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维泵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1页
川维泵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2页
川维泵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3页
川维泵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4页
川维泵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9机泵安装施工技术3.9.1概述:(1). 醋酸乙烯、聚乙烯醇装置泵按结构型式主要分为:离心泵、螺杆泵、齿轮泵、计量泵、真空泵、漩涡泵、液环泵等七种型式。风机有罗茨风机和离心式鼓风机两种形式。本方案仅适用于改造、更新和新建设备。(2).机泵改造量A.醋酸乙烯装置新建离心泵30个位号,共计30台;更新离心泵18个位号,共计18台;利旧改造离心泵2个位号,共2台。新建计量泵4个位号,共计4台。更新计量泵3个位号,共计3台。新建液环泵1个位号,共计1台。更新液环泵2个位号,共计2台。新建离心鼓风机1个位号,共计1台。新建罗茨鼓风机2个位号,共计2台。B.聚乙烯醇装置新建离心泵14个位号,共计32台;更新离心泵20个位号,共计40台;利旧改造离心泵5个位号,共10台。新建齿轮泵4个位号,共计10台。新建漩涡泵1个位号,共计2台。新建螺杆泵1个位号,共计4台。新建真空泵1个位号,共计2台。新建螺旋桨式风机1个位号,共计2台。新建透平式风机1个位号,共计2台。3.9.2泵安装(1).施工程序: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开箱检验基础验收泵安装就位找平、找正一次灌浆二次找正联轴器对中拆检清洗二次灌浆机泵保护(2).泵的开箱检验A.泵开箱检验时必须 由业主/监理单位代表及施工单位代表共同参与进行。B.泵的开箱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查泵的型号、规格、数量、包装状况;b.查随机资料及专用工具是否齐全;c.检查泵的表面是否锈蚀、是否有严重的碰撞痕迹和损坏现象;d.查泵的附件、内件、零部件是否齐全完好。C.开箱检验完毕后应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时进行安装,对于暂不安装的附件、内件、零件、易损件等应设专人、专库妥善保管。D.开箱检验完毕后及时 填写开箱检验记录。(3).基础验收A.泵安装前要进行验交,并办理交接手续。B.对基础进行检查验收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a.基础施工单位应提交质量证明书、强度试验报告、测量记录及其它施工技术资料;b.基础外观不应有裂纹、蜂窝、空洞及露筋等缺陷;c.混凝土基础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周围土方应回填、夯实、平整、预埋螺栓的螺纹部分应无损坏,预留螺栓孔应清理干净;d.核实基础螺栓中心是否与设备螺栓孔距相符;e.基础上应明显标出纵横中心线、标高基准线;f.基础在泵安装前应对其进行铲麻面。放置垫铁处(至周边50毫米)应铲平,铲平部位水平度允许偏差为2mm/m,预留地脚螺栓孔内的杂物应清除干净;g.泵基础验收时所用的测量工具须经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4).泵安装前的基本要求:A.基础验收合格、施工场地平整、道路畅通、具备安装条件;B.泵出厂合格证明书、随机资料、重要零部件的制造装配等质检证明书须齐全;C.泵安装的平面布置图、安装图、基础布置图、总装配图、主要零部件、易损件图及安装使用说明书须齐全;D.按设计图纸核对泵方位,地脚螺栓孔距和基础螺栓的尺寸;泵表面应干净整洁;E.作业指导书经批准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熟悉作业指导书,掌握操作规程;F.泵安装所用的测量器具均须检验合格,所用的机具、材料应准备齐全;G.安装前应按图样或技术文件要求画好安装基准线及定位基准标记,对相互间有关联或衔接的设备,还应按关联或衔接确定共同的标准;(5).泵的找正、找平A.泵的找正、找平应按基础上的基准线对应泵上的基准测量点进行调整和测量, 调整和测量的基准规定如下:a.水平度以进出口的法兰为基准;b.机体的加工平面;B.泵的找正、找平应符合下列要求:a.找正与找平应在同一平面内互成直角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向进行;b.找正与找平时应根据要求用垫铁调整标高,不应用紧固和放松地脚螺栓及局部加压等方法进行调整;c.整体安装的泵,纵向安装水平不应大于0.05/1000,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1000;并在泵的进出口法兰面上测量;立式泵安装的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05/1000,并在泵上部加工面上测量。C.垫铁布置和灌浆a.垫铁布置时,以地脚螺栓两侧各放置一组为原则,并尽量靠近地脚螺栓,相邻两垫铁组的间距一般为500mm为宜;b.每组垫铁应放置平稳,接触良好,将垫铁表面油污清理干净,垫铁层数不得超过四层,层间应压紧,垫铁高度为3060mm。c.泵调整后,平垫铁应露出设备支座底板外缘1020mm。斜垫铁比平垫铁至少长10mm,垫铁组深入设备底座的长度是超过地脚螺栓,且应保证设备与支座受力均匀。d.配对斜垫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全长的3/4,相互间的倾斜角度不大于3o。e.垫铁应无松动现象,用0.25kg或0.5kg重的手锤敲击检查合格后,应点焊牢固。f.泵经初步找正后方可进行地脚螺栓预留孔的灌浆工作,灌浆前螺栓预留孔应清理干净,灌浆时应捣实,地脚螺栓在灌浆时不得歪斜,带有锚板的地脚螺栓灌浆时锚板应与灌浆层结合紧密。g.地脚螺栓预留孔灌浆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方能进行设备的最终找正、找平,并紧固地脚螺栓。待精找正合格后,做好隐蔽工程记录,方可进行二次灌浆。h.二次灌浆前将基础表面清理干净并润透,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采用防冻并且基础外侧应放置模板,灌浆层的厚度一般为3060mm。i.灌浆料采用细石混凝土,其标号应比基础的混凝土标号高一级,一台泵应一次灌完,并应捣实,灌浆层应与基础及设备底座结合紧密,不得有分层现象,灌浆完毕后应对灌浆层进行养生。(6).泵清洗检查A.泵在开车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进行检查,拆卸清洗。a.制定厂出厂时无防护措施;b.没有包装箱裸装供货且进出口法兰、密封管口未封闭。c.运输过程中将包装损坏,造成密封敞口;d.配管施工过程中进出口法兰未加隔离盲板;e.设计文件要求或业主/监理要求必须拆卸清洗的机器;B.泵的清洗和检查a.拆卸清洗的现场必须干净、整洁,拆卸的零部件应当天装配,否则应妥善保管。b.拆下部件应清洗洁净,叶轮应无损伤;c.冷却水管路应清洗洁净,并应保持畅通;d.拆卸清洗完毕后的泵应进行及时封闭、防止再次污染;e.泵拆卸清洗后应及时做好记录;f.清洗检查合格后按说明书要求装配。(7).轴对中A.泵联轴器对中应在二次灌浆完毕后,进出口管道安装完进行。泵联轴器对中前,应先脱开进出口管道法兰,检查管道应力。B.泵联轴器对中采用双表找正法,盘动轴在00,900,1800,2700进行数据记录,准确记录百分表读数。联轴器安装的允许偏差(单位:mm)见下表:联轴器型式联轴器外径D端面间隙S对中偏差径向位移轴向倾斜弹性套柱销联轴器7110630.040.2/100013019040.0522425050.0531540050.0847560.0860060.10弹性柱销联轴器901602.50.050.2/1000195220328032040.08360410548060.105406307齿式联轴器1701852.50.050.3/10002202502.50.0829043050.100.5/1000滑块联轴器(甲型)1900.5-0.80.050.4/10001903001-1.53006001-1.50.100.6/1000滑块联轴器(乙型)30020.050.4/10003006000.100.6/1000凸缘联轴器0.030.05/1000(8).泵保护措施A.整体安装的泵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应注意重要部位及易损部件的防护;B.泵在吊装过程中不得在泵体薄弱部位、精加工面附近部位及重要易损部位挂靠吊装工具,有吊装吊耳的泵应用吊耳吊装,无吊装吊耳的泵应捆扎结实吊装;C.泵的安装环境应干净、整洁无异物、道路平整、畅通;D.泵吊装就位后应及时封闭进出口法兰或其它敞口部位,防止异物进入泵体;E.泵的油杯等易损、易丢失部件应拆卸下来妥善保管,待单机试车时安装使用;F.泵吊装就位后应设防护栏,搭设遮盖蓬,不进行施工时,用彩条布遮盖泵体。(9).泵的单体试运A.概况本装置的泵结构型式多,泵单体试运应严格按照方案和操作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绘制单体试运流程图,并向操作人员进行认真详细的技术交底,使参与试车的每个人员熟悉设备结构,了解试车流程,明确操作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B.试车条件的确认泵在试运转前,试车小组必须对试车条件进行系统确认,试车具备条件如下:a.泵二次灌浆完,检查地脚螺栓是否把紧,最终对中找正完,垫铁隐蔽、安装、清洗、找平找正记录齐全并检查合格;b.联轴器及连接部件齐全;c.机械密封用冷却水和密封水部位的压力表、温度表等零部件安装齐全;d.轴承润滑部位的丝头、油杯等完好、齐全,并按技术文件规定加装润滑剂,且轴承箱润滑油液位正常;e.泵经手动盘车检查,运转正常;f.与试车系统有关的设备内部清理干净并封闭;g.试车系统的管道经确认、试压、吹洗合格;h.与试车系统无关的管道和设备应加盲板隔离;i.泵密封水、冷却水管道安装、试压、吹洗完毕;j.泵本体排水管道安装、确认完;k.装置内的排水系统场通无阻;l.电气安装调试工作结束,泵电机单试完成,具备运转条件,装置内的照明投用正常。m.仪表调节阀安装调试完毕且保证正常操作,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安装完,具备使用条件;C.单体试运程序试车条件确认电机单试联轴器安装盘车检查灌装试车用水阀门开关确认开 车性能考核停 车填写运行记录D.操作步骤a.开车(a).检查润滑油液位。(b).手动旋转泵,转子能平滑旋转。(c).打开冷却水和密封水阀门。(d).向泵内灌装水,打开放空阀,排出泵内气体,同时用手重复旋转泵,确认泵体内灌满水。(e).确认入口阀门全开,出口阀门全关。(f).闭和电气开关,运转几秒钟负荷平稳后切断电气开关,检查泵的运转是否正常,旋转方向是否正确。(g).重新启动泵,检查出口压力,在泵达到额定转速时,缓慢打开出口阀,将泵的负荷保持在额定电流和额定流量附近运转。(h).在泵运行过程中,应时时进行观察和监听有无异常声音,并每隔半小时对驱动机的参数和泵的轴承温度、外壳温度、振动值、润滑液温度进行记录。检查项目如下:.检查泵的出口压力是否达到操作压力,是否有较大的压力波动。.检查油杯中的润滑油液位在一半以上,并检查润滑油是否变黑。.检查密封泄漏情况。.检查轴承温度,轴承最大允许温度为7090,温升不得超过43。.检查泵是否有不正常振动。.检查是否有不正常杂音,并记录压力和电流值。.严禁超压操作,运行流量不得低于最小流量。.泵运转小时后进行停车,及时填写机器试运转记录,并经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签字认可。b.停车(a).缓慢关闭出口阀门。(b).立即关闭电气开关,然后断开电源及其它动力来源。(c).待泵停止旋转后,关闭入口、出口及旁路阀门,待泵停止510分钟后,关闭密封冷却水阀门。(d).卸掉各系统中的压力及负荷(包括放水、放气及排污)。(e).将泵内的水排净。(f).检查各紧固件,拆除临时设施,将正式设施复位。3.9.3风机改造安装、试车方案(1).本装置风机共有 台,种类为离心式和罗茨式两种。开箱检验基础验收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安装就位初找正基础灌浆拆检清洗联轴器对中找正开箱检验基础验收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安装就位初找正基础灌浆拆检清洗联轴器对中找正技术复核(2).施工程序(3).施工方法A.开箱检验:a.风机开箱检验时,必须由业主代表、监理单位代表、供货单位代表及施工单位代表共同参与进行,开箱检验前应具备下列技术资料: (a).风机的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操作使用说明书;(b).进口风机应具备通关商检报告;(c).供货单位提供的装箱清单;B.风机开箱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检查风机的型号、规格、数量、包装状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b).核查随机资料及专用工具是否齐全;(c).核查风机的零件、部件和配套件是否齐全、完好;(d).核对叶轮、机壳和其它部位的方要安装尺寸,并应与设计相符;(e).风机进出口方向(或角度)应与设计相符,叶轮旋转方向和定子导流叶片的导流方向应与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相符;(f).风机外露部分各加工面应无锈蚀,转子的叶轮和轴颈、齿轮的齿面和齿轮轴和轴颈等主要零部件和重要部位应无碰伤和明显变形。(g).整体出厂的风机,进气口和排气口应有盖板遮盖,并应防止尘土和杂物进入;C.开箱检验完毕后,应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时进行安装,对于暂不安装的附件、内件、零件、易损件等应专人、专库妥善保管;D.开箱检验完毕后及时填写开箱检验记录;(4).基础验收A.风机安装前由基础施工单位向风机安装单位进行验交,并办理交接手续;B.对基础进行检查验收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a.基础施工单位应提交质量证明书,强度试验报告 ,测量记录及其它施工技术资料;b.基础外观不应有裂纹、蜂窝、空洞及露筋等缺陷;(a).混凝土基础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周围土方应回填、夯实、平整,预埋螺栓孔应清理干净;(b).核实基础螺栓中心是否与设备螺栓孔距相符;(c).基础尺寸及位置应符合下表要求:项次偏差名称允许偏差值1基础坐标位置(纵横轴线)202基础各不同平面标高-203基础上平面外形尺寸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凹穴尺寸20-20+204基础上平面的不水平度(包括地坪上安装部分):每米全长 5105竖向偏差:每米全长520.6预埋地脚螺栓的:标高(顶端)中心距(在根部和顶部预埋)+2027预埋地脚螺栓的:中心位置深度孔壁铅垂度10+20108预埋活动地脚螺栓的:标高中心位置每米不水平度(带槽的模板)每米不水平度(带螺纹孔的模板)+20552c.基础上应明显标出纵横中心线、标高基准线,须作沉降观测的机器基础应有沉降观测水准点;d.基础在风机安装前应对其进行修整,需灌浆抹面时要铲好麻面。麻点深度一般不小于10mm,密度以每平方分米内有35点为宜,放置垫铁处(至周边50毫米)应铲平,铲平部位水平度允许偏差为2mm/m,预留地脚螺栓孔内的杂物应清除干净;e 基础验收时所用的测量工具须经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5).风机安装前的基本要求:A.基础验收合格、施工场地平整、道路畅通、具备安装条件;B.风机出厂合格证明书、随机资料、重要零件、部件的制造装配等质 检证明书须齐全;C.风机安装的平面布置图、安装图、基础布置图、总装配图、主要零部件、易损件图及安装使用说明书须齐全;D.按设计图纸核对风机方位,地脚螺栓孔距和基础螺栓的尺寸;E.风机表面应干净整洁;F.作业指导书经批准并对施工人员认真进行技术交底,熟悉作业指导书,掌握操作规程;G.风机安装所用的测量器具均须检验合格,所用的机具、材料应准备齐全;H.安装前应按图样或技术文件要求画好安装基准线及定位基准标记,对相互间有关联或衔接的设备,还应按关联或衔接确定共同的标准;I.安装前应检查风机及其附件、地脚螺栓,不得有损坏及锈蚀。要检查风机的方位标记、重心标记及吊挂点,对不符合要求的应予以补充。(6).风机安装:A.找正原则:风机机组轴系的找正应首先选择位于轴系中间的或重量大,安装难度大的机器 作为基准机器进行调平,其余非基准机器应以基准机器 为基准找正调平,使机组轴系在运行时面为两端扬度相当的连续曲线,机组轴系的最终找正应以实际转子通过联轴器进行,并达到上述要求,联轴器找正采用双表法。B.离心鼓风机的找正,调平应符合下列要求:a.设备中心的标高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为2mm.b.当以鼓风机为基准时,其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05/1000, 并应在主轴上测量;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0/1000,并应在机壳中分面上测量.c.当以增速器为基准时,其纵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05/1000,横向安装水平应在箱体中分面上测量,纵向安装水平应在大齿轮轴上测量.d.两半联轴器之间的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对具有滑动轴承的电动机,应在测定电机转子的磁力中心位置后再确定联轴器间的间隙;e.联轴器的径向位移,轴线倾斜度及同轴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f.离心式鼓风机找正、调平时, 轴承座与底座之间或机壳锚爪与底座之间的局部间隙不应大于0.05mm,有导向键的轴承座或机壳锚爪与底座之间的连接螺栓的固定,应有利于机壳热膨胀,且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C.垫铁布置及灌浆a.地脚螺栓(a).地脚螺栓的光杆部分应无油污和氧化层,螺杆部分应涂少量的油脂。(b).螺杆应垂直无歪斜,地脚螺栓不应碰底孔,任何一部位距孔壁的距离不得小于15mm。(c).螺母拧紧后,螺栓必须露出螺母1.53倍的螺距。b.垫铁(a).直接承受设备负荷的垫铁应按规范的规定计算垫铁的规格;(b).垫铁布置时,以地脚螺栓两侧各放置一组为原则,并尽量靠近地脚 螺栓,相邻两垫铁组的间距一般为500mm为宜;(c).每组垫铁应放置平稳,接触良好,将垫铁表面油污清理干净,垫铁层数不得超过四层,层间应压紧,中小型设备垫铁高度为3060mm, 大型设备垫铁高度为50-100mm。(d).风机调整后,平垫铁应露出设备支座底板外缘1020mm。斜垫铁比平垫铁至少长10mm,垫铁组深入设备底座的长度是超过地脚螺栓,且应保证设备与支座受力均匀。(e).配对斜垫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全长的3/4,相互间的倾斜角度不大于3o。(f).垫铁应无松动现象,用0.25kg或0.5kg重的手锤敲击检查合格后,应 点焊牢固,垫铁与风机底座间不准焊接,直接安装在钢梁上的风机,其垫铁与结构梁焊牢。(g).采用座浆法安装时,平垫铁的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01/1000,同时各部分的平垫铁应保持在同一标高位置上,其标高允许偏差为1mm,采用无垫铁安装法埋设的临时垫铁的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1000, 其标高允许偏差为2mm.c.灌浆(a).风机经初步找正后方可进行地脚螺栓预留孔的灌浆工作,灌浆前螺栓预留孔应清理干净,灌浆时应振动捣实,地脚螺栓在灌浆时不得歪斜,带有锚板的地脚螺栓灌浆时锚板应与灌浆层结合紧密。(b).地脚螺栓预留孔的灌浆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方能进行设备的最终找正、找平,并紧固地脚螺栓。待精度找正合格后,做好隐蔽工程记录,方可进行二次灌浆。(c).二次灌浆前将基础表面清理干净并润透,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采用防冻并且基础外侧应放置模板,灌浆层的厚度一般为3060mm;(d).灌浆浆料采用细碎的混凝土,其标号应比基础的混凝土标号高一级,一台风机应一次灌完,不得分次浇灌,并应振动捣实,灌浆层应与基础及设备底座结合紧密,不得有分层现象,灌浆完毕后应对灌浆层进行养生。D.风机的清洗和装配:a.风机清洗的原则:(a).整体出厂或在防锈保证期内的风机不宜拆卸;(b).风机外露加工面、组装配合面、滑动面、各管道、油箱各容器等应清洗洁净,出厂已装配好的组合件可不拆洗;(c).润滑、密封、液压和冷却系统的管道应进行清洗,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严密性试验,不得有渗漏现象;b.离心鼓风机的清洗和检查符合下列要(a).各机件和附属设备应清洗洁净,当有锈蚀时应清除,并应防止安装期间再产生锈蚀.(b).机壳垂直中封面不应拆卸清洗,与机壳固定在一起的轴承箱等在清洗时不应拆卸,带调整垫结构的组件拆洗时应做好标记,并不得互换组别或位置.(c).润滑系统,密封系统中的油泵,过滤器,油冷却器和安全阀等应拆卸清洗,油冷却器应作严密性试验.(d).气体冷却器应拆卸清洗洁净后,再作严密性试验,气体管路的阀门和调节装置应清洗洁净,当无特殊要求是,可不作严密性试验.c.离心鼓风机的装配:(a).径向轴承与轴颈的接触要求和顶间隙,侧间隙,推力轴承与止推盘的接触要求和轴向间隙,轴承与轴承盖的过盈量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当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调整.可倾瓦轴承组装后,每块瓦应能自由摆动,无卡阻现象.(b).转子各部位的轴向和径向跳动及与气密体之间的气密间隙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c).轴端密封装置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组装,浮环密封安装时,应在其内圆表面和端面涂上透平油,内环和外环的位置不得装错.(d).上下机壳的结合面应贴和,未拧紧螺栓之前其局部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当无特殊要求时,一般应均匀涂上密封涂料.(e).所有油管润滑点,密封,控制和与油接触的机器零件和部件,均应进行循环冲洗,时间不少于24小时.(f).滤油器过滤网上不得留有硬质颗粒.(7).与风机连接管道的装配:A.风机的进气、排气系统的管路、大型阀件、调节装置、冷却装置和润滑油系统等管路均应有单独的支承,并与基础或其它建筑物连接牢固;B.与风机进气和排气法兰相连的直管段上,不得有阻碍热胀冷缩的固定支撑;C.各管路与风机连接时,法兰面应对中并平行;D.气路系统中补偿器的安装,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E.管路与机壳连接时,机壳不应承受外力,连接后,应复测机组的安装水平和主要间隙并应符合要求;F.风机的管路与风机不应强行连接,连接时应采用百分表监控风机联轴器的移动,复检风机的找正精度,并调整达到要求;G.机组找正调平后,方可配制和联接进气、排气和润滑等管路;H.进气和排气管路应清理干净,并应无焊渣、锈皮和脏物;检查合格后,立即封闭人孔;(8).风机保护措施:A.风机的搬运和吊装应符合下列要求:a.整体出厂的风机搬运和吊装时,绳索不得捆绑在转子和机壳上盖或轴承上盖的吊耳上;b.转子和齿轮不应直接放在地上滚动和移动;c.风机传动装置的外露部分,直接通大气的进口,其防护罩(网)在试运转前应安装完毕;d.风机的安装环境应干净、整洁、无异物、道路平整、畅通;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