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收录)芳是香所为——读《红楼梦》有感(网友来稿).doc_第1页
(杂文收录)芳是香所为——读《红楼梦》有感(网友来稿).doc_第2页
(杂文收录)芳是香所为——读《红楼梦》有感(网友来稿).doc_第3页
(杂文收录)芳是香所为——读《红楼梦》有感(网友来稿).doc_第4页
(杂文收录)芳是香所为——读《红楼梦》有感(网友来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杂文收录)芳是香所为读红楼梦有感(网友来稿) 芳是香所为读红楼梦有感(网友来稿)杂文收录读书,是人生一大乐事。 每每提到读书,我久不能忘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的那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 这是我在少年时代所学的课本上看到的话,说实话那时所学的古文是我及同龄的小伙伴们最头疼,最不待见的知识,但是唯有这句话戳中了我的心。 也就终身不忘。 家境贫寒,解决温饱尚有困难,哪来得闲钱买书,所以也就欣赏袁枚的那句话了。 正是他那远见成了我将借书的尴尬化为从容的动力。 于是乎,同学每当买回新书,我都会借之而先睹为快。 以至于后来,他们都形成了一种共识,买了书先问我感兴趣不,如果是肯定的回答,那么将交给我,如果是否定的回答,将悻悻而走。 少年时代的我是那样渴求知识,书中自有一个个新的天地,是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如鲁迅见三味书屋外的圆月,如鲁宾逊漂流到了荒岛上的惊奇,如三毛到了撒哈拉。 而少年时代是那么地苦涩又短暂,此时才知道那是多么的美好,纵使我读遍天下文章,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那时的时光,更何况所读才如沧海中一粟而已。 工作了,经济条件有所改善,自己有能力买书来读,可是却没有过多的时间来读所谓的“闲书”。 只有利用暑假时间来读,终于可以亲见那四大名著的魅力了,书中的描述是不同于影视作品,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书籍不于其它媒介的好处,给读者以无限想像的空间。 漫步书海,让我读懂那三国演义是风起云涌的政治史诗,水浒传是义博云天的兄弟情,西游记是至死不谕的信仰,红楼梦是擦肩而过的爱情。 中外名著多如牛毛,可读的书浩如烟海,但是唯有那多少大学问家倾尽毕生才学苦研的红楼梦让我记忆深刻。 对于它的喜爱尤如它最初的名字那样坚定石头。 如果说它是一块石头的话,那么它也是不同寻常的,在我国作家的笔下两块不寻常的石头曝出了两部惊世巨著,一是西游记,一是红楼梦。 这两块石头同为上古女神女娲炼石补天所遗,一个是轰轰烈烈,一个则是。 软玉温香,一个跨千山万水成佛佑人间,一个享人间荣华共世事沧桑。 打打杀杀,降妖除魔,我不感兴趣。 唯对石头记读了不下四回。 时隔三五年,在这期间,我的女儿都长大了一些,可以和我谈一两句红楼了。 当回味起这几年读此书的感受时,真是今时不同往日,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第一遍读的时候,只记得宝玉与黛玉,甚是讨厌熙凤而已;再读时,便能记住“满纸荒唐言,都云作者痴”;又读一遍此书,方不太厌恶宝钗了;14年春又读此书,便同情起来那十二钗来。 红楼梦里有多么深奥的学问,是我的水平所不能及的,即是我所不能懂的。 此时,只想谈谈自己读其的一点收获其一,红楼梦里的国学知识。 想来那位曹公子也是诗礼簪缨之族,且不说书中那出自各人物之口的诗词,岂不都是他的生之所学,心之所想吗?单说那每一回的题目都是精心雕琢,意形俱工的好题。 记得第一次读时,差点“噎”着了,因为要囫囵吞枣地“咽”过很多字,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刘姥姥进大观园参加宴饮的那回当中有一字“鲞”。 我只猜跟鱼有关,想是用鱼做,可谁知不是,因为在前年偶尔翻看一本菜谱时看到一道菜名日“红楼茄鲞”,当时我好惊喜,这一定是与那本书有关的菜肴。 于是再读时我就查了老字典,终于知道它读“xing”,借助此工具书和菜谱也弄懂了它是怎样的一道美味,谁还能说书是枯燥无“味”的?又如第一次读红楼梦是暑假时,记不得是哪回里有一句诗“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我当时还是个学生,读到这里时心里竟是那样的惊喜和窃窃地嘲讽起了作者,都说他伟大,那么多学者都在研究,难道还没我这个见识不多的小姑娘吗?这样的错误也会犯“我且问那石头记,先生云春韭绿时,暑气异常见骄阳,禾苗尚青待余温,哪见十里稻花香?”现在想当时的自己的心里的小窃喜,我真是羞愧,也庆幸自己木讷的性子,要不然和人炫耀那偶然的“收获”可不是让人笑掉了大牙再掉了智齿?今春再对着自家小院的春韭时,读红楼梦时,我便笑起自己的无知还是不仔细,人家曹老先生的祖籍可是江南,在南京也好,金陵也罢,总之可不就是“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里所云春韭与稻香共存吗!每每自己想起此事,也觉得可笑,可见读书时也会有这般读者与几百年前的老先生的争执之乐。 且当自嘲吧,将这个小误会讲给友人,甚是哭笑不得我这一读书之乐。 此书里的国学知识岂是我读了三五回就能尽数记住的,何谈学来为己所用呢。 其二,红楼梦中的爱情观。 从前读它,只为宝玉和黛玉的错过而怨恨,怨恨熙凤,这个妇人好毒心从中乱点鸳鸯谱,把拆散宝黛的罪责硬生生安在了凤辣子的身上;而今,四读它了,我则将注意力转移到那个时代背景上,是那个封建的时代左右着十二钗的命运,谁好,谁坏,这不涉及,只是各人有各人的性格,曹老先生的笔赋予了他们无法选择的性情和命运。 读者这个局外人看得心痛,更何况目睹那个时代的老先生了,他也是局内人的无可奈何吧?小的时候总会有一种遗憾,觉得要是宝黛能够在一起该多好呀,可是读过几回之后却不那么想了。 在与不在,他们都爱了,恨与不恨,她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