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砼结构平法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平法常见问题答疑_第1页
图集砼结构平法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平法常见问题答疑_第2页
图集砼结构平法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平法常见问题答疑_第3页
图集砼结构平法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平法常见问题答疑_第4页
图集砼结构平法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平法常见问题答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1 平法常见问题答疑平法常见问题答疑 06G101 6 图集问题 1 1 06G10106G101 6P456P45 第三条如第三条如 exex 尺寸大 较大者方向钢筋设置在下 尺寸大 较大者方向钢筋设置在下 请问到底是哪个方向 请问到底是哪个方向 答 图集中注解第 5 条已经明确规定了水平为 X 方向 垂直为 Y 方 向 而且图示也已经非常清晰了 ex 指的是 x 方向的柱外缘到 基础外缘的长度 ey 指的是 y 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 度 二者要判断大小 哪个值大 哪个方向的钢筋就放置在下 2 2 06G10106G101 6 6 基础梁端无外伸构造与基础梁端无外伸构造与 04G101 3P2904G101 3P29 不同 为什不同 为什 么 么 答 06G101 6 和 04G101 3 所涉及的基础类型不同 它们的受力 情况是不一样的 同时在新的图集中也考虑了一些新的处理方 式 像柱的插筋构造也是有区别的 3 3 06G101 6P5306G101 6P53 柱宽基础梁时 加腋筋竖筋如柱宽基础梁时 加腋筋竖筋如 email 8 200 8 2008 200 email 在封闭范围内全部布置吗 还在封闭范围内全部布置吗 还 是仅图上示意根数 是仅图上示意根数 答 在加腋的这个位置 布置的是钢筋网片 如果只是图上的 3 根 那要 200 的间距干嘛 只是在计算的时候 La 长度范围是不用 布置的 图示主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这一段距离是锚固了 而且伸入相邻的基础梁 想布置钢筋也比较费事了 梁里面多 的是钢筋 4 4 06G101 6P6106G101 6P61 柱顶纵筋在承台内的锚固应伸至承台顶 柱顶纵筋在承台内的锚固应伸至承台顶 答 图集中注解第 3 条已经说明这个问题了 只要伸入承台内的长 度满足 Lae 和 35d 的要求就可以了 这个和柱的钢筋要到顶是 不一样的 桩和承台都是基础构件 承台是为了扩大受力截面 更好的承载上部构件 如果桩足够大的话 就没有必要设置承 台了 5 5 06G101 606G101 6 P51P51 页 内容是否与页 内容是否与 04G101 304G101 3 的内容相同 还的内容相同 还 有其他的内容 是否也相同 有其他的内容 是否也相同 2 11 答 这个是不同的 看图的时候要仔细 非贯通纵筋在 3 中取值除 了 L0 3 以外 还有一个 a 值来控制的 在 6 中没有这个控制条件 了 其它的内容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 仔细阅读即可 6 6 06G101 606G101 6 中是否是取消中是否是取消 04G101 304G101 3 中对中对 a 1 2la hb 0 5hca 1 2la hb 0 5hc 的规定 的规定 答 06G101 6 中的基础梁在取值的时候是没有这个控制条件 但 是 这不代表取消 03G101 3 中的相关规定 这本图集包含的 内容是独基 条基和桩承台 这些和筏板基础是不同的 两本 图集可以对照进行学习 但是 不能否定对方的内容 7 7 根据 根据 06G101 606G101 6 中的规定 独基底板钢筋起步中的规定 独基底板钢筋起步 S 2 75 S 2 75 是 是 并且关系 是否可按计算般的方法起步并且关系 是否可按计算般的方法起步 5050 计算 计算 答 二者之间是并且的关系 都要满足的 计算的时候是要按照图 集的要求进行计算的 但是 如果计算的双方协商好了 也可 以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计算 施工的时候是要按照图集的规定 进行布置的 8 8 非框架梁 非框架梁 L L 的底筋锚固长度是的底筋锚固长度是 12d12d 还是按还是按 03G101 103G101 1 第第 3333 页页 第第 3 3 点点 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情况下 锚固长度不少于锚固长度不少于 250mm 250mm 答 这个直接取 12d 就可以了 L 的下部钢筋支座处属于受压区域 和框架梁不同 250mm 指的是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9 9 板负筋的分布筋与另一方向的负筋搭接长度是多少 板负筋的分布筋与另一方向的负筋搭接长度是多少 答 分布筋的功能是使主筋绑扎成网 浇捣混凝土时主筋位置不发生 偏离 另一功能是提高主筋的连接长度 具体的取值范围 平 法中没有明确 一般取 150mm 即可 1010 梁上部钢筋中 梁上部钢筋中 2B20 2B20 标识的钢筋在遇到有悬挑梁时标识的钢筋在遇到有悬挑梁时 如何处理如何处理 是是 将支座钢筋延伸还是布置 将支座钢筋延伸还是布置 2B202B20 钢筋 钢筋 悬挑梁上部未配置有 悬挑梁上部未配置有 钢筋 钢筋 答 悬挑梁上部未配置有钢筋有可能是漏写了 或者没有按照平法的 要求来布置 这种情况一定要咨询设计人员 1111 满堂基础中地基梁与承台两者之间交接处钢筋如何配置 满堂基础中地基梁与承台两者之间交接处钢筋如何配置 答 基本上要看承台的钢筋是不是双层钢筋 而且基础梁不一定要贯 3 11 穿承台 高抗力等级要贯穿承台 这个具体的要咨询设计了 1212 非接头搭接 非接头搭接 施工时如何保证钢筋不松动施工时如何保证钢筋不松动 振捣砼时振捣砼时 如何保如何保 证两根钢筋间隔是一定的证两根钢筋间隔是一定的 答 应该是非接触搭接 虽然 两根钢筋不直接绑扎在一起了 但是 钢筋可以和其它的钢筋绑扎的 固定应该不成问题 1313 基础梁上部钢筋与下部钢筋倒置输入与图示不符 基础梁上部钢筋与下部钢筋倒置输入与图示不符 答 简单的来判断 基础梁的受力和框架梁的受力正好是相反的 另 外 基础梁在平法集中标注中是下部钢筋在前 上部钢筋在后 这个和框架梁也是相反的 应该和图示是相同的 1414 梁的侧面纵筋在集中标注行已标注 梁的侧面纵筋在集中标注行已标注 而原位标注再标注时而原位标注再标注时 是否重是否重 复计算复计算 答 不会重复计算 但是会按照原位标注内容进行计算 梁平法施工 图制图规则规定 施工时 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1515 04G101 304G101 3 基础梁端部无外伸处要求上下钢筋对接连通布置 基础梁端部无外伸处要求上下钢筋对接连通布置 而而 06G101 606G101 6 基础梁端部无外伸处上下钢筋可不对接基础梁端部无外伸处上下钢筋可不对接 弯曲弯曲 12d12d 锚固即可锚固即可 实用时能否把筏板基础梁梁端无外伸构造套用实用时能否把筏板基础梁梁端无外伸构造套用 06G101 606G101 6 做法做法 答 不可以 按照现在的情况 只有在设计明 确或以后的图集改版中提出才可以 否则 现阶段还是按照各 自的构造进行 1616 06G101 606G101 6 第第 64 6564 65 页的桩钢筋为什么不伸至承台梁顶部 页的桩钢筋为什么不伸至承台梁顶部 答 这个桩钢筋伸入的构造按照 61 页的构造来考虑就可以了 其他问题其他问题 1 1 03G101 103G101 1 第第 6262 页中 梁侧面纵向构造筋的构造要求是 当页中 梁侧面纵向构造筋的构造要求是 当 hw 450hw 450 时 设置纵向构造钢筋 且钢筋间距时 设置纵向构造钢筋 且钢筋间距 a 200a 200 请问 请问 如如 hwhw 450 450 时 单侧设置多少道纵向构造筋 是时 单侧设置多少道纵向构造筋 是 1 1 道还是道还是 2 2 道 道 答 如果梁的净高正好等于 450mm 的时候 布置一道 那就是有 两个空 450 2 225 按照图集要求已经大于 200 了 要布置 两道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用不了两道 但是 在规范中有了这 样的规定 所以我们一般见到的都是或者不布置 或者要布就 4 11 布置两道 另外 如果是设计人员则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 是预算和施工人员 按图处理就可以了 2 2 框架梁或梁截面较大时 框架梁或梁截面较大时 拉筋的构造应如何设置拉筋的构造应如何设置 当设计者无规定当设计者无规定 时时 答 如果布置侧面构造钢筋或抗扭钢筋的时候 梁需要布置 拉筋 拉筋的规定在平法图集中已经非常明确了 直接看 03G101 1 P62 注解第 4 条 3 3 桩头已镶入承台处 桩顶的承台钢筋是否需考虑保护层 桩头已镶入承台处 桩顶的承台钢筋是否需考虑保护层 答 从平法的图示来看 桩的钢筋是从桩顶位置布置的 桩伸入承 台 50 100 这个应该已经满足保护层的要求了 不用从承台顶 在考虑保护层了 否则太厚了 4 4 抗震框架梁的底筋能搭接吗 抗震框架梁的底筋能搭接吗 在哪个位置搭接在哪个位置搭接 答 抗震框架梁的底筋是可以搭接的 只要不在梁下部跨中位置就 可以了 5 5 箍筋两个弯钩的总长度应该是多少倍 箍筋两个弯钩的总长度应该是多少倍 d d 答 箍筋两个弯勾如果是 135 度 抗震的情况下是 11 9d 不抗震 的时候是 6 9d 6 6 当暗柱过长时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是否应当伸至暗柱端或考虑与 当暗柱过长时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是否应当伸至暗柱端或考虑与 暗柱箍筋搭接暗柱箍筋搭接 答 不管暗柱有多长 暗柱都属于墙的加强 它是墙的一部分 不 是墙的支座 所以应该伸至暗柱的端部 不可以搭接 7 7 砖混结构中 砖混结构中 构造柱与圈梁构造柱与圈梁 哪个是支座哪个是支座 答 在砖混结构中 二者都属于整个建筑物的构造加强构件 柱肯 定是梁的支座 但是 在实际作用的时候 砖混结构中主要的 承重构件是墙不是构造柱 所以 这种关系不像框架结构那么 明显 8 8 06G101 606G101 6 中 为何当双杯口的中间杯壁宽度中 为何当双杯口的中间杯壁宽度 t5 400mmt5 400mm 时 设时 设 email A12 200 A12 200A12 200 email 构造筋 构造筋 t5 400mmt5 400mm 时不设 时不设 答 从图示来看 在小于 400mm 以后 不管是双杯口还是双高杯 口的独立基础 都要设置这样的构造钢筋 主要是当小于 5 11 400mm 以后 这部分砼特别是双杯口的基础 就比较脆弱了 一旦上柱有受力变化 有可能会产生开裂等现象 需要布置构 造钢筋 9 9 06G101 606G101 6 第第 4545 页双柱独立基础底板 顶面配筋是否放置支撑页双柱独立基础底板 顶面配筋是否放置支撑 筋呢 筋呢 答 平法中只规定受力钢筋和构造要求的钢筋的布置情况 本题所 涉及的钢筋应该属于施工工艺钢筋 平法也没有规定基础主梁 的钢筋如何绑扎 现场不是也得撑起来吗 筏板基础的上部钢 筋不也得用马凳支撑吗 这些应该体现在施工组织设计中 而 不是在平法中 1010 06G101 606G101 6 第第 5454 页梁高加腋处箍筋与梁的箍筋不用重复布置页梁高加腋处箍筋与梁的箍筋不用重复布置 吧吧 答 这个是不重复布置的 这个和框架梁加腋是一样的 直 接是取代的关系 布置这个就不需要布置其它的箍筋了 1111 06G101 606G101 6 第第 2323 页页 底部一平底部一平 的配筋如何解释的配筋如何解释 答 这个在平法图集中已经解释了 通俗的说就是两个基础梁相交 的时候 梁的底标高是相同的 这时候梁的下部钢筋就会打架 要考虑钢筋谁通过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 这里说的是底部的 非贯通纵筋 同时是配筋值不同时候 1212 06G101 606G101 6 第第 6868 页中地下框架梁页中地下框架梁 DKLDKL 纵筋构造图中上排非贯纵筋构造图中上排非贯 通第二排仍按通第二排仍按 ln 4ln 4 计算吗计算吗 答 地下框架梁的受力情况和楼层的框架梁类似 但是 二者也有 区别 图示来看地下框架梁中不需布置第二排的非贯通筋 如 果设计布置了 需要咨询设计 1313 请解释 请解释 06G101 606G101 6 中中 P11P11 图图 2 3 2 132 3 2 13 中钢筋标注含义中钢筋标注含义 答 这个的解释直接看图集中图示上面的说明即可 图集已经说的 很明确了 1414 06G101 606G101 6 中中 5858 页中 转角梁板端部无纵向延伸 大样中我页中 转角梁板端部无纵向延伸 大样中我 个人认为转角梁外侧无需分布板主筋 只须放分布筋即可 个人认为转角梁外侧无需分布板主筋 只须放分布筋即可 答 本题所指的转角梁的外侧是指什么位置 如果是转角无外伸的 构造 在转角的位置受力钢筋布置成网状 分布筋按照注解的 6 11 第 2 条进行布置就可以了 1515 判断梁两侧是否有附加箍筋 判断梁两侧是否有附加箍筋 是否可以依据谁是支座来判断是否可以依据谁是支座来判断 谁谁 是支座是支座 就可以在另一根梁的梁侧加附箍筋就可以在另一根梁的梁侧加附箍筋 若两根梁交叉时若两根梁交叉时 谁谁 也不是谁的支座也不是谁的支座 是不是两侧都不加是不是两侧都不加 答 附加箍筋主要是用在非框架梁遇框架梁的时候 在框架梁上有可 能设置 这个是设计给定的 如果谁也不是谁的支座 这个更 需要设计明确了 1616 转换层的框支梁有 转换层的框支梁有 2 4m2 4m 高高 梁端头钢筋的锚固是否还是要伸到梁端头钢筋的锚固是否还是要伸到 梁底再加一个锚固长度梁底再加一个锚固长度 答 这个问题直接咨询设计即可 如果设计没有给定 按照平法图 集是要这样处理的 1717 简支梁 简支梁 单跨单跨 底筋锚固长度是底筋锚固长度是 MAX 12D MAX 12D 支座中心线支座中心线 还是应取还是应取 250 250 受拉钢筋任何情况下不少于受拉钢筋任何情况下不少于 250mm 250mm 答 简支梁跨中受拉 到支座部分不受拉 到支座部位弯距为零 单跨简 支梁跨中受拉到支座是受压 所以与受拉钢筋任何情况下不少于 250mm 无关 1818 03G101 103G101 1 图集中 梁下部钢筋都在支座处断开 当跨度短时 图集中 梁下部钢筋都在支座处断开 当跨度短时 是否可以不断开 是否可以不断开 答 下部钢筋的通长做法都是在支座处断开 这个地方如果不考虑 施工的麻烦程度 不断开是没有问题的 完全可以连通 1919 筏板框架柱插筋是否只要锚固长度 筏板框架柱插筋是否只要锚固长度 还是插至筏板底面还是插至筏板底面 答 按照 平法图集必须要插到基础底 至少四根角筋要插至底面 其余的 可以只算一个锚固长度 这个在 06G101 6 中有体现 但是 实 际计算的时候要按照平法要求来进行 2020 基础梁为无抗震构件 基础梁为无抗震构件 反之筏板是否是非抗震构件反之筏板是否是非抗震构件 答 筏板也属于非抗震构件 2121 满堂基础底板设双向钢筋 基础梁梁位处与梁平行的底板筋是 满堂基础底板设双向钢筋 基础梁梁位处与梁平行的底板筋是 否还需布置 否还需布置 答 不设置 因为筏形基础的底板跟筏形基础梁的关系 底板是节点 关联 只有跟梁垂直的钢筋穿过或者锚固筏形基础 7 11 2222 梁的锚固长度是按梁的砼标号还是按柱的砼标号 梁的锚固长度是按梁的砼标号还是按柱的砼标号 答 梁是节点关联 按柱的砼标号 2323 框架梁端支座处锚固长度 弯锚时是按 框架梁端支座处锚固长度 弯锚时是按 1 1 伸至柱外边 伸至柱外边 15d 15d 2 2 一个锚固长度 一个锚固长度 3 3 0 4Lae 15d 0 4Lae 15d 答 支座满足直锚 就按锚固长度 如果不满足直锚按照平法的要 求需要按 1 计算 2424 拖墙梁的定义 配筋是否同框支梁做法 拖墙梁的定义 配筋是否同框支梁做法 答 如果拖的是混凝土墙 这个梁就是框支梁 如果拖的是砌体结 构 这个梁是墙梁 不叫框支梁 墙梁的话需要判断是什么梁 然后才能决定具体的配筋 2525 框架梁钢筋伸入短肢剪力墙是一个锚固长度还是伸至墙边下弯 框架梁钢筋伸入短肢剪力墙是一个锚固长度还是伸至墙边下弯 15d15d 答 如果框架梁是以墙为支座 这时候也要满足构造要求的 一般 情况下墙的厚度很少能够满足一个 Lae 的 这时候要求墙的厚 度不能小于 0 4Lae 满足这个条件弯折 15d 就可以了 钢筋在 弯折以后超过 15d 以后的部分其实已经不再起作用了 但是 现实中可能采用弯折 总长要等于 Lae 这样的配置 其实 这 样的设计情况 具体的锚固构造是需要设计明确的 2626 抗震 抗震 kzkz 边柱 角柱从纵向钢筋构造 边柱 角柱从纵向钢筋构造 03G101 103G101 1 第第 3737 页 中 页 中 当梁上部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当梁上部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 1 2 1 2 时 梁上部纵筋深入柱 时 梁上部纵筋深入柱 WKLWKL 构造中 主外侧纵筋配筋率大于构造中 主外侧纵筋配筋率大于 1 2 1 2 时 柱筋伸入梁 时 柱筋伸入梁 如同时满足上述条件 是否梁 柱钢筋交叉伸入对方构件如同时满足上述条件 是否梁 柱钢筋交叉伸入对方构件 答 这两个需要先判断采用哪一个节点 决定好采用的节点以后 才判断配筋率的 所以 不会有交叉的现象 如果设计说明除 外 2727 由于梁的断面宽度限制 如梁宽 由于梁的断面宽度限制 如梁宽 250mm250mm 200mm200mm 梁钢筋 梁钢筋 锚固小于锚固小于 0 4lae0 4lae 在钢筋直径不能改变的情况下 梁的弯钩长 在钢筋直径不能改变的情况下 梁的弯钩长 度仍然是度仍然是 15d15d 这个问题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比较普遍 这个问题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比较普遍 答 这个就需要设计来解决了 另外是什么梁的锚固小于 0 4Lae 2828 KLKL 设计为设计为 4 4 肢箍且大箍套小箍 请问小箍宽度怎样确定 是不肢箍且大箍套小箍 请问小箍宽度怎样确定 是不 8 11 是是 1 31 3 梁宽 梁宽 答 如果是 4 肢箍一般情况是箍了 4 根主筋 要在 1 3 宽的基础上 扣保护层 再加一个钢筋的直径 这个应该清楚的 不是 1 3 梁宽 如果箍的不是 4 根主筋 那需要计算有几个空了 然后 才能确定小箍的长度 2929 在转换层 梁转换 的设计中 当两胯梁的断面尺寸不一致时 在转换层 梁转换 的设计中 当两胯梁的断面尺寸不一致时 变截面的位置 按边支座或是中间支座 如果按边支座梁的上 变截面的位置 按边支座或是中间支座 如果按边支座梁的上 下钢筋均存在互相交叉 砼不能完全包裹钢筋 如何处理 下钢筋均存在互相交叉 砼不能完全包裹钢筋 如何处理 答 这是梁跨变截面 如果是框架梁有其变截面的构造 但是 转 换梁的变截面需要设计来明确 平法没有明确说明 3030 柱锚梁有两种情况 柱锚梁有两种情况 柱的钢筋锚入梁内柱的钢筋锚入梁内 65 65 为为 1 5lae1 5lae 柱柱 的钢筋锚入梁板内全部为的钢筋锚入梁板内全部为 1 5lae1 5lae 两种情况分别用于哪种情况 两种情况分别用于哪种情况 图中所示均为现浇梁板 图中所示均为现浇梁板 答 选用 B 节点也就是第 2 种构造的时候 对现浇板有要求的 第 一种情况就是现浇板不符合第二种原则的时候采用的 现在这 种形式比较少见 同时 如果只有梁没有现浇板的情况下 而 且 梁的截面尺寸小于柱的截面尺寸的时候 采用第一种 一 般都是采用第二种构造的 3131 如果设计要求量的锚固不仅要满足 如果设计要求量的锚固不仅要满足 0 4lae 15d 0 4lae 15d 而且要满足 而且要满足 laelae 设计要求这么施工 现场施工时是否要按设计要求施工 设计要求这么施工 现场施工时是否要按设计要求施工 答 设计不光可以这样要求 设计还可以直接要求不采用平法的构 造 设计永远是大于图集的 施工肯定要按照设计的来进行 但是 在施工的时候可以和设计的进行交流 有助于提高 3232 平法中 梁钢筋在支座内锚固长度是按图集中标注的 平法中 梁钢筋在支座内锚固长度是按图集中标注的 15d 0 4lae15d 0 4lae 还是必须根据砼强度按锚固长度计算 在网上两 还是必须根据砼强度按锚固长度计算 在网上两 种说法均有 布置以何为准 种说法均有 布置以何为准 答 理论来讲 0 4Lae 15d 就可以了 而且 这个也经过试验证明 了 但是 就平法图集现在也要求要伸到梁对边 柱纵筋内侧 在锚固不能满足直锚的时候 要伸到对边弯折 15d 弯锚和直 锚不需要在进行大小的判断 9 11 3333 短肢剪力墙结构中 框架梁钢筋如何计算锚固长度 在网上请 短肢剪力墙结构中 框架梁钢筋如何计算锚固长度 在网上请 教时 有网友按连梁计 不知是否正确 教时 有网友按连梁计 不知是否正确 答 框架梁只会以框架柱为支座 这样的做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设计这样做 具体的构造需要咨询设计 现在通行的做法做一 个直锚 这个会在以后的图集中具体说明 3434 在施工中 遇到以下情况 梁支座 负弯筋 标注为 在施工中 遇到以下情况 梁支座 负弯筋 标注为 2 7B28 4B252 7B28 4B25 请问这是新的标注吗 好像在 请问这是新的标注吗 好像在 03G10103G101 中未中未 发现此标注法 如何解读 发现此标注法 如何解读 答 这不是新的标注形式 直接咨询设计院 3535 平法中 梁上部筋的搭接分为 平法中 梁上部筋的搭接分为 25 25 50 50 100 100 之分 请之分 请 问其接头百分比是按上部筋总数 还是梁截面上所有钢筋计 问其接头百分比是按上部筋总数 还是梁截面上所有钢筋计 答 按照上部通长钢筋的根数来判断 不能按照钢筋的总根数判断 支座负筋一般不需要搭接 你算进去没有用 只会破坏结构的 稳固性 3636 框架梁柱节点位置 设计要求柱拉筋在节点位置同加密箍筋设 框架梁柱节点位置 设计要求柱拉筋在节点位置同加密箍筋设 置 而在实际施工中 因为此节点钢筋过多过密 施工人员就置 而在实际施工中 因为此节点钢筋过多过密 施工人员就 把此处柱节点中拉筋取消了 请问这种做法对结构有影响吗 把此处柱节点中拉筋取消了 请问这种做法对结构有影响吗 答 如果设计说明了 这样做是有问题的 设计需要考虑钢筋对施 工过程的影响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需要具体咨询设计院 擅 自取消肯定不可取 3737 请问短肢剪力墙结构中 暗柱的保护层按柱取还是按墙取厚度 请问短肢剪力墙结构中 暗柱的保护层按柱取还是按墙取厚度 答 暗柱的保护层应该是按照柱的比较合适 墙的保护层是指墙外 侧钢筋的保护层 墙的钢筋需要在暗柱纵筋的外侧通过的 如 果按照墙的保护层还需要扣减钢筋直径的 计算下来这个值是 差不多的 3838 暗梁的主筋的长度应怎样确定 暗梁的箍筋应怎么配 暗梁的主筋的长度应怎样确定 暗梁的箍筋应怎么配 答 暗梁的主筋通长是随墙布置的 和墙的水平钢筋相同 箍筋正 常布置就可以了 只是遇到暗柱的时候 箍筋不需要布置 3939 剪力墙水平筋是应置于暗柱主筋内侧还是外侧 图集中无明确 剪力墙水平筋是应置于暗柱主筋内侧还是外侧 图集中无明确 10 11 说明 说明 答 暗柱的纵筋和墙的纵筋是在一个位置的 墙的水平在外侧 遇 到暗柱的时候就到内侧 那柱不就突出墙面了吗 如果柱不突 出的话 墙的钢筋不得弯吗 这是不允许的 所以 水平筋就 根据在墙的位置进行判断就可以了 4040 梁一端与墙 柱相连 梁一端与梁相连时 与梁相连 是否可 梁一端与墙 柱相连 梁一端与梁相连时 与梁相连 是否可 按次梁进行施工 箍筋不加密 下部钢筋锚固长度取按次梁进行施工 箍筋不加密 下部钢筋锚固长度取 12d12d 答 这个需要判断是什么梁 如果是非框架梁可以按照这个要求进 行计算 4141 机械锚固与机械连接的区别 机械锚固与机械连接的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