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水质工程学 一 复习思考题水质工程学 一 复习思考题 一 一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 1 水体自净水体自净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 经过物理的 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 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 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 这 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 2 2 反应器反应器在化工生产过程中 都有一个发生化学反应的生产核心部分 发生化 学反应的容器称为反应器 3 活塞流反应器和恒流搅拌反应器活塞流反应器和恒流搅拌反应器活塞流反应器 也称管式反应器 流体是以 队列形式通过反应器 液体元素在流动的方向上绝无混合想象 每一流体元 素停留时间都是相等的 各点上的反应物浓度和反应速度有确定值 恒流搅 拌反应器 也称连续搅拌罐反应器 物料不断进出 连续流动 反应器内各 点浓度完全均匀 反应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有返混作用 4 4 胶体稳定性胶体稳定性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 分为 1 动力 学稳定性 2 聚集稳定性 5 5 凝聚和絮凝凝聚和絮凝凝聚指胶体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的过程 絮凝指脱稳的胶体或 微小的悬浮物聚结成大的絮凝体的过程 6 6 四个混凝作用机理四个混凝作用机理 1 压缩双电层作用机理 2 吸附 电性中和作用机理 3 吸附架桥作用机理 4 沉淀物的网捕 卷扫作用机理 7 7 胶体保护胶体保护当胶粒表面被高分子物质全部覆盖后 量胶粒接近时 由于 胶粒 胶粒 之间所吸附的高分子受到压缩变形而具有排斥势能 或者由于带电 高分子的相互排斥 使胶粒不能凝聚 8 8 异向絮凝和同向絮凝异向絮凝和同向絮凝异向絮凝 指脱稳胶体由于布朗运动相碰撞而凝聚的现 象 同向絮凝 指借助于水力或机械搅拌使胶体颗粒相碰撞而凝聚的现象 9 自由沉淀和拥挤沉淀自由沉淀和拥挤沉淀颗粒在沉降过程中不受颗粒彼此间影响的沉淀 称为自 由沉淀 颗粒在沉淀过程中相互干扰 使悬浮颗粒以接近或相同的沉速拥挤 下沉 呈界面式沉降 出现清 浑水层间的明显界面 浑液面 的沉淀 称为 拥挤沉淀 10 截留沉速和表面负荷截留沉速和表面负荷截留沉速 u0 指能够全部被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 降速度 表面负荷 q 是指单位沉淀面积上承受的水流量 其中 QQ q ABL 11 接触絮凝接触絮凝在池内形成一个絮体浓度足够高的区域 使投药后的原水与具有很 高体积浓度的粗粒絮体接触 可以大大提高原水中细粒悬浮物的絮凝速率 这种方式称为接触絮凝 12 均质滤料均质滤料均质滤料指沿着整个滤层深度方向的任一横断面上 滤料组成和平 均粒径均匀一致的滤料 13 反粒度过滤反粒度过滤反粒度过滤指过滤时 滤料层中滤料粒径顺水流方向由大变小 以提高滤层含污能力的过滤方式 14 直接过滤直接过滤直接过滤指原水没有经过絮凝直接进入过滤池进行过滤的方式 15 负水头负水头负水头指在过滤过程中 滤层截留了大量的杂质 以致于砂面以下某 一深度处的水头损失超过该处水深的现象 1616 滤层膨胀率滤层膨胀率滤层膨胀度指反冲洗时 滤层膨胀后所增加的厚度与膨胀前厚度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之比 公式为 0 0 100 LL e L 17 冲洗强度冲洗强度冲洗强度 q 指单位面积滤料层上所通过的冲洗水量 单位为 L s m2 18 吸附容量吸附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所能吸附的吸附质的量 1919 活性炭再生活性炭再生在活性炭本身结构不发生成极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用某种方法 将被吸附的物质 将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质除去 恢复活性炭的吸附能 力 20 需氯量和余氯量需氯量和余氯量需氯量 指杀死细菌 氧化有机物及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氯 量 余氯量 指抑制水中残余细菌的再度繁殖 管网中需维持的少量剩余氯 21 折点加氯折点加氯加氯量超过折点需要量的加氯方式 22 高级氧化高级氧化任何以产生羟基自由基作为氧化剂的氧化过程 23 溶胀性溶胀性干树脂浸泡水中时 体积胀大 成为湿树脂 湿树脂转型 体积也发 生变化 这种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溶胀性 2424 全交换容量和工作交换容量全交换容量和工作交换容量全交换容量 Et 指单位质量树脂所具有可交换离 子的总数量 工作交换容量 Eop 指在给定条件下 单位质量树脂实际可利 用的可交换离子的数量 Eop 60 80 Et 2525 混床混床混床是混合离子交换柱的简称 是针对离子交换技术所设计的设备 就 是把一定比例的阳 阴离子交换树脂混合装填于同一交换装置中 对流体中 的离子进行交换 脱除 26 膜滤膜滤膜滤过程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 在两侧加以某种推动力时 原 料一侧的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 从而达到分离或提纯的目的 27 反渗透反渗透当一个半透性膜的两侧装有不同浓度的溶液时 在浓溶液侧加上大于 其渗透压的压力 水分子从咸水一侧反向地通过膜透过到纯水一侧的现象 28 超滤浓差极化超滤浓差极化在超滤过程中 水连同小分子透过膜 而大分子溶质则被膜所 阻拦并不断累积在膜表面上 使溶质在膜面处的浓度 Cm 高于溶质在主体溶 液中的浓度 Cb 从而在膜附近边界层内形成浓度差 Cm Cb 并促使溶质从 膜表面向着主体溶液进行反向扩散 这种现象称为浓差极化 2929 极限电流密度极限电流密度在电渗析过程中使水分子产生离解反应时的操作电流密度 30 含湿量含湿量 1kg 干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称为湿空气的含湿量 也称比湿 3131 湿球温度湿球温度即极限冷却温度 在水冷却过程中的极限冷却温度常用湿球温度计 来测量 二 二 问答题问答题 1 天然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成几类 了解各类杂质主要来源 特点 及一天然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成几类 了解各类杂质主要来源 特点 及一 般去除方法 般去除方法 1 悬浮物 泥砂类无机物质和动植物生存过程中产生的物 质或死亡后腐败产物等有机物 尺寸较大 在水中不稳定 常常悬浮 于水流中 重力沉降 2 胶体 细小的泥砂 矿物质等无机物和腐殖 质等有机物 比表面积很大 有明显表面活性 常带电 稳定的存在于 水中 物理化学方法 3 溶解物 气体 矿物质等溶解 呈真溶液 状态存在 难以除去 离子交换与膜技术 2 什么叫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有何危害 什么叫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有何危害 指富含磷酸盐和氮素的水 在光照和其他环境适宜的情况下 水中的营养物质使水中的藻类过量生长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在随后藻类死亡和异养微生物代谢活动中 水中溶解氧被耗尽 造成水体 质量恶化和水生态环境结构破坏的现象 危害 1 使水味变得腥臭难闻 2 降低水的透明度 3 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4 向水中释放有毒物质 5 影 响供水水质并增加供水成本 6 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3 3 理想反应器有哪几种类型 各有何特点 理想反应器有哪几种类型 各有何特点 1 完全混合间歇式反应器 CMB 型 在 CMB 型反应器中 搅拌使物质均匀混合 同时进行反应 直到反应产 物达到预期要求时停止反应 并排出产物 整个反应器为一个封闭系统 该系统在反应过程中不存在由物质迁移 质量传递 而导致的物质输入和 输出 2 完全混合连续式反应器 CSTR 型 在 CSTR 型反应器中 反应 物投入后 经搅拌立即与反应器内液体达到完全均匀混合 新反应物连续 输入 反应产物也连续输出 CSTR 型反应器所用消毒时间较长 如果采用 多个体积相等的 CSTR 型反应器串联使用 将会大大缩短反应时间 3 活 塞流反应器 PF 型 物料以相同流速平行流动 无扩散作用 物料浓度 在垂直于液流方向完全均匀 而沿着液流方向将发生变化 唯一的质量传 递是平行流动的主流传递 4 4 为什么串联的为什么串联的 CSTRCSTR 型反应器比同容积的单个型反应器比同容积的单个 CSTRCSTR 型反应器效果好 型反应器效果好 既可以 使反应过程有一个确定不变的反应速度 又可以分段控制反应 还可以使 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相对地比较集中 5 典型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和典型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有哪些 典型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和典型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有哪些 给水处理 地表水 常规处理 地表水直接过滤 高浊度水处理 受污染水源处理 污水处理 城市污水处理 回用水处理 焦化废水处理 洗浴废水处理 6 何谓胶体稳定性 试用胶粒间相互作用势能曲线说明胶体稳定性的原因 何谓胶体稳定性 试用胶粒间相互作用势能曲线说明胶体稳定性的原因 胶 体稳定性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 分为 1 动力 学稳定性 2 聚集稳定性 将排斥势能 ER与吸引势能 EA相加可得到总势能 E 在 E x 曲线上 当 x ob 时存在最大值 Emax 即为排斥能峰 当 x oa 或 x oc 时 吸引势能占优势 两胶粒可相互吸引 当 oa x ob 时 排 斥势能占优势 且存在排 斥能峰 两胶粒相互排斥 因此 只有 x oa 时 吸 引势能 EA随 x 减小而急剧 增大 两胶粒才会发生凝 聚 如果布朗运动的动能 EB Emax 两胶粒之间就可 通过布朗运动克服排斥能峰而碰撞凝聚 但是天然水中胶体布朗运动的动 能 EB Emax 于是胶体长期处于分散稳定状态 7 7 混凝过程中 压缩双电层作用和吸附混凝过程中 压缩双电层作用和吸附 电性中和作用有何异同 同 电性中和作用有何异同 同 都可使 胶体 电位降低 异 1 压缩双电层是依靠溶液中反离子浓度增加而使 胶体扩散层厚度减小 导致 电位降低 其总电位保持不变 且为纯 0 静电作用 不可能使胶体电荷符号改变 2 吸附 电性中和是异号反离子 直接吸附在胶核表面 总电位会发生变化 会由降低至 电位 0 0 0 降低至3 压缩双电层通常由简单离子 如 Na Ca2 Al3 等 起作用 k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而吸附 电性中和通常由高分子物质或高聚合离子起作用 8 8 高分子混凝剂投量过多时 为什么混凝效果反而不好 高分子混凝剂投量过多时 为什么混凝效果反而不好 1 胶体颗粒表面电荷不但可能被降为零 而且还可能带上相反的电荷 即 是胶体颗粒反号 发生再稳定现象 2 形成胶体保护 9 9 目前我国常用的混凝剂有哪几种 各有何优缺点 目前我国常用的混凝剂有哪几种 各有何优缺点 1 1 硫酸铝 使用方便 混 凝效果较好 不会给处理后的水质带来不良影响 但是水温低时硫酸铝水 解困难 形成的絮凝体较松散 处理效果不及铁盐混凝剂 2 三氯化铁 易溶解 易混合 形成的絮凝体密度大 沉降快 处理低温水或低浊水效 果比铝盐好 具有强腐蚀性 投加量最佳范围较窄 如果控制不好 会导 致出水的色度增大 固体产品易受潮 不易保管 3 聚合铁 投药剂量低 形成絮体的速度较快 矾花粗大 沉降迅速 适应的水质条件较宽 基本 上不用控制溶液 pH 值 其腐蚀性大大减弱 处理后水的色度和铁离子含量 均较低 PFS 对人体无生理毒性 是非常安全的水处理剂 4 有机高分子 混凝剂 在混凝过程中吸附架桥作用显著 对于高浊水 低浊水和污水处 理 污泥脱水都有显著的效果 同时用量较低 但是因其价格昂贵 使用 受到一定限制 10 什么是同向絮凝和异向絮凝 两者的絮凝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其控制指标什么是同向絮凝和异向絮凝 两者的絮凝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其控制指标 是什么 是什么 异向絮凝 指脱稳胶体由于布朗运动相碰撞而凝聚的现象 同向 絮凝 指借助于水力或机械搅拌使胶体颗粒相碰撞而凝聚的现象 异向絮 凝速率与水温有关 与颗粒数量浓度的平方成正比 而与颗粒粒径无关 同向絮凝速率和单位体积中胶体颗粒数量 颗粒直径 G 有关 控制指标 是水力梯度 G 11 G G 和和 GTGT 值的涵义是什么 试推导机械搅拌和水力搅拌条件下的值的涵义是什么 试推导机械搅拌和水力搅拌条件下的 G G 值表达式 值表达式 G 是速度梯度 是相邻两流层的速度增量和垂直于水流方向的两流层之间 的距离的比值 G 值间接反映单位时间颗粒碰撞次数 GT 值反映总的碰撞 次数 p 单位 1 2 Gp u 1 2 GghT 1 2 Grh uT 体积水流消耗的功率或单位体积消耗的搅拌器的功率 12 根据反应器原理 什么形式的絮凝池效果较好 折板絮凝池混凝效果为什么根据反应器原理 什么形式的絮凝池效果较好 折板絮凝池混凝效果为什么 优于隔板絮凝池 优于隔板絮凝池 隔板絮凝池 穿孔旋流絮凝池 折板絮凝池 栅条 网 格絮凝池 机械絮凝池 利用折板间多次转折或缩放水流形成涡流 使沿程能量消耗均匀 较好地絮凝 13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几种 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混凝效果的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几种 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混凝效果的 1 水 温 低温时无机盐水解速度慢 因为无机盐水解为吸热反应 水温低时水 的粘度大 会使布朗运动减弱 减少颗粒碰撞机会 同时水的剪力增大 絮凝体容易破碎 水温低时絮凝体不容易沉淀 2 PH 值 3 碱度 水解过程中不断产生 H 会导致水的 pH 值不断下降 要使水的 pH 值保持 在最佳范围 则水中应有足够的碱性物质与 H 中和 4 浊度 14 StokesStokes 公式表示什么水流状态下的沉速公式 试对该公式进行定性分析 公式表示什么水流状态下的沉速公式 试对该公式进行定性分析 层 流 公式为 分析 1 颗粒沉速 u 的决定因 2 18 1 gdu ls 素是 当时 u 呈负位 颗粒上浮 时 u 呈正值 ls ls ls 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 颗粒下沉 故絮凝过程中形成粗大密实的絮凝体有利于提高沉淀效果 2 沉速 u 与颗粒的直径 d2 成正比 所以增大颗粒直径 d 可大大地提高沉淀 或上浮 效果 3 u 与 成反比 决定于水质与水温 在水质相同的条 件下 水温高则 值小 有利于颗粒下沉 或上浮 反之 水温低时处理 效果差 4 由于沉速 u 的测定比较容易 通常以沉速 u 来代表具有该沉速 的某一特点颗粒进行沉淀性能分析 15 什么是固体通量和极限固体通量 如何根据极限固体通量来求解浓缩池断面什么是固体通量和极限固体通量 如何根据极限固体通量来求解浓缩池断面 面积 面积 固体通量 的定义为 单位时间内 通过单位面积的固体重量称为 固体通量 极限固体通量代表了底流浓度稳定时的浓缩池最大允许底流固 体通量 其物理意义为 在浓缩池的深度方向 必存在者一个控制断面 这个控制断面的固体通量最小 浓缩池的设计断面面积应该是 A 浓缩池设计断面面积 m2 min 00 CQ A Q0 入流污泥量 m3 h C0 入 流污泥固体浓度 kg m3 极限固体通 min 量 kg m2 h 16 理想沉淀池的假设条件是什么 推导理想沉淀池中沉速为理想沉淀池的假设条件是什么 推导理想沉淀池中沉速为 u ui i u ui i u u0 0 的颗粒 的颗粒 的沉淀效率公式 说明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并对公式进行定性分析 的沉淀效率公式 说明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并对公式进行定性分析 条 件 1 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 颗粒的沉速始终不变 2 水在池内沿水平 力向流动 水平流速 v 始终不变 在过水断面上各点流速相等 3 颗粒沉 到池底即认为被去除 沉淀效率 可得分析 1 去除率 E 0 u u tH th H h HBvC hBvC QC CQ E ic AQ u E i 一定时 ui 增大则 q 增大 即产水量增大 2 q 一定时 ui 增大则 E 增大 由斯笃克斯公式可知 要使 ui 增大来提高去除率 2 18 1 gdu ls E 就要增大颗粒粒径和密度 可通过提高絮凝效果来实现 故生产上比较 重视混凝工艺 3 ui 一定时 Q 也一定 A 增大则 E 增大 当容积 V 一定 时 水深 H 越小则表面积 A 越大 去除率越高 即沉淀池池深浅些表面积 增大可提高去除率 E 该理论称为 浅池理论 17 平流沉淀池进水为什么要采用穿孔花墙 出水为什么采用出水支渠 平流沉淀池进水为什么要采用穿孔花墙 出水为什么采用出水支渠 采用穿 孔花墙 使流量均匀分布在进水截面上 尽量减少扰动 采用出水支渠 延长出水堰的长度 不使流线过于集中 降低流量负荷 避免水流出水速 度太快 引起水流抽吸带动池底积泥 影响出水水质 18 斜管沉淀池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为什么斜管倾角通常采用斜管沉淀池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为什么斜管倾角通常采用 60 60 理论根据 斜管沉淀可使沉降加快 既能大大增加沉淀池的层数 减少沉淀深度 又 能自动进行排泥 斜管倾角通常采用 60 主要是为了保证污泥能自动下滑 19 澄清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澄清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澄清池基本原理 在池内形成一个絮 体浓度足够高的区域 使投药后的原水与具有很高体积浓度的粗粒絮体接 触 可以大大提高原水中细粒悬浮物的絮凝速率 主要特点 用泥渣加速 精品文档 6欢迎下载 絮凝过程 是结成的絮体粗大 沉降速度增大 从而提高了其处理的表面 负荷 使沉淀水的浊度减小 水质提高 20 什么是加压溶气气浮法 其基本流程有哪些 加压溶气气浮法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加压溶气气浮法 其基本流程有哪些 加压溶气气浮法有什么特点 加压溶气气浮法即空气在加压条件下溶于水中 再使压力降至常压 把溶 解的过饱和空气以微气泡的形式释放出来 基本流程 全溶气流程 部分 溶气流程和回流加压溶气流程 特点 1 水中的空气溶解度大 能提供足 够的微气泡 可满足不同要求的固液分离 确保去除效果 2 经减压释放 后产生的气泡粒径小 20 100 粒径均匀 微气泡在气浮池中上升 m 速度很慢 对池扰动较小 特别适用于絮凝体松散 细小的固体分离 3 设备和流程都比较简单 维护管理方便 21 过滤机理是什么 过滤机理是什么 1 迁移机理 指颗粒脱离水流流线接近或接触滤料表面 这是一种物理力学作用 主要由以下作用引起 拦截 沉淀 惯性 扩散 水动力 2 粘附机理 指水中杂质颗粒迁移到滤料表面时 在范德华引力 静电力 化学键等作用下 被粘附在滤料表面 这是一种物理化学作用 22 单层石英砂滤料截留杂质分布存在什么缺陷 有哪些滤料层优化措施 单层石英砂滤料截留杂质分布存在什么缺陷 有哪些滤料层优化措施 滤料 经过反冲洗后因滤料膨胀而分层 滤料颗粒上细下粗 造成水力分级 由 于滤料表层孔隙尺寸最小 而表层截污量最大 所以过滤一段时间后 表 层孔隙被堵塞 甚至形成泥膜 使过滤阻力剧增 或者泥膜破裂 使水质 恶化 从而必须停止过滤 此时 下层滤料截留杂质较少 未充分发挥滤 料的截污作用 优化措施 反粒度过滤 均质滤料 纤维球滤料 23 什么叫等速过滤和变速过滤 两者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形成 并指出哪几种滤什么叫等速过滤和变速过滤 两者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形成 并指出哪几种滤 池属于等速过滤 池属于等速过滤 等速过滤指滤池过滤时滤速保持不变 即滤池流量保持 不变 变速过滤指滤速随过滤时间而逐渐减小的过滤方式 又称减速过滤 在等速过滤状态下 水头损失随时间而逐渐增加 滤池中水位逐渐上升 当水位上升至最高允许水位时 过滤停止以待冲洗 在变速过滤过程中 滤池内水位保持不变 滤速随时间逐渐较小 但滤池进水总流量基本不变 等速过滤的滤池有虹吸滤池和无阀滤池 24 什么叫负水头 它对过滤和冲洗有何影响 如何避免滤料层中产生负水头 什么叫负水头 它对过滤和冲洗有何影响 如何避免滤料层中产生负水头 负水头指在过滤过程中 滤层截留了大量的杂质 以致于砂面以下某一深 度处的水头损失超过该处水深的现象 影响 负水头使水中溶解气体释放 出来形成气囊 因而占有滤料孔隙中的一定空间而缩小过水断面 从而增 大阻力 水头损失增大而使过滤周期缩短 在冲洗时 气囊与滤料颗粒吸 附在一起 会上浮带出滤料 破坏滤层结构 避免措施 增加砂面以上水 深 使滤池出水口位置等于或高于滤层表面 25 反冲洗时的滤层水头损失与反冲洗强度是否有关 反冲洗过程中最大水头损反冲洗时的滤层水头损失与反冲洗强度是否有关 反冲洗过程中最大水头损 失如何表达 失如何表达 无关 其中 滤料密度 水的 00 1 s hm L s 密度 滤层膨胀前的孔隙度 滤层膨胀前的厚度 0 m 0 L 26 气水反冲洗有哪几种操作方式 各有何优缺点 气水反冲洗有哪几种操作方式 各有何优缺点 1 先用空气反冲洗 然后用 水反冲洗 2 先用气 水同时反冲洗 然后再用水反冲洗 3 先用空气 反冲洗 然后用气 水同时反冲洗 最后再用水单独冲洗 优缺点 1 单 独气冲 气泡对滤层各部位的扰动程度不同 滤料的循环移动速度很慢 精品文档 7欢迎下载 但滤料每循环一次 就能进行依稀比较彻底的冲洗 效果较好 2 气水同 时冲 滤层处于悬浮状态 滤料移动速度快 一次反冲洗能进行多次循环 大大提高冲洗效果 但易于产生滤料流失 3 单独水冲 冲走污染物和残 留的气泡 但不容易使污染物脱离滤料 27 试分析大阻力配水系统的工作原理 并说明大阻力配水系统和小阻力配水系试分析大阻力配水系统的工作原理 并说明大阻力配水系统和小阻力配水系 统的设计原理各是什么 统的设计原理各是什么 大阻力配水系统主要形式为带有干管和穿孔支管 的多叉管配水系统 反冲洗水由干管配入各支管 然后经支管上的孔眼向 外均匀配出 再穿过砾石承托层进入滤层 对滤层进行反冲洗 由 在各阻力系数中 S3 和 S4 在承 1 2 41312111 42322212 i i c a S S SSSS SSSS Q Q 托层 滤料层铺好后为定值 不能调节 要使 Qa Qc 可采取以下措施 使 S2 增大 即减小孔口面积来增大 S21 和 S22 同时削减了 S11 S12 S31 S32 S41 S42 所造成的布水不均匀的影响 这就是大阻 力配水系统的设计原理 使 S1 减小 减小配水系统 S11 S12 对配水均匀 性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减小 S2 以减小孔口水头损失 这就是小阻力配水 系统的设计原理 28 目前水的消毒和氧化方法主要有哪些 简要评述各种消毒方法的优缺点 目前水的消毒和氧化方法主要有哪些 简要评述各种消毒方法的优缺点 1 液氯消毒 液氯价格便宜 来源丰富 投加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 同时可 以保持剩余氯的持续消毒作用 但氯对微污染水源可能会产生氯酚味以及 三卤甲烷等致癌物质 2 次氯酸钠消毒 通过水解反应生成次氯酸 具有 与其他氯的衍生物相同的氧化和消毒作用 但效果不如氯强 次氯酸钠消 毒投加较简单 比液氯安全 方便 适用于小型给水 3 二氧化氯消毒 采用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可避免水中因加氯而产生的氯酚味 也不会形成 三卤甲烷 二氧化氯价格昂贵 且其主要原料亚氯酸钠易爆炸 4 臭氧消 毒 有极强的氧化能力 对病毒 芽孢都有杀伤力 但不能储存 需边发 生边使用 基建投资大 经常电耗高 没有持续消毒作用 29 什么叫自由性氯和化合性氯 两者消毒效果有何区别 简述两者消毒原理 什么叫自由性氯和化合性氯 两者消毒效果有何区别 简述两者消毒原理 自由性氯指水中的 OC1 HOCl Cl2 等 杀菌速度快 杀菌力强 但消失 快 化合性氯指水中氯与氨的化合物 有 NH2Cl NHCl2 及 NHCl3 三种 以 NHCl2 较稳定 杀菌效果好 持续时间长 自由性氯直接靠 HOCl 的强氧化 性进行消毒 化合性氯先水解生成 HOCl 后再进行消毒 30 水的水的 PHPH 值对氯消毒作用有何影响 为什么 值对氯消毒作用有何影响 为什么 一般来说 pH 值越低 HOCl 含 量越大 消毒效果越好 氯消毒中起作用的是 HOCl PH 值低有利于 HOCl 的生成 31 什么是折点加氯 出现折点的原因是什么 折点加氯有何利弊 什么是折点加氯 出现折点的原因是什么 折点加氯有何利弊 超过折点以 后的加氯称折点加氯 在加氯过程中 前期生成的 NH2Cl 被氧化成其他物 质 余氯反而减少 出现折点 受污染的原水采用折点加氯可降低水的色 度 去除臭 味 对酚 铁 锰有明显去除作用 可使水中有机污染总量 下降 但折点加氯量大 必要时需有 pH 调整措施和增加脱氯工艺 32 臭氧和有机物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臭氧处理工艺由哪几部分组成 臭氧和有机物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臭氧处理工艺由哪几部分组成 机理 1 直接氧化作用 缓慢且有明显选择性反应 主要有偶极加成和亲电取代两 种方式 2 臭氧被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 间接与有机物作用 反应快 没 有选择性 工艺 臭氧发生系统 接触反应系统 尾气处理系统 精品文档 8欢迎下载 33 什么是活性炭再生 活性炭再生的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活性炭再生 活性炭再生的方法有哪些 在活性炭本身结构不发生成 极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用某种方法将被吸附的物质 将吸附在活性炭表 面的吸附质除去 恢复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方法 加热再生法 药剂再生 法 化学氧化法 生物再生法 超声波再生法 3434 离子交换的历程分为几个步骤 离子交换速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离子交换的历程分为几个步骤 离子交换速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交换和再 生两个步骤 影响因素 交联度 水中离子浓度 水流速度 树脂颗粒尺 寸 水温 35 离子交换软化系统有哪些 各有何特点 离子交换软化系统有哪些 各有何特点 1 钠离子交换软化系统 处理过程 中不产生酸性水 再生剂为食盐 设备和防腐设施简单 出水硬度可大大 降低 水中碱度基本不变 含盐量略有增加 2 H Na 离子交换脱碱软化 系统 适用于原水硬度高 碱度大的情况 且该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能减 轻 Na 交换器的负荷 提高软化水的质量 更适合于处理高硬度水 36 强碱阴树脂的失效点是什么 强碱阴树脂在什么条件下能去除硅酸 强碱阴树脂的失效点是什么 强碱阴树脂在什么条件下能去除硅酸 指树脂 不能再交换水中的阴离子 以硅酸泄漏为失效点 条件 1 进水呈酸性 2 要求 H 离子交换器减少漏 Na 量 若漏 Na 量增加 则阴床出水碱度增 大 会对除硅不利 3 要求 OH 离子交换器再生程度高 因为再生程度高 则工作交换容量就大 就有利于吸附硅酸 37 强碱阴床为什么必须设在强碱阳床之后 强碱阴床为什么必须设在强碱阳床之后 1 进水先经过阴床 容易生成 CaCO3 Mg OH 2 沉淀在树脂层内 使强碱树脂的交换容量降低 2 阴床 在酸性介质中易于进行离子反应 若进水先进过阴床 更不利于去除硅酸 因为强碱树脂对硅酸盐的吸附要比对硅酸的吸附差得多 3 原水先经过 阴床 本应由除二氧化碳器去除的 H2CO3 也由阴床承担 从而增加再生 剂耗用量 38 试用离子交换平衡的观点说明混床除盐出水纯度高的原因 试用离子交换平衡的观点说明混床除盐出水纯度高的原因 RH ROH NaCl RNa RCl H2O 平衡常数为 OH Cl 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