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中药饮片项目申请报告.doc_第1页
如何撰写中药饮片项目申请报告.doc_第2页
如何撰写中药饮片项目申请报告.doc_第3页
如何撰写中药饮片项目申请报告.doc_第4页
如何撰写中药饮片项目申请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撰写中药饮片项目申请报告38 / 39目 录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51.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51.1.1项目申报单位名称51.1.2申报项目名称51.1.3申报单位法定代表人51.1.4项目申报单位简介51.2中药饮片项目概况51.2.1中药饮片项目名称51.2.2中药饮片项目性质51.2.3中药饮片项目的建设背景61.2.4建设地点61.2.5中药饮片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71.2.6中药饮片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71.2.7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211.2.8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32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352.1中药饮片发展规划分析352.2中药饮片产业政策分析362.3中药饮片行业准入分析37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393.1资源开发方案393.2资源利用方案393.3资源节约措施39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414.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414.1.1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指导文件414.1.2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及规范414.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424.2.1中药饮片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424.2.2中药饮片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424.2.3能耗指标分析424.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434.3.1节能措施434.3.2节能效果分析48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495.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495.1.1中药饮片项目选址495.1.2厂址的建设条件505.1.3用地方案515.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515.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52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536.1环境和生态现状536.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46.2.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46.2.2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56.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566.3.1法律、法规依据566.3.2污染物排放标准566.3.3施工期环保措施576.3.4营运期环保措施596.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626.5特殊环境影响63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647.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647.1.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647.1.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647.1.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657.1.4财务分析667.1.5不确定性分析697.1.6财务评价结论697.2行业影响分析697.2.1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697.2.2项目对行业的影响分析707.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727.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72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738.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738.2社会适应性分析738.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74附表:附表1: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附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3: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4: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5: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6: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6-1: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附表6-2: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6-3: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附表7:利润与利润分配表;附表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附表9: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附表10: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附表11:资产负债表。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1.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1.1.1项目申报单位名称1.1.2申报项目名称中药饮片项目1.1.3申报单位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邮政编码:单位地址:1.1.4项目申报单位简介1.2项目概况1.2.1项目名称*公司中药饮片项目建设项目1.2.2项目性质新建1.2.3项目的建设背景1.2.4建设地点.1.2.5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1、建设规模2、建设内容1.2.6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1.2.6.1产品方案1.2.6.2生产工艺流程图图1-1 生产工艺流程1.2.6.3中药饮片主要用途、性能1.2.6.4关键技术的先进性和效果论述新产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利润增长的关键, 也是企业市场营销的主要卖点! 只有不断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计和新标准,开发出适应不同目标客户需要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新产品,才能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增利源泉。本项目的先进性主要表现:理论和思路创新1.2.6.6总图运输1、设计原则2、总平面布置其总平面主要指标如表1-1所示:表1-1总平面主要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项目占地面积平方米2投资强度万元/公顷3容积率4建筑系数3、道路规划4、竖向规划5、绿化规划6、运输方式1.2.6.7建筑工程1、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199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2、设计原则(1)在设计中,认真执行国家或地方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和规程,遵照安全实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以满足工艺专业要求。(2)确定合理的建筑形式,在节省投资、满足通风采光及生产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美观大方,整齐统一。,建设标准为30万级净化生产,达到GMP生产要求。(3)合理选择结构方案,使得在建材选取、施工方法上,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施工规范化,从而加快该项目的建设进度。(4)贯彻执行抗震工作以防为主的方针,根据有关规范采取措施,使建筑物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5)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原则,使建筑物在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等于本地区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可能有一定的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见地震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3、抗震设计(1)抗震设防本项目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级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工程设计时根据地震安全性预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2)抗震设计根据概念设计的原理,正确解决总体方案,材料使用和细部构造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建筑体型设计建筑平立面宜采取规则、对称布置,建筑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的均匀,对体、型复杂的建筑物设置防震缝,将建筑物分成规则的结构单元。抗震结构体系结构设计做到传力明确,结构合理,设置多道抗震防线,根据建筑物重要程度,采取不同的结构形式。4、结构设计根据厂房的体形尺寸、使用功能、受荷情况,合理确定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本项目生产车间为一层轻钢结构建筑物,办公生活楼为3层框架结构。全部是租用,按照需求进行改造。5、建筑设计1.2.7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1.2.7.1主要设备选型表1-2 项目拟购设备清单序号设备名称数量(个、台、套)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2152161174184191201211221000231241251261271.2.7.2公用工程1、给排水(1)设计范围本项目涉及的生产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2)给水概述日用水量预测为1立方米/日。规划从场外引一管径为50mm的主干管,对地块内部进行供水,管网布置采用消防、生产合用方式。(3)室内消防系统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按火灾一次计,室内消防水量为20L/S,室内设置SG24/65型室内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50米,两支水枪,每根立管供水量20L/S,消防水管采用DN100焊接钢管。车间内并配有一定量的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以确保安全生产。(4)排水系统厂区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制。雨水雨水量计算采用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Q=3345(1+0.78lgP)/(T+12)0.83暴雨重现期P取1年,地面径流时间T取10分钟。雨水经收集后排接至纬三路雨水管,管道采用d600400mm混凝土管。污水污水量:按供水量的80%计,总的污水量为0.8立方米/日。污水管网:污水管道采用d300d400mm混凝土管,采用重力流形式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纬三路市政污水管道。2、供电(1)供电电源及供电条件规划设变压器一台,从开发区电力管线引入10KV供电线路,经厂区配电房降压后送至厂区内各建筑,厂区内所有电力电缆均采用地埋方式沿路敷设。(2)电力负荷及性质电力负荷本项目总装机容量为*kW,其中设备装机*kw,照明装机*kw,食堂及其他生活设施装机*kw。项目实施后,完全可以满足本项目需要。负荷性质本项目负荷性质属于三级负荷。(3)供电方案配电室设置配电系统(4)控制、保护及测量控制保护测量(5)电气设备选型各配电及操作控制设备均按照安全、可靠、节能、先进的原则进行选型。直流电源装置选用智能高频开关直流电源柜;动力箱选用LL2型动力配电箱。(6)线路选择及敷设本项目主要生产车间或工段负荷比较集中,生产高低压配电线路均采用电缆线路;室外电缆采用沿电缆桥架敷设或采用铠装电缆直埋地敷设方式,厂房内电缆采用沿电缆桥架敷设或穿钢管埋地敷设方式。(7)照明、防雷、接地照明照明灯具与照明配电箱的选择,按照环境要求在装置区用防腐灯具,配电箱可置于操作室内用普通型,操作室,配电室可用常规灯具。电缆按电压、电流、允许电压损失及环境等条件选择。380V电缆选用阻燃型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需要阻燃型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电缆敷设采用电缆桥架明敷及配电室的电缆沟敷设。生产车间内的照明灯具选用隔爆型荧光灯或白炽灯,照明线路均采用BV-2.5平方毫米线穿钢管暗敷,相应的照明配电箱,分线盒,开关等亦采用隔爆型,照度应在75-100LX范围内。其余各车间的照明灯具均选用防水、防尘荧光灯或白炽灯,照度应在75-100LX范围内,照明线路也采用BV-2.5平方毫米线穿钢管暗敷,变配电间内除变通照明外,还应设应急照明灯具以备停电时开关操作之用。防雷、接地及静电所有生产装置及建构筑物,按第三类防雷设防。对系统接地的型式本工程采用TN-S系统,将变压器的中性点与地直接连接,负荷侧的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则通过保护线(PE线)与接地点连接,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线)和保护线(PE线)是分开的。电力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接地和防雷设施接地,先按各自的要求考虑接地装置,然后可将它门连接在一起,构成统一的接地网。(8)电修本厂无特殊用电设备,为节省投资,工厂不设专门的电气修理车间,对一般的电气设备维修由厂内电工负责修理,对较复杂的电气设备修理可委托当地的电气修理部门进行修理。(9)通信厂区电信线路、有线电视线路,从纬三路市政道路电信管网引入。3、通风与制冷车间空调室的设置主要是为满足生产工艺需要及为工作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空调室必须使车间内保持一定的温湿度,不断地补充新鲜空气,散发多余的热量、水分、灰尘及排出有害气体,以达到所需要的气象条件和卫生条件。为了满足各车间的特殊要求,在办公室、研发中心以及车间办公室等处应当设置若干独立的空调系统。空调室系由空气过滤、洗涤,调温、调湿、送风和风量控制等部分组成。4、消防(1)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50019-200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998)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30号)(2)工程概述工程各装置火灾危险性类别本项目车间火灾危险类别为乙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工程的消防基本情况厂内建有消防水池,并建有消防给水系统,供水压力为0.4MPa。厂区内现有消防通道,室外消防给水管网上设有室外消防栓,在室内及各个装置区设置有室内消火栓和小型灭火器。公司内设有保卫科,负责管理厂内消防设施,负责消防知识的培训和演练。(3)消防措施消防工程是为防止不正常事态的蔓延和减少事故灾害损失程度的重要措施和保障,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程指导方针,本项目设计过程中,相关专业依据有关法规与规定,采取了必要的消防安全措施。总图在总图布置中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对生产装置及辅助装置按功能分区,在各装置四周均设置了不低于12米的主干道和6米的环形消防通道,转弯半径12米,以满足运输和消防要求。本项目新增建筑物相互间防火距离均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设计。建筑根据工艺生产特点,本项目新增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门窗分别采用塑钢窗、铝合金窗、木门及钢木大门,主要承重构件耐火等级为二级,均能满足防火要求。厂房安全出口的数目多于两个,厂房内最远工作点到外部出口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有吊顶要求的区域采用非燃烧、阻燃等耐火材料。消防给水与排水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本工程按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一次着火考虑,室内消防水量为15L/s,室外消防用水量为不小于20L/s,消防用水总量不小于35L/s,火灾延续时间为3小时。本工程厂区设置消防给水管网,环状布置,管径DN50,按消防用水量及消防栓要求,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室外消防栓的保护半径为120米。本工程新建厂房内设室内消火栓,消火栓的布置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一处着火点,消火栓布置间距不大于50米。室内消防给水管网设2处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本工程厂房内均配置灭火器,用于扑灭初期火灾,室内消火栓均采用上部为水枪下部放置建筑灭火器的箱体。通风与采暖电气1.2.8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1.2.8.1投资规模1、编制依据2、编制方法3、建设投资建设投资合计*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及预备费。(1)工程费用工程费用合计*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万元,设备购置费*万元,安装费*万元。(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工程建设预备费4、流动资金估算5、投资估算结果项目计划总投资为*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万元,流动资金*万元。1.2.8.2资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为*万元,所需资金全部由项目单位自筹。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2.1发展规划分析1、符合国家发展规划2、符合*市发展规划3、符合地方发展规划2.2产业政策分析2.3行业准入分析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3.1资源开发方案3.2资源利用方案3.3资源节约措施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项目在建设及使用过程中拟采取以下措施:(1)项目建筑、结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设计标准规范进行设计,不超标,合理利用建筑材料,不浪费。(2)采用新型节能的墙体材料,重点使用轻质、高强、保温性能好的节能新材料和保温门窗,加强屋面及墙体保温。墙体材料尽可能使用国家推广使用的新型建材,如加气混凝土等,减少粘土红砖的使用量。(3)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以节能降耗。(4)所有设备一律选用符合国家规定的节能型设备,不选择国家已公布淘汰的机电产品。电器设备选用新型高效节能型,并采取电容补偿,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电损耗。照明灯具选用节能型,以节约用电。(5)注意节约用水,所有用水设施均选用节水型的。生产、生活场所卫生间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以节约用水。(6)在各类能源进入室内的入口处均装设各类能源消耗计量仪表,进行能耗计量、考核。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4.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4.1.1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指导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施行);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4、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5、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6、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2005年);7、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8、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4.1.2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及规范1、公共建筑采暖空调能耗限额(DB37/935-2007);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5、建筑给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6、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365-2005);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9、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1991);10、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11、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12、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GB/T7119-1993)。4.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4.2.1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4.2.2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本项目需要的一次能源主要为新鲜水,二次能源为电。其主要耗量如下表:表4-1 本项目能源消耗表序 号名 称单位年需要量1电2水4.2.3能耗指标分析表4-2本项目能耗指标表序号名称折算系数产品能耗备注耗量ce(t)一能源消耗1新鲜水0.0857kg/t2电0.1229kg/kWh二年耗能tce/年4.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4.3.1节能措施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的平衡与经济性2、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与节能设备3、电气4、暖通5、建筑6、给排水4.3.2节能效果分析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5.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5.1.1项目选址1、对厂址的原则要求2、可供选择的厂址5.1.2厂址的建设条件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简况5.1.3用地方案5.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详见总平面主要指标表:表5-1总平面主要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项目占地面积平方米2总建筑面积平方米3投资强度万元/公顷4容积率5建筑系数5.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6.1环境和生态现状1、水环境表6-1 项目附近水体周寒河水质监测结果单位:mg/l(pH除外)参数水质监测结果GB38382002类标准pH7.47.969DO5.57.25NH3-N0.220.341.0监测结果表明,该区域水体质量总体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标准要求。2、环境空气表6-2 环境空气监测结果单位:mg/m3污染物TSPSO2NOx日均浓度值0.0420.0630.0070.0140.0090.018GB3095-1996标准值0.300.150.12监测结果表明,该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空气环境质量良好。3、噪声表6-3 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单位:Leq dB(A)项 目东厂界南厂界西厂界北厂界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声环境现状昼50.652.153.449.760夜47.848.349.746.750由上表结果可知,项目噪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即昼间不超过60dB(A),夜间不超过50dB(A)。4、生态环境现状6.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6.2.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大气污染2、废水污染3、噪声污染4、固废污染6.2.2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6.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6.3.1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第7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998)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条例(环保总局令第14号)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2000年3月)6.3.2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级标准;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2、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III类标准。3、固体废弃物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6.3.3施工期环保措施6.3.4营运期环保措施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2、水环境影响分析表6-4 项目污水产生情况污水来源CODCrBOD5氨氮SS员工生活污水综合污水产生浓度(mg/L)35015030150污染物排放量(t/a)18.98.11.628.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mg/L)100201570污染物排放量(t/a)5.48.11.628.1项目生活废水经过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后,排入集中区污水管网。4、噪声环境影响分析5、固废影响分析6.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6.5特殊环境影响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7.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7.1.1财务评价依据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