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16血液系统_第1页
核医学-16血液系统_第2页
核医学-16血液系统_第3页
核医学-16血液系统_第4页
核医学-16血液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和淋巴系统,潍坊医学院核医学科 谢海,目的要求,掌握骨髓显像原理及临床应用。了解脾显像的原理及图像分析。了解淋巴显像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教学内容,骨髓显像的原理、方法、适应证、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脾显像的原理、方法、适应证、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淋巴显像的原理、方法、适应证、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2学时。,概述,32P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51Cr标记红细胞进行血容量测定、红细胞寿命。骨髓显像、脾显像、淋巴显像,正常人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主要集中在中轴骨和肱骨、股骨近心端。红骨髓主要有红细胞生成细胞、粒细胞生成细胞、巨核细胞、网状内皮细胞、基质细胞组成。,红骨髓分布,骨髓显像原理,网状内皮细胞,转铁蛋白,放射性胶体,网状内皮细胞或粒细胞与红骨髓的造血活性是一致的,红细胞生成代谢,观察红骨髓的分布和功能状态,抗粒细胞单抗,骨髓显像显像剂,1放射性胶体:间接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放射性胶体99mTc-硫胶体 99mTc-植酸钠和113In-胶体。放射性胶体注射后约8浓集于骨髓,大部分被肝、脾摄取,影响胸椎下段和腰椎上段显影。其中99mTc-硫胶体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显像剂。,骨髓显像显像剂,2放射性铁:能反映红细胞系统的功能和分布。52Fe:发射正电子,需PET;59Fe:物理性能不好。3、抗粒细胞单抗:99mTcNCAA注射后主要分布在骨髓内。肝脏和脾脏分布较少。,显像方法,静脉注射显像剂20mCi后20-30min行全身检查(前位、后位),根据全身状况,再选择兴趣部位做局部检查。,正常图像分析,当显像剂为放射性胶体时,肝、脾显影浓,骨髓影像较淡。最清晰的是髋骨、肩、髋关节、下腰椎及骶髂关节,四肢骨仅肱骨及股骨近13显影,胸骨和肋骨,下胸椎和上腰椎显示不良。,正常图像分析,正常婴幼儿所有骨髓都是有活性的红骨髓,因此均能清晰显示;5岁以下幼儿所有四肢长骨骨髓均显影;510岁时胫骨、腓骨、尺骨、桡骨可不显影或部分显影;1018岁肱骨、股骨下端开始不显影; 18-20岁以上则呈成人骨髓影像。,异常图像分析,主要表现为骨髓分布异常和骨髓活性异常,如中央骨髓显像剂浓聚状态,有无局限性显像剂缺损区,四肢长骨即外周骨髓显像剂分布有无增加,有无髓外造血出现等。,骨髓活性异常:根据骨髓显影程度,将骨髓活性分为5级:0级骨髓功能严重抑制;1级骨髓功能轻、中度抑制;2级骨髓活性正常;3级骨髓活性高于正常;4级骨髓活性明显增高。,男性,23岁,地中海贫血并右肺髓外造血灶,异常骨髓影像常见如下类型:,1中心骨髓与外周骨髓均不显影或显影不良:提示全身骨髓量普遍减低或功能严重受抑制。2中心骨髓及外周骨髓显影增强,甚至向四肢远心端扩张:反映骨髓增生活跃且向外周扩展状态,称为骨髓增生活跃型。,异常骨髓影像常见如下类型:,3中心骨髓显影不良伴肱骨和股骨远心端扩张显影,称为外周骨髓扩张型:提示中央骨髓受抑,外周骨髓功能代偿性增强。4骨髓局部显像剂分布降低或增高:提示局部骨髓功能减低或增强。5中心骨髓显影不良,而其他部位,如外周骨髓、肝、脾等出现显像剂分布局部增高现象:提示有髓外造血,是一种代偿现象。,临床应用,1、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从而引起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一个综合病征,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骨髓显像示中央骨髓放射性减少部分伴有外周骨髓扩张或灶状增生.,再障骨髓显像可表现为4种类型:,(1)荒芜型:全身骨髓不显影,仅见肝、脾影,表明骨髓造血功能弥漫性重度受抑制。临床见于重度再障。(2)抑制型:全身骨髓的活性低于正常,中央骨髓分布缩小,骨髓显影不良。骨髓受抑制的程度与病情的轻重一致,此类患者骨髓穿刺和活检易失败,预后不佳。,再障骨髓显像可表现为4种类型,(3)灶型:全身不同程度受抑制的骨髓中出现界限明确的岛状显影灶,灶内显像剂分布明显高于周围骨髓组织。这种病灶可出现在中心性骨髓,也可分布于外周骨髓中,常见于慢性再障。促进病情缓解有关。,再障骨髓显像可表现为4种类型,(4)正常型:少数再障患者骨髓显像可表现为基本正常,这类患者病情较轻,预后较佳。骨髓细胞学呈增生性贫血或增生轻度减轻,属临床轻型再障,临床应用,2急性白血病:骨髓显像呈多样化变化,其主要特点是中心性骨髓活性明显受抑制,外周骨髓重度扩张。骨髓显像是目前研究和发现外周骨髓残余白血病病灶的有效方法,而外周骨髓残余白血病病灶的发现对骨髓完全缓解标准的修订、白血病治疗和预后判定均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3.骨髓栓塞 骨髓栓塞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骨髓疼痛或关节疼痛与肿胀,常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急性期X线片常无异常发现,骨髓显像可表现为局部显像剂分布缺损,周边显像剂分布增浓,说明栓塞周边骨髓有活性,有时伴有外周骨髓扩张,属代偿性改变。,急性期 线摄片无显示,而骨髓显像可见缺损区, 其周围放射性增高,并伴外周扩张。缓解期 经治疗栓塞解除,栓塞部位由骨髓细胞植入而恢复功能,原缺损区有放射性分布。,临床应用,5.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一种恶性肿瘤,病灶散在分布。骨髓显像可见中心骨髓出现单个或多个显像剂分布缺损区,伴外周骨髓扩张。骨髓显像比骨骼显像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敏感性高 。,临床应用,6选择有效的骨髓穿刺和活检部位 骨髓穿刺和活检是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的主要方法,但如果取材不当可导致误诊和假阴性。骨髓显像有助于选择最有效的穿刺和活检部位,大大提高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正确性,并可弥补穿刺活检的不足,了解活性骨髓的总量,对解释穿刺结果有实用价值。,临床应用,骨髓纤维化早期骨髓显像大多正常,同时肝脾肿大。随病情发展,中央骨髓摄取放射性减低,外周骨髓扩张明显。,临床应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见于外周骨髓扩张征象,扩张程度取决于病情进展情况,如全身骨髓摄取明显减少,而肝脏和脾脏高浓聚说明骨髓衰竭和髓外造血提示预后不良。,临床应用,肿瘤骨转移诊断骨髓转移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缺损,约75.6%的骨髓转移患者可见外周骨髓扩张。,临床应用,放射治疗后改变骨髓显像可用于放疗后评价及监测受照射区域骨髓受损的范围、程度及恢复过程。,临床评价,1骨髓显像能显示全身骨髓的分布,并能比较各个部位骨髓活性,从而弥补了骨髓穿刺活检的局限性。2动态观察有助于对疗效的评价、预后的判断。3不能定量分析,影像变化不如骨髓细胞学改变敏感。,第二节脾显像,原理:利用脾脏单核巨噬细胞对放射性胶体颗粒吞噬或选择性吞噬和清除变形红细胞的作用使脾脏显影。,显像剂,放射性胶体类:99mTc2S7 胶体、99mTc-植酸钠。非放射性胶体:99mTc-DRBC、111In-血小板。,显像方法,患者无须特殊准备。常规体位后位、和左侧位。用高分辨平行孔准直器。矩阵128128。计数500-1000K检查结束需进行相应体表标志。脾动脉灌注显像需“弹丸”式静脉注射显像剂,注射后以1帧s的速度连续采集30秒。,图像分析,正常图像:1、动脉灌注显像:静脉注射显像剂后约8-10秒腹主动脉显影,随即双肾和脾显影,再经12-18秒后出现肝影。 2、静态显像:位于左上腹,仅贴后腹壁及左下膈。后位图呈卵圆型或逗点状。其放射性分布均匀,轮廓清晰。,异常图像,1、局部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良恶性占位、霍奇金氏病、脾梗死。2、轮廓不完整。3、脾脏大小改变:感染、充血、血液病等导致脾脏增大;脾动脉阻塞及用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和放化疗后,脾缩小。,临床应用,观察脾脏位置、大小。左上腹肿块的鉴别诊断。脾脏占位性病变和浸润性病变的诊断。脾发育异常副脾、功能性无脾的诊断。自体脾移植后的检测。,脾内占位,淋巴显像,原理:,大分子或胶体颗粒,淋巴系统,吞噬、清除,毛细淋巴管,上心淋巴系统,淋巴结窦内皮细胞摄取,流至下一淋巴结,SPECT显像,显像剂,1、胶体类 99mTc-植酸钠、 99mTc-硫化锑2、蛋白类 99mTc-HSA3、大分子聚合物 99mTc-右旋糖苷,采集方法,根据注射部位不同,按照所显示的局部引流淋巴结部位,分为腹膜后、盆腔、胸骨旁、腋窝、颈部和特殊投药法等多种淋巴显像,采集方法,注射部位:(1)双下肢、腹股沟、髂外、腹主动脉旁、腰干、乳糜池:双侧、趾蹼间皮下(2)盆腔:肛周3点、9点,或肛门尾骨尖连接区(3)胸骨旁: (4)腋下 (5)颈部(6)特殊投药法:通过内镜,显像方式,1、局部显像:探头配置低能通用型准直器2、全身显像,显像时间,1、盆腔、颈部、特殊部位注射后30min、60min、120min分别显像一次。2、腹膜后、腋窝、胸骨旁120min、180min3、前哨淋巴结显像或探测,正常图像,正常淋巴结影像清晰、淋巴结影多呈圆形或卵圆形,放射性分布均匀,左右两侧基本对称,淋巴链影像连贯,可呈串珠状。,【异常类型】,4.1. 一处或多处淋巴结影增大,放射性增高,此多为恶性淋巴瘤的瘤体。,4.2. 一处或多处淋巴结影像缺失或放射性明显减低:提示该处有转移瘤的存在(如宫颈癌的淋巴结的转移)。,【异常类型】,4.3. 淋巴结长时间不显影或淋巴链中断伴远端的放射性滞留,或出现侧支,或肝脏不显影,皆提示淋巴系有严重梗阻。,【异常类型】,【临床意义及评价】,淋巴显像呈一处或多处淋巴结影像增大或放射性明显增高。,1.淋巴瘤的辅助诊断,临床应用,2、肢体淋巴水肿的诊断可以明确淋巴阻塞的部位和程度,为临床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前哨淋巴结显像,SLN:指肿瘤淋巴引流区域的第一站淋巴结是区域淋巴结中最易被肿瘤侵犯的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显像原理,一定分子量显像剂,内皮细胞胞饮,内皮间隙,淋巴系统,SLN,血液,显像剂,1、99mTc-右旋糖酐2、99mTc硫化锑胶体3、 99mTc硫胶体,注射部位和注射点,肿瘤部位皮内、皮下、肿瘤内单点注射和肿瘤周围四个象限多点注射。每个注射点0.2-0.5mCi,注射体积0.5-1.0ml,显像方法及体外探测,SLN显像速度与注射部位和注射胶体颗粒的大小有关,动态采集1min/帧采集30min。探测技术靶/本2可认为是SLN。,术中探测,术中使用探测器确认SLN的位置和计数。术中高于最高SLN计数20淋巴结取出送病理检查。,骨髓显像可用于: A、诊断骨肉瘤 B诊断骨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