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 串讲资料.doc_第1页
新闻摄影 串讲资料.doc_第2页
新闻摄影 串讲资料.doc_第3页
新闻摄影 串讲资料.doc_第4页
新闻摄影 串讲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摄影 串讲资料第一章 针孔成像原理最早记录在战国时期的科学家、哲学家墨子所著的墨经中。 针孔成像与镜头成像有三点差别:1) 摄影感光需要一量的光线,2) 针孔大,3) 影像变虚,4) 针孔小,5) 无法获得充足光线;6) 镜头利用光的折射原理,7) 把镜头制成一个具有凸透镜效果的能聚光的光学透镜,8) 通过聚光,9) 获取摄影感光所需要的光线的量;10) 照相机镜头能使得景物影像汇聚于焦点平面,11) 形成清晰影像。 镜头的作用:让景物在焦点平面位置形成清晰的影像,4. 也就是汇集来自外界景物的反光或都自发光体的光线,5. 并使被摄景物在感光片上形成清晰的潜影。物距:在镜头成像中,从被摄物体到镜头中心的距离 称为物距; 像距:从镜头中心到所成影像间的距离,称像距; 焦距:来自无限远处的平等光线经过镜头的折射在镜头主轴上会聚成一个清晰的点,这个清晰的点,就是焦点,由焦点到镜头中心的 距离就是焦距。 镜头焦距长短影响成像大小:距离相等时,焦距长成像大 焦距小成像小。共轭关系决定了定焦距镜头在不同距离拍摄时,物距大,像距小,影像也小;物距小,像距大,影像也大。镜头通光量与镜头通光口径的大小成正比。镜头感光能力光束直径/镜头焦距。该公式说明数值越小,孔径越大,感光能力越强。相对口径用光圈系数来表示,也称f系数:系数焦距:相对口径。系数的标法为:1.2 2 2.8 4 5.6 8 11 16 22 32 64这种标法的特点有3点:1)数字大小与相对口径大小成反比;2)每相邻两极光圈系数之间的通光量相关一倍;3)每相应两极光圈系数之间是根2倍的关系。 镜头焦距与视角的关系:焦距长, 视角小;焦距越短,视角越大。 镜头的分类:标准镜头:镜头焦距与底片对角线基本相等,视角接近人眼的视角,大约在50度, 135相机底片画幅为24*36毫米,对角线为43毫米, 焦距在42-55毫米的均属标准镜头;120相机画幅为60*60毫米时,其对角线为79.2毫米,焦距在80毫米左右为标准镜头短焦距镜头(广角镜头):镜头焦距小于底片对角线的镜头,其视角大于人眼视角。长焦距镜头(望远镜头):镜头焦距大于底片对角线的镜头,其视角小于人眼视角。 快门的作用:是控制光线在感光片上停留时间的长短。对于动体摄影而言,可用抓取动态、使动体在胶片上开成清晰的影像。快门的标法为:1 2 4 8 15 30 60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实际速度为所标数字的倒数。相信两级快门速度的日光量相关一倍, “B”门或“T”门为慢门;“A”门为光圈优先;“S”门为速度优先;“P”门为程序快门。 镜间快门(叶片式快门)位于镜头的中间,光圈之前,一般由3片至5片薄钢片组成,可同时开合,通过开合的快慢来控制曝光的时间。优点是:在使用任何一级快门速度时都能使整个胶片画面同时曝光,在使用闪光灯拍摄时,不受闪光同步的限制,不会产生变形现象。缺点是:当使用大光圈、高速度的组合时,其实际通光量减少。焦平快门(帘幕式快门)位于焦点平面的位置,紧挨在感光片的前面。由不透光的帘布或金属帘片组成,通过帘片间裂口的大小变化来控制曝光的时间。优点是:一是可以达到较高的快门速度,二是因其快门速度高,可以用来抓拍极高速的动体的运动。缺点是:在使用高速快门时,动体的影像会变形,而且动体运动速度越快,影像变形的程度越重。测距方式有4种:1)连动式测距(重影式、截影式);2)反光式(微棱镜式);3)磨沙玻璃式;4)自动测距式(电子视测、超声波、红外线、眼控自动式)。取景器的三个作用:1)观察被摄景物;2)界定拍摄景物的范围;3)决定对景物的取舍43. 和安排画面的布局。 旁轴取景相机的视差问题P44现代相机取景器的种类有4种:1)单镜头反光俯视取景器;2)单镜头反光平视取景器;3)框式平视取景器;4)光学直透式取景器。. 135相机的优点:1) 体积较小,2) 分量较轻,3) 便于携带;4) 所有胶卷为画幅36*24的135底片,5) 常见的有24张、36张,6) 适合新闻摄影无暇换胶卷的特点;7) 有多种可转换镜头,8) 符合新闻摄影的特点;9) 有效口径大,10) 感光力强,11) 对不同12) 光线适应能力强;13) 多采用焦平快门,14) 最高快门速度可达数千分之一秒,15) 能满足新闻摄影拍摄高速动体的特殊需要。缺点:一是焦平快门所带来的闪光同步速度的限制,在使用闪光灯时,不能达到很高的快门速度;二是在拍摄高速动体时,如所用的快门速度过高,会出现影像变形现象。120相机的优点:1) 单镜头,2) 即用作取景、测距,3) 又用作拍摄,4) 所以没有视差现象;5) 也有各种不同6) 焦距的镜头,7) 以适应各种不同8) 的拍摄需要;9) 有可置换后背的特点;缺点:机身和镜头体积都比较大,分量也重,携带不方便,此外,快门震动大。数码摄影与传统摄影的不同:1) 存储影像的介质不同2) ;传统(化学方法)数码(数字方式)3) 图像的呈现方式不同4) ;传统(冲洗、印放)数码(输入计算机)5) 图像质量上的差异;传统高于数码6) 传递方式不同7) ;数码方便快捷、保真度高。影响数码相机和数码影像质量的因素:CCD辨析率、影像辨析率、色彩还原性、镜头质量、像质调节。APS摄影系统(先进摄影系统):ASP胶片是一种比135还要小巧、表面涂有可以记录拍摄资料的磁性物质的感光片,磁性物质可以用来记录打拍摄时的有关数据。现由日本富士、佳能、美能达、尼康和美国柯达五家大公司联合研制而成。最大优越性在于操作简便,具有安全性,冲印方便、便于携带。广角镜头的视角在70度至90度;超广角镜头的视角在100度至135度;视角超过135度的称鱼眼镜头。135相机标准镜头焦距为50左右;广角镜头焦距有35、28、24、20;超广角镜头焦距有17、14;鱼眼镜头焦距有9、7.5、(视角约为180度)。广角镜头优点:视角大、拍摄范围方,可以在较近距离内拍摄大场面,还能夸张究竟纵深感。缺点是拍摄时,景物的近大远小现象会有所夸张,变形也严重。135相机中焦距镜头有焦距为75、90、100、135R;长焦距镜头有焦距为200、300的,64. 望远(超长焦距)镜头有焦距为500、1000的。上述镜头的视角从30度至8度不等。中焦的作用:拍摄人像,看上去比例最符合人体的比例,常被用来拍摄人像,故又称人像镜头长焦的作用:一是用于远距离拍摄,另外在新闻摄影“偷拍”或抓拍时,和被拍摄对象可以保持较远距离,以免惊动被拍摄者,能抓取自然、生动的形象。望远镜头的作用:变焦距镜头:镜头的焦距可根据拍摄需要,在一范围内变动。原理是在镜头中间装有一组能活动的镜片,用变焦环来控制。一般就先调焦后变焦。微距镜头:就近距离拍摄小物体的需要面设计的,可以拍出与原物大小或比原物还大些的影像。用于翻拍小物体或小影像,或拍局部细节。TS镜头:可沿着与镜头轴线垂直的左右或上下移动,还可作360度的旋转,作用主要在于消除水平线和垂直线条的畸变。EF镜头:电子对焦镜头,内置自动对焦和电磁光圈马达,*作时声音轻微、对焦效能准确。照相机的基本使用常识:1) 在使用前,2) 应详细阅读厂家提供的说明书;3) 就遵循人平视的视觉特点;4) 拍摄时应保持相机的稳定;5) 需要精确对焦;6) 镜头成像有近界线,7) 拍摄距离不8) 宜过近;9) 要关于利用各种附件为拍摄服务;11) 有些相机取器与拍摄镜头是分开的,12) 拍摄时应注意取下镜头盖。照相机的维护:1) 相机是一种精密仪器,2) 结构复杂,不易强烈的震动及挤、压、摔、碰;3) 注意相机上严禁用手接触的部位;4) 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高温高湿度;5) 应防水;6) 避免在直射阳光下打开后盖或镜头,也不能把镜头对着强光;7) 停止使用时,不要上快门弦;8) 在相机不用时,应将焦距调在;9) 自动相机应常检查电力是否充足,10)长期不用时应取下电池。第二章黑白感光片主要由:片基(是涂布乳和其他各层篺的支持体。无色透明、有韧性、耐撕裂、易展平、耐水;)、结合层、乳剂层(主要成分是卤化银和明胶)、保护层、防光晕层组成,共有5层。彩色负片主要有9层组成:底层、防光晕层、感红乳剂层、隔层、感绿乳剂层、隔层、黄色滤色层、感蓝乳剂层、保护层。(利用“加色”原理)从感色性能上黑白感光片可分为三种:色盲片(只能感受可见光中的蓝、紫短波片,感光度低,宽容度小,优点是颗粒细,解像力高,反差大,主要用于翻拍)、分色片(能感受蓝、紫、黄、绿光,但不感受红光,用于特殊用途,现几乎没有生产)全色片(能感受全部七种可见光,可正确记录全部可见光谱,使被摄对你得到全面呈现)彩色片有彩色负片(经感光及冲洗处理后,得到的是彩色底片,再经印相、放大或扩印在彩色相纸上,才能成为彩色照片,呈现出被摄景物的正常色彩)和彩色反转片(经拍摄、反转冲洗后得到的是和景物色彩相同的彩色正片,可直接用来观赏、放映幻灯或用于印刷制版)两种,有日光型(适合在阳光下拍摄,能使日光下的景物色彩得到正确记录,5500K色温,如在灯光下使用,片子会偏红橙色)和灯光型(适合在火光、烛光及普通灯光下拍摄,能正确记录灯光下景物的色彩,3200K色温,如在日光下使用,片子会偏蓝)之分。黑白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包括感光度、反差、宽容度、颗粒性和分析力、灰雾度、感光特性曲线。感光度是指 感光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的标定及换算P90、选用原则(不能简单地认为感光度超高的胶片越好或感光度越低的胶片越好,主要应根据拍摄条件和目的来决定选用哪种速度的感光片。感光度高的胶片,能在光线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拍摄,但拍出的底片颗粒较粗;感光度低的胶片,需要良好的照明和理想的光线,拍出的底片则细腻且层次丰富)反差性是指 画面中不同影像部分的明暗差别的程度。明亮部分与阴暗部分的亮度差别程度大,就叫反差大;反之,就是反差小。底片影像的反差,是因密度不同而形成的。影响密度大小的因素有三个:景物本身的反差;胶片本身的反差性能;显影控制的影响,包括配方的选择、显影时间、温度、搅动的方式等。宽容度表示感光片正确纪录景物反差的能力。分析力是指胶片对景物细微部的分辨能力,也称分辨率,越大越好。感光片的选用应注意三点:1)片速的选择;2)反差的选择;3)颗粒性的选择。第三章 曝光控制 曝光量与通过镜头的光线的多少和光线在底片上停留的时间(即快门控制)的乘积成正比。 曝光不足 不能正确纪录景物暗的部位的影纹;曝光过渡 不能正确纪录景物明亮部位的影纹。 曝光公式:E(曝光量)I(光照度)*(停留时间)I值可以用光圈来代替运算可以看出光照度和时间的量值可以互换,只要曝光量相同,感光片上得到的曝光是一致的。在光线亮度和感光片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若光圈有变化,相应高速快门速度,则感光的结果不变。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就叫做倒易律(原理即光圈、快门可以相互置换的一时理论依据)。在光线极亮的情况下作极短时间的曝光(快门速度高)或在光线极暗的情况下作极长时间的曝光(快门速度低),都会造成倒易律失效,应考虑适当增加曝光量。 倒易率失效的原因。倒易率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超出一定的范围,则倒易失效。原因是:感光片对光线的反应有一定的惰性。当曝光时间极短或光线结弱时,光线不能有效地穿入感光乳剂的内层,这样就不能有效地发生光化学效应,因而无法达到正确的曝光量。在具体拍摄时,如遇上述极端的情况,应考虑适当增加感光,以获得的曝光量。 影响感光的因素有4点:1)感光片的感光度(首要因素,感光度是感光片对光线敏感程度的标定);2)光线变化(包括5点:光线的照射方向、一天中时间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季节的变化、地域的变化);3)景物本身的反射能力;4)滤光镜的因数;5)倒易率的影响。独立式测光表的测光方式有入射式、反射式和两用型、光点读数测光。 内置测光(TTL)系统的测光方式有5种(优点缺点):1)平均测光式(将取景范围内的景物亮度进行平均,不分主次。在景物亮度平均时或相关不大时,这种测光方式能保证曝光正确,如主体与背景间亮度差异太大,则会使主体曝光出现误差。在顺光拍摄时,曝光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因为整个景物受光均匀。但在侧光和逆光时,由于背景亮度增强,主体的一些部位或主要部位处在阴影中,这时平均下来,主体会曝光不足,应采取补光措施或增加感光量);2)重点测光式(对主体的主要部位进行测光,保证不管在何种光线条件下或无论主体与背景亮度差异如何,主体能获得正确曝光);3)中央重点测光式(在取景器中央部位有一圆圈,但范围较大,能保证主体的正确曝光,但应注意取景的变化,避免总是把主体放在画面的正中央的机械均衡式的构图);4)矩阵测光式(又称分区测光式);5)多点测光式。自动曝光模式有3种:光圈优先式A;速度优先式S;程序自动式P。曝光补偿装置有3种:1)AE(自动曝光)锁定装置;2)曝光补偿钮;3)自动曝光概括装置(括弧曝光法)。曝光与黑白摄影的影调表现。曝光与彩色摄影的色彩再现。曝光:来自被摄物体的光线,通过照相机的镜头会聚成影像,落在胶片的感光乳剂层上,引起光化学效应生成潜影,这就是摄影的感光,也叫曝光。光源的照射方向(晴天自然光):顺光(指光线来自景物的正面情况下,景物被摄面全部受光,受光面积大,光线照射均匀,利于质感的表现,缺点是缺乏表现力)侧光(来自景物侧面,景物自然分受光面和阴影面,易于增加物体的立体感及三维的表现)逆光(光线来自被摄景物的背面)顶光(光线照在被摄景物的顶端,景物中凸出的部位有受光,凹处则为阴影)晴天阴影(景物的照明光线是来自天空的反射光和周围景物的反射光,不是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一天中时间的变化:中午;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左右(正午光线亮度的1/2);日出、日落时(正午光线亮度的1/10)。地域的变化:地理纬度每增加15度,应增半级至一级曝光量;海拔每升高1000米,则应减少1/4级曝光量。第四章各种光线条件下的摄影从光源的来看,可将其分为自然光(来自太阳和月亮、星星的光线以及广阔的苍穹反射来的阳光、月光和星光)和人造光(火光、灯光等)。特点与表现方法:1 顺光:光线来自景物正前方,景物的受光面积最大,受光均匀。优点是:被摄景物受光均匀, 曝光比较容易把握,采用平均测光的方法即能使被摄物体正确感光;利用顺溜拍摄的景物最接近于其原型,比较有利于质感的表现;利用顺光拍摄的彩色片,色彩能得到正确还原,饱和度高,色彩鲜艳。缺点:从专业角度来讲, 顺光缺乏表现力,拍出的片子多属于两维平面,缺乏三维空间感。2 侧光:光线来自被摄景物的侧面,一侧受光,另一侧处在阴影之中。是最常采用的光线,优点:一是有利于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二是有利于表现出被摄景物的清晰轮廓,三是有利于和反差层次的表现。缺点:是不利于表现景物细部的质感及影纹。3 逆光:光线来自被摄景物的侧后方或后方。能生动强烈地表现出究竟深度感和立体感, 但不利于对景物层次的表现。4阴天摄影:是指乌云遮日,整个天空和地面景物都很暗淡的天气。阴天不宜拍摄人像,因为光线平淡,拍出的人像也会因平淡而推动光彩和魅力。阴天拍彩色片,会出现偏色,宜用鲜艳地色彩来装点画面,增强画面的活力。5雨天拍摄:光线变化复杂多变,16. 应不断根据光线变化来调整曝光量,才能保证正确感光。雨天有以下特点:自然景物层次丰富,. 色彩浓淡有致;景物影像朦胧,若隐若现,生动而富于变化;光线柔和,景物反差小;增强环境的亮度,也能造成景物的倒影,从而增强了画面的趣味性。雨天拍摄应注意:1)正下雨时快门速度不宜过高,以免把雨凝结成水滴;2)自然景物,应选择有远中近对比的景物来加强空间深度感;3)彩色片应多摄取红、黄等艳丽的色彩;4)应注意地面雨水的反射光对曝光的影响;5)应注意好相机镜头戴上遮光罩。6 雪景拍摄:一种是在下雪的天气里拍雪景,雪景光线散漫而柔和,能见度较差。应找准曝光参照点,选择深色背景,衬托雪花。一种是在雪过天晴之时拍雪景。洁白的雪反光律极高,有雪覆盖的地方和没有雪的地方比起来,反差往往极大,需采用补光措施才能缩小反差,得到适当的对比效果。7雾景拍摄:有阴天时的雾,晴天清晨的薄雾,山区的云雾。雾能乱成柔和的光线效果,能隐去一些景物,而使另一些景物呈现出丰富的层次使前、中、背景在雾气中遥遥相对,有强烈的空间深度感。应注意选择好前、中、背景的位置,以加强空间深度感的表现。前景、中景应为深暗色调的景物,才能形成强烈的远近对比。另外,亮丽的色彩能增强雾景画面的活力。可用滤光器来增强(雾镜)或减弱(黄、橙)雾感(绿滤光镜消除城市中的褐色雾)。8日出、日落的特点:1)光线变化极大,日出、日落过程中的太阳亮度变化瞬息万变;2)光谱成分以红为主;3)伴有美丽的霞光和多彩的云景;4)光线较柔和,不刺目。拍摄方法及注意事项:1)曝光控制应不断调整,才能获得正确的曝光量,最好是采用测光的方法来控制曝光。2)太阳看上去不刺眼时,可将太阳直接摄入画面;如刺眼,则可能在相机镜头表面产生反光,会对整体画面效果起破坏作用。3)为了造成空间深度感,应以选择适当的前景的办法来造成远、近对比,形成纵深感。4)如欲表现太阳光芒四射的效果,凡应采用小光圈,如采用/16或f/11。5)应注意霞光和彩云对日出日落景色的装点作用。9 夜景摄影:主要光源是月光、星光以及火光、灯光等人造光。由于光线较暗且不均匀,应多用长时间曝光的方法,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用B门做长时间曝光。还应充分利用相机的二次曝光或多次曝光功能来拍夜景。10室内自然光 特点:1)光线柔和但照明不均匀 2)光比差别大,反差极强;3)亮度变化大。拍摄注意事项:1)应有效地控制景物的反差,常采用的办法是利用反光板来补阴影部位的光,或者闪光灯作辅助光。2)室内自然光的亮度与外界光线相比相关悬殊,最好地测光在确定曝光量,无测光设备时,本着宁多勿少的曝光原则,使感光片获得充分的感光。3)拍表态景物时,应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利用慢门作长时间感光,以记录室内自然光的强烈现场气氛。4)避免直射阳光透过门窗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第五章人造光摄影 从色温的角度看,灯光型彩色片适于在3200K的色温条件下使用;日光型彩色片适于在5600K的色温条件下使用。灯光片在日光下使用会偏蓝(绿),日光片在灯光下使用会严重偏红。 灯光摄影所用灯光主要有4种:主光 用来照亮景物的主体或景物重要部分的光线,日光控制的主要依据,是灯光摄影最主要的光线。其作用是照亮被摄体的被摄面,只有一个)辅助光(作用是照亮画面中的阴影部分,冲淡主光造成的投影,从而使阴影部位也能出现影纹,亮度低于主光)背景光(作用是把被摄对你和背景拉开或使主体与背景发生某种联系,以增强环境气氛,亮度低于主光)装饰光(重点表现某一部位或对某一部位作细节描绘,亮度不高,照明范围较小) 影响灯光摄影感光的因素有5点:灯光的强度(取决于灯泡本身的瓦数的大小,主要依据是主光灯的光线强度);灯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遵循光照度的平方反比定律:即距离增加至2倍时,光的亮度减弱1/4);灯光的颜色; 被摄体的表面结构、色泽及其对光线的吸收、反射能力; 拍摄环境对感光的影响。 电子闪光灯的发光特点有3点:发光持续时间极短(瞬间光源);发光强度极强;色温接近日光(约5500K)。 闪光同步(连动):在快门完全打开的同时闪光灯闪光,使整个底片全部感光。焦平快门须使用同步档,镜间快门任何一档均可同步。 闪光指数越大,闪光亮度越大。 影响闪光摄影感光的主要因素有6点:1)闪光灯的闪光能力闪光指数(是指闪光在瞬间内发出的光线的强度,在闪光灯生产时就标定,等于系数闪光距离);2)胶片感光度(感光片速度提高一倍时,缩小一级光圈;感光片速度减慢一倍时,开大一级光圈);3)闪光距离(是影响闪光摄影感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其变化规律是“平方反比”);4)闪光角度范围(可调整的依据是所用镜头的视角大小,也就是镜头的焦距长短);5)被摄物体的表面结构、反光能力; 6)被摄物所处环境的反光能力。 闪光指数是指闪光灯在瞬间内发出的光线的强度。 单灯使用方法有4种:1) 机位闪光法:技术上最简便的一种方法,缺点:光线平淡,缺乏层次和立体感;当主体背景较近时,会出现明显的投影。2) 闪光灯远离相机闪光法:因灯光位置不同,造成不同的光线效果。3) 反射闪光法:又叫间接闪光法,利用反光屏,得到的光线较为柔和,但反射过程会损失光线,应增加感光量。4) 慢门闪光法:B门,在夜晚或全黑的环境中,利用一盏灯来进行多角度闪光或多次闪光,以造成多灯闪光效果。5) 加纱法:避免闪光灯光线过硬,加盖纱布,可使光线柔和,但要加大发光亮度,为幼儿摄影时,可保护视网膜。 多灯闪光法一是在拍摄大场面时用多灯平均照亮场内重要部位;二是用多灯布光获得理想的造型效果,必须分清主光与辅助光的关系。辅助光的种类有4种:副光、轮廓光、背景光、装饰光。 闪光摄影应注意4点:1) 闪光灯滤光器的作用:2) 克服“红眼效应”:一是不要直接从正面照射人物,以避免直接反光, 二是请被拍摄对象先看一看明亮事物,使瞳孔收缩;3) 注意闪光摄影与显影处理;4) 注意用闪光灯作辅助光时的摄影方法。第六章动体摄影拍摄动体确定快门速度的依据有4点:1) 动体本身的运动速度;动体运动速度越高,快门速度越高。2) 拍摄者与动体间的距离;距离越近,快门速度越高,因为相对移速度快。3) 所用镜头的焦距;焦距越近,快门速度越高。4) 拍摄者与动体间的角度变化。动体运动方向和相机镜头形成的角度越大,快门速度相应提高。动感的表现方法常采用虚实对比(模糊表现动感法,使运动部位变模糊,运动慢的部位保持清晰,快门不宜太高,必须使运动快的部位因移动而虚化)和动静对比的方法。追随法(虚实对比):随动体的运动方向移动相机,主体清晰、背景及相反方面的运动物体被拉成虚线、移动模糊的画面,强化动体移动的速度感,不能用高速快门,在采用长焦距镜头时,可用三脚架来帮助保持相机的稳定。闪光灯连闪拍摄法:利用闪光灯的高速频闪功能,可以将运动物体运动中的不同瞬间动感记录下来。第7章 景深与超焦距 景深:调焦过程中,对焦物体前后形成了一个清晰区域,这个清晰区域的范围就是景深范围,这种现象叫景深现象。影响景深的主要因素有3点:1) 镜头焦距: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2) 光圈口径:光圈口径大、景深小;光圈口径小,景深大(改变光圈大小是最常用也是最为方便的一种控制景深的方法);3) 拍摄距离(物距):物距大、景深大;物距小,景深小。获得最大景深的方法:短焦距镜头小光圈远距离拍摄;获得最小景深的方法:长焦距镜头大光圈近距离拍摄。 超焦距:指当调焦在无限远时,从相机镜头到最近清晰物之间的距离。 超焦距与景深是反比关系,即超焦距越大、景深越小;超焦距越小、景深越大。决定超焦距的因素有2个:1)镜头焦距;2)光圈口径。 镜头焦距长、超焦距大;镜头焦距短、越焦距小; 光圈大、越焦距大;光圈小、越焦距小; 每相邻两级光圈之间的超焦距相差(根2)倍。 超焦距的确定方法。由于超焦距和景深之间是反比关系,在拍摄中就可以采用控制超焦距的方法来扩大景深范围。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 先选定光圈系数,2) 查出景深近界限的方法3) 先确定景深范围以确定景深近界限的方法P172第八章摄影滤光器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90-760纳米,根据波长不同,其中包括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单色光,白色光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的复合光。光谱滤光镜的滤光特点有两点:允许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通过;允许与自身颜色接近的色光少量通过。光学滤光镜则是在光线通过时改变其传播特性,使其产生折射或反射,从而产生特殊的光芒效果。滤光镜的因数(加用滤光镜后需要增加感光的倍数)主要取决于滤光镜本身的颜色、深浅和光源的性质。P176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滤色镜后应增加曝光量,用滤色镜因数乘以使用滤色镜前所采用的快门速度的值,同时保持原光圈值是确定曝光补偿后日光组合的简单方法。如果不宜改变快门速度,可以根据倒易律原则相应改变光圈值。如果同时使用两个以上滤光镜,其因数计算方法为滤光镜因数的乘积。 黑白摄影中使用滤光镜的目的有5个:P1791) 压低天空影调:用红、橙、黄滤光镜来蓝紫短波光,最常用的是黄滤光镜,红色可以拍出“模拟夜景”效果;2) 改变空气透视:为使空气透视效果得到真实的再现;3) 突出主体:是新闻摄影图片的重要表现法则之一,也是摄影创作的重要原则之一;4) 利用光学透镜拍出特殊效果:光学透镜一般无色或灰色;5) 提高翻拍效果:使字迹与图像更加清晰,6) 去除污斑或偏色。彩色滤光镜主要有4类(特点和效果):用来解决色温的问题1) 胶片换型滤光镜:为方便彩色负片和彩色反转片的灯/日光型在日/灯光下使用,一种为琥珀色:供灯光片在日光下拍摄,可将日光的色温降到3200-3400K,另一种是淡蓝色,供日光片在灯光下拍摄使用,可将灯光色温升至5400-5600K;2) 光线平衡滤光镜:作用是通过滤光镜使光线色温和感光片色温达到平衡;3) 颜色补偿滤光镜:也叫色彩补偿滤光镜,用CC代表,作用一是用以改变彩色片总的色彩效果。二是在印、彩色照片时用以校色;4) 特殊效果滤光镜:主要有半色镜、双色镜。半色镜又称关彩色滤光镜,一半有色一半无色,双色镜是滤光镜成两种不同的颜色。黑白、彩色通用型滤光镜多为光学滤光镜, 不影响光的着色和光谱成分。常用的滤光镜有:偏光镜(偏振镜):作用是防止偏振光,也就是非金属物体光滑的表面所反射的光线,还能削弱天空的强度,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根据所用偏光镜的因数来适当增加感光,另外还能消除自然风景中的蓝色雾霭,增强画面反差和影像清晰度。UV镜(紫外线滤镜):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滤光镜,能吸收光谱中人眼看不到但对会起破坏作用的紫外线,能澄清雾气,提高远景及至整个影像的清晰度,还原色彩,防止偏色,还可用来保护镜头。减光镜(灰镜):作用是等量得减阻各种色光,使到达感光片上的光线减弱,同降低感光片感光度的作用是一样的。常用的特殊效果滤镜有:柔光镜:对射入光线起折射作用,使景物光线变得柔和,拍成的影像也会呈现出特殊的柔和效果。作用一是使影像柔和,二是降低反差,三是使远景雾化成特殊的雾状效果。星光镜:又叫光芒镜,使用所拍摄景物中的发光点放射出光芒,像是来自星星的闪光。有十字形星光镜、米字形、雪花形、可变十字镜。尤其在夜景摄影时能增强夜间灯火的表现力。多影镜:多称多棱镜,有三棱镜、五棱镜、六棱镜等多种。能在一张感光片上拍出多个影像是。中心清晰滤光镜:四周经过特殊处理,只有中心部位是正常的光学玻璃,能结成清晰的影像是,画面四周景物均模糊不清,又叫晕化镜。第九章彩色摄影的基本理论从摄影角度,我们把通常的日光叫做白光,这种白光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混合而成。三原色与三补色。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等量相加可产生白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几乎可以产生任何一种色光,在摄影中称红、绿、蓝三种色光为三原色。任何两种色光相加后若能产生白色光,这两种色光互称补色光。实验证明:红色光(R)+青色光(C)白色光;绿色光(G)+品色光(M)白色光;蓝色光(B)+黄色光(Y)白色光;摄影中称青、品、黄三种色光为三补色。彩色摄影的减色法原理:黄色光白色光蓝色光(减蓝)品色光白色光绿色光(减绿)青色光白色光红色光(减红)获取彩色影像的原理有减色法和加色法两种。加色法是利用红、绿、蓝三种原色光相加来产生的彩色影像。减色法是利用青、品、黄三种颜色的单色影像来合成各种色彩的景物。 三源色与三补色之间的关系有两点:1)从白色光中减去某一原色,即可得到与其对应的补色光;2)每种补色光都是由两种原色光组成的,每种原色光都是由两种补色光组成的。 自然景物反射了哪种色光,它就成为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而其余的光线,则被它吸收掉了。 色彩的5种特性:冷与暖、轻与重、快与慢、进与退、胀与缩。 色彩三要素:色别(又称色相,指不同颜色之间的差别,也就是不同颜色的表象和名称)、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饱和度(指同一的纯净度和鲜明度的变化)。 由于一定的温度和色光之间有对应关系,这种利用温度的数值来说明光源的色成分,就是色温, “K”为标示符号,其度量标准是:把一个绝对黑体在绝对零度(36. 273C)下进行加热,温度每升高1C称为1K,因为色温的温度标准起点0 K是-273C,所以当加热至0C时,色温即为273K。色温越低,红色成分越多;色温越高,蓝色成分越多。 矫正色温的三种滤光镜:1)胶片换型滤光镜;2)光线平衡滤光镜;3)颜色补偿滤光镜。 色彩的基调是指画面色彩的基本色调,也就是画面色彩的基本倾向及其所给与人的总体印象,主要有暖色调和冷色调。 色彩的对比就是色彩的多样性、差异与矛盾。主要有三种对比:1)明暗对比;2)色相对比;3)互补色对比。 色彩的和谐是指整个的色彩配置即统一、和谐,又完美悦目。主要有同类色和谐;类似色和谐;消色和谐;色彩的呼应。 影响照片色彩的因素有5点:1)被摄体本身的色彩(景物呈现不同55. 的色彩,56. 是因为物体对光线具有选择吸收、反射的特点);2)光源的色彩(不同57. 波长的光线呈现不同58. 的流颜色,59. 不同60. 光源的色成分不同,61. 从而62. 呈现不同63. 的色彩);3)环境的色彩(映衬被摄对象);4)胶片的色彩还原性(要选择还原性能好的彩色感光片);5)滤光镜的影响(加上何种颜色的滤光器,64. 照片画面就呈现出何种颜色)。同一照片,在灯光下看和在日光下看,色彩不同,正确判断色彩的光线条件应为日光。第十章拍摄取景的基本常识绘画是加法的艺术,摄影是减法的艺术。摄影就是取景的艺术。取景时应考虑的基本问题有6点:1) 拍摄点的选择:拍摄点指拍摄者所处的位置,严格地讲应是相机的机位,也是受众的位置。2) 横竖画面的选择:充分利用好感光片,避免放大时作过多的剪裁从而造成对底片的浪费。3) 画面结构中心(视觉中心点):画面结构中心应是明视中心的位置,而不是画面的几何中心。4) 突出主体::主体是艺术创作中的主题思想的体现者,是新闻摄影图片中最主要的新闻信息的载体,应在中占据突出的地位。5) 前景与背景的运用6) 陪体的运用: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画面构成部分,作用在于和主体配合,构成一定情节。 景别是被摄对象在中呈现的范围,是新闻摄影画面造型元素之一。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景别,是采访拍摄基本功的重要方面,常用的景别有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定四种,它们可以带给受众不同的视觉感受。调整、转换景别主要有两种方面:改变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距离, 改变镜头的焦距。拍摄点的选择包括2点:1) 拍摄距离:决定了5种景别:远景:拍摄到的最大场面,距离最远,表现重点是场面的浩大、视野的广阔,没有十分具体的主体、陪体的区别,表现的是一种总体的效果。全景:范围比远景小,用于描述事物的全貌,被表现的景物充满了画面,主、次难以区别,用以介绍总体和环境为主。中景:以人物作为参照,中景拍摄的是人的半身,重点表现对你是主体本身,说明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主体表现明确,环境为次,对主体注解、说明、陪衬。应分清主次,适合表现动作、情节。近景:表现对象是主体本身,作用是描述和表现主体本身,让人产生对主体的强烈印象,拍摄的是人的面部和头部。特写:表现的是景物的局部和细节,是最近距离上的拍摄,有助于加强新闻摄影的揭示性,具有特殊的视觉效果,能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感受,使读者产生强烈印象。2) 拍摄角度。有3种:水平视角(是人们最常采用的视角,不会有任何变形现象,看到的景物最自然)、仰角(景物高大的形象被进一步夸大,而且会出现近大远小和倾斜畸变现象,主要用来表现人物高视阔步的心理状态或夸张跳跃的动作)、俯角(将景物压缩得看起来更加矮小,常用来拍摄大的场面,这是因为可以最得较大的取景范围)。 横竖的选择主要应考虑3点:1)被摄景物的形状;2)画面中主线条给予视觉刺激力的强弱;3)主体移动的方向。 摄影中常采用的突出主体的方法有4种:利用画面结构中心的方法;利用对比的方法;利用透视规律;利用景深原理。 常采用的对比方法有4种:1) 形态的对比:一是让主体本身的形态在画面中占据突出的地位,从而突出主体,二是用主体形态与陪体形态显著不同的方法来突出主体;2) 大小的对比:佛主体和陪体的画面中的面积和何种大小的对比,一是让主体占据画面中大面积的空间,让陪体居于次要地位, 二是采用以大衬小的办法来突出主体;3) 动静的对比(虚、实对比);4) 影调、色调的对比:指利用明暗的差别来使主体突出。透视规律的运用主要有2点:1) 线条透视规律:近大远小;景物的轮廓线越远越焦距;视平线以上的线条越向远处延伸则愈往低处走,视平线以下的线条越远则越向高处走;视线右边线条向左焦距,视线左边的线条向右集中;2) 阶调透视规律:距离近的景物低,轮廓清晰,反差大,色纯度高;距离远的景物明度高,轮廓越来越模糊,反差变小,色纯度变低。 前景的作用有5点:1)衬托主体;2)增强画面纵深感;3)说明主体,交待环境;4)平衡画面;5)交待环境。前景的形式可分为画框式、垂枝式、突笋式。 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是对比和照应的关系。背景的作用有4点:1)说明主体;2)交待环境特点;3)增强现场气氛;4)衬托主体。运用背景应注意2点:避免背景与主体游离;避免将背景与主体作等同处理。 陪体的作用有4点:1)帮助主体展示情节;2)补充、丰富主体的内涵;3)衬托主体,加强主体的表现;4)对主体的注释、说明作用。 摄影用光的目的有2个:使感光片感光,记录被摄景物的影像; 起描绘、刻画和塑造视觉形象的作用。 线在造型方面的作用有6点:1)勾画被摄体轮廓;2)表现被摄体的立体形态和空间深度;3)表现被摄体质感;4)表现色彩和环境气氛;5)吸引观众注意力,突出主体;6)造成特殊效果。 摄影的形式法则主要有4点:1) 多样统一与照应:多样是指应让画面中的内容丰富、富于变化,统一是指画面中的内容之间应相互协调、一致,照应指主体与陪体以及前景、背景之间,应有内在联系,形式上也应彼此呼应;2) 均衡与对照:均衡是人的一种视觉生理和视觉心理现象,可带给读者、观众稳定的视觉效果,对称是均衡最简单的结构形式,12) 对照指景物的形体、影调、线条不应太单一,而应具有多样性,互相衬托;3) 节奏与韵律:指有规律的起伏、变化及有序的律动;4) 简化原则:要尽可能少的结构特征来表现尽可能多的思想内容。第十一章感光片的冲洗 显影的原理是:经过显影中的化学处理,使感过光的卤化银还原成金属银颗粒,由这些颗粒构成影像。 黑白感光片的冲洗过程主要有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干燥等步骤。 黑白显影液是由作为溶剂的水(水质最好采用纯净水,水温应在52摄氏度左右)和显影剂、保护剂、促进剂和抑制剂按一定配制而成的最重要的成份是显影剂和保护剂。 黑白显影液的主要成份有4种:1)显影剂:功能是使感光片中已感光的卤化银还原成为金属银颗粒,所以它也是一种还原剂。常用的有米吐尔(显影速度快、底片反差较小)、对苯二酚(显影速度较慢,底片反差较大,受温度影响较大)、菲尼酮(恨不能与米吐尔接近,影像更加柔和)。2)保护剂:功能是防止显影剂不被氧化。常用的有无水亚硫酸钠(硫氧);3)促进剂:功能是中和显影过程中由显影液的水和银的卤化物中分解出的溴离子结合而生成的溴氢酸,同是使显影液碱性。常用的有鹏砂、碳酸纳、苛性碱等;4)抑制剂:作用是防止显影过程中产生灰雾现像。常用的有溴化钾(还能控制显影速度,提高显影质量)。米吐尔与对苯二酚配合使用组成的显影液称M19. Q显影液;菲尼酮与对苯二酚配合使用组成的显影液称P20. Q显影液。常用显影液有D22. 76、D23. 23、D24. 96、PQ25. FGF等性能。控制显影效果要注意3点:1)温度控制(温度高显影速度快、反差和密度增长快,温度低显影速度慢,反差和密度增长慢;高温显影会造成颗粒粗使影像粗糙、灰雾度增加)2)时间控制(适当延长显影时间可以提高胶片感光度。延长或缩短显影时间可以使胶片密度增加或减少,但会使反差和层次受到损失)3)搅动控制(搅动次数多,显影速度快、反差大、颗粒粗;搅动次数少则相反) 停显的目的是利用显液的酸性与显影液的碱性中和作用,破坏显影液的显影能力,使显影立即终止。 定影作用是去掉未感光的银盐,保留下由已还原的金属银颗粒组成的影象。定影剂通常为硫代硫酸纳,也又海波,俗称大苏打。定影液的成份有4种:1)定影剂(硫代硫酸钠)2)保护剂(无水亚硫酸钠)3)酸性物质(冰醋酸)4)坚膜剂(钾矾)。常用定影液有柯达F40. 5酸性坚膜定影液。 水洗的作用是去掉底片上的残留药液和其它没必要的物质,使底片无污染,便于长期保存。 干燥可用烘干箱或者在干净的环境下自然晾干。 正常底片质量鉴别:景物中的明亮部位和阴影部位都有影纹,反差适中,影像清晰,层次分明,密度知中,清洁干净,没有污渍斑点。 底片常出现的问题和原因。P238 彩色显影液的成份有:显影剂、保护剂、促进剂、防灰雾剂、软水剂。彩色负片的冲洗工艺流程:彩显、漂白(较黑白负片多的一道程序,56. 作用是漂除银盐结成的影像,57. 使彩色底片上只留下彩色染料影像)、水洗、定影、水洗、稳定、晾干或烘干。 彩色反转片的冲洗工艺流程:首显、水洗、反转、彩显、调节、漂白、定影、水洗、稳定、晾干。主要程序有五步:一是首次显影;二是二次曝光或反转处理;是彩色显影;四是漂白;五是定影。第十二章照片的制作印相是将底版和印相纸紧紧地叠合在一起, 经曝光、显影、停显和定影而负责制出与底片影像同样大小的照片。*作程序:曝光、显影、水洗、定影(温度18-20,时间10-15分钟)、水洗、上光(烘干)或晾干。印想机的主要结构有灯室、印相框、曝光定时按钮、灯光调节按钮等。放大机有聚光式和散光式两种。放大机是通过负片至镜头的距离和感光纸至镜头的距离的变化,来控制广大影像的大小的。主要结构有:灯光室、聚光镜(或反光玻璃)、镜头和支架。 黑白照片放大*作程序:1放置底片;2调节尺寸和焦点;3感光与显影:影响放大感觉的因素有:光源的亮度、底片的厚薄、放大尺寸的大小、光圈的大小及放大纸的感觉度。曝光、显影、水洗、定影、水洗、上光或晾干。 黑白照片放大照片的加工:画面剪裁、反差控制、局部曝光处理。 彩色照片放大*作程序:校色(目的是为了被摄对象色彩能得到正确还原,从而得到色彩正确还原的照片,加色法用红绿蓝,减色法用黄品青)曝光1显影漂定水洗干燥。扩印系统的组成:胶片冲洗机、扩印机、冲纸机和裁切机。扩印原理及方法:自动校色原理、自动曝光控制、 根据减色法成色的基本原理,校色的基本规律有三点:1样片偏向何种颜色,就加用何种颜色的滤光片;2样片偏向何种颜色,25. 应减少该颜色的补色滤光片;3不能同时使用三种颜色的滤光片。 照片色彩的鉴别有二种方法:一是直接观察法;二是利用校色卡进行鉴别。直接观察法鉴别照片偏色情况时应考虑6个因素:曝光是否准确;第一眼印象;利用照片画面中的灰调来判断色彩的还原情况;以照片中的中间密度部位为依据来判断偏色的情况;注意人物皮肤颜色的还原;考虑表现的特殊需要。 彩色照片冲洗中应注意四个问题:恒温问题(温差不30. 要超过正负0.3摄氏度);定时搅动(目的一方面可以保持药液渗透的均匀,另一方面可以不断使新鲜药液补充到照片上来,方法:照片刚放入药液后,连续搅动30秒,然后每隔15稍 搅动5秒);加用补充液(每增一张30CM*25CM照片,加入显影补充液50ML);质量控制(方法是采用测量药液PH值的方法)。第十三章数码摄影系统 数码摄影系统由数码影像输入系统、数码影像处理系统、数码影像输出系统组成。数码化或数字化是数码摄影的根本特点。数码影像输入系统是对摄影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的系统。常用的是相机(已经是数字化的影像,无须再作数字化处理,便可直接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扫描仪(底片、照片、正片、反转片等必须经过将模拟影像转化为数字影像,才能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数码影像处理系统包括电脑(容量大、速度快、彩色显示能力强,具有色彩控制、校正的功能)和图像处理软件。 数码影像输出系统包括用于输出胶片的数码胶片记录仪;数码打印机(彩色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热升华数码打印机);照片光盘。 数码胶片仪工作原理:1将图像文件置换成特定的模拟电信号;2将模拟电信号置换成光信号;3将光信号投射到摄影用感光片上记录下来,从而成为负片或正片。 影响扫描仪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分辨率、色彩还原性、扫描速度。第十四章新闻摄影的定义与特性 广义的新闻摄影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三大类:1用照相机拍摄图片;2用摄像机拍摄新闻电视片;3用摄影机拍摄新闻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