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题库及答案3_第1页
牙周病学题库及答案3_第2页
牙周病学题库及答案3_第3页
牙周病学题库及答案3_第4页
牙周病学题库及答案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7 抗菌疗法对牙周病有效果 其中下列哪一种抗菌素不是必要的 A 螺旋霉素 B 四环素 C 青霉素 D 洗必泰 E 灭滴灵 218 下列物质中哪一种不存在于龈上菌斑中 A 唾液 B 磷水化合物 C 兼性厌氧菌 D 龈沟液 E 丝状菌 219 非附着菌斑中最具有特征的细菌是 A G 杆菌 B G 杆菌 C 可动菌 D G 球菌 E 丝状菌 220 附着菌斑中最常见的细菌是 A G 杆菌 球菌和丝状菌 B G 杆菌 球菌和丝状菌 C 可动菌 G 杆菌和球菌 D G 球菌 G 球菌和丝状菌 E 丝状菌 G 球菌和 G 杆菌 221 当牙周病处于活动期时 菌斑中优势菌为 A G 链球菌 丝状菌 B G 细菌 可动菌 C G 细菌 可动菌 D G 杆菌 G 杆菌 E 丝状菌 222 龈下菌斑中可产生白细胞毒素的细菌为 A 唾液链球菌 B 内氏放线菌 C 中间普氏菌 D 牙龈紫卟林菌 E 伴放线放线杆菌 223 能够产生抗中性白细胞因子的牙周细菌是 A 内氏放线菌 B 中间普氏菌 C 牙龈紫卟啉菌 D 伴放线放线杆菌 E 嗜二氧化碳纤维菌 224 在健康的牙周部位球菌所占比例可高达 A 74 B 75 C 70 D 50 E 60 225 牙石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 A 影响美观 B 机械刺激 C 菌斑附着 D 口臭 E 影响再附着 226 一患者 40 岁自诉近一周 左上牙咬牙合痛 胀痛 口臭明显查体 7 叩 67 牙间隙龈红 7 远中牙周袋 4mm x ray 显示凹形骨吸收 最 有可能诊断为 A 咬牙合创伤 B 根尖周炎 C 牙龈炎 D 食物嵌塞 E 牙髓炎 227 在牙齿及骨组织周围中最易受到创伤性牙合力的区域为 A 根分岐处 B 根炎处 C 牙周膜区 D 骨嵴 E 骨硬板 228 咬牙合创伤是牙周病病因学中重要的因素 主要原因是 A 它是始动因子 B 没有它就不会发生牙周炎 C 促进牙周炎破坏深度加重 D 它促使骨组织吸收 E 它与炎症扩展至牙周支持组织的途径和使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程度相关 229 牙龈是性激素的靶组织 其主要机理为 A 牙龈对性激素敏感 B 牙龈含有特殊的激素受体 C 性激素使牙龈血管扩张 D 性激素促使管吸收 E 性激素刺激造骨细胞的活性 230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一系列口腔症状 其主要原因为 A 糖尿病与牙周病具有双向关系 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B 血糖增加导致牙周组织内的小血管壁和基低膜增厚 C 糖尿病越重 牙周病越轻两者负相关 D 牙周破坏程序与血糖 等等糖耐量曲线正相关 E 糖尿病导致牙周组织供氧不足 231 牙周炎的进展 学说 最新观点认为 A 牙周炎的进展是慢性 进行性的破坏 B 具有周期性的特点 C 突发性活动期和静止期交替出现 D 静止期与活动期不一 E 一般停留在静止期 232 牙菌斑堆积 2 4 天后 牙龈病理的变化中最不可能出现为 A 结缔组织有小血管周炎 B 血浆蛋白渗出 C 血管扩张 出血 D 白细胞移出到结缔组织 E 组织中 75 为淋巴细胞 233 在牙菌斑堆积 4 7 天后 牙龈组织病理最突出变化为 A 白细胞浸润 B 血管渗出增加 C 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D 附着水平降低 E 纤维破坏 234 牙龈炎症的确立期病损主要表现为 A 为菌斑堆积第 4 8 周发生 B 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C 上皮附着的位置发生变化 D 大量浆细胞浸润为主 E 含有大量坏死分解的白细胞 235 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的一个主要标志为 A 龈沟深度超过 2mm B 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 C 上皮附着水平的位置 D 牙周袋 E 牙龈红肿 出血 236 在牙周炎症明显的部位 牙周探诊的深度常大于组织学上的龈沟深度其原 因在于 A 牙龈组织变薄 B 探针选择不当 C 组织对机械力的减弱易探针穿通 D 附着水平在炎症时降低 E 假性牙周袋的存在 237 牙龈炎症的诊断和判断牙周炎的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标是 A 菌斑指数 B 牙周病指数 C 牙周袋深度 D 附着水平 E 探诊出血指数 238 牙周袋的病理上的确切含义是 A 病理性加深的龈沟 B 龈缘位置向牙冠方向移动 C 结合上皮的位置未发生明显变化 D 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 并与牙面分离 E 牙龈肿胀或增生 239 在牙周袋形成机理中 入侵的细胞达到结合上皮体积百分率为多少可导致 冠方的结合上皮从牙面剥离 A 80 B 50 C 60 D 70 E 30 240 牙周袋内的牙根面 其病理结构改变的主要特征是 A 牙骨质坏死 B 菌斑附着 C 牙骨质脱矿 再矿化 D 根面龋 E 牙骨质中渗入有害物质 241 体外试验显示牙周病患牙根面与牙龈成纤维细胞共同培养 成纤维细胞无 贴附作用 其主要因为 A 根面再矿化 B 根面胎行 C 根面微量元素发生变化 D 细菌及内毒素进入牙骨质深层 E 根面软化 242 在牙周炎时 常伴有咬合创伤 牙槽骨发生吸收 其特征是 A 表现为水平型吸收 形成骨上袋 B 受压侧发生骨质新生 C 受牵引侧发生骨质新生 D 常为垂直吸收 形成骨下袋 E 常形成一壁骨袋 243 牙槽骨破坏吸收后形成骨下袋 哪一种愈后最为 A 一壁袋 B 二壁袋 C 三壁袋 D 四壁袋 E 混合壁袋 244 牙槽骨发生凹坑状吸收的解剖机理是 A 牙槽间隔薄弱 B 颊舌侧骨质较厚 C 龈区菌斑易于堆积组织防御力薄弱 D 食物嵌塞 E 不良修复体 245 正常情况下 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为 A 1 2mm B 0 5 1mm C 2mm D 1 5 2 5mm E 0 2mm 246 咬牙合创伤一般不会引起 A 牙槽骨发生垂直吸收 B 牙周韧带间隙增宽 C 牙齿松动 D 牙周袋形成 E 牙齿脱白 247 牙周探测力量一般为 较为合适 A 10 20g B 5 10g C 20 25g D 20 40g E 25 50g 248 牙周探测的记录主要反映了 A 牙周袋在牙面的分布 B 牙周破坏的严重程度 C 牙周病的严重性 D 附着水平 E 釉牙骨质界位置 249 咬合运动检查中 哪一种检查方法并不重要 A 视诊 B 叩诊 C 触诊 D 扪诊 E x ray 250 对于咬合运动中侧方牙合检查 哪一种检查方法不适宜 A 视诊 B 拟诊 C 蜡片法 D 咬合纸法 E 研究模型 251 检查侧方牙合运动时 哪一种检查方法较好 A 蜡片法 B 赛璐璐纸条法 C 扪诊 D 叩诊 E x ray 252 检查邻牙接触点是否良好 常用的方法是 A 视诊 B 叩诊 C 扪诊 D x rey E 牙线法 253 牙周支持组织丧失情况 主要依据为 A 附着水平的丧失 B 牙周袋深度测量 C 牙槽骨吸收 D 牙龈红肿 E 牙龈萎缩 254 牙周病治疗程序第一阶段的目的在于 A 消除或控制临床炎症及咬牙合性致病因素 B 牙周手术治疗及松牙固定 C 消除患者对牙周病的恐惧 D 教育病人注重口腔卫生 E 全身抗菌治疗 255 牙周治疗第一阶段结束后一般多长时间进入第二阶段治疗 A 1 2 周 B 4 周后 C 1 周后 D 2 4 周 E 3 6 周 256 牙周手术治疗后多长时间可以进行永久性修复治疗 A 1 个月 B 2 周 C 2 3 个月 D 5 个月 E 6 个月 257 牙周病维持疗效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 应患者的要求 B 进行牙周手术 C 进行松牙固定术 D 增加医院收入 E 进行复查复治 258 能够使牙周病的牙周炎症得到改善 保证牙周治疗的顺利进行 维持牙周 组 织的健康关键在于 A 每天刷牙 B 常用含漱剂 C 菌斑控制 D 禁烟 E 坚持牙龈按摩 259 洗必泰抗菌机理在于 A 抑制 DNA 合成 B 改变细胞膜结构 打破渗透平衡 C 改变细胞膜渗透压 D 抑制细菌蛋白合成 E 使细菌着色 260 超声洁治时 工作头接触牙石的角度为 A 80 B 65 C 90 D 25 E 15 261 龈上洁治器中镰形洁治器的特点是 A 横切面为等边三角形 B 单侧刃口 C 双侧刃口 D 刃口分钝锐两角 E 适宜除去平面牙石 262 龈上洁治器中镰形洁治器最适宜去除牙石的部位是 A 龈下牙石 B 颊面牙石 C 舌面牙石 D 牙间间隙牙石 E 牙合面牙石 263 对于锄形洁治器中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 外形如锄 B 工作头左右成对 C 刃口一端成钝角 一端成锐角 D 使用时钝角置于牙石侧的龈沟内 E 刮除龈上牙石及浅层龈下牙石 264 超声洁治器去除牙石后 最好还是再用手工清除一遍 其原因主要是 A 超声喷雾影响环境 B 超声牙不去除不净 C 邻面牙石超声不易清除 D 超声洁治的牙面粗糙或有刻痕 E 超声不易去大块牙石 265 手用器械洁治时 刃口与牙面的角度为 A 65 B 75 C 90 D 15 E 80 266 使用锄形器 主要的力量来源于 A 手腕推力 B 手腕拉力 C 手腕旋转力 D 手指推力 E 手指拉力 267 使用镰形器 主要的力量来源于 A 手指推力 B 手指拉力 C 手腕推力 D 手腕拉力 E 手腕旋转力 268 用好匙形器是龈下洁治术的关键 有效工作端 A 上 1 3 B 中 1 3 C 下 1 3 D 上 1 2 E 下 1 2 269 根面平整术的主要目的在于 A 刮除牙石 B 去除肉芽组织 C 创造软硬组织生物相容的环境 D 根面完滑 E 去除毒素 270 Gracey 匙刮器与 Universal 匙刮器主要区别是 A 双侧刀刃 B 非偏位刃缘 C 刃而与器械颈部 90 角 D 面特异性 E 仅有 1 对 271 牙周病患牙根面的处理常用柯椽酸 其作用机理 A 杀菌作用 B 中和毒素 C 根面硬组织脱钙 D 使根面光滑 E 诱导新骨形成 272 纤维结合蛋白对根面是有较好的作用 其实验室数据提示是 A 促使根面可脱钙 B 对纤维细胞有趋化作用 C 具有胶原样作用 D 中和毒素 E 杀菌作用 273 纤维结合蛋白的生化结构是 A 低分子蛋白 B 高分子糖 C 高分子糖蛋白 D 多种蛋白组合 E 含有较多的胶原纤维 274 若前牙正中牙合有早接触 非正中牙合也有早接触 应调磨的牙位是 A 下牙的切缘 B 下牙的唇面 C 上牙的切缘 D 上牙舌侧窝 E 上牙舌面 275 患者 6 正中牙合位有早接触点 非正中牙合时正常 应调磨 A 6 颊尖 B 6 舌尖 C 6 颊斜面 D 6 牙窝 E 6 舌斜面 276 若正中牙合关系正常而非正中牙合有早接触 调磨区域是 A 颊尖 B 舌尖 C 下前牙切缘 D 斜面 E 上前牙舌侧窝 277 一牙周病患者 7 非正中牙合有早接触 若左侧牙列为工作侧时应尽量磨 改 7 A 舌尖的牙合斜面 B 舌尖的颊斜面 C 颊尖的牙合斜面 D 颊尖的舌斜面 E 以上都不是 278 一牙周病患者 7 非正中牙合有早接触 若左侧牙列为非工作侧时应尽量磨 改 7 A 舌尖的牙合斜面 B 舌尖的颊斜面 C 颊尖的牙合斜面 D 颊尖的舌斜面 E 以上都不是 279 对于一牙周病患者 6 非正中牙合有早接触 若右侧处于工作侧时 应尽 量磨改 6 A 舌尖的牙合斜面 B 舌尖的颊斜面 C 颊尖的牙合斜面 D 颊尖的舌斜面 E 以上都不是 280 对于一牙周病患者 6 非正中牙合有早接触 若右侧处于非工作侧时 应 尽 量磨改 6 A 舌尖的牙合斜面 B 舌尖的颊斜面 C 颊尖的牙合斜面 D 颊尖的舌斜面 E 以上都不是 281 牙龈切除术是适应症比较广泛的一种牙周手术 但不适于手术范围的为 A 牙龈肥大或增生 B 骨上袋 C 牙周脓肿 D 骨下袋 E 冠桥修复 牙龈覆盖过多者 282 牙龈切除术时要进行标记 切口与标线有一定距离 角度一般为 45 度角 但牙龈切除最关键的是 A 肥大牙龈都要切掉 B 龈刀切入时恰能切到牙周袋底 C 切口的角度一定不变 D 一定要在切口标记下作切口 E 防止组织撕裂 283 袋壁刮治术又称闭合性内壁刮除术 其最大优点是 A 不用切牙龈组织 B 去除牙石最干净 C 最小的创伤 最大的组织保留 D 根面平整最彻底 E 不用打麻醉药 284 切 ENAP 作内斜切口的进刀角度与根面呈 A 10 角 B 10 15 角 C 15 20 角 D 20 30 角 E 25 角 285 以利新附着 用枸缘酸处理根面其最适 PH 值为 A 1 B 2 C 0 5 D 4 E 7 286 根面进行酸处理的时间一般为 A 1 分钟 B 2 3 分钟 C 3 5 分钟 D 5 分钟 E 10 分钟 287 对于已暴露牙周袋的根面 如呈高矿化性变 就需要进行酸处理 处理时 间为 A 要缩短至 1 分钟 B 要延长到 3 4 分钟 C 要延长至 5 分钟 D 时间不变 E 延长至 10 分钟 288 膜龈手术是多种手术的总称 其手术范围是 A 从附着龈延伸到牙槽粘膜 B 从游离龈到附着龈 C 从游离龈到牙槽粘膜 D 前庭沟区 E 舌系带区域 289 根分叉病变治疗比较有困难 近年对 II 类根分叉缺损治疗较有效的 方法是 A 截根术 B 引导组织再生术 C 袋壁刮治术 D ENAP E 半牙切除术 290 一患者 6 延中颊根破坏严重 需要做截根术 其切口选择是 A 6 的颊侧根方 B 6 腭侧根方 C 6 远中区 D 4 的远中区 E 56 牙间隙处 291 对于膜龈手术 以待肉芽生长 塞治剂需要塞治 A 5 7 天 B 10 天 C 14 天 D 20 天 E 30 天 292 牙周翻瓣术后龈瓣与骨面之间的连接物质为 A 坏死的牙龈组织 B 肉芽组织 C 渗出液 D 血凝块 E 淋巴细胞 293 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