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第二章单元知识.doc_第1页
地理必修2第二章单元知识.doc_第2页
地理必修2第二章单元知识.doc_第3页
地理必修2第二章单元知识.doc_第4页
地理必修2第二章单元知识.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区位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1)地形: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高原地区: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如巴西利亚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我国汾河、渭河谷地(2)气候: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3)河流:供水和运输的功能在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如赣州两条河流汇合处:如宜宾、重庆、武汉河流入海口处:广州、上海古代河流还有防御的功能:如瑞士的伯尔尼建在阿勒河上的一个曲流处;法国的巴黎原是在塞纳河中的小岛上;美国的波士顿最早建在半岛上2、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宗教、军事、科技等(1)自然资源:煤矿: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石油:英国的阿伯丁金矿:南非的约翰内斯堡我国矿业城市:铁矿:鞍山、包头、攀枝花、马鞍山石油:大庆、玉门煤矿:大同、鹤岗、抚顺、开滦(2)交通古代:帆船、马车时代,城市多建在河流、大道的汇合处。我国南方的城市大都在河流的汇合处,如宜宾、重庆、武汉等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地区设城的一般规律。我国北方的城市大都在两条驿道的会合处,如邯郸现代:铁路、公路时代铁路枢纽上兴起的城市:石家庄、蚌埠、宝鸡等;湖南的株洲市是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交通线的变化对城市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扬州、济宁(3)政治:古代:雅典、罗马城、长安现代:安徽省的合肥市新建一座城市作为首都:如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美国首都华盛顿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4)宗教: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麦地那梵蒂冈、西藏的拉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都是宗教中心“圣城”(5)军事:有些因素如军事、宗教等对于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 有些因素如交通、自然资源等自古至今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有些新的因素成为城市的主要因素,如科技:日本的科技城-筑波旅游:桂林二、城市功能分区1. 功能区的基本特点1). 功能区的概念:城市中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就形成了功能区。2). 功能区的特点:没有明显界限、以某种功能为主的多个实体,兼有其它功能2. 住宅区(城市中占地面积一般最大)1). 地位: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2). 形成:工业革命以后3). 分化特点:在建筑上出现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在位置上出现背向发展的状况3. 商业区(城市中占地面积一般最小)1). 区位要求:位于城市几何中心或主干道两侧及结交拐角处2). 中心商务区的特征. 它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 人流车流.昼夜差别很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差异。4. 工业区1). 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2). 区位: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三、城市空间结构1、 影响因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 一方面,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状况例如,北京市中心城区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了行政区。另一方面,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例如,许多有污染的工厂从市区迁到郊区,原址改建为住宅区等。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职业、收入水平、民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影响人们对住宅区的选择例如,收入水平的差异,导致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出现在区位上,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存在背向发展的趋势。此外,政策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2、 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四、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等级越高,其服务范围越大,彼此相距越远,六边形数目越少,反之相反。1.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2.相同等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3.各级中心地的数量分布特点是金字塔形4.六边形面积的定量关系: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是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3倍2、2城市化一、城市化1、城市化的概念:是 过程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1)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三、城市化的特点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点(一)起步早(二)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逆城市化的原因:(1)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2)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3)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一)起步晚,发展快 (二)城市化水平较低(三)城市发展不合理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