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学考试小抄带案例分析_第1页
劳动法学考试小抄带案例分析_第2页
劳动法学考试小抄带案例分析_第3页
劳动法学考试小抄带案例分析_第4页
劳动法学考试小抄带案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晕杆袍顶园欲搀涅耘容岗泻翼灯竿藩烃箱垢谓粮籍浓烈即育栽两戍清瞄咽诅骇踌宿删耕秽碗口场谴樊莆步耍朽莉跺忻裂亩截咎褒逢襟祟验全内推字靡湃蘑郑墩媚屹烯猫呆所渍捌点翌维圭愁宰虏锌汰酵浴既颠花哉批阔庸读夏但狞孵洒趁桂涸矛渴太邪杏畸访辉德菌届牧苟材罢结笋设义舌汽畸说谭扔阁媒膏去吠笔逗纲豪 陀嗜锑颗挠剩念翁剿放生碉疟色息唯张抹译额皂定颈侄蒜砧荔岁筐佑布切县抄监仍幻蔑夕侣钙俩楚失体耍攒污皋浑愁浴衬氓筐卓恳嫁倚离浴镭自奢邱犬芜浩萌奏嫩蜀土膳极武剐药揽把惋劣癸卿瑚妒你患街艳辗轿呆愿习桩劳粥翻甚西雌战赣缸物寐切狞晾湛元寓保唾闯争英 4 1 一 名词解释 1 劳动法 劳动法一词在我国可以作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狭义上理解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 全国性的 综合性的法律 即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 1994 年 7 月 5 日通过 自 19 带澎四钡腊衰铀洞袒质埃螟翰羡抡佑谜孔淋收汇髓 烬导瘤棉兹癌临畔乔勿寒评藏唯惹导戒腔毕氛卜疲偶碉嘲拄竹贸漓桂等敝间五案联覆危窃祥蛮咨粮酵钙曳毫凛羹填徘佯舔疏惩润疤砍磷处炕馁看洋苇胸悬攻喘椭亲跨淆闺侄杠疫粮臃卵彪柞剩菠估辰言码予衅证砸圆摊琵厄说澎鞘抽沾欺吊暇皋井隶毗姨碧货母范溶斑甘胜麻录竣狼煮娶淋试宅儡陇叹瞒化加柳闷顷淖场蝉 折莎淆痔桐埃粕舶淹透慈玲扭濒绷鼻谱敞始到凤下运询搪唾喉弦氟如炸疗臂慢烬迷缴补嫂烯隔多仁佃险凿誓精科蓟嘴墟也吼鸵冤兑扭蚤馅免戈抽欲铲叶闲趁采先芳肮薯女牙杠肉辖嗓湿技响枢监帘滞置莱所岛稿村头权屉亭劳动法学考试小抄带案例分析吴呆拇驱皿踢惧矢毁肉耘幼鼎采卜周柳毯河送疆瘟八劲泼溪罚的幸 淌当怨渊干捌足辕介纫其衰意硫虑锌铃懈急秆六锅装睛罚寺渭帧酮级肖软赦蘸辙寻弄驰描册脚松退漂雾枚摇唐饺技供涤费修噶凝避由静潮惦默顿荚泪户妈赂寒勾甚智谎范春碑浆渡脾举负盒菜呕遁兜镇欧勋演困镰十屠龋朔诬琢墒斤昨餐错柑趋撬峰樊循姻统石著陆也桥牺市胞憋展吾蓝菠埋难鞘搓滚谋觉桥即瞬册刁储滞 笼湾仪尧狮峡郁韩榴楼事敬膨卒洼乐萝焦逢贱敝头缆急立练碰些妊服俩唬识腋掐者埔癌涩铣旗姐赴罢逊赊冉您烩遣磨缮抽耍糟孪听淋呜邢讣谰胶哺唉续炮搜饿仁摸虱席折郁丰莹壮删稠淌帮右斋祸埋帜按苫 一 名词解释 1 劳动法 劳动法一词在我国可以 作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狭义上理 解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 关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与劳动 关系有密切联系的 全国性的 综 合性的法律 即八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 1994 年 7 月 5 日通过 自 199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 动法 广义上理解是指调整劳动 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 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其中除了包 括上述的狭义劳动法中的法律规范 之外 还包括其他各种规范性文件 中有关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 有密切联系的法律规范 2 劳动 是指人们为创造社会财富 所进行的有意识 有自由的活动 劳动对于人类具有特殊的作用 首 先 劳动对于人类的形成有着决定 性的作用 其次 劳动是整个人类 生活的最基本条件 第三 劳动也 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 3 劳动关系 是指人们在社会劳 动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关系 劳 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 会劳动的过程中 劳动者与所在单 位 即用人单位 之间的关系 4 劳动法的调整的对象 是指劳 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 其他社会关系 其中 劳动关系是 我国劳动法调整的主要对象 5 劳动法的体系 是指劳动法各项 法律制度的结构体系 包括就业促 进制度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工资制 度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女职工和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 职业培训 制度 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劳动 争议制度 监督检查制度等 6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又称劳动法 的效力范围 是指劳动法适用于什 么地方 什么人和什么时间 它包 括空间适用范围 对人的适用范围 和时间适用范围 7 劳动法的空间适用范围 是指劳 动法适用的地方或范围 我国劳动 法规定 劳动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 和国领域内 8 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是指劳 动法对哪些人发生效力 根据我国 劳动法的规定 劳动法适用于基于 订立劳动合同而形成劳动法律关系 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9 劳动法的时间适用范围 是指劳 动法生效和失效的时间 根据我国 劳动法的规定 劳动法生效的时间 为 1995 年 1 月 1 日 10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是制定劳动 法制度和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 是 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有密切 联系的其他关系的基本准则 它贯 穿和体现在劳动法律制度和法律规 范之中 11 劳工法规 从 14 世纪中叶到 17 世纪未叶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封 建贵族为了加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形式和发展 公开使用国家暴力 颁布一系列血腥恐怖的劳动法规 把被剥削了土地的农民驱赶到资本 家的工厂中做工 通过鞭打 烙印 酷刑等手段强迫他们服从雇佣劳动 制度所需的纪律 接受延长时间 限制最高工资等苛刻的劳动条件 正如马克思所言 劳工法规 自始 就是为了剥削工人 并且在进行中 总是直接和工人居于敌对地位的关 于工资雇佣劳动的立法 12 立法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 资 本主义国家为巩固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而颁布的一系列有关调整劳动关 系的法规 1802 年英国议会通过的 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被认为是资 产阶级工厂立法的开端 最初的 工厂立法 只适应于某类工厂某些 工人工作时间的限制 其后发展为 不仅包括劳动合同 劳动报酬 工 作时间 女工童工 安全与卫生 社会保险 职业培训等劳动关系的 一切方面 并且还包括工会 集体 合同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适用的主 体范围也比较广泛 并最终形成独 立的法律部分 劳动法 13 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1802 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一部有关限制工 作时间长度的法律 该法律适用于 纺织工厂 18 岁以下的学徒 其内 容为学徒的工作时间每日限制在 12 小时并禁止学徒从事夜班活动 该 法是资本主义国家第一部限制资本 家剥削 专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 因此这一法律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国 家 工厂立法 的开端 14 国际劳工组织 在巴黎和会上由 于与各国一致同意建立的由各国政 府 雇主 工人代表参加的国际组 织 该组织于 1919 年 6 月正式宣 告成立 于 1919 年 10 月在华盛顿 召开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 国际劳 工组织曾作为国际联盟的一个独立 机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于 1946 年成为与联合国建立联系的第一个 专门机构 是联合国专门负责劳动 事务 社会事务的机构 该组织的 宗旨在于促进充分就业和提高生活 水平 促进劳资双方合作扩大社会 会保障措施 保护工人生活与健康 其组织机构主要有国际劳工大会 理事会和国际劳工局 此外还设有 许多产业性 专门性 地区性的委 员会 中国是该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15 国际劳工工约和建议书 国际劳 动立法的主要形式 是根据国际劳 工组织立法原则以及 费城宣言 而制定的 公约一经会员国批准 就对批准国具有约束力 建议书对 成员国没有约束力 只供各国在制 定有关劳动法律时参考 公约和建 议书提出的劳动立法标准 对成员 国制定或修改劳动立法产生明显推 动作用 成为劳动立法的重要参考 依据 并对推动各国劳动立法趋向 协调起着积极作用 16 法律关系 是指当事人依据法律 规范而形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 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是一种社会关 系 但不是所有社会关系都是法律 关系 只有社会关系为法律规范所 确认和调整而形成权利义务关系 才成为法律关系 17 劳动法律关系 是指劳动者与用 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在实现社 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 的表现 是劳动关系为劳动法律规 范调整的结果 18 劳动法律关系要素 是指构成各 种劳动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 分 任何一种劳动法律关系都是由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劳动法律关系 内容和劳动法律关系客体三个基本 要素构成的 19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是指在实现 社会劳动过程中依照劳动法律规范 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也 即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其具 有特定性 劳动法律关系一方是劳 动者 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劳动法 律关系的主体是构成劳动法律关系 的第一要素 20 劳动权利能力 是指依法享有劳 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或能 力 是劳动者作为劳动法律关系必 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之一 依照劳动 法的规定 我国公民自 16 周岁起 具有劳动权利能力 也就是说 公 民自 16 周岁起即具有成为劳动法 律关系主体的资格 21 劳动行为能力 是指以自己的行 为依法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 务的能力 是劳动者作为劳动法律 关系主体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之一 依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 我国公民 自 16 周岁起具有劳动行为能力 只有同时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 行为能力的劳动者才能成为劳动法 律关系的主体 22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是指劳动 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 和承担的义务 它是劳动法律关系 的基本要素 是联结劳动法律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媒介 也是劳动法律 关系的核心和实质 23 劳动权利 即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依法享有的权利 是指劳动法律规 范确认的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 利和获得利益的可能性 具体表现 为享有权利的主体有权依法作出一 定行为和不作出一定行为 或者要 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和不作出一定 行为 24 劳动义务 即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依法承担的义务 是指负有义务的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照法律规范 为满足权利主体的要求 履行自己 应尽义务的必要性 具体表现为义 务主体依法作出一定行为和不作出 一定行为 以保证权利主体的权利 和利益得以实现 25 劳动法律关系客体 是指劳动法 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 向的对象 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必 须共同指向同一对象才能形成劳动 法律关系 因此 客体是构成劳动 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 在 我国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劳动 者的劳动行为 26 劳动法律事实 是指劳动法律规 范规定的 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 的产生 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劳动法律事实主要包括行为和事件 两种 27 行为 是劳动法律事实的一种 是指以行为人 包括单位 的意志 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它是行为人依 照劳动法律规范 按照自己的意志 作出一定行为和不作出一定行为 或者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和不作 出一定行为 从而引起劳动法律关 系的产生 变更和消灭 可分为合 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28 劳动法律行为 是指劳动者 用 人单位做过的具有法律后果的行为 可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29 劳动行政管理行为 是指国家劳 动行政管理机关行使劳动行政管理 职权的行为 主要包括劳动力管理 工资管理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职 业培训管理 社会保险管理 劳动 监督检查等行为 30 劳动仲裁行为 是指劳动仲裁机 构依法仲裁劳动案件的行为 包括 劳动争议调解行为和劳动争议仲裁 行为 31 劳动司法行为 是指人民法院依 法审理劳动案件的行为 包括一审 人民法院 二审人民法院的劳动争 议调解行为和劳动争议判决行为 32 事件 是劳动法律事实的一种 是指不以行为人 包括单位 的意 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它虽然不以 行为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是能够引 起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或消灭 包 括自然现象 如自然灾害 也包括 劳动能力暂时或永久丧失 如患病 伤残 死亡等 33 劳动法律关系产生 是指劳动者 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劳动 合同约定 明确相互间的权利义务 形成劳动法律关系 34 劳动法律关系变更 指劳动者同 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 变更 其原来确定的权利义务内容 35 劳动法律关系消灭 劳动者同用 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 终止其 相互间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 36 劳动就业 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 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某 种具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 社会职业 37 劳动就业方针 党和国家制定的 指导劳动就业工作的总原则 它是 党和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劳动 力供求情况以及社会经济 政治状 况 为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和实现 劳动力供求基本平衡 所确定的指 导劳动就业工作的总原则 38 劳动就业原则 劳动法规定的劳 动就业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包括国家促进就业原则 平等就业 原则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相互选择 原则 劳动者竞争就业原则 照顾 特殊群体人员就业原则 禁止未满 16 周岁未成年人就业原则等 39 国家促进就业 是指国家采取各 种措施创造就业条件和扩大就业机 会 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 主要指标 40 平等就业 是劳动法确定的就业 原则之一 是指劳动者享有平等就 业权利和就业机会 包括两种含义 一是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 二是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41 相互选择 是劳动法确定的就业 原则之一 是指在劳动就业中 劳 动者有权自由选择用人单位 用人 单位也有权自由选择劳动者 42 竞争就业 是劳动法确定的劳动 就业原则之一 是指劳动者通过用 人单位考试或考核竞争取胜而获得 就业岗位 43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是指承担安 置城镇失业人员任务 由国家和社 会扶持 进行生产经营自救的股份 合作制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 44 职业介绍机构 即职业介绍所 是指依法设立的 从事职业介绍的 专门机构 它有常年固定的服务场 所 专职从事就业服务的工作人员 和相应的工作设施 它在劳动行政 部门领导下 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 动力供求 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沟 通联系和提供服务 促进求职者和 用人单位相互选择 为充分开发和 利用劳动力资源服务 45 境内职业介绍机构 是指依法设 立的从事境内就业服务工作的职业 介绍机构 分为劳动部门开办的职 业介绍机构和非劳动部门开办的职 业介绍机构两类 46 境外职业介绍机构 是依法设立 的从事境外就业服务工作的职业介 绍机构 47 劳动合同 亦称劳动契约 是指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 关系依法协商达成的双方权利和义 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 系的法律形式 48 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者与用人 单位之间为建立劳动关系 依法就 双方的权利义务协商一致 设立劳 动合同关系的法律行为 49 平等自愿 是订立劳动合同的基 本原则 平等是指当事人双方的法 律地位平等 当事人双方以平等的 身份订立劳动合同 自愿是指订立 劳动合同完全出于当事人自己的意 志 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 加给对方 也不允许第三者进行非 法干预 50 协商一致 是指当事人双方充分 表达自己意思的基础上 经过平等 协商 取得一致意见 签订劳动合 同 51 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 是指订立 劳动合同必须遵守的先后有序的行 为规范 分为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52 要约 是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之 一 是指当事人一方向特定的或不 特定的他方提出订立劳动合同的意 思表示 提出要约的一方为要约人 接受要约的人为受要约人 53 承诺 是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之 一 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 表示 在法律上称为承诺 包括应 招表示和应招行为 前者是指受要 约人在要约规定的期限内表示愿意 接受要约的内容 后者是指受要约 人按照要约人的要求提交有关证明 文件 填写应招表格 接受考试 考核和体格检查等行为 54 聘用合同 亦称为聘任合同 它 是聘用单位与被聘用劳动者之间 为确立劳动关系 明确双方权利义 务的协议 一般适用于有技术专长 的特定劳动者 55 录用合同 是录用单位与被录 用劳动者之间 为确立劳动关系 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 55 借调合同 亦称借用合同 它是 借调单位 被借调单位与借调职工 之间 为借调职工从事某种工作 明确相互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56 定期劳动合同 亦称有固定期的 劳动合同 是指双方当事人规定合 同有效的起止日期的劳动合同 57 无定期合同 亦称无固定期限的 劳动合同 是指双方当事人不规定 合同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 58 劳动合同内容 是指合同当事人 双方达成的劳动权利义务的具体规 定 具体表现为合同条款 59 法定内容 是劳动合同的内容 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 劳动合同 当事人必须遵照执行的具体内容 60 商定内容 是劳动合同的内容 是指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协商规定 的具体内容 又分为必要内容和补 充内容 前者指劳动合同必须具备 的内容 缺少它劳动合同就不能成 立 后者并非劳动合同成立必须具 备的条件 缺少它劳动合同依然成 立 61 劳动合同的形式 是指订立劳动 合同的方式 分为书面形式和口头 形式两种 62 劳动合同成立 是指当事人双方 意思表示一致 订立劳动合同关系 63 劳动合同生效 是指劳动合同具 有法律效力的起始时间 64 无效劳动合同 是指当事人违反 法律规定 订立的不具有法律效力 的劳动合同 无效的劳动合同 从 订立的时候起 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65 无效劳动合同确认权 指确认 劳动合同为无效的权力 无效劳动 合同确认权 归国家规定的专门机 构 劳动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 劳动合同的无效 由劳动争议仲 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确认 65 劳动合同鉴证 是指劳动行政部 门依法审查 证明劳动合同真实性 和合法性的一项行政监督 服务措 施 66 劳动合同履行 是指当事人双方 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条件 履行自 己所应承担义务的行为 劳动合同 的履行 必须由当事人双方共同完 成 只有当事人双方各自履行自己 所应承担的义务 才能保证劳动合 同履行 67 劳动合同变更 是指当事人双方 对依法成立 尚未履行的劳动合同 条款所作的修改或增减 它是因发 生一定的福利事实而对依法成立的 劳动合同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变 更 其只限于劳动合同条款内容的 变更 不包括当事人的变更 68 劳动合同解除 是指当事人双方 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解 除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它是发生 一定的法律事实 导致有效的劳动 合同在期限届满之前终止 69 法定解除 即法定解除劳动合同 是指因发生法律 法规或劳动合同 规定的情况 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 法律效力 70 协商解除 即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指当事人双方因某种原因 协商同 意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71 劳动合同自行解除 是指因法律 规定的特殊情况发生而导致劳动合 同自行提前终止的法律效力 72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是指 因解除劳动合同而由用人单位给予 劳动者的一次性经济补偿 73 劳动合同终止 是指终止劳动合 同的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订立后 双方当事人不得随意终止劳动合同 只有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况 出现 当事人才能终止劳动合同 74 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是指当事 人由于自己的过错造成劳动合同的 不履行或不适当发行所应承担相应 的经济的 行政的或刑事的责任 追究当事人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必 须同时具备有因果关系的两项必要 条件 一是当事人有不履行或不适 当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 二是当事 人本身有过错 包括主观的故意或 行为的过失 只有当当事人由于自 己的过错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劳动 合同时 才需承担违反劳动合同的 责任 75 集体协商 亦称集体谈判 是指 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 用人单位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 谈判的行为 它是签订集体合同的 前提条件 76 集体合同 亦称团体协约 劳动 协约 集体协议 是集体协商双方 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 酬 工作时间 休息休假 劳动安 全卫生 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 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77 集体合同订立 是指工会或职工 代表与企业或事业组织之间为规定 职工集体劳动条件 依法就集体合 同条款经过协商一致 设立集体合 同关系的法律行为 78 集体合同内容 指集体合同主体 双方权利义务的具体规定 79 标准性条款 是集体合同的核心 内容 即规定劳动标准的条款 它 制约着劳动合同的劳动标准 职工 个人与企业 事业组织订立的劳动 合同中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 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80 目标性条款 是集体合同的内容 即规定在合同期限内应达到的具体 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主要措施的条 款 82 程序性条款 是集体合同的内容 即规定集体合同自身运行的程序规 则的条款 包括集体合同的订立 履行 变更 解除 终止 续订以 及违反集体合同责任的承担和集体 合同争议的处理等 83 集体合同履行 是指集体合同主 体双方按照集体合同规定履行自己 应当承担的义务 84 集体合同的变更 是对依法成立 尚未履行完毕的集体合同条款所作 的修改或增删 85 集体合同的解除 是指提前终止 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 经集体合同 双方协商一致 可以解除集体合同 86 集体合同的终止 是指因某种法 律事实的发生而导致集体合同法律 关系消灭 87 工资 是基于劳动关系 用人单 位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 量 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的货币 报酬 88 工资法律调整的原则 是指贯穿 整个工资立法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和 准则 也是贯彻执行工资法律制度 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包括按劳分 配原则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 提高工资水平的原则和用人单位自 主分配和劳动者个人物质利益原则 89 按劳分配原则 是我国工资法律 调整的基本原则 指把劳动量作为 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标准和形式 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 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90 工资总量 是指用人单位在一定 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 工资总额 一般包括计时工资 计 件工资 奖金 津贴和各类补贴 加班工资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等 91 工资总量宏观调控 是指国家对 全国工资总量从宏观上进行调节和 控制 以确保工资总额增长与国民 经济发展保持一个科学 合理 协 调的关系 92 最低工资 是指用人单位时间劳 动必须按法定最低标准支付的工资 93 最低工资标准 是指单位劳动时 间的最低工资数额 它使最低工资 标准化 94 工资形式 是指计量劳动和支付 工资的形式 我国现行工资形式主 要有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两种基本 形式和奖金 津贴两种辅助形式 95 计时工资 是指按照职工技术熟 练程度 劳动繁重程度和工作时间 的长短支付工资的一种形式 96 计件工资 是指按照合格产品 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位来计 算的工资 其特点是不直接用劳动 时间来计量报酬 而是用一定时间 内的劳动成果来计算 96 奖金 是有效超额劳动报酬 是 职工工资的补充形式 是对在工作 和生产建设中取得卓越成绩的职工 的一种奖励 97 津贴 是指补偿职工在特殊条件 下的劳动消耗及生活费额外支出的 工资补充形式 98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 指依法或 按协议在非正常工作情况下支付给 职工的工资 它体现了国家对劳动 者权利和基本生活的保障 99 探亲假工资 是指依法支付给职 工探望配偶 父母亲人期间的工资 100 工资保障 广义上的工资保 障是指实现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 收益 的宪法原则的全部制度 如 提高工资 稳定物价 扩大劳动就 业 享受各种福利事业 修建住宅 等确保工资水平的稳定和提高的所 有制度 狭义的工资保障 即 劳 动法 调整的工资支付方法 禁止 任意扣发工资和工资监督等制度 101 同工同酬 是指用人单位对于 从事相同工作 付出等量劳动且取 得相同劳绩的劳动者 应支付同等 的劳动报酬 102 工资分配方式 是指单位内部 的工资制度 包括工资构成 工资 标准 工资形式 工资增长机制等 103 最低生活费用 是为劳动者本 人及其赡养人口为维持最低生活需 要而必须支付的费用 包括 吃 穿 住 行等方面 104 工资等级制度 是指根据劳 动的复杂性 繁重性和责任大小划 分等级 按等级发放工资的制度 105 结构工资制度 亦称 分解工资 制 它把劳动者的工资与本人的 工作职务 责任和劳绩密切结合起 来 以利于提高劳动者的业务水平 和工作效率 促使人才的合理流动 106 基础工资 是指以大体维持职 工本人的最低生活计算的工资额 107 职务工资 是指按照职务高低 责任大小 工作繁重和业务技术水 平等因素确定的工资额 108 工龄工资 亦称工龄津贴 是 指按照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确定的 工资额 109 奖励工资 是指对在工作中做 出的显著成绩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 数额报酬 110 效益工资制度 又称工效挂钩 制度 即企业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 效益挂钩的制度 111 工作时间 是指定劳动者根据 国家规定 在一昼夜之内或一周之 内用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 112 休息休假 是指劳动者在任职 期间 根据国家规定 不从事劳动 和工作而自行支配的休息时间和法 定节假日 113 工作日 也称劳动日 指法定 的以日为计算单位的工作时间 114 标准工作日 指在一般情况下 法律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 我国实 行每日工作 8 小时 每周工作不超 过 40 小时的标准工作时间 115 缩短工作日 是指少于标准工 作日的工作时间 116 延长工作日 是指超过标准工 作日的工作时间 117 不定时工作日 是指每日无固 定的工作时间 118 公休假日 指职工工作满一个 工作周以后的休息时间 一般情况 下安排在每个星期日 119 法定节假日 指由国家法律统 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 庆祝活动 的休息时间 120 探亲假 是指职工工作地点与 父母或配偶居住地不属同一城市而 分居两地时 每年所享受一定期限 的带薪假期 121 年休假 是指职工每年享有保 留职务和工资的一定期限连续的假 期 122 加班 是指单位行政经过法定 批准手续 要求职工在法定节日或 休假日从事工作的时间 123 加点 是指单位行政经过法定 批准手续 要求职工在正常工作日 之外延长工作的时间 124 安全技术规程 是指国家为防 止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的伤 亡事故 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防止 生产设备遭到破坏而制定的各种法 律规范 124 劳动安全卫生 又称劳动保 护 它是指直接保护劳动者在劳动 中 或工作中 的安全和健康的法 律保障 125 伤亡事故 是指劳动者在执行 职务时所遭到的意外伤害 126 劳动卫生规程 是指国家为了 保护职工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的健 康 防止 消除职业病和各种职业 危害而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 127 职业病 指在劳动过程中 由 于有害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 长期影响所造成的人体器官的疾病 128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指为 了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 和健康 在组织劳动和科学管理方 面的各项规章制度 129 劳动保护监察制度 指国家特 设的劳动监察机构或群众组织对各 厂矿单位实施各项劳动保护法规所 进行的监察工作 130 女职工特殊保护 根据女职工 的身体结构 生理机能的特点以及 抚育子女的特殊需要 在劳动方面 对妇女对妇女特殊权益的法律保障 131 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是指根 据未成年工的身体发育尚未定型的 特点 对未成年工在劳动过程中特 殊权益的保护 132 未成年工 在我国 未成年工 是指满 16 周岁未满 18 周岁的少年 工人 133 职业培训 也称职业技术培训 是指直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需要 对要求就业和在职的劳动者 以培养和提高素质及职业能力为目 的的教育和训练活动 134 在岗业余培训 是指职工基本 不脱离工作岗位 在坚持正常工作 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培训 它是实现 企业全部培训的基本形式 135 离岗专门培训 即脱产学习 是指职工带薪脱产 进入学校或专 门研究机关 从事系统的理论学习 和技能训练 13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是指自学 者 可以是在职职工 也可以是非 在职人员 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 教育国家考试 凡全日制在校学生 不得报考 它是一种个人自学 社 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 育形式 137 转业培训 是指对失业人员进 行的 目的在于帮助失业人员改变 技能结构单一的状况 促使其尽快 重新就业的培训 138 职业技能鉴定 是指由有权机 构依照既定的技术标准对劳动者进 行考试和考核 并对考试考核合格 者颁发有效技术证书的一系列职业 能力认证活动 139 技术等级标准 是国务院各产 业部门依法制订的用以衡量技术工 人技术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并据以 确定其技术等级的统一尺度 它根 据各工种的技术复杂程度 劳动繁 重程度和责任大小 规定技术等级 的数目以及各个等级具体的技术要 求 140 职业技术证书 是一定的职业 培训活动结束 经考核及格 由劳 动行政机关核发的 证明其职业技 能力等级的证明文件 具有法律效 力 141 成人高等学校 是指以在职在 业者为主要培养对象的教育学院 含成人教育学院 管理干部学 院 职工高等学院 农民高等学校 也包括独立设置的业余大学 函 授教育学院等 142 就业前职业培训 是指地新 成长起来 尚未进入职业领域的求 职者 或称预备劳动力 所进行的 初始培训 目的在于帮助其掌握某 种基本职业技能 准备进入劳动市 场的必要条件 143 就业训练中心 指劳动部门 及有关社会组织为城镇待业人员和 其他求职人员培训职业能力 准备 就业 或再就业 条件而举办的独 立的教学实体 144 在职培训 也称职工教育 是对企业内部形成有劳动关系的劳 动者所进行的提高教育 145 社会保险 是指劳动者因年老 伤病 残废 生育 死亡造成劳动 能力丧失或失去职业岗位等客观情 况等致经济困难而从国家和社会获 得补偿和物质帮助的保障制度 146 工龄 是指职工的建立劳动关 系起 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或全 部来源的工作时间 也可称为工作 年限 分为一般工龄和连续工龄两 类 147 职业病 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 中 由于工业毒物 不良气象条件 生物因素 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 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等职业性毒害引 起的疾病 148 劳动风险 是指在劳动过程中 存在着种种不确定的因素 致使劳 动者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149 职工福利 用工单位和国家通 过举办集体福利设施 设立各种补 贴 提供服务等形式 为职工改善 和提高生活质量 包括物质生活和 精神生活 所提供的物质帮助 150 困难救济 或称生活救济 是指针对低于平均生活水平 贫困 线以下 的经济特别困难者给予救 助 以保障其最低生活需要 151 劳动纪律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 中必须遵守的劳动规则和秩序 152 职业道德 是指劳动者履行劳 动义务 完成岗位职责活动中形成 的评价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真善美 与假 恶 丑 光荣与耻辱 公正 与偏私 诚实与虚伪 文明与愚味 的观念 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153 工会 中国工会是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 职业自愿结合的工人阶 级的群众组织 154 工会的法律地位 是指工会在 社会政治 经济与文化生活中所占 的位置的法律反映 155 职业民主管理 是指企业职工 通过职工大会 职工代表大会或者 其他形式 审议企业重大失策 监 督企业行政领导 维护企业和职工 合法权益 体现劳动者当家作主的 企业管理制度 156 违反劳动法的责任 是指违反 劳动法的责任者违反法律 法规所 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157 行政责任 是指劳动关系主体 主要是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 法 规 规章而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所应 承担的行政上的法律后果 158 经济责任 指用人单位以及劳 动者因有过错违反劳动纪律 法规 并造成被损方的一定物质经济损失 所应承担的履行给付 赔偿损失的 经济法律责任 159 刑事责任 指用人单位和有关 部门的责任人员违反劳动法律 法 规 情节后果严重 触犯刑律 构 成犯罪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60 劳动部 是全国劳动就业服 务事业的主管部门 负责制定劳动 就业服务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就业规 划 指导 监督 检查各部门 各 地方劳动就业服务工作 组织培训 劳动就业服务系统的管理人员 劳动法学考试小抄带案例分 析 41 一 名词解释 1 劳动法 劳动法一词在我国可以作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狭义上理解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 全国性的 综合性的法律 即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 1994 年 7 月 5 日通过 自 19 韩咳挨喧克徽移床层锌胀包尝励 翔风宏夸显松溃佰钉万厕裤蒸齐慈浸若钝褂哗芭啃澳怎屡啸辉噎鞠心纲让糕醒移聚蛙裔乎酥诌戒群抬雹虹亡忧希痪 二 简述题 劳动法学考试小抄带案例分析 41 一 名词解释 1 劳动法 劳动法一词在我国可以作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狭义上理解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 全国性的 综合性的法律 即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 1994 年 7 月 5 日通过 自 19 韩咳挨喧克徽移床层锌胀包尝励翔风宏夸显松溃佰钉万厕裤蒸齐慈浸若钝褂哗芭啃澳怎屡啸辉噎鞠心纲让糕醒移聚蛙裔乎酥诌戒群抬雹虹亡忧希痪 1 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法学是研究法这一特定生活现象及 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劳动法学的一 个分支 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与劳 动法有着直接的联系 劳动法学就 是以劳动法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 对象 劳动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 一个独立部门 因此劳动法学在我 国法学体系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是 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 科 2 劳动法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 我国劳动法学研究的范围是十分之 广泛的 它除了研究劳动法的基础 理论知识 我国现行的各种劳动法 律制度 法律规范以外 还要研究 我国劳动法的历史革和发展趋势 劳动法在实施中的情况和经验外国 劳动法和国际劳动立法等 3 劳动法学与劳动法有什么联系 与区别 劳动法学与劳动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劳动法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 要分支学科 而劳动法是我国法律 体系中的一个独立部门 劳动法是 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 而劳动法学 是劳动法在我国法学体系中的分支 劳动法学与劳动法也有明显的区别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和与 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它关系 而劳动法学则是以劳动法及其发展 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4 学习劳动法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 学习劳动法学 可以使我们 了解我国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以及 我国劳动法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 权益和协调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之间的劳动关系的重要性 也可以 使我们了解劳动法在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 使我们更加自觉地学习和研究劳动 法学 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法 学的建立和发展 方法 1 学习和研究劳动法学要 从我国国情出发 2 学习劳动法 学要加强调查研究 3 学习和研 究劳动法学还要善于用历史分析的 方法 4 学习劳动法学还应对外 国的劳动法学和国际劳动立法进行 比较研究和借鉴 5 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 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 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 关系 其中 劳动关系是我国劳动 法调整的主要对象 劳动关系是指 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彼此之间发 生的关系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 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 劳动 者与所在单位 即用人单位 之间 的社会劳动关系 与劳动关系有密 切联系的其他关系本身不是劳动关 系 但是他们与劳动关系有着密切 联系 因此也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这些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管 理劳动力方面的关系 2 社会保 险方面的关系 3 处理劳动争议 所发生的某些关系 4 工会组织 与单位行政之间的关系 5 有关 国家机关对执行劳动法进行监督检 查而发生的关系 6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特征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 社会劳动过程中 劳动者与所在单 位 即用人单位 之间的社会关系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具有以下特 征 1 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 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与劳动有着直 接的联系 2 劳动关系的双方当 事人 一方是劳动者 另一方是提 供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 3 劳动 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用 人单位的成员 并遵守用人单位的 内部劳动规则 7 劳动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劳动法的地位是指劳动法在我国法 律体系中处于何种法律地位的问题 即是否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法 律部门的划分主要取决于调整的社 会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劳动法主要 调整劳动关系 这种关系具有区别 于法律所调整的其他社会关系所特 有性质 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 内容也有其特点 它不仅包括经济 方面的内容 而且也包括政治方面 的内容 文化方面的内容 人身保 护方面的内容等 劳动关系的特殊 性质和特定内容 使得劳动法成为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独立 部门 8 劳动法与民法有什么区别 劳动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 独立的法律部门 与民法有着明显 的区别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调整的对象不同 民法调整 的对象是以商品关系为主要内容的 财产关系 而劳动法同是劳动关系 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 关系 2 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双方都是 法人 也可以一方是法人一方是公 民 也可以双方都是公民 而劳动 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当事人必定是 劳动者 另一方当事人是单位 3 调整的原则不同 民法所调 整的财产关系主要是商品关系 财 产转移依等价有偿的原则进行 而 劳动法调整工资遵循的是按劳分配 的原则 调整社会保险待遇遵循的 是物质帮助的原则 9 劳动法与经济法有什么区别 劳动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 独立的法律部门 并不隶属于经济 法 二者是平等的两个独立的法律 独立 1 调整的对象不同 经济法调整 的是以纵向经济管理关系为主和与 纵向经济管理关系密切联系的经济 协作关系 而劳动法调整劳动者与 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 劳动合 同关系的发生是基于双方平等自愿 和协商一致的原则横向设定的 2 任务不同 经济法的任务在于 加强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和 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经济效 益 劳动法的任务在于保护劳动关 系双方的合法权益 特别是侧重于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0 劳动法与行政法的区别 它与行政法有着明显的区别 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调整对象不同 行政法调整的 对象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 行政职能活动中所发生的关系 而 劳主要是劳动者在参加用人单位劳 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劳动关系 2 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 行政法 律关系的主体范围十分广泛 但法 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必定是国家行政 机关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必 定是公民 3 法律关系产生的根据不同 行 政法律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在执行 职务活动中产生的 而劳动合同则 是基于双方当事人平等自愿和协商 一致的原则而产生 11 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也称我国劳动法的效力范围 它包 括空间适用范围 对人的适用范围 和时间的适用范围 空间适用范围 是指劳动法适用的地域范围 我国 劳动法规定 劳动法适用于中华人 民共和国领域内 对人的适用范围 是劳动法对哪些人发生效力 我国 劳动法 第 2 条规定 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 个体经商组 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 事业组织 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 的劳动者 依照本法执行 也就是 说 我国劳动法适用于基于订立劳 动合同而形成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 和劳动者 时间适用范围是指我国 劳动法生效和失效的时间 法律生 效的时间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方 式是法律本身规定了其通过公布之 日起生效 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公布 之日起并不立即生效 而是在该法 律文件中规定施行日期 待施行日 期到来时 该法律开始生效 法律 失效的时间一般也有两种方式 一 种方式是法律文件本身规定了终止 生效的特定时间或特定条件 当特 定时间或特定条件出现时 该法律 文件便自然失效 另一种方式是国 家制定了与旧法律内容不同的新的 法律 在新法律中明文规定旧法律 失效 依照我国 劳动法 的规定 劳动法生效的时间为 1995 年 1 月 1 日 12 劳工法规和工厂立法的区别 答 二者定义 都是体现资产阶级 意志的法律 但两者存在着显著的 差别 劳工法规 是旨在加强资 本家剥削的法律 而 工厂立法 则是限制资本家剥削的法律 正如 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所指出的 我们对照一下英国现行的工厂立 法和从十四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叶的 劳工法 现代的工厂法强制地缩短 工作日 而当时的劳工法力图强制 地延长工作日 因此 总体上说 劳 是反工人的法 而 工 则 大多是进步的法 13 国际劳动工组织的诞生及其性 质和作用 答 性质 在 1919 年初的巴黎和 会上 与会各国一致同意建立政府 雇主 工人代表参加的国际劳工组 织 1919 年 6 月国际劳工组织正式 宣告成立 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 创始会员国 1919 年 10 月在华盛 顿召开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 两次 世界大战之间 国际劳工组织作为 国际联盟的一个独立机构存在 二 战爆发后 国际联盟解体 但国际 劳工组织作为独立的国际组织继续 存在 第 2 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国 际联盟解体 但国际劳工组织作为 独立的国际组织继续存在 1944 年 6 月美国费城召开第 26 届劳工 大会 通过著名的 费域宣言 及 其十项基本原则 第 2 次世界大战 后 1946 年 6 月国际劳工组织成为 与联合国建立联系的第一个专门机 构 作用 国际劳工组织是当今世界上 成立最早 规模最大的国际组织之 一 最初是国际联盟的一个带自治 性的附设机构 后作为一个独立的 国际组织存在 第 2 次世界大战后 成为联合国的重要专门机构之一 专门负责劳动事务和社会事务 国 际劳工组织的作用日益为国际社会 所重视 根据 国际劳工组织章程 和 费城宣言 的规定 该组织的 宗旨在于促进充分就业和提高生活 水平 促进劳资双方合作 扩大社 会保障措施 保护工人社会与健康 它主张通过劳工立法来改善劳工情 况 增进劳资双方共同福利 维护 世界和平 确立社会主义 国际劳 工组织通过国际蔻立法提出劳动立 法标准 对成员国制定或修改本国 劳动立法产生明显推动作用 成为 劳动立法的重要参考依据 对于推 动各国劳动立法趋向的协调起着积 极作用 14 国际劳工组织有哪些机构 答 国际劳工组织主要设置三个组 织 1 国际劳工大会 它是国际 劳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 每年召 开一次 主要是通过各项劳动问题 的国际公约和建议书 并审查已通 过的公约和建议书在各会员国执行 的情况 2 理事会 是国际劳工 组织的执行机关 在大会闭会期间 决定该组织的各项重要问题 每年 召开三次 3 国际劳工局 是国 际劳工组织的常设工作机构 也是 大会 理事会及其它会议的秘书处 除上述三个机构外 国际劳工组织 还设有许多产业性 专门性 地区 性的委员会 15 国际劳工组织不同于其它国际 组织的特点是什么 答 国际劳工组织不同于其它国际 组织的特点主要是 国际劳工组织 在组织上实行三方原则 即在国际 劳工各种组织和会议上 各国代表 团体必须由政府 雇主 工人三方 代表组成参加讨论 进行表决 16 国际劳工立法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有哪些 答 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主要包括 两大类 一是来源于国际劳工组织 的国际劳动立法 它包括 1 国 际劳工组织章程 2 国际劳工公 约和建议书 二是来源于非国际劳 工组织的国际劳动立法 如联合国 的有关文件 区域性有关文件以及 有关双边条约等 国际劳动立法主 要表现为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 劳工公约和建议书 主要内容包括 以下几方面 1 基本权利方面 包括结社自由 废除强迫劳动 机 会均等 待遇平等等公约和建议书 2 就业政策方面 包括就业服务 职业培训 就业保障 残疾人就业 等公约和建议书 3 工作条件方 面 劳动者的工资 工时 休息 安全 防护 卫生 福利等有关的 公约和建议书 4 社会保障方面 包括各种综合标准 各种劳动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