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试卷_第1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试卷_第2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试卷_第3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试卷_第4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试卷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测量与评价 试卷试卷 总分 总分 100100 分分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 5050 分钟分钟 姓名 学号 考试分数 一 单选题 一 单选题 2 132 13 1 下列哪类题型不属于客观题 A 填空题B 判断题 C 选择题 D 论述题 2 同一量表 同一被试群体 在不同时间 两次施测 求其相关 这样得出的信度是 A 复本信度 B 分半信度 C 重测信度 D 同质性信度 3 名称量表上的数字具有什么特性 A 等比性 B 等距性 C 等级性 D 区别性 4 用测验来寻找被试某种能力上的特殊优点或缺点 这种测验是 A 普通测验 B 诊断测验 C 预测测验 D 成绩测验 5 把总体中各个个体按照一定标志分为不同类型或层次 然后从各类型中随机抽取若干个 个体 从而构成样本的抽样方法叫做 A 整群抽样 B 机械抽样 C 分层抽样 D 单纯随机抽样 6 下列关于分半信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计算分半信度先要对测验分半 B 要注意使那些性质不相同 联系不紧密的项目分在相同的一半 C 测验越长 项目越多 两半分数的相关就越可能高 D 不同的分半法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信度值 7 下列关于区分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区分度是测验对被试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 B 取值范围为 0 到 1 C 区分度越高时 试题的质量越好 D 区分度是作为评价项目质量 筛选项目的主要指标与依据 8 区分度与难度之间的关系是 A 题目越难 区分度越高B 题目越难 区分度越低 C 难度为 1 时 区分度为 0D 难度为 0 时 区分度为 1 9 测验工具是否测到了要测的东西 即测到了被试的某种心理特性 特质 结构 这就是 测验的 A 信度 B 效度 C 难度D 区分度 10 通常是以问卷的形式 提出一系列题目的人格测验的方法是 A 评定量表法 B 情境测验法 C 自陈量表法 D 投射测验法 11 标准分数值具有 A 可比性 B 可加性 C 可比性而无可加性 D A B 都对 12 发展常模就是某类个体正常发展进程各特定阶段的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A 高等水平 B 一般水平 C 低等水平 D 特定水平 13 有一满分值 K 5 的试题 测试 10 名被试 实得成绩为 5 3 4 5 2 5 0 3 5 1 3 4 其难度指数 P 为 A 3 1 B 1 3 C 0 26 D 0 62 2 2 填空题 填空题 1 5 181 5 18 1 评价的类型包括 诊断性评价 和 2 测量的三要素包括 和 3 量表上的数字只具有区别性 没有大小之分 无量的意义 这种测量量表是 4 按解释分数的方法分类 测验的种类可分为 和 5 经典测量理论 实测分数的组成包括有效分数和测量误差 其中测量误差包括 和系统误差 6 等距量表上的数字具有的最高水平的特性是 7 为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必须慎重的收集原始资料 在收集原始资料的过程中 必 须遵循的三条原则是全面性原则 和准确性原则 8 目前在教育与心理测试中 应用最广泛的效度分类方法将效度分为 和 9 常见的区分度计算方法包括 和 10 教育测量中使用的量表 百分等级量表 和 T 量表 三 名词解释 三 名词解释 4 34 3 1 量表 2 分半信度 3 常模 四 四 问答题 问答题 7 47 4 1 简述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关系 2 简述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3 简述主观题的优点和局限性 4 你如何看待测验 五 计算题 五 计算题 7 17 1 1 今有某班学生进行语文测验 已知该语文测验平均分数 50 标准差 S 4 请求出 41 和 60 这两个分数的 Z 值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测量与评价 答题纸答题纸 姓名 学号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试题答案 试题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1 5D C D B C 6 10 B B C A C 11 15 D B D 二 二 填空题填空题 1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2 参照点 单位 量具 3 名称量表 4 常模参照测验 标准参照测验 5 随机误差 6 等比性 7 客观性原则 8 内容效度 结构效度 效标关联效度 9 极端分组法和相关法 10 百分量表 标准分数 Z 量表 三 三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 量表 要测量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定特征的数量 必须首先选择一个具有确定单位和测量 参量点的数字连续体 而将欲测量的特征与这个连续体相比照 确定它的位置 看它 距参照点的远近 就会得到该特征的一个测量值 这种能使事物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 连续体就是量表 2 分半信度 在测验没有复本且只能实施一次的情况下 可将测验项目分成对等的两半 根据被试在这两半测验中所得的分数计算相关系数 即得分半信度 3 常模 又叫测验常模 即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 是 相对评分的参照物或者说是参照体系 四 简答题四 简答题 1 简述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关系 1 教育测量是根据一定的理论 规则 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 的过程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 教育目标的达成与否 运用可行的方法 测量 非 测量 系统收集资料信息的方法 对教育的要素 过程和效果 教育计划 课程 学习结 果 教育现象 教学活动 教育目标或程序 进行价值评判的活动 为学生发展 教育决 策等 2 联系 教育测量为教育评价提供客观的数据信息 是教育评价的基础 3 二者区别 测量 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获得 强调数量化的方法与结果 评价 对教育现象客体的 价值进行判断 强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测量 客观性 评价 客观性与主观性的两种属性 测量 任务是对事物的量的认识 评价 认识活动 人的意识对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 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 综合反映 2 简述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1 信度就是指测量数据和结论的可靠性程度 也就是说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 测量的事项的程度 2 效度就是正确性程度 即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想要测量的概念的真实含 义 效度越高 即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出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真正特征 3 信度与效度二者的关系 A 信度低 效度不可能高 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 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 的对象 B 信度高 效度未必高 例如 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 也未必能够 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C 效度低 信度很可能高 例如 即是一项研究未能说明社会流动的原因 但它很有 可能很精确很可靠地调查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人的流动数量 D 效度高 信度也必然高 3 简述主观题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1 可以测量高层次的学习水平 这方面的内容与特质客观题难以测定 2 答案能够反映考生解答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 3 可以促使学生养成注意全部学习内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习惯 局限性 1 试卷中试题数量少 考试覆盖面小 试题取样不广泛 难以有效地代表所测内容 影响考试信度和效度 2 评分不够客观 3 阅卷时费时费力 4 你如何看待测验 1 测验对学生的影响 容易产生焦虑 把学生分类 并贴上标签 损害了学生的自我概 念 预先期望直接影响自我实现 2 如果没有测验 有可能会产生以下后果 对个人学习努力实施奖赏会更加困难 教育 项目中的 优秀 作为目标更加不可行 并难以实现 根据能力和品德得到的教育机会将 更少 更多的只能依靠家族血统及其影响 社会阶级屏障更加不可逾越 缺少可靠证据 难以决定课程和方法等重要问题 五 计算题 写出公式得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