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 量测分析试题_第1页
监测 量测分析试题_第2页
监测 量测分析试题_第3页
监测 量测分析试题_第4页
监测 量测分析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施工监测 量测 分析 考试思考题施工监测 量测 分析 考试思考题 一 判断题一 判断题 1 同一基坑各侧壁的监测等级可以不同 各边差异很大且很复杂的基坑工程 在确 定基坑工程监测等级时 应明确基坑各侧壁的监测等级 2 测量误差中粗差 有时受某种干扰造成特别大 是很难避免的 3 测量数据 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中所包含的最大误差 在 65 的保证率的条件下 最大误差为二倍均差 在 95 的保证率的条件下最大误差为一倍均差 4 不同的监测项目尽可能布置在相近处或同一剖面 便于多种监测数据互相印证 5 当无法在地下管线上直接布置监测点时 管线上地表监测点的布置间距宜为 15 25 米 6 地表垂直位移监测点布置 监测剖面长度宜大于 3 倍基坑开挖深度 每条剖面线 上的监测点宜由内向外先疏后密布置 且不少于 5 个点 7 进行支撑轴力监测能监测轴心受压 受拉构件的轴向力 监测点选择在应力状态 简单 接近于中心受压状态 即在构件的 1 2 1 3 处 8 水位监测的水位观察井坑外小井 坑内大井 坑内水位观测井 井深一般应到坑 底以下 3 5 米 9 经纬仪的型号按其精度分为 DJ1 DJ2 DJ6 等级别 右下角的数字越小测回角中 误差越小 精度越高 10 经纬仪的测回法可以消除仪器误差对测角的影响 同时可以检核观测中有无错误 11 孔隙水压力计的滤头由透水石 开孔钢管组成 能够隔断土的压力 测得是孔隙 水压力 土压力计 盒 测得是土压力 12 应变计与应力计不同的是应变计传感器的刚度要远远大于监测对象的刚度 13 孔隙水压力计安装前要卸下透水石和开口钢管 放入盛水容器中热泡 以快速排 除透水石中的气泡 安装前透水石应始终浸泡在水中 14 土压力盒分为单膜和双膜两类 单膜一般用于测量界面土压力 双膜一般用于测 量自由土体土压力 单膜比双膜测量误差小 15 测斜管在埋设过程中拉或压管子 会造成槽口扭转 通过测读互相垂直的二个方 向的位移 取实测最大值作为测试结果 2 16 测试混凝土支撑轴力时 浇注的混凝土收缩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大多数情况 下影响较小 可以不考虑 17 若用比结构物埋深更深的基准点测量 则基准点受地面沉降的影响比结构物小 实测沉降量偏大 18 监测数据真实性的依据是原始记录的真实性 现场记录过程中发现有错误可以当 场更改 划改 或用橡皮轻轻擦掉不留痕迹 19 水平位移监测视准线法适用于基坑直线边的水平位移监测 小角度法适用于监测 点零乱 不在一直线上的情况 20 基坑工程监测分析是对监测结果的变形量进行分析 21 基准点可以设置在高层建筑上 高架道路的墩台上 年代久远的建筑物上 22 钢筋计与受力主筋一般通过连杆电焊的方式连接 在实际操作时有两种处理方法 1 先将连杆与受力钢筋碰焊对接 然后再旋上钢筋计 2 在安装钢筋计的位置上 先截下一段不大于传感器长度的主筋 然后将连上连杆的钢筋计焊接在被测主筋上 焊上 23 测斜仪的精度就是深层水平位移测试的实际精度 24 在变形监测中 作为测定工作基点和监测点依据的 需长期保存和稳定可靠的测 量控制点叫做基准点 25 在监测过程中 监测方对监测点实施的取值频率叫做监测频率 26 水准仪按其高程测量精度分为 DS05 DS1 DS2 DS3 DS10 几种等级 D 和 S 是 大地 和 水准仪 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27 经纬仪按其测角精度分为 DJ1 DJ2 和 DJ6 等级别 1 2 和等分别为用该经纬仪 一测回的方向中误差的秒数 28 地下水位监测的精度为水位计的量测精度 29 土体分层垂直位移监测 监测时应先用水准仪测出沉降管的管口高程 然后将分 层沉降仪的探头缓缓放入沉降管中 当接收仪发生蜂鸣或指针偏转最大时 就是 磁环的位置 30 孔隙水压力计安装前将孔隙水压力计前端的透水石和开孔钢管卸下 放入盛水容 器中热泡 以快速排除透水石中的气泡 然后浸泡透水石至饱和 安装前透水石 应始终浸泡在水中 严禁与空气接触 31 土压力监测中使用的土压力盒有钢弦式 差动电阻式 电阻应变式等多种 目前 3 基坑工程中常用的是电阻应变式 32 开挖深度大于等于 5m 或开挖深度小于 5m 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 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33 裂缝监测 在裂缝的首末端和最宽处各布置一对观测点 观测点的连线应垂直于 裂缝 34 在进行高程测量时 一般可不考虑水准面曲率 地球曲率 的影响 因此也无需 改正 35 在水准测量作业瞄准目标前 应进行目镜调焦 当瞄准下一目标时 仍需重新进 行目镜调焦 36 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均可通过计算改正进行消除 37 误差分为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与粗差 其中系统误差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 38 测量常用的角度单位有度和弧度两种 39 水准管轴指的是过水准管壁圆弧中点的切线 40 用经纬度表示的坐标 称为高斯坐标 41 归零差为全圆方向法中 半测回开始与结束两次对起始方向观测值之差 42 水平角测量中 仪器的操作步骤是 整平 对中 瞄准 读数 43 通过圆水准器球面中点的铅垂线称为圆水准轴线 44 竖盘指标差的消除 可以用盘左位置多测几次来消除 45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而产生的夹角称为 i 角 46 三角形闭合差为三角形三内角观测值之和与 180 之差 47 从理论上看 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相比 三角高程方法比水准测量方法产生 的误差大 48 中误差在很多情况下就是真误差 49 水准测量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 测站数均应为偶数 否则需加入标尺零点差改 正 50 三等水准采用中丝读数法 每站观测顺序为 后 后 前 前 51 二等水准最大视距应小于或等于 100m 其观测方法是后 后 前 前 52 水准管分划值即为水准管上两相临分划线间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 53 水准仪轴系关系是水准轴应垂直仪器竖轴 圆水准器轴应平行仪器竖轴 水准管 轴应平行望远镜视准轴 4 54 系统误差是由人为造成的 55 角度误差的大小并不依赖角度的大小而变化 56 在高程测量中 三角测量的精度比水准测量的精度高 5 二 单选题二 单选题 1 围护墙侧向变形 倾斜 监测点布置 围护墙侧向变形 倾斜 监测点布置 A 宜布置在围护墙中部 间距 20m 50m 每侧边监测点至少 1 个 B 点距不大于 20m 关键部位加密 每边不少于 3 点 C 监测点间距宜为 30m 60m D 监测点间距宜为 6m 20m 2 坑内降水效果的监测不包括 坑内降水效果的监测不包括 A 水位下降的情况 B 监测各井抽水量 C 监测真空深井井管中真空度 D 土层渗透性 3 不是测量工作程序的基本原则 不是测量工作程序的基本原则 A 在测量的布局上 由整体到局部 B 在测量的次序上 先控制后细部 C 在测量的精度上 从高级到低级 D 在测量的复杂程度上 从简单到复杂 4 钻孔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时 将探头放到设计标高后 在其周围回填 钻孔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时 将探头放到设计标高后 在其周围回填 A 粘土 B 膨润土 C 粉土 D 干净砂土 5 上海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 上海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 A 深基坑降水 B 过量开采地下水 C 过多的建造高层 D 夏季地面水分蒸发 6 监测深基坑施工对周围埋深很浅的地下管线时 基准点埋深选择下列 监测深基坑施工对周围埋深很浅的地下管线时 基准点埋深选择下列 最合适 最合适 A 与管线埋深基本相等 B 与基坑埋深基本相等 C 与桩基埋深基本相等 D 在地表下 20cm 管线埋深 1 0m 7 深基坑监测工作可以委托 深基坑监测工作可以委托 A 施工总包单位 B 施工分包单位 C 第三方监测单位 D 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 8 下列哪个规范是上海市地方的母规范 下列哪个规范是上海市地方的母规范 A DBJ08 11 1999 B DBJ08 61 97 C DG TJ08 2001 2006 D DGJ08 2003 9 垂直位移监测网分三级 其中二级监测网的往返闭合差 附合差为 垂直位移监测网分三级 其中二级监测网的往返闭合差 附合差为 6 A 0 3 B 0 45 C 1 0 D 3 0 nnnn 10 下列关于水准下列关于水准 i 角的校正的说法正确的是 角的校正的说法正确的是 A i 角要经常检验 不要经常校正 B i 角要不要经常检验 要经常校正 C 一般每月校正一次 D 若遇到变化则缩短检测间隔 二级水准 i 角控制在 10 11 影响整个基坑工程监测误差的最主要监测方法是 影响整个基坑工程监测误差的最主要监测方法是 A 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测量 B 地下水位和孔隙水压力 C 支撑轴力和分层沉降 D 深层土体位移 测斜 12 应变 应变 单位为 单位为 A m B GPa C 无量纲 D N m2 13 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置不正确的是 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置不正确的是 A 建 构 筑物的角点 中点应布置监测点 B 圆形 多边形的建 构 筑物宜沿纵轴线对称布置 C 围护结构受力和变形较大处 D 周边有重要监护对象处 14 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时不宜采用 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时不宜采用 方法 方法 A 钻孔埋设法 B 压入埋设法 C 击入埋设法 D 填埋法 15 对基坑回弹的观测中误差的标准为 对基坑回弹的观测中误差的标准为 A 变形允许值的 1 10 B 变形允许值的 1 20 C 0 5mm D 2 5mm 16 下列不是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内容 下列不是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内容 A 地基沉降 B 地基沉降速率 C 基础的相对弯曲 D 建筑物的整体倾斜 17 下列关于基准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基准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基准点作为测定的工作基点和监测点依据的 需长期保存和稳定可靠的测量控制点 B 基准点埋设在施工影响范围之外 7 C 监测其间应定期联测 检验其稳定性 D 基准点在施工前埋设 一般观测一个月后 方可投入使用 18 关于水位观测不正确的是 关于水位观测不正确的是 A 水位管埋设后每隔 1 天测试一次水位面 当测试数据稳定后即可进行初始值测量 取至少 2d 测量稳定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B 坑内水位管要注意保护 防止施工破坏 C 在监测一段时间后 应对水位孔逐个进行抽水或灌水试验 看其恢复至原来水位 的时间 判断其工作的可靠性 D 一般水位观测 通过测量管口标高换算得到水位面的绝对标高 19 深层侧向位移监测的测斜管埋深错误的是 深层侧向位移监测的测斜管埋深错误的是 A 地下连续墙内测斜管布置深度宜与围护体入土深度相同 B 混凝土灌注桩内测斜管布置深度宜与围护体入土深度相同 C 水泥土搅拌桩内测斜管布置深度宜与所测围护结构的深度相同 D 土体内测斜管布置深度宜大于所测围护结构的深度 5m 10m 20 下面是关于分层沉降测试的描述 哪个描述是错误的 下面是关于分层沉降测试的描述 哪个描述是错误的 A 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测量时 蜂鸣声不能听清 可把仪器面板上的选择开关拨至电 压档进行测量 通过观察峰值指示确定磁环埋深 B 分层沉降仪可用来监测由开挖引起的周围深层土体的为垂直位移 C 分层垂直位移监测孔的孔深度宜大于 2 0 倍基坑深度 且不应小于基坑围护结构以 下 10 15m D 分层沉降测试管的管口要做好防护墩台或井盖 盖好盖子 防止沉降管损坏和杂 物掉入管内 21 监测中经常用到公式监测中经常用到公式 标定系数标定系数 K 的单位为 的单位为 k k 2 2 0 A kPa Hz2 B kPa Hz C kPa D kN Hz 22 水位测量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下列 水位测量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下列 不是水位测量系统 不是水位测量系统 A 水位管 B 钢尺水位计 C 管口水准测量 D 钢尺电缆 23 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的操作程序的顺序为 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的操作程序的顺序为 A 安置 粗平 瞄准 精平 读数 22 0 i ukff 8 B 安置 瞄准 粗平 精平 读数 C 安置 瞄准 粗平 读数 精平 读数 D 安置 粗平 瞄准 读数 精平 读数 24 水位量测时 地面绝对高程为水位量测时 地面绝对高程为 3 3m 管口绝对高程为 管口绝对高程为 3 6m 本次实测管口到水位的距本次实测管口到水位的距 离为离为 6 6m 那么水位绝对高程为 那么水位绝对高程为 m A 3 3m B 3 3m C 3 0m D 3 0m 25 基坑工程 基坑工程 内 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内 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A 施工期间 B 使用期间 C 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 D 施工前期 26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是由于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是由于 A 观测误差 B 环境影响 仪器不完善 C 人为 D 偶然误差 27 确定地面点经度和纬度的两个基本平面是起始子午面和 确定地面点经度和纬度的两个基本平面是起始子午面和 A 高斯平面 B 赤道面 C 参考椭球面 D 大地水准面 28 观测竖直角时 用盘左 盘右观测的目的是为了消除 观测竖直角时 用盘左 盘右观测的目的是为了消除 误差的影响 误差的影响 A 视准轴误差 B 横轴误差 C 度盘偏心误差 D 指标差 29 当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距离大致相等时 其测量高差的中误差与距离的 当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距离大致相等时 其测量高差的中误差与距离的 成正比 成正比 A 平方根 B 平方 C 立方根 D 立方 30 测量误差来源于 测量误差来源于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仪器 人为 环境影响 D 粗差 31 竖轴倾斜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随观测方向倾角的增大而 竖轴倾斜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随观测方向倾角的增大而 A 增大 B 减小 C 相等 D 等于零 32 测量工作的原则要遵循 测量工作的原则要遵循 A 先整体 后碎部 从高级到低级 B 先测水平角 再测竖角 C 先量距 再测水平角 D 先测方位角 再测高程 33 水准仪应满足的最主要的几何关系是 水准仪应满足的最主要的几何关系是 A 横丝应垂直于仪器的竖轴 B 望远镜的视准轴不因调焦而变动位 置 C 水准管水准轴应于望远镜的视准轴平行 D 圆水准器轴应平行于仪器的竖轴 34 在水准测量中应进行 在水准测量中应进行 A 仪器对中 精平 读数 B 初平 瞄准 精平后用中丝读数 9 C 初平 瞄准 精平后用上丝读数 D 先读出下丝读数 然后再精平仪器 35 在竖角测量中 竖盘指标差可以用 在竖角测量中 竖盘指标差可以用 观测来消除 观测来消除 A 精确对中 B 精确照准 C 盘左 盘右 D 盘左测两次 36 在水准测量中 仪器安置在前 后距离相等的地方 可以消除 在水准测量中 仪器安置在前 后距离相等的地方 可以消除 A 水准管轴误差 B 竖直轴误差 C 横轴误差 D 视准轴误差 37 在一个测站上同时有三个以上方向需要观测时 则水平角的观测应采用 在一个测站上同时有三个以上方向需要观测时 则水平角的观测应采用 A 测回法 B 全圆测回法 C 复测法 D 分组法 38 用经纬仪正倒镜观测不能消除 用经纬仪正倒镜观测不能消除 A 水平轴倾斜误差 B 度盘偏心差 C 竖轴倾斜误差 D 视准轴误差 39 J2 型系列仪器意指 型系列仪器意指 A 表示归算到 100m 时 所测地形点的全部误差小于 30cm 的平板仪 B 表示 1km 往返测偶然中误差不超过 4mm 的水准仪 C 表示一测回方向中误差为 2 的经纬仪 D 2mm 2ppm 的测距仪 40 归零差是 归零差是 A 全圆方向法中 半测回开始与结束两次对起始方向观测值之差 B 全圆方向法中 同一测回 同一方向正镜读数与倒镜读数之差 C 方向观测法中 半测回开始与结束两次对起始方向观测值之差 D 方向观测法中 同一测回 同一方向正镜读数与倒镜读数之差 41 测设点的平面位置通常有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角度交会法和 测设点的平面位置通常有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角度交会法和 四种方法 四种方法 A 距离交会法 B 方位交会法 C 高程交会法 D 高差交会法 42 观测水平角与竖直角时 用盘左 盘右观测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视准轴误差 度盘偏心观测水平角与竖直角时 用盘左 盘右观测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视准轴误差 度盘偏心 误差 指标差和 误差 指标差和 等误差的影响 等误差的影响 A 横轴误差 B 纵轴误差 C 竖轴误差 D 对中误差 43 对于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 要求其视准轴和水平面的夹角小于一定的数值 用于三 对于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 要求其视准轴和水平面的夹角小于一定的数值 用于三 水准的仪器不应超过 水准的仪器不应超过 A 20 B 25 C 30 D 35 44 角度测量的误差来源有仪器本身误差 仪器 角度测量的误差来源有仪器本身误差 仪器 误差 目标偏心误差 读数误差 误差 目标偏心误差 读数误差 照准误差 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 照准误差 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 A 对中 B 方位 C 整平 D 方向 10 45 设起始点高度为设起始点高度为 Hs 终点高度为 终点高度为 He 则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为 则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为 A fh i B fh i He Hs C fh i D fh i He Hs 46 水准测量时 由于水准尺的分划误差 仪器下沉及尺垫下沉引起的误差 均为 水准测量时 由于水准尺的分划误差 仪器下沉及尺垫下沉引起的误差 均为 A 偶然误差 B 系统误差 C 粗差 D 照准误差 47 在水准测量中 水准管轴不平行视准轴的误差 可以 在水准测量中 水准管轴不平行视准轴的误差 可以 来消除 来消除 A 通过计算与平差方法 B 通过精确瞄准 读数 C 通过变动仪器高度 D 用前后视距相等的方法 48 观测结果不可避免地包含偶然误差 它不可能被消除 但可以选择 观测结果不可避免地包含偶然误差 它不可能被消除 但可以选择 以削弱它 以削弱它 A 观测条件 B 观测次数 C 对点方法 D 计算方法 49 用于二等水准测量的仪器 其用于二等水准测量的仪器 其 i 角不得大于角不得大于 15 用于三等水准的仪器 不得大于 用于三等水准的仪器 不得大于 A 20 B 25 C 30 D 35 50 测量水平角时 如发现测量水平角时 如发现 2C 的绝对值超出限差时 应在测回间进行 的绝对值超出限差时 应在测回间进行 校正 校正 A 横轴 B 竖直轴 C 视准轴 D 光轴 51 水准尺分划误差对读数的影响属于 水准尺分划误差对读数的影响属于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其他误差 D 粗差 52 测量精度的高低是由 测量精度的高低是由 的大小来衡量 的大小来衡量 A 中误差 B 闭合差 C 改正数 D 观测数 53 我国以 我国以 高为高程起算面 高为高程起算面 A 黄海平均海水面 B 北海平均海水面 C 东海平均海水面 D 南海平均海水面 54 四个数字分别为四个数字分别为 3 14159 2 7185 9 4865 7 4535 当凑整至三位小数后 四个数字 当凑整至三位小数后 四个数字 将分别为 将分别为 A 3 142 2 718 9 486 7 454 B 3 142 2 719 9 487 7 454 C 3 141 2 718 9 487 7 454 D 3 141 2 719 9 487 7 453 55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 来测定两点间高差的 来测定两点间高差的 A 水平视线 B 圆水准器 C 旋转轴 D 视准轴 56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 来测定两点间高差的 因此 必须满足的最主要 来测定两点间高差的 因此 必须满足的最主要 几何条件是水准管的水准轴平行于望远镜的视准轴 几何条件是水准管的水准轴平行于望远镜的视准轴 11 A 上丝 B 中丝 C 下丝 D 水平视线 12 三 多选题三 多选题 1 基坑工程监测等级根据 基坑工程监测等级根据 划分为四级 划分为四级 A 基坑安全等级 B 周边环境等级 C 地基复杂程度 D 基坑开挖深度 2 下列 下列 是基坑检测必测项目 是基坑检测必测项目 A 地面测点的水平 垂直位移监测 B 基坑内 外地下水位监测 C 地下水和降水效果的监测 D 基坑坑壁或周围土体深部的水平位移是重要的监测项目 3 进行支撑轴力监测 钢筋混凝土固结过程时会产生缩收缩使得 进行支撑轴力监测 钢筋混凝土固结过程时会产生缩收缩使得 A 钢筋受压 B 混凝土受拉 C 钢筋受拉 D 混凝土受压 4 水准测量时 一般来说 水准测量时 一般来说 i 角要经常检测 了解它是否稳定 但不要经常校准 监测期角要经常检测 了解它是否稳定 但不要经常校准 监测期 间宜每月对间宜每月对 i 角进行检验 水准仪角进行检验 水准仪 i 角不应大于 角不应大于 A 一级 10 B 二级 15 C 三级 20 D 四级 30 5 钢弦式传感器的振动频率钢弦式传感器的振动频率 f 除与钢弦应力有关外还与 除与钢弦应力有关外还与 因素有关 因素有关 A 电缆连接长度 B 传感器钢弦长度 C 材料性质 D 标定系数 6 钢弦式传感器的标定系数与 钢弦式传感器的标定系数与 因素有关 因素有关 A 传感器钢弦长度 B 频率 C 材料性质 D 应力 7 水位测量系统由 水位测量系统由 组成 组成 A 水位管 B 钢尺水位计 C 管口水准测量 D 探头 8 经纬仪测量垂直角 采用盘左 盘右观测取平均值 可以消除 经纬仪测量垂直角 采用盘左 盘右观测取平均值 可以消除 A 度盘偏心差 B 视准轴误差 C 横轴误差 D 纵轴误差 E 抵消竖盘指标差 9 经纬仪的纵轴误差可以通过 经纬仪的纵轴误差可以通过 措施消除 措施消除 A 仔细进行平盘水准管的检查和校正 B 采用盘左 盘右观测取平均值 13 C 严格整平 D 调整偏心距 10 经纬仪的轴线应满足下列条件 经纬仪的轴线应满足下列条件 A 平盘水准管轴应垂直于纵轴 L V B 园水准管轴应平行于横轴 L H C 视准轴应垂直于纵轴 C V D 横轴应垂直于纵轴 H V 11 通过土压力盒可以测得垂直向的土压力和水平向的土压力 一般是 通过土压力盒可以测得垂直向的土压力和水平向的土压力 一般是 A 测垂直向的土压力测得数据一般偏小 B 测垂直向的土压力测得数据一般偏大 C 测水平向的土压力盒埋设困难 D 测试数据为水土压力 12 每天的监测日记均要详细记录 每天的监测日记均要详细记录 A 每天天气 B 施工进度 C 施工工况 D 测试数据分析情况 13 编制监测方案的主要依据 编制监测方案的主要依据 A 最主要依据是委托方的委托要求 B 设计对基坑监测的要求 C 有关规范 规程和有关部门的规定 D 基坑安全评估报告 围护设计方案 勘察报告 基坑周围地下管线图 地形图及周 边建筑物状况的资料 14 关于水准面的叙述是正确的 关于水准面的叙述是正确的 A 水准面是唯一的 B 大地水准面是唯一的 C 水准面不是唯一的 D 大地水准面不是唯一的 15 建筑物倾斜监测采用 建筑物倾斜监测采用 等方法 等方法 A 垂准法 B 经纬仪投点法 C 水准测量 D 倾斜仪测记法 16 测定土压力的传感器在埋设之前宜对土压力计装置进行 测定土压力的传感器在埋设之前宜对土压力计装置进行 项目的检验与标定 项目的检验与标定 A 密封性检验 B 标定传感器系数 C 耐久性检验 D 温度标定 14 17 采用极坐标法监测任意方向水平位移时 边长可以采用检定过的钢尺丈量 其边长不采用极坐标法监测任意方向水平位移时 边长可以采用检定过的钢尺丈量 其边长不 超过一尺段 并应进行 超过一尺段 并应进行 等项改正 等项改正 A 尺长 B 拉力 C 高差 D 温度 18 关于孔隙水压力计钻孔埋设方法正确的是 关于孔隙水压力计钻孔埋设方法正确的是 A 一孔埋设多个孔隙水压力计 间距大于 1m B 一孔埋设多个孔隙水压力计 各个孔隙水压力计之间封孔难度大 C 一孔埋设一个孔隙水压力计 质量容易保证 D 封孔不严能测到孔隙水压力 19 分层沉降测量时 由上向下测量为进程测读 从下向上测量为回程测读数 下面哪些分层沉降测量时 由上向下测量为进程测读 从下向上测量为回程测读数 下面哪些 叙述是正确的 叙述是正确的 A 先用水准仪测出沉降管的管口高程 B 取进程测读计算磁环的高程 C 取回程测读数计算磁环的高程 D 取进程测读数和回程测读数的平均值计算磁环的高程 20 分层沉降测量系统由 分层沉降测量系统由 构成 构成 A 埋入地下的材料部分 B 分层沉降仪 C 管口水准测量 D 测头 21 经纬仪的安置为 经纬仪的安置为 A 对中 B 整平 C 目镜调焦 D 物镜调焦 22 地下连续墙内的测斜管埋设后地下连续墙内的测斜管埋设后 圈梁施工时 监测单位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圈梁施工时 监测单位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A 必须与施工单位协调好 派专人看护好测斜管 以防被破坏 B 根据圈梁高度重新调整测斜管管口位置 一般需接长测斜管 要对齐外槽与内槽 C 检验测斜管是否有滑槽和堵管现象 管长是否满足要求 D 如有堵管现象要做好记录 待圈梁混凝土浇好后及时进行疏通 23 水准测量时 误差来源于 水准测量时 误差来源于 A 人的因素 B 仪器的因素 C 外界因素 D 水准尺倾斜 24 现场进行基坑监测需要记录哪些内容 现场进行基坑监测需要记录哪些内容 A 测试时间 日期 天气 B 基坑开挖的工况 15 C 周边环境变化情况 坑边加卸载 房屋开裂 路面裂缝等 D 测试的仪器设 备 25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 支护结构 施工工况 B 周边环境 监测设施 C 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 D 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 载 26 支护体系监测点的布设应充分考虑支护体系监测点的布设应充分考虑 等因素 等因素 A 支护结构的特点 B 施工方案 C 周边环境 D 应能反映各类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变化趋 势 27 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 A 围护结构施工期间 基坑开挖期间一般每天观测一次 B 当达到报警值或观测值变化速率加快时 应加密观测 C 当出现危险事故征兆时 应加密观测 D 当基坑底板浇好 30 后 停止监测 28 管线报警值以 管线报警值以 指标控制 其限值根据管线单位的要求确定 指标控制 其限值根据管线单位的要求确定 A 总变化量 B 变化速率 C 单位长度内差异变形量 D 变化速度 29 周边建筑物报警值可参考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 并以 周边建筑物报警值可参考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 并以 控制 控制 A 累计沉降量 B 沉降速率 C 差异沉降量 D 裂缝观测值 16 四 问答题四 问答题 1 什么是水准测量中的视差 产生原因 有何影响 如何消除视差 2 水准测量的误差有哪些 那些属于系统误差 哪些属于偶然误差 随机误差 3 水准测量的误差 如何消除 4 经纬仪如何进行长水准管的检验和校正 5 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6 光学经纬仪其主要轴线有哪些 应满足的几何关系是什么 7 用盘左 盘右读数取平均数的方法可以消除哪些误差对测角的影响 8 什么是竖盘指标差 指标差的性质 如何计算 消除指标差的方法 9 经纬仪视准轴检验校正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是经纬仪视准轴误差 横轴误差 10 基坑监测目的是什么 11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的基本要求 12 监测中如何减小系统误差 提高监测精度 13 影响基坑工程监测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4 周边环境监测点的布置一般规定 15 监测减少误差方法 16 如何确保基准点的稳定 17 安置经纬仪时 要求对中 整平的目的是什么 如何对中 整平 18 水准仪有哪几条主要轴线 它们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其中应满足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19 什么叫闭合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的布设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在垂直位移观测中一 20 21 监测基准点的设置要求是什么 22 钢弦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可制成何种类型的传感器 23 某基坑刚刚开始开挖 此时监测人员因水准仪出现故障 在后续的坑内潜水水位观测 过程中未进行孔口高程测定 直接采用水位计从管口向下量测并出具数据 请问这样 做是否可以 为什么 24 减少水准测量系统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为什么 25 测斜仪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6 地下连续墙中测斜管的埋设要点 土体中测斜管的埋设要点 潜水与承压水位孔的埋 17 设要点 钢筋应变计的埋设要点是什么 27 轴力计吊装前的 3 个主要工艺 28 在钢管支撑采用表面应变计来测量支撑轴力的情况下 安装表面应变计的位置应注意 哪些关键问题 29 钢弦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可制成何种类型的传感器 30 为什么钢弦式传感器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31 现场原始记录有些什么基本要求 32 C40 混凝土弹性模量一般为 104N mm2 33 HPB235 级钢筋弹性模量是 105N mm2 34 钢弦式传感器埋设前应做哪些基本检查 35 基坑工程围护体系内力监测一般包括哪些监测的力 36 在钢管支撑采用表面应变计来测量支撑轴力时 对应的轴力计算公式 37 轴力计在基坑监测中主要作用 38 立柱内力监测传感器每个测量截面要设置几个传感器 39 讲述数显频率仪测试工作步骤 40 讲述混凝土支撑安装钢筋应力计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41 讲述下图中轴力计安装的不足或不合理之处 42 简述钢支撑安装轴力计 反力计 的注意事项 43 水平角测量误差来源与处理方法 44 水平位移监测的常用的监测方法有哪些 45 测斜管安装过程接头处的处理方法 46 测斜初始值是否为零 测斜测试过程简述 47 测斜某一深度数据异常 可能是什么原因 48 夏冬两季现场测斜测试应注意什么问题 18 49 如何判断管底位移 解决方法 50 如果测斜管倾角为 30 则水平向偏移值是多少 51 测斜现场实测为何要按 0 和 180 分别施测 52 测斜探头需放至孔底 5 10 分钟 为什么 如何判断是否可以进行测试 53 测斜管侧向变形的初始值测几测回 观测时测几测回 54 测斜管埋设深度要求 55 测斜时槽口扭转 对测斜数据如何处理 56 测斜起算基准点的假设有哪些情况 57 测斜孔埋设在基坑什么部位 58 测斜管堵塞后该如何处理 59 测斜孔的布置原则 60 测斜管正反两方向进行联测的目的是什么 61 水位量测系统由什么组成 62 如何对地下水位孔进行保护和检验 63 水位计量测过程中 峰鸣器不响 其余部件均正常 时如何处理 64 如果第一天测得孔口至水面为 80cm 第二天因施工不慎弄坏了水位管 经修复后测得 孔口至水面距离为 95cm 请问这个测值是否有效 如何解释 65 基坑内 外水位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66 基坑外水位管埋设有何要求 如何检验 67 承压水位满足什么条件基坑才能开挖 68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和水位深度 能否进行基坑开挖判断 69 水位管保护注意事项 70 承压水头如何确定是否稳定 71 承压水孔布置要求 安装方法和回填要求有哪些 19 五 计算题五 计算题 1 某基坑开挖深度 8 00m 设两层支撑 第一层为钢筋混凝土支撑 支撑断面尺寸为 1000mm 800mm 混凝土等级 C30 主筋配筋为 20 25 HRB335 级钢筋 第二层为钢支 撑 型号 609 壁厚 16mm Q235A 钢材 每层支撑设 10 个监测断面 第一层支撑每个 监测断面布设 4 个 25 钢筋计 第二层支撑每个监测断面布设 2 个表面应变传感器 轴力 报警值取设计值 80 材料弹性模量如下表 弹性模量 N mm2 表 混凝土钢筋或钢材 等级EC种类Es C202 55 104HPB235 级钢筋2 1 105 C252 80 104 C303 00 104 HRB335 级钢筋 HRB400 级钢筋 RRB400 级钢筋 热处理钢筋 2 0 105 C353 15 104 C403 25 104 Q235A 钢材2 06 105 表 1 为第一层支撑第 10 个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 表 2 为第二层支撑第 10 个监测断面的监 测数据 试分别计算第一 第二层支撑第 10 个监测断面的支撑轴力 并判断是否达到报警 表 1 监测断 面编号 传感器 编号 标定系数 k kN Hz2 出厂频率 Hz 开挖前频率 Hz 本次频率 Hz 平均轴力 kN 备注 25663 6 42E 051415 21455 11380 6 25392 6 15E 051352 11395 01312 3 25515 6 26E 051310 41346 01256 3 ZC110 25521 6 31E 051355 21392 31305 2 3712 6 设计轴力 4130kN 表 2 截面编 号 传感器 编号 标定系数 k 10 6 Hz2 出厂频率 Hz 预顶力施 加前频率 Hz 本次频率 Hz 平均轴力 kN 备注 158 0 000511863 218861465 ZC210 220 0 000481977 119801522 设计轴力 5890kN 20 2 某基坑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截面配筋示意如图所示 该支撑截面尺寸及钢筋布置如下 图所示 钢筋型号为 HPB235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 钢筋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见下表 弹性模量 N mm2 表 混凝土钢筋或钢材 等级EC种类Es C202 55 104HPB235 级钢筋2 1 105 C252 80 104 C303 00 104 HRB335 级钢筋 HRB400 级钢筋 RRB400 级钢筋 热处理钢筋 2 0 105 C353 15 104 C403 25 104 Q235A 钢材2 06 105 该支撑均匀安装 4 个钢筋计 其中一个钢筋应力计的出厂读数为 1483 0Hz 开挖前读数为 1459 0Hz 本次读数为 1385 0Hz 钢筋应力计的标定系数为 5 049E 05kN Hz2 为了计算方 便以该钢筋应力计计算结果为均值 求该混凝土支撑实际受力 21 3 光学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光学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某二等闭合水准路线实测数据如下 后视 点 A 高程为 4 000m 求 B C 点高程 请计算完成表格填写 允许闭合差为 0 5 n 序号 11 12 后后 视视前前 视视高差 高差 cm 平均高差平均高差 cm 改正数改正数 0 01mm 改正后高差改正后高差 cm 高程高程 cm 测测 站站 测测 点点 基本分划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辅助分划 基辅差基辅差 基本分划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辅助分划 基辅差基辅差 基本分划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辅助分划 1A144 545446 101400 000 2B145 451447 009146 599448 148 2 054 2 047 3C148 367449 924147 539449 097 2 088 2 088 A144 237445 7954 130 4 129400 000 h C 点 B 点 后视 A 点 高程 3 670m 22 4 光学附合水准测量 光学附合水准测量 某附合水准路线观测成果如下 A E 两点高程已知 分别是 45 286m 和 49 576m 测 点 B C D 三点待求高程 测段高差和测段长度分别如图表所示 请计算并完成表格填 写 普通水准测量允许的高差闭合差规定为 fh 允 40mm L 点号点号 距离距离 km 测段观测高差测段观测高差 m 高差改正值高差改正值 m 改正后高差改正后高差 m 高程 高程 m A 45 286 1 92 328 B 2 32 811 C 1 6 2 241 D 2 61 432 E49 576 8 44 330 A 点 B 点 D 点 E 点 2 3km 1 9km 1 6km 2 6km 2 328m 2 811m 2 241m 1 432m C 点 H HA A 45 286m 45 286m He 49 576He 49 576 23 5 光学水平位移计算 光学水平位移计算 某基坑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小角度法 点 P 为基坑水平位移测点 AB 为基准方向 已 知角 PAB 上次实测角度值为 8 16 22 本次实测值如下表所示 完成表格填写并计算本 次与上次 P 点水平位移值大小及方向 AB P L S 基坑 竖盘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平均角 值 距离 测站目标 位置 m B0 0 0 P 左 8 16 35 B180 0 6 A P 右 188 16 39 56 961 24 6 仪器置平误差 仪器置平误差 设水准管分划值为 水准尺离仪器 50 0m 如果水准管气泡偏 mm2 20 0 5 格 则由于水准管不居中引起的读数误差 7 在一个 8 层楼房附近开挖基坑 基坑深 8m 距楼房 5m 楼房长 40m 宽 10m 经沉 降观测 A 点沉降量为 38mm B 点沉降量为 52mm C 点沉降量为 28mm D 点沉降量为 24mm 问该楼房倾斜角最大值为多少 A B D C 深基坑 25 8 设进行水准仪的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与校正 仪器先放在相距 80m 的 A B 两桩中间 用两次仪器高法测得 A B 两点的高差 h1 0 204m 然后将仪器移到 B 点附近 测得 A 尺读数 A2 1 695m 和 B 尺读数 B2 1 466m 试问 1 根据检验结果 是否需要 校正 设 i 角的允许值为 15 2 如何进行校正 26 9 下表是某水准仪 i 角检查时的读数 观测方法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该水准仪的 i 角 观测标尺读数 仪器站 次序A 尺读数 AB 尺读数 B 高差 A B mm i 角的计算角的计算 1142563143025 2142568143034 3142559143031 4142560143029 I1 中数 1151256151741 2151252151746 3151263151750 4151258151745 I2 中数 27 10 某工程按二等水准要求测量 测量前进行 i 角检查 纪录表如下 请完成下表 并说 明是否满足二水准测量要求 水准仪 i 角检验记录表 仪仪 器器 距距 标标 尺尺 距距 离离 近标尺 B 距离 D1 6m远标尺 A 距离 D2 41m 仪器站I1I2 观测次序A 尺读数 A1B 尺读数 B1A 尺读数 A2B 尺读数 B2 11 580871 724721 796241 94061 21 580741 724431 796371 94060 31 580951 724501 796451 94055 41 580791 724621 796591 94062 中数1 580841 724571 796411 94060 高差 A B mm A2 B2 A1 B1 2 mm i 角的计算 i D2 D1 1 61 E 05 D1 D2 i b2 b1 6m35m6m B I1 A a1 a2 I2 i 28 11 假定建筑结构无变形 给出 3 个点 A 为基准点 闭合路线 的沉降观测数据 BC 水平向距离 计算建筑倾斜率 12 测斜计算 管口为基准点 测斜计算 管口为基准点 以下数据为一深 5 0m 测斜管实测数据 请以管口为基准 管底不稳定 进行计算完成表格 已知测斜仪 A0 A180 0 01 mm 由经纬仪测得管口累 计水平位移量为 2 11mm 深度深度A0A180 mm 0 mm 内 内 mm 外 外 mm 0 0 0 532 27 1 039 36 1 529 32 2 036 36 2 521 29 3 038 30 3 539 36 4 025 28 4 519 27 5 028 24 29 13 分析考试题 分析考试题 某基坑围护体内测斜管长度 11m 在监测时以管底为起始点 从下往上 测读 测段长度 0 5m 每测段相对水平偏移量计算式为 A0 A180 2 在监测过程中 因施工原因测斜管底部部分被堵无法疏通 测试长度缩短为 8m 由于此时基坑已开挖到底 为了解基坑围护稳定状况 决定利用测斜管的剩余长度继续监测 测斜管初始形状曲线数 值和堵管后管口以下 16 个测段的初次测试数据列表于下 水平位移测量结果显示 测斜管 管口累计朝基坑外位移了 2mm 按所给条件计算剩余 8m 范围内不同深度累计水平位移量 Xn 测试值测试值测段测段 序号序号A0A180 深度深度 m i n n 深度深度 m 初始形状初始形状 曲线数值曲线数值 Xn 1350 6357 10 00 0 49 7 2352 0354 2 0 5 0 5 45 1 3355 3352 0 1 0 1 0 41 0 4351 5355 9 1 5 1 5 41 3 5349 8356 1 2 0 2 0 38 1 6349 5357 1 2 5 2 5 33 9 7351 9354 5 3 0 3 0 29 4 8354 2352 1 3 5 3 5 27 5 9352 9353 9 4 0 4 0 28 1 10351 2355 4 4 5 4 5 27 0 11356 4351 2 5 0 5 0 24 7 12354 9352 5 5 5 5 5 27 4 13350 9356 7 6 0 6 0 28 8 14351 0356 1 6 5 6 5 26 5 15348 5359 1 7 0 7 0 24 5 16352 4354 4 7 5 7 5 19 3 17 8 0 8 0 18 9 18 8 5 8 5 12 8 19 9 0 9 0 12 5 20 9 5 9 5 6 2 21 10 0 10 0 9 8 22 10 5 10 5 6 6 23 11 0 11 00 0 30 14 下表数据为一深 5 0m 测斜管实测数据 已知测斜仪 A0 A180 0 01 mm 由经纬 仪测得管口累计水平位移量为 2 00mm 请完成下表计算 第一次测试值第一次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