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库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空间数据库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空间数据库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空间数据库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空间数据库实验报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学院空间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专 业:08地理信息系统01姓 名:*学 号:二零一一 年 一 月实验一 拓扑规则实验题目:拓扑规则实验准备:相关概念解释1、 拓扑关系:是指图形要素之间几何上的相互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即使变形,相互之间的关系依然不变。2、 Geodatabase的拓扑规则包括点拓扑规则、线拓扑规则、多边形拓扑规则。3、 拓扑结构:即反映拓扑关系的结构,利用拓扑关系的空间数据结构,不仅要记录要素的空间位置(坐标),而且记录不同要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4、 Geodatabase 用一系列的拓扑规则(Rule ,Topology Rule),在空间要素之间建立起相互关系,即拓扑结构。5、 悬结点(Dangle):仅和一个线要素相连,孤立的结点6、 伪结点(Pseudo):两个线要素相连、共享一个结点7、 普通结点: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线要素交汇、共享一个结点8、 线簇容差(Cluster Tolerance):不相连的要素拐点之间的最小距离9、 问题区(Dirty Area):建立拓扑关系后,又被编辑过的空间范围,该范围很可能存在不符合拓扑规则的要素。10、 差错(Error):不符合拓扑规则的地方,用红点、方块、线表示。实验内容:1、拓扑规则用于同一图层内数据质量检验。2、拓扑规则用于不同一图层内数据质量检验。实验过程:1、拓扑规则用于同一层内数据质量检验1.1 建立线要素拓扑规则启动ArcCatalog ,将路径定位到c:gis_ex09ex22.mxd,利用拓扑规则Must Not Have Dangles(不能出现悬节点)为Geo_DB22dataset1lotlines建立拓扑关系Dataset1_Topology,建立后,成果如图1-1,意思是有三个悬节点,不符合预定义的拓扑规则 图1-11.2 修改拓扑错误 关闭ArcCatalog,启动ArcMap,打开ex22.mxd,激活Data frame1,除了已经存在的lotlines以外,加入Dataset1_Topology,可以看出有三处拓扑错误线过长、线过短、线多余,调动Editor,打开Topology拓扑工具条和Advanced Editing高级编辑工具条,Start Editing开始编辑辑,此处例举线过短时的编辑情况,选中参考边界,在Advanced Editing高级编辑工具条中选择Extention工具,点击需要延长的线,如图1-2,过短的线就延伸到参照线 图1-2当将当前窗口的拓扑关系错误一一修改后,需要验证刚才编辑过的地方是否还有错误,则需勾取Dataset1_Topology图层中Properties中Symbology Dirty Areas(问题区),则地图上刚刚编辑过的地方有三个蓝色区域,如图1-3图1-3则只需再对Dirty Areas进行拓扑关系验证,即利用Vilidate Topology In Specified Area工具进行质量验证,无拓扑错误后,如图1-4(如若有错,仍需进一步修改) 图1-41.3 生成地块多边形启动ArcCatalog,右击Geo_DB22dataset1,选用NewPolygon Feature From Lines(从线要素产生多边形),生成一个新的多边形要素类lotspolygons ,预览如图1-5 图1-52、 拓扑规则用于不同图层之间数据检测2.1 建立不同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在ArcCatalog中Geo_DB22dataset2下为Road、Parcel建立拓扑关系Topology22.2 修改拓扑错误在ArcMap中利用Topology2对Road、Parcel进行拓扑查错并修改,此处的拓扑关系主要是多边形共同边界的错误和线多余的错误,正确修改后结果如图1-6 图1-6实验小结:1、 Geodatabase可以有多种线、点、多边形规则,用于控制要素类之间的特定空间关系。2、 拓扑关系在ArcCatalog中建立,靠规则来控制,可以控制同一要素类内各要素间的关系,也可以控制同一个数据集中不同要素类之间的关系。3、 本实验中使用了常用的线拓扑Must Not Have Dangles(不允许有悬节点)。4、 按许多拓扑规则,悬结点、伪结点被当做查错。相比之下,数据输入(数字化)时悬结点对数据质量影响更大5、 线过长、过短、多余均表现为悬结点6、 线要素要存在悬结点,如果要构造多边形,很容易产生不正确的多边形7、 建立拓扑关系时,如果两个拐点之间的建立小于Cluster Tolerance(线簇容差),这两个拐点就自动被捕捉到一起,变成一个拐点。8、 多个要素类参与拓扑关系需要一个Rank(等级值),在验证拓扑的过程中,有自动捕捉的过程,要素会移动,Rank值小的要素会相对不动,Rank值大的要素的拐点向等级高的要素拐点移动,实现捕捉。9、 Dirty Area用一个矩形框把编辑过的地方围起来,验证拓扑规则的时候,只在这些矩形框范围内验证,速度也不慢,这是因为数据量很小,体验不出差别,如果实际应用中空间要素非常多,处理时间的长短会有很大差别。10、 某些可以接受的查错Error,如某位置的道路和地块边界确实不一致,被 称为例外(Exception)实验二 通过转换建立数据库实验题目:通过转换建立数据库实验内容:1、新建Geodatabase2、转换生成多边形3、转换生成线要素,再生成网络实验过程:1、新建Geodatabase在c:gis_ex09ex23 Geo_DB23下新建GeodatabaseParcel_Polyline ,如图(21图)21 图2、转换生成多边形2.1、AutoCAD的线实体转换成线要素将Parcel_Polyline利用ImportFeature Class(single)转换为多边形Parcsel_end,结果如(22图)22 图2.2、DWG的文字实体转化成点要素用同样的方法建立要素类Parcel Label,如图(23图含属性查询)23 图2.3、利用拓扑关系检查数据质量 建立拓扑关系D1_Topology1,设置线簇容差值为0.01meter,可以看出四处错误。2.4、修正几何差错,重建拓扑利用D1_Topology1修改Parcel_Polyline的错误,修改完毕后如(24图)24 图2.5、线要素生成多边形 生成多边形Parcel_Polyline,并带有Parcel_Label的字段,如(25图),也可以对字段进行编辑,在Parcel_Polyline属性列表中进行。25 图 2.6、连接外部表用连接(Join)外部表的方法,给地块多边形增加其他属性,在ArcMap中选择Parcel_PolylineJoins and RelatesJoin中连接plandata,则可以看到多边形增加了其他属性,如(26图)26 图3、转换生成线要素,再生成网格3.1、用AutoCAD的线实体转换成线要素3.2、拓扑查错为Road建立拓扑关系D1_TopologY2,其中此关系规定数据不能有悬结点、伪结点、线要素不能重合,系统统计生成的拓扑错误,如(27图),共计11个悬结点、11个伪结点、1处线重合27 图3.3、标记例外 在ArcMap中利用D1_TopologY2的属性中将悬结点设置为例外(Exception)。3.4、修正悬结点错误 利用编辑工具中Sketch Tool输入一段线要素,修改完毕后,经拓扑验证,仍然显示两个拓扑结点错误,因为修改后,两个悬结点变成了两个伪结点。3.5、修正伪结点、重复线、打断交叉线框选Road图层上所有线要素,合并,选择,解开多段要素,则拓扑关系已经正确,如(28图)28 图3.6、建立网络在ArcCatolog中建立数据集(Network Dataset)Road_ND,并加载到ArcMap中显示出来,如(29成果图)29 图实验小结:1、 CAD在工程设计行业应用广泛,CAD和GIS数据之间双向数据转换,是常用的数据获取、交换途径。2、 ArcGIS 可以转换CAD的DWG、DXF文件。3、 ArcGIS 转换DWG文件,并不是按照图层读取,而是按照实体类型(点、线、多边形、文字注记)读取,每一类DGW实体可以被转换为一个要素类,转换时,可以选择是否将原有的图层、颜色、高程等特征值也转换到要素属性表中。4、 DGW图形数据转换进入Geodatabase,一般是直接使用原来的X,Y坐标,但是空间参照的有关参数需要事先设定。5、 在CAD中,闭合的Polyline 可以直接转换为多边形要素类,但是,在CAD中生成闭合的Polyline并不方便,尤其是边界较为复杂、带有弧段,难以保证闭合的Polyline的数据质量。6、 本实验的DWG文件不要求在CAD中闭合,而是先将多边形的边界转换为线要素,利用拓扑查错、改错,再由线要素生成多边形,这一方法保证了数据质量,也减少了CAD中数据输入的工作量。7、 在CAD中,多边形的编号往往用Text实体注记,将Text实体转换为点要素后再进入多边形的属性表也是一种实用的途径。DWG文件中的线实体转换为Geodatabase的线要素类,再建立网格。实验三 投影变换、坐标校正实验题目:投影变换、坐标校正实验内容:1、坐标系与投影变换2、坐标转换3、坐标拉伸4、接边5、影像配准实验过程:1、坐标系投影变换1.1 全球经纬格网显示在ArcMap中显示ex24.mxd中Data Frame1,将图层坐标GCS_WGS_1984改为Utm/Wgs1984/WGS1984UTM Zone 12N,结果如图3-1图3-11.2 全国分省地图坐标定义、显示在ArcCatalog中为数据项CN_prv采用北京1954地理坐标系,将此数据项加载到ArcMap Data Frame1里,随光标闪动观察状态栏里坐标变换情况,随后改变坐标显示方式再进行观察;再进入Data Frame2的Prosperities中,按标签Grids,为地图添加打印用的格网;完成后,选择View/Layout,地图文档中出现六个数据框架,此为地理坐标系,如图3-2;进行投影变换,完成后,观察随光标变换的坐标位置,如图3-3;图32地理坐标系图33投影坐标系2、坐标变换2.1 选择校正对象激活Data Frame3,加载Spatial Adjustment,利用Spatial Adjustment/Set Adjust Data对Design图层所有要素进行校正。2.2 设置移位连接选择移位连接工具(New Displacement Link),先确定Design图层上一特征点,在roadcenter、plan层上找到正确位置的对应点,建立一条位移连接线Displacement Link;重复以上步骤,设置位移连接,通过查看属性表,删去残差较大的位移连接线,结果如图3-4图3-42.3 Transform的方式 选择Spatial Adjustment/ Adjustment Methods /Transform/Affine(仿射变换),可以先预览效果,符合预期效果后,点击Spatial Adjustment/ Adjust就完成了Transform,Design图层转移到预期的坐标位置上,如图图3-5图3-53、坐标拉伸3.1 选择校正对象 激活Data Frame4, 选择pipeline图层进行校正。3.2 设定位移连接3.3 选择正确的校正方式采用橡皮拉伸(Rubber Sheeting),校正结果如图3-6图3-64、接边4.1 选择校正对象激活Data Frame5,对road2进行校正4.2 选择接边的方式Spatial Adjustment/ Adjustment Methods /Edge Snap(边校正方式),4.3 接边处理设置自动捕捉距离,选用工具Edge Match,确定选择框,自动生成位移连线,结果如图3-7图3-75、影像配准激活Data Frame6,调用Georeferencing工具条,将“遥感影像”图层上的特征点匹配到“公路”“界限”图层上,配准后结果如图3-8图3-8实验总结:1、 空间参照和空间坐标系:ArcGIS有多种地图坐标系,多种投影方式、相关参数可以选择、调整,利用ArcGIS还可以在不同坐标系之间相互转换。2、 坐标转换:坐标转换是对要素进行平移、旋转、缩放、倾斜等处理,在ArcGIS中共有三种方式Affine(仿射变换):考虑四种变换因素对坐标变换的影响非等比例缩放、倾斜、旋转、平移;Similarity(相似变换):考虑四种变换因素对坐标变换的影响缩放、旋转、平移;Projective(投影变换):至少要设置四个移位连接线。3、 坐标拉伸(Rubber Sheeting):又称橡皮拉伸,适用于校正数字化过程中各个方向上的不均匀伸缩、变形。4、 接边(Edge Match:处理相邻地图之间的拼接误差。5、 影像配准(Image Adjust ):Transform、Rubber Sheeting、Edge Match主要针对矢量型空间数据,影像配准的操作过程与这些处理相似,但使用的方法是专门针对栅格空间数据的。6、 地理坐标系:用经纬度表示事物、现象的空间位置。7、 投影坐标系:用二维平面直接坐标表示事物、现象的空间位置。8、 有三种情况需要转换或者重新定义坐标系临时变换、永久转换、修改坐标系的定义。实验四 数据源和元数据实验题目:数据源和元数据实验内容:1、基本数据源2、ArcCatalog的基本操作3、新建Geodatabase4、空间数据输入、校正综合练习5、数据项的搜索6、元数据的维护实验过程:1、基本数据源 认识数据源模型,空间、属性数据主要存储格式,空间参照,针对应用的辅助性数据,数据源2、ArcCatalog的基本操作认识ArcCatalog,左侧窗口称目录表Catalog或者目录树Catalog Tree,窗口显示到数据项(Item),有预览功能,可以预览数据项及其属性表等等,如图4-1和图4-2,也可以对文件夹进行复制、粘贴、删除、重命名等等图4-1图4-23、新建Geodatabase在ex25temp下建立Geodatabase,命名为Data_ex ,再在其下建立数据集Dataset1,将其坐标系设置为Beijing 1954 3 Degree GK CM 108E,在数据集Dataset1下建立数据项Country、Road、Town,并且自定义其属性表中的字段,结果如图4-3图4-34、空间数据输入、校正综合练习在Data_ex下再建立个数据集h1,在其下建立一个线要素h1,在ArcMap中打开ex25.mxd,新建一个Data Frame1,加载线要素类h1,对照扫描图,跟踪多边形的边界,矢量化结果如图4-4图4-4 在ArcCatalog中,针对刚刚建立的线要素类,建立新的拓扑关系h1_Topology,检查有无悬结点、伪结点、重复线,拓扑查错结果如图4-5,图4-5之所以有如此多错误,是由于刚刚在ArcMap中利用ArcScan矢量化时,用的是将栅格数据直接矢量,则有许多孤立的点,在ArcMap中修正拓扑错误,结果如图4-6图4-6在ArcCatalog中,将刚刚生成的线要素类h1生成多边形h_polygon,结果如图4-7图4-7在ArcMap中,继续用拓扑关系检查生成的多边形有无错误,此时,无错误。用影像校正方法,校正扫描图的坐标,此处不用校正。为多边形属性表添加编码字段,结果如图4-8图4-8检查属性记录和多边形之间的要素的一一对应性,地块编码的准确性。5、数据项检索5.1 按数据项名称、类型、路径搜索在ArcCatalog中,点击Search搜索,不按地理位置搜索,搜索ex25下任何类型的数据,结果如图4-9图4-95.2 按地里位置搜索搜索如图4-10图4-105.3 按元数据(Metadata)内容搜索搜索结果如图4-11图4-116、元数据的维护 学习元数据的建立、显示,修改,标准。实验小结:1、 ArcCatalog是空间、属性数据库的管理工具,除类似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简单操作,还有针对不同数据项的特征值设置和维护工具,其中空间参照是重要内容。2、 本实验所涉及的ArcGIS所涉及的可以直接处理的空间数据库按数据模型分可以分为矢量、栅格、不规则三角网三大类,属性数据是关系模型。3、 空间、属性数据主要存储格式:矢量型Shapefile和对应的要素属性表;矢量为主的空间数据库(Geodatabase); ArcInfo的传统矢量型Coverage和栅格型Grid,都有各自对应的要素属性表;基于关系模型的属性表;不规则三角网(TIN);一般网络(Network);图像、影像;矢量型CAD图形文件。4、 空间参照,主要有投影类型、坐标系、相关参数。5、 针对应用的辅助性数据:图形由元数组成,常用在地图布局、地图注记、统计图、剖面图,只用于表达,不能对自身做查询、分析6、 应用中的定义性、描述性数据,主要有地图文档,地图布局模板,图层定义文件。7、 元数据是对数据源的说明、描述、解释。8、 数据源是ArcGIS直接处理的空间、属性数据的统称,包括空间参照数据,不包括针对应用的辅助性数据。 9、 元数据的管理、维护、搜索是ArcCatalog的一项重要功能,如果数据项很多、保存数据时间很长,有了元数据,便于查找、搜索,促进数据源的共享、利用、管理。=大学空间数据库设计设计方案设计题目:=大学空间数据库设计设计目的:通过本次设计,理解运用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能够独立编写小型的数据库设计方案,以便于在计算机上应用相关软件实现数据库程序。通过数据库系统应用课题的实践,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方案:1、需求分析:为了方便于对=大学的土地利用现状、道路网、建筑物的认识、管理与维护,需要建立一独立的数据库。需要收集的空间数据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道路格网图、建筑物轮廓图以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信息。=大学的基本实体:道路、教学楼、宿舍楼、文具店、图书馆、游泳馆、体育馆、操场、标志性建筑、树、花坛、草坪、大门、停车厂、超市、餐饮店、其它2、概念设计:主要是“实体联系模型”的设计,即E-R模型,包括实体、联系、属性,大体分为两种类型局部E-R模型:道路网:道路起点、名称、编号、类型、长度、道路中心线、终点、其它建筑物:教学楼、宿舍楼、小卖部、报亭、图书馆、游泳馆、体育馆、标志性建筑物类型、位置、编号、面积、容人量、层数、功能、其它绿化物:树、花坛、草坪、灌木类型、名称、位置、面积、其它全局的E-R模型:=大学道路网、建筑物、绿化物类型、位置、面积、功能、其它,如图=大学E-R模型路段道路中心线类型功能位置面积名称其它餐饮店超市文具店大门停车场其它组成类型位置功能编号面积容人量其它学院办公楼实验楼教学用教学楼游泳馆图书馆体育馆社区办公楼其它组成女生男生规格面积位置编号容人量教师组成重庆交通大学绿化物建筑物道路网其它宿舍楼教学楼道路类型编号名称长度起点终点编号名称其它树其它灌木草坪花坛数量面积编号名称类型位置其它组成组成组成连接组成3、逻辑设计关系模型的建立。确定E-R模型中各类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如M:N将两个实体建立独立的关系模式,按照“实体关系”的方式建立,例如:“教室属性”(类型、位置、编号、面积、容人量、层数、功能、其它),确立实体的唯一识别符,此处编号最为恰当;将实体间联系也转换为相应的关系模式,按照“关系属性”的模式,该类属性包括该联系的所有属性,例如,确定路段道路之间的“组成”关系,规定其关系的属性,建立“组成关系属性”。1:N将两个实体建立独立的关系模式,并在联系的N端的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中加入属性,特别的,将联系作为一个属性加入其中,例如,“道路道路类型”。1:1将联系的两个实体建立独立的关系模式,在这个关系模式中的任何一个之中加入属性:另一个关系模式的键,以及联系的非主码的属性。3、物理设计物理数据模型的建立,基于Geodatabase的数据库设计。在ArcCatalog中建立Geodatabase数据库,姑且命名为Geo_CQJT,在其下建立数据集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