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益生菌唾液乳杆菌PM-A0006调节过敏体质抗过敏_第1页
抗过敏益生菌唾液乳杆菌PM-A0006调节过敏体质抗过敏_第2页
抗过敏益生菌唾液乳杆菌PM-A0006调节过敏体质抗过敏_第3页
抗过敏益生菌唾液乳杆菌PM-A0006调节过敏体质抗过敏_第4页
抗过敏益生菌唾液乳杆菌PM-A0006调节过敏体质抗过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 Agric Food Chem 2007 55 11080 11086 Heat Killed Cells of Lactobacilli Skew the Immune Response Toward T Helper 1 Polarization in Mouse Splenocytes and Dendritic Cell Treated T Cells 论论 热杀热杀死抗死抗过过敏乳酸菌唾液乳杆菌敏乳酸菌唾液乳杆菌 PM A0006 调节过调节过敏体敏体质质抗抗过过敏敏 摘要摘要 乳酸菌为人类及哺乳类肠胃道中的共生菌之一 已被认定为益生菌 对 于维持宿主健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包括了其对于免疫功能的调节 目前大 部分的研究皆比较着重于乳酸菌的活菌体 viable cell 对于免疫调节作用的 影响 而本实验则主要是在于乳酸菌热杀死菌体的影响 我们藉由将三株热 杀死乳酸菌 L acidophilus A2 L gasseri A5 和 L salivarius A6 与脾脏细胞 共同培养 来探讨此三株热杀死乳酸杆菌对于免疫功能所产生的影响 另一 方面 我们亦将三株热杀死乳酸菌刺激树突细胞后 以观察 T 细胞的免疫 反应 由实验结果显示三株热杀死乳酸菌证实能刺激小鼠的脾脏细胞增生 和 interleukin IL 10 IL 12 p70 和 interferon IFN 之分泌 但对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 无影响 另外 三株热杀死乳酸菌亦能刺 激小鼠的树突细胞分泌高量的 IL 12 p70 且由提高 IFN 分泌 非 IL 5 IL 13 及 TGI 之结果显示 T 细胞的免疫反应趋向 Th1 以上结果显示 乳酸杆菌 lactobacilli 对于调节免疫机能及过敏反应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KEYWORDS Lactobacillus splenocytes dendritic cells T helper 1 cytokines 前言 益生菌被定义为 活菌 能在固有的营养条件下 增进健康 1 乳酸杆 菌是人和哺乳动物胃肠道的共生微生物的成员之一 通常被认定为益生菌 2 3 肠道乳酸菌一般被认为对于宿主的免疫反应之调节 扮演着一个重要 的角色 1 4 6 乳酸菌具有影响肠周边免疫系统的功能 5 7 在肠道中 乳 酸细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在刺激免疫活性的细胞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4 5 8 9 位于肠中的乳酸菌 包括各种乳酸杆菌 可交互调控肠中的一些细胞 包括抗原呈现细胞 APCs 以及小肠上皮细胞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10 12 近期的一些报告中也指出 乳酸菌可能可调控免疫路径 Th1 与 Th2 之间的 平衡 有助于减轻过敏反应 1 5 13 15 一般认为是靠一些特殊的免疫细胞 产生的细胞激素 例如 IL 10 和 TGF 来保持这样的平衡 16 17 而大部 份的研究主要针对活的乳酸菌在免疫调节上之影响 而本篇研究则是研究 经热杀死的乳酸菌 其拥有保存期限长 贮存方便 便于运输等优点 图一 热杀死乳酸杆菌对小鼠脾脏细胞增生之影响 柱状图分别代表脾脏细 胞对不同热杀死乳酸菌 PHA 或无刺激物之结果 其中后两项为实验对照 组 数据资料计算结果为平均数 标准差 个数 3 p 0 05 由骨髓中衍生的树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 DC 是引发适应性免疫对抗 外来病源的专一性抗原呈现细胞 18 未成熟的树状细胞藉由血液的流动进 入非淋巴组织里 例如皮肤和黏膜 来捕捉和呈现抗原 然后移到淋巴腺器 官 例如淋巴结 脾脏和黏膜伴生的淋巴组织 mucosal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s MALT 其中他们失去抗原加工活性并且成熟为强有力的免疫刺激 细胞 18 19 在肠黏膜中之树状细胞可能由乳酸菌调控 包括肠中原有的共 生菌和经由口服 administered orally 入内的 20 他们在 Peyer 氏斑间接通 过 M 细胞 21 与乳酸菌交互作用 且绕过紧连的上皮中进入小肠内腔直接 与乳酸菌作用 22 而树状细胞藉由这些微生物的刺激而变成熟 包括上游 调节共激分子 costimulatory molecule 以及 cytokines 和 chemokines 的分泌 以及提供各种 T 细胞的免疫反应 举例来说 树状细胞上游调节了共激分 子 CD80 B7 1 和 CD86 B7 2 及产生 IL 12 造成 Th1 路径反应 23 他们 也生产 IL 4 和 IL 10 促进 Th2 路径或 Treg 反应 24 26 以人类及老鼠的试验中显示 乳酸菌能有效的刺激产生 IL 12 以及 IFN 并且调整免疫反应 13 14 27 它能调控树状细胞表面的分子表现和 cytokine 的分泌 28 30 口服和原本在肠道中的乳酸杆菌 是十分相近于肠 黏膜中之树突细胞 藉此产生 Th1 Th2 和 Treg 路径的免疫调控 在本文中 将探讨三种经热杀的乳酸菌在小鼠脾脏细胞增生以及 cytokine 产生的现象 做探讨 同时我们也对于 T 细胞的影响做探讨 材料与方法材料与方法 乳酸杆菌的处理 本研究所使用的三种乳酸杆菌由位于台南科学园区 东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供 分别为经由热杀死的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PM A0002 A2 Lactobacillus gasseri PM A0005 A5 以及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PM A0006 A6 在热处理之前 分别以 MRS 培养基 37 培养 16 小时 经离心 2000g 10min 后 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两次 悬浮 于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 0 85 NaCl 2 68 mM KCl 10 mM Na2HPO4 and 1 76 mM KH2PO4 at pH 7 7 溶液中 之后以 100 煮沸 15 分 钟杀死 DC 的备制 小鼠 DC 来源是由国家实验室动物中心 台北 台湾 购买 的 6 至 10 星期成熟母鼠 BALB c 骨髓中取得 经 PBS 洗涤两次后 将细胞 数以 RPMI 1640 含 10 FBS GM CSF 及 IL 4 调整成 1 106cell mL 放入 24 well 培养皿中培养 6 日 期间 2 3 日更换一次培养基 脾脏细胞和 T 细胞的备制 来源是使用 BALB c 母鼠 采断颈法牺牲后 在无菌环境取出脾脏 加入 Ficoll Hypaque 后以 400 g 离心 30 分钟 位于 低密度的部分 约 42 5 50 的介面 从其中分离出单一细胞悬浮于 PBS 中 取出脾脏 加入 Ficoll Hypaque 后以 400 g 离心 30 分钟 位于低密度的部 分 约 42 5 50 的介面 从其中分离出单一细胞悬浮于 PBS 中 CD4 T 细 胞的纯化采用 Miltenyi Biotec Auburn CA 所制造的极性抗体和毫米磁珠系 统纯化收集 之后将纯化的小鼠 CD4 T 细胞培养在含有 10 FBS 的 RPMI 1640 培养基中 调整细胞数量成 2 106 cell mL 放入 96 well 培养皿 中 乳酸杆菌刺激脾脏细胞 将细胞调整成 4 105 cell mL 后 跟热杀死的 乳酸菌以 1 3 的比例 于 37 高湿度 5 CO2 的环境下共同培养 24 48 72 小时和 5 日 以 1 g mL PHA 当作对照组 经 24 48 72 小时的 培养后 取上层液利用 ELISA 分析 IL 10 IL 12 p70 IFN and TGF 的分 泌量 而培养 5 日后 则使用 MTT 来分析脾脏细胞的增殖情况 乳酸杆菌刺激树状细胞 将细胞调整成 1 106 cell mL 后 跟热杀死的 乳酸菌以 1 10 的比例 于 37 高湿度 5 CO2 的环境下共同培养 24 48 72 小时 以 0 1 g mL LPS 当作对照组 经 24 48 72 小时的培养 后 取上清液 以 ELISA 分析 IL 4 IL 10 及 IL 12 p70 之分泌量 并以抗生 素 mitomycin C 25 g mL 37 处理 1 小时 让 DC 停止生长 图四 经由热杀死乳酸杆菌处理 DC 对 T 细胞增生的影响 柱状图分别代表 树状细胞以热杀死处理之乳酸菌 LPS 或无刺激时 与 T 细胞共培养 24 48 72 小时的结果 数据资料计算结果为平均数 标准差 个数 3 p 0 05 A C 分别代表不同的经不同物质刺激后 所得到的数据在统计 上是否归类为同一种类的表现 而 X 与 Y 分别代表不同的时间点 所得到 的数据在统计上是否归类为同一种类的表现 经乳酸杆菌所处理后的 DC 来刺激 T 细胞 停止增生的 DC 与 T 细胞 以 1 10 的比例 于 37 高湿度 5 CO2 的环境下共同培养 2 和 5 日 收集 培养 2 日的细胞上层液 利用 ELISA 分析 IL 5 IL 13 IFN 以及 TGF 之分泌量 而培养 5 日的细胞 则使用 MTT 来分析 T 细胞的增殖情况 统计统计分析 分析 数据所代表的是平均数 标准差 mean SD 样本数为 3 n 3 统计的 比较是藉由 Duncan s multiple range test 之变异数来分析 p 值少于 0 05 被 认为统计上有差异性 结结果 果 乳酸杆菌促进脾脏细胞的增生 三种经过热杀死的乳酸菌 包括 L acidophilus A2 L gasseri A5 和 L salivarius A6 被测试用来引发脾脏细胞 的增生能力 图一 PHA 1 g mL 为此试验的正对照组 结果显示相对于负 对照组 L salivarius A6 有效地诱导脾脏细胞之增生 约增加了 11 倍 诱导脾脏细胞来促进细胞激素的产生 为了确定这些热杀死的乳酸菌 是否增进脾脏细胞分泌细胞激素 因此分析了脾脏细胞与热杀死乳酸菌共 培养 24 48 72 小时之后 上层液所含 IL 10 IL 12p70 IFN TGF 的量 图二 以 PHA 1 g mL 当作正对照组 结果显示三种菌都能诱导 IL 10 的 分泌 图二 A 但是远低于 IL 12p70 的量 图二 B 三种菌均对小鼠的脾脏 细胞产生很强的刺激 分泌大量的 IL 12p70 而在图 2C 显示 只有 L salivarius 对于产生 IFN 较显着 图三 C L acidophilus 的试验组在 24 小 时的培养下 能测得较高的 IFN 生成量 L gasseri 和 L salivarius 则以 48 小时的培养下得到较高 然而与负对照组的比较中发现 此三种热杀死乳酸 菌对脾脏细胞产生 TGF 则没有明显的作用 图二 D 促进树状细胞产生细胞激素 为了确定这些热杀死的乳酸菌是否增进 树状细胞分泌细胞激素 因此分析了树状细胞与热杀死乳酸菌共培养 24 48 72 小时后 上层液所含 IL 4 IL 10 IL 12p70 的量 图三 以 LPS 当作正对照组 结果显示 培养 48 小时的条件下 任合一组所测试出的 IL 4 量均低于负对照组 图三 A 但在 24 和 72 小时均未侦测到 p 0 05 而 IL 10 的变化 在三个时间点观察下 各组差异均不大 图三 B 相对的 IL 12p70 则都有极高的表现量 图三 C 菌处理的树状细胞刺激 T 细胞增殖 为了测试成熟的 DC 是否可活化 T 细胞 DCs 先经这些热杀死的乳酸菌刺激后 再与 T 细胞共同培养 5 天 结果显示 图四 在共同培养 24 小时的条件下 T 细胞的数量的确增加许多 增加约 2 3 倍 在 48 小时或 72 小时后的观察下发现 除了经由 L gasseri 处理的试验组外 其余均比负对照组高出约 1 5 倍 菌处理的树状细胞诱导 T 细胞分泌细胞激素 进一步确定 T 细胞所分 泌细胞激素的种类 我们收取培养 2 日后的上层液 分析 IL 5 IL 13 IFN 以及 TGF 的生成量 图五 结果发现 IL 5 的量没有明显的改变 图五 A 而 IL 13 的量也远低于负对照组 图五 B 然而 经过乳酸杆菌刺激后的 DC 与 T 细胞共同培养 却可刺激 T 细胞产生 IFN 图五 C 当 T 细胞以 L acidophilus 或 L salivarius 处理的树状细胞刺激 24 小时及 L gasseri 处理的 树状细胞刺激 48 小时下 有高 的 IFN 被产生 至于 TGF 除了 L gasseri 的组别在 24 小时观察下 量略低以外 其余组别之间在统计上无明 显差异 图五 D 讨论 包含新型抗过敏乳酸菌菌株组合物 康敏元益生菌 目前已知道对于 健康有很多益处 例如 免疫调节 改善过敏体质 多数研究集中于探讨抗 过敏乳酸菌或其细胞壁萃取物对于免疫的调节作用 然而 本篇在于探讨热 杀死乳酸菌的研究 过敏反应是由于 Th1 Th2 间之平衡被破坏使反应趋向 Th2 免疫反应 31 巨噬细胞 Macrophage 的 IL 12 与 T 细胞衍生的 IFN 为 Th1 路径下 所产生的 cytokines 它可以增进细胞免疫反应的调节 IL 12 刺激 T 和 NK 细胞产生 IFN 并且促进未成熟 CD4 T 细胞进入 Th1 的分化路径 32 33 IFN 亦增加 IL 12 的产生 并减低 Th2 路径细胞的增殖与活化 提高体液 免疫能力 34 IL 10 和 TGF 为免疫抑制的 cytokines 能抑制作用 T 细胞 effector T cell 的活性与能力 例如 Th1 和 Th2 细胞 他们在 Treg 细胞族 群的分化和作用也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16 17 本研究结果显示 根据 IFN 在脾脏细胞的产生结果 L salivarius 可以促进小鼠脾脏细胞的大幅度增生 但是 L acidophilus 和 L gasseri 只有小幅度增加 然而 三种乳酸杆菌刺激 脾脏细胞所得到的结果显示 均产生高量 IL 12p70 但 IL 10 的表现量相对 较低 TGF 甚至侦测不到表现 这样显示乳酸菌强烈刺激脾细胞偏向 Th1 的路径反应 35 利用 L casei Shirota 也能刺激脾脏细胞产生 IL 12 和 IFN 27 也有报告指出 定时摄取乳酸杆菌可以增加鼠类脾脏细胞产生 IFN 但对于 IL 4 或是 IL 5 则没有影响 36 37 所以肠道中的乳酸菌可以透过肠中的 DC 来调节免疫功能 DC 如果产 生 IL 12 则造成 Th1 反应 23 同样的如果产生 IL 4 和 IL 10 则促进 Th2 或 Treg 反应 24 26 由 Th2 细胞所分泌的 IL 5 和 IL 13 来恢复粒状效应细 胞 例如嗜酸性 硷性及柱状细胞 mast cell 在过敏发炎部位的作用 38 39 在这项研究中 三种热杀死乳酸菌能引起小鼠 DC 分泌 IL 12p70 但是 IL 10 及 IL 4 则较无影响 以乳酸菌处 的树状细胞有促进 T 细胞的增殖 及 增加 IFN 的表现量 此代表成熟的 DC 经乳酸杆菌的刺激 将 T 细胞免疫 反应趋向 Th1 路径 Mohamadzadeh 等人指出 29 L johnsonii L reuteri 和 L gasseri 可刺激人类单核球树状细胞 monocyte derived DCs 产生 IL 12 而非 IL 10 显示将免疫路径导向 Th1 但有文献指出 L casei 与 L plantarum Lb1 刺激小鼠 DC 强烈引起 IL 12 的生成 而 L reuteri DSM12246 却是引起 IL 10 的生成 28 近来也有报导指出 L acidophilus 与 L paracasei 能强烈刺激人类单核球树状细胞产生 IL 12 30 所以到底是么机 制造成各种乳酸杆菌在树状细胞上产生不同的反应 目前仍未知 但在免疫 调节的反应上造成的差异 可以推断于几个原因 例如使用的不同的乳酸细 菌和人或老鼠免疫细胞 根据早先观察和我们的结果 推断乳酸菌所诱导产 生之细胞激素与乳酸菌菌种有关 本研究发现 经热杀死的乳酸杆菌在体外试验中有免疫调控能力 在大 鼠身上 经热杀死处理之 L plantarum L 137 会诱导 IL 12 和 IFN 的产生 并抑制因 IL 4 之诱导而生成的 IgE 进而压抑 Th2 免疫反应 40 而且 使 用热杀死的 L casei Shirota 经由体外试验刺激脾脏细胞或口服 均能诱导 IL 12 和 IFN 及 Th1 路径的细胞激素产生 27 41 从本试验可得知 经热 杀死的乳酸菌对于免疫调节也具有功效 并非活菌才能引发免疫反应 总之 研究所使用的三种热杀死的乳酸菌 包括 L acidophilus A2 L gasseri A5 L salivarius A6 能活化老鼠脾脏细胞和 DC 驱使 T 细胞往 Th1 免疫反应 从此结果可得知 经热杀死的特定乳酸菌菌株可运用在免疫调 节上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经热杀死的乳酸菌有着长产品贮藏期限 更容易 保存和运输等优点 便于出外旅游携带 也许可以扮演免疫预防的目的 LITERATURE CITED 1 Guarner F Schaafsma G J Probiotics Int J Food Microbiol 1998 39 237 238 2 Molin G Jeppsson B Johansson M L Ahrne S Nobaek S Stahl M Bengmark S Numerical taxonomy of Lactobacillus spp associated with healthy and diseased mucosa of the human intestines J Appl Bacteriol 1993 74 314 323 3 Ahrne S Nobaek B Jeppsson I Adlerberth A Wold E Molin G The normal Lactobacillus flora of healthy human rectal and oral mucosa J Appl Microbiol 1998 85 88 94 4 Erickson K L Hubbard N E Probiotic immunomodulation in health and disease J Nutr 2000 130 403 5 Cross M L Stevenson L M Gill H S Anti allergy properties of fermented foods An important immunoregulatory mechanism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nt Immunopharmacol 2001 1 891 901 6 Macpherson A J Harris N L Interactions between commensal intestinal bacteria and the immune system Nat ReV Immunol 2004 4 478 485 7 Elson C O Cong Y Iqbal N Weaver C T Immuno bacterial homeostasis in the gut New insights into an old enigma Semin Immunol 2001 13 187 194 8 Kankaanp P S tas Y Salminen S Isolauri E Homogenates derived from probiotic bacteria provide down regulatory signals for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Food Chem 2003 83 269 277 9 Amrouche T Boutin Y Fliss I Effects of bifidobacterial cytoplasm peptide and protein fractions on mouse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and cytokine production Food Agric Immunol 2006 17 29 42 10 Kagnoff M F Eckmann L Epithelial cells as sensors for microbial infection J Clin InVest 1997 100 6 10 11 Rescigno M Urbano M Valzasina B rancolini M Rotta G Bonasio R Granucci F Kraehenbuhl J P Ricciardi Castagnoli P Dendritic cells express tight junction proteins and penetrate gut epithelial monolayers to sample bacteria Nat Immunol 2001 2 361 367 12 Sansonetti P J War and peace at mucosal surfaces Nat ReV Immunol 2004 4 953 964 13 Pochard P Gosset P Grangette C Andre C Tonnel A B Pestel J Mercenier A Lactic acid bacteria inhibit TH2 cytokine production by mononuclear cells from allergic patient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2 110 617 623 14 Fujiwara D Inoue S Wakabayashi H Fujii T The antiallergic effect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re strain dependent and mediated by effects on both Th1 Th2 cytokine expression and balance Int Arch Allergy Immunol 2004 135 205 215 15 Peng S Lin J Y Lin M Y Antiallergic effect of milk fermented with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a murine animal model J Agric Food Chem 2007 55 5092 5096 16 Groux H O Garra A Bigler M Rouleau M Antonenko S de Vries J E Roncarolo M G A CD4 T cell subset inhibits antigen specific T cell responses and prevents colitis Nature 1997 389 737 742 17 von der Weid T Bulliard C Schiffrin E J Induction by a lactic acid bacterium of a population of CD4 T cells with low proliferative capacity that produce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and interleukin 10 Clin Diagn Lab Immunol 2001 8 695 701 18 Banchereau J Steinman R M Dendritic cells and the control of immunity Nature 1998 392 245 252 19 Cella M Sallusto F Lanzavecchia A Origin maturation and antigen presenting function of dendritic cells Curr Opin Immunol 1997 9 10 16 20 Stagg A J Hart A L Knight S C Kamm M A Microbial gut interactions in health and disease Interactions between dendritic cells and bacteria in the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immunity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 2004 18 255 270 21 Iwasaki A Kelsall B L I Mucosal dendritic cells Their specialized role in initiating T cell responses Am J Physiol 1999 276 G1074 G1078 22 Niess J H Brand S Gu X Landsman L Jung S McCormick B A Vyas J M Boes M Ploegh H L Fox J G Littman D R Reinecker H C CX3CR1 mediated dendritic cell access to the intestinal lumen and bacterial clearance Science 2005 307 254 258 23 Macatonia S E Hosken N A Litton M Vieira P Hsieh C S Culpepper J A Wysocka M Trinchieri G Murphy K M O Garra A Dendritic cells produce IL 12 and dir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1 cells from naive CD4 T cells J Immunol 1995 154 5071 5079 24 Iwasaki A Kelsall B L Freshly isolated Peyer s patch but not spleen dendritic cells produce interleukin 10 and induc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 helper type 2 cells J Exp Med 1999 190 229 240 25 Kelleher P Maroof A Knight S C Retrovirally induced switch from production of IL 12 to IL 4 in dendritic cells Eur J Immunol 1999 29 2309 2318 26 Roncarolo M Levings M K Traversari C Differentiation of T regulatory cells by immature dendritic cells J Exp Med 2001 193 F5 F9 27 Kato I Tanaka K Yokokura T Lactic acid bacterium potently induces the production of interleukin 12 and interferon by mouse splenocytes Int J Immunopharmacol 1999 21 121 131 28 Christensen H R Frokiar H Pestka J J Lactobacilli differentially modulate expression of cytokines and maturation surface markers in murine dendritic cells J Immunol 2002 168 171 178 29 Mohamadzadeh M Olson S Kalina W V Ruthel G Demmin G L Warfield K L Bavari S Klaenhammer T R Lactobacilli activate human dendritic cells that skew T cells toward T helper 1 polariz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5 102 2880 2885 30 Zeuthen L H Christensen H R Frokiaer H Lactic acid bacteria inducing a weak interleukin 12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R response in human dendritic cells inhibit strongly stimulating lactic acid bacteria but act synergistically with Gram negative bacteria Clin Vaccine Immunol 2006 13 365 375 31 Robinson D S Kay A B Role of Th1 and Th2 cells in human allergic disorders Chem Immunol 1996 63 187 203 32 Abbas A K Murphy K M Sher A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helper T lymphocytes Nature 1996 383 787 793 33 Trinchieri G Interleukin 12 A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with immunoregulatory functions that bridge innate resistance and antigen specific adaptive immunity Annu ReV Immunol 1995 13 251 276 34 Gajewski T F Fitch F W Anti proliferative effect of IFN in immune regulation I IFN inhibits the proliferation of Th2 but not Th1 murine helper T lymphocyte clones J Immunol 1988 140 4245 4252 35 Morita H He F Fuse T Ouwehand A C Hashimoto H Hosoda M Mizumachi K Kurisaki J Cytokine produ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