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训练试卷(16周末使用)_第1页
信宜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训练试卷(16周末使用)_第2页
信宜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训练试卷(16周末使用)_第3页
信宜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训练试卷(16周末使用)_第4页
信宜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训练试卷(16周末使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信宜中学信宜中学 20112011 2012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训练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训练 1616 周末使用 周末使用 理理 科科 综综 合合 2011 12 172011 12 17 上午上午 9 00 11 309 00 11 30 命题人 李 清 李 江 傅原达 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1111 页 满分页 满分 300300 分 考试时间分 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 分钟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 考生必须将自己的班别 姓名 学号填写在答题卷的密封线内 2 用 2B 铅笔把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3 考生必须在规定的答题范围内作答 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 将答题卷交回 第第 部分部分 选择题 共选择题 共 2525 小题 共小题 共 118118 分 分 一 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本题共 1616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4 4 分 满分分 满分 6464 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选对的得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选对的得 4 4 分 错选 多选或不选的得分 错选 多选或不选的得 0 0 分分 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可以采用自交的方法 B 限制酶 DNA 连接酶 DNA 聚合酶均作用于磷酸二酯键处 而解旋酶作用于氢键处 C 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不可能含有形态 大小相同的染色体 D 基因重组不可以产生新的性状 2 右图表示人体 或植物体 在某种条件变化时体内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 这种条件变化和 激素分别是 A 口渴 抗利尿激素 B 饥饿 胰岛素 C 单侧光照射胚芽鞘 向光侧生长素 D 种子萌发 乙烯 3 将二倍体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芝麻 此四倍体芝麻 A 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相比 在理论上已经是一个新物种了 B 产生的配子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所以配子无遗传效应 C 秋水仙素促使染色单体分离 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 此四倍体芝麻产生的花粉是单倍体 4 右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 中 B 与 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 依次为淋巴 血浆 组织液 D 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第 2 页 共 13 页 5 下图曲线表示两种医学上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 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 方法 可使他迅速获得免疫力 B 采用方法 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 更持久的免疫力 C 采用方法 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 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 进行免疫预防 6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火灾后的草原 过量砍伐的森林和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C S 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停止增长 D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 B 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 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 C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 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D 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8 对于反应 A g 3B g 2C g 下列各数据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 A 0 01 mol L s B v B 0 02 mol L s C v B 0 60 mol L min D v C 1 0 mol L min 9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 甲中铜片是正极 乙中铜片是负极 C 两烧杯中溶液的 pH 均增大 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10 某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 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A s 2B g C g D g 当下列物理量 不再发生变化时 混合气体的密度 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第 3 页 共 13 页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B 的物质的量浓度 能表明该反应一定已达到平衡状态的 A B C D 只有 11 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A 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 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 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C 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 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 浓硝酸比稀硝酸更能氧化金属铜 12 对于可逆反应 2A g B g 2C g H 0 C 是 C 的百分含量 下列各图正确的是 13 科学家法拉第对电磁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下列陈述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法拉第首先引入 场 的概念来研究电和磁的现象 B 法拉第首先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来描述电场和磁场 C 法拉第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得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D 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 14 为了防止静电的危害 应尽快把产生的静电导走 下面措施中不是防止静电危害的是 A 油灌车后面装一条拖地的铁链 B 电工钳柄上套有绝缘的胶套 C 飞机轮胎上装搭地线 D 印刷车间中保持适当的湿度 15 一圆形线圈位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 如图所示 下列操作中 始终保证整个线圈在磁场中 能使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A 把线圈向右拉动 B 把线圈向上拉动 C 垂直纸面向外运动 D 以圆线圈的任意直径为轴转动 16 有一个正点电荷只受电场力的作用 从两电场中的 a 点由静止释放 在它沿直 线运动到 b 点的过程中 速度 v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图象如下图中左侧图线所示 则能与图线相对应的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图是下图中的 第15题图 v t t abab abab o ABC D第 16 题图 第 4 页 共 13 页 二 双项选择题 二 双项选择题 本题共本题共 9 9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6 6 分 满分分 满分 5454 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两个选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两个选 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 6 6 分 只选对一个选项得分 只选对一个选项得 3 3 分 错选 多选或不选的得分 错选 多选或不选的得 0 0 分分 17 图中带箭头的直线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 在这条直线上有 a b 两点 若用 Ea Eb表示 a b 两点 的场强大小 则 A 电场线是从 a 指向 b 所以有 Ea Eb B a b 两点的场强方向相同 C 若一负电荷从 b 点移到 a 点 则电场力对该电荷做负功 D 若此电场是由一正点电荷所产生的 则有 Ea Eb 18 连接在电池两极上的平行板电容器 当两极板间的距离减小时 A 电容器的电容增大 B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变大 C 电容器极板所带电量变大 D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小 19 如图所示 把一条导线平行地放在磁针的上方附近 当导线中有向右的电流通过时 A 磁针不会发生偏转 B 磁针会发生偏转 N极指向纸外 C 磁针会发生偏转 N极指向纸内 D 磁针会发生偏转 首先观察到这个实验现象的物理学家是奥斯特 20 如图所示 一束正离子垂直地射入正交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区域里 结果发现有些离子保持原来的 运动方向未发生任何偏转 如果让这些不偏转的离子再垂直进入另一匀强磁场中 发现这些离子又分成 几束 对这些进入后一磁场的不同轨迹的离子 不计重力 可得出结论 A 它们的荷质比一定各不相同 B 它们的电量一定各不相同 C 它们的质量一定各不相同 D 它们的速度大小一定相同 21 处在匀强磁场中的一个电子从 A 点垂直磁场方向开始运动 第一次的轨迹如图中 1 所示 第二次的 轨迹如图中 2 所示 1 2 轨迹相切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次运动的周期不相同 B 两次运动的周期相同 C 两次的初速度方向一定相反 D 两次的初速度大小可能相同 2 第21题图 A 1 a b 第 17 题图 第 19 题图 I NS 第 20 题图 第 5 页 共 13 页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越小 溶解度越大 B 可以通过沉淀反应使杂质离子完全沉淀 C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D 一定浓度的 NH4Cl 溶液可以溶解 Mg OH 2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H 2 和 pH 1 的硝酸中c H 之比为 1 10 B Na2CO3溶液c Na 与c CO 之比为 2 1 2 3 C 同一弱电解质溶液 温度不同时 导电能力不同 D pH 1 的硫酸中加入等体积 0 05 mol L 的 BaCl2溶液 两者恰好反应 C SO42 0 24 在农业生产中 人们常利用生物学原理来培育新品种以提高作物产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而获得无籽番茄 该无籽番茄的变异性状 属于可遗传变异 B 将不能稳定遗传的抗病小麦杂交得到能稳定遗传的抗病小麦 其原理是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 科学家利用基因重组原理将 Bt 毒蛋白基因转入普通棉花体内而获得了抗虫棉 D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将植物花药离体培养并经秋水仙素处理 可得能稳定遗传的作物新品种 25 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实验材料的数量 温度和时间都可能是实验的变量 B 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 确保单一变量 C 数据测量应力求精确 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 探究实验设计中 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第第 部分部分 非选择题 共非选择题 共 1111 小题 共小题 共 182182 分 分 26 14 分 下图是患甲病 显性基因为 A 隐性基因为 a 和乙病 显性基因为 B 隐性基因为 b 两种 遗传病的系谱图 据图回答 据上图 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判断的理由是 第 6 页 共 13 页 据查 3 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 则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7 号的基因型是 10 号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是 3 号和 4 号婚配 所生后代既患甲种病又患乙种病女孩的几率是 若 8 号和 11 号婚配 出生只患甲种病女孩的几率是 27 18 分 20 世纪 50 年代 科学家受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启发 广泛开展了人工动 植物育种研究 通 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 这一过程人们形象地称为 人工进化 1 某农民在水稻田中发现一矮秆植株 将这株水稻连续种植几代 仍保持矮秆 这种变异源自细 胞分裂的 期 2 我国科学家通过航天搭载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 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 这种 变异类型可能属于 与诱变育种方法相比 DNA 重组技 术最大的特点是 3 若以某植物抗病高秆品种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 选育抗病矮秆品种 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假设该植物具有 3 对同源染色体 用杂种一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 倍体 其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 遗传物质 完全来自父本的概率为 4 人工进化 和自然界生物进化一样 它们的实质都是 已知在该水稻田种群中 亲代基因型 AA 占 24 Aa 占 72 aa 占 4 它们随机交配 则子 二代 A 的基因频率为 5 假如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 AA Aa aa 则在长期的选择 过程中 A 和 a 的基因频率会有改变 试在右图中绘出 A a 基因频率变化的可能趋势 2 分 28 16 分 下图表示神经一肌肉突触 当兴奋传至轴突末梢时 突触间隙中的 Ca2 通过突触前膜上的 Ca2 通道内流 导致神经递质释放 如下右图 肌肉收缩 请据图回答问题 第 7 页 共 13 页 1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在反射弧中称为 2 轴突末梢具有较多的线粒体 其作用是为 与 提供能量 突触后膜形成很多突 起 其作用是 3 肌细胞兴奋时 兴奋处膜电位的特点为 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较慢 原因是 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4 胆碱酯酶能催化乙酰胆碱水解 据图分析突触中胆碱酯酶存在的意义 5 肉毒毒素因能特异地与突触前膜上 Ca2 通道结合 被用于面部除皱 请分析 肉毒毒素美容 的原理 29 16 分 青蛙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下面是对青蛙的有关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探究雌激素能否促进雌性成蛙排卵 做了如下实验 取发育状况相同的雌性幼蛙 20 只 分成甲 乙两组 把两组幼蛙放在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分开培养 每天同一时间饲喂 甲组饲喂用适量雌激素制剂拌匀的饲料 乙组饲喂等量的普通饲料 直至幼蛙 发育为成蛙 提供成蛙繁殖所需的所有条件 包括雄性成蛙 观察并记录排卵量 分别计算两组排 卵量的平均值 1 本实验中 是实验组 2 本实验有多个变量 其中 是自变量 培养环境 饲喂时间 饲料用量 是 3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说明雌激素能促进雌性成蛙排卵 4 为排除雌蛙体内雌激素对实验的影响 有人建议增设丙组 丙组除了雌性幼蛙被摘除卵巢外 其他 的均保持与乙组相同 请你对这种做法作出评价 正确或错误 并说明理由 新华社 2010 年 3 月 1 日电 瑞典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高浓度的雌激素污染物会使雄性青蛙变 性 研究人员认为 造成雄性青蛙变性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其一 雌激素污染物使青蛙的性染色体 组成由 变成 XX 其二 受雌激素污染严重的环境使青蛙的性别表现型发 生了改变 这种现象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 共同作用的 3030 16 分 2SO2 g O2 g 2SO3 g 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 1mol SO2 g 氧化为 1mol SO3 放出热量为 99kJ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 A C 对应的能量点分别表示 2 E 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 加V2O5会使图中 B 点如 何变化 A 点如何变化 后两个空填 升高 降低 或 无影响 3 图中 H KJ mol 1 第 8 页 共 13 页 4 如果反应速率 SO2 为 0 05 mol L 1 min 1 则 O2 mol L 1 min 1 3131 16 分 一定温度下 在一固定体积的容器中 通入一定量的 CO 和 H2O 发生如下反应 CO g 十 H2O g CO2 g 十 H2 g H 0 1 在 850 时 CO 和 H2O 浓度变化如下图 则 0 4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 v CO2 mol L 1 min 1 2 t1 时 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右上表 计算 t1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 t1 850 填 大于 小于 或 等 于 t1 时 反应在 4min 5min 间 平衡 移动 填 向左 向右 或 不移动 可能的原因是 a 增加 CO 的浓度 b 增加 H2的浓度 c 加压 d 使用催化剂 3232 16 分 1 Cu NO3 2的水溶液呈 填 酸 中 碱 性 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实验室在配制 AgNO3的溶液时 常将 AgNO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硝 酸中 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 这样可以 填 促进 抑制 Cu2 水解 2 氯化铝水溶液呈 性 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把 AlCl3溶液蒸干 灼烧 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 3 在配制硫化钠溶液时 为了防止发生水解 可以加入少量的 3333 16 分 一定温度下 在 5L 的密闭容器中 加入 3 mol CO 和 9 mol H2O 发生如下反应 CO g H2O g CO2 g H2 g 到达平衡时测得 H2O g 的体积分数为 2 3 体积分数指该气体物质的量占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的比例 1 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8 分 第 9 页 共 13 页 2 若起始时加入CO 和 H2O 各 2 mol 保持温度不变 到达平衡时 CO 的转化率是多少 8 分 本题两个小题都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4 18 分 1 图给出的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薄板厚度时的示数 此读数应为 mm 2 a 某同学测量一只未知阻值的电阻 若该同学先用多用表测得大约为 1000 再用 伏安法 测量该电阻 所用器材如图乙所示 其中电压表内阻约为 5k 电流表内阻约为 5 变阻器阻值为 50 图中部分连线已经连接好 为了尽可能准确地测量电阻 请你完成其余的连线 b 该同学按照 伏安法 测量电阻的要求连接好图乙电路后 测得的电阻值将 填 大于 小于 或 等于 被 测电阻的实际阻值 3 在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中 某同学测得了七组数据 如下表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图中已描好点 试作出 U I 图线 从图线中得出 电源电动势 E V 内电阻 r 1 来源 Zxxk Com 234567 U v1 221 020 880 600 630 510 48 I A0 20 40 50 60 70 81 0 1 00 5 1 0 2 0 O 第 10 页 共 13 页 若一位同学未画出图线 只选用其中两组 U 和 I 的数据 根据公式 E U1 I1 r 和 E U2 I2 r 算出 E 和 r 这样做可能得出误差很大的结果 则他选用其中第 组和第 组数据时算得的结果误差大 35 18 分 如图所示 在 xOy 平面内 电荷量为 q 质量为 m 的电子 从原点 O 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 电子的速度为 v0 方向与 x 轴正方向成 30 角 试求 1 电子从 点开始 第一次到达 x 轴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 电子经过 x 轴的位置距坐标原点 O 的距离是多少 36 18 分 在一个水平面上建立 x 轴 在过原点 O 垂直于 x 轴的平面的右侧空间有一个匀强电场 场强 大小 E 6 105 N C 方向与 x 轴正方向相同 在 O 处放一个质量 m 10 g 带负电荷的绝缘小物块 其带电量 q 5 10 8 C 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 2 沿 x 轴正方向给物块一个初速度 v0 2 m s 如图所示 试求 1 小物块沿 x 轴正方向运动离 O 点的最远距离 11 分 2 小物块最终停止时的位置 7 分 第 11 页 共 13 页 信宜中学信宜中学 2011 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训练答案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训练答案 16 周末使用 周末使用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CAACDA DACCBA DBDA 171819202122232425 BDACCDADBCCDACABAC 26 每空两分 共 14 分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正常的 3 号和 4 号生出患甲病的 9 号女儿 2 伴 X 隐性遗传 3 AaXBXb 4 1 3 5 0 6 1 36 27 18 分 每空 2 分 1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 2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3 基因重组 1 8 4 基因频率的改变 60 5 28 16 分 每空 2 分 1 效应器 2 乙酰胆碱的合成 运输 乙酰胆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