座、100 座以上的示范点,每座分别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万元、1 万元,贴息1 年。鼓励农户利用增温技术对温室进行改造,对符合改造要求的每座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万元,贴息 1 年。连片新建日光温室 30 座以上的示范点,优先安排农机购臵补贴和基础设施配套。鼓励农户在荒漠区打建日光温室,连片30 座、50 座以上示范点,每座分别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5 万元、6 万元,贴息 3 年。鼓励沿山冷凉灌区大力发展反季节日光温室葡萄产业,新建反季节日光温室葡萄,每座补贴苗木款 1000 元,连片 30 座、50 座以上的,每座分别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 5 万元、6 万元,贴息 3 年。全县年内新建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 1500 座。3.持续推进草畜产业。立足我县实际,按照繁育一体化要求,突出发展以牛羊为主的基础母畜产业,走农户抓繁育、大户抓育肥、站所抓防疫、协会抓流通、企业抓加工的路子,努力实现拓基地、扩总量、树品牌、标准化的目标,巩固扩大养牛大县成果,争取进入全省养羊大县行列。加强科技创新,探索完善“数字化养殖”模式,总结推广地面青贮等实用技18 / 20术,加大品种改良力度,进一步提升畜牧业科技水平。建设基础母畜养殖核心区,开展基础母畜信息化管理,扩大XX 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 - 3 -基础母畜养殖规模,力争全县畜禽养殖总量达到 329 万头,以牛羊为主的基础母畜存栏量达到万头,其中母牛万头。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养殖。牛产业发展上,对当年新增的基础母畜养殖专业村,基础母畜户均 3 头以上,总量达到 300 头、500 头、1000 头以上的,分别给予 2 万元、4 万元、6 万元奖励。凡新建高标准养殖小区,通过验收存栏肉牛 200 头以上的养殖小区,奖励 6 万元,存栏肉牛 500 头以上的养殖小区,奖励 15万元。当年新购适龄能繁母牛 3 头以上的,每头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 4000 元,贴息 3 年;新增肉牛 20 头以上的,每头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