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测试题一_第1页
历史必修三测试题一_第2页
历史必修三测试题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测试题专题一测试题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5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 儒家经典强调 上好礼 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 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 D 礼治为先 2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 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 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 宜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 3 礼之所去 刑之所取 失礼则入刑 相为表里者也 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 礼制观念淡化B 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 崇尚法家思想D 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4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 宋明理学家主张 存天理 灭人欲 他们认为 人性 A 本质是善B 本质为恶C 非善非恶D 本善习远 5 红楼梦 中 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 什么 诗经 古文 一概不用虚应故事 只是先把 四书 一气讲明背熟 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 理学居于统治地位 四书 更受重视 B 孔子权威地位动摇 诗经 遭到轻视 C 科举制度弊端暴露 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 红楼梦 取材于现实 反映宋代生活 6 尚书 酒诰 云 人无于水监 照镜子 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兼爱尚贤B 主权在民 C 以民为本D 道法自然 7 朱熹在 漳州劝农文 中说 请诸父老 常为解说 使后生弟子 知所遵守 去恶从善 取是舍非 爱惜体肤 保 守家业 在此 朱熹 A 教诲后生弟子遵从 三纲五常 B 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 慎思明辨 C 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 天理 D 劝导百姓遵循一种 理性 的生活秩序 8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 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春秋繁露 四书章句集注 儒林外史 孔子改制考 A B C D 9 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 农以具养 工以利器 商以通货 各就其资之所近 力之所及者而业焉 以求尽 其心 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 民 之道 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 王阳明 A 重申传统的 四民 秩序 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10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 为而弗恃 功成而不居 该材 料反映了哪一派别的思想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11 下列观点与庄子的思想相符的是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人性本来就是恶的 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 超然的态度 人必须顺应自然 12 钱穆说 从汉代起 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 既非贵族政府 也非军人政府 又非商人 政府 而是一个 崇尚文治的政府 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 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法家思想的衰微 黄老之学被推崇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程朱理学的盛行 13 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A 孟子的 仁政 B 董仲舒的 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 心学 D 顾炎武的 经世致用 14 明太祖朱元璋对 孟子 特别反感 认为孟子有些话 非臣子所言 使此老在今 宁得免乎 这主要是针对孟子所主张的 A 仁政学说 B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C 性善论 D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15 此等论调 由今日观之 固甚普通甚肤浅 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 真极大胆之创论也 故顾炎武 见之而叹 谓 三代之治可复 尔此后梁启超 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 则将其书节抄 印数万 本 秘密散布 于晚清思想之骤变 极有力焉 上述材料表明 A 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B 李贽与梁启超 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 C 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 D 黄宗羲为晚清思想骤变奠定基础 16 顾炎武说 保国者 其君其臣 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 这一思想的 深远影响在于 A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17 明清时期 进步思想家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反传统 反教条 反对封建专制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A B C D 18 清朝有一位叫秦间的才子 于清朝乾隆年间考中状元 在游杭州西湖到岳王庙岳飞墓前 因自己姓秦 惭 愧地写下了 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两句墓联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 道学 B 佛学 C 理学 D 民族主义 19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 庙前佛幡随风而动 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 风催幡动 乙徒曰 幡何动 分明是你心动 心动才有幡动 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 有理而后有气 C 宇宙便是吾心 D 父子君臣 天下之定理 20 宋代书院讲学蔚然成风 与一般学校相比 当时的书院学子感受最深的可能是 A 书声朗朗 B 风景优美 C 科考技巧 D 义理之辩 21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所作的记述山川形势和国计民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巨著是 A 天下郡国利病书 B 明夷待访录 C 焚书 D 四书章句集注 22 孔子曰 仁者 爱人 爱有差等 墨子曰 兼相爱 交相利 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思 想差异的根源在于 A 两人处于不同的时代 B 两人代表不同的阶级 阶层 利益 C 两人的学术思路不同 D 两人讨论的话题不同 23 小说 三国演义 和 水浒传 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忠义英雄 其忠义思想的来源应该包括 孔子的 仁 礼 主张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思想 明清之际的 反传统思想 A B C D 24 顾炎武认为 王 阳明 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 不习六艺 不考百王之典 不综当代之务 而专心于内 实乃内释外儒之学 已非儒学之正宗 材料反映了 A 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B 王阳明倡导 经世致用 C 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D 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25 康熙称赞他说 文章言谈之中 全是天地之正气 宇宙之大道 朕读其书 察其理 非此不能知 天人相与之奥 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衽席 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 非此不能内外为一家 康熙 盛赞的 他 指的是 A 孔子 B 荀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 共 24 分 8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 通过家国意识同构 旨在实现社会和谐 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 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 孔子弟子 曰 孝弟 悌 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 吾族务要恪遵祖训 以伦理为纪纲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妇和顺 一家雍睦 和睦 端由于 此 即同宗相处 须要安分守己 尊莫凌卑 强莫欺弱 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 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 宗 族称孝 乡党称弟 悌 何兹全 中国文化六讲 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 圣谕曰 孝顺父母 尊敬长上 和睦乡里 教训子孙 各安生理 毋作非为 此六事乃太 祖高皇帝 朱元璋 曲尽做人的道理 件件当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 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 愿我 一族长幼会集祠 堂 中 敬听宣读 悉心向善 皆作好人 有过即改 共为盛世良民 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 虎墩崔氏族谱 族约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3 分 2 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 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 分 3 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三 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 自的做法 3 分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3 分 27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 为万世开太平 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 开一代新 学风 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 朝廷之先务 廉耻者 士人之美节 朝廷有教化 则士人有廉耻 士人有廉耻 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 日知录 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 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 然后有风俗 有风俗 然后有政 事 有政事 然后有国 顾炎武 亭林文集 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名 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 不取之 五经 而但资 宋明 之语 录 又曰 论语 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 而从事于后儒 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 亭林文集 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 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 分 2 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 依据材料一 二 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 并概 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5 分 3 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 依据材料三 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 并说明 其理由 3 分 4 在中国思想史上 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2 分 BDBDA CDBDA DCCBD BACCD ABAAD 答案 1 根本 孝悌 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 以德治民或德治 实施仁政 2 主要内容 家庭和睦 宗族团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