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及寄生虫学检验课程大纲_第1页
寄生虫学及寄生虫学检验课程大纲_第2页
寄生虫学及寄生虫学检验课程大纲_第3页
寄生虫学及寄生虫学检验课程大纲_第4页
寄生虫学及寄生虫学检验课程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临床寄生虫学是医学检验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是研究与疾病有关的 寄生虫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寄生虫病的发生 发展和转归规律的科学 是 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 学习寄生虫检验的目的是根据寄生虫的形态 生活 史 生态 致病机制 流行规律和免疫遗传特征等 利用各种检测技术 对寄 生虫感染进行病原的或者辅助的诊断 从而使患者得以及时准确的治疗 有效 地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 保护人类健康 通过本课程学习 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 为学生 以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并对临床检验结果的正确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使学生具 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思维分析能力和对寄生虫病诊断及防治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 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 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寄生 寄生虫 宿主之间的关系 各类寄生虫的形态 特征 生活史及其发育阶段 寄生虫感染人体的特点 传播的媒介 致病机制 和致病作用 寄生虫病的流行特征与防治的原则 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与原则 特别是病原学检查的方法 能对各种检测方法进行选择 把握检测过程中的要 点并进行控制 能独立完成常见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三 教学内容与要求三 教学内容与要求 课程中文名称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 验 开课单位 医学技术学院 课程英文名称 Clinical parasitology laboratory 课程类别 专业课 计划学时 48学分数 4 课程代码 0203208开课学期 第 5 学期 先修课程 人体解剖学 组织学与 胚胎学 病理学 考核性质考试课 适用专业 医学检验技术 第一篇第一篇 绪论绪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熟悉临床寄生虫学基本概念 临床寄生虫学 在医学中的地位 学习医学寄生虫的目的和任务 了解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 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状况 热带病特别规划防治的 7 类寄生虫病 寄 生虫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所取得的成就 我国寄 生虫病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临床寄生虫的概念 目的和任务 学习的 难点是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食源性寄生虫病 第一节第一节 寄生虫与宿主寄生虫与宿主 一 寄生现象与寄生虫一 寄生现象与寄生虫 1 共栖 2 互利共生 3 寄生 二 寄生虫分类二 寄生虫分类 寄生虫按不同的分类依据所分的类型 三 寄主的分类三 寄主的分类 四 寄生虫的生活史四 寄生虫的生活史 第二节第二节 寄生虫的感染及致病作用寄生虫的感染及致病作用 一 寄生虫的感染方式一 寄生虫的感染方式 1 经消化道感染 2 经皮肤感染 3 经媒介昆虫叮咬感染 4 经接触感染 5 经胎盘感染 二 寄生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二 寄生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1 夺取营养 2 机械性损伤 3 毒素作用 4 免疫病理损伤 三 寄生虫感染的转归三 寄生虫感染的转归 1 显性感染 2 隐性感染 3 带虫状态 第三节第三节 寄生虫的感染与免疫寄生虫的感染与免疫 一 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机制一 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机制 1 固有免疫 2 适应性免疫 二 寄生虫感染免疫的特点二 寄生虫感染免疫的特点 1 寄生虫抗原复杂 种类繁多 2 非消除性免疫 3 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第四节第四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一 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一 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 1 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3 易感人群 二 寄生虫流行的影响因素二 寄生虫流行的影响因素 1 自然因素 2 生物因素 3 社会因素 三 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三 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1 地方性 2 季节性 3 自然疫源性 四 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四 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 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 3 保护易感人群 五 我国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概况五 我国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概况 第五节第五节 寄生虫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寄生虫检验的目的和方法 一 寄生虫检验及目的一 寄生虫检验及目的 1 寄生虫检验的目的 2 寄生虫检验的概念 二 寄生虫检验的方法二 寄生虫检验的方法 1 病原学检查 2 免疫学诊断 3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 理论讲授为主 辅以讨论 提问 第二篇第二篇 医学蠕虫医学蠕虫 第一章第一章 线虫线虫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蛔虫 蛲虫 钩虫 鞭虫虫卵和丝虫蚴 旋毛虫囊包形态特征 生活史过程与实验诊断方法 熟悉蛔虫 蛲虫 钩虫 鞭虫等的致病作用 了解蛔虫 蛲虫 钩虫 鞭虫等的流行与防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蛔虫 蛲虫 钩虫 鞭虫虫卵和丝虫蚴 旋毛虫囊包形态特征 生活史过程与实验诊断方法 难点是线虫的生活史 致 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实验诊断 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成虫的形态 2 虫卵的形态特征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1 直接发育型 2 间接发育型 第二节第二节 似蚓蛔线虫似蚓蛔线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成虫的形态 2 虫卵 受精卵和未受精卵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三 致病三 致病 1 幼虫致病 2 成虫致病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1 粪便查虫卵 2 查成虫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2 流行因素 3 防治原则 第三节第三节 蠕形住肠线虫蠕形住肠线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成虫的形态 2 虫卵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三 致病三 致病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2 流行因素 3 防治原则 第四节第四节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成虫的形态 2 虫卵的形态特征 3 幼虫的形态特征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三 致病三 致病 1 幼虫致病 2 成虫致病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1 粪便直接涂片法 2 饱和盐水浮聚法 3 定量透明法 4 钩蚴培养法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2 流行因素 3 防治原则 第五节第五节 毛首鞭形线虫毛首鞭形线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成虫的形态 2 虫卵的形态特征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三 致病三 致病 1 幼虫致病 2 成虫致病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2 流行因素 3 防治原则 第六节第六节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成虫的形态特征 2 微丝蚴的形态特征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1 在蚊虫内的发育 2 在人体的发育 三 致病三 致病 1 微丝蚴血症 2 急性期超敏反应和炎症反应 3 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2 免疫学诊断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2 流行因素 3 防治原则 第七节第七节 旋毛形线虫旋毛形线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成虫的形态特征 2 幼虫囊包的形态特征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三 致病三 致病 1 侵入期 2 幼虫移行期 3 囊包形成期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2 免疫学诊断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2 流行因素 3 防治原则 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 理论讲授为主 理论实践相结合 第二章第二章 猪巨吻棘头虫猪巨吻棘头虫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猪巨吻棘头虫的中间宿主 熟悉猪巨吻 棘头虫的形态 生活史和致病 了解猪巨吻棘头虫的诊断 流行和防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猪巨吻棘头虫的中间宿主 难点是猪巨吻 棘头虫的形态 生活史和致病 教学内容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成虫的形态特征 2 虫卵的形态特征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三 致病三 致病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 理论讲授为主 理论实践相结合 第三章第三章 吸虫吸虫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华支睾吸虫 卫氏并殖吸 日本裂体吸 虫和布氏姜片吸虫卵的形态 感染阶段 感染途径和方式 试验诊断 熟悉华 支睾吸虫 卫氏并殖吸 日本裂体吸虫和布氏姜片吸虫卵的生活史 流行因素 了解华支睾吸虫 卫氏并殖吸 日本裂体吸虫和布氏姜片吸虫卵的形态 致病 机制与所致疾病 流行分布与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华支睾吸虫 卫氏并殖吸 日本裂体吸虫 和布氏姜片吸虫卵的形态 感染阶段 感染途径和方式 试验诊断 难点是生 活史和致病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一 形态一 形态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第二节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成虫 2 虫卵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三 致病三 致病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2 免疫学诊断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2 流行因素 3 防治原则 第三节第三节 卫氏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成虫 2 虫卵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三 致病三 致病 1 急性期 2 慢性期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2 免疫学诊断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2 流行因素 3 防治原则 第四节第四节 斯氏狸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三 致病三 致病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第五节第五节 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裂体吸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成虫 2 虫卵 3 毛蚴 4 尾蚴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三 致病三 致病 1 尾蚴及童虫所致损害 2 成虫所致损害 3 虫卵所致损害 四 临床表现四 临床表现 五 实验诊断五 实验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2 免疫学诊断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2 流行因素 3 防治原则 第六节第六节 布氏姜片吸虫布氏姜片吸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成虫 2 虫卵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三 致病三 致病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1 直接涂片法 2 粪便沉淀集卵法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2 流行因素 3 防治原则 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 理论讲授为主 理论实践相结合 第四章第四章 绦虫绦虫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链状带绦虫 肥胖带绦虫 细粒棘球绦 虫的虫卵 头节及孕节形态特点 感染途径及传播方式 实验室诊断方法 熟 悉链状带绦虫 肥胖带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过程 临床所致疾病 了 解链状带绦虫 肥胖带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的流行分布和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链状带绦虫 肥胖带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的 虫卵 头节及孕节形态特点 感染途径及传播方式 实验室诊断方法 难点是 链状带绦虫 肥胖带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过程 临床所致疾病 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成虫 2 虫卵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第二节第二节 链状带绦虫链状带绦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成虫 2 虫卵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三 致病三 致病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1 猪带绦虫病的诊断 2 囊虫病的诊断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1 流行分布 2 流行因素 3 防治原则 第三节第三节 肥胖带绦虫肥胖带绦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三 致病三 致病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1 粪便检查 2 肛门试子法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第四节第四节 细粒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成虫 2 虫卵 3 幼虫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三 致病三 致病 1 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 2 过敏症状 3 中毒和胃肠功能紊乱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2 免疫学诊断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1 流行分布 2 防治原则 第五节第五节 曼氏迭宫绦虫曼氏迭宫绦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成虫 2 虫卵 3 裂头蚴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三 致病三 致病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1 流行分布 2 防治原则 第六节第六节 微小膜壳绦虫微小膜壳绦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1 直接感染和发育 2 经中间宿主发育 三 致病三 致病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1 粪便水洗沉淀法 2 粪便浮聚浓集法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1 流行分布 2 防治原则 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 理论讲授为主 理论实践相结合 第三篇第三篇 医学原虫医学原虫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医学原虫的形态特征 分类 熟悉医学 原虫的生殖方式 致病特点 了解医学原虫的生活史类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医学原虫的形态特征 分类 难点是医学 原虫的生殖方式 致病特点 教学内容 一 形态一 形态 1 细胞膜 2 细胞质 3 细胞核 二 生理二 生理 1 运动 2 营养与代谢 3 生殖 三 生活史类型三 生活史类型 1 直接发育型 2 转换宿主型 四 致病四 致病 1 机会致病 2 播散致病 3 增殖致病 五 分类五 分类 1 根足虫纲 2 鞭毛虫纲 3 孢子虫纲 4 纤毛虫纲 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 理论讲授为主 理论实践相结合 第五章第五章 根足虫根足虫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 感染阶段 感 染方式 实验室诊断 熟悉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特点 所致疾病 流行因 素 防治原则 了解其他种类阿米巴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 感染阶段 感染 方式 实验室诊断 难点是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特点 所致疾病 流行因 素 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滋养体的类型和特征 2 包囊的结构特征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1 带虫者体内生活史形式 2 患者体内生活史形式 三 致病三 致病 1 致病机制 2 临床类型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滋养体的检查 包囊的检查 2 免疫学诊断 3 核酸检查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2 流行因素 3 防治原则 第三节第三节 其他阿米巴其他阿米巴 一 肠腔内非致病性阿米巴一 肠腔内非致病性阿米巴 二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二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 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 理论讲授为主 理论实践相结合 第六章第六章 鞭毛虫鞭毛虫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阴道毛滴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杜氏利 什曼原虫的形态 感染阶段 感染途径与方式 实验诊断方法 熟悉阴道毛滴 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的生活史过程 致病机制与所致疾病 了解阴道毛滴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流行分布于防治原则 人毛滴虫 口腔毛滴虫和阴道毛滴虫的区别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阴道毛滴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杜氏利什 曼原虫的形态 感染阶段 感染途径与方式 实验诊断方法 难点是阴道毛滴 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的生活史过程 致病机制与所致疾病 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阴道毛滴虫阴道毛滴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三 致病三 致病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涂片染色法 培养法 2 免疫学诊断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2 防治原则 第二节第二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蓝氏贾第鞭毛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滋养体的结构特征 2 包囊的结构特征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三 致病三 致病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粪便检查 十二指肠液或胆汁检查 2 免疫学诊断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2 防治原则和措施 第三节第三节 杜氏利什曼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无鞭毛体的形态特征 2 前鞭毛体的形态特征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1 在白蛉体内发育 2 在人体内发育 三 致病三 致病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穿刺涂片检查 人工培养或动物接种 皮肤或组织检查 2 免疫学诊断 检测血清抗体 检测循环抗原 分子生物学方法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2 流行因素 3 防治原则 第四节第四节 其他人体寄生鞭毛虫其他人体寄生鞭毛虫 一 人毛滴虫一 人毛滴虫 二 口腔毛滴虫二 口腔毛滴虫 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 理论讲授为主 理论实践相结合 第七章第七章 孢子虫纲孢子虫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疟原虫 刚地弓形虫 隐孢子虫的形态 特征 感染阶段 感染方式 和实验室诊断 熟悉疟原虫 刚地弓形虫 隐孢 子虫的生活史过程 造成流行因素 了解疟原虫 刚地弓形虫 隐孢子虫及其 他疟原虫的致病作用 流行分布与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疟原虫 刚地弓形虫 隐孢子虫的形态特 征 感染阶段 感染方式 和实验室诊断 难点是疟原虫 刚地弓形虫 隐孢 子虫的生活史过程 致病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疟原虫疟原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滋养体的结构特征 2 裂殖体的结构特征 3 配子体的结构特征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1 在人体内的发育 红外期发育 红内期发育 2 在按蚊体内的发育 三 致病三 致病 1 潜伏期 2 疟疾发作 3 疟疾的再燃和复发 4 贫血 5 脾肿大 6 凶险型疟疾 7 疟疾肾病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2 免疫学诊断 3 分子生物学检查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2 流行因素 3 防治原则 第二节第二节 刚地弓形虫刚地弓形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滋养体 2 包囊 3 卵囊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1 在终宿主体内的发育 2 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 三 致病三 致病 1 先天性弓形虫病 2 获得性弓形虫病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2 免疫学诊断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2 流行因素 3 防治原则 第三节第三节 隐孢子虫隐孢子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三 致病三 致病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2 免疫学诊断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2 流行因素 3 防治原则 第四节第四节 其他人体寄生孢子虫其他人体寄生孢子虫 一 肉孢子虫一 肉孢子虫 二 贝氏等孢球虫二 贝氏等孢球虫 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 理论讲授为主 理论实践相结合 第八章第八章 纤毛虫纤毛虫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结肠小袋纤毛虫的形态特征 感染阶段 感染方式 和实验室诊断 熟悉结肠小袋纤毛虫的生活史过程 造成流行因素 了解结肠小袋纤毛虫的致病作用 流行分布与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结肠小袋纤毛虫的形态特征 感染阶段 感染方式 和实验室诊断 难点是结肠小袋纤毛虫的生活史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结肠小袋纤毛虫结肠小袋纤毛虫 一 形态一 形态 二 生活史二 生活史 三 致病三 致病 四 实验诊断四 实验诊断 五 流行与防治五 流行与防治 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 理论讲授为主 理论实践相结合 第四篇第四篇 医学节肢动物医学节肢动物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以及传播疾 病的方式 了解常见医学节肢动物形态特征 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以及传播疾病 的方式 无难点 教学内容 一 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一 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 1 直接危害 骚扰和吸血 螯刺和吸血 寄生 过敏反应 2 间接危害 机械性传播 生物性传播 二 节肢动物的防治二 节肢动物的防治 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 理论讲授为主 辅以讨论 提问 第九章第九章 昆虫纲昆虫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昆虫纲中蚊 蝇 蚤 虱 白蛉对人体 的危害及防治原则 熟悉蚊 蝇 蚤 虱 白蛉的主要形态 结构特点 了解 蚊 蝇 蚤 虱 白蛉的生活史与生态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蚊 蝇 蚤 虱 白蛉对人体的危害及防 治原则 难点是蚊 蝇 蚤 虱 白蛉的生活史 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蚊蚊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成虫 头部 胸部和腹部的形态特征 2 虫卵的形态特征 3 幼虫的形态特征 4 蛹的形态特征 二 生活史和生态二 生活史和生态 三 与疾病的关系三 与疾病的关系 1 疟疾 2 丝虫病 3 流行性乙型脑炎 4 登革热 四 防治原则四 防治原则 1 环境防治 2 物理和化学防治 3 生物防治 4 遗传防治 5 法规防治 第二节第二节 蝇蝇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成虫 头部 胸部和腹部的形态特征 2 虫卵的形态特征 3 幼虫的形态特征 4 蛹的形态特征 二 生活史和生态二 生活史和生态 三 与疾病的关系三 与疾病的关系 1 传播疾病 机械性传播 生物性传播 2 蝇蛆病 四 防治原则四 防治原则 1 环境防治 2 物理防治 3 化学防治 4 生物防治 第三节第三节 蚤蚤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成虫 头部 胸部和腹部的形态特征 2 虫卵的形态特征 3 幼虫的形态特征 4 蛹的形态特征 二 生活史和生态二 生活史和生态 三 与疾病的关系三 与疾病的关系 1 直接危害 叮刺骚扰 寄生 2 间接危害 鼠疫 鼠型斑疹伤寒 绦虫病 四 防治原则四 防治原则 1 环境防治 2 物理和化学防治 第四节第四节 虱虱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成虫 人虱 耻阴虱的形态特征 2 虫卵的形态特征 3 若虫的形态特征 二 生活史和生态二 生活史和生态 三 与疾病的关系三 与疾病的关系 1 叮刺 2 传播疾病 流行性斑疹伤寒 战壕热 回归热 四 防治原则四 防治原则 1 个人防治 2 物理和化学灭虱 第五节第五节 白蛉白蛉 一 形态一 形态 1 成虫的形态特征 2 虫卵的形态特征 3 幼虫的形态特征 4 蛹的形态特征 二 生活史和生态二 生活史和生态 三 与疾病的关系三 与疾病的关系 1 利什曼病 2 白蛉热 四 防治原则四 防治原则 1 环境防治 2 物理防治 3 化学防治 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 理论讲授为主 辅以讨论 提问 第十章第十章 蛛形纲蛛形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蜱类形态特征 硬蜱和软蜱形态鉴别要 点 恙螨 疥螨 蠕形螨 尘螨主要形态特征 疥螨和蠕形螨的检查方法 熟 悉蜱 恙螨 疥螨 蠕形螨 尘螨的致病作用和防治方法 了解蜱 恙螨 疥 螨 蠕形螨 尘螨的生活史与生态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蜱 恙螨 疥螨 蠕形螨 尘螨的形态特征 和检查方法 难点是蜱 恙螨 疥螨 蠕形螨 尘螨的致病作用和生活史 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蜱蜱 一 形态一 形态 1 硬蜱的形态特征 2 软蜱的形态特征 二 生活史与生态二 生活史与生态 三 与疾病的关系三 与疾病的关系 四 防治原则四 防治原则 1 环境防治 2 化学防治 3 生物防治 4 个人防护 第二节第二节 恙螨恙螨 一 形态一 形态 二 生活史与生态二 生活史与生态 三 与疾病的关系三 与疾病的关系 四 防治原则四 防治原则 第三节第三节 疥螨疥螨 一 形态一 形态 二 生活史与生态二 生活史与生态 三 与疾病的关系三 与疾病的关系 四 防治原则四 防治原则 第四节第四节 蠕形螨蠕形螨 一 形态一 形态 二 生活史与生态二 生活史与生态 三 与疾病的关系三 与疾病的关系 四 防治原则四 防治原则 第五节第五节 尘螨尘螨 一 形态一 形态 二 生活史与生态二 生活史与生态 三 与疾病的关系三 与疾病的关系 四 防治原则四 防治原则 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 理论讲授为主 辅以讨论 提问 第五篇第五篇 实验诊断技术实验诊断技术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病原诊断技术病原诊断技术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显微镜测微尺的使用 粪便直接涂片法 粪便饱和盐水浮聚法 自然沉淀法 厚血膜法检查寄生虫的原理 适用范围及 操作技术 熟悉肛周检查 血液及骨髓检查 痰液及其他分泌物检查寄生虫的 常用操作技术 了解活组织检查 原虫的人工培养及动物接种检查寄生虫的常 用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显微镜测微尺的使用 粪便直接涂片法 粪便饱和盐水浮聚法 自然沉淀法 厚血膜法检查寄生虫的原理 适用范围及 操作技术 难点是显微镜测微尺的使用 粪便直接涂片法 粪便饱和盐水浮聚 法 自然沉淀法 厚血膜法检查寄生虫的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显微镜测微尺使用方法显微镜测微尺使用方法 第二节第二节 粪便检查粪便检查 一 粪便检查注意事项一 粪便检查注意事项 二 常用粪便病原体检查方法二 常用粪便病原体检查方法 1 直接涂片法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碘液染色直接涂片法 2 厚涂片透明法 3 定量透明法 4 浮聚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 硫酸锌浮聚法 5 沉淀法 自然沉淀法 离心沉淀法 醛醚沉淀法 汞醛碘离心沉淀法 6 尼龙绢筛集卵法 7 幼虫卵化法 钩蚴培养法 毛蚴卵化法 8 粪便虫体检查法 粪便捡虫和淘虫法 带绦虫孕节片检查 第三节第三节 肛门检查法肛门检查法 一 肛门周围虫卵检查一 肛门周围虫卵检查 二 肛门周围虫体检查二 肛门周围虫体检查 第四节第四节 血液及骨髓检查血液及骨髓检查 一 血液检查一 血液检查 1 厚 薄血膜法查疟原虫 采血 血膜制片 染色 镜检 2 血液检查微丝蚴 二 骨髓中杜氏利什曼原虫检查二 骨髓中杜氏利什曼原虫检查 第五节第五节 痰液及其他分泌物检查痰液及其他分泌物检查 一 痰液检查一 痰液检查 1 标本的采集及注意事项 2 检查方法 直接涂片法 消化沉淀法 二 尿液及鞘膜积液检查二 尿液及鞘膜积液检查 1 标本的采集及注意事项 2 检查方法 三 阴道分泌物检查三 阴道分泌物检查 1 标本的采集及注意事项 2 检查方法 四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四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1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法 2 肠检胶囊法 五 脑脊液检查五 脑脊液检查 第六节第六节 活组织检查活组织检查 一 注意事项一 注意事项 二 皮肤及肌肉检查二 皮肤及肌肉检查 三 淋巴结检查三 淋巴结检查 四 结肠 直肠粘膜检查四 结肠 直肠粘膜检查 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 理论讲授为主 理论实践相结合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免疫学诊断技术免疫学诊断技术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皮内抗原试验 环卵沉淀试验 酶联免 疫吸附实验的原理及方法 熟悉抗原的制备 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的原理及方 法 了解抗原的纯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皮内抗原试验 环卵沉淀试验 酶联免疫 吸附实验的原理及方法 难点是各种免疫试验的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寄生虫抗原的制备与纯化寄生虫抗原的制备与纯化 一 抗原制备一 抗原制备 1 固相抗原制备 2 可溶性抗原制备 二 抗原纯化二 抗原纯化 1 盐析法 2 离子交换层析法 3 亲和层析技术 第二节第二节 常用寄生虫病免疫学诊断技术常用寄生虫病免疫学诊断技术 一 皮内抗原实验一 皮内抗原实验 二 环卵沉淀试验二 环卵沉淀试验 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 间接法 2 双抗体夹心法 3 竞争抑制法 4 斑点 ELISA 四 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四 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 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 理论讲授为主 理论实践相结合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寄生虫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寄生虫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 DNA 探针技术和 PCR 技术的原理和基 本操作流程 熟悉 DNA 探针的标记及杂交方法 PCR 技术的特点及引物设计 原则 了解 DNA 探针技术和 PCR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 DNA 探针技术和 PCR 技术的原理和基本 操作流程 难点是 DNA 探针技术和 PCR 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流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DNA 探针技术探针技术 一 一 DNA 探针技术的基本原理探针技术的基本原理 二 二 DNA 探针的来源和制备探针的来源和制备 1 基因组探针 2 cDNA 探针 3 寡核苷酸探针 三 三 DNA 探针的标记探针的标记 1 DNA 探针标记物的选择 2 DNA 探针的标记方法 四 四 DNA 探针的杂交方法探针的杂交方法 1 液相杂交 2 固相杂交 五 杂交信号检测五 杂交信号检测 六 六 DNA 探针技术应用探针技术应用 第二节第二节 PCR 技术技术 一 一 PCR 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的基本原理 1 模板 DNA 的变性 2 模板 DNA 与引物的退火 3 引物的延伸 二 二 PCR 反应的典型操作反应的典型操作 三 三 PCR 技术的特点技术的特点 四 四 PCR 引物设计的一般原则引物设计的一般原则 五 五 PCR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 理论讲授为主 辅以提问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寄生虫标本的固定和保存寄生虫标本的固定和保存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蠕虫的虫卵 成虫及幼虫标本的固定和 保存 熟悉原虫标本的固定和保存 了解昆虫标本的固定和保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蠕虫的虫卵 成虫及幼虫标本的固定和保 存 难点是原虫标本的固定和保存 教学内容 一 蠕虫标本的固定与保存一 蠕虫标本的固定与保存 1 虫卵标本的固定与保存 2 幼虫标本的固定与保存 3 成虫标本的固定与保存 二 原虫标本的固定与保存二 原虫标本的固定与保存 1 原虫滋养体和包囊标本的固定与保存 2 原虫的低温保存 三 昆虫标本的保存三 昆虫标本的保存 1 干标本保存法 2 湿标本保存法 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 理论讲授为主 理论实践相结合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寄生虫实验诊断技术常用试剂配制寄生虫实验诊断技术常用试剂配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寄生虫实验诊断技术常用试剂 染色液 及其配置 使用和保存方法 常用的寄生虫标本固定液和保存液及其配制方法 熟悉 ELISA 和斑点 ELISA 所用的试剂 了解原虫人工培养和动物接种所用培养 基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寄生虫实验诊断技术常用试剂 染色液及 其配置 使用和保存方法 难点是常用的寄生虫标本固定液和保存液及其配制 方法 教学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