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恩格斯 恩格斯 反杜林论反杜林论 简介简介 1876 年 9 月 1378 年 6 月 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20 卷 反杜林论 是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批判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 E 杜林假社会主义的斗争 中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部伟大的经典著作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这部著 作的内容十分丰富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内容及 其内在联系 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反杜林论 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和崇高的战斗风 格 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说 反杜 林论 这本书对于正确理解德国社会主义是很重要的 马克思 致摩 考夫曼 l 启 78 年 10 月 3 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34 卷第 322 页 不仅普通工人 而且真正有科学知识的人 都 能够从恩格斯的正而阐述中吸取许多东西 马克思 致威 白拉克 1877 年 4 月 11 日 马克思恩 格斯全集 第 34 卷第 242 页 列宁也曾指出 反杜林论 分析了哲学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重大 的问题 列宁 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 1805 年 月 列宁全集 第 2 版第 2 卷第 9 页 它同 共 产党宣言 一样 是 每个觉醒工人必读的书籍 列宁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二个组成部分 1923 年 3 月 列宁全集 第 2 版第 23 卷第 42 页 反杜林论 是当时社会主义工人党内思想斗争的直接产物 它的发表对捍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维 护科学社会主义纲领推动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辨别真假社会主义 的理论武器决不会因为丧失原来的斗争目标而钝化 当代 马克思主义正受到挑战 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 主义的斗争中 反杜林论 仍然具有科学的和实践的意义 历史背景历史背景 反杜林论 写于 1876 1878 年间 以论文的形式陆续发表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机关报 前进报 上 于 1378 年 7 月编成单行本出版 在初版序言中对这本书写作的原因作了扼要的说明 这部著作决不 是什么 内心的激动 的成果 全集 第 7 页 或纯学术争论 而是当时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思想 斗争的直接产物 也应国标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而写作的 1870 年至 1871 年 德国在普法战争之后实现了统一 统一后的德国 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资本主义剥削的加深 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 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化 随着工人运动的蓬勃发 展 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广泛传播 特别是 1875 年 5 月在哥达召开的联合代表大会上实现德国两个 毛人政党即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爱森纳赫派 和全德工人联盟 拉萨尔派 的统一 对资产阶级政府的反 动统治形成了严重的戒胁 德国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同地主阶级的联合专政穷凶极恶地向工人阶级及其政党 发动进攻 一方面以碑斯麦为首的反动政府极力迫害先进工人和无产阶级的领袖 企图以暴力镇压无产阶 级的革命运动 另一方面 又采用种种阴谋手段分裂 瓦解工人队伍收买工人贵族 大肆宣扬各种浅薄庸 俗的折衷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极力抵制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 企图从思想 理论上腐蚀瓦解无产 阶级的革命意志 从组织上分裂无产阶级政党 挑起工人阶级内部的斗争 当时 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虽然已实现了统一 但在统一过程中对拉萨尔派的机会主义观点作了难以 容忍的让步 在两党联合代表大会上通过的 哥达纲领 充满了拉萨尔机会主义观点 因此 尽管在组织 上实现了统一 但由于在思想上容纳了机会主义 理论上的分歧构成重新引起分裂的危险 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曾坚决地反对哥达纲领 马克思写了 哥达纲领批判 彻底地批判了拉萨尔的机 会主义观点 但当时考虑到两个工人政党刚刚实现了统一 为了避免激化矛盾而造成分裂故没有发表 党 合并后 思想水平大大下降 党内对机会主义的妥协情绪更加上升 机会主义的 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 行起来 杜林就是主要的代表 柏林大学讲师杜林 1833 一 I921 年 从 1867 年就攻击马克思主义 杜林看到投靠牌斯麦政府达不到 飞黄腾达的目的 便突然宣称改信社会主义 1875 年前后 他以社会主义 改革家 的面貌出现 扬言要 在科学中实行一次完全的 变革 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更加猖狂的攻击 他的主要著作是 哲学教程 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 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 在哲学上杜林鼓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谬论 反对唯物论和辩证法 反对历史唯物论 以折衷主义手 法把机械唯物主义和实用主义 康德主义等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混在一起 企图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原则界限 调合矛盾 在政治经济学上杜林极力散布庸俗经济学的反动观点 肆意歪曲马克思的剩余价 值学说 抹煞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根本对立 宣扬庸俗的政治经济学 其社会主义理论 宣扬资产 阶级改良主义 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完全陷入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 根本否认必须通 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 他特别仇恨暴力革命 宣称暴力革命是绝对的恶事 用反动的伦理社 会主义对抗科学社会主义 当时 杜林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 已是无产阶级的最危险的敌人 杜林狂妄自 大 目空一切 明明是个不学无术的江湖骗子 却打扮成跨时代的伟大天才 第一个超人 工人政党的理 论权威 他根本否认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领域实现的革命变革 自吹是哲学 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 说的真正改革者 创造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达到了永恒的最后的终极真理 杜林的反动思想直接危害着当 时德国工人党的健康发展 1875 年两党合并后在党内滋长的对机会主义的迁就情绪 致使杜林的反动理论 得以泛滥 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在党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反击 相反 杜林的反动思想在当时工人运 动内部广泛传播开来 更为危险的是党内出现了一部分领导人如莫斯恃 恩斯 伯恩施坦和弗里切等都成 了狂热的杜林分子 他们和杜林勾结在一起 形成了一个机会主义的小宗派 他们无耻地赞颂杜林是 科 学领域内最热心 最果敢 最勤奋的首领 称烦杜林的著作是 划时代的著作 并且采取阴谋手段 迫 使党的机关报 人民国家报 发表他们吹捧杜林的反动文章 妄图使杜林的荒谬理论散布到工人群众中去 更为严重的是 杜林对资本主义不痛不痒地 批评 和对共产主义的虚伪 称赞 甚至骗取了党的左派领 袖倍倍尔等人的支持和信任 倍倍尔在 1874 年曾匿名发表文章称赞杜林的 基本观点是卓越的 党的刊 物也转载过杜林歪曲马克思学说的著作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 杜林 及其小宗派利用一切广告和阴谋的手 段 第 7 页 通过党刊向工人阶级推销杜林的认套假社会主义的黑货 大树杜林的权威 而杜林野心勃 勃 公开要在自己周围建立一个宗派集团 一个未来单独政党的核心 阴谋分裂党组织 另立一个资产阶 级政党篡夺工人运幼的领导权 凡此种种 都给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造成了严重的混乱 特别是当时的德 国工人阶级 正处于国际无产阶级斗争的最前列 如果让杜林之流的阴谋得逞 必将给整个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带来严重的危害 在这种情况下 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在思想理论战线上的迫切任务就是彻底批判杜林 以捍卫共产主 义学说 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 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避免党内造成派别分裂和混乱局面 使刚刚统 一起来的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恩格斯指出 德国社会党正在迅速地成为一种力量 但是 要使它成 为一种力量 第一个条件是不让这个刚刚赢得的统一受到危害 而杜林博士却公开地着手在自己周围建立 一个宗派 一个未来的单独的政党的核心 因此 不管我们是杏愿意 我们必须应战 把斗争进行到底 恩格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英文版导言 1892 年 4 月 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单行本 第 8 页 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22 卷 第 334 页 于是恩格斯放下 自然辩证法 一书的撰写着 手对杜林进行批判 恩格斯撰 反杜林论 的整个过程都得到马克思的支持 都是同马克思互相研究的 正如恩格斯指出 反杜林论 本书所阐述的世界观 绝大部分是由马克思所确立和阐发的 而只有极小的部分是属于我 的 所以 我的这部著作如果没有他的问意就不会完成 这在我们相互之间是不言而喻的 在付印之 前 我曾把全部原稿念给他听 而且经济学那一编的第十章 批判史 论述 就是由马克思写的 只 是由于外部的原因 我才不得不很遗憾地把它稍加缩短 第 11 页 据此 我们可以说 反杜林论 是 由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完成的科学著作 反杜林论 的发表 粉碎了杜林一伙的进攻 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加强了德国社会民主党 的思想理论建设 巩固了党的统一和团结 到 19 世纪 90 年代 反杜林论 一书 所主张的观点已经深 入科学界和工人阶级的社会意识中 而且这种情况出现在世界上一切文明国家里 第 18 页 因而 也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在反对杜林和拉萨尔的机会主义的斗争中 恩格斯深刻地总结 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 强调了无产阶级政党特别是党的领导者学习革命理论的重要 意义 恩格斯向当时德国工人党的领导人指出 领袖们有责任越来越透彻地理解种种理论问题 越来越 多地摆脱那些属于旧世界观的传统词句的影响 而时时刻刻地注意到 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 就要 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 就是说 要求人们去研究它 恩格斯 德国农民战争 第二版序言的补 充 1874 年 7 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2 卷第 301 页 德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只有用革命理论武装 起来 才能经受住阶级斗争的严重考验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先锋作用 反杜林论 在批判杜林的论战中 上面阐明和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完整体系 在当代 我们坚持和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 反杜林论 仍具有科学的和实践的意义 中心思想中心思想 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 中总结了 共严党宣言 发表之后二十年来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的 成就 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气义的行学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七义等月个组成部分的扩要内容及其内在 的联系 集中地概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时所达到的成果 唯物史观是贯穿 反杜林论 全书的红线 马克 思和恩格斯都是先获得唯物主义历史观 然后探索深藏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下的根源 剩余价值剥削 从而最终使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全书围绕着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 全面地论述辩证唯物主义与历 史唯物书义原理和剩余价值学说 以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方法总结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及科学 社会主史的基本内容 并运用这些原理深入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墓木矛盾 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的客观必然性 彻底揭露和批判了杜林假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荒谬性和欺骗性 反杜林论反杜林论 引论引论 的第一章的第一章 概论概论 是全书的总论 概述了全书的中心思想是全书的总论 概述了全书的中心思想 在 概论 中指出 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一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 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 由于这些发现 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 第 30 页 为了论证 概论 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 的 概 论 和第三编 社会主义 中详尽而系统地考察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历史过程 并正确评述了 空想社会主义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及其时代的局限性 在总结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归宿时 恩格斯深刻指出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 就必须首先把它 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第 22 页 这里既指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 又说说明了创立科学社会主 义的根本出路 所谓 立足现实 就是要看到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 不应当到所谓绝 对真理或先天理性中去寻找 而应到现实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中去找 不应到抽象的哲学中去找 而要 到具体的经济学下去找 揭露和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手段 不应当从头脑中发明出来 而应当通过 头脑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 第 292 页 一句话 不应当用社会意识说明社会存在 而应当 用社会存在来说明社会意识 即用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取代形而上学唯心史观 恩格斯指出 唯物主义历 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 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 恩 格斯 德文第一版序言 1882 年 9 月 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单行本 第 5 一 6 页 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19 卷第 346 347 页 因为只有借助于辩证法 发现了唯物 史观 才使社会主义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成为可能 它促使人们认识到 要发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现实 力量 决不能靠理性虚构 而必须立足现实 具体解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过程 从而 一方面说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联系和它对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生 从而说明它灭亡的必然性 另一方面揭露这 种生产方式内部的一直还隐蔽着的性质 第 30 页 即剩余价值剥削 这就是说借助于辩证法而发现了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这两个伟大的发现表明 廿会主义的理沦已经牢牢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正由于立足于资本主义现实的物质生产基础上 借助于唯物辩证法 来阐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这两 个伟大发现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从而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构成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这个完整的学说中 三个组成部分 的具体内容和地位 作用虽然各下相同 但它们是密切联系 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休 具中 哲学是马克思 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 特别是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仁义 是作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 学世界观和方法沦 以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石的政治经济学 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是全面 深刻 地论证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现实根据 以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而形成的科学社会主义 则是全部马 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纲领 它体现着无产阶级的基本政治原则 美好理想和马克思大义理论的全部目的 马克思 恩格斯的全部理论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了制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或是说为 使社会主义从 空想变为科学 这正是他们的主要功绩因比 科学社会主义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 具有特殊重 要的地位和作用 恩格斯说 现代的唯物主义 它和过去相比 是以科学社会仁义为其理论终结的 第 673 页 同样 政治经济学也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其理论终结的 这是因为没有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 思主义哲学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用 就不能得到发挥和落实 没有科学社会主义 马 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理论作用 也不可能得到具体的实施 因此 科学社会主义可以说是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又是它们的落脚点 从另一方面来看 科学社会主义 的创立又依赖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中所实现的革命变革 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灵魂和基础的哲 学的变革 最先获得自己的理论形态 即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 唯物史观的创立 而其中 具有决定 意义的东西 又是马克思从黑格尔哲学中 拯救 出来的自觉的辩证法思想 没有哲学思想这一革命变 革 就谈不上建立科学的政治经济学 更谈不上有科学社会主义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得 到充实和完善 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的全面制定 则又是以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得到完成之后 才进一步实现的 总之 反杜林论 中的 引论 特别是 概论 是全书的总纲 其中 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的阐发和论证 是贯穿全书的中心思想 为彻底驳斥杜林反动的 理论体系 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 中分为 哲学编 政治经济学编和社会主义编 分别揭露杜林在这些领 域的无知 谬论与谎言 有针对性的深入阐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论战中恩格斯总结了当时科学的 发展成果和革命的实践经验 全面系统地阐发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体系的内 在联系 从而把马克思的学说以更加完备的理论形态表述出来 恩格斯说 本书所批判的对象 历史 的匆匆过客杜林及其庞杂的折衷主义体系 现在几乎被遗忘了 起码 在许多方面已经丧失目标 了 第 10 11 页 然而 恩格斯在跟 杜林主义 论战过程中 正面阐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即 辨 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 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的意义 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反杜林论 全书共分五个部分 即序言 概论 第一编哲学 第二编政治经济学 第三编社会主义 现分别介绍于下 三版序言三版序言 恩俗斯在世时 反杜林论 共出过三版 由作者分别写了序言第一版序言写于 1878 年 6 月 11 日 主 要说明写作的历史背景 即写作的原因经过和写作方式 着重说明该书的写作完全是斗争的需要 这部 著作决不是什么 内心激动 的成果 是为回答杜林向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写的论战性著作 由于 对象 本身的性质 即杜林的假社会主义理论 是以某种新哲学体系的最终实际成果的形式出现的 第 7 一 8 页 为了驳斥杜林的思想体系 必须涉及广泛的学术领域进行长篇的论战 第二版序言写于 1885 年 9 月 23 日 其主要内容是说明本书再版的原因和修订的情况 并着重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及其 自然科学基础 进一步论述了唯物辩证法对建立科学自然观的意义 号召无产阶级及科学家应树立辩证唯 物主义的自然观 抛弃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17 至 18 世纪 在自然科学领域 形而上学自然观占居统治地位 这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相联 系 十九世纪初 黑格尔第一个自觉地表述了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但他的辩证法淹没在唯心主义体系中 在他看来辩证发展的只是 精神 而自然界则是僵死不变的 因而 他的自然观还没有完全摆脱形而上 学的束缚 马克思和恩格斯剥去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外壳 吸收其合理的内核 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 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吕然观和历史观 第 13 页 可是 要确立辩证的同时 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 必须具有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花费巨大的精力研究 各门自然科学 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建立在深厚的自然科学基础之上 恩格斯概括了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最初成就 指出自然科学的许多新发现 如能量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 细胞学说 热运动的计量和气体的液化等等 都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自然过程的辩证性质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 它们之间 的区别和对立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因而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唯物主义的辩证自然观正是对于这 种客观规律的自觉反映 那种赋予事物之间的区别 分类以固定性质和绝对意义的见解 不过是人们把自 己主观思考中的片面观点强加于自然界的 辩证准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是自然观上的革命变革 理论自然 科学的革命变革 单靠自然科学本身越来越多的发现 当然也可以自发地实现 不过这需要经历一个漫长 而艰苦的过程 如果自然科学家学会了辩证法 进而自觉地去研究事物的辩证性质 就比较容易达到对自 然过程的辨证认识 从而大大缩短这个过程 因此 恩格斯指出 自然科学家应该认真研究辩证哲学 提 高辩证思维能力 只要自然科学家努力掌握二千五百年来哲学发展所达到的成果 即掌握唯物辩证法 那 么自然科学就会较快地摆脱凌驾于其上的自然哲学 摆脱从十七世纪英国培根和洛克等人那里并争袭下来 的形而上学 第三版序言写于 1894 年 5 月 23 日 主要说明本书第二版的修订情况及其原因 并表述了作者对本书 发行第二版至今的九年间 本书所主张的观点 以世界上一切文明的国家里 已经深入科学界和工人阶 级的社会意识 而感到欣慰的心情 引论引论 引论 是本书的总前言 分设 概论 和 杜林先生许下了什么诺言 两章 特别是 概论 在全 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是学习 反杜林论 的总纲 一 概论一 概论 中心思想是论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围绕这一中心 阐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思维方 法的对立 并阐明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创立的意义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 学 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恩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概论中主要阐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是有一定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来源的 就其内容来说 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 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对立的反映 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考察的结果 就其理论形式来说 它的初 期形态 空想社会主义 表现为 18 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的理性原则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 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学者 是新兴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家 为了给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他们把理 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对封建制度以及为这一制度辩护的宗教 法律 道德等各种传统观念进行了无情 的批判 在反封建的斗争巾 这种批判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 启蒙学者不是把生产方式 而是把理 性看作人类活动和社会结合的基础 仍属唯心史观 他们所谓的理性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 18 至 19 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正是把这种理性作为理论的出发点 伴随着尚未成熟的无产阶级各 个时期的革命斗争 先后产生了莫尔 康帕内拉 摩莱里和马布利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19 世纪初 圣西门 傅立叶和欧文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这种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他们抨击了资本主义的罪 恶 对未来社会的图景提出了合理的猜测 他们要建立的理性王国 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苦群众的一 些愿望 同启蒙者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理性王国有着天壤之别 但是 当时资本主义生产还不发达 无产 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还未充分展开 所以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有隶助于理性 凭空构思新社会的 轮廓 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 仍然是 18 世纪启蒙学者的唯心史观 在他们看来 自己是 超乎阶级对立之上的 是全人类的解放者或救世主 杜会主义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斗争考察的结果 而是个别 天才人物 发现的永恒真理 理性和正义的表现 因此 他们始终找不到实 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和革命道路 他们的学说只能是脱离实际的空想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 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第 22 页 即马克思和恩格斯按 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是从头脑虚构出发 而是从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现实出发 通过分析其经济 关系和阶级矛盾 揭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使社会主义变成科学 2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唯物辩证法产生的意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唯物辩证法产生的意义 在 概论 中 恩格斯紧密联系自然科学和人类认识的发展 用很大篇幅阐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 种思想方法的对立 和唯物辩证法的产生 因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变革同哲学上的变革是直接联系的 恩格 斯曾经指出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必须要有德国的辩证法 否则 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唯一的科学社会主 义 就决不可能创立 恩格斯 德国农民战争 第二版序言的补充 1874 年 7 月 马克思恩格斯 选集 第 2 卷第 300 页 人类认识史中 关于事物发展的法则 从来就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对立的见解 辩证法是随着社 会实践的发展 在同形而上学的不断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古代的朴素辩证法认为 世界的一切都在运动 变化 产生和消失 这种世界观在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 它只是直观地 笼统地说明总体的一般性质 而不能说明构成总体的各个细节 还缺乏科学根据和 科学分析 所以后来被形而上学代替了 17 至 18 世纪 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居于优势地位 这在当时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自从 15 世纪末叶以来 自然科学为了研究自然界的各个细节 就把它们从总的联系中分离出来 对其特性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 这种方法促进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有了巨大的进步 同时 也使人们养成了一种孤立 静止 片面地观 察事物的习惯 一些哲学家又把这种方法从自然科学领城搬到哲学领域 于是形成了西方近代哲学中形而 上学占据统治地位的局面 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是孤立 静止地看问题 否认事物间的联系和变化发展 恩格斯指出 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 忘了它们互相间的联系 看到它们的存在 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 失 看到它们的静止 忘了它们的运动 因为它只见树木 不是森林 第 24 页 自然科学越来越多的 新发现突破了形而上学的束缚 无数的事实证明 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 的 要精确地描绘宇宙 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 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就只有用辩证 的方法 第 26 页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 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 使辩证法得到了高度发展 黑洛尔第一次自觉 地叙述了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他把自然 历史和人类思维描写为一个不断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并企 图揭示这种过程的内在联系 但是 黑格尔并没有完成这一任务 没有揭示历史过程的内在规律 除了历 史条件的限制 更主要的在子他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19 世纪 40 年代 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 运用了人类认识史的积极成果批判地吸收 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把辩证法和唯物论结合起来 使辩证法成了关于自然 社会和人类思 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 把历史看做人类的发展过程 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 运动规律 第 28 页 从而使社会科学也彻底摆脱了旧哲学的束缚 为人们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认识社 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提供了理论武器 3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二 杜林先生许下了什么诺言二 杜林先生许下了什么诺言 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揭露杜林的高傲与无知 杜林自吹自擂 向人们许下了诺言 自许自己的思想是 最后的 终极的真理 并使经济学发生了 创造性的转变 等等 把白己打扮成一切时代最伟大的天 才 第一个超人 他对于一些对人类有所贡献的思想家和科学家 则采取了极其粗暴蛮横的否定态度 恃 别是对马克思进行了恶毒的漫骂和攻击 恩格斯在本书的哲学 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三编中 通过大量 的事实和雄辩的论证 彻底戳穿了他的全部谎言 彻底批判了杜林的谬论 第一编哲学第一编哲学 恩格斯在第一版序言中指出 杜林的这种 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以某种新哲学体系的最终实际成果的 形式出现的 因此 必须联系这个体系来研究这一理论 从而研究这一休系本身 第 7 8 页 此外就 别无选择了 第 380 页 所以 恩洛斯在批判杜林的反动的社会主义理论时 首先彻底清算了它的哲学 基础 在哲学编中 恩格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捍卫了 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 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 正如列宁指出的 恩格斯同杜林 的全部斗争始终是在彻底贯彻唯物主义这个口号下进行的 在 反杜林论 的每一节中都是这样提出问 题的 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就是哲学唯心主义的谎言和糊涂观点 列宁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1908 年 2 10 月 列宁全集 第 2 版第 15 卷第 354 页 哲学编共十四章主要论证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哲学编共十四章主要论证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在三章 分类 先验主义 和四章 世界模式论 中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 者第一性的问题 恩格斯彻底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 阅述了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的原理 论 证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产物 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的唯物主义原理 提出了 原则 不是研究的出发点 而是它的最终结果 第 38 页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第 48 页 等著名论断 彻底划清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哲学路线的根本界限 三 分类 先验主义三 分类 先验主义 杜林把他的所谓 现实哲学 的 自然体系 分为三个部分 世界模式论 关于自然原则的学说 关于人的学说 这三个部分的 内在逻辑次序 是 研究一般存在基本形式的原则 即 世界模式论 走 在前面 而自然原则的学说和人的学说 是世界模式论具体应用的对象 所以按其从属次序 跟在后面 恩格斯指出 关于这种一般世界模式 关于这种存在的形式原则的科学 正是杜林先生的哲学的基础 第 39 页 l 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 批判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 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 批判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 针对杜林建构其哲学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恩格斯在哲学编一开篇就以 分类 先验主义 为题 从总 体上深刻剖析和揭露了杜林在哲学分类方法和从原则出发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的先验主义错误 恩格斯揭露了社林颠倒思维原则和客观存在的关系 杜林认为他的哲学原则是关于外部世界存在形成 的原则 这些原则应当被运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应当适应这些原则 恩格斯指出 作为杜林哲学出发点的所谓 原则 不是来自外部世界 而是从他的头脑中臆造出来的 这是一种和唯 物主义反映论相对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 对唯物主义来说 外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思想而存在的客观实 在 关于外部世界的原则 央天是思维自身的想象物 而只能是思维对外部世界的反映 原则不是研究 的出发点 而是它的最终结果 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 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 不 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 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这是对事物的唯 一唯物主义的观点 第 38 页 杜林割裂意识和自然 思维和存在 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关系 把思维看作是脱离自然界和人 从 一开始就和自然界相对立的某种现成约东西 恩格斯批驳了这种唯心士义观点 进一步论证了唯物主义基 本原理 指出 思维和意识 只能是 人脑的产物 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 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不言而喻 人脑的产物 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 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 系相矛盾 而是相适应的 第 38 39 页 这就明确地表述了 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 而精神倒是物质 的最高产物 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 根本不能离开人和自然界而独立存在 因此 不可能把思维同思维 着的物质分开 物质是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 恩格斯 英 文版导言 1892 年 4 月 人民出版社 1992 年单行本第 13 页 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22 卷第 341 页 2 批判杜林在数学问题上的先验主义 论述理论思维 也是现实世界的反映 依赖于现实世界 批判杜林在数学问题上的先验主义 论述理论思维 也是现实世界的反映 依赖于现实世界 杜林认为 纯数学也是先验地从人的头脑中构思出来的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 自由创造物和想 象物 把数学看作与现实世界没有任何联系的想象 恩格斯指出 数学具有脱离任何个人特殊经验的独 立意义 但它决不是先验的 纯数学为了反映外部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必须把数和形同客观内容 的联系暂时撇开 从现实中抽象出来 以便在纯粹状态中研究抽象的数和形 无论数学研究的方法是多么 抽象 然而 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第 41 页 恩格斯深刻地阐明了理论思 维的持点 分析了杜林陷入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指出 正如同在其他一切思维领域中一样 从现实世 界抽象出来的规律 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就和现实世界脱离 并且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 作为世界必须适 应的外来的规律而与现实世界相对立 第 42 页 这就是说人们对规律的认识不管看起来多么抽象 归 根到底 都是来自客观外界的 数学中的公理 也并不是先验的 它们是在实践中经过干万次的重复 才 逐步在人的意识中有了不证自明的性质 如果忘记了数学对客观世界的依赖关系 片面夸大数学的相对独 立性 把它看成是绝对的独立于客观世界之外的东西 那就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杜林根本不懂理论与实践 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 把人类理论思维的相对独立性无限夸大 以致把思维看作是脱离了物质 脱离了 人和自然的东西 这就是他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论根源 3 批判杜林形而上学的 批判杜林形而上学的 终极真理终极真理 体系 阐述人类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体系 阐述人类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杜林对认识过程中的有限和无限 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根本无知 他离开认识的相对性和有限性去 追求认识的绝对性和无限性 从而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 并妄图从先验主义的原则出发 来构造现实 世界 建立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所谓 绝对真理 的哲学体系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这种形而上学谬论 论述了人类认识的辩证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正确的认识并不是头脑凭空想象的产物 而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可能一下子完成 而是人类在实践中由浅入深 逐步深化的辩证发展过程 人们 要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然而又不可能做到 这就形成了人类认识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正是这些矛盾 推动着人类认识的进步和发展 成为 人类智力进步的主要杠杆 这个矛盾在人类无限发展的前进过程 中 每天不断产生 又不断解央 它推动人们不断实践 不断认识 通过一个又一个有限的 相对的认识 达到对客观世界本质的无限的认识 进而逐渐接近对整个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认识 四 世界模式论四 世界模式论 这一章 继续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 揭露和批判杜林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唯心 主义观点和折衷主义手法 论述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根本原理 1 杜林从唯心主义先验论立场出发 认为世界的统一性不是客观世界本身所固有的 而是从思维 杜林从唯心主义先验论立场出发 认为世界的统一性不是客观世界本身所固有的 而是从思维 中引出来的 中引出来的 在他看来 思维的本质就在于把事物联合为一个统一体 又因为存在总是和思维相符合的 被思考的存在 世界的概念是统一的 因而现实世界也就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这样 杜林借助于 我 T 的统一的思想仔 就使存在的 唯一性 变成了它的 统一性 恩格斯首先揭露和批判了杜林对思维的形而上学歪曲 闻叨了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指出 思维 既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 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们的要素 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 第 46 页 这就是说在思维过程中 分析和综合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分析中有综合 综合中有分析 二者是密切联系的 杜林只承认综合 否认分析 并根据这种没有分析的综合的形而上学观点推论出世界 的统一性 是非常荒谬的 2 揭露杜林关于世界统一于存在的折衷主义手法 论述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揭露杜林关于世界统一于存在的折衷主义手法 论述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杜林认为 存在这个概念是包罗万象的 是产生万物的基础 世界就统一于存在 这是杜林用似是而 非 模梭两可的概念来代替明确 肯定的概念的一种折衷主义诡辩手法 实际上 世界统一于存在 的说 法 不仅不能揭示世界的本质 反而掩盖了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哲学路线的对立 恩格斯指出 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 但是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 世界的真正 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第 48 页 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 精神 意识 是高度发展起来的物质的产物 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 3 揭露杜林的世界模式论的唯心主义本质并指出 它是对黑格尔 揭露杜林的世界模式论的唯心主义本质并指出 它是对黑格尔 逻辑学逻辑学 的抄袭和剽窃 的抄袭和剽窃 杜林的世界模式论 是用逻辑模式或范畴来构造现实世界的荒谬理论 它的基本思想 结构顺序 主 要概念 甚至一些细节 几乎都是从黑格尔的 逻辑学 那里抄来的 所不同的是在杜林的优界模式论中 根本否认矛盾 这就完全抛弃了黑格尔 逻辑学 中的辩证法思想 在 五至八章 自然哲学部分 围绕物质的存在形式问题 着重批判了杜林的形而上学观点 深刻阐 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和运动观 提出并论述了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 运动是物质的存 在方式 以及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等重要原理 五 自然哲学 时间和空间五 自然哲学 时间和空间 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批判杜林在时间 空间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 论述时间和空间是物 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和时间 空间的无限性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1 批判杜林关于时间有开端 空间有界限的形而上学谬论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时间 空间无限 批判杜林关于时间有开端 空间有界限的形而上学谬论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时间 空间无限 性的观点 性的观点 杜林表面上承认世界的无限性 但他认为 无限性就是无限数列 无限性是 投有矛盾的 并且 具 有唯一方向 因此 在杜林看来 世界的无限性也必须在时间上有开端 在空间上有界限 恩格斯一针 见血地指出杜林这些荒谬观点并非他自己的创造 而是片面地从康德的 二律背反 中抄袭来的 恩格斯指出 时间上的永恒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就是指时间和空间 没有一个方向是有终点的 不 论是向前或向后 向上或向下 向左或向右 第 54 页 接着恩格斯又批判了杜林所谓 可以计算的无限 数列 的矛盾的谬论 阐述了始点和终点的辩证关系 指出 开端和终点正象北极和南极一样必然是互 相联系的 如果略去终点 开端就正好成为终点 即序列所具有的一个终点 反过来也是一样 第 56 页 在数学中 为了研究不确定的 无限的东西 人们总是从确定的某一项出发 但是 数学上的方法不 能强加于现实的物质世界 恩格斯还批判了杜林所谓没有矛盾的无限性的荒谬观点 论述了有限和无限的辨证关系 指出 无 限性是一个矛盾 而且充满种种矛盾 无限纯粹是由有限组成的 这已经是矛盾 别正因为无限性是矛 盾 所以它是无限的 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无止境地展开的过程 如果矛盾消灭了 那就是无限性的终结 第 56 页 就整个宇宙而言 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无限的 但是宇宙间的每个具体事物在时间和空间 上则是有限的 宇宙的无限时间和空间 正是由无数个别事物的有限时间和空间的总和组成的 无限不是 在有限之外 而是存在于无数有限之中 是由无数有限构成的 没有有限 就无所谓无限 任何有限中都 包含着无限的因素 有限事物可以无限的分割 有限事物的形态转化也是无限的 有限和无限的这种矛盾 消灭了 那就是无限性的终结 杜林是个十足的形而上学者 他所谓的 没有矛盾的无限性 即脱离有 限的单纯的无限 实际上是对时空无限性的否定 2 论述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批判杜林割裂时间 空间与物质相 论述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批判杜林割裂时间 空间与物质相 统一的形而上学观点 统一的形而上学观点 杜林认为 在时间开始以前 世界处在 自身等同 即 绝对不变的状态 这是一种割裂时间 空 间和物质联系的形而上学谬论 恩格斯指出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 第 56 页 即物质的 运动 无论是显著的变化状态 还是相对的静止状态 总是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 因此 设想投有时间 空间的物质存在 和设想没有运动变化的物质存在 同样都是十分荒唐的 最后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荒谬的狡辩 最后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荒谬的狡辩 杜林从时间有开端的形而上学观点出发 臆造出 世界原始状态 是 自身等同 的不变状态 这 就使他陷入了无法克服的混乱 如何使世界从不动过渡到动 从无时间进入有时间呢 他除了求助于上帝 的 第一次推动 以外 别无办法 六 自然哲学 天体演化学 物理学 化学六 自然哲学 天体演化学 物理学 化学 第六章主要是批判杜林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把运动只归结为机械运动的形而上学观点 深刻地论述 了辩证唯物土义的运动观 1 批判杜林的所谓 批判杜林的所谓 宇宙介质状态宇宙介质状态 的形而上学观点 并阐述康德星云假说的进步意义 的形而上学观点 并阐述康德星云假说的进步意义 杜林从形而上学世界观出发 臆造了一种神秘莫测的 宇宙介质状态 并对康德的星云假说采取了 极其轻蔑的态度 攻击康梅的星云假说中没有说明星云状态中存在着的力学体系 因而不能 成为严肃推 动的出发点 杜林借贬低否定赓声的星云说来为他的 宇宙介质状态 的形而上学世界观作辩护 恩格斯指出 康德关于目前的所有的天体都从旋转的星云团产生的学说 是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 得钠最大进步 在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 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第 62 页 比起康德的假说 来 杜林的形而上学观点是一个历史的倒退 2 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提出 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提出 运动是物质存在形式的原理运动是物质存在形式的原理 批判杜林割裂物质和运动的 批判杜林割裂物质和运动的 关系 并把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的形而上学观点 关系 并把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的形而上学观点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关于 物质自身等同状态 的谬沦 深刻地论述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杜林用来表 示宇宙原始状态的所谓 物质和机械力的统一 是企图盗用黑格尔的 自在 与 自为 范畴来为自己的 哲学效劳 实际上 这完全是一种神秘的胡话 恩格斯指出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无论何时何地 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 第 65 页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在每一瞬间 总是处在这种或那种运 动形式之中 或者同时处在几种运动形式中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物体的任何静止都是相对的暂 时的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 想象的 第 65 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作为物质的存在形 式的运动和物质本身一样 也是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的 运动只能转移 而水远不会消失 恩格斯指出 物质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运动的基本形式有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命运动和社会运动等形式 而杜林把一切运动都简单地归结为机械运动 而又把相对的机械平衡想象为 绝对静止 然后又把这种绝对静止搬到了整个宇宙 这就是杜林割裂运动和物质的联系的认识根酒 3 论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批判杜林的绝对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论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批判杜林的绝对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恩格斯总结了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 明确提出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第 65 页 世界上 的一切物体 无论何时何地 都是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物体的任何静止 任 何平衡都是相对的 静止本身只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绝对的静止 无条件的平衡是不存在的 第 68 页 但是 没有静止 运动也就无从显现和计量 个别物体的任何个别运动 总是因空间条件的 限制倾向于相对静止即平衡 而总的运动又破坏这种平衡 因此 出现静止和平衡 这是有限制的运动 结果 不言而喻 这种运动可以用自己的结果来计量 在自己的结果中表现出来 并宜通过某种形式从自 己的结果中重新得出来 第 68 页 相对静止和显著变动是一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的两种状态 它们是对 立的统一 杜林不懂得这种辩证关系 把静止和运动绝对的对立起来 并把相对的静止夸大为绝对 从而 陷入形而上学的 七 八 自然哲学 有机界七 八 自然哲学 有机界 在这两章中 恩格斯围绕生物学中关于生物进化及生命的本质问题 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目的论和 形而上学观点 科学地评价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维护了达尔文学说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的发展观 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成果 提出了生命的科学定义 揭示了生命运动的本质 1 批判杜林在生物起源及进化问题上的形而上学和唯心土义目的论 维护达尔文学说中的合理成分 批判杜林在生物起源及进化问题上的形而上学和唯心土义目的论 维护达尔文学说中的合理成分 杜林不仅用庸俗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生物的发展史 而且 还借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