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教学大纲_第1页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_第2页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_第3页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_第4页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4年第67期关于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通知各教学部门: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简称“两纲”)是指导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行为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教学大纲具体地体现和落实专业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目标要求,是教师选用和编写教材、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重点,以及学校检查教学、评估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课程考试大纲是教学大纲的补充和延伸,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课程考试的范围、重点和评价标准等基本内容,既是学校检查评估课程教学质量、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基本的依据,也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和指南。为了规范我院课程教学,请各教学部门参照相应的格式认真做好“两纲”的编制工作。此次编制“两纲”的课程范围为必修课程,要求在10月10日之前以专业为单位将课程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含电子文件)送教务处教研科,由教务处统一编印成册。特此通知。附件一:教学大纲样稿附件二:考试大纲样稿教 务 处2004年9月3日附件一:教学大纲样稿民间文学教学大纲一、本大纲适用专业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民间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而且是民间生活的重要构成。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民间文学广泛涉及到历史、哲学、宗教学、伦理学、语言学、文学等多门人文学科的内容,甚至与自然学科的知识有着朴素的关系,如农谚就与天文、地理、气象、昆虫和农作物的知识有关。学习民间文学对于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对于了解民众的生活状态和意识形态,以及其它许多方面,都十分有益。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它是作家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源泉。 “民间文学”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它的主要任务是系统讲授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代表作品,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学的兴趣,让学生认识民间文学在民众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端正对民间文学的态度;初步掌握民间文学的性质与特征,掌握民间文学传承变异的基本规律,掌握民间文学的各种体裁,并尽可能,掌握搜集整理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活动的方式,是将民间文学的史、论和作品熔为一炉,有机结合,以论为纲,在具体论述中则尽量作些历史分析与介绍,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大量具体事例和作品来说明理论问题,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民间文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系统的了解,初步具备从事民间文学的某些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民间文学打好基础。考虑到这是一门专业主干课,并且主要是在大学三年级开课,因此课程安排有一定难度;同时,由于课时较少(为48节),在民间文学的文本方面只着重讲解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狭义故事)部分,扼要讲解民间诗歌部分;在相关理论学派方面略作介绍,引导学生课后自学。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学习民间文学的范围和特征。使学生了解民间文学作品的体裁分类:民间故事、民间诗歌、口碑语艺、民间曲艺和民间戏曲。认识民间文学的口头性、集体性、流传变异性、稳固性。并掌握民间文学的立体搜集与整理的方法。 2、学习民间故事的体裁论、流传演变论、讲述论、采录论。对民间故事有一个立体的把握。 3、介绍国外一些与民间文学研究方法有关的理论流派,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太阳神话学派、地理历史学派、人类学派、神话仪式学派、功能学派、结构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女权主义理论。 (三)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民间文学的性质与特征。2、立体调查方法。3、掌握民间故事的体裁分类与区别。认识故事传承的展演性。 (四)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后续课程本课程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又与民俗学、社会学等课程相得益彰。 (五)学时、学时分配安排本课程为48学时,学时分配安排见教学大纲各章。 (六)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其它教学环节的安排本课程采用通常的课堂教学方式,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在有条件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引导学生多讨论,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搜集民间文学作品。支持学生组织、参加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社团活动,编撰有关的刊物或小报,培养与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研究能力。三、教学大纲第一章 什么是民间文学 (4学时)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概念1、传统的民间文学概念2、现代的民间文学概念3、民间文学是一个立体研究的对象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分类1、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狭义故事 2、民间诗歌:民间歌谣、民间长诗 3、口碑语艺:谚语、歇后语、俗语、绕口令、谜语、对联4、民间说唱、戏曲第三节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1、口承性2、集体性3、流传变异性4、稳固性5、类型性6、展演性第四节 民间文学的价值1、实用价值2、科学价值3、艺术价值第二章 民间文学搜集与整理的方法 (4学时)1、民间文学的展演性对田野调查的要求2、立体调查方法3、文本整理:科学文本与文学文本4、立体整理的一种格式5、指导学生采用立体方法与格式搜集、整理三篇民间文学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评第三章 民间故事(上) (20学时) 第一节 民间故事的体裁与分类1、广义故事与狭义故事的区分2、严肃故事与游戏故事的区分3、神话、传说、瞎话的区分第二节 神 话1、神话特征总论:产生时间、叙述时间、人物形象、主要内容、思维模式及原始观念、传承态度 2、神话分类:开天辟地和人类起源神话、自然起源神话、洪水和人类再繁衍神话、图腾神话、神和神性英雄的神话、文化起源的神话 3、简要介绍几大世界神话体系4、中国神话资料遗存现象的分析5、介绍不同民族神话历史化的三条代表性途径第三节 传 说1、特征总论:产生时间、思维模式、神圣性的世俗化、叙述的事件、结构的程式化倾向、结构松散化、与谣言及一些奇闻逸事的关系2、传说类别:人物传说、地方传说、史事传说、动植物或某些自然现象的传说、风俗传说、物产传说、宗教传说、精灵鬼怪传说3、简介西方较为现代的分类方法,让学生探讨流行于现代都市人群中的现代传说的意义4、让学生搜集分析身边的校园传说第四节 狭义故事(瞎话)1、瞎话特征总论:结合与神话、传说的区别,从文本和传承上认识瞎话的自觉虚构性与娱乐性2、瞎话类别:动物故事和寓言、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程式故事3、瞎话的审美作用4、比较鬼传说与鬼故事5、介绍AT分类法及几种故事类型(两兄弟型、天鹅处女型、呆女婿型、巧女型、难题婚型等等)第四章 民间故事(下) (6学时)第一节 民间故事的流传与演变1、文化交流及人口流动与民间故事的传播2、民间故事传播的中心地及传播范围3、民间故事在传播中变异和演变的种种方式4、引入主题学知识介绍顾颉刚的孟姜女研究第二节 民间故事的讲述和功能1、民间故事的展演性与两大语言系统2、民间故事讲述活动的时机与场合3、民间故事讲述活动的背景和功能4、民间故事讲述活动中的听众和讲述者第三节 民间故事的记录1、记录的原则2、讲解较好的记录民间故事的范例第五章 民间诗歌 (8学时)第一节 民间歌谣1、歌谣的界定与特征, 2、歌谣起源说:劳动说、巫术宗教说、性引诱说、天籁说、模仿说、心理说、言志说等等3、歌谣类别:劳动歌、仪式歌、生活歌、时政歌、情歌、儿歌4、歌谣传承方式及口耳相传与书面记录的关系第二节 民间长诗1、原始性叙事史诗的特征与类别2、英雄叙事史诗的特征与类别3、世俗生活叙事诗的特征与类别4、民间抒情长诗的特征与类别5、民间长诗的产生、形成与传播第三节 民间诗歌的体式、表现手法与功能1、体式2、表现手法3、功能第四节 歌节、歌俗、歌手1、歌节、歌俗的类型和演变过程2、歌手的形成及表演第六章 介绍一些相关的理论学派 (6学时)1、太阳神话学派2、地理历史学派。3、进化论学派4、神话仪式学派5、功能学派6、结构主义学派7、精神分析学派8、女权主义理论。四、参考书目1、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7月版2、赵景深民间文学丛谈,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版3、段宝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10月版4、乌丙安民间文学概论,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年11月版5、叶春生简明民间文艺学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版6、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版7、钟敬文中国民间文学讲演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8、许 钰口承故事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版9、季羡林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版10、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概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7月版11、(美)洪长泰到民间去,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7月版12、(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1981年1月版13、茅盾女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7月版14、潜明兹中国神话学,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版15、马昌仪编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两卷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2月版16、(俄)李福清中国神话故事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6月版17、(俄)李福清神话与鬼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2月版18、(法)格拉耐祭礼与歌谣,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6月版19、(美)阿兰邓迪斯世界民俗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7月版附件二:考试大纲样稿民间文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对象 修完该课程所规定内容的文学与新闻学院本科学生。二、考试目的 考核学生对民间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三、考试的内容和要求第一章 什么是民间文学考试内容 民间文学的概念、民间文学的分类、民间文学的特征、民间文学的价值。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民间文学的特征,区分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2、掌握民间文学的分类; 3、理解民间文学的价值。 第二章 民间文学搜集与整理的方法考试内容 民间文学的展演性、立体调查方法、文本整理、文本格式。考试要求 1、理解民间文学的展演性; 2、掌握立体调查方法; 3、懂得文本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4、了解文本格式。 第三章 民间故事(上)考试内容 民间故事的体裁与分类、神话、传说、瞎话。考试要求1、掌握民间故事的体裁与分类; 2、掌握神话的特征与类别; 3、掌握传说的特征与类别; 4、掌握瞎话的特征与类别;5、了解AT分类法。第四章 民间故事(下)考试内容民间故事的流传与演变、民间故事的讲述与功能、民间故事的记录。考试要求1、理解民间故事流传与演变的规律;2、理解民间故事讲述的展演性及功能;3、掌握记录民间故事的原则和方法。第五章 民间诗歌考试内容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诗歌的体式与表现手法、民间诗歌的功能、歌俗、歌手。考试要求1、掌握歌谣的界定、特征、歌谣起源说、歌谣的分类;2、了解民间长诗的类别与特征、民间长诗演变的规律;3、理解民间诗歌与歌俗的关系;4、理解歌手在民间诗歌传承中的功能。第六章 介绍一些相关的理论学派考试内容太阳神话学派、地理历史学派、进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