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显示-09 第11章 有机二极管显示_第1页
光电显示-09 第11章 有机二极管显示_第2页
光电显示-09 第11章 有机二极管显示_第3页
光电显示-09 第11章 有机二极管显示_第4页
光电显示-09 第11章 有机二极管显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光电显示技术Photoelectric Display Technology,2,第11章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11.1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简介,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简介,以有机薄膜作为发光体的自发光显示器件,原理:,通过正负载流子注入有机半导体薄膜后复合产生发光,OLED已成为当今超薄、大面积平板显示器件研究的热门,3,1963年Pope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有关OLED的文献;当时使用数百伏电压,加在有机芳香族Anthracene(葸)晶体上时,观察到发光现象;但由于电压过高,发光效率低,未得到重视。直到1987年柯达公司的C.W. Tang及Steve Van Slyke等人发明以真空蒸镀法制成多层式结构的的OLED器件后,研究开发才活跃起来。同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Jeremy Burroughes证明高分子有机聚合物也有电致发光效应。,1.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发展过程,4,厚度为目前液晶的1/3,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的Friend等人成功的开发出以涂布方式将多分子应用在OLED上,即Polymer(多聚物,聚和物) LED,亦称PLED;不但再次引发第二次研究热潮,更确立了OLED在二十一世纪产业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全固态、主动发光、高亮度、高对比度、超薄、低成本、低功耗、快速响应、宽视角、工作温度范围宽、易于柔性显示,纳秒级反应时间,5,使用寿命仍不及LCDOLED的寿命约为10000小时;OLED 的各个色彩不均红绿蓝这三个像素都需要不同的驱动电压,导致色彩平衡性较差,精细度有待加强。,缺点:,6,应用,7,可以卷起来的显示器,8,在这个阶段,OLED开始走出实验室,主要应用在汽车音响面板、PDA手机上,但产量非常有限,产品规格也很少,均为无源驱动,单色或区域彩色,很大程度上带有试验和试销性质,2001年全球销售额仅1.5亿美元。,OLED的应用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997-2001年,OLED的试验阶段,(2)20022005年: 成长阶段,这个阶段人们将能广泛接触到带有OLED的产品,包括车载显示器、PDA、手机、DVD、数码相机、头盔用微显示器和家电产品,产品正式走入市场,主要是进入传统LCD、VFD等显示领域,仍以无源驱动、单色或多色显示、10英寸以下面板为主,但有源驱动、全彩色和10英寸以上的面板也开始投入使用。,9,1.3G通信终端2.壁挂电视和桌面电脑显示器3.军事和特殊应用4.柔软显示器,(3)2005年以后:OLED的成熟阶段,随着OLED产业化技术的日渐成熟,OLED将全面出击显示器市场并拓展属于自己的应用领域,其各项技术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掘和发挥。,初步估计,除了传统领域外,OLED的各项技术将在以下4个领域得到巨大发展:,10,3G通信传输速率提高,传输高质量语音数据和多媒体数据,与之相适应的通信终端显示器也必须采用全色显示,而且要能高质量显示动态图像。目前看,可满足要求的显示技术为TFT-LCD技术和OLED。但TFT-LCD存在亮度不足,成本较高、视角宽度窄,响应速度慢、温度特性差等问题。相比之下,使用OLED的手机则可以满足在太阳光下、寒冷环境下实现正常工作的要求,并具有无视角限制、可播放动态图像而无拖尾现象、色彩柔和、耗电量低等优点,使得一旦技术成熟,产量规模扩大之后,必成为3G终端显示器的主流。,1.3G通信终端,2.壁挂电视和桌面电脑显示器,OLED非常薄,所以未来的OLED可以挂在墙上,不再占用室内空间;对于桌面电脑,现在的趋势是主机越来越小,而显示器尺寸越来越大,显示效果堪比CRT的OLED凭借超薄结构,必将成为桌面电脑显示器的有力竞争者。,11,OLED为全固态器件,无真空腔,无液态成分,所以不怕振动,加上高分辨率、宽视角和工作温度范围宽等特点,必然得到军事界的密切关注和广泛应用;除军事用途外,在其它显示器无法使用的恶劣环境,入高寒或强烈振动环境中,OLED具有独特优势。,3.军事和特殊应用,4.柔软显示器,将导电玻璃基片换成导电塑料基片,采用同样的材料和类似工艺可以做成柔软的有机发光显示器(Flexible OLED);这种显示器的实用化,将大大扩展显示器的应用领域;FOLED可以用作服装装饰、工艺品、标牌等,也可以用来制作卷曲携带的并具有无线数据传输功能的电子报纸;OLED仍然是一种不完全成熟的新技术,无论是技术发展还是产品开发方面均存在很大发展空间。,12,目前国际上OLED技术发展有以下几个重要趋势:,(1)开发新型高效稳定的OLED有机材料,进一步提高器 件性能;(2)改善生产工艺,提高器件稳定性和成品率,以保证产 品推向市场后的竞争力;(3)研制彩色显示屏及相关驱动电路;(4)为了实现大面积显示,研发有源驱动的OLED显示器。,13,二、OLED显示原理,14,发光机理:,OLED属于载流子双注入型发光器件,在外界电压驱动下,由电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有机材料中复合放出能量,并将能量传递给有机发光物质的分子,后者受到激发,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受激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辐射跃迁产生了发光现象。,15,发光过程通常由个阶段完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载流子的注入: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向夹在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薄膜注入;()载流子迁移: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从电子输送层和空穴输送层向发光层迁移;()载流子复合:电子和空穴复合产生激子;()激子迁移:激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能量传递给发光分子,并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电致发光: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跃迁产生光子。,16,三、OLED分类,根据材料不同OLED可以分为两大类:,聚合物器件(PLED)和小分子器件,OLED按照驱动方式不同也可分为两种:,有源驱动方式(AM-OLED)无源驱动方式(PM-OLED),随着OLED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新的分类方法或新型器件:,柔性OLED( Flexible OLED)顶部发射OLED(TOP emitting OLED)磷光OLED(PHOLED)微显示OLED、白光OLED、层叠结构OLED等,17,(1)在可见光区域内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或良好的半导体特性,能有效地传导电子或空穴;(2)高质量成膜特性;(3)良好的稳定性和机械加工性能。,11.2 OLED显示材料,一、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特点和分类,用于电致发光的有机材料应具备以下特性:,小分子突出优点,(1)分子结构确定,易于合成和纯化;(2)小分子化合物大多采用真空蒸镀成膜,容易形成 致密而纯净的薄膜。,18,聚合物作为很有前途的研究方向,不久以后也会进入产业化阶段,给OLED产业带来强有力的推进。,总体来说小分子材料器件的工艺较为成熟,有望近期进入产业化生产阶段,但小分子材料的开发仍然在继续,随着材料和工艺两方面的进步,小分子材料的器件性能会进一步提高。,聚合物优点:,分子量大,材料稳定性好,理论上将有利于器件的使用寿命;另外,聚合物材料的柔韧性好,有望在软屏显示中得到应用。,19,1.电极材料,二、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OLED用材料主要有电极材料,载流子输送材料和发光材料,为提高电子的注入效率,要求选用功函数尽可能低的材料做阴极,功函数越低,发光亮度越高,使用寿命越长。,1) 阴极材料,A.单层金属阴极,B.合金阴极,如Ag 、Al 、Li 、Mg 、Ca 、In等。,将性质活泼的低功函数金属和化学性能较稳定的高功函数金属一起蒸发形成金属阴极、如Mg: Ag(10: 1),Li:Al (0.6%Li) 合金电极,功函数分别为3.7eV和3.2eV。,提高器件量子效率和稳定性;能在有机膜上形成稳定坚固的金属薄膜。,优点:,20,由一层极薄的绝缘材料如LiF, Li2O,MgO,Al2O3等和外面一层较厚的Al组成,其电子注入性能较纯Al电极高,可得到更高的发光效率和更好的I-V特性曲线。,C.层状阴极,D.掺杂复合型电极,将掺杂有低功函数金属的有机层夹在阴极和有机发光层之间,可大大改善器件性能。,2) 阳极材料,为提高空穴的注入效率,要求阳极的功函数尽可能高。作为显示器件还要求阳极透明,一般采用的有Au、透明导电聚合物(如聚苯胺)和ITO导电玻璃,常用ITO玻璃。,21,要求HTM有高的热稳定性,与阳极形成小的势垒,能真空蒸镀形成无针孔薄膜;最常用的HTM均为芳香多胺类化合物 ,主要是三苯胺衍生物;NPB是目前商用的空穴传输材料。,1)空穴输送材料(HTM),2.载流子输送材料,现在采用的器件结构中电子传输层与发光层大多是合并的,因此专门用于电子传输的有机材料不多。这类材料在分子结构上表现为缺电子体系,具有较强的电子接受能力,可以形成稳定的负离子。,2)电子输运材料(ETM),22,(1)较高的电子迁移率;(2)相对较高的电子亲和能力,有利于电子注入;(3)相对较大的电离能,有利于阻挡空穴;(4)激发能量高于发光层的激发能量;(5)不能与发光层形成复合物;(6)良好的成膜特性和稳定性。,优秀的电子传输材料应具备如下特性:,ETM一般采用具有大的共轭平面的芳香族化合物 如8-羟基喹啉铝(AlQ),1,2,4一、三唑衍生物(1,2,4-Triazoles,TAZ),PBD,Beq2,DPVBi等,它们同时又是好的发光材料。,23,3.发光材料,A.高量子效率的荧光特性,荧光光谱主要分布400-700nm可见光区域;B.良好的半导体特性,即具有高的导电率,能传导电子或空穴或两者兼有;C.好的成膜性,在几十纳米的薄层中不产生针孔;D.良好的热稳定性。,选择发光材料应满足下列条件:,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发光材料按分子结构又分为两类:有机小分子和金属络合物。,24,1) 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a. 具有高的荧光量子效率b. 染料的吸收光谱与主体的发射光谱有好的重叠,即主体 与染料能量适配,从主体到染料能有效地能量传递; c. 红绿兰色的发射峰尽可能窄,以获得好的色纯;d. 稳定性好,能蒸发。,主要为有机染料,具有选择范围广,易于提纯,量子效率高,可产生红、绿、蓝、黄等各种颜色发射峰等优点,但大多数有机染料在固态时存在浓度淬灭等问题,导致发射峰变宽或红移,所以一般将它们以低浓度方式掺杂在具有某种载流子性质的主体中,主体材料通常与ETM和HTM层采用相同的材料。掺杂的有机染料,应满足以下条件:,25,(1) 红光材料,罗丹明类染料,DCM,DCT,DCJT,DCJTB,DCJTI和TPBD等,(2) 绿光材料,主要有:,香豆素染料Coumarin6(Kodak公司第一个采用);奎丫啶酮(quinacridone, QA)(先锋公司专利);六苯并苯(Coronene);苯胺类(naphthalimide),主要有:,(3) 蓝光材料,N-芳香基苯并咪唑类;1,2,4-三唑衍生物(TAZ)(也是ETM材料);1,3-4-噁二唑的衍生物OXD-(P-NMe2)(高亮度;1000cd/m2);双芪类(Distyrylarylene);BPVBi(亮度可达6000Cd/m2)。,26,金属络合物介于有机与无机物之间,既有有机物的高荧光量子效率,又有无机物的高稳定性,被视为最有应用前景的一类发光材料。,2) 金属络合物发光材料,常用金属离子有:,主要络合物发光材料有:,Be2+ 、Zn2+ 、Al3+ 、Ca3+ 、 In3+ 、Tb3+ 、 Eu3+ 、Gd3+,8-羟基喹啉类,10-羟基苯并喹啉类,Schiff碱类,-羟基苯并噻唑(噁唑)类和羟基黄酮类等,27,器件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器件的成品率乃至器件的成本等都要受到工艺技术的控制,有机发光二极管工艺技术的发展对产业化进程尤为重要。,11.3 有机二极管制备工艺,制备工艺可分为小分子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工艺技术,和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工艺技术两大类; 小分子OLED通常用蒸镀方法或干法制备,PLED一般用溶液方法或湿法制备。,28,OLED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技术,其中包括ITO基片的清洗和预处理、阴极隔离柱制备、有机功能薄膜和金属电极的制备、彩色化技术、封装技术以及与工艺技术密切相关的OLED器件稳定性和寿命的问题。,小分子OLED的工艺,29,一、ITO玻璃基片清洗与表面预处理,有机层与ITO之间界面对发光性能的影响非常重要,ITO玻璃使用前必须仔细清洗,以彻底去除基片表面的污染物。污染物通常分为4类:有形颗粒,如尘埃有机物质,如油脂和涂料等无机物质,如碱、盐和锈斑等微生物机体。清除基片表面污染物的方法:化学清洗法、超声波清洗法、紫外光清洗法、真空烘烤法及离子轰击法。,常用的ITO薄膜表面预处理方法有:化学方法(酸碱处理)和物理方法(氧等离子体处理,惰性气体溅射、氧辉光放电等),30,二、阴极隔离柱技术,为了实现无源矩阵OLED的高分辨和彩色化,更好地解决阴极模板分辨率低和器件成品率低等问题,人们在研究中引入了阴极隔离柱结构,即在器件制备中不使用金属模板,而是在蒸镀有机薄膜和金属阴极之前,在基板上制作绝缘的间壁,最终实现将器件的不同像素隔开,实现像素阵列。,在隔离柱制备中,绝缘的无机材料、有机聚合物材料和光刻胶等材料都被广泛采用,目前采用有机绝缘材料和光刻胶的OLED隔离柱制备工艺比较成熟,隔离柱的形状是隔离效果关键。,31,倒梯形隔离柱结构,倒梯形隔离柱结构中,使用了绝缘缓冲层来解决同一像素间的短路问题,同时使用倒立梯形的隔离柱来解决相邻像素间的短路问题。由于倒立结构的存在,可以比较好地发挥绝缘柱的遮蔽效果,从而有利于实现批量生产。,32,()在透明基片上旋涂第一层光敏有机绝缘材料,厚度 为0.55m,一般为光敏型PI、前烘后曝光,曝光图形为网状结构或条状结构,线条的宽度由显示分辨率即像素之间间隔决定,显影后线宽为1050m,然后进行后烘。()在有机绝缘材料上旋涂第二层光敏型有机绝缘材料,膜厚为0.55m ,一般为光刻后线条横截面能形成上大下小倒梯形形状的光刻胶中的一种,一般为负型光刻胶,前烘后对第二层有机绝缘体材料进行曝光,曝光图形为直线条,显影后的线宽为545m。,隔离柱的作法:,33,三、有机薄膜或金属电极的制备,小分子OLED器件通常采用真空蒸镀法制备有机薄膜和金属电极,其具体操作过程是在真空中加热蒸发容器中待形成薄膜的原材料,使其原子或分子从表面气化逸出,形成蒸汽流,入射到固体衬底或基片的表面形成固态薄膜。,蒸镀包括以下3个基本过程:,(1)加热蒸发过程;(2)飞行过程;(3)沉积过程。,实验过程中发现,真空度对薄膜质量有很大影响。,如果真空度太低,有机分子将与大量空气分子碰撞,使膜层受到严重污染,甚至被氧化烧毁;此条件下沉积的金属往往没有光泽,表面粗糙,得不到均匀连续的薄膜。,34,四、彩色化技术,小分子OLED全彩色显示技术方面,实现彩色化的方法有光色转换法、彩色滤光薄膜法、独立发光材料法等三种,OLED实现彩色化的3种工艺方式,35,RGB分别蒸镀工艺方式是通过以红绿蓝三色为独立发光材料进行发光,是目前OLED彩色化常用的工艺方法,其关键技术是蒸镀RGB有机功能薄膜所用的精密模板。常用的制备模板方法有电镀法和刻蚀法:电镀法形成的模板精度很高但容易损坏,不容易清洗;刻蚀法的精度由于工艺难以提高。,彩色滤光薄膜法是以白色为背光源材料,透过类似LCD彩色滤光片来达到全彩色效果,这种方法可以使用LCD彩色滤光片技术,其关键在于白色光源和彩色滤光薄膜的成本。,36,光色转换法主要利用蓝光为发光光源,经光色转换薄膜将蓝光分别转换成红光或蓝绿光而实现红绿蓝三色光,蓝光发光材料虽不需要制造对应像素的图形,但光色转换薄膜需要制作对应像素的图形。此种方法转换率是关键,发光效率优于彩色滤光薄膜法,但不如三色独立发光材料法。,37,五、OLED的封装技术,对水、氧极为敏感,封装技术直接影响器件的稳定性和寿命,1.封装技术,主要有种技术:,目前常用的封装技术是玻璃基片封装;用带有凹槽的玻璃基片与OLED基片压合在一起。玻璃封装片的加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喷砂,另一种采取腐蚀方式。,金属盖封装;玻璃基片封装;薄膜封装。,38,39,OLED器件要求氧气的透过率为10-3cc/m2/d以下,水汽透过率为10-6g/m2/d以下,2.吸水材料:,水汽来源有经由外在环境渗透进入器件内,或是在OLED工艺中被每一层物质吸收的水汽。为了减少水汽进入组件或排除由工艺中吸附的水汽,一般最常用的物质为吸水材料,可以利用化学吸附或物理吸附的方式捕捉自由移动的水分子,以达到去除组件内水汽的目的;干燥剂和干燥片通过贴附在封装玻璃基片的内侧以吸附器件内部的水分。,40,3.封装工艺流程,水氧浓度控制是通过N2循环精制设备完成的。 在压合过程中,要控制UV固化胶的高度和宽度,使封装腔室内的压力合适,以避免封装后器件产生气泡的现象。,4.水氧浓度控制和封装压合,41,OLED显示原理:,11.4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显示驱动技术,在大于某一阈值的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空穴和电子以电流的形式分别从阳极和阴极注入到夹在阳极和阴极间的有机薄膜发光层,两者结合并生成激子,发生辐射复合而导致发光。,OLED发光强度和注入电流成正比,注入到显示器件中的每个显示像素的电流可以单独控制,不同的显示像素在驱动信号作用下,在显示器上合成出各种字符、数字、图形以及图像;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驱动的功能就是提供这种电流信号。,42,原因:OLED显示器件具有二极管特性,因此原则上为单向直流驱动,但是由于有机发光薄膜的厚度在纳米量级,发光面积尺寸一般大于100微米,器件具有很明显的电容特性,为了提高显示器件的刷新频率,对不发光的像素对应的电容进行快速放电。,有源驱动特点:恒流驱动电路集成在显示屏上,而且每一个发光像素对应其矩阵寻址用薄膜晶体管,驱动发光用薄膜晶体管、电荷存储电容等。,OLED驱动方法可分为有源驱动(active matrix,即AM-OLED) 与无源驱动(passive matrix,即PM-OLED)两类。,无源驱动电路多采用正向恒流反向恒压的驱动模式,43,一、静态驱动器原理,1.静态驱动方式,对驱动电路的要求:为了实现对显示对比度和亮度的控制,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驱动器要能够控制驱动输出的电流幅值;为了实现灰度显示,改善刷新频率等功能,还要求电致发光显示驱动器能够对正向电流的脉宽,反向电压的幅值和脉宽、频率等参数进行控制。,一般各有机电致发光像素的阴极是连在一起的,各像素的阳极是分立引出的。,44,器件的阴极连在一起引出接到某一电压源U1,比如0V,阳极Ai通过一个可控中间接线端Mi可与另一电源电压U2,比如-5V,或者与可调幅值的恒流源Di相接。控制所要显示的像素阳极(比如A2)对应的中间连接端,比如M2与对应的可调幅值恒流源D2相连,在恒流源电压与阴极电压之差大于像素发光阈值的前提下,像素2将在恒流源的驱动下发光处于显示状态。,45,对于不发光的像素,控制所要显示的像素阳极对应的中间连接线端,与-5V电源相连,由于像素的阳极阴极之间的电压差为-5V ,发光二极管反向截止,像素不发光,处于不显示状态。,总体上看,每一个像素上将轮换加载正电压和负电压,是一种交流电压效果。这种驱动方式的特点是在一幅完整的图像显示过程中,每一个像素上加的电压值(对不发光像素)或电流值(对发光像素)是不变化的,因此称为静态驱动。,46,静态驱动电路实例,图中每个段码有一个公共电极,用于区别时、分的冒号两点有一个公共电极,5个公共电极都是发光像素的阴极,同时接地。2051单片机从串行口控制输出时钟数据,经过4个八位移位锁存器4094级联,在同步信号下并行输入32位电压数据信号,经压控恒流源阵列的转换,32路恒流信号输入4个7段码电极和冒号电极。,一般用在段式显示屏的驱动中,47,静态驱动存在的问题:若像素点众多将产生众多引脚以及庞大的硬件驱动电路。,二、动态驱动器原理,1.动态驱动方法简述,假设行为阴极,对逐行点亮的方式,行电极被称为扫描电极,列电极被称为数据电极;循环地给每行电极施加选择脉冲,同时所有列电极给出该行像素的驱动电流脉冲,实现该行所有显示像素的驱动;循环扫描所有的行一遍所用的时间为帧周期。,改进措施:采取矩阵电极驱动,每个像素都由其所在的行与列的位置唯一确定,通过逐行点亮或逐列点亮来点亮整屏像素,整屏点亮时间小于20ms动态驱动。,48,同等电流下扫描行数的增加将使占空比下降,引起像素上电流注入在一帧中的有效值下降,降低了显示质量。因此随着显示像素的增多为了保证显示质量需要适度地提高驱动电流或采用双屏电极结构以提高占空比。,矩阵驱动方式对于半选像素会产生交叉效应。,有机电致发光动态驱动方法中解决交叉效应的方法是反向截止法:即令U2的电压值小于电源U1的电压值,在所有未选中的像素上施加反向电压,使可能形成发光的弱场漂移电流和扩散电流都不可能在像素中通过,有效消除交叉效应。,49,二、动态驱动实现,50,抑制感应电流,51,三、带灰度控制的显示,1.幅值控制法,在输出数据的列驱动器中加入输出的电信号幅值的控制,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产生灰度的变化。,驱动原理:,例:一个像素有位数据,可设计一种电路恒流输出具有238档的电路,则该电路可以显示8级灰度显示。,列驱动器的恒流电路具有逻辑可编程功能,每一列数据输出都由一路输出恒流大小可控的恒流电路,每一路恒流电路的逻辑控制输入端将和表征该像素灰度级的二进制数据相连,二进制数不同则在恒流输出端得到的电流幅度值不同,一般位二进制数,将对应2N种状态,从而实现灰度显示。,52,将显示像素划分为若干可单独控制的“子像素”,当显示像素中不同数量的“子像素”被选同时,在一定距离外观察,像素将显示不同的灰度等级。,2.空间灰度调制,不需要特殊的驱动,控制技巧。,不可能将显示像素分割成很多子像素,因此不可能有很多灰度级别;灰度级别是增加微细加工成本的成本和降低分辨率来实现的;大量子像素需要大量驱动、控制电路,造成成本增加。,缺点:,优点:,53,3.时间灰度调制,在一个时间单位内,控制显示像素选通截止的时间长短,从而使显示像素在观察者眼中形成不同灰度。,(1)帧灰度调制,若选取若干帧为一个单位,在这个单位内某一像素在不同帧内被导通,使像素呈现不同灰度。,这种灰度调制法是把若干帧合并为一个大单位,所以会引起灰度级别的闪烁,为了保证不出现闪烁,必须增加帧频,由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屏,在窄脉冲驱动下,寿命缩短,所以帧频不可能太高。,54,(2)脉宽灰度调制,在扫描脉冲对应的数据脉宽中划出一个灰度调制脉冲,这个脉冲的宽度可以划分多个级别,不同宽度级别代表不同灰度信息,从而可以使被选通的像素实现不同的灰度级别。,脉冲灰度调制,55,四、有源驱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1.有源驱动与无源驱动的比较,(1)结构不同:无源驱动矩阵的像素由阴极和阳极单纯基板构成,阳极和阴极的交叉部分可以发光,驱动IC需外装;有源驱动的每个像素配备具有寻址功能的TFT,而且每个像素配备一个电荷存储电容,外围驱动电路和显示阵列集成在同一玻璃板上。与LCD相同的TFT结构,无法用于OLED,因为LCD电压驱动,OLED电流驱动。,(2)驱动方式不同:无源矩阵的驱动方式为多路动态驱动,受扫描电极数的限制,占空比系数是无源驱动的重要参数;有源矩阵驱动属于静态驱动,可进行100%负载驱动,不受扫描电极数的限制,可以对各像素独立进行选择性调节。,56,(3)有源矩阵可以实现高亮度和高分辨率:无源矩阵由于占空比的问题,非选择时显示很快消失,列数越多,每列的亮度须相应增加,难以实现高亮度和高分辨率。,(4)有源矩阵可以实现高效率和低功耗;,(5)有源矩阵易于实现彩色化:有源矩阵可以对亮度的红色和蓝色独立进行灰度调节驱动,而无源矩阵由于是多路动态驱动,难以做到这一点。,(6)有源矩阵易于提高器件的集成度和小型化;,(7)有源矩阵易于实现大面积显示;,(8)工艺成本比较:无源矩阵基板制造工艺简单,有源驱动低温多晶硅TFT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成本高。,57,单晶硅虽然载流子迁移率高,但制备大面积单晶硅存在困难,一般应用在硅基微显示OLED上,不适合大型玻璃基板上OLED制备;非晶硅TFT易于加工大尺寸,成本较低,但存在迁移率低、阈值电压漂移、稳定性差、寿命低、TFT本身尺寸大、开口率低、分辨率低等问题,一般认为TFT适合于低端大尺寸产品;低温多晶硅TFT具有较高的迁移率,且在较低温度下制备,易于把外围驱动电路和显示阵列整个系统集成在同一玻璃基板上,比较适合在玻璃基板上制备OLED。,OLED属于电流驱动,需要较大的载流子迁移率,2.低温多晶硅TFT技术,58,11.5 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一、白光OLED技术,从发光光谱来看,可分为双色白光器件和三色白光器件从器件结构看,可分为单发光层白光器件和多发光层白光器件从发光性质来看,可分为荧光器件和磷光器件,从发光材料和器件结构考虑,新型OLED技术主要包括:白光OLED、透明OLED、表面发射OLED、多光子发射OLED等;从器件的制备技术角度出发,除了常规的真空蒸镀和涂旋制备技术外,在OLED丝网印刷制备技术、喷墨打印制备技术上也不断出现新的突破;从应用领域考虑,基于柔性OLED、微显示OLED技术的相关研究也成为热点。,59,双色白光器件:,高性能的蓝光器件是白光器件的基础,三色白光器件:,蓝光和橙色光互补,二者复合即可产生白光;器件结构简单,发光光光谱稳定,寿命长,但用于显示将会有色域狭窄的问题,用于照明则在显色指数方面达不到要求。,具有红、绿、蓝发光峰的三色白光器件色域宽,但器件结构复杂,器件发光光谱随电压、时间变化较大,寿命也不如双色器件。,60,为提高全彩器件的效率,柯达公司的研究人员提出了RGBW的新彩色方案,即每个像素点由红、绿、蓝、白四个像素构成,减少了绿色膜造成的光损失,器件效率提高了近一倍。,在白光照明方面,GE的研究人员提出了蓝光聚合物OLED加荧光下转换层的方案,研制出24英寸24英寸的OLED照明器件,光通量高大1200lm,效率为15lm/W,超过现有的80W白炽灯,显色指数超过95。,61,2005年三星公司试制的40英寸OLED电视,62,二、透明OLED,采用BCP/Li/ITO复合电极,器件透光率接近90%,透明OLED器件结构的引入,拓展了OLED的应用范围,可以用在镜片、车窗上,通电后发光,不通电时透明,充分显示出OLED技术的艺术性与实用性。,经典OLED器件都采用透明导电的ITO作为阳极,不透明的金属层作为阴极,而OLED中采用的发光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