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说明_第1页
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说明_第2页
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说明_第3页
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说明_第4页
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东亚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1 一 设计依据一 设计依据 1 青海省三江源民族初级中学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方案设计方案竞标邀 请书 2 青海省教育园区用地规划方案二 3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99 86 4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建标 109 2008 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26 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青海省实施细则 DB63 617 2007 7 青海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63 643 2007 8 其他国家相关规范 二 项目概况二 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宁张路西侧教育园区内 东侧紧邻宁张路 西侧为铁路 南侧及北侧为规划道路 场地东西长 375 米 南北宽 356 米 总占 地面积 13 35 万平方米 场地平整 综合规划后周围为学校和宾馆 设计项目为省一级 72 班重点寄宿制初级中学 含综合教学 行政办公 图书 阅览 体育运动场 食堂 宿舍等功能 场内布置直道为 8 道 环形道为 6 道的 400 米标准田径场 含足球场 一块 十二个蓝球 排球场 及羽毛球场和一个 软塑器械活动场 三 总体构思三 总体构思 1 场地逻辑关系 场地逻辑关系的确定受三方面影响 地理逻辑 受纬度 气候 通风 采光 日照等因素影响 建筑布局形成 一种清晰的以南北向为指向的布局肌理 我们称之为地理逻辑 城市逻辑 城市的规划确定了使用地块周围的道路网格布局 这种城市秩 序性我们称之为城市逻辑 自然逻辑 地理逻辑和城市逻辑又是依托于大地而存在 它以自己特有的 山丘 河流 植被等地景地貌所赋予的表情构成了自然逻辑 仔细分析用地及项目性质 我们最终以正南北向的地理逻辑来确定场地的逻 辑关系 形成总的建筑网络格局 以保证教学用房与宁张路距离大于规范 80 米和 尽量远离铁路影响的规范要求设计 辅助用房和体育场布置于西两侧 以西侧体 育看台和高达树木来阻挡铁路噪声的影响 2 轴线关系 我们以对应入口处一条 20 米宽的步行绿廊南北延伸 作为设计的主要轴线 以此组织各节点与核心空间并联系各功能区 将各具特色的庭院空间 运动空间 与绿化景观带相互联为一体 使总图功能布局协调有序 3 庭院空间 在主要教学区 我们设计了半围合的庭院空间 它启示于青海传统民居建筑 的院落形式以及西方学堂所发展成的丰富的院落环廊空间 创造出现代书院的庭 院空间 中间的行政办公楼如同一把钥匙 预示着学校是一个开启学生心灵的窗 青海东亚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2 户 另外间隔在各用房之间的放大廊道空间构成了空中院落 彼此穿透互相观望 形成了立体的院落体系 使庭院空间更加开放和生动 4 交通连廊 针对新的教学生活建筑群 我们提出新的交通模式 使建筑群本身就是一个 多种行为的集合体 在教学生活的同时也容纳了交通行为 各组群既有独立性又 有连通性 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交通压力和随之而来的各种矛盾 我们把交通和 景观结合 行径的同时又有放大的休息平台 满足休憩观赏性并获得良好的视觉 景观 以步行景观的立体交通廊系联系了整个建筑群组 不仅形成了颇具气势的 连续立面 丰富了光影变化 同时也丰富了流通空间 给学校创造了积极的交流 氛围 5 可持续观及集约观 校区的规划为以后的发展留有发展余地 教学及宿舍区预留了以后的生长空 间 充分考虑了学校的后期发展 各功能体在满足使用功能不互相干扰的同时 强调建筑混合的集约性 便于资源共享和学习交流 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与生活 截然分开的二点式机械学习生活模式 努力创造吸引人气 师生喜爱的场所 使 各个空间都充满活力 四 设计理念四 设计理念 在众多的建筑类型中 学校建筑是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特殊建筑形式 我们很多年后都在怀念留恋着曾经学习和生活过的校园环境 而且记忆中的建筑 形象总是那样的清晰可见并难以忘却 从这种意义上讲 除了狂热的宗教建筑以 外 校园环境的感染力度 教育力度以及憾人心灵情感因素 是其它建筑类型不 可相提并论的 而且 这样的感化过程是在平静亲切的诉说中完成的 学校建筑不可以象商业建筑一样张扬与浮躁 本方案建筑设计时 我们拒绝 那种 装饰构架 和 无意义的去装饰建筑 的设计理念 试图让建筑回归真实 凸现一种本原存在的空间艺术性格 我们认为建筑首先是空间的 其次才是装饰 的 空间永远是建筑的主角 因此 设计效果的核心表达方式应该依赖于不同空 间的型体变化得以实现 该建筑设计时 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同时 尽可能以简练 的型体建构演绎出变换多样 立面层次丰富的建筑表皮印象 并使建筑与它所在 的空间环境互相渗透和融合 而且从建筑色彩和材料质感方面传递和表达了一种 周边建筑场所中已被熟悉和认知的空间环境特质 茵茵校园 莘莘学子 每一个学校都因为自己独特的人文氛围给经历过的学 子们留下无限回忆和遐想 或是大树下苦读 或是镌刻校训的石碑旁无语的沉思 亦 或是操场上同窗们无拘而响亮的笑声 校园空间规划的原则 就是分析校园空间原有的建筑布局与空间特色 通过 新建筑的围合或者隔离 整合空间 确定出更加明晰的空间结构 区分功能定位 或者创造出来新的学院氛围空间 同时构筑更加明晰的交通体系 使学生 教师 后勤的人流和物流分开 各自归入性质不同 功能明确的服务空间 绿化以及活动场所亦是营造校园氛围重要的一环 在明确的功能空间中 还区分 了动静分区 使孩子们的思绪在茵茵树下静静徜徉 五 建筑设计五 建筑设计 1 功能分区 食堂 锅炉房 浴室 开水房 车库 垃圾处理站设于场地的西北角 对外 有其独立的交通 从而减少来往车辆对教学区及生活区的干扰 篮球场 田径场 及活动场位于场地西侧 西临铁路 既与教学及宿舍区有便捷的联系 又可以阻 青海东亚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3 挡铁路对教学区的干扰 从校园主入口处的前广场直行即为一号教学区 拾级而上 穿过一号教学楼 入口即进入教学区核心庭院 庭院西侧为二层图书综合楼 北侧为二号教学楼 通过连廊互相连通 由一号教学楼 二号教学楼和图书综合楼合围的庭院 实验 楼位于庭院中部 实验楼东把头为扇形的行政办公楼 整个实验楼被教学楼 行 政楼 图书楼包围着 方便与各楼的联系 图书馆位于教学区与前广场的对景位置 底层架空 疏散了人流的聚集压力 又连通了内外庭院 位置使其标志性透过架空廊显示于前广场视线中 同时又临 近宿舍区方便师生使用 南临外庭院的设计保证了阅览的安静与良好的朝向及室 外景观 沿东侧道路步行继续前行 即进入学校的生活区 该区包括男女生宿舍楼各 两栋和一栋教师住宅楼 一栋教师公寓楼 区域间位置保证了安静的住宿环境 在生活区西侧即为食堂 联系后勤 教学及宿舍的中心步行绿廊为集交通 景观 交流于一体的校区 核心空间 是各种功能叠合的载体 它将生态概念贯穿始终 导入阳光 绿地和 轻风 营造出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及教学空间 2 交通流线 进入学校的主要人流一部分直接从前广场分流进入教学区 其余人员从两侧 道路发散至各个功能区 行政办事人员从宁张路次入口进入到行政办公楼或生活 区 不干扰正常教学 车行流线则环校区形成主要交通环 连通主次出入口及室 内外停车场 在次入口处连通后勤车道 校园北侧次入口为后勤车辆和消防车出 入口 平时对其管制 保证了安全的同时对园区的干扰降到最低限度 3 单体设计 单体的平面设计最大化的满足使用功能的合理性 以南北为主 东西为辅设 置功能用房 教学用房大开间 大进深的空间比狭长的传统教室具有更广泛的空 间适应性 细节的处理使自然采光 通风更为舒适 立面的设计简洁大方 配合 素雅的色彩设计 丰富的空间设计 为三江源民族初级中学创造出一个舒适 清 新 和谐 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生态学校园区 六 技术经济指标六 技术经济指标 用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41377 88 其中 教学楼 9452 73 图书综合楼 3396 35 办公 实验楼 4549 55 食堂 4121 85 锅炉房 浴室 开水房 708 35 学生宿舍 13985 92 教师用房 4408 00 车库 304 93 厕所 值班等 450 2 容积率 0 31 建筑密度 9 1 生均用地 37 绿化率 45 汽车位 10 辆 室内 20 辆 室外 青海东亚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4 七 投资估算七 投资估算 投投 资资 估估 算算 表表 三江源民族初级中学规划与建筑方案估算 估算投资 万元 技术 经济 指标 序 号 工程 费用名称 建筑 面积 m2 建筑 工程 设备 购置 安装 工程 其它 费用 合计 万元 元 m2 占 投 资 额 备 注 1教 学 楼9452 73113714215014295 层 4 层 2图书综合楼3396 3542870100598 2 层 网架 3办公实验楼4549 55544701007145 层 4食 堂4121 85525105506803 层 5锅炉房浴室708 3511617080366 1 层 含 6T 燃气锅炉及 附属设备 配电设备 6学生宿舍13985 921220210701500 4 层 4 栋 7教工用房4408 0040066466 5 层 2 栋 8 车库 厕所 值班室 755 1311010120 9室外工程600 给排水 热 网 电网 10一般智能化150 11 室外 环境 景观 720 12 道路 体育 场 870 13小 计8113 14不可预见405 655 15 一类费用 合计 8518 65 16 二类费用 合计 1874 1022 17总合计10392 75 注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 一 设计依据一 设计依据 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5 2004 2 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 GB50009 2001 2006 年版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02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01 2008 年版 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02 6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CJ94 2008 7 工程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46 2008 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 2002 9 国家规范 标准的其他相关部分 二 自然条件二 自然条件 1 基本风压 Wo 0 35kN 2 基本雪压 So 0 20kN 3 地震设防烈度 7 度 4 场地土类别 II 类场地土 5 地下水深度 8 6m 三 使用对荷载的要求三 使用对荷载的要求 1 活荷载 青海东亚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5 办公室 2 0kN 教室 2 0kN 宿舍 2 0kN 食堂 2 5kN 浴室 2 0kN 资料档案室 2 5kN 走道 楼梯 卫生间等为 2 5kN 不上人屋面 0 5kN 2 较大和较重的使用荷载根据具体情况另定 四 地基基础四 地基基础 1 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开阔 地貌类型简单 未发现活动断裂通过 场地稳定 地层分布稳定 场地适宜修建拟建建筑 2 参考 青海大学学生公寓楼岩土工程详勘报告 层杂填土 土质松散不 均 欠固结 工程性能差 1 层湿陷性黄土状土 承载力特征值 fak 180Kpa Es 13 07Mpa 2 层非湿陷性黄土状土 承载力特征值 fak 170Kpa Es 18 00Mpa 基础形式可选择条形基础 独立基础或桩基础 3 西宁市标准冻深 1 34m 场地土属不冻胀土 4 场地地下水位埋深大于 8 6m 该工程可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5 西宁地区属抗震设防烈度 7 度区第二组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 10g 设计特征周期值为 0 40s 拟建建筑属乙类抗震建筑 基础为丙类 场地 类型属 类 场地属建筑抗震的一般地段 五 结构型式五 结构型式 1 学生宿舍 教工住宅和宿舍 车库 开水房 浴室 厕所均为砌体结构型 式 楼面屋面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 B 级 抗 震设防分类为乙类建筑 安全等级为二级 结构使用年限为 50 年 地基基础设计 等级为丙级 基础型式为条型基础 2 教学楼 办公实验楼 图书综合楼食堂 锅炉房 配电室门卫 值班 均 为框架结构型式 楼面屋面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 级为 B 级 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建筑 安全等级为二级 结构使用年限为 50 年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基础型式为独立基础或人工成孔灌筑桩 以上工程地基基础处理意见均为暂定 具体处理意见在提供其详勘报告后另 定 六 本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七度区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建筑场地六 本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七度区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建筑场地 类别为类别为 II 类 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类 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给水排水设计给水排水设计 一 设计依据一 设计依据 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 2003 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4 2006 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3 2006 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5 2006 5 国家规范 标准的其他相关部分 青海东亚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6 6 业主单位提供的设计依据和相关专业提资 二 给水 排水二 给水 排水 1 水源 由市政给水管网引两条 DN160 的给水管 给水管在校区内呈环状 布置 采用生活 消防合用给水系统 按消防要求布置四座室外消火栓 2 给水系统 采用由室外校区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3 室外 采用雨 污分流排水系统 建筑物的污废水收集经化粪池处理接入 市政排水管网 校区内的雨水经收集后接入市政雨水管网 三 消防三 消防 1 消火栓系统 根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的规定 对体积大于 等于 10000M3的教学楼 体积大于 等于 5000M3宿舍楼 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 每层 均设消火栓 栓口 DN65 水龙带长 25 米 19 水枪 消火栓系统由室外给水管 网直接供水 2 灭火器配置 在建筑物的走道 公共活动用房均设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四 管材四 管材 1 给水管 室外给水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 HDPE 给水管 热熔或焊接 法兰连接 室内给水管采用 PP R 聚丙烯给水管 热熔连接 2 排水管 室外排水管采用 PVC U 加筋管 室内排水管采用 UPVC 排水管 粘接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说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说明 一 设计内容一 设计内容 本工程的室内采暖 锅炉房及管网设计 一 一 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 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 2003 版 2 公共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2005 版 3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 动力 2003 版 5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 2002 6 青海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63 617 2007 7 国家现行规范及行业标准中的其它相关部分 8 批复文件及其他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2 室外气象参数 冬季室外计算温度 13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1 7m s 最大冻土深度 134cm 3 室内采暖房间设计温度 三 供热负荷三 供热负荷 虽然学校大多为一 五层的建筑 但由于采取了节能措施 故建筑物耗热指标 平均取值为 70W 管网损失 1 15 总建筑面积 41377 88 采暖总负荷 房间名称教室宿舍办公室浴室卫生间 设计温度 18 18 18 25 16 青海东亚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7 2 9MW 四 采暖设计四 采暖设计 采暖热媒为 95 70 热水 热源来自本校锅炉房 经室外管网送达 系统的 膨胀与定压由锅炉房统一考虑 散热器选用内腔无砂铸铁 670 型 每组散热器进水管上均安装直通式温控阀 系统形式 教学楼 宿舍为下供下回双管 浴室 食堂为上供上回双管 管材均为焊接钢管 管道连接管径 DN 32 为焊接 DN 32 为丝接 管道保 温厚度为 40 做法详青 02N3 12 3 管材除锈后刷樟丹 快干瓷粉各两道 五 供热设计五 供热设计 根据采暖计算负荷 选用一台 WNS2 8 1 0 95 70 Y Q 的热水锅炉为整个校园 供暖 另外洗澡 开水供应热负荷 0 35MW 选用一台 HCSG 0 150 15MW 型无压 立式锅炉来满足开水和热水的供应 室外热网为支状管网 地沟敷设 地沟断面尺寸为 1 2 1 4 h 管材为焊 接钢管 保温同室内 六 通风设计六 通风设计 浴室 实验室 卫生间 厨房均设置机械通风 浴室 卫生间每小时换气 10 次 实验室每小时换气 3 次 电气设计电气设计 一 设计依据 一 设计依据 1 建筑概况 本工程为新建学校 建设内容包括 两栋教学楼 一栋办公实验楼 一栋图 书综合楼 四栋学生宿舍楼 一栋教师住宅 一栋教师宿舍 食堂 锅炉房 浴 室 厕所各一幢 总建筑面积 41377 88M2 2 相关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 3 建设单位的设计要求 4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 200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 9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 200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 94 2000 年版 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二 设计范围 二 设计范围 本工程拟设置以下电气系统 10 0 4KV 变 配电系统 总图范围内各新 建建筑物的低压配电系统 照明系统 锅炉房动力配电系统 电话 电视 网络及有线广播系统 建筑物防雷 接地装置及安全措施 消防设施等 其中 10 0 4KV 变 配电系统由当地供电部门确定 三 变 配电系统 三 变 配电系统 青海东亚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8 1 负荷等级 本工程各单体建筑物的照明 动力 生活等用电负荷等级均为三级 各 建筑物内的应急和疏散照明电源按一级负荷的供电要求设置 2 负荷估算 本工程照明 动力 生活等用电总负荷约 843KW 含原有建筑物的用 电负荷 3 电源 由临近电网引入一回 10KV 线路 在规划区域内设置一个 10 0 4KV 变 配电所 内置一台 1000KVA 变压器 10KV 电源降压至 0 4KV 后 以放射 式配电方式引至各单体建筑物 4 应急电源 各单体建筑物的应急和疏散照明 采用自带蓄电池型应急灯具 应急时 间不少于 30 分钟 5 电能计量和无功补偿装置在变 配电所集中设置 6 10KV 电源进线由供电部门确定 引至各单体建筑物的 0 4KV 供电 线路全部采用 YJV22 1KV 型电缆埋地敷设 四 低压配电系统 四 低压配电系统 1 各单体建筑物的电源均由变 配电所 0 4KV 低压母线接引 至楼内 总配电箱 以放射式和树干式配电方式引至楼层配电箱和末端配电箱 照明 回路设断路器保护 插座回路设漏电断路器保护 2 各单体建筑物内的配电线路全部采用 BV 0 5KV 型导线穿管敷设 3 面板开关 插座均选用 86 系列产品 墙面暗装 配电箱 控制箱 插座箱等选用 ZJP 型 PZ30 型产品 墙面安装 五 照明系统 五 照明系统 1 室内设一般照明 黑板等处设局部照明 照度按国家标准确定 功率密 度值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照明光源采用细管径 T5 T8 型直管荧光灯或紧凑 型荧光灯 配套采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功率因数达到 0 9 以上 采用高反射率配照型灯具或格珊型灯具 2 室外照明采用庭院灯 草坪灯等室外照明灯具 光源采用金卤灯或紧凑 型荧光灯 配套采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或电子镇流器 功率因数达到 0 85 以上 灯具布置按道路 绿化 景观设计要求确定 3 室内照明线路采用 BV 0 5KV 导线穿阻燃型 PVC 管暗敷 室外照明线路采 用 YJV 1KV 电缆穿聚丁烯塑料管埋地敷设 室外照明接地方式采用 TN S 系统 PE 线在线路中间和末端等处做重复接地 四 动力系统 锅炉房 洗衣房的动力设备均按工艺设计要求进行动力配电设计 功率超过 15KW 的电动机采用降压启动方式 控制方式按工艺设计要求确定 五 电话 电视 有线广播及计算机网络系统 根据业主单位的使用要求进行设计 电话由公用电话网接引 由电话组线箱 分配至各用户单机 电话室外线路采用 HYA 2 0 4 型电缆 室内线路采用 HPVV 2 0 2 型导线 电视信号由当地有线电视网接引 与学校自办电视节目信号混合后 经传输 青海东亚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9 分配网络引至各用户终端 电视线路干线采用 SBYFV 75 9 型同轴电缆 分支线采 用 SBYFV 75 5 型同轴电缆 有线广播系统的信号源为学校广播站 在每间教室及业主要求设置的地方设 广播扬声器箱 广播线路采用 RVB 型导线 学校内设置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 对外与市政网络连接 在教师办公室 计 算机教室及业主要求设置的场所设终端网络接口 上述弱电线路在室外均为穿水泥排管埋地敷设 在室内均为穿 KBG 金属电线 管暗敷 六 建筑物防雷 接地装置及安全措施 六 建筑物防雷 接地装置及安全措施 1 所有单体建筑物均按国家规范要求确定防雷等级 根据防雷等级设 置相应的防雷设施 2 所有单体建筑物均设保护接地极 设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设置防雷 和保护接地共用的联合接地极 单设保护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小于 10 欧姆 联合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小于 1 欧姆 接地装置优先利用建筑物基础中的钢筋 如不能满足要求 再补充设置人工接地体 3 在电教室 计算机室 实验室等特殊场所 按设备工作要求设置弱 电专用接地端子板 4 所有单体建筑物均设总等电位联结 将引入建筑物的各类强 弱电 线路的金属保护管 电缆金属外皮 金属水暖管道 防雷引下线等均纳入总 等电位联结范围 引入建筑物的各类强 弱电线路均在进线端设雷电过电压 防护装置 SPD 电教室 计算机室 实验室等有较多教学设备的场所均设 末级 SPD 5 在浴室 厨房等场所设局部等电位联结 七 消防设施 七 消防设施 1 所有单体建筑物均在电源端设漏电保护器 动作电流 300 500mA 以防 因电气故障引起火灾 2 所有单体建筑均在疏散通道 疏散出口等处设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灯 采 用自带蓄电池型应急灯具 应急时间大于 30min 3 配合水专业设计 设置消火栓系统的报警 启泵按扭和联动线路 在发生 火灾时 能及时启动消防水泵进行灭火 消防专篇消防专篇 一 设计依据一 设计依据 1 规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2006 3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 2005 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 98 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 2001 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 94 2000 年版 2 耐火等级 根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规定 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二 建筑单体消防设计二 建筑单体消防设计 青海东亚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10 单体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建筑防火分区按楼层划分 共分为四个防火分区 设有两个封闭疏散楼梯间 一层设有三个疏散出口 所有防火门均向疏散方向开 启 三 给排水设计三 给排水设计 1 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为 10L S 室内消火栓系统管道布置成环状 层层设 置有室内消火栓 每个消火栓箱内均配 DN65 消火栓口 1 个 长为 25M 的麻质衬 胶水带 1 条 DN65 19 直流水枪 1 支 室内消火栓设在明显和易于取用处 其 布置保证同层任何一点均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室内自动喷水系统用水量为 21 5L S 室内自喷系统采用湿式系统 闭式喷 头 均采用下垂装饰玻璃喷头 喷头感应温度为 68 度 室外设两套水泵接合器 与室内自喷管网连接 3 在二期医院病房楼上设 18 立方米不锈钢水箱及增压稳压设施一套 来满 足消防的前十分钟用水量 室外设一座 100 立方的消防水池两台消防自喷泵 4 建筑灭火器配置 在每个消火栓处按中危险级 A 类火灾配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四 电气设计四 电气设计 1 设计依据 1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GB50016 2006 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 98 3 本工程建筑 结构 水 暖提供的资料 2 消防控制室及事故广播 本建筑为二级保护对象 采用区域报警控制系统 本工程消防值班室设在一层 消防自动报警系统采用两总线地址编码报警控制器 联动型 由联动控制盘 消防电话 广播控制柜构成 该系统集火灾自动报警 联动控制及应急指挥为一 体 能报出每个故障点的地址和状态 并按程序启动相应的消防设备 并发出中 文操作提示信息 报警系统由烟感探测器 手动报警按钮 楼层显示器及连接其它消防设备的 输入输出模块等组成 控制要求 当发生火情时 在吊顶上装设的喷淋头炸裂喷水 该区域的水流指示器动作 报警主机检测出这一报警信号 并显示出喷淋区域 同时消防水泵房内相应供水 管上安装的压力开关动作 消防中心也可显示出动作区域 报警主机把两个信号 相结合启动水泵房内喷淋水泵 联动控制柜上能手动启动水泵房喷淋泵 消防广播系统要求在发生火警时 能自动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