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常血细胞形态观察正常血细胞形态观察 实验准备 一 器材 载玻片 盖玻片 滴管 4 个 橡皮吸头 4 个 玻璃棒 4 根 烧杯 1000 ml 2 个 量筒 100ml 500 ml 1000 ml 各一 蜡笔 棕色小口瓶 碾钵 载玻片处理 一般将载玻片先用洗衣粉水溶液煮沸 20 分 钟 用流水冲洗 再经清洁液浸泡过夜 用流水反复冲洗 最 后入 95 酒精浸泡约 1 小时 取出 以洁净布巾夹持玻片边缘 擦干备用 二 试剂 瑞氏染液 240ml 瑞氏染料粉剂 0 1g 纯甲醇 AR 60ml 将粉剂放入洁净干燥碾钵内 先加少量甲醇研磨使染料溶解 然后将已溶解的染料倒入洁净的棕色玻璃瓶内 剩下未溶解的 再加入少量甲醇研磨 如此反复 直至染料完全溶解为止 新 配制的染液需密封保存 室温放置 1 周后才能使用 染料存放 越久 染色效果越好 磷酸盐缓冲液 1 KH2PO4 30ml 1 Na2HPO4 20ml 加蒸馏水至 800 ml 调 PH 值到 6 5 7 0 定容至 1000ml 甲醇 二甲苯 实验步骤 一 涂片 一 血液涂片的制作 1 需载玻片 2 张 分别称为玻片 1 和玻片 2 推片 2 用玻片 1 一端接约 3mm 直径的血滴 将此玻片 1 保持水 平 3 取另一边缘平整的载玻片 2 推片 将其前端放在血滴 前 与片 1 保持 30 角并稍向后移与血滴接触 即见血 液沿片 2 推片 下缘散开 使血液展开并充满整个推片 的宽度 4 立刻将推片与载玻片呈 30 角 边轻压推片边将血液按 下图的箭头方向推动涂抹 至血液铺完血膜为止 5 挥动片 1 使血膜吹干 用蜡笔将血膜边缘圈画备染色 6 每只动物涂片一张 7 一张良好的血片 要求厚薄适宜 头 体 尾分明 8 置 30min 1hr 后较利于观察红细胞的形态 注意事项 如标本本身太短 可观察的部分会受局限 故以在离开载玻 片另一端 2cm 地方涂抹为宜 载玻片 推片的角度越小 血液越薄 涂抹速度越慢 也越 薄 在涂抹贫血病人的血液时 将推片稍竖起 不是 30 而是 35 40 左右 以较快的速度推比较好 而对红细胞增高的 病人则相反 如用力过猛白细胞容易破损 二 染色 一 血液涂片的染色 1 将待染涂片平放于染色架上 2 用滴管将染液滴于涂片上 覆盖整张涂片 放置 1 3 分 钟 3 加入等量的磷酸缓冲液或蒸馏水 与染液混匀 可以用 滴管从一端吸入 另一端放出 混匀为止 或用嘴来回 轻轻吹之 使之混匀 室温下染色 5 10 分钟 白细胞 数多或骨髓标本时间应长一些 如 20 30min 4 染色结束时 先用蒸馏水或缓冲液洗将涂片上的染液直 接冲掉 5 再将片子用自来水温和冲洗 至血液膜呈淡红色 6 甩干或晾干玻片 7 封片 染色原理 1 瑞氏染料 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 美蓝 又 名亚甲蓝 mehyleme blue 为四甲基硫堇染料 通常为氯盐 即氯 化美蓝 伊红 又名曙红 eosin 通常为钠盐即伊红化钠 美蓝和 伊红水溶液混合后产生一种憎液性胶体伊红化美蓝中性沉淀 即瑞 氏染料 瑞氏染料溶于甲醇后重新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 伊红离子 2 细胞的染色 既有物理性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 各种细胞和细胞 的各种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 因此用染 色液染色后在同一血片上可以看见不同的色彩 例如 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 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粉红 色称为 酸性物质 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浆为酸性 与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 染蓝色或紫色称为 碱性物质 中性颗粒成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 染紫红色称为 中性物质 3 PH 对细胞染色的影响 细胞各种成分均由蛋白质构成 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 所 带电荷随溶液 PH 而定 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 色偏红 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 易与美蓝或天青结合 染色 偏蓝 因此细胞染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 在染色过程中玻片必 须清洁 配制瑞氏染液必须用优质甲醇 稀释染液必须用缓冲液 冲洗水应近中性 否则各种细胞染色反应异常 致使细胞的识别困 难 甚至造成错误 血细胞发育规律 血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 其形态和大小的变化基本上有一个 共同的规律 1 胞体 随着血细胞的发育成熟 胞体由大逐渐变小 但巨核细胞 系统则由小变大 原始粒细胞至早幼粒细胞也逐渐由小变大 2 胞核 1 大小 由大变小 但红细胞系统例外 成熟红细胞核消失 2 形状 圆形变为不规则形 粒细胞核呈分叶状 淋巴与浆细胞 系统变化不大 3 染色质 细致 疏松逐渐变为粗糙 紧密 4 核膜 不明显变为明显 原淋巴细胞核膜最厚 原幼粒细胞核 膜最薄 原始单核细胞介于两者之间 5 核仁 由有至无 清楚的核仁是原始和比较原始细胞的重要标 记 呈淡蓝色 随着细胞的成熟而消失 3 胞浆 1 量 有少到多 2 颜色 深蓝到浅蓝 见于淋巴细胞与浆细胞 红细胞与粒细胞 的胞浆各逐渐变成桔红和粉红色 3 颗粒 一般从无到少并逐渐增多 粒细胞系统由少量的嗜天青 颗粒逐渐代之以大量中性 嗜酸和嗜碱颗粒 4 胞核与胞浆体积之比 由大到小 血涂片的观察方法血涂片的观察方法 1 肉眼观察 在观察染色标本时 首先用肉眼对颜色进行观察 如果是正常 的末梢血液则呈粉红色 白血病时白细胞高度增加或骨髓瘤的高 球蛋白血症等情况下 血涂片会带有蓝色 如下图 1 4 1 此时应 意识到为异常标本 2 高倍镜下观察 首先观察血涂片制备和染色是否良好 细胞分布是否均匀 同 时可估计白细胞数量增减情况 最后对血涂片的体尾交界的区域进 行观察 选择细胞分布均匀不重叠 标本不太厚容易观察的地方进 行油镜观察 如图 1 4 2 3 油镜下观察 边移动视野边观察下列各项 1 染色是否良好 如果血涂片染色确实不好 应重新染色 2 观察红细胞形态 1 有无人为造成的变形 此外有时载玻片上的碱性物质的溶 出 玻璃效应 会导致红细胞呈严重的棘形红细胞 如固定不良 固定液中含有水分时 会导致呈面包圈形红细胞 从而无法观察 红细胞的形态 2 大小如何 是大细胞还是小细胞 有无红细胞大小不一 3 形态如何 注意有无畸形红细胞 球形红细胞 椭圆新红 细胞 靶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 唇形红细胞 中心淡染色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 胆状红细胞 皱缩红细胞 泪滴状红细胞 破碎红细 胞及镰状红细胞等 4 是否有染色性的变化 有无嗜多色性红细胞 中心淡染红 细胞 5 红细胞内有无异常 观察是否有嗜碱性点彩 豪 乔小体 卡波环状体红细胞 幼红细胞 帕彭海姆氏小体和疟原虫的出现 6 有关大小不一 畸形和嗜多色性 可分为轻度 中度 高度三个级别 3 观察白细胞形态 1 与红细胞比较 判断白细胞数是否正常 是否增加或减少 红细胞数 白细胞数约为 500 1 2 有关白细胞的种类 要观察大量的白细胞后才可判断是否 异常 然后计算白细胞的百分率 在日常检查中 一般只计算 100 个 但是发现异常或白细胞有增加时 尽量增加到 200 个 计算的 白细胞数越多 白细胞百分率的可信度越高 4 观察血小板形态 1 通过与红细胞的比较 判断血小板数量是否正常 是增加 或减少 正常情况下每 15 20 个红细胞中有 1 个血小板 2 注意大小的变化 3 观察未加抗凝剂而直接从毛细血管采集的标本时 要注意 血小板的凝集性 观察由若干血小板凝集的现象 如果呈散在状 则怀疑为血小板无力症 4 观察有无寄生虫 当白细胞减低或白细胞分类中单核细胞 增多时 应注意观察红细胞内有无疟原虫 注意事项 1 染色涂片水冲洗后 应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或风干 不可用 火烤干 2 染液量要充足 勿使染液蒸发干燥 3 细胞染色过浅或过深 待标本干燥后 立即用瑞氏染液或 甲醇重新染色数秒或数分钟 4 保存过久的细胞涂片 细胞染色会退色 可重新染色 5 新鲜涂片应立即染色 血液涂片和骨髓涂片的观察内容 血液涂片 选择 10 个视野 每个视野内红细胞的数量大 致相同 观察红细胞的排列 分布及形态 白细胞的数量及核 的变化 骨髓象中类似细胞的鉴别骨髓象中类似细胞的鉴别 实验准备 一 器材 载玻片 盖玻片 滴管 4 个 橡皮吸头 4 个 玻璃棒 4 根 烧杯 1000 ml 2 个 量筒 100ml 500 ml 1000 ml 各一 蜡笔 棕色小口瓶 碾钵 载玻片处理 一般将载玻片先用洗衣粉水溶液煮沸 20 分 钟 用流水冲洗 再经清洁液浸泡过夜 用流水反复冲洗 最 后入 95 酒精浸泡约 1 小时 取出 以洁净布巾夹持玻片边缘 擦干备用 二 试剂 瑞氏染液 240ml 瑞氏染料粉剂 0 1g 纯甲醇 AR 60ml 将粉剂放入洁净干燥碾钵内 先加少量甲醇研磨使染料溶 解 然后将已溶解的染料倒入洁净的棕色玻璃瓶内 剩下未溶 解的再加入少量甲醇研磨 如此反复 直至染料完全溶解为止 新配制的染液需密封保存 室温放置 1 周后才能使用 染料存 放越久 染色效果越好 磷酸盐缓冲液 1 KH2PO4 30ml 1 Na2HPO4 20ml 加蒸馏水至 800 ml 调 PH 值到 6 5 7 0 定容至 1000ml 甲醇 二甲苯 实验步骤 一 涂片 一 血液涂片的制作 1 需载玻片 2 张 分别称为玻片 1 和玻片 2 推片 2 用玻片 1 一端接约 3mm 直径的血滴 将此玻片 1 保持水 平 3 取另一边缘平整的载玻片 2 推片 将其前端放在血滴 前 与片 1 保持 30 角并稍向后移与血滴接触 即见血 液沿片 2 推片 下缘散开 使血液展开并充满整个推片 的宽度 4 立刻将推片与载玻片呈 30 角 边轻压推片边将血液按 下图的箭头方向推动涂抹 至血液铺完血膜为止 5 挥动片 1 使血膜吹干 用蜡笔将血膜边缘圈画备染色 6 每只动物涂片一张 7 一张良好的血片 要求厚薄适宜 头 体 尾分明 8 置 30min 1hr 后较利于观察红细胞的形态 注意事项 如标本本身太短 可观察的部分会受局限 故以在离开载玻 片另一端 2cm 地方涂抹为宜 载玻片 推片的角度越小 血液越薄 涂抹速度越慢 也越 薄 在涂抹贫血病人的血液时 将推片稍竖起 不是 30 而是 35 40 左右 以较快的速度推比较好 而对红细胞增高的 病人则相反 如用力过猛白细胞容易破损 二 染色 一 血液涂片的染色 1 将待染涂片平放于染色架上 2 用滴管将染液滴于涂片上 覆盖整张涂片 放置 1 3 分 钟 3 加入等量的磷酸缓冲液或蒸馏水 与染液混匀 可以用 滴管从一端吸入 另一端放出 混匀为止 或用嘴来回 轻轻吹之 使之混匀 室温下染色 5 10 分钟 白细胞 数多或骨髓标本时间应长一些 如 20 30min 4 染色结束时 先用蒸馏水或缓冲液洗将涂片上的染液直 接冲掉 5 再将片子用自来水温和冲洗 至血液膜呈淡红色 6 甩干或晾干玻片 7 封片 染色原理 1 瑞氏染料 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 美蓝 又 名亚甲蓝 mehyleme blue 为四甲基硫堇染料 通常为氯盐 即氯 化美蓝 伊红 又名曙红 eosin 通常为钠盐即伊红化钠 美蓝和 伊红水溶液混合后产生一种憎液性胶体伊红化美蓝中性沉淀 即瑞 氏染料 瑞氏染料溶于甲醇后重新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 伊红离子 2 细胞的染色 既有物理性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 各种细胞和细胞 的各种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 因此用染 色液染色后在同一血片上可以看见不同的色彩 例如 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 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粉红 色称为 酸性物质 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浆为酸性 与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 染蓝色或紫色称为 碱性物质 中性颗粒成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 染紫红色称为 中性物质 3 PH 对细胞染色的影响 细胞各种成分均由蛋白质构成 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 所 带电荷随溶液 PH 而定 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 色偏红 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 易与美蓝或天青结合 染色 偏蓝 因此细胞染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 在染色过程中玻片必 须清洁 配制瑞氏染液必须用优质甲醇 稀释染液必须用缓冲液 冲洗水应近中性 否则各种细胞染色反应异常 致使细胞的识别困 难 甚至造成错误 骨髓涂片 全面观察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大致比例 以确定增生度 分级标准见表 级 别 增生度成熟红细胞 有核细胞 常见原因 增生极度 活跃 1 2 1 白血病 增生明显 活跃 10 1 白血病 增生性 贫血 增生活跃 20 30 1 正常骨髓或某 些贫血 增生减低 50 1 造血功能低下 增生严重 减低 300 1 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发育阶段和 名称 胞体 大小 形状 m 胞核 形状 染色质 核 仁核质比 胞 质 嗜碱性 着色血红蛋白 分裂 能力 原始阶段 原红细胞 幼早幼红细 胞 稚 中幼红 细胞 阶 晚幼红 细胞 段 成 熟 网织红 细胞 阶 红细胞 段 14 22 圆 11 19 圆 10 14 圆 9 12 圆 7 9 圆盘状 7 圆盘 状 圆 细粒状 2 3 3 4 圆粗粒状 偶见 1 2 圆 粗块状 消失 约 1 2 圆 致密块 消失 更小 无 无 强 墨水蓝 无 有 很强墨水蓝 开始出现 有 减弱 嗜多染性 增多 弱 红蓝间染 弱 红 大量 无 微 红 大量 无 无 红 大量 无 粒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发 育 阶段和名 称 胞体 大小 形状 m 胞 核 形状 染色质 核仁 核 质 比 例 胞 质 嗜碱性 着色 嗜天青 特 殊 分裂 颗粒 颗 粒 能力 原始阶段 原粒细胞 幼 早幼 粒细胞 稚 中幼 粒细胞 阶 晚幼 粒细胞 段 成 熟 杆状 核粒细胞 阶 分叶 11 18 圆 13 20 圆 11 16 圆 10 15 圆 10 15 圆 10 15 圆 圆 细网状 2 6 3 4 卵圆 粗网状 偶见 1 2 半圆 网块状 消失 约 1 2 肾形 网块状 消失 1 2 带状 粗块状 消失 1 3 分叶 粗块状 消失 更 小 强 天蓝 无 无 有 减弱淡蓝 大量 少量 有 弱 浅蓝 少 增多 有 极弱 浅红 少 明显 无 消失 淡红 少 大量 无 消失 淡红 少 大量 无 核粒细胞 段 骨髓象检查方法骨髓象检查方法 实验准备 一 器材 载玻片 盖玻片 滴管 4 个 橡皮吸头 4 个 玻璃棒 4 根 烧杯 1000 ml 2 个 量筒 100ml 500 ml 1000 ml 各一 蜡笔 棕色小口瓶 碾钵 载玻片处理 一般将载玻片先用洗衣粉水溶液煮沸 20 分 钟 用流水冲洗 再经清洁液浸泡过夜 用流水反复冲洗 最 后入 95 酒精浸泡约 1 小时 取出 以洁净布巾夹持玻片边缘 擦干备用 二 试剂 瑞氏染液 240ml 瑞氏染料粉剂 0 1g 纯甲醇 AR 60ml 将粉剂放入洁净干燥碾钵内 先加少量甲醇研磨使染料溶 解 然后将已溶解的染料倒入洁净的棕色玻璃瓶内 剩下未溶 解的再加入少量甲醇研磨 如此反复 直至染料完全溶解为止 新配制的染液需密封保存 室温放置 1 周后才能使用 染料存 放越久 染色效果越好 磷酸盐缓冲液 1 KH2PO4 30ml 1 Na2HPO4 20ml 加蒸馏水至 800 ml 调 PH 值到 6 5 7 0 定容至 1000ml 甲醇 二甲苯 实验步骤 一 涂片 一 血液涂片的制作 1 需载玻片 2 张 分别称为玻片 1 和玻片 2 推片 2 用玻片 1 一端接约 3mm 直径的血滴 将此玻片 1 保持水 平 3 取另一边缘平整的载玻片 2 推片 将其前端放在血滴 前 与片 1 保持 30 角并稍向后移与血滴接触 即见血 液沿片 2 推片 下缘散开 使血液展开并充满整个推片 的宽度 4 立刻将推片与载玻片呈 30 角 边轻压推片边将血液按 下图的箭头方向推动涂抹 至血液铺完血膜为止 5 挥动片 1 使血膜吹干 用蜡笔将血膜边缘圈画备染色 6 每只动物涂片一张 7 一张良好的血片 要求厚薄适宜 头 体 尾分明 8 置 30min 1hr 后较利于观察红细胞的形态 注意事项 如标本本身太短 可观察的部分会受局限 故以在离开载玻 片另一端 2cm 地方涂抹为宜 载玻片 推片的角度越小 血液越薄 涂抹速度越慢 也越 薄 在涂抹贫血病人的血液时 将推片稍竖起 不是 30 而是 35 40 左右 以较快的速度推比较好 而对红细胞增高的 病人则相反 如用力过猛白细胞容易破损 二 染色 一 血液涂片的染色 1 将待染涂片平放于染色架上 2 用滴管将染液滴于涂片上 覆盖整张涂片 放置 1 3 分 钟 3 加入等量的磷酸缓冲液或蒸馏水 与染液混匀 可以用 滴管从一端吸入 另一端放出 混匀为止 或用嘴来回 轻轻吹之 使之混匀 室温下染色 5 10 分钟 白细胞 数多或骨髓标本时间应长一些 如 20 30min 4 染色结束时 先用蒸馏水或缓冲液洗将涂片上的染液直 接冲掉 5 再将片子用自来水温和冲洗 至血液膜呈淡红色 6 甩干或晾干玻片 7 封片 染色原理 1 瑞氏染料 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 美蓝 又 名亚甲蓝 mehyleme blue 为四甲基硫堇染料 通常为氯盐 即氯 化美蓝 伊红 又名曙红 eosin 通常为钠盐即伊红化钠 美蓝和 伊红水溶液混合后产生一种憎液性胶体伊红化美蓝中性沉淀 即瑞 氏染料 瑞氏染料溶于甲醇后重新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 伊红离子 2 细胞的染色 既有物理性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 各种细胞和细胞 的各种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 因此用染 色液染色后在同一血片上可以看见不同的色彩 例如 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 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粉红 色称为 酸性物质 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浆为酸性 与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 染蓝色或紫色称为 碱性物质 中性颗粒成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 染紫红色称为 中性物质 3 PH 对细胞染色的影响 细胞各种成分均由蛋白质构成 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 所 带电荷随溶液 PH 而定 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 色偏红 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 易与美蓝或天青结合 染色 偏蓝 因此细胞染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 在染色过程中玻片必 须清洁 配制瑞氏染液必须用优质甲醇 稀释染液必须用缓冲液 冲洗水应近中性 否则各种细胞染色反应异常 致使细胞的识别困 难 甚至造成错误 骨髓涂片 全面观察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大致比例 以确定增生度 分级标准见表 级 别 增生度成熟红细胞 有核细胞 常见原因 增生极度 活跃 1 2 1 白血病 增生明显 活跃 10 1 白血病 增生性 贫血 增生活跃 20 30 1 正常骨髓或某 些贫血 增生减低 50 1 造血功能低下 增生严重 减低 300 1 再生障碍性贫血 过氧化物酶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 1 目的 了解过氧化物酶染色的原理 方法 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2 原理 四甲基联苯胺法 粒细胞和部分单核细胞的溶酶体颗粒中含有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 POX POX 能将底物四甲基联苯胺 tetramethylbenzidine TMB 氢离子传递给 H2O2 使之氧化为四甲 基联苯胺蓝 四甲基联苯胺蓝又可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结合 再进一 步氧化形成稳定的蓝色颗粒 定位于细胞质酶所在部位 若无亚硝 基铁氰化钠 四甲基联苯胺蓝则自我脱氢氧化成棕色的四甲基苯醌 二胺沉着于酶所在部位 3 方法步骤 1 取 0 1 TMB 乙醇溶液 1ml 加亚硝基铁氰化钠饱和溶液 10 l 溶液呈淡棕黄色 染色液应在临用前配制 2 在新鲜干燥的涂片上 加 0 1 TMB 亚硝基铁氰化钠饱和溶液的 混合试剂 0 5ml 放置 1min 后 再加稀过氧化氢溶液 0 7ml 吹匀 染色 6min 3 直接用流水冲洗 待干 再用瑞氏染液复染 15 20min 4 流水冲洗后 待干 用油镜镜检 5 结果判断 在细胞质中出现蓝色或蓝黑色颗粒为阳性反应 阴 性 无颗粒 弱阳性 颗粒小 分布稀疏 阳 性 颗粒略粗 分布较密集 强阳性 颗粒粗大 密布于整个胞质中 4 注意事项 1 涂片应新鲜制作 厚薄适宜 2 TMB 配制在 85 88 的乙醇溶液中染色效果较好 勿用 90 95 乙醇 否则细胞表面蛋白质很快凝固 妨碍试剂向胞内 渗入而使显色反应减弱或消失 3 过氧化氢溶液需新鲜配制 其浓度与加入量不能随意更改 涂片 中粒细胞看不见阳性颗粒 红细胞呈棕色或绿色 即表示过氧化氢 过浓 若过氧化氢加于血片上不产生气泡 则示无效 4 染色液适宜 pH 值应为 5 5 若 pH 值 5 0 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5 试剂应置于低温暗处 防止光线照射失效 6 染色时加稀过氧化氢溶液之后必须与染色液充分混匀 否则同一 片子上细胞染色情况不一致 骨髓铁染色骨髓铁染色 1 目的 掌握骨髓铁染色 bone marrow iron stain 的原理 方法 注 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2 原理 骨髓小粒中的含铁血黄素称细胞外铁 其所含的三价铁经稀盐 酸处理后而游离 并能与酸性亚铁氰化钾溶液发生普鲁士蓝反应 生成蓝色亚铁氰化铁沉淀 定位于含铁的部位 细胞内铁也可用此 法显示 根据反应的强弱可了解骨髓中铁的含量 3 方法步骤 1 干燥涂片用甲醇固定 10min 待干 2 玻片上滴满酸性亚铁氰化钾 37 染色 30min 3 用蒸馏水冲洗后用核固红染液复染 10 15min 4 流水冲洗 待干 镜检 5 结果判断 1 幼红细胞核呈鲜红色 胞质呈淡黄红色 铁粒呈蓝绿色 2 细胞外铁 用低倍镜观察涂片 特别是涂片尾部和髓粒附近 注意翠蓝色颗粒的存在 可分五级标准 3 细胞内铁 用油镜计数 100 个中 晚幼红细胞 记录胞质中含 有蓝色铁颗粒的细胞 铁粒幼细胞 的百分率 根据细胞内铁颗粒的 数目 大小 染色深浅和颗粒分布的情况 将铁粒幼细胞分为四型 细胞外铁的划分标准 无颗粒 有少数铁颗粒或偶见铁小珠 颗粒体积大于嗜酸性粒细胞的颗 粒者称为铁小珠 有较多的铁颗粒或小珠 有很多的铁颗粒 小珠和少数小块状 有极多铁颗粒 小珠 并有很多的小块 密集成堆 铁粒幼细胞划分 型 幼红细胞内含 1 2 个小铁颗粒 型 幼红细胞内含 3 5 个小铁颗粒 型 幼红细胞内含 6 10 个小铁颗粒 或 1 4 个大铁颗粒 型 幼红细胞内含 10 个以上小铁颗粒 或 5 个以上大铁颗粒 环形铁粒幼细胞 是指幼红细胞含铁粒 6 个 绕核 2 3 以上者 4 注意事项 1 玻片需经去铁处理 将新玻片用清洁液浸泡 24h 取出后反复水 洗浸入 95 酒精中 24h 晾干 再浸泡在 5 盐酸中 24h 用双蒸水反 复浸洗玻片 取出烤干后备用 2 骨髓取材要满意 外铁一定要有骨髓碎块或颗粒 取材不佳时 往往影响结果 3 酸性亚铁氰化钾溶液须新鲜配制 5 临床意义 1 鉴别缺铁性贫血和非缺铁性贫血 IDA 时骨髓细胞外铁显著减少 或消失 铁粒幼红细胞明显减少 所见铁粒细小色浅 且以 型为 主 型极少见 型以上不见 经铁剂治疗后细胞外铁及内铁可 迅速增多 此检查是诊断 IDA 及指导铁剂治疗的一种辅助方法 非 IDA 如 HA MA AA 等病人的细胞外铁通常增高 内铁亦增高 以 型 型为主 可以见到 型 罕见 型 因此 有助于鉴别 IDA 与非 IDA 2 用于诊断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能找到数量不等的环形铁粒幼细胞 多见粗颗粒的 型与 型铁粒幼细胞 3 用于诊断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的 MDS 骨髓中环形铁粒幼细胞 15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1 目的 掌握卡氏偶氮偶联法测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的原理 方法 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2 原理 中性粒细胞胞质中的碱性磷酸酶在 pH9 6 的碱性条件下能水 解磷酸萘酚 生成萘酚 后者与重氮盐偶联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 定位于胞质中的酶活性处 重氮盐有多种 常用的有坚牢蓝 RR 坚 牢蓝 BB 坚牢紫酱等 3 方法步骤 1 新鲜干燥的涂片用冷 10 甲醛甲醇固定液固定 30s 流水轻轻冲 洗 30 60s 待干 2 把涂片浸入基质孵育液中 在室温 冬季放水浴箱 下温育 10 15min 3 流水冲洗 1 2min 加苏木素染色液中复染 5 8min 流水冲 洗 待干 镜检 4 结果判断 胞质中出现紫黑色或棕红色颗粒为阳性 判断标准如下 0 分 胞质中无阳性染色颗粒 1 分 胞质中含少量颗粒或呈弥漫浅色 2 分 胞质中含中等量的颗粒或呈弥漫着色 3 分 胞质中含较多颗粒或弥漫较深色 4 分 胞质中充满粗大颗粒或弥漫深色 5 计算阳性率和积分值 4 注意事项 1 磷酸萘酚盐和重氮试剂品种繁多 应根据基质选择相适应的重氮 盐 坚牢蓝等重氮盐的质量好坏是本法成败的关键 2 基质孵育液必须临用前新鲜配制 先应将血膜固定干燥后 才开 始配制基质液 3 若无 2 氨基 2 甲基 1 3 丙二醇 可用巴比妥缓冲液 pH9 2 或 0 2mol L Tris 缓冲液 pH9 2 代替 5 临床意义 临床上主要用于鉴别 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 无继 发性感染者 时 NAP 积分一般明显下降 积分常 13 分 甚至为零 分 类白血病反应 leukemoid reaction 时则显著增高 积分常 200 分 2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与再生障碍性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PNH 常降低 再生障碍性贫血常增高 病情好转 时 NAP 积分则可逐渐下降 3 急性白血病的细胞类型 ALL 增高 AML 下降 缺铁性贫血血象和骨髓象检查缺铁性贫血血象和骨髓象检查 一 血象 1 红细胞 血红蛋白减少 以后者的减少更为严重 贫血轻微 时红细胞形态变化不大 重者则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 MCV 82fl MCH 27pg MCHCl5 2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一般正常 3 血小板计数多正常 4 网织红细胞常轻度增高 二 骨髓象 1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 红细胞系明显增生 幼红细胞总百分率常 30 其中以中 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 各阶段幼红细胞胞体常较小 胞质量少 边 缘不整齐 嗜喊性色调较强 细胞核小而致密 3 粒系细胞总百分率常因红系增生而相对减低 各阶段百分率 及细胞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4 粒 红比值减低 5 巨核细胞系常无明显变化 血小板形态一般正常 6 成熟红细胞形态学变化同外周血 嗜多色性红细胞较易见到 三 细胞化学染色 骨髓涂片铁染色显示细胞内 外铁均减少 幼红细胞中铁小粒 减少且着色浅淡 四 其他检查 血清铁 血清铁饱和度及血清铁蛋白可呈不同程度的减低 血 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铁代谢检查铁代谢检查 铁及总铁结合力测定 血清铁的测定主要是分光光度法 其次是原子吸收法 其中菲罗 啉法作为参考方法 亚铁嗪法和 5 Br PADAP 法作为候选方法 以后 者更易推广 而铬天青 S 法和 PAR 法较差 用酶法测定血清铁 其 参考值范围与 ICSH 推荐的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简便 灵敏 准 确 值得推广应用 一 亚铁嗪显色法 实验原理 与转铁蛋白结合的血清铁 在酸性介质中铁从转 铁蛋白中解离出来 再被还原剂还原成二价铁 与亚铁嗪生成紫红 色化合物 在 562nm 处有吸收峰 行比色测定 直接测定法应纠正 血清本身的色度 故应设血清空白 总铁结合力 TIBC 是指血清中转铁蛋白能与铁结合的总量 将 过量铁标准液加到血清中 使之与未带铁的转铁蛋白结合 多余的 铁被轻质碳酸镁粉末吸附除去 然后测定血清中总铁含量 即为总 铁结合力 试剂 1 甘氨酸 盐酸缓冲液 pH2 8 0 4mol L 甘氨酸溶液 58ml 0 4mol L 盐酸溶液 42ml 和 Triton X 100 3ml 混合后加入无 水亚硫酸钠 800mg 使溶解 2 亚铁嗪显色液 亚铁嗪 0 6g 溶于 100ml 去离子水中 3 铁标准贮存液 1ml 100 g Fe 精确称取优级硫酸高铁铵 NH4Fe SO4 2 12H2O 0 8635g 置 1L 容量瓶中 加去离子水 50ml 逐滴加入浓硫酸 5ml 溶解后用去离子水补足至刻度 置棕色瓶中可长期保存 4 铁标准应用液 200 g dl 或 35 8 mol L Fe 在 100ml 容量瓶中加入铁标准贮存液 2ml 加适量去离子水后 再加浓硫酸 0 5ml 最后用去离子水补足至刻度 5 TIBC 铁标准液 1000 g dl 或 179 mol L Fe 在 100ml 容量瓶中 准确加入铁标准贮存液 10ml 加适量去离子水后 再加 入浓硫酸 0 5ml 最后用去离子水补足至刻度 6 轻质碳酸镁粉 操作方法 1 血清铁直接测定法 取试管三支标明测定 标准和空白管 分别加入血清 铁标准应用液和去离子水各 0 45ml 及甘氨酸 盐 酸缓冲液 1 20ml 混匀 在 562nm 波长 5mm 光径比色杯 以空白 管调零 读取测定管吸光度 称血清空白 然后再向各管加入亚铁 嗪显色液 0 05ml 充分混匀 置室温 15min 或 37 10min 再次 读取各管的吸光度 测定管吸光度 血清空白吸光度 0 97 血清铁 mol L 35 8 标准管吸光度 血清铁 g dl mol L 0 179 由于两次测吸光度时溶液体积不同 故应将血清空白吸光度乘以 0 97 作为校正 2 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法 于一具有塞子的试管中加入血清 0 45ml 铁标准液 1000 g dl 0 25ml 和去离子水 0 2ml 混匀 放置室温 10min 后 加碳酸镁粉末 20mg 振摇数次 再放 10min 其间再振摇数次 2500r min 离心 10min 另取 3 支试管 标明测定 标准与空白管 分别加入上述离心上 清液 铁标准液 200 g dl 和去离子水各 0 45ml 向各管加入甘 氨酸 盐酸缓冲液 1 20ml 混匀 在 562nm 波长 5mm 光径比色杯 以空白管调零 读取测定管吸光度 称血清空白 然后向上述各管 加入亚铁嗪显色液 0 05ml 充分混匀 置室温 15min 或 37 10min 以空白管调零 读取各管的吸光度 测定管吸光度 血清空白吸光度 0 97 血清铁 mol L 71 6 标准管吸光度 参考区间 1 血清铁 成年男性 11 30 mol L 60 170 g dl 成年女性 9 27 mol L 50 150 g dl 2 血清总铁结合力 成年男性 50 77 mol L 280 430 g dl 成年女性 54 77 mol L 300 430 g dl 质量控制 1 所用试剂要求纯度高 含铁量极微 2 所用之水必须经过去离子处理 3 所用的玻璃器材必须用 10 V V 盐酸浸泡 24 小时 取出 后再用去离子冲洗后方可应用 并避免与铁器接触 以防止污染 4 溶血标本可影响结果测定 因此血清应避免溶血 临床意义 1 血清铁增高 见于溶血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 碍性贫血 急性肝炎 因转铁蛋白合成及铁贮存障碍 反复输血 血色病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铁剂治疗 铅中毒 血红蛋白合成障 碍 冠心病等 2 血清铁降低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慢性失血 慢性感染 肝 硬化 肾病综合症 恶性肿瘤 也见于饮食中长期缺铁或铁的吸收 障碍 如营养不良 消化性溃疡 慢性腹泻 胃大部切除等 还见 于铁需求增加 如妊娠 婴幼儿 哺乳期等 血清铁测定对缺铁与非缺铁性贫血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总 铁结合力意义更大 血清铁降低而总铁结合力增高提示缺铁 血清 铁及总铁结合力均增高 提示慢性感染 肾脏疾患或肝硬化 贫血 者血清铁升高而总铁结合力降低 则为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另外 血清铁有明显的昼夜规律 下午 上午 晚上更低 其波动范 围可达 20 30 故分析结果时应考虑采血时间 巨幼细胞性贫血血象和骨髓象检查巨幼细胞性贫血血象和骨髓象检查 骨髓象结果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粒系与有核红细胞比例 降低 粒系与巨核系均有改变 但以红系为主 红细胞系突出特点 是 巨幼变 核染色质粗而松 胞核晚熟 原红 早幼红均增加 粒系改变如外周血 以中幼粒以下改变为主 特别是晚幼和杆核改 变更为明显 各阶段幼红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 呈现 幼核老浆 现象 成熟 RBC 大小不等 以大 RBC 为主 RBC 浆内见豪乔小体 粒细胞和巨核细胞亦可见巨型变 巨核细胞伴有分叶过多 核丝断 裂现象 粒系巨变 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早期表现 巨核细胞计数正 常 增多或减少 出现核分叶过多 血小板生成障碍 可见到小巨 核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检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检查 1 血常规 呈全血细胞减少 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 急性再生障 碍贫血血红蛋白随贫血的进展而降低 网织红细胞计数 0 01 绝 对值 15 109 升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0 5 109 升 血小板数 20 109 升 慢性再生障碍贫血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平行下降 多为中度贫血 网织红细胞计数 O 01 但绝对值低于正常值 白 细胞明显减少 淋巴细胞比例上升 2 骨髓象 特点为造血细胞减少 脂肪增多 粒红两系细胞均减少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细胞形态大致正常 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骨髓 活检其病理改变为红髓脂肪变 其间可见淋巴细胞 浆细胞 网状 细胞 3 其他 造血细胞培养可见红系祖细胞 粒 单系祖细胞均明显减少 免疫功能检测淋巴细胞值减低 T 细胞量减少等 显示溶血的检验方法显示溶血的检验方法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邻一甲联苯胺法 实验原理 邻一甲联苯胺在酸性溶液中和过氧化氢与血红蛋 白共同作用生成氧化型联苯胺 产生绿色 蓝色 紫色 其颜色的 深浅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呈正相关 试剂 1 2g L 邻一甲联苯胺溶液 称取邻一甲联苯胺 0 2g 溶于冰 醋酸 60ml 加蒸馏水至 100ml 置于棕色瓶内于冰箱保存 色变暗应 重配 2 1 过氧化氢溶液 用 30 过氧化氢原液新鲜配制 3 10 冰醋酸溶液 取 10ml 冰醋酸 加蒸馏水至 100ml 4 血红蛋白应用标准液 将血红蛋白贮存液用生理盐水稀释成 10mg 100ml 备用 5 抗凝试管 取 0 2ml 100U ml 肝素于试管内 在 80 以下烘 干 每管可抗凝 2ml 全血 操作方法 1 将抗凝全血分离血浆 2 取试管 3 支 分别标明测定 标准和空白 分别加入血浆 应用标准液 再向 各管中分别加入邻一甲联苯胺溶液及 1 过氧化氢溶液各 1 0ml 充 分混匀 放置 10min 3 于上述 3 支试管内分别加入 10 冰醋酸溶液 10ml 混匀 用 435nm 波长比色 以空白调 0 读各管吸光度 4 计算 测定管吸光度 游离 Hb mg L 100 标准管吸光度 质量控制 1 一切容器均应避免血红蛋白污染 标本勿溶血 否则可引起 假阳性 2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要准 新鲜配制 3 联苯胺醋酸的含水量不能低于 15 和超过 30 否则均可引 起吸光度降低 4 标准液的加入量一定要准 参考区间 76 2mmol L 有诊断价值 脆性增加 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也见于自身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伴球形红细胞增多者 脆性降低 见于缺铁性贫血 各型地中海贫血 HbC D E 病 脾切除术后及阻塞性黄疸等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Rou sRou s testtest 实验原理 含铁血黄素中的高铁离子 Fe3 在酸性环境中与 亚铁氰化钾作用 生成蓝色的低铁氰化铁 称为普鲁氏蓝反应 试剂 1 20g L 亚铁氰化钾水溶液 用时新鲜配制 2 3 盐酸 操作方法 取新鲜尿 5ml 离心沉淀 弃去上清 于沉淀中 加入试剂 和 各 1ml 混匀 置室温 10min 再离心沉淀 取沉淀 物显微镜检查 结果判断 如见到有分散或成堆蓝色颗粒 直径约 1 3 m 即为阳性 存在于细胞内更为可信 质量控制 所用试管 玻片 试剂均应防止铁剂污染 否则 出现假阳性 每次试验应做阴性对照 如两种试剂混合后即显深蓝 色 提示试剂污染高铁 不宜使用 晨尿阳性率较高 临床意义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经肾小球滤出后 被肾小管上 皮细胞吸收 降解 最后形成含铁血黄素 贮存于细胞内 当细胞 脱落随尿排出 即成为含铁血黄素尿 正常为阴性 阳性主要见于 慢性血管内溶血 尤其以 PNH 为多见 即使无血红蛋白尿时也可呈 阳性 但阴性结果也不能完全排除血管内溶血 因含铁血黄素颗粒 的直径需 1 m 时才能从镜下见到 急性血管内溶血时 虽可有血 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 但还不能形成足够大的含铁血黄素颗粒 需在数日后才阳性 并可持续数周 酸溶血试验 酸溶血试验 Ham sHam s testtest 实验原理 正常人红细胞在酸化 pH6 6 6 8 的自身新鲜 血清中 内含补体和备解素 经 37 孵育 1h 不溶血 而阵发性睡 眠性血红蛋白尿 PNH 患者 因红细胞膜缺陷 对补体溶血效应敏 感性增强 则发生溶血 试剂 1 0 2mol L HCl 2 8 5g L NaCl 溶液 操作方法 1 配制 50 红细胞悬液 取 10ml 离心管 2 支 标明患者 对照 均加入 8 5g L NaCl 溶液 5 6ml 分别加入患者和对照者未梢血十 几滴 混匀 离心后弃去上清 如此重复洗涤红细胞 2 次 最后配 成 50 红细胞悬液备用 2 分离正常对照血清 取与患者同型或 AB 型血 3 5ml 待自 然凝固后分离血清 3 按表 6 1 操作 表 6 1 酸溶血试验操作表 正常对 50 红细胞 0 2mol L 管 别 孵育 照血清 悬液 ml HCl ml 患 者 对 照 试验管 0 5 0 025 0 05 37 对照管 0 5 0 025 0 05 水溶 Ih 结果判断 试验管溶血 对照管不溶血为阳性 试验管和 对照管均不溶血为阴性 质量控制 1 血清酸化后试管必须塞紧 否则 CO2逸出使血清酸度降低 2 抗凝剂中的 Na K 可影响 pH 故不宜用抗凝血 但可用脱纤 维血 3 为保证补体充足 最好用混合血清 但正常对照红细胞必须 用 O 型血 4 多次输血者 可因血中异常红细胞相对减少 本试验可呈弱 阳性或阴性 临床意义 正常人为阴性 阳性见于 PNH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 增多症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可呈阳性 主要与红细胞球形化 有关 血清加热破坏补体 若本试验转为阴性则更支持 PNH 蔗糖溶血试验 实验原理 低离子强度的等渗蔗糖溶液 在温育条件下可促进 补体与红细胞膜的 结合 使红细胞对补体损伤的敏感性增强而导致溶血 试剂 92 4g L 蔗糖溶液 操作方法 取新鲜抗凝血 枸橼酸盐或草酸盐抗凝 0 5ml 加 入 4 5ml 蔗糖溶液中 混匀 置 37 孵育箱内 30min 后离心 上清 液呈红色为阳性 无色为阴性 质量控制 注射器 试管应清洁干燥 避免溶血 无蔗糖可用 10 葡萄糖代替 临床意义 正常人为阴性 阳性见于 PNH 本试验较 Ham 试验 敏感 是 PNH 诊断的筛选试验 但特异性较差 再障 PNH 综合征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可呈阳性 本试验最 好与 Ham 试验同时操作 用正常血清代替患者血清做试验 可除外 患者补体异常所致的假阴性 热溶血试验热溶血试验 实验原理 利用患者的红细胞和自身新鲜血清 含补体 经 37 孵育后 由于葡萄糖分解产酸 使有内在缺陷的红细胞溶解而 溶血 操作方法 抽取静脉血 1 2ml 取下针头 沿管壁缓缓注入小 试管内 避免产生气泡 置 37 孵育箱保温 24h 取出后离心 上 清呈红色 溶血 为阳性 质量控制 注射器要干燥 小试管要清洁 操作过程中避免溶 血 防止出现假阳性 孵育 24h 血块未回缩者 可用小玻棒沿管壁 轻轻分离 然后离心 观察结果 临床意义 正常人为阴性 阳性见于 PNH 其他溶血性贫血亦 呈阳性 但阳性率比 PNH 为低 本试验用于 PNH 的筛选 红细胞膜缺陷症的检验方法红细胞膜缺陷症的检验方法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一 比色定量法 实验原理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G6PD 在戊糖旁路中使 6 磷酸葡萄糖转变为 6 磷酸葡萄糖酸 同时催化氧化型辅酶 II NADP 形成还原型辅酶 II NADPH 再使氧化型谷胱甘肽 GSSG 形成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 NADPH 是高铁血红蛋白还原 酶的辅酶 在递氢体美兰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的作用下 使暗褐 色的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红色的血红蛋白 当红细胞内 G6PD 含量不 足或缺乏时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速度减慢 甚至不能还原 试剂 1 12 5g L 亚硝酸钠 葡萄糖溶液 亚硝酸钠 1 25g 葡萄糖 5g 加蒸馏水至 100ml 置棕色瓶内 4 C 下可保存 1 个月 2 0 0004mol L 美蓝溶液 美蓝 15mg 放乳钵中 加少量蒸馏水 研磨后过滤 再加蒸馏水至 100ml 室温可保存 1 2 个月 3 0 02mol L 磷酸盐缓冲液 pH7 4 取 Na2HPO4 229 5mg KH2PO452 2mg 加蒸馏水至 100ml 操作方法 1 静脉采血 1 5 2 0ml 加入含有 38g L 枸橼酸钠抗凝剂的小 瓶内 血 抗凝剂 9 1 再加葡萄糖 20mg 摇匀 2 取血液 1 0ml 加亚硝酸钠 葡萄糖溶液和美蓝溶液各 0 05ml 颠倒混合 12 次 使与空气中的氧充分接触 加塞 37 0 5 C 水浴 或孵箱 保温 3h 3 取出后摇匀 取 0 1ml 加于 10ml 磷酸盐缓冲液中溶解 2min 后于波长 635nm 处 或红色滤光板 比色 用蒸馏水作空白 测其 吸光度 A 4 另取原血液 0 1ml 按上法加缓冲液溶解后比色 测其吸光 度 B 再于此液中加亚硝酸钠 葡萄糖液 1 滴 摇匀 5min 后比 色 测其吸光度 S 计算 A B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 1 100 S B 参考区间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 75 比色法 质量控制 1 红细胞比积低于 30 时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显著降低 必 须调整红细胞与血浆的比例 2 本试验抗凝剂若用 ACD 保养液时 该保养液与血液之比为 0 15 1 该抗凝血可保存 1 周 因草酸盐具有还原性 不宜使用 3 标本不应有凝块或溶血 以免影响测定结果 4 测定吸光度时 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应准确 一般要求 S 比 B 大 8 倍以上 临床意义 本试验用于 G6PD 缺乏症的过筛检查 蚕豆病和伯氨喹啉型药物 溶血性贫血患者 由于 G6PD 缺陷 隐性遗传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 率明显下降 杂合子型多在 74 31 之间 纯合子型常在 30 以下 二 细胞化学法 实验原理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可被亚硝酸钠氧化为高铁血红 蛋白 后者可经美兰还原为血红蛋白 G6PD 缺乏时则高铁血红蛋白 不被还原 加入氰化物后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易被过氧化氢洗 脱 染色后形成空影红细胞 正常的红细胞 氧合血红蛋白的过氧 化酶活性 不被氰化物抑制 阻止了枸椽酸盐的洗脱作用 保证红 细胞的正常形态 试剂 1 反应试剂 取 0 0004mol L 美蓝溶液 1ml 12 5g L 亚硝酸钠 葡萄糖溶液 0 5m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岳麓区文创产业基地展览中心租赁管理协议
- 2025年度高新技术园区场地租赁及配套服务协议
- 2025年离婚案件家庭暴力鉴定及心理干预服务合同
- 2025年医疗健康服务外包人才支持与培训协议
- 2025年智能工厂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服务协议
- 2025年金融行业数据安全防护综合服务合同
- 2025年北京地区小客车指标租赁合同模板
- 2025年软件架构与设计理论中级考试模拟题集
- 2025年度综合性石材开采与加工安全责任承包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办公地点租赁及设备采购合同
- 2025年内江市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辅警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四川内江市总工会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三支扶陕西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行政执法证考试必刷题库与答案
- 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考试试题含答案
- 低钾血症护理常规业务学习
- 2025年职业指导师(四级)考试模拟试题汇编与模拟试题解析
- 2025年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
- 【政治 云南卷】2025年云南省高考招生统一考试真题政治试卷(含答案)
- 测听讲课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