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7南平市光泽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南平市光泽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攻坚期,是推进“三步走”战略实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阶段,是我省全面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确保我县跨越发展,“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认真总结好“十一五”经验,精心制定好“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全面落实中央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惠农政策,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全县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1.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粮食年平均播种面积万亩,粮食年平均总产量万吨,粮食基本保持稳定。由于圣农肉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XX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07810吨,比XX年增加66937吨,年均递增%,其中禽肉产量达2/17103007吨,年均递增%。农产品供给稳定,农业效益提升。2.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效经济作物、畜牧水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农牧渔林服务业增长速度加快。XX年全县农林牧渔业产值达到万元,比XX年增加119457万元,年均递增%,其中畜牧业产值达到万元,比XX年增加万元,年均递增%;农牧渔林服务业产值达5050万元,比XX年增加2305万元,年均递增%。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87元,年均递增%。3.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推广了一批主导良种,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启动了粮食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一批主推技术以及科技入户、绿色证书等工程。农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机耕和水稻机收面积达80%以上,设施农业正在兴起。农业标准化进程加快,池塘改造、生猪养殖、鸡场建设与鸡养殖等一批标准化农业正在兴起。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规模有所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4.农业支撑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3/17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初显成效。耕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建设、烟基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力度加大,农业生产条件更加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应急机制不断健全,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得到加强。5.农业和农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面落实中央1号文件,兑现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8000万元,实行了主要粮食品种最低保护收购价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业执法和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坑农害农行为。切实为农民办好实事,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效激发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二、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农业发展继往开来的关键阶段,也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时期,更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利时期,光泽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同时,“十二五”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的任务十分繁重,光泽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重大机遇“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4/1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谐社会的构建,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和13亿人口的基本生存,都需要一个强大的现代农业的支撑。同时,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营造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农业的氛围;以城乡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导向,已经开启了支持农业、反哺农业、扶持农民的政策新举措,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主要挑战1.农业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是解决基础设施配套和建后管理问题,以发挥最大的效益。山垅田、山排田、边远田以及茶果园、菜篮子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有待提高。2.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除圣农鸡业外,其他农产品生产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水平低。中介组织发育滞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虽然数量正在增加,但发挥纽带作用小,带动力不大,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率低,多为粗加工产品,品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弱。3.农业投入仍然不足。我县为山区贫困县,经济5/17欠发达县,地方财政运转很大程度依赖省财政转移支付,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难度较大。由于农业自然风险大,比较效益低,农民对农业的投入也有一定难度。4.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技推广体制不顺,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次出现“网破、线断、人散”的状况。技术队伍力量和推广经费不足,技术人员的素质和结构极不合理,技术人员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农业技术装备落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和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5.农业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也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严峻挑战。规模化养殖场的大量涌现,农业投入品的大量增加,特别是化肥、农药、激素、添加剂、农膜的滥用情况时有发生,给农业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带来较大的压力。6.农村劳动力素质下降。城镇化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滞留在农村多为妇女、儿童和老年人,俗称“386199”部队,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有待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服务组织有待建立。三、思路与目标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6/17村建设,进一步增强“兴农富民”意识,以建设现代化农业为着力点,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环保为目标,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努力实现我县农业发展的新跨越。指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引导和调动农民积极性,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坚持统筹协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农业快速、高效发展;坚持以科技进步作重要支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应用水平,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坚持以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农业市场主体,完善现代农业企业和产权制度,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业市场体系;坚持依法促进,兴农富民,全面提升农业执法水平和服务水平;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要在稳定粮食、发展蔬菜生产,保障农产品供应安全的前提下,调整结构,发展特色、7/17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到XX年,全县农牧渔林业总产值达到444500万元,年均递增%。其中农业产值45500万元,年均递增%;牧业产值368000万元,年均递增%;渔业产值10500万元,年均递增%;农业服务业产值6500万元,年均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20元,年均递增10%以上。1.确保重要农产品稳定增长。首先要保证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25万亩左右,粮食产量达到10万吨左右。要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建立县级蔬菜基地,保证“菜篮子”供应。蔬菜面积由“十一五”期末的万亩,扩大至XX年的6万亩。要稳定生猪生产,扩大鸡业规模,推进标准化养殖,肉类和水产品总产量分别由“十一五”期末的万吨和万吨,增加至XX年的万吨和万吨。2.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推进“一村一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促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在稳定水稻播种面积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优质杂粮生产。经济作物要提升科技含量,扩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畜牧业要以发展肉鸡为主,稳定生猪、禽蛋生产。水产品要发展名特优新品种,推广规模化健康养殖,提高产品品8/17质。要积极引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推进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建设,引导建立各种农民合作组织,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3.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要在继续发展圣农鸡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九大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优质米产业。要充分发挥山区县,单季稻区的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米产业。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应我县种植的优质稻新品种,优质稻面积覆盖率达95%以上。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公司加农户或农民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在全县粮食主产乡、村发展优质稻生产基地。提升大米加工企业的产业水平,树立品牌效应。发展优质茶叶产业。要加强司前干坑原生优质茶树品种的保护,积极做好申报工作,争取列入保护名录。引进优质茶叶加工设备,提升茶叶加工水平,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商标。建立以司前、李坊、止马等乡镇为重点的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创建具有光泽特色的优质茶叶新品牌。发展优质水果产业。要以李坊乡管密黄花梨为重点,积极引进梨新品种,建立无公害梨生产基地。要依托科研院校,进行保鲜技术攻关,引进水果加工龙头企9/17业,带动优质水果生产基地的建立。要通过引进示范,推广一批适我县气候特点的优质桃、板栗、杨梅、弥猴桃等新品种,发展水果业生产。发展优质食用菌产业。我县食用菌主要有海鲜菇、香菇、姬松茸、竹荪、蘑菇、凤尾菇、木耳、银耳、灵芝和野生红菇、上庄菇、香菇、黑木耳等。要保护性开发红菇、上庄菇等野生珍稀食用菌资源。要积极引进优质珍稀新品种,推广增产新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壮大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推进食用菌产业化进程。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要充分发挥我县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生态良好的资源优势,利用现有库塘、河段,发展优质水产养殖,增加水产品产量。积极引进适应我县养殖的优质水产新品种,推广优质高产、健康、生态养殖技术,提高单产、品质和效益。重点实施溪河人工放流增殖、水产资源保护和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发展休闲渔业、生态渔业和现代渔业。加快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继续推进圣农肉鸡产业的发展,并以圣农集团为依托,推进肉猪、肉牛、肉羊、肉兔、鸭、鹅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重点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和圣农鸡场扩建项目。大力发展食草型、节粮型畜禽生产,不断改善肉10/17类品种结构。努力发展优质油料产业。我县是单季稻区,冬种油菜十分有利。要积极推广双低油菜品种和增产节本技术,扩大优质油菜种植面积。加快现有低产油茶园的改造,引进优质高产良种,发展油茶生产。引进油料加工企业和先进设备,提高加工水平,创建优质品牌。以北部乡镇为重点,建立食用油料生产基地。发展中草药材产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发展厚朴、白术、杜仲、瓜蒌、元胡、仙草等中草药材。要通过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建立生产基地,推进药材和保健中草药产业化经营。发展蔬菜产业。蔬菜与肉类一样,在农产品中具有重要地位。把蔬菜作为一个产业来抓,就是要建立稳定的蔬菜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生产,通过引进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和超市配送等形式,与菜农建立利益共同体,确保蔬菜产业长期稳定发展。4.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重点示范推广一批增效节本环保新技术。积极引进、示范推广种养优质高产良种,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按照引进、试种、示范、推广的程序,以高产、优质、低耗为目标,选择一批适宜我县种养11/17良种加速推广应用,提高良种覆盖率。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推广水稻优质高产节本技术。积极推广水稻免耕直播技术、超级稻高产技术、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农作物合理轮作、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等一批高效节本技术。优化畜牧水产生产技术。重点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环保养殖技术,积极开展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推广集约生态养殖、生猪人工授精、秸秆养畜等技术和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养殖水质控制和健康养殖技术。5.加快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开展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烟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农田建设。要提高建设标准,提升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的比例。要在建设标准农田的同时,加大茶果园、蔬菜基地等农地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农业资源整体效益。6.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环境友好型农业。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建设,推广节肥、节药、节源、节本技术,提高农业投入品使用效率。推广以生物质为主的农村新能源,节约农业资源。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确保农业资源合理、有效、永续利用。重点项目根据“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我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加大农业重12/17点项目建设力度,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十二五”期间拟计划建设16个大项目,总投资亿元。其中:1.省级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年建设面积1300亩、投资120万元,总投资600万元。2.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项目,计划年建设200口、投资60万元,总投资300万元。3.粮食高产创建与配套技术示范项目,围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示范超级稻,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技术,达到增产、节本、增效的目标,计划年实施面积5万亩、投资100万元,总投资500万元。4.茶叶产业化项目,以光泽县觉农干坑红茶专业合作社、福建省无余茶业有限公司和华韵武夷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建设高效生态茶园、进行清洁化改造、建设休闲茶庄,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5.食用菌产业化项目,以福建省晶品食用菌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抓海鲜菇工厂化生产建设项目,总投资1510万元。6.果品产业化项目,以神山黄花梨专业合作社、天子岗杨梅专业合作社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优质梨、桃、板栗、杨梅、弥猴桃等水果产业,建立无公害产品生13/17产基地,总投资1000万元。7.休闲渔业产业化建设项目,以光泽县鸿建科技农庄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总投资1350万元。8.西溪中华鳖生态资源保护项目,总投资1100万元。9.中草药材瓜蒌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建设3万亩无公害生产基地,新建加工厂房,引进先进加工设备,总投资6000万元。10.标准化生态型大棚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引进台湾企业,建立生产基地8000亩,总投资10000万元。11.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新建专业合作社20-30家,总投资1000万元。12.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健全乡镇农技推广网络,总投资300万元。13.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建设项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配置检测设备和人员培训,总投资1200万元。14.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以光泽县鑫福生猪养殖有限公司、寨里镇后垅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年出栏生猪5900头,总投资210万元。15.乡镇动植物疫病防控中心体系建设项目,配置检测设备和人员培训,总投资340万元。14/1716.圣农鸡业扩建与深加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四、保障措施实现“十二五”目标,必须全面落实政策,增加农业投入,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农民素质,营造各级政府重视农业、各行各业支持农业服务农业的氛围,切切实实解决“三农”问题。1.深入贯彻上级精神,稳定和完善支农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依法落实和完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各项权利,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机制流转,规范流转行为,做好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和仲裁,建立完善调解、仲裁、诉讼相结合的土地承包纠纷调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兑现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惠农、保农政策,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2.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建立农业投入机制,发挥农民投入主体的作用。整合相近投入的资金项目,“捆绑打包、拼盘使用、集中建设、滚动推进”,发挥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加快建立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护机制,建立15/17管护基金,发挥设施的长期效益。积极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鼓励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农业防灾体系建设,建立灾害预警机制、农业保险机制,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开发农业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3.建立和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队伍多元化、技术服务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加快农技推广步伐,强化农技推广作为政府公共产品服务的公益性地位,研究制定以政府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管理模式,坚持把农业科技推广的管理绩效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业绩考核体系中,把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安排,保证其正常的事业开支。4.加强农业执法工作,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全面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执法体系,提高农业执法能力。加强例行监测、强化市场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重大疫病防控,实行重大疫病强制免疫,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加强农资市1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