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族氏组织的更替与社会流动[1]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4/3/b50b9eb0-a5aa-4933-be33-82c31e07834e/b50b9eb0-a5aa-4933-be33-82c31e07834e1.gif)
![论中国古代族氏组织的更替与社会流动[1]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4/3/b50b9eb0-a5aa-4933-be33-82c31e07834e/b50b9eb0-a5aa-4933-be33-82c31e07834e2.gif)
![论中国古代族氏组织的更替与社会流动[1]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4/3/b50b9eb0-a5aa-4933-be33-82c31e07834e/b50b9eb0-a5aa-4933-be33-82c31e07834e3.gif)
![论中国古代族氏组织的更替与社会流动[1]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4/3/b50b9eb0-a5aa-4933-be33-82c31e07834e/b50b9eb0-a5aa-4933-be33-82c31e07834e4.gif)
![论中国古代族氏组织的更替与社会流动[1]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4/3/b50b9eb0-a5aa-4933-be33-82c31e07834e/b50b9eb0-a5aa-4933-be33-82c31e07834e5.gif)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岸为谷 深谷为陵 论中国古代族氏组织的更替论中国古代族氏组织的更替 摘 要 一部中国古代史 并不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 并不是一部阶级兴衰与更替的 历史 而是一部族氏组织兴衰与更替的历史 一些族氏组织消灭了 一些族氏组织胜 利了 原来居于社会上层的贵族衰落沉沦变成庶族 原来居于社会下层的平民跃居巅峰成 为贵胄 社会流动的基本单位是以血缘纽带相连接的族氏组织 部族 宗族 家族 而不是阶级 这就是历史 这就是几千年中国的文明史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族氏组织 社会流动 因为恩格斯说过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 1 所以人们就把国家的诞生与文明 的起源等而视之 因为马克斯和恩格斯又说过 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 级的机器 2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3 所以人们又把国家与阶级 社会视为一物 于是就有了毛泽东的这句名言 阶级斗争 一些阶级消灭了 一些 阶级胜利了 这就是历史 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 4然而纵观中国历史 事实却并 不是这样的 一部中国古代史 并不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 并不是一部阶级兴衰与 更替的历史 而是一部族氏组织兴衰与更替的历史 一些族氏组织消灭了 一些族 氏组织胜利了 原来居于社会上层的贵族衰落沉沦变成庶族 原来居于社会下层的平 民跃居巅峰成为贵胄 社会流动的基本单位是以血缘纽带相连接的族氏组织 部族 宗族 家族 而不是阶级 这就是历史 这就是几千年中国的文明史 一 中国古代族氏组织的兴衰与更替 梁启超精辟地指出 二十四史非史也 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5如果笼统地看 此言并不差 但是如果推敲细节 那么这里所说的 二十四姓 即以血缘纽带相连接 的族氏组织在不同的时代是有所不同的 1 夏商周部族的兴衰 更替及其分化 我们通常把夏王朝的建立视作中国国家的诞生和阶级社会的开始 而把夏王朝之 前视为传说时代 但是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和考古资料的不足 我们对夏代的了解其 实也是非常有限的 夏人姒姓 人口估计有 240 万人 6 他们被称作夏后氏 后 是领袖的称号 相 当于后世的 王 天子 单于 可汗 豪酋 夏后氏以外的部族也称氏 例 如有缗氏 有仍氏 有易氏 有穷氏 有鬲氏 有虞氏 涂山氏 南巢氏等等 夏代 1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4 卷 176 页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第 2 版 2恩格斯 1891 年为马克思 法兰西内战 单行本写的导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3 卷 13 页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第 2 版 3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 272 页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第 2 版 4毛泽东 丢掉幻想 准备斗争 1949 年 8 月 14 日 毛泽东选集 第 4 卷 1487 页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第 2 版 5梁启超 新史学 第 3 页 饮冰室合集 文集 第一册 中华书局 1989 年 6宋镇豪 夏商社会生活史 111 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年 2 的部族皆称 氏 透露出了夏代社会仍然保持着族氏组织的信息 成汤灭夏以后 汤封夏之后 至周封于杞也 1 史记正义 引 括地志 注曰 夏亭故城在汝州郏城县东北五十四里 盖夏后所封也 汴州雍丘县 古杞国城也 郏城在今河南中牟县东 雍丘即今河南杞县 后来杞成公迁缘陵 今山东昌乐东南 杞文公又迁淳于 今山东安丘东北 公元前 445 年杞国被楚国所灭 据胡厚宣先生考 证 甲骨文中所见的经常骚扰商朝北部边境的土方就是一支夏遗民 2 土方之地在今天 的晋南 武丁征服土方以后土方之地也成了商人的领地 于是这一支夏遗民就消失了 越人自称 其先禹之苗裔 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 封于会稽 以奉守禹之祀 3今 天绍兴大禹陵下的禹陵村里还有姒姓人家 据说是当年为大禹守陵的族人后裔 至今 已传 145 代 但是全国的姒姓总数不超过 2000 人 据说匈奴 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曰淳维 史记索隐 注曰 张晏曰 淳维以殷时奔北边 又乐产 括地谱 云 夏桀无道 汤放之鸣条 三年而死 其子獯粥妻桀妻妾 避居北野 随畜迁徙 中 国谓之匈奴 其言夏后苗裔 或当然也 4 这些夏人的后裔有的言之凿凿 有的扑 朔迷离 因为年代久远 都已经很难考证了 司马迁说 禹为姒姓 其后分封 用 国为姓 故有夏后氏 有扈氏 有男氏 斟寻氏 彤城氏 褒氏 费氏 杞氏 缯氏 辛氏 冥氏 斟戈氏 5据何光岳先生考证 姒姓夏人的后裔衍化为 23 个姓氏 其中 包括夏氏 禹氏 费氏 辛氏 杞氏等等 6 还有人说 今天大禹后裔据确考有 125 姓氏 人数根据推算在 1500 万左右 其中 人口最多的五大姓是曾 余 夏 顾 侯 7 商人子姓 商初人口估计有 400 万人 晚商大致增至 780 万人 8 如果这个估计不 错 那就意味着商人的数量比夏人要多 商人部族的规模比夏人要大 本文所说的 部族 即杨希枚先生所说的 姓族 9 是指大型的族氏组织 10 姒 姚 妫 姞 子 姬 姜 嬴等古姓就是这种 姓族 由于人数众多 因此部族内部又分为许多个 较小的血缘群体 宗族 甲骨文中所见的 多子族 和 多生 甲骨金文所见的各 种徽号 11所表示的社会共同体 西周初分封诸侯时分给鲁公的 殷民六族 条氏 徐 1 史记 夏本纪 2 胡厚宣 甲骨文土方为夏民族考 殷墟博物苑苑刊 创刊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年 8 月 收入 古 代城邦史研究 人民出版社 1989 年 12 月 3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 4 史记 匈奴列传 5 史记 夏本纪 6 何光岳 夏源流史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2 年 7 杨银千 刘训华 大禹后裔的变迁与现状 2008 海峡两岸大禹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8 宋镇豪 夏商社会生活史 111 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年 9 杨希枚 再论先秦姓族和氏族 先秦文献的姓字古义之一系指 姓族 即包括同出于一个男性或女性祖先的 若干宗族 lineage 及其若干家族 nuclear family 的外婚单系亲族集团 exogamous unilateral kinship group 而相当于现代人类学的 gens clan or sib 氏族 宗族或胞族 西周史论文集 下 646 页 山西人民 教育出版社 1993 年 10 为避免概念混淆 本文把以血缘纽带连接的社会群体统称为族氏组织 族氏组织的细胞是家庭 由出于同一血缘 的家庭构成家族 由若干家族构成宗族 由若干宗族构成部族 即杨希枚先生所说的姓族 本文所说的族氏组织 通常也泛称为 氏族 11 朱凤瀚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 增订本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 年 陈絜 商周姓氏制度研究 商务印书 馆 2007 年 刘源 商周祭祖礼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04 年 雁侠 中国早期姓氏制度研究 天津古籍出版 社 1996 年 李雪山 商代分封制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刘正 金文氏族研究 中华书局 2002 年 何景成 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 齐鲁书社 2009 年 本节内容主要依据了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 恕不一一注明 3 氏 萧氏 索氏 长勺氏 尾勺氏 和分给康叔的 殷民七族 陶氏 施氏 繁氏 锜氏 樊氏 饥氏 终葵氏 1都是这种族氏组织 商人部族的结构如表一 表一 商人部族结构 王族 时王亲子及其近亲 同姓宗族 子族 前王后裔 子某 之族 商王的其他同姓亲属 多生 异姓宗族姻亲或被征服的异姓 非王族 武王灭商以后 封纣子武庚禄父 以续殷祀 平定武庚叛乱后又 立微子于宋 以续殷后焉 2 公元前 286 年宋国被齐国所灭 箕子是纣王的叔父 箕子违殷之衰 运 避地朝鲜 3 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之也 4 史称 箕子朝鲜 延续千 余年后被燕人卫满所灭 又建立了卫满朝鲜 商王朝灭亡以后子姓似乎就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司马迁说 契为子姓 其后 分封 以国为姓 有殷氏 来氏 宋氏 空桐氏 稚氏 北殷氏 目夷氏 5据何光 岳先生考证 子姓商人的后裔衍化为 300 多个姓氏 还有商氏 林氏 孔氏 薄氏等 等 6 周人姬姓 他们常常自称是夏人之后 惟乃丕显考文王 用肇造我区夏 7 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 8 乃伻我有夏 式商受命 9 允王维后 明昭有周 式 序在位 载戢干戈 载橐弓矢 我求懿德 厕于时夏 允王保之 10 思文后稷 克 配彼天 立我烝民 莫匪尔极 贻我来牟 帝命率育 无此疆尔界 陈常于时夏 11所 以有学者认为 周族本为夏族的一支 12 周人是夏人的一部分 13 周人的先祖在 夏朝曾世代担任 后稷 之职 夏王朝灭亡以后周人因受商人所迫而不得不奔窜于戎 狄之间 但是到了商纣王时周人的首领昌又成了商王朝的诸侯 西伯 周人的宗族也是按父系继嗣的 一个本家主干和若干代旁系分支亲属组成一个家 族 许多同姓家族聚居在共同的地域内 形成宗族 当宗族发展到相当规模时血缘较 远的小宗就会分化出去独立居住 但是仍然以血缘为纽带和大宗保持着政治与信仰上 的联系 形成一个共同体 部族 周人的宗族有各自的采邑与封土 以一定的规模 聚族而居 宫室建筑 手工业作坊和墓地相结合形成城邑 农田散布在城邑的周围 西周实行世袭封土采邑的世族制度 世族制加强了宗族内部的亲族关系 与周天子血 缘亲近的宗族即为贵族 在周天子的朝廷上卿大夫主要都是姬姓贵族 这些贵族世世 1 左传 定公四年 2 史记 殷本纪 3 汉书 东夷传 4 史记 宋微子世家 5 史记 殷本纪 6 何光岳 商源流史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6 年 7 尚书 康诰 8 尚书 君奭 9 尚书 立政 10 诗经 周颂 时迈 11 诗经 周颂 思文 12 王玉哲 先周族最早来源于山西 中华文史论丛 1982 年第 3 期 13 江林昌 中国上古文明考论 141 页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4 代代担任朝廷卿士 形成了世官制度 世族制是世官制的基础 虽然西周时各个贵族 并非始终显赫或者世代独掌大权 但是根据文献与金文资料所载 周公 召公 毕公 毛氏 二虢 南宫氏等几家贵族大致在整个西周时代都供职于王廷 呈现出一种稳定 的状态 尽管周人在分封诸侯 设立朝官等方面也任用异姓贵族甚至曾经是仇敌的殷 遗民 但是在王朝政治中先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诸世族仍然以姬姓为主 这说明周王 朝仍然是一个部族的国家 而不是一个阶级的国家 西周时 周王的宗族是最高级的 贵族 王族的社会地位要高于其他贵族 而周王所在的家族又是王族的核心 称为王 家 也就是王室 王家有自己独立的政治与经济 但是王家政治与王朝政治是混在一 起的 王朝官吏同时也是王家家臣 王家之事也就是国家之事 王家经济也可以视为 王朝经济 因此 西周的王朝仍然具有极其浓厚的家族色彩 这就是所谓 家国同构 的 家天下 周人部族的结构如表二 1 表二 周人部族结构 低层次 聚居 时王亲子及其各自的家族 王族 高层次 不一定聚居 以时王家族为主干的宗族 贵族宗族本家主干 宗族长 近亲旁系分支 从祖兄弟家族 族兄弟家族 从祖父家族 族父家族 庶人宗族旧有的殷遗民和其他土著附庸 周人也是一个很大的部族 但是他们的人数比被征服的商人要少得多 所以他们 自称 小邦周 而称商为 大邦殷 然而他们管辖的地域又极其广袤 远远超出了老 家周原的范围 因此周人一方面容纳部分殷遗民如微子和其他友好的异姓贵族为诸侯 和卿大夫 另一方面又接纳没有血缘关系的外族人担任家臣 形成了与商代迥然有异 的家臣制度 这种家臣都是非本族的成员 他们以家族的形式依附于家主 父子相继 累世贡职于一个贵族家族 他们所执掌的职务也多半是固定的 一般是充当家族的管 家 他们通常与家主结成 假血缘关系 奉家主为 君 奉其家室为 公室 以对 家主竭力效忠为准则 家臣因受贵族家主的封赐而拥有采邑 土田 民人和奴仆 其 身份也应当属于贵族 他们可以自铸青铜礼器 他们的家族也是一个有独立祭祀活动 的宗法团体 西周中后期 贵族家内不仅已经具有一套完整的 仿王朝的家臣官职制 度 而且有了仿王朝的家朝和廷礼制度 家臣制度趋于严密化和正规化 王国维先生认为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 莫剧于殷周之际 除了都邑分处东 西以外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 一曰立子立嫡之制 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 并 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 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二曰庙数之制 三曰同姓不婚之制 此 数者 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 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 而合天子 诸侯 卿 大夫 士 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周公制作之本意 实在于此 2 其实 这些制度的变化 1 据朱凤瀚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 增订本 制成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 年 2 王国维 殷周制度论 观堂集林 P 451 P 453 454 中华书局 1959 年 5 并不是根本性 而接纳外族人作为家臣才是殷周之际最重要 最深刻的制度差别 因 为夏人 商人 周人本是同时并存于中原中部 东部和西部的三个部族 所以夏商周 三代不仅是这三个部族地位此长彼落的相互更替 而且也是三个部族在中原地区的水 平移动 然而推行家臣制度的结果却是直接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内部 高岸为谷 深谷为陵 1的宗族更替 这种以宗族为单位的社会上下流动 才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社会变革 秦灭西周君和东周君以后周王朝彻底灭亡了 据何光岳先生考证姬姓周人的后裔 繁衍为周氏 姬氏 揭氏 单氏 甘氏 詹氏等 150 个姓氏 2 2 春秋战国新贵族的崛起与取代老贵族 进入春秋以后随着天子的衰落规模庞大的周人部族解体了 周天子能够控制的范 围缩小到了只剩下王畿内自己的家族 王族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 各诸侯国内由出 于同一始祖的历代国君后裔所组成的公族已经变得非常庞大 诸侯国的卿大夫主要是 由公族成员担任的 但是公族成员与时公家族 公室 的亲属关系早已出了五服 因 此他们与公室之间争夺君权的斗争日益激烈 卿大夫的宗族是公族的缩小版 在他们 的宗族内部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传统的大小宗关系已经只剩下了一个躯壳 亲族观 念已经变得越来越淡薄了 春秋前期各国公室还具有实际掌控国家的权力 西周时确立的世族世官制仍然是 各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宗子能否成为公臣是卿大夫家族能否存立的保障 因为只有世 任公臣才能世世代代从公室得到采邑的封赐 而采邑实际上就是卿大夫的俸禄 所以 世卿世禄是贵族的生命线 春秋时期在各诸侯国的朝廷上卿大夫们仍然主要由与国君 同族的贵族所构成 但是到了春秋晚期在卿大夫家族内部家臣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家 臣的来源不再局限于异族贵族 本族人也更多地被用作家臣 甚至连本族贵族也有降 为家臣的 与此相反 家臣终身只能成为家臣的状况也已改变 家臣也可以升任为公 臣 这说明血缘亲族关系已经让位于政治等级关系 家臣的世袭制瓦解了 家臣的择 用与提拔已经相当重视本人的德才与其政治辅助作用 这说明传统的以血缘与等级地 位衡量人的价值的观念已经局部地被抛弃 人本身的价值受到进一步重视 家臣制度 的这些新的发展意味着夏商周以来的贵族政治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春秋前期各诸侯国的公室都还比较强大 他们还能从政治 经济上控制卿大夫家 族 而且在春秋列国之间弱肉强食的险恶形势之下 卿大夫家族也只有联合起来团结 在公室周围才有利于求得共同的生存 但是随着卿大夫家族实力的膨胀 公室逐渐成 为他们扩张自己政治 经济权益的障碍 于是卿大夫家族就从过去的参政 干政发展 为揽权 专权 例如在鲁 晋 郑等几个主要的诸侯国都出现了少数几家贵族世代把 持朝政的局面 到了春秋晚期甚至出现了国君虚设 由几家卿大夫家族的代表轮流执 政的局面 如郑之诸穆 鲁之三桓 晋之六卿 他们甚至瓜分了公室的军队 如鲁之 三桓三分公室和四分公室 夺取公邑为私邑 如季武子私取卞邑 或侵吞其他卿大夫 家族属地为私邑 如三晋瓜分范氏 中行氏和知氏的属地 春秋列国卿大夫与公室的 关系由辅弼转变为对立也是西周时期诸侯与王室关系转变的翻版 这就是孔子哀叹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陪臣执国命 3的礼崩乐坏的局面 1 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 2 何光岳 周源流史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6 从西周到春秋 中国的社会都是按照血缘亲疏的族氏组织的 而不是按照财产贫 富的阶级构建的 所以宗族制度始终是国家的支柱 封邦建国和世族世官制始终是国 家的基本制度 在这种情况之下 同姓贵族就成了国君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国君与公 室为了保持自己的统治权 不得不采取一些手段来扼制卿大夫家族的势力 办法之一 是用武力铲除强宗之族 然后削夺其采邑 土田 办法之二是用郡县制代替封建制 晋 秦 楚国在春秋早期就开始在新兼并的土地上设立直接从属于国君的县和郡 由 国君委派官吏进行管理而不再封赐给私家 到了春秋晚期甚至在一些被消灭的卿大夫 家族旧有的封土上也设立了郡县 郡县制是国君与贵族之间权力斗争的产物 列国公室与卿大夫家族之间的利益冲突发展到春秋晚期已经变得非常激烈 在秦 楚两国由于公室势力较强 因此国君自己转变为新型的集权君主 在齐国出现了由一 个卿大夫家族颠覆公室 代为君主 实行集权统治的局面 而在晋 郑 鲁三国则出 现了由几家卿大夫家族联合执政的卿大夫执政制 卿大夫执政制实际上是一种过渡形 态 经过将近一个世纪力量的积累和较量 晋国最终以韩 赵 魏三家分晋而分别走 向集权体制 但是鲁国的三桓始终未能取代公室 反而被鲁国国君借用越国的力量重 新收回政权自己走上集权之路 所有这一切都是后起的新贵族取代老贵族的胜利 而 不是什么地主阶级战胜了奴隶主阶级 这些新兴的贵族与被他们替代的老贵族往往同 出一姓 于是作为小宗标识的 氏 就取代了大宗标识的 姓 并且 姓 和 氏 也逐渐合二为一 姓氏是宗族的标识 但是春秋时代的 氏 和夏商西周的 姓 是 不可同日而语的 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发生了变法运动 变法运动的实质也不是什么地主阶级向奴隶主 阶级夺权 而是发生在企图进一步集权的国君与企图继续保持世族世官的贵族之间的 一场生死较量 变法的结果是改革家多半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但是传统的维护贵族利 益的世族世官制也基本上被废除了 重新建立了一套新的官僚制度 这种新型的官僚 不再拥有封邑 而是以粮食作为俸禄 国君用符玺授予官僚以权力 年终对他们的政 绩进行考核 官吏的选拔也不限于同姓贵族之中 各式各样有才 有德 有功的人都 可以通过上书 游说 举荐 选拔和建立军功而充当各级官僚 在各国的朝廷上都出 现了许多来自别国的 客卿 楚材晋用 的现象在当时十分普遍 这种大臣并不像 以前的大臣那样都来自本族显贵 他们来自于社会 服务于国家 效忠于国君 因此 可以把他们叫做 朝臣 朝廷官僚从族臣 公臣 家臣转变为朝臣 表明以血缘为纽 带的部族国家正在向以地缘为纽带的领土国家转变 战国时期新官僚制度的建立是国君对贵族斗争胜利的结果 但是贵族与国君毕竟是 同姓本家 血比水浓 所以作为一种补充 各国在实行官僚制的同时也都实行了封君 制 受封的封君主要是国君的亲属 例如魏国除了乐羊以外几乎都是宗室 赵国的封 君中宗室也不少 韩国的封君几乎都是国君的亲属 齐国除了邹忌以外 封君都是田 氏宗族中人 楚国的封君也都出身贵族 只有秦国因为实行商鞅制定的军功爵制度 所以封君中国君的亲属比较少 但是在太后当权的时候 所封的亲属和外戚也很多 1 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 秦在翦灭六国的过程中采取了迁徙各国宗室 贵族的策略来 打击六国贵族后裔 例如 秦伐魏 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2 秦灭魏 迁大梁 3 论语 季氏 1 杨宽 战国史 P 250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 年 7 都于丰 1 秦灭赵 徙 赵 奢孙兴于咸阳 2 秦破赵 迁卓氏 3 秦兵卒入临 淄 民莫敢格者 王建遂降 迁于共 4 秦灭楚 徙严 庄 王之族于严道 5 秦 之灭楚 迁 班氏 晋 代之间 6 秦灭楚 徙大姓于陇西 7等等 秦兼天下 侵 暴大族 支判流迁 8 据何光岳先生考证 各姬姓诸侯的后裔流播到各地分别形成了 晋氏 杨氏 贾氏 应氏 韩氏 何氏 毕氏 魏氏 鲁氏 蒋氏 卫氏 曹氏 蔡 氏 管氏 霍氏 毛氏 廖氏 郑氏 邵氏 燕氏 吴氏 虢氏 息氏 项氏 芮氏 王氏等 700 多个姓氏 9 芈姓楚人的后裔衍化出以芈姓 熊姓为主体的 202 个姓氏10 嬴姓赵人的后裔分化出以赵氏 马氏为主体的 40 多个姓氏 11 然而灭掉六国的嬴姓本身也是春秋初受封的一支贵族 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实现 了先秦贵族的最后辉煌 他自称始皇 企图二世 三世永远传下去 但是仅仅传了二 世就灭亡了 由于胡亥诛杀群公子 嬴姓贵族也迅速灭亡了 不过秦始皇却开创了一 个新的时代 从此之后任何平民都可以登上社会的顶峰 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据何光 岳先生考证 嬴姓秦人的后裔分化出以秦氏为主体的 95 个姓氏 12 由于秦朝短祚 只存在了短短 15 年 因此秦王朝对六国贵族的打击未能使其致命 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 当陈胜吴广一起事 昔六国之亡 豪族处处而有 秦氏失驭 竟起为乱 13 但是他们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又先后被杀 西汉初刘邦接受了刘敬的建 议 徙齐楚大族昭氏 屈氏 景氏 怀氏 田氏五姓关中 14 秦灭六国 而上古遗 烈埽地尽矣 楚汉之际 豪桀相王 唯魏豹 韩信 田儋兄弟为旧国之后 然皆及身 而绝 15 经过秦汉之际如此激烈的社会动荡 先秦贵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再也不 能复燃了 3 西汉豪强大族的形成与发展 刘邦与秦始皇都是大一统帝国的皇帝 但是不同之处在于秦始皇出身贵族 而刘邦 出身平民 他自称 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 16 宋人陈亮也称刘邦 匹夫不阶 尺土而有天下 此天下之大变 而古今之所无也 17 刘邦在楚汉战争期间以分封异姓 王来笼络攻城略地的有功将领 但是在西汉建立之后刘邦就次第翦除了异姓王 然后 分封了九个宗室子弟 表三 刘邦分封的同姓王 2 史记 刺客列传 1 高祖本纪 赞曰 2 广韵 上声 马 3 史记 货殖列传 4 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 5 太平御览 卷 66 引 蜀纪 6 汉书 序传上 7 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 8 全后汉文 卷 103 尹宙碑 9 何光岳 周源流史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10 何光岳 楚源流史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 年 11 何光岳 秦 赵源流史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4 年 12 何光岳 秦 赵源流史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4 年 13 通典 卷三 食货 乡党 引北齐宋孝王 关东风俗传 中华书局 1988 年版第 62 页 14 高帝纪 15 汉书 田儋传 16 史记 高祖本纪 17 陈亮集 问答上 8 封国燕代赵齐梁楚淮南吴淮阳 姓名刘健刘恒刘如意刘肥刘恢刘交刘长刘濞刘友 关系子子子子子弟子侄子 刘邦以后至景帝又分封了 37 个同姓王 另外还有 27 个王子和 25 个外戚被封侯 1 有的学者认为刘邦分封同姓王是对秦始皇废分封的一种退步 而有的学者则竭力辩解 说 西汉的分封与西周的分封不同 是一种进步 其实西汉与西周的国情已经大不相 同 西周实行分封制是因为周天子控制不了广袤国土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 而西汉皇帝已经完全有能力掌控大一统的国家 并不需要诸侯来帮助他管理地方 然 而刘邦还是要分封同姓王 这是体现了一种自夏商周以来 甚至原始社会以来 始终 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中国人身上的宗族精神 其实质是皇帝与家族子弟共享天下 刘邦 通过分封同姓王使自己的家族成为天下最尊贵的 皇室贵族 西汉皇族与商周旧贵族 战国新贵族都没有任何的血缘联系 西汉时分封的同姓王有几个因为叛乱而被杀 或 者被废黜 这是刘姓宗族内部各个家族之间围绕皇位的竞争 但是这些反王毕竟都是 自家人 所以他们死后仍然能以诸侯王的规格下葬 2 刘氏宗族并没有因为有人受到 打击而衰落 相反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庞大 元始五年 公元 5 年 汉元帝在明堂祫祭 列祖列宗时参加助祭的诸侯王有 28 个 另有王子侯 120 人 宗族子 900 多人 共 1000 多个皇室成员 而所有的刘氏宗室子弟总共有 10 万多人 3 以后每个王朝都有皇室贵 族 只不过他们并不象先秦贵族那样天生就具有贵族身份 而是要凭借王朝的政治权 力才能平步青云 一旦改朝换代 马上就会跌入社会的谷底 沦为一介布衣 甚至是 阶下囚 以宗族为单位的社会流动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最明显 最典型 皇帝和皇后的结合多半是双方家族的政治联姻 所以吕后掌权后也要通过分封诸吕 来扶植吕氏家族的势力 翦除诸吕以后西汉的每个皇帝还是都要封外戚为侯 任用外 戚为三公 这是对母系亲属的一种优待 也是皇帝与皇后两个家族的合作 王政君成 为汉元帝皇后以后 王氏家族先后有 9 人封侯 5 人任三公之职 成为西汉一代仅次于 皇族的显赫家族 最后王莽代汉建立新朝也不过是王 刘两个家族之间的替代而已 新朝末年发动绿林赤眉起义的都是灾民 他们起来反对王莽 却分别都推崇刘氏宗室 的刘玄和刘盆子为帝 可见在他们的心目里这场造反还是王 刘两姓之间的争夺 而 不是地主与农民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 这场动乱最后以刘氏的胜利而告终 阶级关系 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天下却就此太平了 那么这一切究竟都是为了什么呢 跟随刘邦反秦和击败项羽的将相绝大多数都出身于平民 赵翼说 其君既起自布 衣 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 立功以取将相 此气运为之也 天之变局 至是始定 汉初诸臣 惟张良出身最贵 韩相之子也 其次则张苍 秦御史 叔孙通 秦待诏 博士 次则萧何 沛主吏掾 曹参 狱掾 任敖 狱吏 周苛 泗水卒史 傅宽 魏 骑将 申屠嘉 材官 其馀陈平 王陵 陆贾 郦商 郦食其 夏侯婴等皆白徒 樊 哙则屠狗者 周勃则织薄曲吹箫给丧事者 灌婴则贩缯者 娄敬则挽车者 一时人才 皆出其中 致身将相 前此所未有也 4这就是所谓的 布衣卿相之局 由于刘邦是 1 汉书 诸侯王表 汉书 王子侯表 汉书 外戚恩泽侯表 2 例如已发掘的徐州狮子山汉墓为楚王刘戊之墓 济南章丘危山汉墓为济南王刘辟光之墓 两人都是参加七国之乱 失败后自杀的 3 汉书 平帝纪 9 通过 马上得天下 的 因此这些布衣出身的卿相都是 武力功臣 1 他们都是靠军 功从社会下层跻身进入社会上层的 汉初功臣封侯的有 140 余人 2 军功阶层总数约 60 万人 占当时总人口 1500 万的 4 3 三公九卿 王国相和郡太守的职位几乎都被 他们及其子孙所占据 汉高祖时占 97 惠帝 吕后时占 81 文帝时占 50 汉代 沿袭秦的军功爵制度 每获得一级爵位就可以得到一顷田和五亩宅的赏赐 七级爵公 大夫以上为高爵 皆有食邑 他们还可以凭借权力来扩大地产 这样他们的子孙很快 就发展成为豪强大族 当然也有因为种种原因而破产败家的 百余年间而衰封者尽 或绝失姓 或乏无主 朽骨孤于墓 苗裔流于道 生为愍隶 死为转尸 4 随着时间的推移 到了汉武帝时代军功阶层逐渐自然消亡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政坛 上出现了权力空缺 于是察举制应运而生 察举制的实施开辟了一条社会流动的通道 社会下层人士可以通过乡举里选 通经明术入仕而进入社会的上层 汉书 儒林传 云 立五经博士 开弟子员 设科射策 劝以官禄 迄于元始 百有余年 传业者 浸润 支叶蕃滋 滋孝武兴学 公孙弘以儒相 其后蔡义 韦贤 玄成 匡衡 张 禹 翟方进 孔光 平当 马宫及当子晏咸以儒宗居宰相位 服儒衣冠 传先王语 5西 汉在实行察举制的同时还实行任子制 允许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可以保举一名子弟为郎 6 这样身居高位的官员就可以通过世代为官而成为豪强大族 西汉初延续了秦王朝的政策继续对六国贵族的后裔实行强迫迁徙 这种严厉打击的 措施从政治角度看是为了巩固新王朝 但从社会角度看则是对旧贵族的压制与摧残 这也不是一种阶级之间的斗争 而是一种新旧宗族的更替 在秦汉帝国强大的压力之 下 战国时代的旧贵族被彻底摧垮并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但是他们的后人并没有被 斩尽杀绝 经过几代人的喘息仍然可以在服从皇权的前提下转化为新的豪强大族 例 如冯奉世 其先冯亭 为韩上党守 及秦灭六国 而冯亭之后冯毋择 冯去疾 冯劫皆为秦将相焉 汉兴 文帝时冯唐显名 即代相子也 至武帝末 奉世以良家子 选为郎 7 法雄字文强 扶风郿人也 齐襄王法章之后 秦灭齐 子孙不敢称田姓 故以法为氏 宣帝时 徙三辅 世为二千石 8 鲁恭字仲康 扶风平陵人也 其先 出于鲁顷公 为楚所灭 迁于下邑 因氏焉 世吏二千石 哀平间自鲁而徙 祖父匡 王莽时为羲和 有权数 号曰 智囊 父某 建武初为武陵太守 卒官 9 廉范字 叔度 京兆杜陵人 赵将廉颇之后也 汉兴 以廉氏豪宗 自苦陉徙焉 世为边郡守 或葬陇西襄武 故因仕焉 曾祖父褒 成哀间为右将军 祖父丹 王莽时为大司马庸 部牧 皆有名前世 10 马援字文渊 扶风茂陵人也 其先赵奢为赵将 号曰马服君 子孙因为氏 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邯郸徙焉 曾祖父通 以功封重合侯 坐兄何罗反 4 赵翼 廿二史札记 卷二 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1 汉书 儒林传 2 汉书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3 李开元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 军功受益阶层研究 三联书店 2000 年 4 汉书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5 汉书 马宫传 赞曰 6 汉书 哀帝纪 除任子令及诽谤诋欺法 颜师古注 应劭曰 任子令者 汉仪注 吏二千石以 上视事满三年 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 7 汉书 冯奉世传 8 后汉书 法雄传 9 后汉书 鲁恭传 10 后汉书 廉范传 10 被诛 故援再世不显 援三兄况 余 员 并有才能 王莽时皆为二千石 1 战国时 工商食官 的体制开始松动 到了西汉在各个经济领域里都出现了 礼 抗万乘 名显天下 的 素封 例如靠经营矿业起家的蜀卓氏 用铁冶富 即铁 山鼓铸 运筹策 倾滇蜀之民 富至僮千人 田池射猎之乐 拟于人君 靠铁冶贳贷 起家的曹邴氏 曹邴氏尤甚 以铁冶起 富至巨万 然家自父兄子孙约 俯有拾 仰有取 贳贷行贾遍郡国 邹 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 以曹邴氏也 靠从事渔 盐商贾起家的齐刀间 齐俗贱奴虏 而刀间独爱贵之 桀黠奴 人之所患也 唯刀 间收取 使之逐渔盐商贾之利 或连车骑 交守相 然愈益任之 终得其力 起富数 千万 故曰 宁爵毋刀 靠倒卖粮食起家的周人师史 周人既纤 而师史尤甚 转毂以百数 贾郡国 无所不至 故师史能致七千万 靠囤积粮食起家的任氏 宣曲任氏之先 为督道仓吏 秦之败也 豪杰皆争取金玉 而任氏独窖仓粟 楚汉 相距荥阳也民不得耕种 米石至万 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 任氏以此起富 靠畜牧业 起家的边塞桥姚 塞之斥也 唯桥姚已致马千匹 牛倍之 羊万头 粟以万钟计 靠放高利贷起家的无盐氏 吴楚七国兵起时 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 赍贷子钱 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关东 关东成败未决 莫肯与 唯无盐氏出捐千金贷 其息什之 三月 吴楚平 一岁之中 则无盐氏之息什倍 用此富埒关中 2 素封 是私营工 商业的成功人士 尽管秦与汉初都执行了 重农抑商 的政策 但是从汉文帝接受晁 错建议允许民人 入粟拜爵 3开始 汉景帝 复修卖爵令 4 汉武帝又允许 入财者 得补郎 5 入粟补官 汉仪注 赀五百万得为常侍郎 6 这就是所谓的 赀 选 赀选 使金钱与权力互相结合 为私营工商业者由豪富之家变成豪强大族开辟 了一条道路 自从商鞅变法实行 令黔首自实田 的政策以后 社会上就出现了通过开垦荒地 和买卖土地而 以田农而甲以州 7的兼并之家 商鞅说他们是 无爵而尊 无禄而富 无官而长 此之谓奸民 8汉代称他们为 豪民 或耕豪民之田 见税什五 故 贫民常衣牛马之衣 而食犬彘之食 豪民侵凌 分田劫假 厥名三十 实什税五也 9仲长统说他们 豪人货殖 馆舍布于州郡 田亩连于方国 身无半通青纶之命 而窃三辰龙章之服 不为编户一伍之长 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荣乐过于封君 埶力侔 于守令 财赂自营 犯法不坐 刺客死士 为之投命 10 汉兴以来 相与同为编户 齐民 而以财力相君长者 世无数焉 11用现在阶级分析的眼光来看 豪民当然都是 大地主 但是他们既无爵位又非官僚 都是一些 非身份性 的平民 在 士农工商 四民中他们也属于 农 然而由于豪民的兼并与刻剥妨碍了贫民的生活与生存 因此 正直的官员都把他们视为朝廷的对抗者与社会秩序的破坏者而予以猛烈地抨击 豪民 1 后汉书 马援传 2 以上均见 史记 货殖列传 3 汉书 食货志 4 汉书 食货志 5 史记 平准书 6 史记 张释之列传 司马贞索隐引如淳曰 7 汉书 货殖传 8 商君书 画策 9 汉书 食货志 10 仲长统 昌言 损益 11 仲长统 昌言 理乱 11 也经常受到国家的打击 政府不仅限制他们占地的数量 而且还用强迫迁徙豪民和算 缗告缗等方法来剥夺他们的土地予以重新进行分配 以扶植自耕农 国家的佃农 豪民兼并的土地再多也只能成为富甲一方的土豪 他们只有和政治权力相结合才能保 持世代富贵而成为豪族 例如卜式通过经营畜牧业发财后先后两次把财产捐献给国家 于是先为县令 后又拜为齐王太傅 御史大夫 做官以后他又获得了更多的财富 由 豪民而成为豪强大族 1 汉代的豪强大族也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族氏组织 但是他们的规模只在家族与宗族 之间 比春秋战国时代的贵族和魏晋时代的士族要小得多 由于秦汉皇帝的权力远比 商王和周天子的权力要强大 因此朝廷不断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打击豪强 汉兴 立都长安 徙齐诸田 楚昭 屈 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 后世世徙吏二千石 高訾富 人及豪桀并兼之家于诸陵 盖亦以强干弱支 非独为奉山园也 2不仅是六国贵族后 裔 连二千石高官家族 私人工商业豪富 地方豪杰 并兼之家 甚至是军功阶层和 食封贵族都成为朝廷打击消弱的对象 西汉时豪强大族必须与政治权力结合得十分密 切 才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否则一旦失势即覆巢之下绝无完卵 因为强宗豪右很难 世世代代保持枝繁叶茂 所以西汉豪强大族的数量与规模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西 汉的豪强大族要到东汉以后才发展成为被称为 名门 世家 阀阅 世代富贵的 世家大族 4 东汉强宗豪右发展成为世家大族 东汉时随着政治的日益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汉章帝时 陈事者多言 郡国贡举率非功次 故守职益懈而吏事浸疏 咎在州郡 韦彪上书曰 士宜以才 行为先 不可纯以阀阅 3 深得汉章帝赞同 章帝自己也承认 今刺史守相不明真 伪 茂才 孝廉岁以百数 既非能显 而当授之政事 甚无谓也 4但是官吏们为了 把持政权 扩大本家族的利益 互相推荐亲属故旧 朋党用私 背实趋华 其贡士 者 不复依其质干 准其才行 但虚造声誉 5由于察举所选之人多是出自权势之家 未必都有真才实学 所以东汉的王符批评说 群僚举士者 或以顽鲁应茂才 以黠 逆应至孝 以贪饕应廉吏 以狡猾应方正 以谀谄应直言 以轻薄应敦厚 以空虚应 有道 以嚚暗应明经 以残酷应宽博 以怯弱应武猛 以颁愚应治剧 名实不相符 求贡不相称 富者乘其财力 贵者阻其势要 以钱多为贤 以刚强为上 凡在位者所 以多非其人 而官听所以数乱荒也 6 东晋的葛洪说 灵献之世 阉宦用事 群奸 秉权危害忠良 台阁失选用于上 州郡轻贡举于下 夫选用失于上则牧守非其人矣 贡举轻于下则秀孝不得贤矣 故时人语曰 举秀才 不知书 察孝行 父别居 寒 清素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7 西汉时规定任子的条件是 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年 东汉安帝时放宽为 以公 卿 校尉 尚书子弟一人为郎 舍人 8 而且没有任职期限的限制 任子的范围更加 1 汉书 卜式传 2 汉书 地理志 3 后汉书 韦彪传 4 后汉书 章帝纪 5 后汉书 王符传 引 潜夫论 实贡 6 王符 潜夫论 考绩 7 葛洪 抱朴子 外篇 审举 8 后汉书 安帝纪 12 扩大 助长了世家大族的形成 汉代在实行察举的同时还实行征辟制 一方面皇帝可以直接征召聘用社会名流 另一方面公府与州郡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可以直接辟除一些人到自己官衙中来做掾吏 这样辟除掾吏就成为选官与入仕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公卿牧守自行辟除为他们发展个 人势力开了方便之门 而士人为了做官也纷纷投靠权门 所谓 名公钜卿 以能致贤 才为高 而英才俊士 以所依秉为重 1 荐主与故吏 长官与掾吏之间形成了一种类 似君臣的主从关系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至汉元帝 经学日益兴盛 名师大儒世代以传经为业 如西汉的孔氏 伏氏 东汉的桓氏 桓荣 等等 有些大官也以传经相标榜 以提高门 第威望 如弘农大族杨宝于西汉传授欧阳 尚书 杨宝之子杨震于东汉时官至太尉 杨震之子杨秉亦至太尉 杨秉之子杨赐位至司徒司空 杨赐之子杨彪亦至司空 司徒 太尉 录尚书事 四世均以传 家学 而位至三公 汝南袁氏世传孟氏 易 学 自 袁良以后 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 司徒 袁安之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 袁京之子袁 汤为司空 太尉 袁汤之子袁逢亦至司空 袁逢之弟袁隗亦至三公 太傅 袁氏树恩 四世 门生 故吏遍于天下 2 这些大族累世为高官 累世传经学 受业者以弟子自 居 弟子的弟子则为门生 他们授业的范围上自皇室 京师太学 下至地方州郡 有 大批故吏 弟子 门生出于其门 授业经师同弟子 门生往往也是荐主与故吏的关系 这样就在大小官吏的上下级关系之上又涂抹了一层师生关系的色彩 由于推荐选拔官员的权力日益为强宗大族所把持 选士而论族姓阀阅 3 东汉 时从政者中官员或名门望族后代的比例越来越大了 见表四 4 表四 后汉书 中臣民列传的家庭背景 因政治活动而 闻名的人物 百分比 因文学成就或笃 行而闻名的人物 百分比 官员的儿子或孙子8835 1311 名门望族4819 1815 社会地位低下或贫困者94 1210 无纪录可查者10742 7764 5 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的形成与衰落 一方面因为察举制的积弊已经很深 另一方面因为东汉末天下大乱使得乡举里选 已经无法进行 所以曹操发布了有名的举才三令 他不仅是想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为 己所用 也是想把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朝廷 延康元年 公元 220 年 曹丕采纳陈群 的建议把九品中正制作为新的选官制度 陈群为吏部尚书 制九格登用 皆由于中正 考之簿世 然后授任 5九品中正制规定由朝廷任命的大 小中正官来主持人物的品 评 按 品第 与 行状 把人物分为上上至下下九个品级 然后上报吏部授以相应 的职务 品第 是指家世 即父祖官位的高下 行状 是指个人道德与才能的表现 1 东汉会要 选举 下 2 后汉书 袁绍传 上 3 仲长统 昌言 意林 全后汉文 卷八九 4 崔瑞德 鲁惟一 剑桥中国秦汉史 第 678 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年 5 太平御览 引 晋阳秋 13 应该说九品中正制的制度设计并不坏 曹丕实行此法的初衷也是想在荐举职官时由政 府官员与民间人士共同来评定人才 盖以论人才优劣 非为世族高卑 1 所以 其 始造也 乡邑清议 不拘爵位 褒贬所加 足为劝励 犹有乡论遗风 2 但是到了西晋时品评人物变成强调 二品系资 3 二品 是指德与才 资 是 指父祖的官爵 于是 计资定品 使天下观望 唯以居位为贵 4 凡厥衣冠 莫非 二品 自此以还 遂成卑庶 5 由于强调父祖的官爵 结果使得只有高官的子弟才能 获得二品 而只有获得二品的人有资格被铨选为高的官位 因此高官显贵就垄断了选 举 满朝文武 其所服乘皆先代功臣之胤 非其子孙 则其曾玄 6 形成了 公门有 公 卿门有卿 7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 8的局面 东晋南朝时门阀士族已经形成 但是具体的制度与标准已经失载 唐代柳芳论及 此事时说 郡姓 者 以中国士人差第阀阅为之制 凡三世有三公者曰 膏梁 有令 仆者曰 华腴 尚书 领 护而上者为 甲姓 九卿若方伯者为 乙姓 散 骑常侍 太中大夫者为 丙姓 吏部正员郎为 丁姓 凡得入者 谓之 四姓 9唐 长孺先生认为 柳芳所言实际上是北魏孝文帝定四海士族规定的翻版 10 太和十九年 495 年 北魏孝文帝下诏 代人诸胄 先无姓族 虽功贤之胤 混然未分 故宫达 者位极公卿 其功衰之亲 仍居猥任 比欲制定姓族 事多未就 且宜甄擢 随时渐 铨 其穆 陆 贺 刘 楼 于 嵇 尉八姓 皆太祖已降 勋著当世 位尽王公 灼然可知者 且下司州 吏部 勿充猥官 一同四姓 除此以外对于应班士流者另有 敕令 原出朔土 旧为部落大人 而自皇始已来 有三世官在给事已上 及州刺史 镇大将 及品登王公者为姓 若本非大人 而皇始已来 职官三世尚书已上 及品登 王公而中间不降官绪 亦为姓 诸部落大人之后 而皇始已来官不及前列 而有三世 为中散 监已上 外为太守 子都 品登子男者为族 若本非大人 而皇始已来 三 世有令已上 外为副将 子都 太守 品登侯已上者 亦为族 凡此姓族之支亲 与 其身有缌麻服已内 微有一二世官者 虽不全充美例 亦入姓族 五世已外 则各自 计之 不蒙宗人之荫也 虽缌麻而三世官不至姓班 有族官则入族官 无族官则不入 姓族之例也 11 隋书 经籍志 云 后魏迁洛 有八氏 十姓 咸出帝族 又有 三十六族 则诸国之从魏者 九十二姓 世为部落大人者 并为河南洛阳人 其中国 士人 则第其门阀 有四海大姓 郡姓 州姓 县姓 及周太祖入关 诸姓子孙有功 者 并令为其宗长 仍撰谱录 纪其所承 又以关内诸州为其本望 应该说 北魏孝 文帝为鲜卑族定族姓 论等第的做法是向汉族学习的 只是他的诏书被记载下来了 而汉族的制度文本佚失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士族是一批新起的贵族 但是从太和十九年诏书的内容来 1 沈约 宋书 恩幸传序 2 晋书 卫瓘传 3 晋书 李重传 4 晋书 卫瓘传 5 沈约 宋书 恩幸传序 6 晋书 刘颂传 7 晋书 文苑王沈传 晋书 段灼传 8 晋书 刘毅传 9 新唐书 柳冲传 10 唐长孺 论北魏孝文帝定姓族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第 91 页 中华书局 1983 年 11 魏书 官氏志 14 看 近三世父祖的官爵是决定士族等第高低的关键 所以他们与汉代的世家大族并无 密切的联系 柳芳把魏晋时期的士族分为五类 过江则为 侨姓 王 谢 袁 萧 为大 东南则为 吴姓 朱 张 顾 陆为大 山东则为 郡姓 王 崔 卢 李 郑为大 关中亦号 郡姓 韦 裴 柳 薛 杨 杜首之 代北则为 虏姓 元 长孙 宇文 于 陆 源 窦首之 1这二十六姓是当时社会上地位最高的士族 此 外还有颖川庾氏 谯国桓氏 泰山羊氏等等 但是他们并不都是两汉世家大族的后裔 汉晋时代许多大族的后裔已经沉沦 例如汝南袁氏已在三国纷争中湮灭 连贵为皇族 的刘氏 曹氏 孙氏 司马氏的后人也都不知到哪里去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士族利用九品中正制把身份地位固定下来使自己变成了贵 族 但是他们并不能排斥庶族 不仅仍然有部分庶族人士成为上层官僚 见表五 而 且中下层官僚更是以庶族为主的 表五 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史传主士族 庶族入仕人数统计表 2 高门 士族 北朝 新贵 一般 士族 寒门 庶族 入仕 总数 曹魏 11546 63012 110241 3247 西晋 9138 98435 95925 2234 东晋 19555 710830 94713 4350 刘宋 17745 210226 011328 8392 南齐 6756 33731 11512 6119 萧梁 11643 911443 23412 9264 陈朝 2043 51941 3715 246 北魏 35433 419518 428827 222221 01059 东魏北齐 3722 72716 64225 75735 0163 西魏北周 5723 98535 77029 52610 9238 总计 122939 53079 589429 068222 03112 门阀士族利用血缘上的优势保证自己的家族在政治上可以晋升高位 在经济上可 以多占田荫客 享有豁免兵役 徭役的特权 他们还利用交游 婚姻 户籍 谱牒等 制造出 士庶之际实自天隔 3的舆论与氛围 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餐饮行业绿色餐厅运营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报告
- 2025年市政工程行业发展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中的公共关系学绩效评估方法及试题及答案
- 年产20万卷纤维素膜生产基地项目实施方案
- 工程投资的环境影响评估试题及答案
- 年产2GWN型高效光伏电池片生产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模板)
- 加强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的实施方案
- 变革思维2025年工程项目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程经济技术发展试题及答案
- 水资源远程监测试题及答案
- 行政能力测试常识题库及答案
- 小学生反诈知识宣传课件
- 高血压脑出血专家共识
- NB-T 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药品解读
- 多因素身份认证
- 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国铁科法(2017)30号
- 汽车修理厂台账表格范本
- 颜真卿《劝学》ppt课件1
- 400字作文稿纸20x20格A4标准稿纸
- 管道燃气客服员(高级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大全(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