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届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训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单选题 1. 在海边用特殊望远镜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下图中至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A. 地球由西向东自转 B. 地球是个球体 C. 地球绕太阳公转 D. 海平面上升2.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地球形状的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3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下列事例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B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C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D远方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读图,完成45题。4严格地说,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A正球体 B球体C圆 D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椭球体5以下最接近经线长度的是( )A1万千米 B2万千米C3万千米 D4万千米6读图判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 A. B. C. D. 7下列四种现象,不能说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海边望船,先见桅杆C.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D. 成熟的苹果自由落下8提出日心说的是( )A. 哥白尼 B. 伽利略 C. 魏格纳 D. 爱因斯坦9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天圆地方 B.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C. 地球是不规则球体 D. 地球是一个圆的10我们看远方驶来的船出现的过程是 ( )A. 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 B. 先看到船身,后看到船帆C. 同时看到 D. 以上说法都错11能够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 )A. 地球是个球体 B. 自转周期为一天C. 表面积5.1亿立方千米 D. 地球卫星照片12能够最先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地理事件是( )A.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C. 人造卫星的精确测量 D. 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照片13某人从赤道以北6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了100千米,最后这个人位于( )A. 出发点 B. 出发点以东 C. 出发点以西 D. 出发点东北14月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中间,挡住了太阳的光线,人们看到的月食图片,不可能是( )A. B. C. D. 15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帆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桅杆。海上帆船的地理事实说明: A. 大地是平的 B. 地球是个球体C.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 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二、综合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人们臆想中的大地变成了一只倒扣的盘子,天像一顶半圆的斗笠。 材料二: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环球航行线路如下图。 (1)环球航行起止:西班牙位于A 洲,该大洲西隔B 洋与C 洲相望,世界上唯一比A大洲面积小的大洲是 。(2)环球航行路线:1519年,从西班牙率先进入 洋,然后绕过D 洲南端进入E 洋,1521年,到达F 洲的菲律宾群岛,艰难渡过G 洋,再绕过H 洲南端好望角,于1522年回到西班牙。(3)环球航行最大的地理意义是: (4)环球航行回顾: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未经过的大洋是 ,两次进过的大洋是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古印度人认为支撑世界的是站在巨龟上的大象,而巨龟又是站在蛇上的。古埃及人认为高高的大山支撑着天空,而星星则从天上垂悬着。 材料二 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示意图。(1)材料一中,古印度人和古埃及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否正确?请分析原因。(2)人类历史上最早带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_。该船队从西班牙出发,首先进入_洋,绕过南美洲进入_洋,艰难地横渡_洋,再经过非洲南端的_,最终回到了西班牙,此次航行方向一直是向_(西、东)。(3)该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能说明以下哪一地理事实(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C.大陆漂移 D.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均1. B【解析】由图可知,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B对,ACD错。故选B。2. A【解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而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气候有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与地势有关,“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与地形有关。3C【解析】地球是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能证明地球形状的例子很多,如: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尤其是月环食时,可以看到地球挡在太阳和月球之间的影子,月食就是地球在月亮上的投影,从形状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在外太空观察以及地球的卫星照片等等苹果从树上成熟落下,只能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故排除4.D 5.B【解析】4.地球是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5.地球是个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最接近经线长度的是2万千米。6B【解析】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最初时人们认为地是方的,天是圆的,有“天圆地方”之说;后来人们认为地球是正圆体,再到了近现代,人们通过精确测量,判断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7D【解析】本题考查地球是球形证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海边望船,先见桅杆”、“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都表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成熟的苹果自由落下” 是由地球的引力所致,与地球形状无关,故选D。8A【解析】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哥白尼,在日心说提出之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地心说,后来,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慢慢认识到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小成员。9C【解析】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精确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既不是正圆形球体,也不是纺锤形球体,故选。10A【解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我们看远方驶来的船出现的过程是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不会同时看到,故选。11C【解析】地球卫星照片说明地球是个球体,自转周期为1天说明了地球自转的周期长短,表面积5. 1亿平方千米能够说明地球的大小。故选C。12B【解析】能够最直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地理事件是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照片,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不能直观证明地球的形状,人造卫星的精确测量也不能直观证明地球的形状,故选D。13C【解析】某人从赤道以北6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了100千米,由于纬线越往高纬度地区越短,所以最后这个人是位于出发点以西,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地球上经纬线有关知识。14C【解析】由于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当地球位于太阳与月亮中间时,会出现月食现象,看到地月球是呈圆形或弧形,不可能出现C图形状,故选C。15B【解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远方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故本题选B。16(1)欧,大西,北美,大洋洲 (2)大西,南美,太平,亚,印度,非(3)证明地球是球体(4)北冰洋,大西洋【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大洲和大洋分布状况。(1)依据位置,图中A为欧洲,B为大西洋,C为北美洲;世界上唯一比A欧洲面积小的大洲是大洋洲。(2)从图中可以看出,环球航行路线是:1519年,从西班牙率先进入大西洋,然后绕过D南美洲南端进入E太平洋;1521年,到达F亚洲的菲律宾群岛,艰难渡过G印度洋,再绕过H非洲南端好望角,于1522年回到西班牙。(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最大的地理意义是证明了地球是圆的。(4)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可知,船队环球航行未经过的大洋是北冰洋,两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17(1)不正确 活动范围小,科技不发达,凭主观想象 (2)麦哲伦 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好望角 西 (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形状、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证据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掌握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由题意可知,材料一中,古印度人和古埃及人对地球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井建筑改造方案设计意图
- 第10课 幸运大转盘(教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青岛版
- 传动系统保养策略分析报告
- 橡胶板密封系统故障诊断分析报告
- 发电集控值班员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软膏剂工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绝缘成型件制造工标准化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印后制作员基础考核试卷及答案
- 第3单元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新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
- 风振影响预测模型分析报告
- 2025年老年教育课程考试题及答案
-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题库-交通安全知识题库
- 第十三章 三角形 单元测试(含答案)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2025-2026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及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
- 2025届高中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29课时导学案: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 糖尿病肾衰竭疑难病例讨论
- 通信网络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 海边赶海活动方案
- 破拆技术消防课件教学
- 版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医用激光光纤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