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疳证_第1页
针灸治疗疳证_第2页
针灸治疗疳证_第3页
针灸治疗疳证_第4页
针灸治疗疳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疳 证,1,概 述,疳证是儿科的常见病,对于疳的解释古代医家有两种:一种是说:“疳者甘也”,其意是讲疳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小儿恣食肥甘生冷,伤及脾胃,积滞中焦,日久渐成疳证;另一种说法是“疳者干也”,它是针对其病机和症状而言的,它认为疳证主要是气液耗伤过重,使形体干枯羸瘦而成。,疳证是以面黄肌瘦、头大颈细,头发稀疏、精神不振、饮食异常、腹胀如鼓、青筋暴露或腹凹如舟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病证。它多发于五岁以下的婴幼儿,可见于小儿喂养不当、饮食失调、以及慢性腹泻、肠道寄性病、结核病等等。,2,病因病机,1.乳食不节,脾胃受损:乳食过度,或恣食肥甘生冷,损伤脾胃,使脾胃虚弱,脾虚不运,水谷不化,壅滞中焦,积久生热,使其气液亏耗,致使脏腑肢体失于濡养而身体羸瘦,终在疳证。,2.喂养失当,营养缺乏:母乳不足,或断乳过早,畏养不当,未能及时给予辅食或由于挑食、偏食,是脾胃生化乏源,气血不足,脏腑肌肉四肢失于濡养而成疳积。,3.感染虫疾,它病转疳:若不注意饮食卫生,感染虫疾,使脾胃受损,耗夺气血,或长期慢性腹泻以及久病失调,伤及脾胃,气血失调,致使脏腑肌肤失于濡养,则渐成疳疾。,3,辨证施治,临 床 表 现,本病证是以面黄肌瘦、头大颈细,头发稀疏、精神不振、饮食异常、腹胀如鼓、青筋暴露或腹凹如舟等为特征。,辨,证,分,型,1.疳气:食欲不振,或食多便多,大便干稀不调,形体略见消瘦,面色稍显萎黄,精神不振,好发脾气,苔腻,脉细滑多见于本证的初期。,2.疳积:食欲减退,或善食易饥,或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大便下虫,形体明显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易落,脘腹胀大,青筋暴露,烦躁不安,或喜揉眉挖鼻,吮指磨牙,舌淡、苔淡黄而腻,脉濡细而滑多见于本证的中期。,3.干疳:精神萎靡,极度消瘦,皮包骨头,皮肤干枯有皱纹,呈老人貌,啼哭无力、无泪,腹凹如舟,或见肢体浮肿,或有紫癜、鼻衄、齿衄等,舌淡或光红少津,脉弱多见于本证的晚期。,基,本,治,法,治 则,处 方,健运脾胃、补益气血、消积导滞,四缝、中脘、足三里、脾俞,加 减,疳气章门、胃俞健运脾胃;疳积天枢、三阴交消积导滞;干疳肝俞、膈俞调养气血;虫积百虫窝驱虫消积。,4,其他疗法及现代研究,捏 脊,皮肤针,沿患儿背部脊柱两侧由下而上用拇指、食指捏华佗夹脊35遍。,叩刺脊柱正中督脉及其两旁的华佗夹脊、膀胱经穴,以皮肤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穴位割治,刺血疗法,在无菌操作下,用手术刀割开患儿手掌大鱼际处皮肤,创口长约0.5cm,挤出少许黄白米脂状物并剪去,再用绷带包扎5天。,取穴:脐中四边穴(位于脐中上下左右各1寸处)合谷、少商、商阳操作:三棱针点刺出血,重则每日1次,轻则隔日1次,此法意在祛其积滞,正气自复,邪去正安,以泄为主,多用于虚实夹杂证。,走罐疗法,操作:让患儿俯卧,在其背部皮肤涂以润滑液,用中或小号玻璃火罐口涂匀,用止血钳挟上酒精棉(95%),用闪火法,立即将罐叩在大椎穴处,向下走至尾骨处,再向上行走,往返510次,尔后将罐吸拔在风门穴处,向下行走至肾俞穴。走罐时争取将一侧膀胱经的两条经脉均能吸拔住,走完一侧,再走一侧,每侧上下行走510次,初治时应注意罐体吸拔力量要轻些,以防止力量过强,次日肌肉酸痛而拒绝治疗。,5,按 语,按 语,1.针灸对疳气、疳积疗效较好。如感染虫疾还应配合药物治疗。2.婴儿应尽可能以母乳喂养,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