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教学设计之三_第1页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教学设计之三_第2页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教学设计之三_第3页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教学设计之三_第4页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教学设计之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6 页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教学教学 设计之三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结构 了解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历程 2 了解文章的写法 学习 以事实说话 的说 理技巧 3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 并课外查阅有关 资料 对中国近代科技为什么落后于西方以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教学重点 1 理清文章结构 了解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历程 2 了解文章的写法 学习 以事实说话 的说 理技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 并课外查阅有关资料 对中国近代科技为什么落后于西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 势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我国在历史上曾经是世界上文明昌 盛的国家之一 古代科学成就闻名于世 我国古代的 第 2 页 共 6 页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到了 近代 近代科学却要从外国进入我国 这是为什么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 听听杨振宁教授的论述 二 作者简介 杨振宁 1922 年生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早年 留学美国 获博士学位 1957 年与李政 时间特点举例说明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 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为一名华裔科学 家 杨振宁对祖国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 虽然身在海 外 却时刻关注着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1971 年中 美关系解冻之始 他就多次到中国大陆进行访问 改 革开放以后 更是频繁往返于中美之间 进行讲学和 交流活动 对中国科技研究的方向和未来科技人才的 培养 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本文就是根据他在清华大 学和哈尔滨等地所做的学术报告整理而成的 三 整 体感知 1 本文是一篇科技演讲辞 谈论了一个热门话 题 即中国近代科技为何落后于西方及未来的发展趋 第 3 页 共 6 页 势如何的问题 在演讲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 全文分 为两部分 回顾与前瞻 它在概述中国几千年来科技 史的基础上 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发展的轨迹 并满怀信心地展望了中国科技在未来 21 世纪的乐观前景 2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 完成下面的表 格 参考 时间特点举例说明第一阶段公元 1400 年前中国 领先世界 明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的记载和 1962 年 的考古发现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对人类的历史产 生过巨大的影响第二阶段 1400 年至 1600 年中国举步 不前 明朝皇帝请一些传教士从澳门把造火炮的技术 引到中国来 几何原理 被翻译到中国 对中国科 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三阶段 1600 年至 1900 年中国 抗拒科技引入 清朝同文馆的设立爱到阻力 有大学 士认为 科技只是奇技淫巧 雕虫小技 清朝派遣留 学生 因受到猛烈抨击 最终又把他们召回 第四阶 段 1900 年至 1950 年中国引进西方科学 京师大学堂 的成立 废除科举制度 大规模派遣学生到国外留学 第五阶段 1950 年至 20XX 年中国科技飞速发展 中国 在 1956 年建了第一个反应堆 1964 年造出了原子弹 第 4 页 共 6 页 1967 年造出氢弹 1970 年卫星上天 半导体元件 和集成电路 3 通过表格的完成 我们了解了中国科技发展 的历程 请思考 作者认为中国近代敞开国门 向西 方学习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参考 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鸦片战争时期英国武 力的胁迫 一个是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进北京等一系 列事件使中国人感觉到了耻辱 感觉到了奋起直追的 必要性和紧迫性 这两点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科学发展 的转折点 对后来中国科技的发展影响深远 4 在前瞻部分 作者对中国 21 世纪科技发展前 景持绝对乐观的态度 请问他的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 他会那么乐观 参考 在作者看来 尽管 21 世纪中国仍然会面 临许多困难 社会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但科技的发展 只要有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有人才 有纪律 有决 心 有经济的支持 就可以了 20 世纪只具备了 前三者 科技就取得了这样可喜的成绩 而到了 21 世纪将四者皆备 因此 他对中国未来科技的发展是 绝对乐观的 5 作者通过回顾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指出中 国近代科技落后及现代得以迅猛发展的历史原因 并 第 5 页 共 6 页 以充足的理由 指出中国 21 世纪科技发展前景绝对 乐观 字里行间 透露出作者对中国科技发展的热情 关注和殷切期望 6 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参考 以事实说话 实事求是 体现在本文中 在阐述中国科技每一发展阶段的特点时 他都列举大 量真实可信 权威的材料做为立论的根据 做到有理 有据 例如 为了说明 1400 年以前中国科技的领先 地位 他列举了郑和下西洋的记载 四大发明对世界 文明进程的影响等两个例子 逻辑性强 条理清晰 总体安排分为两部分 回顾与前瞻 对中国科技发展历程的回顾 分五个阶 段论述 有清楚的时间起止 有因果关系的梳理 有 分述 有总结 条理非常清楚 中国科技发展前景的 预测 先拿出科技发展的必备条件作为预测的依据 然后分析中国现状与前景 论述顺理成章 不断地变换人称 作为演讲辞 往往要阐述自 己的观点 因此本文大量运用第一人称 如 我只举 一个例子 我们可以说 我个人认为 我认为 等 都是为了发表自己的见解 而运用第二人称 如 如果你去看 当然有人讲 你讲的太简单了 等 则是为了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引领他们共同思考自己 第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