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所得税制度_第1页
第9章 所得税制度_第2页
第9章 所得税制度_第3页
第9章 所得税制度_第4页
第9章 所得税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章所得税制介绍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 自然人 的劳动和非劳动所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最早由英国创立 美国是个人所得税的集大成者 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1 分类所得税制 对同一纳税人不同类别的所得 按不同的税率分别征收 2 综合所得税制 将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综合起来 减去各项法定减免和扣除项目后 就其余额按累进税率征收 3 分类综合所得税制 先按纳税人的各项来源的所得分类课征 实行源泉扣缴 再综合纳税人全年各种所得额 如达到一定数额 再课以累进税率的综合所得税 第一节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 中国公民 个体工商户 以及在中国取得所得的外国人和香港 澳门 台湾同胞 另外 还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作企业的投资者 个人所得税实行代扣代缴和个人申报相结合的征管制度 凡支付应税所得的单位和个人 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 一 居民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或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纳税人 应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和境外的所得 向中国政府履行全面纳税义务 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 非居民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 或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 属于中国的非居民纳税人 只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政府履行有限纳税义务 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案例1 某外国人 2003年2月12日来华工作 2004年2月15日回国探亲 2004年3月2日返回中国 2004年11月15日至2004年11月30日期间 因工作需要去了日本 2004年12月1日返回中国 后于2005年11月20日离华回国 第二节个人所得税的类别 一 工资 薪金所得税1 征税对象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 薪金 奖金 年终加薪 劳动分红 津贴 补贴等非独立所得 说明 1 单位为个人缴纳的以及个人缴纳的 三险一金 应从应税所得中扣除 2 单位为职工购买的商业性养老保险 作为个人所得税的 工资 薪金所得 项目纳税 3 规定标准以内的公务用车和通讯补贴 可以扣除 2 税率适用于7级超额累进税率 3 应纳税额的计算 1 应税所得额 每月工资 薪金所得 3500元 一般情况 2 应税所得额 每月工资 薪金所得 3500元 1300元 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人员 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工作的外籍专家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受雇取得工资 薪金所得的个人 远洋运输船员 港澳台同胞和华侨 3 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案例2 某公务员月工资为8000元 其所得属于工资 薪金所得 试计算该公务员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4 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办法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 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 薪金所得计算纳税 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 1 武汉某服装公司职工王某在2007年1月份取得单位发放的2006年全年一次性奖金12000元 当月取得工资收入3600元 则王某2007年1月取得的工资和年终奖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2 杭州某食品有限公司职工刘某在2007年1月取得单位发放06年全年奖13200元 当月工资为1400元 则刘某2007年1月取得的工资和年终奖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5 年薪制下的年终一次性工薪收入采用按年平均计算 分月预缴的计征方式 先按每月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减除费用扣除标准后 按当月应纳税所得额选择适用税率 计算每月预缴税款 年终领取年薪后 合计全年的各类工资收入和年薪收入 按12个月平均计算应纳税额 与每月预缴税款相抵后 多退少补 公式 全年工资收入和年薪收入汇总额 12 费用扣除标准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12张先生在一家企业中担任总经理 其收入实行年薪制 每月领取基本工资4000元 年终取得效益工资39600元 则其年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多少 二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 经营所得1 征税对象 1 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 手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业 饮食业 服务业 修理业以及其他行业生产 经营所得 2 个人经批准 取得执照 从事办学 医疗 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活动取得的所得 3 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只对其投资者的经营所得按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2 税率 3 应纳税额的计算 1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年收入总额 成本 费用 损失 准予扣除的税金 其中 收入总额是指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 经营以及与生产 经营有关的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 成本 费用 个体户从事生产 经营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以及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损失 生产 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营业外支出 固定资产盈亏 报废 自然灾害损失 公益性救济性捐赠 赔偿金 违约金等 税金 个体户缴纳的消费税 营业税 城建税 资源税 土地增值税 房产税 印花税 土地使用税 耕地占用税 教育费附加等等 2 应纳税额的计算实习按年计算 分月或分季度预缴 年终汇算清缴 多退少补的征管办法 本月应预缴税额 本月累积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上月累积已预缴税额 全年应纳税额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汇算清缴税额 全年应纳税额 全年累积已预缴税额 案例3 某个体户经营一家毛衣编制店 帐册比较健全 2008年5月全月营业额为11000元 购进毛线等原料费2000元 全月共缴纳电费 水费 房租 煤气费750元 缴纳其他税费合计为250元 当月支付给2名雇工工资共1000元 1 4月累积应纳税所得额为7000元 1 4月累计已预缴个人所得税400元 该个体户5月应预缴所得税额为多少 三 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 承租经营所得1 征税对象个人承包经营 承租经营企业事业单位获得的所得 分三种情况 1 承包或承租后 企事业单位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的 2 承包或承租后 不改变企事业单位的工商登记的 2 税率 5级超额累计税率3 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承包 承租经营收入总额 每年42000元 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四 劳务报酬所得1 征税对象个人从事非生产性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典型的非生产性服务 设计 装潢 医疗 法律 会计 讲学 翻译 演出 影视 广告 经纪服务等等 1 担任董事职务所得的董事费收入 属劳务报酬性质 2 在校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取得的属应税所得项目的所得 依法缴纳所得税 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的区别 2 税率一般情况下 税率为20 但对个人劳务报酬一次收入畸高的 即一次收入超过20000元的 实行加成征收 应税所得额超过20000 50000元的部分 按20 计算应纳税额后 按税额再加征五成 应税所得额超过50000的部分 按税额再加征十成 3 费用扣除标准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超过4000元 减除费用800元 4000元以上的 减除20 的费用 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4 应纳税额的计算 1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 应纳税额 每次收入额 800 20 2 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 不超过20000元的 应纳税额 每次收入额 1 20 20 3 每次收入超过20000元的 应纳税额 每次收入额 1 20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5 劳务报酬所得以 次 为单位 只有一次性收入的 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 属于同一项目连续取得收入的 以一个月内取得收入为一次 案例4 某著名歌星一次应邀到外地演出 获得演出收入10万元 计算此次演出该歌星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五 稿酬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1 征税对象稿酬所得是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 报刊形式出版 发表而取得的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 商标权 著作权 非专利技术及其他特许权取得的所得 2 税率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税的税率为20 3 扣除费用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 减除费用800元 4000元以上的 减除20 的费用 4 应纳税额的计算 1 稿酬所得税 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 应纳税额 每次收入 800 20 1 30 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 应纳税额 每次收入 1 20 20 1 30 2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税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 应纳税额 每次收入额 800 20 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 应纳税额 每次收入额 1 20 20 案例5 国内某作家的一篇小说在某晚报上连载3个月 每月取得稿酬3600元 然后 送交出版社出版 一次取得稿酬20000元 则该作家稿酬应纳个人所得税为多少 六 股息 利息 红利所得个人拥有债权和股权而取得的利息 股息和红利所得 利息 个人拥有债权取得的利息 包括存款利息 贷款利息和各种债券利息 国债利息除外 股息 红利 前者是股票的利息 后者是分配给股东的利润 税率是20 七 财产租赁所得1 征收对象 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 定额或定率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 扣除费用 1 出租财产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和教育费附加 2 允许扣除的修缮费 Max 800 扣除不完的 结转下次继续扣除 直至扣完 3 扣除 1 和 2 以后 不足4000元的 再定额扣除费用800元 4000元以上的 定率扣除20 3 税率 20 10 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取得所得 暂减按10 征收 案例 某业主出租一间自己的住房 月租金收入6000元 已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