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理学-南京林业大学-考试笔记_第1页
森林病理学-南京林业大学-考试笔记_第2页
森林病理学-南京林业大学-考试笔记_第3页
森林病理学-南京林业大学-考试笔记_第4页
森林病理学-南京林业大学-考试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森林病理学森林病理学 第第 1 1 章章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一 植物病害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 受到生物的或非生物的因素的一 植物病害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 受到生物的或非生物的因素的 影影 响 使生长受到抑制 品质变恶劣 甚至死亡的现响 使生长受到抑制 品质变恶劣 甚至死亡的现 象 象 1 1 非生物的因素 缺少 冻害 污染等 非生物的因素 缺少 冻害 污染等 2 2 人为的 动物的干涉不叫病害 称为损伤 人为的 动物的干涉不叫病害 称为损伤 3 3 芝麻蕉的黑点也不是病害 因为它使香蕉更甜 同样的 芝麻蕉的黑点也不是病害 因为它使香蕉更甜 同样的 根瘤菌也不是 根瘤菌也不是 2 2 植物病害的三要素植物病害的三要素 1 1 病原病原 引起植物病害 引起植物病害最直接最直接的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的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1 1 生物因素 真菌 植物上较多 生物因素 真菌 植物上较多 细菌 植物上较少 细菌 植物上较少 植原体 病毒 类细菌 类病毒 线虫 寄植原体 病毒 类细菌 类病毒 线虫 寄 生性种子植物 生性种子植物 大小比较 细菌大小比较 细菌 植原体植原体 类细菌类细菌 病毒病毒 类病毒类病毒 2 2 植物植物 寄主 侵染病原所侵染的植物 寄主 侵染病原所侵染的植物 受害植物 非侵染病原所侵染的植物 受害植物 非侵染病原所侵染的植物 3 3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 4 4 植物病原发生的三角关系植物病原发生的三角关系 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代表病原 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代表病原 环环 境和植物 其面积代表受害程度 境和植物 其面积代表受害程度 面积越大受害越深 当三个条件面积越大受害越深 当三个条件 都都 充分时 病害程度最大 充分时 病害程度最大 3 3 植物病害发生的症状植物病害发生的症状 1 1 症状症状 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能看到的植物的不正常表现 分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能看到的植物的不正常表现 分 为为 植物本身的不正常和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植物本身的不正常和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2 2 症状的类型症状的类型 1 1 变色 变色 黄化或白化 因为叶绿体的缺少 是营养元素 黄化或白化 因为叶绿体的缺少 是营养元素 如如 N N FeFe 的缺乏 植原体的感染等原因造成的 的缺乏 植原体的感染等原因造成的 花叶 因为叶绿体分布不均 是病毒导致的 花叶 因为叶绿体分布不均 是病毒导致的 紫化 因为胡萝卜素含量上升 是却磷导致的 紫化 因为胡萝卜素含量上升 是却磷导致的 2 2 坏死 坏死 斑点斑点 有叶斑 果斑等 是病原物分泌毒素将植有叶斑 果斑等 是病原物分泌毒素将植 物物 细胞杀死造成的 真菌和细菌较多 细胞杀死造成的 真菌和细菌较多 腐烂 细胞中的胶层被分解 腐烂 细胞中的胶层被分解 溃疡 是植物对病原物的反应 植物会在伤口附溃疡 是植物对病原物的反应 植物会在伤口附 近形成与上组织 这一点与腐烂相区别 近形成与上组织 这一点与腐烂相区别 3 3 畸形 畸形 丛生丛生 因为不定芽抽生过多 主要有植原体造成 因为不定芽抽生过多 主要有植原体造成 真菌也会 例如竹子的丛生 真菌也会 例如竹子的丛生 瘤肿瘤肿 激素分泌不均匀造成 由真菌 细菌和线激素分泌不均匀造成 由真菌 细菌和线 虫造成 虫造成 4 4 枯萎枯萎 由根部被破坏或干部输导组织被破坏造成 由根部被破坏或干部输导组织被破坏造成 5 5 流脂流胶 枝干上流出液体 松柏类称为脂 核果类称为流脂流胶 枝干上流出液体 松柏类称为脂 核果类称为 胶 胶 6 6 粉霉 粉霉 白色粉末 白粉菌白色粉末 白粉菌 黑色粉末 煤炱菌黑色粉末 煤炱菌 黄色粉末 黄色粉末 銹銹菌菌 7 7 蕈菌 靠食用木材存活 如担子菌 蕈菌 靠食用木材存活 如担子菌 第第 2 2 章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害的病原 第第 1 1 节节 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在搞不清的情况下可以进行 在搞不清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人工诱发实验人工诱发实验 1 1 营养 营养 缺素症缺素症 1 1 缺缺 N N 植物黄化 矮小 植物黄化 矮小 2 2 缺缺 P P 植物紫化 植物紫化 3 3 缺缺 K K 叶缘 叶尖发黄 卷曲 叶缘 叶尖发黄 卷曲 4 4 缺缺 MgMg 叶肉黄化 叶脉仍绿 叶肉黄化 叶脉仍绿 5 5 缺缺 FeFe 嫩叶黄化 老叶正常 当土壤 嫩叶黄化 老叶正常 当土壤 PHPH 上升时 上升时 FeFe2 2 转化为 转化为 FeFe3 3 所以补铁是没用的 要施加有机肥 所以补铁是没用的 要施加有机肥 使使 PHPH 降低 而且缺铁最易在碱性土上发生 降低 而且缺铁最易在碱性土上发生 6 6 缺硼 芽抽不出 芽膨大 丛生 缺硼 芽抽不出 芽膨大 丛生 2 2 温度温度 霜害 霜害 早霜 没有休眠 冒长 早霜 没有休眠 冒长 危害小危害小 晚霜 芽已发 把芽冻死了 晚霜 芽已发 把芽冻死了 危害大危害大 3 3 水分水分 4 4 有毒物质 烟害 春季发嫩芽时易受害 有毒物质 烟害 春季发嫩芽时易受害 5 5 此类病害防治的根本措施是此类病害防治的根本措施是适地适树适地适树 第第 2 2 节节 植物病原真菌 植物病原真菌 大多数植物病害由真菌导致大多数植物病害由真菌导致 1 1 真菌 有细胞壁 有正常细胞核 没有叶绿体 寄生或腐生生活 真菌 有细胞壁 有正常细胞核 没有叶绿体 寄生或腐生生活 菌丝每一部分都有潜在的生长能力和吸收水分 养分的能力 菌丝每一部分都有潜在的生长能力和吸收水分 养分的能力 吸器的形成是对寄生生活高度适应的表现 吸器的形成是对寄生生活高度适应的表现 2 2 基本形态 营养体和繁殖体基本形态 营养体和繁殖体 1 1 营养体 营养体 菌核菌核 菌丝组成核状或粒状结构 有抗不良环境 菌丝组成核状或粒状结构 有抗不良环境 的的 作用 作用 菌索菌索 菌丝组成的条状结构 有抗不良环境和可 菌丝组成的条状结构 有抗不良环境和可 扩扩 展的功能 菌索多见于高等真菌中 展的功能 菌索多见于高等真菌中 子座子座 菌丝组成块状和颗粒状结构 有抗不良环 菌丝组成块状和颗粒状结构 有抗不良环 境境 和生殖作用 和生殖作用 2 2 繁殖体 繁殖体 A A 无性繁殖 以下为无性繁殖 以下为从高级到低级从高级到低级排列 排列 a a 游动孢子游动孢子 鞭毛菌亚门 鞭毛菌亚门 b b 孢囊孢子孢囊孢子 接合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c c 分生孢子分生孢子 子囊菌和半知菌亚门 是真菌中最普 子囊菌和半知菌亚门 是真菌中最普 遍遍 的无性孢子的无性孢子 d d 粉孢子粉孢子 白粉菌 子囊菌亚门 白粉菌 子囊菌亚门 e e 芽孢子 酵母菌 外来菌 子囊菌亚门芽孢子 酵母菌 外来菌 子囊菌亚门 f f 厚垣孢子厚垣孢子 菌丝的部分细胞的细胞壁加厚 有抵 菌丝的部分细胞的细胞壁加厚 有抵 抗抗 外界不良环境的功能 是恶劣条件下外界不良环境的功能 是恶劣条件下 产产 生的一种休眠孢子 生的一种休眠孢子 镰刀菌镰刀菌 B B 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 有性孢子可抗不良环境 多在冬季产有性孢子可抗不良环境 多在冬季产 生生 a a 卵孢子卵孢子 无减数分裂无减数分裂 鞭毛菌产生 鞭毛菌产生 b b 接合孢子接合孢子 萌发时才减数分裂萌发时才减数分裂 接合菌产生 接合菌产生 c c 子囊孢子子囊孢子 子囊菌产生 子囊菌产生 以下为子囊孢子生殖过以下为子囊孢子生殖过 程程 1 1 核配核配 2 2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 3 3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 d d 担孢子担孢子 担子菌产生 担子菌产生 3 3 真菌的分类真菌的分类 a a 鞭毛菌亚门 菌丝无隔 有性孢子为卵孢子 鞭毛菌亚门 菌丝无隔 有性孢子为卵孢子 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 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 b b 接合菌亚门 菌丝无隔 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 接合菌亚门 菌丝无隔 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 无性孢子为孢囊包子 无性孢子为孢囊包子 c c 子囊菌亚门 菌丝有隔单核 有性孢子为子囊子囊菌亚门 菌丝有隔单核 有性孢子为子囊 孢子 无性孢子为分生孢子 孢子 无性孢子为分生孢子 无 无 性生殖在真菌中最突出 性生殖在真菌中最突出 d d 担子菌亚门 菌丝有隔双核 有性孢子为担孢担子菌亚门 菌丝有隔双核 有性孢子为担孢 子 多不产生无性孢子 子 多不产生无性孢子 是真 是真 菌中最高级一类 菌中最高级一类 e e 半知菌亚门 菌丝有隔双核 多不产生有性孢半知菌亚门 菌丝有隔双核 多不产生有性孢 子 无性孢子为分生孢子 子 无性孢子为分生孢子 半 半 知菌的原意是有性阶段不明的知菌的原意是有性阶段不明的 真菌 真菌 有性孢子的形态是真菌分类的依据 有性孢子的形态是真菌分类的依据 5 5 真菌的生理和生态真菌的生理和生态 a a 营养 寄生有专化性 有些寄生范围宽 可以在培养基上营养 寄生有专化性 有些寄生范围宽 可以在培养基上 培培 养 反之 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 养 反之 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 通用培养基 通用培养基 PDAPDA 马铃薯 蔗糖 琼脂 马铃薯 蔗糖 琼脂 b PHb PH 中性偏酸中性偏酸 细菌要中性偏碱 细菌要中性偏碱 c c 温度 温度 2525 度左右 度左右 有子座 菌核就可耐低温有子座 菌核就可耐低温 只有菌丝只 只有菌丝只 能能 0 0 度度 d d 湿度 湿度 高湿度高湿度 e e 真菌大多是好气的 但也有真菌如酵母菌在嫌气条件下发真菌大多是好气的 但也有真菌如酵母菌在嫌气条件下发 酵酵 获得化学能 获得化学能 6 6 主要的植物病原真菌主要的植物病原真菌 a a 腐霉 鞭毛菌亚门 土壤中生存 引起苗木猝倒病 腐霉 鞭毛菌亚门 土壤中生存 引起苗木猝倒病 b b 疫霉 鞭毛菌亚门 水中或土壤中生存 疫霉 鞭毛菌亚门 水中或土壤中生存 引起栎突死病 引起栎突死病 c c 白粉菌 子囊菌亚门 白粉菌 子囊菌亚门 不能培养不能培养 引起白粉病 引起白粉病 d d 外囊菌 子囊菌亚门 外囊菌 子囊菌亚门 不能培养不能培养 引起缩叶病 引起缩叶病 e e 球壳菌类 叶斑病 溃疡病 腐烂病 好培养 球壳菌类 叶斑病 溃疡病 腐烂病 好培养 f f 腔菌类 好培养腔菌类 好培养 g g 锈菌类 锈病 担子菌亚门 锈菌类 锈病 担子菌亚门 不能培养不能培养 7 7 转主寄生现象转主寄生现象 真菌的生活史必须在两种不同植物上才能完 真菌的生活史必须在两种不同植物上才能完 成的现象 成的现象 举例 以锈菌为例 十月份 松树树干的瘤子或溃疡产生橘举例 以锈菌为例 十月份 松树树干的瘤子或溃疡产生橘 黄色蜜滴状的性孢子 性孢子不传播 在黄色蜜滴状的性孢子 性孢子不传播 在 3 3 4 4 月产月产 生锈孢子器 通过风传播到栎树叶片上 产生黄粉生锈孢子器 通过风传播到栎树叶片上 产生黄粉 状状夏孢子 夏孢子由风传播 再次侵染秋栎树叶片 夏孢子 夏孢子由风传播 再次侵染秋栎树叶片 秋秋季树叶背后产生毛状物为冬孢子柱 天气潮湿萌季树叶背后产生毛状物为冬孢子柱 天气潮湿萌 发发 产生担孢子 由风传播侵染松树的嫩叶 菌丝在松产生担孢子 由风传播侵染松树的嫩叶 菌丝在松 树体内扩展 在合适位置产生瘤或溃疡 树体内扩展 在合适位置产生瘤或溃疡 8 8 质配 来自两个不同细胞的原生质相互融合 质配 来自两个不同细胞的原生质相互融合 核配 质配之后 两个细胞核往往随即进行配合 变成双核配 质配之后 两个细胞核往往随即进行配合 变成双 倍倍染色体核的细胞 染色体核的细胞 第第 3 3 节节 植物病原细菌 植原体植物病原细菌 植原体 1 1 细菌细菌 1 1 一般形状 原核生物 单细胞 植物病原细菌多为一般形状 原核生物 单细胞 植物病原细菌多为杆状杆状 分 分 裂为二均裂方式 裂为二均裂方式 多无荚膜 多无芽孢 环境不多无荚膜 多无芽孢 环境不 好时才产生好时才产生 荚膜是细菌细胞壁外厚薄不等的粘 荚膜是细菌细胞壁外厚薄不等的粘 质层质层 2 2 植物病原细菌分类 植物病原细菌分类 1 1 革兰化染色阳性 革兰化染色阳性 棒杆菌属棒杆菌属 1 1 革兰化染色阴性 革兰化染色阴性 2 2 2 2 鞭毛极生 鞭毛极生 3 3 2 2 鞭毛固生 鞭毛固生 4 4 3 3 鞭毛 鞭毛 1 1 根 菌落黄色根 菌落黄色 黄色孢杆菌属黄色孢杆菌属 3 3 鞭毛数根 菌落白色 鞭毛数根 菌落白色 假单孢杆菌属假单孢杆菌属 4 4 引起植物肿瘤症状 引起植物肿瘤症状 野杆菌属野杆菌属 4 4 引起植物腐烂症状 引起植物腐烂症状 欧式杆菌属欧式杆菌属 3 3 生理生态 生理生态 1 1 营养 牛肉膏 蛋白胨培养基 营养 牛肉膏 蛋白胨培养基 2 2 PHPH 7 87 8 3 3 温度 最适 温度 最适 2828 度 最高度 最高 5050 度 最低度 最低 70 70 度 度 要求高于真 要求高于真 菌 菌 4 4 致病及侵染特点 致病及侵染特点 1 1 斑点 有 斑点 有 晕圈晕圈 与真菌区别与真菌区别 黄色孢杆菌 黄色孢杆菌 假单孢杆菌假单孢杆菌 2 2 枯萎 棒杆菌 枯萎 棒杆菌 假单孢杆菌假单孢杆菌 3 3 肿瘤 野杆菌属 肿瘤 野杆菌属 假单孢杆菌假单孢杆菌 4 4 腐烂 欧式杆菌属 腐烂 欧式杆菌属 5 5 各种细菌都可以从伤口侵入 寄生性较强的可以从自然孔各种细菌都可以从伤口侵入 寄生性较强的可以从自然孔 口口处侵入 处侵入 6 6 细菌主要靠雨滴传播 少数靠昆虫传播 细菌主要靠雨滴传播 少数靠昆虫传播 2 2 植原体植原体 1 1 一般形状 一般形状 原核生物 无细胞壁 有三层细胞膜 多为圆形原核生物 无细胞壁 有三层细胞膜 多为圆形 和和 椭圆形 不能人工培养椭圆形 不能人工培养 2 2 特点 特点 1 1 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有特殊敏感性 使用此类药物 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有特殊敏感性 使用此类药物 只只 能抑制其生长往往数年后又复发 能抑制其生长往往数年后又复发 2 2 主要通过叶蝉传播 嫁接也是传播的有效途径 主要通过叶蝉传播 嫁接也是传播的有效途径 但但 很难通过植物汁液传播 很难通过植物汁液传播 与病毒区别与病毒区别 第第 4 4 节节 植物病原病毒植物病原病毒 1 1 一般形状 一般形状 非细胞生物 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合而成 植物多非细胞生物 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合而成 植物多 为为 RNARNA 球形 杆状 弹状 球形 杆状 弹状 2 2 特点 特点 1 1 看到花叶就是病毒病害看到花叶就是病毒病害 2 2 还会引起黄化 萎缩 杂色花还会引起黄化 萎缩 杂色花 3 3 不能人工培养不能人工培养 4 4 病毒入侵必须要一个伤口 而且大多数病菌以昆虫病毒入侵必须要一个伤口 而且大多数病菌以昆虫 特 特别是刺吸式口器昆虫 为传播媒介 嫁接和插条也可别是刺吸式口器昆虫 为传播媒介 嫁接和插条也可 传传播 播 第第 5 5 节节 植物病原线虫植物病原线虫 1 1 一般形状 线形动物门线虫纲 体型多为线形 部分雌成虫体型一般形状 线形动物门线虫纲 体型多为线形 部分雌成虫体型 膨大 多不能培养 膨大 多不能培养 为数很多 在动物中仅次于昆 为数很多 在动物中仅次于昆 虫 虫 2 2 生活史 卵期生活史 卵期 幼虫期幼虫期 成虫期成虫期 3 3 松材线虫松材线虫肉眼不可见肉眼不可见 根结线虫 根结线虫肉眼可见肉眼可见 4 4 植物线虫都是专性寄生植物线虫都是专性寄生 5 5 主要线虫 主要线虫 1 1 伞滑刃线虫 雌雄成虫均为线形 引起松材线虫病伞滑刃线虫 雌雄成虫均为线形 引起松材线虫病 2 2 茎线虫 雌雄成虫均为线形 引起菊花枯萎茎线虫 雌雄成虫均为线形 引起菊花枯萎 3 3 根结线虫 雌成虫膨大成梨形 引起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 雌成虫膨大成梨形 引起根结线虫病 第第 6 6 节节 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性种子植物 一 菟丝子科 一 菟丝子科 全寄生全寄生 二 桑寄生科 二 桑寄生科 半寄生半寄生 由鸟类传播 由鸟类传播 第第 3 3 章章 植物病原的诊断植物病原的诊断 StepStep 1 1 确定是否为植物病害 确定是否为植物病害 StepStep 2 2 确定是非侵染性病害还是侵染性病害 确定是非侵染性病害还是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诊断要点 非侵染性病害诊断要点 1 1 病害发生很突然病害发生很突然 2 2 病害发生往往成片病害发生往往成片 3 3 与特殊的气候条件有关与特殊的气候条件有关 StepStep 3 3 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柯赫法则 用于新病原病害的确定 柯赫法则 用于新病原病害的确定 1 1 从病株上分离到病原物的纯培养 不能统计概率 从病株上分离到病原物的纯培养 不能统计概率 2 2 把纯培养接种到原植物上 植物表现和原来相同症状把纯培养接种到原植物上 植物表现和原来相同症状 3 3 从发病部位再分离出相同的纯培养物 从发病部位再分离出相同的纯培养物 1 1 真菌病害 切片观察 分析症状真菌病害 切片观察 分析症状 2 2 细菌病害 叶斑 细菌病害 叶斑 有晕圈有晕圈 果斑 果斑 有晕圈有晕圈 枯萎 木 枯萎 木 质质 部和韧皮部交界处有部和韧皮部交界处有黑线黑线 输导组织被破坏 输导组织被破坏 溃疡 细菌在韧皮部蔓延 溃疡 细菌在韧皮部蔓延 3 3 植原体病害 植原体病害 丛枝 叶小 黄化丛枝 叶小 黄化 用 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处处 理理 症状消失 利用这个特点可以排除真菌和症状消失 利用这个特点可以排除真菌和 病病 毒病害 植原体病害毒病害 植原体病害常通过昆虫传播常通过昆虫传播 不 不 通通 过汁液传播 过汁液传播 4 4 病毒病害 花叶 杂色花 叶畸形 可以用病毒病害 花叶 杂色花 叶畸形 可以用人工接种人工接种的的 方方 法来确定 就是让病株的汁液进入健康植株 法来确定 就是让病株的汁液进入健康植株 当健康植株发生相同症状时 即为病毒病当健康植株发生相同症状时 即为病毒病 害 害 另外 各种病毒都不会出现病症 最后 受另外 各种病毒都不会出现病症 最后 受 病病 毒侵害的植株在林间分布多是分散的 而且毒侵害的植株在林间分布多是分散的 而且 一一 般不能恢复健康 最后两点可与非侵染性病般不能恢复健康 最后两点可与非侵染性病 害害 区分 区分 5 5 线虫病害 分离线虫 线虫病害 分离线虫 1 1 根结线虫 在根瘤里面 用 根结线虫 在根瘤里面 用 针针 挑出来 挑出来 2 2 其他线虫 浅盘法 漏斗法 其他线虫 浅盘法 漏斗法 第第 4 4 章章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第第 1 1 节节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1 1 1 1 专性寄生物专性寄生物 只能再活的有机体上生存 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 只能再活的有机体上生存 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 生存 对寄主有强烈的选择性 如锈菌 白粉生存 对寄主有强烈的选择性 如锈菌 白粉 菌 菌 黑粉菌 植原体 病毒 黑粉菌 植原体 病毒 可培养抗病品种可培养抗病品种 2 2 兼性腐生物 在人工培养基上可以勉强生长 对寄主有强烈兼性腐生物 在人工培养基上可以勉强生长 对寄主有强烈 的的 选择性 如杨树黑斑病 松针褐斑病 选择性 如杨树黑斑病 松针褐斑病 可培养可培养 抗抗 病品种病品种 3 3 兼性寄生物 在人工培养基上可以正常生长 对寄主无选择兼性寄生物 在人工培养基上可以正常生长 对寄主无选择 性 性 如丝核菌如丝核菌 二 寄生范围 病原物能够侵染的植物种类 二 寄生范围 病原物能够侵染的植物种类 三 三 寄生性强 寄生范围窄 寄生性强 寄生范围窄 寄生性弱 寄生范围宽 寄生性弱 寄生范围宽 致病性强 寄生性弱致病性强 寄生性弱 致病性弱 寄生性强致病性弱 寄生性强 第第 2 2 节节 植物的抗病性植物的抗病性 1 1 抗病性不是对所有病原物的抗病抗病性不是对所有病原物的抗病 2 2 抗病性的表现抗病性的表现 1 1 垂直抗病性垂直抗病性 植物的抗病性仅对病原物的少数小种有作用 植物的抗病性仅对病原物的少数小种有作用 且且 作用较彻底 常受单基因控制 常会因病原物作用较彻底 常受单基因控制 常会因病原物 新新 小种的出现而丧失抗病性 小种的出现而丧失抗病性 人工选择 人工选择 2 2 水平抗病性水平抗病性 植物的抗病性对病原物的多数小种有作用 但 植物的抗病性对病原物的多数小种有作用 但 作作 用不彻底 常受单基因控制 用不彻底 常受单基因控制 不会因病原物新小不会因病原物新小 种的出现而种的出现而 丧失抗病性 丧失抗病性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 三 抗病 耐病 避病三 抗病 耐病 避病 第三节第三节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 一 病程 从病原物与植物接触到病害进一步扩大的过程 一 病程 从病原物与植物接触到病害进一步扩大的过程 二 具体过程 二 具体过程 孢子孢子 传播到植物传播到植物 孢子萌发侵染孢子萌发侵染 病原物在植物体内进一病原物在植物体内进一 步发展步发展 表现症状表现症状 症状停止扩展症状停止扩展 接触期接触期 侵入期侵入期 潜育期潜育期 发病期发病期 1 1 接触期 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到病原物侵入这一时期 在这接触期 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到病原物侵入这一时期 在这 一一 期间 病原物的活动受到寄主表面分泌物的影响 期间 病原物的活动受到寄主表面分泌物的影响 病病 毒无侵入期毒无侵入期 接触期是病害防治的关键期 接触期是病害防治的关键期 2 2 侵入期 从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这一时期 一种是自然侵入期 从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这一时期 一种是自然 孔孔 口侵入 另一种是伤口侵入 病毒和植原体并须借口侵入 另一种是伤口侵入 病毒和植原体并须借 助助 伤口侵入 伤口侵入 潜育期大多是随着温度的提高而缩短 潜育期大多是随着温度的提高而缩短 3 3 潜育期 从建立寄生关系到发生病害症状这一时期 真菌和潜育期 从建立寄生关系到发生病害症状这一时期 真菌和 细细 菌大多是菌大多是局部侵染局部侵染 病毒和植原体大多是 病毒和植原体大多是系统侵染系统侵染 4 4 发病期 发病期 三 影响孢子发育的条件 三 影响孢子发育的条件 高湿度高湿度 温度 营养 光照 影 温度 营养 光照 影 响不大 响不大 低温而干燥的环境有利于菌 低温而干燥的环境有利于菌 核核 和孢子保持休眠状态 延长存活时间 和孢子保持休眠状态 延长存活时间 四 侵入方式 四 侵入方式 1 1 直接侵入 直接侵入 2 2 潜伏侵入潜伏侵入 病原物侵入植株后 因为环境或植 病原物侵入植株后 因为环境或植 物物 条件不适 病原物潜伏不动 但仍条件不适 病原物潜伏不动 但仍 保保 持生命力 等待条件合适时再使植持生命力 等待条件合适时再使植 物物 发病 发病 3 3 自然孔口侵入 气孔 皮孔 自然孔口侵入 气孔 皮孔 4 4 伤口侵入 嫁接 虫咬 日照 冻伤 伤口侵入 嫁接 虫咬 日照 冻伤 这对病这对病 毒毒 侵染很重要侵染很重要 5 5 侵染循环 植物侵染性病害 从上一年发生到下一年再度发生的侵染循环 植物侵染性病害 从上一年发生到下一年再度发生的 过程 包括 病原物的越冬 病原物的传播 病原过程 包括 病原物的越冬 病原物的传播 病原 物物 的侵染 的侵染 1 1 越冬 真菌以有性孢子 菌丝 菌核 菌索 子座 厚垣孢越冬 真菌以有性孢子 菌丝 菌核 菌索 子座 厚垣孢 子等形式越冬 子等形式越冬 是病原物生活史中较薄弱的环节 是病原物生活史中较薄弱的环节 比较易于控制和消灭 比较易于控制和消灭 场所 感病植株上 土壤中 枯枝落叶中 仓库 场所 感病植株上 土壤中 枯枝落叶中 仓库 2 2 传播 气流传播 有性孢子 传播 气流传播 有性孢子 雨水稀释传播 无性孢子 雨水稀释传播 无性孢子 细细 菌 菌 昆虫传播 病菌 植原体 昆虫传播 病菌 植原体 人为传播 人为传播 3 3 侵染 侵染 1 1 初侵染 在一个生长季开始后 病原物从其越 初侵染 在一个生长季开始后 病原物从其越 冬冬 的场所散发出来 引起的第一轮侵染 的场所散发出来 引起的第一轮侵染 初侵染来源于越冬场所 初侵染来源于越冬场所 2 2 再侵染 初侵染以后的侵染 再侵染 初侵染以后的侵染 再侵染来源于当 再侵染来源于当 年年 已发病植株 已发病植株 第第 5 5 章章 森林病害的防治森林病害的防治 1 1 方针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方针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2 2 方法 方法 1 1 植物检疫 对外检疫 对内检疫植物检疫 对外检疫 对内检疫 2 2 栽培措施 防治病害 栽培措施 防治病害 1 1 合理选择苗圃 不选积水的地区和菜园 合理选择苗圃 不选积水的地区和菜园 2 2 应施熟肥 应施熟肥 3 3 整地 苗要出齐 整地 苗要出齐 4 4 浇水要适量 浇水要适量 5 5 施肥应注意枯枝落叶里有病害 施肥应注意枯枝落叶里有病害 3 3 抗病品种选育 对抗病品种选育 对寄生性强的寄生性强的病原物引起的病害可以用此招 病原物引起的病害可以用此招 1 1 选种 嫁接 建立采穗园选种 嫁接 建立采穗园 抗性鉴定抗性鉴定 嫁接 建种子园嫁接 建种子园 杂交杂交 子代鉴定子代鉴定 2 2 育种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育种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四 生物防治办法 通常是利用微生物作为工具来防治 四 生物防治办法 通常是利用微生物作为工具来防治 1 1 双重寄生作用 双重寄生作用 2 2 无毒或弱毒菌系排斥毒性菌系 无毒或弱毒菌系排斥毒性菌系 3 3 非寄生微生物对其他微生物的克制作用 非寄生微生物对其他微生物的克制作用 五 物理防治五 物理防治 六 化学防治 六 化学防治 1 1 杀菌剂 对真菌有效 杀菌剂 对真菌有效 1 1 波尔多液 无机 波尔多液 无机 a a 由硫酸铜和石灰组成 由硫酸铜和石灰组成 配置好的为天蓝 配置好的为天蓝 色胶着液 色胶着液 生石灰生石灰 硫酸铜硫酸铜 水水 1 1 100 1 1 100 b b 用木桶或塑料桶装 不能储藏 现用现用木桶或塑料桶装 不能储藏 现用现 配 配 潮湿多雨时有药害 对人畜无毒 潮湿多雨时有药害 对人畜无毒 c c 用料简单 便宜 残效性强 抗菌谱广用料简单 便宜 残效性强 抗菌谱广 2 2 石硫合剂 无机 石硫合剂 无机 a a 由石灰和硫磺组成 由石灰和硫磺组成 配置好的为深红褐 配置好的为深红褐 色 色 生石灰生石灰 硫磺硫磺 水水 1 2 10 1 2 10 b b 避光下长期保存 生长季节使用避光下长期保存 生长季节使用 0 3 0 3 0 50 5 度 落叶休眠期度 落叶休眠期 使用使用 3 3 5 5 度 高温时使度 高温时使 用产生药害 对人畜无毒 用产生药害 对人畜无毒 c c 防锈病 白粉病防锈病 白粉病 3 3 内附性杀菌剂 多菌灵 广谱 内附性杀菌剂 多菌灵 广谱 甲基托布津 有机 甲基托布津 有机 2 2 抗生素 对细菌有效 抗生素 对细菌有效 3 3 杀线剂 对线虫有效 主要用于土壤消毒 毒杀线剂 对线虫有效 主要用于土壤消毒 毒 性性 大 超过杀菌剂 大 超过杀菌剂 在播 在播 种前使用 种前使用 4 4 农药使用 喷雾 喷粉 涂白 浸泡农药使用 喷雾 喷粉 涂白 浸泡 5 5 化学药剂分类 化学药剂分类 1 1 铲除剂 如石硫合剂 铲除剂 如石硫合剂 2 2 保护剂 如波尔多液 在侵入前施药 保护剂 如波尔多液 在侵入前施药 3 3 治疗剂 多菌灵 托布津 治疗剂 多菌灵 托布津 注 注 意治疗剂在体内保留时间不意治疗剂在体内保留时间不 长 逐渐沉积在叶片边缘和长 逐渐沉积在叶片边缘和 先端 先端 第第 6 6 章章 病害各论病害各论 1 1 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 1 1 症状 针叶枯黄不落 木质部松脂减少 症状 针叶枯黄不落 木质部松脂减少 2 2 病原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病原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 雌虫的尾尖 松材线虫较短雌虫的尾尖 松材线虫较短 3 3 防治 防治 1 1 检疫 部队演习 电信工程 检疫 部队演习 电信工程 2 2 砍树 三月份前把所有病树都砍掉 并对砍掉的 砍树 三月份前把所有病树都砍掉 并对砍掉的 木木 头做切割高温处理 树桩尽可能低 并剥头做切割高温处理 树桩尽可能低 并剥 皮皮 涂药 涂药 3 3 消灭天牛 消灭天牛 4 4 天牛天牛 5 5 6 6 月份出来月份出来 2 2 松针褐斑病松针褐斑病 1 1 症状 松针上出现褐色病斑 在病斑中央出现光滑且有光泽症状 松针上出现褐色病斑 在病斑中央出现光滑且有光泽 的的 子实体 病状从下行上发展 子实体 病状从下行上发展 2 2 病原 半知菌病原 半知菌 3 3 侵染循环 以菌丝越冬 春天产生子实体 子实体产生分生侵染循环 以菌丝越冬 春天产生子实体 子实体产生分生 孢孢 子 分生孢子随雨水传播 直接侵染 潜育期长 子 分生孢子随雨水传播 直接侵染 潜育期长 一年可多次侵染 一年可多次侵染 4 4 防治 防治 1 1 病害分区 病害分区 a a 病害主要流行区 闽西北病害主要流行区 闽西北 b b 病害次要流行区 广东 广西 江病害次要流行区 广东 广西 江 西 西 云南 浙江云南 浙江 c c 无害区 江苏 河南 山东 四川无害区 江苏 河南 山东 四川 2 2 种植前用 种植前用 3 3 的多菌灵处理根部的多菌灵处理根部 3 3 种植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 3 3 松干锈病 林木五大病害之一 松干锈病 林木五大病害之一 1 1 病症 病症 1 1 溃疡型溃疡型 a a 树皮坏死 木质部不膨大树皮坏死 木质部不膨大 b b 在溃疡斑处产生泡状锈孢子在溃疡斑处产生泡状锈孢子 c c 病斑会扩大 老斑坏死病斑会扩大 老斑坏死 d d 病斑扩展一周 其上部枝条坏死病斑扩展一周 其上部枝条坏死 2 2 瘿瘤型 瘿瘤型 a a 木质部膨大 最终大小依枝干粗细而定木质部膨大 最终大小依枝干粗细而定 b b 在瘿瘤上产生球状锈孢子在瘿瘤上产生球状锈孢子 c c 瘤子不断扩大 但老瘤不坏死瘤子不断扩大 但老瘤不坏死 2 2 病原 担子菌病原 担子菌 3 3 侵染循环侵染循环 溃疡斑和瘿瘤每年溃疡斑和瘿瘤每年 1010 月产生性孢子器 性孢子不月产生性孢子器 性孢子不 传播 到传播 到 4 4 月份产生锈孢子器 锈孢子随空气传月份产生锈孢子器 锈孢子随空气传 播 侵染转主寄主的叶片 播 侵染转主寄主的叶片 产生黄粉状夏孢子 产生黄粉状夏孢子 夏孢子随风传播 再次侵染转主寄主的叶片 并夏孢子随风传播 再次侵染转主寄主的叶片 并 在秋季在叶片背面产生毛状冬孢子器 产生冬孢在秋季在叶片背面产生毛状冬孢子器 产生冬孢 子 然后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 担孢子随风传子 然后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 担孢子随风传 播 侵染松树的嫩叶 并在松树内发展 当条件播 侵染松树的嫩叶 并在松树内发展 当条件 合适时 产生溃疡斑或瘿瘤合适时 产生溃疡斑或瘿瘤 4 4 分类分类 1 1 茶 茶藨藨生柱锈菌 生柱锈菌 a a 茶茶藨藨子专化型子专化型 北美乔松 糖松 白 北美乔松 糖松 白 松 松 b b 马先蒿专化型马先蒿专化型 红松 偃松 北美乔 红松 偃松 北美乔 松 松 我国有两种 华山松孢锈病 我国有两种 华山松孢锈病 茶 茶藨藨子 子 五针松孢锈病五针松孢锈病 马先蒿 马先蒿 2 2 柔软柱锈菌 柔软柱锈菌 a a 马尾松孢锈病 马尾松孢锈病 玄参科玄参科 b b 云南松孢锈病 云南松孢锈病 龙胆科龙胆科 c c 樟子松孢锈病 樟子松孢锈病 芍药 山芍药芍药 山芍药 d d 油松孢锈病 油松孢锈病 芍药 马先蒿芍药 马先蒿 3 3 栎柱锈菌 栎柱锈菌 引起瘿瘤型 引起瘿瘤型 a a 班壳松专化型班壳松专化型 b b 弗吉尼亚松专化型弗吉尼亚松专化型 c c 梭形专化型 梭形专化型 湿地松 火炬松湿地松 火炬松 d d 短叶松专化型短叶松专化型 5 5 性孢子 单核单倍体性孢子 单核单倍体 锈孢子 双核锈孢子 双核 夏孢子 双核夏孢子 双核 冬孢子 双核 冬孢子 双核 只把冬孢子看做有性孢子 所以锈菌的分类只把冬孢子看做有性孢子 所以锈菌的分类 以以 冬孢子为依据冬孢子为依据 小孢子 单核单倍体小孢子 单核单倍体 4 4 松枯梢病松枯梢病 1 1 症状 枯梢 枯叶 整株枯死 丛枝 流脂 针叶灰色 枯症状 枯梢 枯叶 整株枯死 丛枝 流脂 针叶灰色 枯 枝枝 上有小黑点 上有小黑点 2 2 病原 半知菌 病原 半知菌 弱寄生性 分生孢子初为无色单胞 后为褐弱寄生性 分生孢子初为无色单胞 后为褐 色色双胞双胞 3 3 侵染循环 菌丝越冬 春季产生分生孢子 侵染循环 菌丝越冬 春季产生分生孢子 随雨水传播随雨水传播 从从 气气 孔或直接侵染 孔或直接侵染 一年多次产生子实体 所以可多一年多次产生子实体 所以可多 次次 侵染 侵染 4 4 水分胁迫是发病重要原因水分胁迫是发病重要原因 夏季雨水多有利于病菌传播 土 夏季雨水多有利于病菌传播 土 壤壤 板结积水 有利于发病 板结积水 有利于发病 五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五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 1 1 症状 针叶上有斑点 症状 针叶上有斑点 斑点周围有晕圈 与真菌区别 斑点周围有晕圈 与真菌区别 2 2 病原 细菌病原 细菌 3 3 侵染循环 细菌在病叶上越冬 春天随侵染循环 细菌在病叶上越冬 春天随雨水转播 伤口侵入雨水转播 伤口侵入 侵染松树的嫩叶 生长季节叶片上出现菌浓 侵染松树的嫩叶 生长季节叶片上出现菌浓 六 杉木炭疽病六 杉木炭疽病 1 1 症状 枯叶 枯梢 枯枝 全株枯死 有些有颈枯现象 症状 枯叶 枯梢 枯枝 全株枯死 有些有颈枯现象 2 2 病原 子囊菌亚门炭疽菌 弱寄生 分生孢子为单胞 子囊病原 子囊菌亚门炭疽菌 弱寄生 分生孢子为单胞 子囊 孢孢 子也为单胞 子也为单胞 3 3 侵染循环 菌丝越冬 春季产生分生孢子 侵染循环 菌丝越冬 春季产生分生孢子 随雨水传播 直随雨水传播 直 接接 侵染 有潜伏侵染现象侵染 有潜伏侵染现象 七 苗木猝倒病七 苗木猝倒病 1 1 症状 症状 1 1 种苗霉烂型 种苗霉烂型 2 2 猝倒型 猝倒型 3 3 立枯型 立枯型 2 2 病原病原 1 1 腐霉菌 鞭毛菌亚门 有性繁殖时产生卵孢子 腐霉菌 鞭毛菌亚门 有性繁殖时产生卵孢子 卵卵 孢子具厚壁 有抗不良环境和休眠越冬孢子具厚壁 有抗不良环境和休眠越冬 的的 作用 作用 2 2 丝壳菌 能产生菌核越冬 丝壳菌 能产生菌核越冬 3 3 镰刀菌 能产生厚垣孢子 镰刀菌 能产生厚垣孢子 大型多隔镰刀状分大型多隔镰刀状分 生孢子生孢子 小型单细胞分生孢子 小型单细胞分生孢子 4 4 绞链孢菌 绞链孢菌 3 3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1 1 不要选菜园为栽植地 不要选菜园为栽植地 2 2 细致整地 合理施肥 每年入冬前把地整好 细致整地 合理施肥 每年入冬前把地整好 3 3 室内催苗 提前播种 室内催苗 提前播种 4 4 行间施多菌灵粉剂 行间施多菌灵粉剂 8 8 阔叶树白粉病阔叶树白粉病 1 1 病原 子囊菌亚门白粉菌 病原 子囊菌亚门白粉菌 子囊孢子单细胞 球形 子囊孢子单细胞 球形 2 2 侵染循环 以闭囊壳越冬 春天产生子囊孢子 侵染循环 以闭囊壳越冬 春天产生子囊孢子 随风传播 随风传播 直直 接侵入接侵入 侵染寄主后 在叶面产生白粉 即白粉 侵染寄主后 在叶面产生白粉 即白粉 菌 菌 白粉菌也随风传播侵染其他寄主 一年可多次侵白粉菌也随风传播侵染其他寄主 一年可多次侵 染 染 3 3 以以附属丝附属丝的形态进行分类的形态进行分类 九 竹干锈病九 竹干锈病 1 1 症状 症状 1 1 病害常发生在干基部 病害常发生在干基部 2 2 病斑上有两种黄粉堆 病斑上有两种黄粉堆 a a 一种较厚 为黄色 为冬孢子一种较厚 为黄色 为冬孢子 b b 一种较薄 为褐黄色 为夏孢子一种较薄 为褐黄色 为夏孢子 2 2 病原 担子菌亚门皮下硬层锈菌病原 担子菌亚门皮下硬层锈菌 冬孢子双细胞 有长柄 冬孢子双细胞 有长柄 夏夏 孢子为单细胞 有刺 孢子为单细胞 有刺 3 3 侵染循环 以菌丝越冬 侵染循环 以菌丝越冬 发新竹时发新竹时 冬孢子脱落 其下产生 冬孢子脱落 其下产生 夏夏 孢子 夏孢子孢子 夏孢子随风传播 直接侵染 一年内无再随风传播 直接侵染 一年内无再 侵侵 染染 4 4 侵染对象 侵染对象 1 1 江苏 河南 安徽 刚竹 淡竹 雅竹 江苏 河南 安徽 刚竹 淡竹 雅竹 2 2 广西 毛竹 广西 毛竹 3 3 浙江 早竹 浙江 早竹 1010 毛竹枯梢病毛竹枯梢病 1 1 病状 开始时枝干上产生褐色斑 后扩展成舌状斑 病斑扩病状 开始时枝干上产生褐色斑 后扩展成舌状斑 病斑扩 展展 一周 其上部分枝条坏死一周 其上部分枝条坏死 2 2 病原 子囊菌亚门竹喙球菌 病原 子囊菌亚门竹喙球菌 子囊孢子椭圆形 子囊孢子椭圆形 3 3 个隔膜 个隔膜 多多 细胞 分生孢子单细胞 无色 细胞 分生孢子单细胞 无色 3 3 侵染循环 以菌丝越冬 春季侵染循环 以菌丝越冬 春季 4 4 月份产生子囊壳和子囊孢子 月份产生子囊壳和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随风传播 直接或伤口侵染随风传播 直接或伤口侵染 6 6 月份再次月份再次 产生孢子 再次侵染 产生孢子 再次侵染 4 4 防治 防治 1 1 砍掉病树 勾掉病稍 在发新笋前进行 砍掉病树 勾掉病稍 在发新笋前进行 2 2 两年不留笋 两年不留笋 3 3 第三年开始留笋 第三年开始留笋 4 64 6 月份喷洒多菌灵粉剂月份喷洒多菌灵粉剂 4 4 加强检疫 加强检疫 1111 杨树腐烂病杨树腐烂病 1 1 病症 开始时病斑向外流出汁液 后干枯下陷 在上产生病症 开始时病斑向外流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