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工程结构梁拆除方案正式版_第1页
某某工程结构梁拆除方案正式版_第2页
某某工程结构梁拆除方案正式版_第3页
某某工程结构梁拆除方案正式版_第4页
某某工程结构梁拆除方案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目 录 1 一 工程概况 2 二 编制依据 2 四 施工准备 4 五 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5 六 质量管理 11 七 各项保证措施 12 八 雨季施工 13 九 成品保护措施 13 十 附件 B 区地下室首层 地下室顶板 拆除相应梁板计算书 14 十一 附件 B 区地下室 1 层拆除相应梁板计算书 34 1 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本标段工程主要由地下室 三层 局部四层 和六栋塔楼 其中 10 11 幢塔楼 30 层 地下 3 层 6 7 8 幢塔楼 25 层 地下 4 层 9 幢塔楼 23 层 地下 4 层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 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10 11 栋塔楼标准层建筑面积 511 5 30 层 标准层高 3m 6 栋塔楼标准层建筑面积 455 25 层 标准层高 3 3m 7 8 栋塔楼标 准层建筑面积 319 25 层 标准层高 3 15m 9 栋塔楼标准层建筑面积 319 23 层 标 准层高 3 15m 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 拆除 B 区地下室首层 地下室顶板 相应部位 拆除 部位详见相应的施工图 梁最大截面 KL51 A 700mm 1000mm 计算跨度 6 95 米 KL2 1 400mm 900mm 计算跨度 10 5 米 L2 3 300mm 800mm 计算跨度 10 9 米 相应板厚为 160mm 拆除 B 区地下室一 1 层局部相对应梁 拆除部位详见相应的施工图 500mm 800mm 跨度 7 5 米 和 400mm 800mm 计算跨度 7 7 米 计算详见相应附件 拆除 结构自重按相应结构自重的 2 5 倍计算 工程建设简介工程建设简介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二 编制依据二 编制依据 1 施工图纸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 2002 2011 版 3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147 2004 4 建筑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JGJ46 2012 5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 2011 6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 2011 7 建筑施工手册 第五版 8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 91 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012 10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 2003 项目施工组织结构网络图项目施工组织结构网络图 项目经理 执行经理 土建队 装饰队 内业组 机械队 安装队 成本员 后勤保卫组 资料员 工程部商务部办公室 质检员 试验组 测量组 质安部技术部 安全员 预算劳资员 材料组 项目技术负责人 1 职业健康及安全生产目标 创珠海市安全文明示范工地 杜绝重伤及死亡事故 轻伤事 故频率控制在 0 15 以内 重伤为零 在施工期间杜绝一切重大安全质量事故 杜绝机械设 备事故 杜绝火灾事故 2 文明施工和环保目标 为保持施工现场周围安静 清洁的环境 我们将采取施工全 封闭作业 并设专人打扫清洁等措施 做到物流有序 施工顺畅 文明施工 在确保工程质 量和工期的前提下 树立现场全体员工环保意识 自觉保护市政设施 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保证周边居民的正常工作 生活 四 施工准备四 施工准备 1 1 材料准备 材料准备 1 1 施工机具的配备 机具数量表 机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用途 风镐 G10 套 30 破碎大块的混凝土结构 手锤把 30 破碎钢筋表面附着的混凝土残渣 铁锹平头 尖头把 30 清理破碎的混凝土建筑垃圾 手推车台 15 倒运建筑垃圾 扫帚把 30 清扫建筑垃圾 文明施工 工具 墨斗 卷尺等 1 2 作业条件准备 作业面施工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 2 1 认真对照图纸确认需拆除部分主体结构 1 2 2 将需要拆除部分主体结构上使用墨斗弹线确认区域 1 2 3 遇雨天及五级风及其上必须停止施工 2 2 施工组织 施工组织 2 1 为保证结构拆除的安全 项目部根据工程特点 派专业施工队伍负责结构拆除工作 各片区安全员全程跟踪 3 3 技术准备技术准备 3 1 详细核对建筑施工图纸与结构施工图纸 确认拆除部位 3 2 卸除在结构上的所有活荷载 3 3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 施放切割线 4 4 劳动力准备 劳动力准备 工 种拆除阶段建筑垃圾清运阶段 专业拆除工 18 小 工 2020 合 计 3820 5 5 现场准备 现场准备 5 1 在拆除工程作业前 应检查板内及临近各类管线情况 确认全部切断后方可施工 5 2 在施工场所设置相关的安全标志 划定危险区域 施工前应发出告示 通报施工注 意事项 并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五 五 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一一 施工程序施工程序 核对图纸确认拆除部位 放线确认拆除位置及标高 搭设结构拆除施工架体及结构支承 架体 拆除相应的结构板 次梁 主梁 柱 施工架体及支承架体拆除 建筑材料归堆码垛 二 施工方法二 施工方法 1 按施工图纸要求确定拆除部位 经复核无误后做好明确标志 拆除部位周边做好 成品保护措施 2 对拆除部位框架梁板做好支撑架体 支承架体搭设形式详见下图所示 1 支承架体 梁截面 400mm 800mm 及以上按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 450mm 梁两侧立柱间 距 1200mm 梁底两侧立柱间各增加两根立柱回顶 详见附件计算书 支承架体梁截面 300mm 800mm 按纵 横间距为 900 1200 梁底两侧立柱间各增加两根立柱回顶 详见附件计 算书 砼板底立杆纵 横距为 900mm 1200mm 详见附件计算书 2 在立柱底距地面 200mm 高处 沿纵横向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 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距离 水平拉杆步距为 1 5m 3 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或设置成抱柱箍式紧拉 无处可顶 时 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4 钢管立柱的扫地杆 水平拉杆 剪刀撑应采用 48 3 3 0mm 钢管 用扣件与钢管立 柱扣牢 钢管扫地杆 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 剪刀撑应采用搭接 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1000mm 并应采用不少于 2 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 150mm 处进行固定 5 支架搭设按本设计 不得随意更改 要更改必须得到相关负责人的认可 3 立柱及其他杆件 1 扣件式 1 立柱平面布置图 详见计算部分附图 2 搭接要求 本工程所有部位立柱接长全部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严禁搭接 接头位置 要求如下 件件 件件件 件件件件 500 h 3 lala h 3h 3 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端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4 水平拉杆 1 每步纵横向水平杆必须拉通 2 水平杆件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水平对接接头位置要求如下图 500 ala 3 lala hh AA 500 lb A A 接头不在同步内 立面 接头不在同跨内 平面 横向水平杆 小横杆 纵向水平杆 大横杆 立杆 ala 3 当层高小于 8m 时 水平拉杆如下图示意 5 剪刀撑 1 扣件式 其他构造详见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 2011 6 支承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开始结构梁板拆除作业 7 结构梁板拆除时由板中逐步向框架柱及框架梁位置拆除 板砼拆除完成后将钢筋割 除 板拆除完成后才可进行框架梁拆除 板拆除方向见下图所示 8 板砼拆除完成后将板钢筋全部割除 然后在拆除框架梁 框架梁拆除分为主次梁交 接与单跨梁两种形式 主次相交框架梁拆除由交接处开始 单跨梁由梁中开始 9 梁拆除时将梁分段剔凿 梁按照 1 5m 每段剔凿 剔凿宽度不得小于 150mm 将需要 拆除的框架梁全部分割完成后才可逐段切断钢筋 每切割一段后及时使用塔吊吊离施工作业 面 待全部拆除完毕后堆放至指定位置统一破碎后外运 10 结构拆除 由专业队伍施工 风镐破碎 将要拆除的结构清理干净 检查所拆除的 砼块是否给其它结构或人体造成危害 拆除的混凝土块 运至指定的外运场地 11 架体搭设需持有操作证并且经过岗前培训考试的专业架子工进行架体的搭拆作业 12 脚手架采用满堂红钢管脚手架 脚手架钢管选用 48 3 0 架体搭设高度为该层 结构梁 板底 搭设方法详见附件计算书 13 与拆除部位相邻跨的梁板 不拆除的梁 板 按梁 板相应跨度方向不少于 2 3 搭 设满堂红钢管脚手架 搭设构造 材质要求同拆除部位 三 施工要求三 施工要求 1 确定拆除部位 拆除部位必须按图纸反复核对 无误后才能进行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 情况 先拆砼结构 后拆除钢筋 拆除部位周边保护措施应可靠 对易碎易损物品应做好严 密隔离措施 2 为了确保其他楼栋的施工正常进行 故在拆除时安排专人值班 以消除拆除施工安全 隐患 3 拆除过程中若遇钢筋 则需轻轻敲打 避过钢筋剔除周围混凝土 尽量避免损坏钢筋 尤其是柱墙钢筋 4 为确保拆除施工中无粉尘污染 采用喷水洒水降尘 5 拆除掉的混凝土用吊篮运输下楼 再统一运至建筑垃圾丢弃处 6 搭设支承架体 支撑架必须牢固可靠 承重必须满足要求 支撑架必须紧贴梁底 7 拆除楼板 拆除楼板不得损坏周边钢筋 拆除的楼板与保留的楼板混凝土分离后 才 能进行原位破碎拆除 以确保拆除部位不损坏周边结构 8 设置临时围护栏 拆除混凝土引成的楼面空缺 应设置临时围护栏 围护栏设置应醒 目 牢固可靠 9 拆除部份不能损坏原结构 六 质量管理六 质量管理 1 1 质量管理流程 质量管理流程 1 1 建立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 自检 交接检 专职检查 确保过程质量达到要 求 1 2 上岗工人严格按工序要求进行操作 每道工序完成后立即进行自检 自检中发现不 合格项 班组立即改正 直到全部合格 1 3 过程间的交接检查 包括工程质量 过程完成后的清理和成品保护内容 由工长主 持上步工序过程合格才可交给下道过程 2 2 质量的管理措施 质量的管理措施 2 1 严格按照 ISO9001 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 落实施工过程控制的责任 适应程序的具 体规定 保证施工过程 按照规定进行有效控制 以满足业主的要求 2 2 工程以项目经理为质量保证第一人 项目总工把关 工程师 技术员 各工种工长 亲临现场 责任分明 层层落实 2 3 工长根据施工方案 工艺标准 质量计划 明确质量管理重点和管理措施 对各分 包队和全体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检查措施落实情况 狠抓工程质量 确保优良 七 各项保证措施七 各项保证措施 1 1 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 1 1 严隔执行施工材料进库检查验收制度 严隔执行进场原材料 半成品 成品的检验 试验工作 1 2 各分项工程 各工序均要严隔执行班组 工长 质检 监理四级检查验收制度 1 3 加强过程控制与记录 保证施工全过程具有可追溯性 2 2 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专业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 并应全面地掌握应知应会的施工安全技术 和质量标准 强化安全与质量意识 现场施工人员必须穿平底鞋 施工现场及作业面的周围 不准存放可燃易爆物品 应备有灭火器材和其它相应的防护 措施 高空作业时 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并设安全监督员 必须坚持贯彻安全岗位责任制 执行安全交底制 使施工人员清楚作业范围内安全状态 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进入施工现场 必须戴好安全帽 高空作业必须佩带安全带 安全带做到 高挂低用 禁止穿硬底鞋 组织安全文明施工执法队 专门负责检查监督施工安全工作 交通要道要设警示牌及外围封闭 避免伤及行人 施工用电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 所有线路与脚手架钢管及钢筋处于绝缘状态 所有电器 设备设接地线 安装触电保护器 施工用电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无证人员严禁操作 高空施工时 必须留有足够的操作面 操作面宽度不小于 500mm 并满铺脚手 并搭设 安全防护栏杆 满堂脚手架外围须满挂密目网 作业层下方须设安全兜网 四口五临边必须用钢管搭设 安全栏杆 并挂明显标识 安全防护的拆除在没有得到安全部门允许的情况下 任何人无权私自拆除 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 各作业班组做到工完场清 剩料放齐 垃圾倒入设置的垃圾箱内 每道工序施工前 现场施工员必须对工人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操作人员应戴手套 五级以上大风和下雨天 避免在屋面进行作业 屋面上的垃圾下运不得高空抛掷 有关安全的未尽事宜 如高空作业 垂直运输 卫生防护 杜绝高空坠落等均按安全操 作规程 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执行 3 3 重大危险源分析及对策 重大危险源分析及对策 3 1 四口五临边和高处作业 要求屋面临边洞口搭设好防护栏杆 加设好防护网 立体交叉作业作好防护措施 必要 时作业面下面设立安全防护区 禁止人员进入 作好安全交底 教育施工人员牢固树立安全 意识 材料堆放必须稳固 不要堆在临边位置及洞口边部 3 2 施工用电 现场用电严隔按规定实行三相五线制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不得混乱 严隔执行 一机 一闸 一漏 一箱 的规定 逐级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分级保护 对老化的线路及时更换 3 3 可燃物品 切割钢筋前先办理动火手续 切割钢筋时应在旁配备灭火器等防火灭火器材 动火前及 时清理下方易燃易爆物品 八 雨季施工八 雨季施工 拆除施工经历雨季施工阶段 应对施工现场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1 1 下雨时不得进行拆除作业 1 2 拆除未完成时遇雨应及时将裸露的钢筋覆盖 1 3 下雨前对屋面楼板预留洞进行临时封盖 避免屋面雨水对室内施工造成影响 九 成品保护措施九 成品保护措施 拆除作业施工前 将已经施工完成的主体结构使用木模板进行格挡 避免剔凿下来的砼 块损坏结构 十 附件 十 附件 B B 区地下室首层 地下室顶板 区地下室首层 地下室顶板 相应部位 拆除部位详见相应的施 工图 梁最大截面 KL51 A 700mm 1000mm 计算跨度 6 95 米 KL2 1 400mm 900mm 计算 跨度 10 5 米 L2 3 300mm 800mm 计算跨度 10 9 米 相应板厚为 160mm 以下只计梁截面 700mm 1000mm 梁截面 400mm 900mm 支撑方法同 700mm 1000mm 和 300mm 800mm P24 页 梁梁支撑架支撑架 扣件式 扣件式 计计算算书书 计算依据 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 2011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10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 2012 4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 2003 一 工程属性一 工程属性 混凝土梁名称KL51 A 混凝土梁计算跨度 m 6 95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 mm mm 700 1000混凝土结构层高 m 7 梁侧楼板厚度 mm 160 二 荷二 荷载设计载设计 面板0 1 面板及小梁0 3 模板面板0 5 支架自重标准值 G1k kN m2 模板及其支架0 75 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 G2k kN m3 60 混凝土梁钢筋自重标准值 G3k kN m3 3 75 混凝土板钢筋自重标准值 G3k kN m3 2 75 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 构件时 Q1k kN m2 2 5对水平面模板取值 Q2k kN m2 2 基本风压 0 kN m2 0 35 风荷载标准值 k kN m2 风压高度变化 0 65 非自定义 0 182 系数 z 风荷载体型系 数 s 0 8 三 三 砼砼板板支撑支撑体系体系设计设计 混凝土梁支撑方式梁两侧有板 梁板立柱共用 A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 la mm 450 梁两侧立柱间距 lb mm 1200 步距 h mm 1500 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 l a mm l b mm 900 1200 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居中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 mm 60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2 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按梁两侧立柱间距均分 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侧立柱距离 mm 400 800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5 每纵距内附加梁底支撑主梁根数0 梁底支撑小梁最大悬挑长度 mm 100 结构表面的要求结构表面隐蔽 设计简图如下 平面图 立面图 四 面板四 面板验验算算 面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面板厚度 mm 15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 f N mm2 15 面板弹性模量 E N mm2 10000 取单位宽度 1000mm 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 W bh2 6 1000 18 18 6 54000mm3 I bh3 12 1000 18 18 18 12 mm4 q1 0 max 1 2 G1k G2k G3k h 1 4Q2k 1 35 G1k G2k G3k h 1 4 cQ2k b 0 9 max 1 2 0 1 60 3 75 1 1 4 2 1 35 0 1 60 3 75 1 1 4 0 7 2 1 79 342kN m q1 静 0 9 1 35 G1k G2k G3k h b 0 9 1 35 0 1 60 3 75 1 1 77 578kN m q1 活 0 9 1 4 0 7 Q2k b 0 9 1 4 0 7 2 1 1 764kN m q2 G1k G2k G3k h b 0 1 60 3 75 1 1 63 85kN m 1 强强度度验验算算 Mmax 0 107q1 静L2 0 121q1 活 L2 0 107 77 578 0 1752 0 121 1 764 0 1752 0 261kN m Mmax W 0 261 106 54000 4 829N mm2 f 15N mm2 满足要求 2 挠挠度度验验算算 max 0 632q2L4 100EI 0 632 63 85 1754 100 10000 0 078mm l 250 175 250 0 7mm 满足要求 3 支座反力 支座反力计计算算 设计值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1 R5 0 393 q1 静l 0 446 q1 活l 0 393 77 578 0 175 0 446 1 764 0 175 5 473kN R2 R4 1 143 q1 静l 1 223 q1 活l 1 143 77 578 0 175 1 223 1 764 0 175 15 895kN R3 0 928 q1 静l 1 142 q1 活l 0 928 77 578 0 175 1 142 1 764 0 175 12 951kN 标准值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1 R5 0 393 q2l 0 393 63 85 0 175 4 391kN R2 R4 1 143 q2l 1 143 63 85 0 175 12 772kN R3 0 928 q2l 0 928 63 85 0 175 10 369kN 五 小梁五 小梁验验算算 小梁类型钢管小梁材料规格 mm 48 3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 f N mm2 205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 N mm2 125 小梁弹性模量 E N mm2 小梁截面抵抗矩 W cm3 4 49 小梁截面惯性矩 I cm4 10 78验算方式三等跨连续梁 为简化计算 按三等跨连续梁和悬臂梁分别计算 如下图 q1 max 5 473 0 9 1 35 0 3 0 1 0 7 4 0 5 1 0 16 0 9 max 1 2 0 5 60 2 75 0 16 1 4 2 1 35 0 5 60 2 75 0 16 1 4 0 7 2 max 0 6 0 7 2 1 2 0 6 0 7 2 2 1 15 895 0 9 1 35 0 3 0 1 0 7 4 15 938kN m q2 max 4 391 0 3 0 1 0 7 4 0 5 1 0 16 0 5 60 2 75 0 16 max 0 6 0 7 2 1 2 0 6 0 7 2 2 1 12 772 0 3 0 1 0 7 4 12 807kN m 1 抗弯 抗弯验验算算 Mmax max 0 1q1l12 0 5q1l22 max 0 1 15 938 0 452 0 5 15 938 0 12 0 323kN m Mmax W 0 323 106 4490 71 879N mm2 f 205N mm2 满足要求 2 抗剪 抗剪验验算算 Vmax max 0 6q1l1 q1l2 max 0 6 15 938 0 45 15 938 0 1 4 303kN max 2Vmax A 2 4 303 1000 424 20 298N mm2 125N mm2 满足要求 3 挠挠度度验验算算 1 0 677q2l14 100EI 0 677 12 807 4504 100 0 16mm l1 250 450 250 1 8mm 2 q2l24 8EI 12 807 1004 8 0 007mm 2l2 250 2 100 250 0 8mm 满足要求 4 支座反力 支座反力计计算算 梁头处 即梁底支撑主梁悬挑段根部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 max 1 1q1l1 0 4q1l1 q1l2 max 1 1 15 938 0 45 0 4 15 938 0 45 15 938 0 1 7 889kN 同理可得 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 R1 R5 3 884kN R2 R4 7 889kN R3 6 432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 max max 1 1q2l1 0 4q2l1 q2l2 max 1 1 12 807 0 45 0 4 12 807 0 45 12 807 0 1 6 339kN 同理可得 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 R 1 R 5 3 349kN R 2 R 4 6 339kN R 3 5 154kN 六 主梁六 主梁验验算算 主梁类型钢管主梁材料规格 mm 48 3 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2 主梁弹性模量 E N mm2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 f N mm2 205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 N mm2 125 主梁截面惯性矩 I cm4 10 78 主梁截面抵抗矩 W cm3 4 49 主梁自重忽略不计 因主梁 2 根合并 则抗弯 抗剪 挠度验算荷载值取半 计算简 图如下 1 抗弯 抗弯验验算算 主梁弯矩图 kN m Mmax W 0 211 106 4490 47 06N mm2 f 205N mm2 满足要求 2 抗剪 抗剪验验算算 主梁剪力图 kN Vmax 5 556kN max 2Vmax A 2 5 556 1000 424 26 208N mm2 125N mm2 满足要求 3 挠挠度度验验算算 主梁变形图 mm max 0 07mm l 250 400 250 1 6mm 满足要求 4 支座反力 支座反力计计算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支座反力依次为 R1 0 402kN R2 14 594kN R3 14 584kN R4 0 4kN 七 可七 可调调托座托座验验算算 荷载传递至立杆方式可调托座 扣件抗滑移折减系数 kc 0 85 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2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 N kN 30 1 扣件抗滑移 扣件抗滑移验验算算 两侧立柱最大受力 R max R1 R4 max 0 402 0 4 0 402kN 0 85 8 6 8kN 单扣件在扭矩达到 40 65N m 且无质量缺陷的情况下 单扣件能满足要求 2 可 可调调托座托座验验算算 可调托座最大受力 N max R2 R3 14 594kN N 30kN 满足要求 八 立柱八 立柱验验算算 剪刀撑设置普通型 立杆顶部步距 hd mm 600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 撑点的长度 a mm 200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 11 386 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 21 755钢管类型 48 3 立柱截面面积 A mm2 424回转半径 i mm 15 9 立柱截面抵抗矩 W cm3 4 49 抗压强度设计值 f N mm2 205 支架自重标准值 q kN m 0 15 1 长细长细比比验验算算 顶部立杆段 l01 k 1 hd 2a 1 1 386 600 2 200 1386mm 非顶部立杆段 l02 k 2h 1 1 755 1500 2632 5mm l0 i 2632 5 15 9 165 566 210 长细比满足要求 2 风风荷荷载计载计算算 Mw 0 1 4 c k la h2 10 1 4 0 9 0 182 0 45 1 52 10 0 023kN m 3 稳稳定性定性计计算算 根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 2011 荷载设计值 q1有所 不同 1 面板验算 q1 1 2 0 1 60 3 75 1 1 4 0 9 2 1 79 14kN m 2 小梁验算 q1 max 5 466 1 2 0 3 0 1 0 7 4 0 5 1 0 16 1 2 0 5 60 2 75 0 16 1 4 0 9 2 5 max 0 6 0 7 2 1 2 0 6 0 7 2 2 1 15 865 1 2 0 3 0 1 0 7 4 15 907kN m 同上四 六计算过程 可得 R1 0 401kN R2 14 574kN R3 14 563kN R4 0 4kN 顶部立杆段 l01 k 1 hd 2a 1 155 1 386 600 2 200 1600 83mm 1 l01 i 1600 83 15 9 100 681 查表得 1 0 588 立柱最大受力 Nw max R1 N边 1 R2 R3 R4 N边 2 Mw lb max 0 401 1 2 0 5 60 2 75 0 16 1 4 0 9 2 5 1 2 0 6 0 7 2 2 0 9 14 574 14 563 0 4 1 2 0 5 60 2 75 0 16 1 4 0 9 2 5 1 2 1 2 0 6 0 7 2 2 0 9 0 023 1 2 14 593kN f N A Mw W 14593 286 0 588 424 0 023 106 4490 63 705N mm2 f 205N mm2 满足要求 非顶部立杆段 l02 k 2h 1 155 1 755 1500 3040 537mm 2 l02 i 3040 537 15 9 191 229 查表得 2 0 197 立柱最大受力 Nw max R1 N边 1 R2 R3 R4 N边 2 1 2 0 15 7 1 Mw lb max 0 401 1 2 0 75 60 2 75 0 16 1 4 0 9 2 5 1 2 0 6 0 7 2 2 0 9 14 574 14 563 0 4 1 2 0 75 60 2 75 0 16 1 4 0 9 2 5 1 2 1 2 0 6 0 7 2 2 0 9 1 08 0 023 1 2 15 673kN f N A Mw W 15673 286 0 197 424 0 023 106 4490 192 812N mm2 f 205N mm2 满足要求 九 立杆支承面承九 立杆支承面承载载力力验验算算 支撑层楼板厚度 h mm 120混凝土强度等级C35 立杆底座长 a mm 200立杆底座宽 b mm 200 F1 N 15 673kN 1 受冲切承 受冲切承载载力力计计算算 根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100 2010 第 6 5 1 条规定 见下表 公式参数剖析 F1 局部荷载设计值或集中反力设计值 h 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当 h 800mm 时 取 h 1 0 当 h 2000mm 时 取 h 0 9 中间线性插入取用 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pc m 临界面周长上两个方向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按长度的加权平均 值 其值控制在 1 0 3 5N 2范围内 um 临界截面周长 距离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周边 h0 2 处 板垂直截面的最不利周长 Fl 0 7 hft 0 25 pc m umh0 h0 截面有效高度 取两个配筋方向的截面有效高度的平均值 1 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形状的影响系数 2 临界截面周长与板截面有效高度之比的影响系数 s 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为矩形时的长边与短边尺寸比较 s不宜大于 4 当 s 2 时取 s 2 当面积为圆形时 取 s 2 min 1 2 1 0 4 1 2 s 2 0 5 as h0 4Um as 板柱结构类型的影响系数 对中柱 取 as 40 对边柱 取 as 30 对角柱 取 as 20 说明 在本工程计算中为了安全和简化计算起见 不考虑上式中 pc m 之值 将 其取为 0 作为板承载能力安全储备 可得 h 1 ft 1 57N mm2 1 h0 h 20 100mm um 2 a h0 b h0 1200mm F 0 7 hft 0 25 pc m umh0 0 7 1 1 57 0 25 0 1 1200 100 1000 131 88kN F1 15 673kN 满足要求 2 局部受 局部受压压承承载载力力计计算算 根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100 2010 第 6 6 1 条规定 见下表 公式参数剖析 F1 局部受压面上作用的局部荷载或局部压力设计值 f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可按本规范表 4 1 4 1 取值 c 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 按本规范第 6 3 1 条的规定取用 l 混凝土局部受压时的强度提高系数 Fl 1 35 c lfcAln Aln 混凝土局部受压净面积 Al 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 l Ab Al 1 2 Ab 局部受压的计算底面积 按本规范第 6 6 2 条确定 可得 fc 16 7N mm2 c 1 l Ab Al 1 2 a 2b b 2b ab 1 2 600 600 200 200 1 2 3 Aln ab 40000mm2 F 1 35 c lfcAln 1 35 1 3 16 7 40000 1000 2705 4kN F1 15 673kN 满足要求 梁梁支撑支撑 扣件式 扣件式 计计算算书书 计算依据 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 2011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10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 2012 4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 2003 一 工程属性一 工程属性 混凝土梁名称L2 3 混凝土梁计算跨度 m 10 9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 mm mm 300 800混凝土结构层高 m 7 梁侧楼板厚度 mm 160 二 荷二 荷载设计载设计 面板0 1 支架自重标准值 G1k kN m2 面板及小梁0 3 模板面板0 5 模板及其支架0 75 混凝土自重标准值 G2k kN m3 60 混凝土梁钢筋自重标准值 G3k kN m3 3 75 混凝土板钢筋自重标准值 G3k kN m3 2 75 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 构件时 Q1k kN m2 2 5对水平面模板取值 Q2k kN m2 2 基本风压 0 kN m2 0 35 风压高度变化 系数 z 0 65风荷载标准值 k kN m2 风荷载体型系 数 s 0 8 非自定义 0 182 三 三 砼砼板板支撑支撑体系体系设计设计 混凝土梁支撑方式梁两侧有板 梁板立柱共用 A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 la mm 900 梁两侧立柱间距 lb mm 1200 步距 h mm 1500 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 l a mm l b mm 900 1200 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居中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 mm 60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2 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按梁两侧立柱间距均分 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侧立柱距离 mm 400 800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5 每纵距内附加梁底支撑主梁根数0 梁底支撑小梁最大悬挑长度 mm 200 结构表面的要求结构表面隐蔽 设计简图如下 平面图 立面图 四 面板四 面板验验算算 面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面板厚度 mm 18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 f N mm2 15 面板弹性模量 E N mm2 10000 取单位宽度 1000mm 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 W bh2 6 1000 18 18 6 54000mm3 I bh3 12 1000 18 18 18 12 mm4 q1 0 max 1 2 G1k G2k G3k h 1 4Q2k 1 35 G1k G2k G3k h 1 4 cQ2k b 0 9 max 1 2 0 1 60 3 75 0 8 1 4 2 1 35 0 1 60 3 75 0 8 1 4 0 7 2 1 63 851kN m q1 静 0 9 1 35 G1k G2k G3k h b 0 9 1 35 0 1 60 3 75 0 8 1 62 087kN m q1 活 0 9 1 4 0 7 Q2k b 0 9 1 4 0 7 2 1 1 764kN m q2 G1k G2k G3k h b 0 1 60 3 75 0 8 1 51 1kN m 1 强强度度验验算算 Mmax 0 107q1 静L2 0 121q1 活 L2 0 107 62 087 0 0752 0 121 1 764 0 0752 0 039kN m Mmax W 0 039 106 54000 0 714N mm2 f 15N mm2 满足要求 2 挠挠度度验验算算 max 0 632q2L4 100EI 0 632 51 1 754 100 10000 0 002mm l 250 75 250 0 3mm 满足要求 3 支座反力 支座反力计计算算 设计值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1 R5 0 393 q1 静l 0 446 q1 活l 0 393 62 087 0 075 0 446 1 764 0 075 1 889kN R2 R4 1 143 q1 静l 1 223 q1 活l 1 143 62 087 0 075 1 223 1 764 0 075 5 484kN R3 0 928 q1 静l 1 142 q1 活l 0 928 62 087 0 075 1 142 1 764 0 075 4 472kN 标准值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1 R5 0 393 q2l 0 393 51 1 0 075 1 506kN R2 R4 1 143 q2l 1 143 51 1 0 075 4 381kN R3 0 928 q2l 0 928 51 1 0 075 3 557kN 五 小梁五 小梁验验算算 小梁类型钢管小梁材料规格 mm 48 3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 f N mm2 205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 N mm2 125 小梁弹性模量 E N mm2 小梁截面抵抗矩 W cm3 4 49 小梁截面惯性矩 I cm4 10 78验算方式三等跨连续梁 为简化计算 按三等跨连续梁和悬臂梁分别计算 如下图 q1 max 1 889 0 9 1 35 0 3 0 1 0 3 4 0 5 0 8 0 16 0 9 max 1 2 0 5 60 2 75 0 16 1 4 2 1 35 0 5 60 2 75 0 16 1 4 0 7 2 max 0 6 0 3 2 1 2 0 6 0 3 2 2 1 5 484 0 9 1 35 0 3 0 1 0 3 4 5 574kN m q2 max 1 506 0 3 0 1 0 3 4 0 5 0 8 0 16 0 5 60 2 75 0 16 max 0 6 0 3 2 1 2 0 6 0 3 2 2 1 4 381 0 3 0 1 0 3 4 4 396kN m 1 抗弯 抗弯验验算算 Mmax max 0 1q1l12 0 5q1l22 max 0 1 5 574 0 92 0 5 5 574 0 22 0 452kN m Mmax W 0 452 106 4490 100 561N mm2 f 205N mm2 满足要求 2 抗剪 抗剪验验算算 Vmax max 0 6q1l1 q1l2 max 0 6 5 574 0 9 5 574 0 2 3 01kN max 2Vmax A 2 3 01 1000 424 14 199N mm2 125N mm2 满足要求 3 挠挠度度验验算算 1 0 677q2l14 100EI 0 677 4 396 9004 100 0 879mm l1 250 900 250 3 6mm 2 q2l24 8EI 4 396 2004 8 0 04mm 2l2 250 2 200 250 1 6mm 满足要求 4 支座反力 支座反力计计算算 梁头处 即梁底支撑主梁悬挑段根部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 max 1 1q1l1 0 4q1l1 q1l2 max 1 1 5 574 0 9 0 4 5 574 0 9 5 574 0 2 5 519kN 同理可得 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 R1 R5 5 447kN R2 R4 5 519kN R3 4 446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 max max 1 1q2l1 0 4q2l1 q2l2 max 1 1 4 396 0 9 0 4 4 396 0 9 4 396 0 2 4 352kN 同理可得 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 R 1 R 5 4 355kN R 2 R 4 4 352kN R 3 3 539kN 六 主梁六 主梁验验算算 主梁类型钢管主梁材料规格 mm 48 3 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2 主梁弹性模量 E N mm2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 f N mm2 205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 N mm2 125 主梁截面惯性矩 I cm4 10 78 主梁截面抵抗矩 W cm3 4 49 主梁自重忽略不计 因主梁 2 根合并 则抗弯 抗剪 挠度验算荷载值取半 计算简 图如下 1 抗弯 抗弯验验算算 主梁弯矩图 kN m Mmax W 0 423 106 4490 94 191N mm2 f 205N mm2 满足要求 2 抗剪 抗剪验验算算 主梁剪力图 kN Vmax 6 598kN max 2Vmax A 2 6 598 1000 424 31 12N mm2 125N mm2 满足要求 3 挠挠度度验验算算 主梁变形图 mm max 0 215mm l 250 400 250 1 6mm 满足要求 4 支座反力 支座反力计计算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支座反力依次为 R1 1 403kN R2 14 598kN R3 14 585kN R4 1 402kN 七 可七 可调调托座托座验验算算 荷载传递至立杆方式可调托座 扣件抗滑移折减系数 kc 0 85 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2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 N kN 30 1 扣件抗滑移 扣件抗滑移验验算算 两侧立柱最大受力 R max R1 R4 max 1 403 1 402 1 403kN 0 85 8 6 8kN 单扣件在扭矩达到 40 65N m 且无质量缺陷的情况下 单扣件能满足要求 2 可 可调调托座托座验验算算 可调托座最大受力 N max R2 R3 14 598kN N 30kN 满足要求 八 立柱八 立柱验验算算 剪刀撑设置普通型 立杆顶部步距 hd mm 600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 撑点的长度 a mm 200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 11 386 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 21 755钢管类型 48 3 立柱截面面积 A mm2 424回转半径 i mm 15 9 立柱截面抵抗矩 W cm3 4 49 抗压强度设计值 f N mm2 205 支架自重标准值 q kN m 0 15 1 长细长细比比验验算算 顶部立杆段 l01 k 1 hd 2a 1 1 386 600 2 200 1386mm 非顶部立杆段 l02 k 2h 1 1 755 1500 2632 5mm l0 i 2632 5 15 9 165 566 210 长细比满足要求 2 风风荷荷载计载计算算 Mw 0 1 4 c k la h2 10 1 4 0 9 0 182 0 9 1 52 10 0 046kN m 3 稳稳定性定性计计算算 根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 2011 荷载设计值 q1有所 不同 1 面板验算 q1 1 2 0 1 60 3 75 0 8 1 4 0 9 2 1 63 84kN m 2 小梁验算 q1 max 1 892 1 2 0 3 0 1 0 3 4 0 5 0 8 0 16 1 2 0 5 60 2 75 0 16 1 4 0 9 2 5 max 0 6 0 3 2 1 2 0 6 0 3 2 2 1 5 488 1 2 0 3 0 1 0 3 4 5 848kN m 同上四 六计算过程 可得 R1 1 439kN R2 14 913kN R3 14 9kN R4 1 438kN 顶部立杆段 l01 k 1 hd 2a 1 155 1 386 600 2 200 1600 83mm 1 l01 i 1600 83 15 9 100 681 查表得 1 0 588 立柱最大受力 Nw max R1 N边 1 R2 R3 R4 N边 2 Mw lb max 1 439 1 2 0 5 60 2 75 0 16 1 4 0 9 2 5 1 2 0 6 0 3 2 2 0 9 14 913 14 9 1 438 1 2 0 5 60 2 75 0 16 1 4 0 9 2 5 1 2 1 2 0 6 0 3 2 2 0 9 0 046 1 2 14 952kN f N A Mw W 14951 547 0 588 424 0 046 106 4490 70 314N mm2 f 205N mm2 满足要求 非顶部立杆段 l02 k 2h 1 155 1 755 1500 3040 537mm 2 l02 i 3040 537 15 9 191 229 查表得 2 0 197 立柱最大受力 Nw max R1 N边 1 R2 R3 R4 N边 2 1 2 0 15 7 0 8 Mw lb max 1 439 1 2 0 75 60 2 75 0 16 1 4 0 9 2 5 1 2 0 6 0 3 2 2 0 9 14 913 14 9 1 438 1 2 0 75 60 2 75 0 16 1 4 0 9 2 5 1 2 1 2 0 6 0 3 2 2 0 9 1 116 0 046 1 2 16 068kN f N A Mw W 16067 547 0 197 424 0 046 106 4490 202 704N mm2 f 205N mm2 满足要求 九 立杆支承面承九 立杆支承面承载载力力验验算算 支撑层楼板厚度 h mm 120混凝土强度等级C35 立杆底座长 a mm 200立杆底座宽 b mm 200 F1 N 16 068kN 1 受冲切承 受冲切承载载力力计计算算 根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100 2010 第 6 5 1 条规定 见下表 公式参数剖析 F1 局部荷载设计值或集中反力设计值 h 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当 h 800mm 时 取 h 1 0 当 h 2000mm 时 取 h 0 9 中间线性插入取用 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