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煤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XX 综合应急预案编号YAxx1版本号xx01贵州省金沙县沙土镇盛安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版次1次修改1次)颁布时间xx年12月20日颁布时间xx年12月20日实施时间xx年1月1日编制单位金沙县沙土镇盛安煤矿实施时间xx年1月1日编制单位金沙县沙土镇盛安煤矿贵州省金沙县沙土镇盛安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YAxx1)编制审核会签矿长法人贵州省金沙县沙土镇盛安煤矿批准页批准页本预案经金沙县沙土镇盛安煤矿韦荣武同志审核批准,于xx年12月20日颁布,xx年1月1日开始执行。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金沙县沙土镇盛安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13号xx年8月31日修改)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主席令第75号1996年8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主席令第65号1992年11月7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xx年10月28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xx年10月27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xx年8月30日)7)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96号2000年11月7日)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xx年1月13日)9)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xx年4月27日)10)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xx年5月10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1987年12月3日)1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xx年3月28日)1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xx年1月24日)14)煤矿安全规程(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6号xx版)1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二九年四月一日)16)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意见(黔安监管办字xx345号)17)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1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xx)21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xx)20)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2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与代码(GB/T13861-1992)22)金沙县盛安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xx.11)23)对盛安煤矿xx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黔能源煤炭xx498号)24)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C 6、C9煤层)(xx年6月22日)25)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C 6、C9煤层)(xx年6月22日)25)盛安煤矿方案设计(变更)(黔能源煤炭 (xx)598号)26)盛安煤矿安全专篇(变更)(黔煤安监毕 (xx)211号)27)盛安煤矿勘查地质报告(黔国土资储备字 (xx)473号)28)盛安煤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xx.4)29)盛安煤矿下发的安全管理文件及操作规程30)金沙县煤矿事故总结31)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监总局74号令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应于金沙县沙土镇盛安煤矿内部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范围包括盛安煤矿所涉及到的范围,适合于顶板、水、火、瓦斯、煤尘爆炸、突出等事故以及非人身事故。 1.4应急预案体系本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三大部分。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制定和修改工作,本预案为第一次编制,办公室设在调度室。 1.5应急工作原则1.5.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1.5.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金沙县沙土镇盛安煤矿在上级安全生产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盛安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 应急救援指挥部各分管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1.5.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事故单位行政领导负责制,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由韦荣武统一领导,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班组充分发挥自救作用。 1.5.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 3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 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5.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 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煤矿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队多能;培养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调度人员和一线班组长在紧急情况时有停产撤人权和应急处置权。 在危急时刻,从业人员必须听从班组长指挥,有序妥善避险,从业人员具有紧急避险逃生权。 第二章危险性分析2.1矿井概况第二章危险性分析2.1矿井概况盛安煤矿为生产矿井,生产规模30万吨/年,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 xx年12月根据金沙县地方政府xx年整体规划要求对盛安煤矿和位于盛安煤矿矿田浅部的杉林堡煤矿(设计能力3万t/a)进行资源整合。 并将原来年产15万吨建设规模改扩为年产30万吨。 xx年4月30日经金沙县安监局及人民政府批准开工建设,xx年我矿对原设计进行了变更,贵州能源局以黔能源煤炭 (xx)598号文件进行了批复,变更的安全专篇由毕节监察分局以黔煤安监毕 (xx)211号文件进行了批复。 xx年10月经毕市工能复xx61号文件对本矿联合试运转进行了批复,2104年1月20投产。 我矿已取得由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由贵州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为xx年11月-2019年1月),由贵州省安监局颁发的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由贵州安全监察局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黔)安许证字 (1321),有效期xx.1.20-xx.1.19,目前已办理了延期手续。 根据xx年度生产计划,本年度严格按照一采两掘布置,安排2个掘进队,四个掘进工作面两两交替作业,工程煤巷道有10603运输巷及回风巷、10603切眼、10606切眼、10607运输巷、10607运输巷,共6个掘进工作面,采取分装分运的形式产生工程煤。 井巷工程计划工程量全年计划1485m,继续回采10605采煤工作面,10606工作面为接续工作面。 xx年度计划回采产量为29万吨。 2.1.1地理位置、交通金沙县沙土镇盛安煤矿(整合)隶属贵州省金沙县沙土镇管辖,企业性质为民营企业。 地理坐标东经10633451063515,北纬272355272501,矿区以东约29公里处有贵遵高等级公路通过,矿区至沙土镇约4公里,直距金沙县城47公里,距遵义市约70公里,交通较为方便。 详细如下图4盛安煤矿xx年1月取得采矿许可证,其证号为C520000xx0111xx2757,有效期为10年(xx年1月2019年1月),采矿权范围由8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2.6707平方公里。 生产规模年产30万t)矿界拐点坐标详见表121。 表121井田拐点坐标表(北京)拐点X Y03033570356540701303345035654600230328503565565033034250356571004303480035656xx30343003565535063033730356544007303373035654080面积2.6707平方公里开采标高810米-450米2.1.2矿井地质盛安矿区位于安底背斜南东翼北段。 安底背斜轴向为北东-南西向,约呈“S”型扭曲。 矿区内整体为单斜构造,地层产状较缓且变化不大,地层倾向85150,倾角1114,矿区内未见有断裂构造,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型。 本煤田含煤组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煤系地层总厚约9010米,煤层倾角814,含煤12层,可采煤层三层,编号5为C 6、C 9、C12号煤层。 本井田主要开采煤层为 6、9煤层,煤种均为无烟煤,为中低硫、低中灰、高热值无烟煤,6煤层平均厚度1.48米,煤层结构简单;9煤层平均厚度1.8米,煤层结构简单。 该矿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纪上统龙潭组,区内以灰深灰色,薄层状,水平层理,砂、泥岩为主,夹泥质灰岩及煤层;顶部与二叠纪中统长兴组灰岩整合接触,底部与二叠纪中统茅口组灰岩假整合接触。 由于该层处于两硬夹一软的地层中,地表常形成负地形。 区内可采煤层为 6、9号二层,局部可采有 4、15号煤层;地层一般90110m,平均厚100m左右。 区域地层层序简表地层系统一般厚度(m)岩性描述系统组(面)代号第四系Q6褐黄色粘土、砂质粘土侏罗系J出露不全深灰色中粒砂岩三叠系上统二桥组T3e200灰白、灰色中厚厚层状、粗粒长石石英砂岩。 中统狮子山组T2sh不详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 松子坎T2s160灰、绿灰色钙质泥央,顶、底部为白云质灰岩。 茅草铺组T1m480灰色薄-厚怪状石灰岩,夹角砾状白云岩。 下统夜郎组九级滩T1y3220绿灰、紫灰、灰色薄-中厚层泥岩夹石灰岩。 玉龙山T1y2290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泥质灰岩及泥岩沙堡湾T1y110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夹2-3层蒙脱石粘土岩。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50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含燧石团块。 龙潭组P3l100灰、黑色粉砂岩、细砂岩、泥岩为主,夹石灰岩及煤层。 中统茅口组P2m200浅灰色厚至巨厚层状石灰岩,上部含硅质。 栖霞组P2q100深黑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 2.1.3地质构造盛安煤矿(整合)位于安底背斜南东翼北段,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连续完整,产状较稳定;地层总体倾向西北,呈单斜状产出,地层倾向95140,倾角613,一般8,区内无大断层通过,生产中煤层可能有小型波状起伏及断距小于10m的小断层,向南东倾斜。 区内次一级褶皱不发育,断层未见。 综上所述,区内构造复杂程度可定为中等偏简单类型2.1.4水文地质概述区域地下水主要为碳酸盐岩溶水、裂隙水。 碳酸盐岩溶分布于裸露及半裸露6岩溶山区,由于地表标高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泉水稀少;裂隙水为大气降水渗入风化裂隙、构造裂隙而形成,泉水流量小。 本区位于乌江中游支流的花滩河地下水经流区。 水文地质类型开采煤层的资源量准采标高(810450m)大部位于侵蚀基准面之下,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岩溶充水矿床。 井田的东部花滩河,河床标高780m,即为本井田的最低浸蚀基准面。 从区域资料看,区外围有大断裂经过。 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2.1.5煤层及煤质煤煤层(一)含煤性据区域及本次钻探资料,含煤地层为龙潭组。 厚106.46-112.85m,平均107.79米。 含煤8-11层,一般9层,煤层全厚度5.949.52米,平均7.81m,含煤系数为7.2%,含可采煤层2层,煤层采用厚度2.963.07m,平均3.02m,可采含煤系数为2.8%。 可采煤层( 6、9号)集中分布在龙潭组中上部,上距煤系顶界30m,下距系底界63m。 (二)煤层对比根据岩性、古生物、物性特征建立煤层对比标志层4个,从上至下简述如下B1灰色灰岩,位于长兴组底界,龙潭组顶部,厚度1.48-2.72m,平均2.13m,层位稳定,全区发育。 B2灰色灰岩或泥质灰岩,位于9号煤下,厚度3.71-9.67m,平均5.85m,层位稳定,全区发育。 上距9号煤层平均9.06m。 B3深灰色泥质灰岩,位于龙潭组正点部,为15-1号煤层直接顶板,层位稳定,全区发育。 厚度4.31-8.21m,平均5.57m。 下距茅口灰岩平均14m。 B4浅灰-白灰色铝土岩或铝土质泥岩,为15号煤层直接底板,层位稳定,全区发育。 其下为茅口灰岩。 (三)可采煤层对比可靠程度6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上部,无夹矸,厚度稳定,对比可靠。 上距标一28.59-37.12m,平均31.15m,层位稳定,全区发育。 下距9号煤5.68-6.80m,平均6.40m。 9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上部,无夹矸,厚度稳定,对比可靠。 下距标二4.95-12.55m,平均9.06m。 (四)可采煤层根据钻探资料,本区可采煤层2层 6、9号煤层。 均为全区可采煤层。 各可采煤层情况见表132。 表132可采煤层情况煤层名称煤层厚度(m)煤层间距(m)煤层夹矸数稳定性煤层倾角(度)容重(t/m3)顶底板岩性最小最大平均顶板底板61.241.291.28距顶界30m无较稳定8121.48泥岩泥岩、75.68-6.80m,平均6.4m泥质粉砂岩91.721.781.75无较稳定8121.49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下距茅口组6065m煤质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1)物理性质全区可采煤层颜色均为黑色灰黑色,块状,少量碎块状;一般以亮煤为主,各煤层均含有少量暗煤中细条带;线理状镜煤、透镜状丝炭,部分裂隙充填少量方解石薄膜及黄铁矿。 以玻璃-似金属光泽为主;断口以参差状断口、贝壳状断口为主,次为阶梯状、棱角状次之。 黄铁矿赋存状态 6、9号煤均为中高硫煤,一般在煤层的顶部0.20m及底板0.20m煤层含黄铁矿较重,一般以线理状、瘤状为主,在煤层中部一般以浸染状为主。 黑色,玻璃似金属光泽,粉粒状、碎块状及块状。 见方解石,棱角状、阶梯状、参差状断口。 煤层特征 1、6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中上部,上距长兴底界约35m,厚度1.201.70m,平均1.35m,结构简单,为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 顶板直接顶板为泥岩,强度低。 间接顶板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强度较低,易风化破碎。 底板直接底板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强度较低,水稳性差,易风化破碎,开采过程中局部有底鼓现象。 2、9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中上部,上距6号煤底界4-11m,一般8m。 厚度1.10-1.90m,平均1.55m,一般无夹矸,结构简单,为较稳定煤层。 全区可采。 顶板直接顶板为泥岩,强度低易风化破碎。 8表133煤质特征表煤号原煤工业分析原煤全硫及各种硫及发热量浮煤工业分析浮煤全硫Mad Ad Vdaf St,d St,d(折算)Sp,d(硫铁矿硫)Ss,d(硫酸盐硫)So,d(有机硫)Qgr,d MadAdVdafSt,d%MJ/kg%60.822.651.89 (6)10.4018.4715.52 (6)6.907.787.24 (6)2.114.973.39 (6)2.114.972.73 (6)1.604.032.73 (6)0.010.090.03 (6)0.360.600.48 (6)28.2732.7930.13 (6)0.792.341.48 (6)7.189.348.45 (6)5.436.275.87 (6)0.931.131.06 (6)90.722.431.61 (6)12.0717.5814.82 (6)6.107.727.09 (6)2.705.083.37 (6)2.084.272.71 (6)2.044.632.86 (6)0.000.040.02 (6)0.400.620.49 (6)28.5732.7630.10 (6)0.551.641.28 (6)7.578.788.33 (6)5.596.495.94 (6)0.951.241.08 (6)续表137煤质特征表煤号浮煤各种硫及发热量回收率(d=1.5)浮煤元素分析原煤有害元素煤类FCd CO2,d Sp,d Ss,d So,d Qb,daf CdafHdaf Ndaf(S+O)daf PAs FCl%MJ/kg%g/g%60.60 (1)0.00 (1)0.53 (1)32.979 (1)44.2980.0061.15 (4)92.0192.7992.51 (6)3.213.443.32 (6)1.031.181.12 (6)2.683.483.05 (6)0.0040.0110.01 (6)0.31.81.22 (6)2312553.50 (6)0.0070.0180.01 (6)wy290.40 (1)0.01 (1)0.59 (1)54.7372.0965.94 (6)91.8992.9492.41 (6)3.233.473.32 (6)0.821.231.10 (6)2.513.683.18 (6)0.0100.0240.015 (6)1.05.22.30 (6)305945.5 (6)0.0070.0160.013 (6)wy2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11煤类全区原煤灰分、硫分及发热量分级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224.1- xx、GB/T15224.2-xx和GB/T15224.3-xx进行分级。 全区主要可采煤层为中灰分、中高硫、高热值无烟煤。 2.1.6煤层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根据近三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高瓦斯矿井,xx年鉴定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9.07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3.75m3/t,采掘范围未发生动力现象,C6煤层+702m以上不具突出危险性,按高瓦斯矿井管理。 2、煤层自燃倾向性根据xx年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对盛安煤矿 6、9号煤层所作的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结果表明, 6、9号煤层均属不易自燃煤层。 3、煤尘爆炸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测试的盛安煤矿 6、9号煤层,所作的煤尘爆炸性鉴定结果表明, 6、9号煤层属无煤尘爆炸性。 4、地温本区无地温异常现象。 5、资源储量盛安煤矿(整合)采矿权边界,开采深度810m450m,参与资源储量核实的煤层为 6、9号两层煤。 xx年6月提供的贵州省金沙县沙土镇盛安煤矿生产地质报告截至xx年6月底,核实 6、9煤层总资源量为1500万吨。 设计可采储量682.97万t。 2.1.6.1瓦斯根据历年瓦斯等级鉴定结论,盛安煤矿矿井为高瓦斯矿井。 瓦斯含量如下表煤层H(m)a bP(MPa)e n瓦斯含量(m3/t)+702m63083.920.970.491.4410.4493143.890.970.941.4314.45+597m65603.920.970.781.4312.6095663.890.971.701.4317.012.1.6.2煤尘根据xx年9月11日提交的对C 6、C9煤层煤样鉴定报告的结论,C 6、C9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2.1.6.3煤的自燃10根据xx年9月11日提交的对C 6、C9煤层煤样鉴定报告的结论,C 6、C9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三类,为不易自燃煤层。 2.1.6.4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根据xx年12月盛安煤矿提交的盛安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及(黔煤生产字xx1529号关于请求审批金沙县沙土镇盛安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批复,鉴定结论为“盛安煤矿C6煤层煤的破坏性为二-三类,C6煤层在+702m标高以上段评价为不具突出危险性。 根据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意见(黔安监管办字xx345号)金沙县属煤与瓦斯突出区域,对C9煤层未作煤与瓦斯鉴定前,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开采管理,在开采一采区C6煤层+702m标高以上按非突出区域管理。 2.1.6.5地温本区无地温异常现象2.1.6.6冲积地压本矿井无冲积地压危险。 2.1.6.7煤层风氧化带本矿区范围内无煤层露头及风氧化带。 2.1.6.8钻孔封孔情况勘探钻孔已经封闭,在采掘过程中靠近钻孔区域时,必须认真执行探放水,防止透水事故发生。 2.1.7生产系统、辅助系统 1、矿井开拓方式斜井开拓 2、采煤方法设计采用高档普采,地质条件不好情况下改为炮采 3、通风系统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并联网络。 ,局部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方法,主扇风机型号为FBCDZNO19/2*132,一用一备。 4、防排水系统井底设1300立方水仓主副水仓各1个,采用集中排水方式,泵房安装DF280-43*511型250千瓦多级泵三台,功率250千瓦,流量为280立方/小时,安装有325mm排水管路两趟从井下水仓直接排到地面,排水系统较为简单,主副水仓尚未形成。 5、提升、运输方式设计主井采用皮带运输,副井采用绞车运输材料,井下运输系统全部采用刮板机及皮带机运输,材料采用绞车和电机车运输,主井安装架空乘人装置,专门供机械运人。 6、供电系统本矿配有10KW终端变电所,井下设中央变电所,安装两台动力移变和两台局扇移变,保护齐全,实现回路供电。 7、救护系统本矿于xx年与金沙县救护大队签订了救护协议,救护分队驻沙土镇,确保5分钟内能够到达矿上,本矿成立了辅助救护队,队员有经验丰富安全员、瓦检员、区队长及矿级领导担任,根据政府行业部门要求,本矿现已组建兼职救护队,救护人员、培训、救护装备由金沙县救护大队统一按要求进行配置,共十二人能够符合紧急救援要求。 8、紧急避险系统我矿完善了六大紧急避险系统,供水、压风自救、通讯、视频监控、人员定位、监测监控等基本安装完善,在皮带机大巷设置90人永久避难硐室,设施设备配备齐全,满足矿井紧急避险要求2.2危险源及风险分析2.2.1危险源识别与检测2.2.1.1主要危险源矿井存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的种类主要有水、火、瓦斯、煤尘爆炸、冒顶、提升运输、中毒窒息、机械伤人等其它因素。 2.2.1.2存在形式及场所序号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存在场所主要表现形式1水顶板裂隙,断层、钻孔溃水2火采掘工作面、机电硐室,有可燃物地点燃烧3爆炸瓦斯、火工品温度、有毒有害气体、冲击波4提升运输斜井跑车5瓦斯采掘工作面、通风不良地点窒息、爆炸126机械伤害有机电设备地点撞人、挤伤7坠落猴车摔伤8地压无9有害气体采掘工作面CO、NO 2、NH 3、HS、SO2中毒10电机电硐室、电气设备、电缆火灾、漏电伤人2.2.1.3检测、监控的手段矿井安装KJ90NA瓦斯监控系统。 对上述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监控,能够满足对矿井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监控。 安装视频监控及KJ272人员定位系统,对井下人员进行监控。 2.2.2危险源风险分析2.2.2.1地面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 (1)危险目标的确定地面锅炉房地面锅炉房周边有公路、浴室、器材库、办公楼、食堂。 地面瓦斯泵房建有永久瓦斯抽放泵站,设有高低负压瓦斯抽放系统。 自然灾害雨季期间,矿区频降暴雨,可能导致地表滑坡,泥石流、电力通讯中断等自然灾害事故。 (2)地面危险目标的危险性及其对周边的影响盛安煤矿地面在用的锅炉房属沸水锅炉,如操作不当,极易造成设备损坏事故,将对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周边人员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面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控制措施不力,也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损失。 2.2.2.2煤矿井下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盛安煤矿属井工开采作业,受井下作业场所空间限制,作业环境条件影响,作业系统空间复杂,各生产、安全系统复杂。 设施、设备较多,且系统性较强,局部问题有可能造成区域系统或整个系统的事故发生和影响因素。 根据煤矿生产的特点,以及煤矿安全事故教训总结可能发生各种事故的自然条件因素有 (1)瓦斯因素盛安煤矿属高瓦斯矿井,依据周围煤矿鉴定结果,按突出矿井设计管理,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三类,因为本矿在建设中,预计所开采的煤层瓦斯含量较高,瓦斯涌出量大,13在瓦斯浓度超过规定的区域范围内,如遇违章放炮、明火、电器火花、金属撞击或摩擦火花等都可能引起瓦斯爆炸和人员窒息,因此必须加强对机电设备、瓦斯聚集和放炮的管理工作。 (2)煤与瓦斯突出因素根据xx年12月本矿提交的金沙县沙土镇盛安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及(黔煤生产字xx1529号关于金沙县沙土镇盛安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批复,鉴定结论为“盛安煤矿C6煤层煤的破坏性为二三类,C6煤层在+702m标高以上,评价为不具突出危险性。 ,未鉴定的煤层及超出标高范围的,须重新鉴定,未鉴定以前必须按突出矿井管理,根据矿井井下实际施工情况,超出鉴定控制范围的,在施工时,均可能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如有爆破冲击、机械撞击及地质构造带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造成煤与瓦斯突出的事故。 (3)煤尘因素根据xx年6月22日提交的对C 6、C9煤层煤样鉴定报告的结论,C 6、C9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4)火灾因素若电气设备不符合规定要求,使用皮带、溜子不当、放炮管理不善、机械冲击与摩擦、电源电器短路、静电、明火等都有可能造成人为、机电等外因火灾的发生。 (5)水灾因素现井下布置两个掘进工作面,一个采煤工作面,在掘进期间要遵循“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在C6煤回采前应采用一定的物探、钻探手段探查煤层顶底板完整性,在岩层破碎区段,应采取相应的水文地质措施,保证回采安全。 同时,现10601采工作面上方有原杉林堡煤矿采空区(已关闭),其范围12万平方,10601采煤工作面本年度开采完毕后形成积水区,在开采10603时应注意10601老空水威胁,建议应用地面物探查清老空积水范围。 防止工作面的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地表水通过采空区大量涌入我矿,引起水灾事故。 (6)运输提升因素本矿采用斜井开拓方式。 因此,要加强对运输设施、设备的检查,加大对架空乘人装置及绞车的使用、检修、钢丝绳、矿车连接装置的检查力度,并做好相关的检查记录。 在斜井(巷)进行提升时,要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完善各种行车声光信号装置、防跑车装置、阻(挡)车器,确保其完好性,同时要做好相关的检查记录。 (7)顶板因素14我矿采掘生产过程中的作业场所均处于地层之下,由于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较多,顶板节理发育,底板松软,如不按规程措施施工,放松对顶板的管理,均可能造成顶板事故的发生。 (8)其它因素煤层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其它有毒、有害气体。 作业人员操作不慎,不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作业和指挥。 作业人员操作时精力不集中,健康原因,本身的身体素质状况,心理状态,情绪等不稳定因素。 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造成事故隐患未及时排除。 安全生产管理、督促整改不力等。 均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 2.3危险源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预测2.3.1瓦斯事故瓦斯是一种能够燃烧和爆炸的气体。 瓦斯爆炸就是一定浓度的瓦斯与氧气在高温火源的作用下,进行的剧烈氧化反应。 这种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这种热量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迅速膨胀,开成高温、高压,并以极高的速度向外冲击,形成冲击波从而产生动力现象,这就是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的主要危害表现在三个方面瓦斯爆炸产生的爆炸温度可达18502650,不仅烧毁设备、烧伤人员,还能点燃可燃的木质支架、煤尘、引起火灾和煤尘爆炸事故,扩大灾情。 瓦斯爆炸后的气体压力是爆炸前气体压力的710倍,气体压力的骤然释放,将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并以极高的速度向外冲击,从而吹倒支架,损坏设备。 瓦斯爆炸同时生产一氧化碳等大量的有害、有毒气体,发生爆炸后,同时还会大大降低空气中氧气浓度,造成人员中毒、窒息死亡。 瓦斯爆炸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瓦斯浓度处于爆炸界限内,一般为5%16%;二是混合气体中的氧气浓度不低于12%;三是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点燃温度不低于650,当量大于0.28,并且持续时间大于爆炸感应期。 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相对空气密度为0.544,其扩散性很强,会很快扩散在空气中,本身无毒,但不能供人呼吸,高浓度的瓦斯聚集,会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可能造成人员的窒息死亡。 152.3.2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事故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是指在地应力和瓦斯压力(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岩)和瓦斯(二氧化碳)因煤体突然喷出到采掘作业空间,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由煤体内向巷道或者采掘作业场所突然喷出大量的煤炭及涌出大量的高浓度瓦斯充塞巷道并造成一定的、有时是十分巨大的动力效应,煤层形成空洞,同时伴随着强大的冲击力,摧毁巷道设施,破坏通风系统,甚至发生风流逆转,造成人员窒息和发生瓦斯爆炸、燃烧及涌出的煤(矸)流埋人等事故。 2.3.3煤尘爆炸事故煤尘爆炸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且煤尘必须浮游在空气中,并达到一定的浓度,其爆炸浓度值为45/3,上限值为15002000/3;二是有足够引起爆炸的热源存在,煤尘爆炸的引爆温度为6101050;三是氧气浓度不低于18%,当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18%时,单独的煤尘不在爆炸。 煤尘爆炸具有同瓦斯爆炸相类似的特点,爆炸产生高温、高压,形成强烈的冲击波,并同时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等。 煤尘爆炸火焰温度可达16001900,可使爆炸时产生气体产物加热到23002500;煤尘爆炸的理论压力为750kpa,但在大量沉积煤尘的巷道中,爆炸压力伴随着距爆炸源距离的增加而跳跃式增加;煤尘开始被点燃时产生冲击波的传播速度与火焰的传播速度几乎是相同的,随时间延长,冲击波的速度加速,其冲击波的传播速度可达2340/;煤尘爆炸后同时生成2%4%的一氧化碳,有时甚至高达8%10%。 因此,煤尘爆炸具有威力大、破坏力强、影响范围大、造成损失严重的特点。 2.3.4火灾事故构成火灾的基本要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热源具有一定温度和足够热量的热源才能引起火灾;二是可燃物;在煤矿矿井里,煤本身就是一个大量而且普遍存在的可燃物。 三是空气;任何可燃物尽管有热源点燃,但若缺乏足够的氧气,燃烧就不能持续,所以空气的供给是维持燃烧不可缺少的条件,燃烧是剧烈的氧化现象。 矿井火灾的危害及影响主要有在火灾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煤炭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烟尘等,另外坑木、橡胶、聚氧乙烯制品的燃烧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醇类、醛类以及其他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随风扩散,可能波及相当的区域甚至全矿;高温往往引燃邻近的可燃物,致使火灾范围扩大;火灾的发生不仅提供了瓦斯、煤尘爆炸的引火热源,而且造成的干熘作用使可燃物(如煤、木材、水等)放出氧、甲烷和其他多种碳氧化合16物等爆炸气体,同时还可以使沉降的煤尘重新悬浮。 因此,火灾往往容易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2.3.5水灾事故矿井水害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大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自然界条件复杂季风气候和地层含水性,地质构造因素(断层、溶洞、暗河、褶曲、裂隙);人为原因开采后汇水面积加大,造成采空区积水,人为因素水害等,往往造成突发性的水灾,采空区积水而且伴有有害的气体同时涌入,增加了水灾事故可能波及的范围。 2.3.6运输提升因素运输提升事故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设备和人为。 设备的管理、保养不当,造成设备老化、损坏从而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事故;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不当、安全思想麻痹大意,或者其他人员的工作疏忽,未真正做到“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加上人为操作不当,从而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事故。 2.3.7顶板事故煤矿顶板事故特性是煤层上履岩层由于地质构造的影响节理发育、风化、淋水后,原始应力受采动后形成集中应力等,形成岩石原生裂隙和裂隙而产生的重大撞落状态,具有隐蔽性、突然性,其冒落面积的体积的范围大小与所产生的顶板岩层裂隙范围有较大的声响,和支架支护的状态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与本身岩层性质和下履岩层承压情况高低有相应的关系;松软的顶底易于冒落造成局部顶板事故,而坚硬的顶板则不易冒落,则易形成强烈的冲击地压,造成较大的顶板事故。 2.3.8其他事故矿井煤炭开采的工艺不当,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事故,比如瓦斯事故、放炮、机械、漏电、电气着火等,也有可能造成人体的伤害和财产的损失,这是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不能忽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
- 《联想与想象》课件
- 肝性脑病护理指导
- 集体土地搬迁补偿合同8篇
- 生产品质部年终总结
- 液压机理论讲解
- 《祝福》公开课课件
- 三方购房协议书7篇
-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 酒店会员卡制度培训大纲
-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统编版教学课件
- 光伏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 《金工实训(铣工) 》课件-项目1 数控铣床VDL-600A介绍
- 基于SERVQUAL模型的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智能康复训练系统-洞察阐释
- 2025年四川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两外安全管理制度
- 深空引力波导航-洞察及研究
- 临时外架防护方案(3篇)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100题(含参考答案)
- 2025年科技馆市场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