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试题_第1页
中药鉴定学试题_第2页
中药鉴定学试题_第3页
中药鉴定学试题_第4页
中药鉴定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南 京京 农农 业业 大大 学学 试试 题题 纸纸 2009 2010 学年学年 1 学期学期 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 必修 选修必修 选修 试卷类型 试卷类型 A B 课程 中药鉴定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签名 得分 一 填空题 本大题共填空题 本大题共 17 分 每一空分 每一空 0 5 分 分 1 马兜铃按其入药部位的不同有不同的中药名 以根入药称 青木香 以其 茎叶入药称 天仙藤 以其果实入药称 马兜铃 2 丹皮按产地划分有 凤丹皮 川丹皮 瑶丹皮 山东丹皮 和 连丹皮 按其加工方法划分有 原丹皮 与 刮 粉 丹皮 两种 3 写出下列常用中药的药用部位 薏 苡 种仁 茯 苓 菌核 五倍子 虫瘿 威灵仙 根 蛤士蟆油 输卵管 辛 夷 花蕾 苍耳子 果实 没 药 树脂 4 写出下列中药的常用别名 1 2 个 或其正名 浙贝母 大贝 象贝 重楼 根 白术 块根 铁秤砣 块根 仙灵脾 淫羊藿 子芩 黄芩 枣皮 山茱萸 国 老 甘草 5 三七根据其加工入药的部位不同有 剪口 筋条 绒根 头子 6 中药延胡索的止痛成分中止痛作用最强的是 延胡索乙素 7 著名的 四大怀药 有 怀菊花 怀地黄 怀山药 和 怀牛膝 二 选择题 本大题共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分 分 一 本项为单项选择题 每一小题 一 本项为单项选择题 每一小题 1 分 共分 共 10 分 得分分 得分 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C 本草纲目 证类本草 C 神农本草经 新修本草 本草经集注 2 中国最早的一部具药典性质的本草是 D 神农本草经 B 证类本草 C 本草纲目 D 新修本草 E 本草蒙筌 3 枇杷叶来源于 A A 蔷薇科 B 豆科 C 十字花科 D 木兰科 E 蓼科 4 全蝎原动物属于 A 本试卷适应范围 中药学 得分评阅人 得分评阅人 装 订 线 装 订 线 A 多足纲 B 蛛形纲 C 昆虫纲 D 甲壳纲 E 爬行纲 5 番泻叶粉末遇碱试液显 B A 蓝色 B 红色 C 绿色 D 紫色 E 黄色 6 厚朴来源于 E A 芸香科植物 B 樟科植物 C 木樨科植物 D 桑科植物 E 木兰科植物 7 肉桂粉末镜检可见除下列哪项特征 A A 石细胞类圆形 类方形或多角形 壁常三面增厚 一面菲薄 木化 B 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 含黄棕色油状物 细胞壁木化 C 纤维多单个散在 长梭形 D 草酸钙针晶较细小 成束或散在 E 木栓细胞多角形 一边壁较薄 含红棕色物质 细胞壁木化 8 麻黄中生物碱主要存在于 C A 种子 B 节部 C 节间的髓部 D 节间皮部 E 根 9 白颈是指 A A 地龙的生殖环带 B 有效成分集中的部位 C 刚毛 D 受精囊孔 E 雄生殖孔 10 蜈蚣的原动物是 A A 少棘巨蜈蚣 B 多棘蜈蚣 C 黑头蜈蚣 D 赤蜈蚣 E 以上均是 二 本项为不定项选择题 多选错选不得分 共 二 本项为不定项选择题 多选错选不得分 共 10 分 每一选项分 每一选项 1 分 得分分 得分 1 毛茛科的根和根茎类药材有 ABCE A 黄连 B 附子 C 升麻 D 北豆根 E 白芍 2 蕲蛇腹部灰白色 鳞片较大 有多数类圆形斑纹 习称为 A A 方胜纹 B 连珠斑 C 佛指甲 D 胶口镜面 E 涡纹 3 具绢丝样光泽的矿物药是 D A 朱砂 B 雄黄 C 铅丹 D 石膏 E 信石 4 下列中药来源于昆虫纲的有 ABCD A 土鳖虫 B 桑螵蛸 C 蝉蜕 D 斑蝥 E 蜈蚣 5 药材适宜采收期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有 BCDE A 气候条件 B 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 C 植物的生长发育阶段 D 产地 E 产量 6 大黄中含有抗菌成分为有 ABD 等几种成分 泻下成分为有 CE A 大黄素 B 大黄酚 C 番泻苷 A D 大黄素甲醚 E 番泻苷 B 7 黄芩粉末中 AC A 可见韧皮纤维呈梭形 无石细胞 B 可见石细胞和油细胞 无韧皮纤维 C 可见韧皮纤维和草酸钙方晶 D 可见梭形韧皮纤维和石细胞 E 无梭形韧皮纤维和石细胞 8 中药降香与苏木用火烧后残留的灰烬颜色分别为 C A 白色与灰褐色 B 灰白色与白色 C 灰褐色与灰白色 D 褐色与灰色 9 以动物的病理产物入药的是 ABCE A 珍珠 B 马宝 C 牛黄 D 麝香 E 猴枣 三 对应选择题 每一小题 三 对应选择题 每一小题 1 分 共分 共 10 分 得分分 得分 1 5 题 A 菊花 B 西红花 C 蒲黄 D 槐米 E 红花 1 以头状花序入药的药材是 A 2 以花蕾入药的药材是 D 3 以柱头入药的药材是 B 4 以花入药的药材是 E 5 以花粉入药的药材是 C 6 10 题 A 车轮纹 B 方胜纹 C 罗盘纹 D 云锦花纹 E 槟榔纹 6 蕲蛇 B 7 商陆 C 8 肉豆蔻 E 9 广防已 A 10 何首乌 D 三 术语解释 本大题共三 术语解释 本大题共 10 分 每一小题分 每一小题 2 分 分 得分评阅人 1 怀中抱月 川贝的外层两片鳞叶大小相差悬殊 大鳞叶紧抱小鳞叶 未抱住 的部分呈新月形 称之 1 观音坐莲 川贝药材中的松贝的底部平 能直立于桌面 俗称为 观音坐莲 2 狮子盘头 党参根头部的多数疣状突起 3 挂甲 牛黄的水溶液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 经久不退 且有清凉感 4 晶纤维 甘草等药材的粉末中的草酸钙结晶镶嵌在纤维细胞上 5 发汗 在药材的加工过程中 用微火烘直至半干或微煮 蒸后 堆置放一处 使其内部水分外溢 从而 发生变色 变软 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 利于药材的干燥 四 简答题 本大题共四 简答题 本大题共 19 分 分 1 南沙参与北沙参的比较 4 分 2 山茱萸与吴茱萸的比较 4 分 3 人参与商陆的比较 4 分 4 柴胡与银柴胡的比较 4 分 5 现代中药的特点是什么 3 分 1 写出下列药材的性状特征 每一个 4 分 共 20 分 人参 甘草 红花 麦冬 天麻 1 南沙参与北沙参的比较 4 分 答 1 来源 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 2 性状比较 南沙参呈圆锥形或圆柱形 略弯曲 长 7 27cm 直径 0 8 3cm 顶端有 1 或 2 根茎 芦头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 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 上部多有深陷横纹 呈断续的环纹 下部有纵纹及纵沟 体轻 质泡 易折断 断面不平坦 黄白色 多裂隙 味微甘 北沙参呈细长圆柱形 偶有分枝 长 15 45cm 直径 0 3 1 5cm 上端稍细 常留有黄棕色根茎残 基 中部略粗 尾部渐细 表面淡黄白色 粗糙 全体有细纵皱纹或纵沟 并有棕黄色或白色点状皮孔和 须根痕 质坚硬而脆 易折断 断而皮部浅黄白色 木质部黄色 气特异 味微甜 3 成分比较 南沙参的主要成分 其轮叶沙参含三萜类皂甙 北沙参根含生物碱和淀粉 并含微量挥发油 及佛手柑内酯 果实含珊瑚菜素等 4 性味功效 南沙参性微寒 味甘 具有养阴润肺 化痰止咳功效 而北沙参性微寒 味甘微苦 具有 养阴润肺 养胃生津功效 2 山茱萸与吴茱萸的比较 4 分 答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 肉质果皮破裂皱缩 不完整或呈扁筒状 长约 1 5 厘米 宽约 0 5 厘米 新货表面为紫红色 陈久者则多为紫黑色 有光泽 基部有时可见柄痕 顶端有一圆形宿存痕迹 质柔不易碎 无臭 味酸而涩苦 补益肝肾 收敛固涩 吴茱萸为芸香科吴茱萸 石虎 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未成熟的果实 吴茱萸果实呈扁球形 表面绿黑色或 带棕色 顶端略凹陷 常有 5 裂隙分开为 5 蓇葖果 基部有 5 齿的宿萼及短小果柄 柄上有毛茸 质地坚 硬 有香气 味辛辣 吴茱萸性热 味辛 苦 有小毒 具有散寒 温中 燥湿 解郁 舒肝止痛 止呕 得分评阅人 作用 3 人参与其混淆品商陆的比较 4 分 答 1 来源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商陆为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 2 性状比较 人参有根茎 芦头 商陆无芦头 人参有树脂道 商陆无 人参气微香而特异 味微苦 甘 商陆气微 味甘淡 久嚼麻舌 3 粉末特征 人参有草酸钙簇晶 商陆有草酸钙针晶束或草酸钙方晶 4 性味功效 人参 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 安神增智 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贵重药材 商陆 利尿消肿 解毒散结 且有小毒 4 柴胡与银柴胡的比较 4 分 答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按性状不同 分别习称 北柴胡 及 南柴胡 北柴胡 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 长 6 15cm 直径 0 3 0 8cm 根头膨大 顶端残留 3 15 个茎基或短纤维 状叶基 下部分枝 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 具纵皱纹 支根痕及皮孔 质硬而韧 不易折断 断面显片状 纤维性 皮部浅棕色 木部黄白色 气微香 味微苦 银柴胡 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银柴胡的根 药材药材 根类圆柱形 偶有分枝 长 15 40cm 直径 1 2 5cm 表面淡黄色或黄白色 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 具孔状凹陷 习称 沙眼 顶端有密集的疣 状突起的茎痕 习称 珍珠盘 质硬而脆 易折断 断面有裂隙 皮部甚薄 木部有黄 白色相间的放射状 纹理 气微 味甘 本品性寒清润 味甘益阴 既退虚热 又除疳热 为阴虚发热 疳积发热常用之品 退虚热 主治肝肾阴虚发热 骨蒸劳热 清疳热 用于小儿消化不良 疳积发热 5 现代中药的特点是什么 3 分 答 现代中药的特点是三效 三小 三便 三效 高效 速效 长效 三小 剂量小 副作用小 毒性小 三便 便于服用 便于携带 便于贮存 五 论述题 本大题共五 论述题 本大题共 24 分 分 1 中药麝香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8 分 答 1 手捏个麝香 有弹性 2 麝香仁搓之成团 压之即散 不得有顶指 染指 粘指现象 3 闻三香 4 针刺检查 有冒槽现象 5 水试法 当门子 于开水中不散开 一段时间后取出 仍不散开 有香气 6 推灰试验 于草木灰上滚下 应不推灰 7 用葱汁染线 1 条 再穿过香囊 来回拉动数次 葱味消失者为真 8 磨墨于砚中 投入麝香粉少许 则墨汁分开 2 中药鉴定中的水试法有哪几种 试举例说明 8 分 答 答 水试法鉴别中药材 主要是根据中药材经过水浸泡后产生各种特殊的变化 如颜色改变 产生泡 沫 粘性 滑腻 膨胀及其它现象等等 用以确定中药材的真伪优劣 水试法是采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将药材浸于水中而出现某些现象和特征 通过适当加酸 碱处理 达到鉴别的目 的 土茯苓 用水湿润后有粘滑感 牛黄 取少量加水适量调和 涂于指甲上 能将指甲染成黄色 习称 挂甲 经 久不退 并有清凉感透入指头 远志 取粉末约 015g 置试管中 加热水 10ml 左右 密塞 强力振摇 1min 后产生 持久性的泡沫 10min 内不消失 主含皂甙成分的药材均有此反应 如知母 柴胡 桔梗 人参等 苦杏仁 取数粒加水共研 有苯甲醛的特殊香气 牵牛子 加水浸泡后种皮呈龟裂状 手捻有明显的粘滑感 菟丝子 用水浸泡后表面有粘性 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 可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 形如吐丝 栀子 捣碎后浸入水中 可使水染成鲜黄色 苏木 取碎片用热水浸泡 水染成红色 加酸变成黄色 加碱液仍为红色 葶历子 遇 水粘滑性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