栟茶规划文本初稿-12.10_第1页
栟茶规划文本初稿-12.10_第2页
栟茶规划文本初稿-12.10_第3页
栟茶规划文本初稿-12.10_第4页
栟茶规划文本初稿-12.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论证意见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论证意见 2009 年 4 月 3 日 如东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在县城中天黄海大酒店聚英厅主持召开了 如东 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2008 2030 年 成果论证会 如东县人大 县政府分管领导 县发改委 建设 国土 交通 环保 水务 消防 供电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分管负责同志 栟茶镇政府主 要负责同志等出席了会议 与会领导和部门在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南通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方案汇报的基础上 认真审阅了文本和图件 经充分讨论研究形成如下评审论证意见 一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2008 2030 年 指导思想明确 思路较为清晰 基础资料较 为齐全 成果内容基本达到国家关于 镇规划标准 的编制要求 二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2008 2030 年 注意了与上位规划的衔接 对上轮总规实施 情况进行评估分析 规划编制依据较为充分 三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2008 2030 年 确定的城乡发展目标 城镇性质 方向 镇 区用地布局结构基本合理 四 为使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2008 2030 年 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现提出以下 修改意见和建议 1 结合县委 县政府关于全县农民集居建设的最新要求 进一步完善镇村布局规划内容 合理确定农民集居点的数量 并将镇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内容规划至每个农居点 2 注重与正在修编的新一轮如东县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的衔接 合理确定城镇人口和用地规 模 3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镇区用地布局 明确老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思路和时序 合理划定建 设用地范围 完善镇区交通组织 合理布局各项公共设施用地 4 充分考虑栟茶历史古镇 文化名镇的特点 挖掘当地历史文脉 增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和文化传承的内容 5 加强与交通 土地 环保 消防等相关专业规划的衔接 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6 按 镇规划标准 要求 进一步校核数据 提炼文字 规范图件和文本 确保规划成果 的质量 如东县建设局 二 九年四月十三日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2008 20302008 2030 专家意见及采纳情况说明专家意见及采纳情况说明 一 一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2008 20302008 2030 成果论证会情况说明成果论证会情况说明 2009 年 4 月 3 日 如东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在县城中天黄海大酒店聚英厅主持召开了 如东 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2008 2030 年 以下简称规划 成果论证会 论证专家组认为该规划达到 了国家和省对镇总体规划成果编制要求 专家组认为 该规划指导思想明确 思路较为清晰 基础资料较为齐全 成果内容基本达 到国家关于 镇规划标准 的编制要求 规划注意了与上位规划的衔接 对上轮总规实施情况 进行评估分析 规划编制依据较为充分 规划确定的城乡发展目标 城镇性质 方向 镇区用 地布局结构基本合理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2008 2030 年 成果论证意见详见附件 二 专家意见采纳会情况说明二 专家意见采纳会情况说明 1 结合县委 县政府关于全县农民集居建设的最新要求 进一步完善镇村布局规划内容 结合县委 县政府关于全县农民集居建设的最新要求 进一步完善镇村布局规划内容 合理确定农民集居点的数量 并将镇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内容规划至每个农居点 合理确定农民集居点的数量 并将镇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内容规划至每个农居点 意见采纳情况 采纳 总体规划完善了镇村而已规划内容 合理确定了农民集居点的数量 完善了镇域基础设施 规划和公共设施配套规划 详见规划文本第三章 镇域规划 2 注重与正在修编的新一轮如东县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的衔接 合理确定城镇人口和用地规注重与正在修编的新一轮如东县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的衔接 合理确定城镇人口和用地规 模 模 意见采纳情况 采纳 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镇人口 4 0 万人 用地规模 4 8 平方公里基本符合拼茶镇未来 20 多年 的发展需要 规划将注重与新一轮如东县总体规划相衔接 3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镇区用地布局 明确老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思路和时序 合理划定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镇区用地布局 明确老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思路和时序 合理划定建 设用地范围 完善镇区交通组织 合理布局各项公共设施用地 设用地范围 完善镇区交通组织 合理布局各项公共设施用地 意见采纳情况 采纳 总体规划明确了旧镇区四至范围及面积 详见规划文本第 42 条 完善了镇区功能分区和镇 区交通组织 4 充分考虑栟茶历史古镇 文化名镇的特点 挖掘当地历史文脉 增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充分考虑栟茶历史古镇 文化名镇的特点 挖掘当地历史文脉 增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和文化传承的内容 和文化传承的内容 意见采纳情况 采纳 总体规划文本增加了第十一章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明确了栟茶镇历史文化保护目标和保 护框架 5 加强与交通 土地 环保 消防等相关专业规划的衔接 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加强与交通 土地 环保 消防等相关专业规划的衔接 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意见采纳情况 采纳 总体规划与如东县交通 土地 环保 消防等相关专业进行了衔接 完善了镇区综合防灾 规划 完善了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与栟茶镇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并结合 通洋公路 225 完善镇区道路网系统 减少对过境交通的干扰 并为海洋铁路站场预留了建 设用地 6 按按 镇规划标准镇规划标准 要求 进一步校核数据 提炼文字 规范图件和文本 确保规划成果要求 进一步校核数据 提炼文字 规范图件和文本 确保规划成果 的质量 的质量 意见采纳情况 采纳 规划按照 镇规划标准 GB50188 2007 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图件和规划文本 成果表达 基本达到了 镇规划标准 的要求 项目名称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2008 2030 委托单位 如东县栟茶镇人民政府 设计单位 南通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院 长 顾 平 高级规划师 总 规 划师 邱阳民 高级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 邱阳民 高级规划师 项 目 成员 徐荣新 高级规划师 戎 玉 高级工程师 莫志闻 工程师 许 勇 规划师 代 虹 规划师 孙 伟 助理规划师 目 录 第一部分 规划文本 6 第一章总 则 1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城镇发展目标 1 第三章镇域规划 2 第四章镇区规划范围 5 第五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5 第六章镇区总体布局 5 第七章镇区建设用地规划 6 第八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7 第九章绿地系统与景观空间规划 7 第十章工程设施规划 8 第十一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0 第十二章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11 第十三章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 12 第十四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13 第十五章镇区远景发展设想 14 第十六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 14 第十七章附 则 14 第二部分 技术规定 15 第一章总 则 14 第二章城镇建设用地性质控制 14 第三章城镇建设用地控制 14 第四章城镇道路控制 15 第五章市政设施及绿地控制 15 第六章镇域用地及农村居民点控制 16 第七章附 则 16 第三部分 规划说明 17 第一章规划总论 17 一 上一轮镇区总体规划的评价和回顾 17 二 与上位规划的协调及相关规划的衔接 17 三 规划依据和指导思想 17 四 规划期限和范围 18 五 本轮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 18 第二章城镇发展背景 18 一 国内外发展趋势 18 二 区域发展背景 19 三 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会议精神 19 第三章现状分析 19 一 镇域现状 19 二 镇区现状 21 第四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22 一 栟茶镇发展条件分析 22 二 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23 第五章镇域规划 25 一 镇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 25 二 镇村布局规划 25 三 镇村空间结构规划 26 四 镇村职能结构规划 26 五 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26 六 镇域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26 七 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26 八 镇域交通规划 26 九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26 第六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27 一 规划期限 27 二 城镇性质 27 三 镇区发展规模 27 四 用地发展方向 27 五 建设用地范围 27 六 镇区发展目标 27 第七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28 一 规划原则 28 二 镇区职能 28 三 用地总体布局 28 四 各类用地布局规划 28 第八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29 第九章绿地系统与景观空间规划 30 一 绿地系统规划 30 二 空间景观规划 30 第十章工程设施规划 31 一 给水工程 31 二 污水工程 31 三 雨水工程 32 四 供电工程 32 五 电信工程 33 六 广播电视工程 33 七 燃气工程 33 八 环卫工程 34 第十一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34 一 历史文化概况 34 二 规划原则 34 三 规划目标 34 四 保护框架规划 34 五 保护框架的结构 35 六 保护改造措施与方式 35 第十二章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35 一 防洪工程 35 二 抗震工程 36 三 消防工程 37 四 人防工程 38 第十三章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 38 一 环境保护目标及功能区划分 38 二 环境污染控制系统规划 38 三 环境保护对策 39 第十四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39 第十五章镇区远景发展设想 40 第十六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 41 第四部分 图 件 01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区域位置图 02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镇域现状图 03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镇域规划图 04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图 05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现状图 06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图 07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功能结构分析图 08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镇区道路系统分析图 09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镇区景观系统分析图 10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给水工程规划图 11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污水工程规划图 12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雨水工程规划图 13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电力工程规划图 14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通信工程规划图 15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综合防灾规划图 16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图 17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远景发展规划图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规划文本规划文本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文本 1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20082008 20302030 规划文本规划文本 第一章第一章总总 则则 第第 1 1 条条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是栟茶镇镇域及镇区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在栟茶镇范围内进行 的一切建设行为均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的规定 执行本规划 第第 2 2 条条 本规划经栟茶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由栟茶镇人民政府报如东县人民政府批准后 即具法 律效力 若对本规划有重大的修订必须经如东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第 3 3 条条 凡在本规划批准前编制的各项规划与本规划矛盾的 均以本规划为准 第第 4 4 条条 需单独编制的详细规划及市政工程设计均应按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第第 5 5 条条 本规划所称 镇域 指栟茶镇行政辖区 镇区 指镇区规划用地范围 村 指农村村 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 第第 6 6 条条 文本中带有下划线的规定表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城镇发展目标规划指导思想与城镇发展目标 第第 7 7 条条 规划背景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迎接经济全球化 区域一体化的机 遇与挑战 呼应江苏省城镇化发展战略 促进栟茶镇经济社会与城乡建设的全面 协调 可持续 发展 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编制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2008 2030 以下 简称 本规划 第第 8 8 条条 规划指导思想 1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 五个统筹 的原则 协调产 业与城镇发展 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科学的建设标准 统一调配镇域内各种资源要素 将栟茶 镇按照现代化城镇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2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 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在城镇各类资源配置中 的基础性作用 建设节约型社会 3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促进城乡人居环境的改善 4 呼应江苏沿海城镇发展战略 统筹如东沿海地区规划城镇空间布局 协调产业发展和城镇 建设的关系 加快城市化进程 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5 充分体现规划的综合性 科学性和政策性 妥善处理近期和远期的关系 把握好发展时序 长远规划 分期建设 逐步实施 6 按照生态系统平衡的原理 科学协调系统间的关系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促进生态 系统良性循环 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第 9 9 条条 规划重点 1 结合栟茶镇作为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的契机 将栟茶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 风 格独特的如东西部中心镇 2 以产业发展为依托 重视区域发展对城镇的影响 加强栟茶镇发展的区域机制研究 通过 对栟茶镇的发展分析 把握栟茶发展的动因 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 3 确定栟茶镇城镇性质和规模 结合通洋大道 省道 225 新线 海防公路等对外交通完善 栟茶镇区路网 合理规划用地布局 4 充分利用栟茶镇丰富的教育资源 研究栟茶名校效应对推动城镇发展的影响 5 完善基础设施 为产业发展 城镇建设提供保障 6 妥善协调建设用地扩展与基本农田保护之间的关系 切实保持镇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7 充分挖掘栟茶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当地历史文脉 充分发挥栟茶历史古镇和文化名镇效应 第第 1010 条条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 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建设部令 2005 第 146 号 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建规 1995 333 号 4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 90 5 镇规划标准 GB50188 2007 6 关于印发 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 的通知 苏建规 2002 35 号 7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04 8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 规划及 2020 年远景目标的基本思路 9 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0 如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1 如东县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2008 2030 12 栟茶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 2010 13 国家及省相关法律 法规 规范 标准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文本 2 第第 1111 条条 规划区范围 规划区为栟茶镇行政管辖范围 总面积约 95 70 平方公里 第第 1212 条条规划期限 1 近期 2008 2012 2 远期 2013 2030 3 远景 展望 50 年 第三章第三章镇域规划镇域规划 第第 1313 条条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 贯彻执行江苏省城镇建设的方针 发挥中心城镇连接城乡的纽带作用积极承接大城市溢出 功能 发展特色经济 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为产业和人口集聚提供载体和空间 加快公共服务设 施建设 增强对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能力 成为规划科学 规模适度 功能健全 环境整洁 的县域经济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 2 坚持以提高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遵循 两个根本转变 的战略思想 进一步发挥 市场的导向和调节作用 以构建现代化的城镇为目标 高起点地调整产业结构 积极优化产品结 构 确保实现结构 速度和效益的相互协调 3 加大科技投入 积极培育高 新 尖产品 向科技要效益 要质量 要市场 大力发展教 育事业 在造就素质较高的生产 经营 管理队伍上求突破 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提高 现代化管理水平 切实创造良好的环境 吸引人才流入 4 深化对市场竞争新趋势的认识 确立市场导向 勇于竞争 培植优势产业 扩大内引外联 发展规模经济 创建地方特色经济 提高经济的规模水平 规模效益 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5 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 积极发展生态 观光休闲农业 采用立体式 工厂化种养 实现 生产经营的规模化 集约化 一体化 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促进农业的高效发展 6 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社会投资模式 建立稳定的社会发展投入和运行机制 保证社会经济健 康发展 7 全面推行建设用地的有偿使用 节约土地资源 优化产业布局 调整用地结构 确保各项 建设用地与基本农田的相互协调 8 培育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新机制 新方式 保证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健康 富裕 9 注重环境效益 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营造优美的生产 生活环境 10 以 五个统筹 的科学发展为指导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切实保证经济的高速发展 不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注重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以保证栟茶镇的可持续发展 第第 1414 条条经济发展目标 表一 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现状 2007 近期 2012 远期 2030 GDP 亿元 15 352390 人均 GDP 万元 2 253 413 6 第一产业占 GDP 比重 11 6485 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 60 825447 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 27 543848 第第 1515 条条 栟茶镇规划期内发展指数 指标类别发展指数近期 2012 远期 2030 GDP 亿元 2390 人均 GDP 万元 3 413 6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万元 2 15 2 农民年纯收入 万元 1 12 8 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3848 经济发展指标 科技进步对 GDP 贡献率 7080 人口总数 万人 6 86 6 镇区人口 万人 2 74 0 初中教育普及率 100100 高等教育入学率 4050 每万人拥有医生数 人 4040 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 100100 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 100100 农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所占比例 3050 社会发展指标 城市化水平 4060 恩格尔系数 40 35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平方米 3540 农村人均住房面积 平方米 4245 人均预期寿命 岁 7878 电话普及率 部 户 11 自来水普及率 98100 气化率 9598 生活质量指标 有线电视覆盖率 90100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6080 工业用水使用重复率 4060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100 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 80100 城镇空气可吸入颗粒物 mg m3 10 10 绿化覆盖率 3545 环境保护投资占 GDP 比重 3 54 5 生态环境指标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8595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文本 3 第第 1616 条条镇域人口规模 1 近期 6 8 万人 2 远期 6 6 万人 第第 1717 条条 城镇化水平 1 近期 40 2 远期 60 第第 1818 条条 镇村布局规划 通过镇区和村庄集聚区的建设 规划形成一个镇区 33 农村居民点 具体数据见栟茶镇自然 村庄合并规划一览表 第一层次 镇区 人口控制在 4 万人左右 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 120 平方米以内 第二层次 农村居民点 各村庄人口控制在 400 2000 人 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 130 平方米 以内 表三 栟茶镇自然村庄合并规划一览表 规划居民点序 号 行政村 数量名称 合并自 然村 现状人口 人 规划人口 人 建设用地 公顷 布点形态 1 洋堡村 1 洋堡村 24205711009 9 原洋堡村 纳入镇区 2 三星村 1 三星村 223236180016 2 原三星村 纳入镇 区 双港村 5004 5 独立点 双港村 6005 4 独立点 3 双港村 3 双港村 233487 8007 2 独立点 兴镇村 8007 2 4 兴镇村 2 兴镇村 213847 130011 7 原兴镇村 纳入镇区 栟南村 10009 0 独立点 5 栟南村 2 栟南村 312652 6005 4 独立点 兴灶村 6005 4 独立点 6 兴灶村 2 兴灶村 172198 6005 4 独立点 港头村 10009 0 独立点 7 港头村 2 港头村 323413 9008 1 独立点 江安村 8007 2 独立点 8 江安村 2 江安村 242939 8007 2 独立点 竹园村 8007 2 独立点 9 竹园村 2 竹园村 303054 9008 1 独立点 浒零村 6005 4 独立点 10 浒零村 2 浒零村 173197 120010 8 独立点 11 杨堡村 3 杨堡村 2136476005 4 独立点 杨堡村 5004 5 独立点 杨堡村 9008 1 独立点 陈湾村 4003 6 独立点 陈湾村 6005 4 与大窑村 合建 12 陈湾村 3 陈湾村 202508 4003 6 独立点 大窑村 5004 5 独立点 大窑村 6005 4 与陈湾村 合建 13 大窑村 3 大窑村 232886 5004 5 独立点 新庄村 8007 2 独立点 新庄村 9008 1 独立点 14 新庄村 3 新庄村 214940 10009 0 独立点 兴凌村 8007 2 独立点 15 兴凌村 2 兴凌村 202912 8007 2 独立点 16 三元村 0 三元 241392 纳入镇区 合计 333704836526000234 说明 通过村庄合并后 规划保留居民点 33 个 其中独立点 31 个 合建点 2 个 合并自然村 370 个 村庄 建设用地 234 公顷 第第 1919 条条 镇村空间结构规划 以镇区为中心 形成镇区位于镇域东南部 农村居民点均衡布局的空间结构形态 第第 2020 条条 镇村职能结构 1 镇域中心 镇区 是全镇政治 经济 文化的综合中心 布置全镇最高等级的公共设施和 基础设施 同时集中发展工业 镇区以二产 三产发展为主 2 农村居民点 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 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 第第 2121 条条 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镇域产业以淡海水养殖业 粮食 蔬菜种植 经济作物为主体 加快发展多种经营 加强特 种农产品的生产优势 第第 2222 条条 镇域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规划严格执行国家保护耕地的政策 镇村布局规划与基本保护农田的规划协调一致 全镇确 定基本农田为 47 533 平方公里 对确定的基本农田做到定面积 定位置 定质量 定标志 定规 划 第第 2323 条条 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1 镇域内在浒零和港头各设置一所小学 保留浒零初中和靖海初中 2 镇域内以行政村为单位 在规模较大的农村居民点配置医疗站点 3 在镇域内主要依托村口 河滨地带以及撤并学校等设置文化体育设施 第第 2424 条条 镇域交通规划 1 铁路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文本 4 洋口港海洋铁路从栟茶镇域南部通过 在镇域南部设站 主要承担本区内的对外铁路运输服 务 铁路两侧控制宽度在镇域内按交通部门和铁路部门的相关规定控制 2 公路 一级公路 221 省道 海防公路 贯穿镇域中部 西接海安县 东至海门市 省道 225 新线从 镇区东部通过 北接海防公路 南至岔河镇 S334 省道 二级公路 靖双公路 作为与周边其它各镇的联系通道 宽度控制为 18 米以上 其他道路 镇与村及村与村之间的联系通道 村庄主要道路宽度 10 14 米 村庄次要道路 路面宽度 6 8 米 宅间道路 路面宽度 3 5 米 3 航运 镇域内有栟茶运河 北凌河两条一级河流 其中栟茶运河规划为五级航道 第第 2525 条条 镇域给水规划 1 水源 镇区现状用水主要由栟茶自来水厂供应 村庄用水主要由三星 杨堡 浒零和新庄等供水站 集中供应 规划期末镇域统一采用区域供水的方式 以南通市区域供水厂为主要供水源 2 水厂 现状栟茶自来水公司位于镇区卫海南路 实际供水规模 2000m3 d 主要供应镇区用水 高峰时 期供水不足 规划近期保留现状地下水厂 逐步将村庄管网及镇区管网相衔接 远期区域供水管接入以后 逐步停止开采地下水 采用区域供水 距离较远的村庄可根据水压要求沿途设置供水增压泵站 保证建筑室内末端龙头水压不低于 1 5 米 3 用水量预测 规划预测远期镇区用水量为 35810 立方米 日 远期村庄总用水量为 4420 立方米 日 第第 2626 条条 镇域排水规划 1 排水体制 旧镇区逐步向雨污分流制过渡 新镇区实行雨污分流制 规划远期镇区排水全部采用雨污分 流制 2 雨水排放方式 镇域内雨水排放方式为自排 3 污水量预测 规划预测远期镇区污水量 29300 立方米 日 远期村庄总污水量约 3600 立方米 日 4 污水处理 栟茶镇区污水由镇区污水厂统一处理 达标后排放 条件较好的村庄可设置小型污水处理站 处理达标后排放 一般村庄污水可设置集中式化粪池进行处理 然后用作农肥或无害化处理后排放 第第 2727 条条 镇域供电规划 1 负荷预测 栟茶镇镇域规划供电负荷为 10 88 万 kw 2 电源规划 保留镇区 110KV 栟茶变电站 规划在港头村新建一座 110KV 港头变 占地面积为 0 4 公顷 主变容量按照 2 50MW 控制 3 线路规划 110KV 高压线路控制走廊预留 25 米 35KV 高压线路控制走廊预留 20 米 镇域电力线路架空敷设 第第 2828 条条 镇域电信规划 栟茶镇域规划电信用户负荷为 2 5 万门 远期为 3 万门 镇域电信主光缆引自如东县电信交换中心 以镇区电信局为中心 电信线路沿路架空至各村庄 按照 0 5 1 0 公里的服务半径 临近几个村庄设置一座邮电所 为村民提供邮电便利 第第 2929 条条 镇域广播 有线电视规划 镇域有线电视普及率规划近期达到 90 远期达到 100 有线电视频道数目的增加与如东县城频道数目增加同步 有线电视线路走向宜与电信线路走 向一致 广播 有线电视线路采用共管铺设 双线入户方式 居民点设交换中心 新建农村住宅预留有线电视线路 第第 3030 条条 镇域燃气规划 镇域供气方式近期为瓶装液化石油气为主 规划远期以天然气作为镇区及各居民点的主要燃 气气源 规划预测近期镇域燃气使用率为 70 以液化气为主 远期燃气使用率为 95 其中天然气使 用率为 80 气源由洋口港西气东输天然气一级门站提供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文本 5 第第 3131 条条 镇域空间管制 1 适建区 适建区指镇区建设用地 镇区产业园区和农村居民点等 表四 适宜建设区协调管制要求 管制 分区 细分分布区域空间利用方向管制政策措施 镇区以城镇建设为主 划定城镇增长边界 优化居住空间布 局 重点开 发地区 工业集中区 以工业开发为主 机械 纺 织为导向 实行企业准入制度 保护镇区区生态 环境 适宜 建设 区 优化开 发地区 农村居民点等优化整合 有序发展整体规划 适度推进 有序开发 2 限建区 限建区包括生态廊道 生态公园 发展备用地等 表五 限制建设区协调管制要求 管制 分区 细分分布区域空间利用方向管制政策措施 发展备 用地 镇区引导发展区 作为镇区扩展用地 规划期 内作为农业开敞空间保护 在规划期内对其用地建设进行控制 生态 廊道 省道 225 新线两侧以绿化防护功能为主两侧各控制 30 米绿带 限制 建设 区 生态 公园 栟茶运河两侧以休闲旅游为主集中建设休闲旅游等设施 3 禁建区 禁建区内禁止除集中规划的农村居民点 绿化建设 自然景观营造 水利 防洪 道路等基 础设施以外的其它任何建设行为 表六 禁止建设区协调管制要求 管制 分区 细分分布区域空间利用方向管制政策措施 基本 农田 主要为镇域的基本农 田保护区 以种植业为主 禁止新增城镇建设 工业建设用地 该 区域内的工业要逐步向工业集中区和镇 区集中 禁止基本农田向其它用地转化 禁止 建设 区成片 林地 苗木种植区以林木种植为主 除集中建设的村庄居民点外 禁止新增 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 第四章第四章镇区规划范围镇区规划范围 第第 3232 条条 规划用地范围 东至通洋大道 省道 225 新线 南至南环路 西至西环路以西约 300 米 北至如石北路以北 约 600 米 在海洋铁路北规划一处仓储用地 规划用地总面积为 910 94 公顷 第第 3333 条条 建设用地范围 东至通洋大道 省道 225 新线 南至南环路 西至西环路以西约 300 米 北至如石北路 在 海洋铁路北规划一处仓储用地 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为 480 00 公顷 第五章第五章城镇性质与规模城镇性质与规模 第第 3434 条条 城镇性质 如东县西北沿海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城镇 江苏省教育强镇 第第 3535 条条 镇区人口规模 现状 2 0 万人 近期 2 7 万人 远期 4 0 万人 第第 3636 条条 建设用地规模 现状 204 公顷 近期 300 公顷 远期 480 00 公顷 第第 3737 条条 人均建设用地 现状 102 平方米 近期 111 00 平方米 远期 120 00 平方米 第第 3838 条条 镇区发展目标 将栟茶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 设施完善 经济发达 环境优美 管理有序 富有滨海特色的 现代化城镇 第六章第六章镇区总体布局镇区总体布局 第第 3939 条条 规划布局原则 1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 镇区的发展服从镇域 县域乃至区域发展的统筹安排 从发展基 础设施的规模效益的角度出发 统筹安排栟茶镇的各项建设 2 优先发展新镇区 积极振兴旧镇区 3 注重环境保护 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合河道疏浚 水系整治建设优美的绿化环境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文本 6 4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近期规划 远期规划及远景发展有机结合 规划富有弹性和可操作 性 第第 4040 条条 镇区发展方向 镇区以向东 向北发展为主 控制向西 向南发展 第第 4141 条条规划用地结构 规划用地结构 一心两轴三片区 的结构形式 一心 即镇区综合中心 位于卫海路与北环路交叉口的周边 其中镇政府位于北环路以 北 卫海路以西 该中心由行政办公 商业金融 医疗卫生 文化娱乐等组成 两轴 即卫海路景观轴和栟茶运河滨河风光轴 卫海路景观轴 依托卫海路形成镇区的 综合发展轴 镇区主要公共设施沿两侧布局 栟茶运河滨河风光轴 把栟茶运河两侧公共绿地建 成具有栟茶地方文化特色的滨水风光轴 三片区 即两个生活片区 一个工业片区 第第 4242 条条 旧镇区界定 旧镇区北至兴教路 南至南环路 东至水厂路以东 250 米 西至太平东路 行家桥路 面积 2 11 平方公里 第七章第七章镇区建设用地规划镇区建设用地规划 第第 4343 条条 居住用地 镇区规划居住用地 144 57 公顷 占镇区建设用地的 30 12 人均居住用地 36 14 平方米 形 成两个居住片区 分别为栟茶运河南部片区和栟茶运河北部片区 1 栟茶运河南部片区 北起栟茶运河 南至南环路 西临行家桥路 东止环栟中路 根据现 状进行局部调整 基本保留原有居住 逐步搬迁出工业用地 完善道路系统及基础设施 增加绿 化面积 改善居住条件 2 栟茶运河北部片区 北起如石南路 南至栟茶运河 西临五灶港 东止通洋大道 完善路 网等基础设施 逐步实现组团式发展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第第 4444 条条 公共设施用地 镇区规划公共设施用地 66 63 公顷 占镇区建设用地的 13 87 人均公共设施用地 16 66 平 方米 规划公共设施主要沿卫海路设置 在卫海路和北环路交叉口形成公建中心 同时也是镇区的 行政中心 在南部镇区形成镇区的商业中心 1 行政管理用地 规划行政管理用地 6 24 公顷 占镇区建设用地的 1 30 人均用地 1 56 平方米 规划在卫海路和北环路交叉口形成以镇政府为核心的行政办公区 2 教育机构用地 规划教育设施用地 34 48 公顷 占镇区建设用地的 7 18 人均用地 8 62 平方米 规划保留现有职工学校 栟茶中学 并适当扩建 规划新建茗海中学 栟茶小学 位于栟茶 中东侧 幼儿园设置根据其服务半径确定 在现有两所幼儿园的基础上 在镇区东部增设一所幼 儿园 3 文体科技用地 规划文体科技用地 2 22 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0 46 人均用地 0 56 平方米 在镇政府东侧设置一处文体科技用地 安排镇图书馆 展览馆 活动中心等文化活动设施 同时小型的文化娱乐设施可随居住和商业用地灵活安排 布置报刊亭 图书馆等 4 医疗保健用地 规划医疗保健用地 3 33 公顷 占镇区建设用地的 0 69 人均用地 0 83 平方米 按镇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卫生服务设施配套 在镇政府西侧 建设栟茶镇人民医院 把栟茶镇人民医院建设成为符合现代化标准的二级甲等医疗机构 原如东县第三人民医院改造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社区中心内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方便周围的居民就医 此外 在每一 个行政村设置一所符合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点 卫生室 5 商业金融用地 规划商业金融用地 19 10 公顷 占镇区建设用地的 3 98 人均用地 4 78 平方米 商业金融服务设施沿卫海路 中市街两侧分布 在卫海路 栟茶运河以南 形成镇区商业中 心 在卫海路 栟茶运河以北 形成镇区商业次中心 布置大型商场 超市等综合商业服务设施 居住区建设应配套相应的商业服务设施 6 集贸市场用地 规划集贸市场用地 1 26 公顷 占镇区建设用地的 0 26 人均用地 0 32 平方米 保留现状栟茶镇集贸市场 并适当扩建 第第 4545 条条生产设施用地 镇区规划工业用地面积 155 00 公顷 占镇区建设用地的 32 30 人均 38 75 平方米 镇区工业采取新建和改建并重 相对集中布局于镇区的西部和北部 形成西北部工业片区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文本 7 南部镇区的工业逐步外迁至工业片区集中发展 工业区发展污染较轻 对生活区干扰较小的机械 纺织等工业门类 减小对生活区的干扰 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紧密联系又相互隔离 第第 4646 条条 仓储用地 镇区规划仓储用地面积 8 80 公顷 占镇区建设用地的 1 83 人均用地 2 20 平方米 规划仓储用地地处交通便利的位置上 规划在栟茶运河以北 西环路以西 结合码头设置一 处仓储用地 为工业区服务 在海洋铁路以北规划仓储用地一处 为镇区服务 第八章第八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第第 4747 条条 对外交通用地 规划对外交通用地 4 11 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0 86 人均用地 1 03 平方米 省道 225 新线从镇域东部通过 道路红线控制 26 米 保留 扩建栟茶汽车站一座汽车站 占 地 0 2 公顷 接近卫海路 交通方便 栟茶运河从镇区中部穿过 栟茶运河为一级河流 五级航道 第第 4848 条条道路广场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49 76 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10 37 人均 12 44 平方米 道路宽度和线型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现状与规划有矛盾的地方应在今后的建设中逐步加以改 造和调整 镇区道路基本采用方格网的布局形式 道路系统有主干道 次干道和支路组成 主干道 红线宽度 15 24 米 次干道 红线宽度 9 表七 镇区主要道路规划一览表 序号道路名称起点终点 长度 米 红线宽度 米 道路等级 1 卫海路南环路纬一路 3800 24 部分 18 米 主干道 2 西环路南环路纬一路 490018 主干道 3 如石中路经一路通洋大道 250018 主干道 4 北环路经一路经三路 240018 主干道 5 兴教路经一路通洋大道 240018 主干道 6 符堑路经一路通洋大道 220015 主干道 7 南环路经一路通洋大道 205018 主干道 8 经三路兴教路纬一路 17509 次干道 9 经四路符堑路纬四路 9509 次干道 10 振兴路纬三路纬一路 22009 次干道 11 水厂路符堑路纬四路 7509 次干道 12环栟中路 纬五路环栟北路 10509 次干道 13 太平东路纬三路如石北路 20009 次干道 14 太平西路纬三路如石北路 20009 次干道 15 工区路南环路虹桥路 12009 次干道 16 经二路南环路符堑路 6009 次干道 17 兴厂路纬三路纬一路 25009 次干道 18 行家桥路符堑路虹桥路 6009 次干道 19 经一路南环路纬一路 40009 次干道 20 纬一路经一路经三路 25009 次干道 21 如石北路经一路经三路 25009 次干道 22 如石南路经一路经三路 24009 次干道 23 洋桥路经一路太平西路 11009 次干道 24 纬二路太平东路卫海路 3509 次干道 25 纬三路经一路振兴路 20009 次干道 26环栟北路 卫海路环栟中路 3509 次干道 27 纬四路水厂路经四路 4009 次干道 28 虹桥路经一路卫海路 15509 次干道 29 中市街卫海路环栟中路 3509 次干道 30 东大街环栟中路经四路 4009 次干道 31环栟南路 卫海路环栟中路 2509 次干道 32 纬五路经五路环栟中路 11009 次干道 第九章第九章绿地系统与景观空间规划绿地系统与景观空间规划 第第 4949 条条 绿地系统规划 1 规划原则 1 整体优先的原则 从镇域的角度 构筑区域绿化整体格局 2 尊重自然 确立生态优先的原则 合理配置 均匀布置 提高绿色环境质量 3 充分利用水系 道路 开辟绿化廊道 构筑城镇绿地网络 2 总体布局 镇区形成 一环四横五纵多节点 的绿化结构 南部镇区主要为绿带串联绿化节点的形式 北部镇区主要形成纵横相交的绿化体系 3 各类绿地 1 公共绿地 规划在栟茶运河沿线形成滨河绿化带 两侧绿化控制宽度按照等级航道控制要求划定 其它 滨水绿带两侧各控制宽度一般不小于 10 米 局部设置滨水广场 滨水游园等 南部镇区内结合水 系 因地制宜设置各类街头绿地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文本 8 2 生产防护绿地 工业用地内河流两侧控制 10 20 米的防护绿地 镇区内主要道路两侧控制 10 米左右的防护绿 地 在变电站 加油站 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 根据具体要求设置了相应的防护绿地 3 专用绿地 专用绿地包括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区绿地 行政办公 文体科技 医疗保健 教育机构等绿地率不低于 35 二类居住 一类工业 自 来水厂 污水处理厂等用地绿地率不低于 30 商业金融 集贸市场 二类及三类工业 仓储 对外交通 工程设施等单位绿地率不低于 20 道路绿化用地大道道路用地的 15 20 并尽量做 到种植多层次 树种多样化 4 规划指标 远期规划镇区绿地总面积 48 00 公顷 占镇区建设用地的 10 00 人均 12 平方米 其中公共 绿地 33 60 公顷 占建设用地的 7 00 人均 8 40 平方米 防护绿地 14 40 公顷 占建设用地 3 00 人均 3 60 平方米 第第 5050 条条 景观空间规划 1 规划原则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重视景观空间的适居性 满足居民工作 生活的需求 2 充分利用现有的水体绿化资源 挖掘城市特色与文化内涵 塑造镇区的整体景观形象 3 用城市设计的手法 营造不同层次的景观空间 体现景观空间的地方性 提高景观空间 的视觉舒适性 2 景观空间特征 以镇区内枝状滨河绿地串联公园 广场 游园 形成风景优美的开敞绿地景观空间 3 景观空间结构 一环 一街 两轴 多点 多带 一环 指环绕镇区的道路防护绿地绿环 镇区环路两侧各控制 10 米左右的防护绿地 形 成镇区的外围环状防护绿带 一街 指中市街传统商业街 规划恢复一柱楼和南沙书院等古建筑 形成栟茶镇传统商 业街 两轴 指沿卫海路商业轴线和栟茶运河滨河风光轴 沿卫海路形成镇区的主要景观轴 对建筑体量 形式 色彩等应进行统一控制 并注重与传统风貌相协调 建筑天际线和建筑造型 以及环境小品设计要求与绿化景观相呼应 融入美学 艺术等元素 力求达到移步换景的景观效 果 把栟茶运河两侧公共绿地建成具有栟茶地方文化特色的滨水风光轴 多点 选择主要出入口 重要交叉口 重要建筑群 绿化景观节点等作为镇区的景观节 点 这些景观节点将会给城镇空间景观起到标识性的作用 多带 指镇区内滨河绿化景观带 第十章第十章工程设施规划工程设施规划 第第 5151 条条 给水工程规划 1 用水量预测 根据各类用地及其用水量指标预测远期镇区用水量 35720 立方米 日 2 水源规划 根据如东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和栟茶镇的实际情况 远期镇区采用区域供水 水源引自南通市 区域水厂 规划区域供水干管沿通洋大道引入 给水管网直接从区域供水管将清水引到栟茶镇区 及镇域村庄 3 给水管网 充分利用现有给水管网 近期将现有管网连接成环状 远期镇区实现环状供水提高供水安全 性 分期分批建设 主干管布置在卫海路 兴教路 西环路 如石中路等路上 管径为 DN400 DN500 毫米 其他道路敷设次干管及支管 管径为 DN150 DN300 毫米 给水管原则上布置在路东 路南 第第 5252 条条 污水工程规划 1 排水体制 近期排水采用合流制 远期采用雨污分流制 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 雨水就近排入水体 2 污水量预测 镇区污水量为 29320 立方米 日 3 污水处理厂规划 在工业片区东侧规划污水处理厂 位于北环路南 五灶港西 规划用地 1 784 公顷 将区内 生活污水及生产污水集中汇合后 送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直接排入五灶港 污水处理能力 3 万吨 日 远景预留 5 万吨 日 处理程度为二级处理 当污水管埋深达 5 7m 时 设污水提升泵站 4 污水管网规划 1 污水管道规划至主 次干道级 以主干道为主 如东县栟茶镇总体规划 文本 9 2 污水管道在道路下位置 结合镇区现状管网 原则定在道路西侧 北侧 3 镇区规划污水管道主干管管径 D600 D800 毫米 主干管设计坡度 i 0 0015 0 003 污 水支管呈树枝状分布 5 污水提升泵站规划 结合污水管线布置和地理自然条件 镇区规划布置主要污水提升泵站 2 座 第第 5353 条条 雨水工程规划 1 排水方向 规划雨水充分利用地形及河道 遵守高水自排 低水抽排 分散就近排入水体 2 雨水量预测 雨水量计算公式采用 Q q F 式中 Q 雨水量 升 秒 q 暴雨强度 升 公顷 秒 综合径流系数 取 0 65 F 汇水面积 公顷 暴雨强度公式推算 3 雨水管网规划 1 根据地形和道路坡向 划分汇水区域 沿道路布置雨水管道 分片收集 就近排入水体 2 雨水管线在 24 米以上及三块板的道路上沿两侧布置 其余道路上可在道路中间布置 3 通向河道的雨水干管 在确定其管径时 需考虑河道水位的顶托影响 即管道处于淹没 出流的情况 一般管道可按自由出流情况设计 第第 5454 条条供电工程规划 1 用电负荷预测 远期镇区总用电负荷为 KW 考虑全镇用电同时系数取 0 7 则镇区总计算负荷 75670KW 平均 负荷密度为 15134 0KW KM2 2 电源规划 规划原地扩建 110KV 栟茶变电站 主变容量 2 50MW 位于镇区南部卫海路以西 3 输电线路规划 3 1 110KV 高压线路控制走廊预留 25 米 3 2 35KV 高压线路控制走廊预留 20 米 3 3 镇区内 20KV 及以下电力线埋地敷设 镇域电力线路架空敷设 3 4 规划 20KV 配电网采用环式主结线方式 3 5 电力线路原则上以路东和路南作为主通道 第第 5555 条条 电信工程规划 1 电信容量预测 镇区主线电话普及率达 100 总主线电话容量 固定电话 为 1 78 万门 线路容量为 3 万 门 2 局所布置 近期保留现状电信局和邮政局 远期可考虑在原址上改建或扩建 电信局终局容量达到 3 万 门 在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