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情况报告_第1页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情况报告_第2页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情况报告_第3页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情况报告_第4页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情况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情况报告 2009 年 08 月 20 日 17 35 人民网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丰富 分布地域广阔 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 为履行 我部地质遗迹保护职责 我们大力推进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工作 自 2000 年我部组织实施国 家地质公园计划以来 公园建设快速发展 取得了显著成效 到目前为止 我国已有世界 地质公园 20 处 全球共 58 处 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 138 处 省级地质公园 159 处 在 138 处国家地质公园中 已经揭碑开园的有 127 处 一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历程一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历程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由政府部门组织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国家 也是全球建立地质公园 最早的国家之一 上世纪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 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 的号召 1999 年 12 月 我部在山东威海召开 全国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会议 提出了以建 设国家和地方不同层次地质公园的形式来推进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方针 随后 成立 了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 财政 环保 林业 旅游 文物 教育 国土及 中国地质学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国家地质遗迹 地质公园 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遗 迹 地质公园 评审委员会 制订了 全国地质遗迹保护规划 印发了 关于申报国家 地质公园的通知 出台了 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 国家地质公园评审标 准 等规范 并从 2000 年开始在全国组织实施国家地质公园计划 我们已分别于 2000 年 2001 年 2004 年 2005 年开展了四批次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工作 2009 年 8 月 历经四 年准备 第五批次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会在北京召开 经专家评审有 44 家地质公园获得了国 家地质公园资格 在三年的建设期后 将会有 44 个新成员加入到我们的地质公园网络体系 中来 2004 年 6 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我部联合在北京召开 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 我国黄山 庐山 云台山等 8 个国家地质公园被首批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到目前为止 我国先后又有四川兴文 内蒙古克什克腾 福建泰宁 山东泰山 中国雷琼 四川自贡 等 12 家世界地质公园获得批准 2 家 内蒙古阿拉善地质公园 陕西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 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 6 月下旬联合国也已派专家对上述公园完成实地考察 工作 目前已进入最后审批阶段 另有 2 家 广西乐业 凤山地质公园和福建宁德地质公 园 已完成国内审查 近期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 目前 我国已有世界地质公园 20 个 占全球世界地质公园总数 58 个 的 1 3 是世 界地质公园数量最多 增长最快的国家 中国在地质公园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官员赞扬说 中国在地质公园建立这一工作中起到了开拓 性的推动作用 并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设立在中国北京 显示了中国在世界地质 公园网络中的重要地位 二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取得巨大社会经济效益二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取得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地质公园在我国从无到有 从默默无闻到今天的被大家广泛认可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成就 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利用方式 它已在地质遗迹与生态环境保护 地方经济发展与解 决群众就业 科学研究与知识普及 提升原有景区品位和基础设施改造 国际交流和提高 全民素质等方面日益显现出巨大的综合效益 据统计 到目前为止 138 家国家地质公园 的实际投入为 146 3 亿元 其中中央财政投入 8 3 亿元 地方财政投入 28 亿元 公园自筹 110 亿元 直接解决就业人数达 7 5 万人 间接解决 47 万人就业 公园游客累计达到 11 亿人次 门票累计收入 70 多亿元 全国地质公园共出版各类科普读物和宣传品 500 多种 500 多万册 张 地质遗迹点科普标识牌 2 1 万多个 已建和在建地质博物馆 127 个 建立科研基地 187 个 科普教育累计达 1 6 人次 举办了包括学术研讨会 中小学生夏令 营在内的各类科研学术活动共计 585 次 可以看出 地质公园的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建设投 入取得了丰硕的社会经济效益 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公园游客数量逐年上 升 门票和地方收入逐步攀高 社会环境稳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1 提高了民众保护意识 促进地质遗迹的有效保护提高了民众保护意识 促进地质遗迹的有效保护 目前 我们已建成的 127 处国家地质公园涵盖了地层学 地貌学 古生物 构造 冰 川 火山 地质灾害等多种地质遗迹 分布于全国大江南北 31 个省市区 通过地质公园的 建立 使当地政府和居民逐步认识到保护地质遗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越来越多的 民众参与到保护活动中来 一个爱护地质遗迹 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正在形成 例如 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通过申报和建设 使当地居民认识了地质遗迹资源的意义和所 带来的经济效益 提高了他们保护地质遗迹的自觉性 纷纷主动承担起地质遗迹看护人 使地质遗迹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 2 普及了地学知识 有助于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普及了地学知识 有助于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按照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的要求 每个地质公园都建立了一处以地学知识为主要展 示内容的室内地质博物馆 成为向游客宣传地球科学知识的基地 在对地质景点标识牌的 编写 导游资料的编印 导游人员的培训等方面 注重充实加强科学内容 如地球的形成 地质遗迹的成因等 寓科普教育于游览 寓知识传播于休闲 地质公园不但为公众提供 游览休闲的场所 还为公众提供了学习地球科学知识的园地 受到游客和当地政府的欢迎 通过建立地质公园 使旅游景区科学品味得到了有力提升 科普教育和地学研究逐步推 进 地质公园已经成为地质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地质科学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3 促进了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当地居民就业促进了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当地居民就业 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 使当地政府获得了宣传和提升自身的国家级平台 使地质公园 成为本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增加了地方收入和就业机会 促 进经济结构向良性方向发展 据统计 几乎所有地质公园的旅游收入都在逐年递增 以河南省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以河南省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 2000 年门票收入仅 400 万元左右 在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后 突出了 崖谷林瀑 的地质旅游 建成科普教育基地 吸引了众多学者 青少年学生以及普通游客前来参观考 察 2008 年实现门票收入 2 3 亿元 旅游综合收入达到 50 亿元 2007 年 云台山地质公 园所在地 修武县宾馆饭店由 2000 年的 52 家增长到 375 家 旅行社由 2000 年没有一家 增长到 26 家 旅游业税收达到 7587 万元 占全县财政收入的 21 3 同年 云台山再次 跻身河南省纳税 500 强 也是唯一一个进入河南省纳税 500 强的旅游企业 云台山地质公园的地质旅游业的发展 促进了当地群众就业 目前 景区员工由 2000 年的 69 名增加到 1300 余名 全县导游讲解员由 2000 年的仅有 10 名增长到 1360 名 直接 从业人员达到 3 56 万人 间接从业人数达近 10 万人之多 成为增加群众就业的一个重要 渠道 公园周边居民通过提供劳务 开办家庭宾馆 经营旅游纪念品等方式增加了收入 为全县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4000 多个 云台山的发展 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景区附近的岸上乡岸上村 开发前还是一个全省 有名的贫困村 人均年收入只有 260 元 现在依托旅游业迅速致富 2006 年人均收入就达 到 5 万元 家家开上了小汽车 户户办起了家庭旅馆 成了河南省有名的富裕村和新农村 建设的示范村 岸上乡还被推荐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乡 又如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在建立地质公园前 园区仅仅为一处草场 游人甚少 在 2002 年国家地质公园建立后 游客及旅游收入急速上升 到 2006 年时 游人已达到 129 6 万人 次 旅游收入达 3 8 亿元 克什克腾旗也一举脱贫迈入小康门槛 象这样因建立国家地质 公园而改变当地贫困面貌的例子还有很多 实践证明建设地质公园是促进贫困山区经济发 展重要途径之一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提供的数据显示 该地质公园为房山旅游业带来了显著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1 年接待游客 383 3 万人次 综合收入 4 76 亿元 2007 年接 待游客 572 5 万人次 实现综合收入 9 67 亿元 6 年间 直接增加就业 5000 余人 带动 间接就业 2 万人 4 4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 取得良好效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 取得良好效果 我国地质公园积极与国内外公园结为姊妹公园 如 2002 年黄山地质公园与瑞士少女峰 缔结友好山 2006 年 与美国约塞 米蒂国家公园缔结为姐妹公园 双方进行了高层互访 再如 2007 年雷琼火山世界地质公园与德国埃菲尔山脉世界地质公园 河南伏牛山世界 地质公园于马来西亚兰卡威世界地质公园分别结为姊妹公园 2009 年 6 月 嵩山世界地质 公园同马来西亚兰卡维世界地质公园 捷克波西米亚天堂世界地质公园 西班牙索夫拉韦 世界地质公园结为友好地质公园 形成管理层的定期互访机制 相互交流公园建设 管理 经验 进行市场互动 通过旅游黄金线路对接 提升嵩山地质公园在海内外旅游市场的知 名度和竞争力 我国地质公园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活动 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出访了美国大峡谷 国家地质公园 开展了学术及管理经验交流活动 河南云台山 江西庐山地质公园先后于 2006 年 5 月和 2007 年 6 月召开第一届和第二届世界地质公园国际研讨会 泰山地质公园 将于 2009 年 8 月召开第三届世界地质公园国际研讨会 2007 年 7 月 江西三清山国家地 质公园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花岗岩国际学术研讨会 我国地质公园也接待了包括美国 韩国 意大利等国家在内的专家 学者 普通游客等来华进行学习和考察 我国地质公园的建 设与发展 在积极推动世界地质公园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 也日益成为展示我 中华民族的新国际舞台 三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重点三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重点 我国的地质公园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在建设及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 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立法工作相对滞后 管理机构不健全 科学研究及科普工作 较薄弱等方面 进一步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 既是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