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地貌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地磁要素包括磁场强度、磁偏角和磁倾角。 2.褶曲要素有六个,核、翼、轴面、枢纽、轴、转折端。 3.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环境、物理化学因素,可将变质作用分为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和区域混合岩化作用。 4.按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和温度状况。 可以划分为山岳冰川和大陆冰川两种冰川。 5.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阶段。 6.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主要差异表现为在结构上洋壳缺少花岗质层,在厚度上洋壳比陆壳薄。 7.大陆型地壳结构包括花岗质层和玄武质层两个部分。 8.早古生代划分为三个纪,即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 9.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高度成反比,与输沙量成正比。 10.地球的内部有两个最重要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是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据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11.按形成时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两类。 12.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关系可分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枢纽断层。 13.多年冻土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叫冬冻夏融的活动面,下层叫终年冻结的多年冻结层。 14.一般将平原的海拔高度限于200m以下,海拔高度超过1000m时通常称为高原。 15.根据成因,岩石可以分为3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6.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谷坡和谷底两大部分。 谷底包括河床、河漫滩;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 17.古近纪划分为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新近纪划分为中新世和上新世。 18.海崖坡脚处由波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凹槽,宽度大于深度的为海蚀穴,深度大于宽度的称海蚀洞。 19.古生代的构造阶段包括早古生代的加里东构造阶段和晚古生代海西构造阶段。 20.冲积河床的平面形态主要有顺直微变型、弯曲型、分叉型和散乱型四种类型。 21.沉积物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固作用、脱水作用和胶结作用。 22.岩溶地貌发生在可溶岩分布地区,可溶岩主要是指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及卤盐类岩石。 23.摩氏硬度计中可以用手指甲刻动的两种矿物是滑石和石膏。 24.冰蚀作用包括挖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它与冰川作用其他自然因素的结合,塑造了多种多样的冰蚀地貌类型。 25.干旱荒漠按照地貌形态与地表组成物质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 26.按照不整合面上下岩层之间的产状及其所反映的构造运动过程,可分为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 27.摩氏硬度计中最坚硬的三种矿物是金刚石、黄玉和刚玉。 28.火山喷发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类型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 29.海岸地貌是由波浪、潮汐和近岸流等海洋水动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 30.按运动形式滑坡可分为牵引式滑坡和推动式滑坡两大类。 31.根据泥石流的物质结构和流态特点,分为粘性泥石流和层流性泥石流两类泥石流。 32.风积地貌的形成与含沙气流结构、运动方向及含沙量的多少有关。 根据含沙气流结构等特征,可以划分四种风积地貌类型横向沙丘、纵向沙丘、多方向风作用下的沙丘、沙堆。 33.典型的冰碛地貌有冰碛qi丘陵、冰碛堤、冰碛垄、鼓丘。 34.由于地层划分目的、根据和适用范围不同,地层划分系统可有2类,即岩石地层分类系统和年代地层分类系统。 35.戴维斯侵蚀轮回理论明确提出区域地貌发育由内因构造运动、外因是营造力以及需要一定的时间三个要素所决定。 36.显生宙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三个地质时代单位。 37.根据岩浆中SiO2的相对含量,可以把岩浆分为基性岩浆、超基性岩浆、中性岩浆、酸性岩浆四类。 38.向一个方向倾斜的岩层称为单斜岩层,单斜地貌主要有单斜山和单斜谷。 39.最常见的珊瑚礁有三种暗礁、堡礁和环礁。 40.地壳的物质组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元素、矿物和岩石,元素形成矿物,矿物组成岩石,岩石构成地壳及上地幔。 41.在地质时代单位中,形成一个宇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称为宙,形成一个界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称为代,形成一个系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称为纪,形成一个统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称为世。 42.根据地质构造线延伸方向与海岸线之间的关系可以把海岸划分为纵向海岸、横向海岸和斜向海岸。 43.我国学者把中国第四纪黄土地层划分为下更新统的午城黄土、中更新统的离石黄土和上更新统的马兰黄土。 44.三叠纪初期的联合古陆北方的称为劳亚古陆,南方的称为冈瓦纳古陆。 45.按照工业用途,矿产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 二、判断题(对的请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1.冻土是指年平均地温在0?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 ()2.波痕、雨痕、干裂和生物痕迹是岩浆岩和变质岩特有的构造。 ()3.由冰川直接搬运的冰碛物特点是磨圆度好(不好)、分选均匀(不均匀)。 ()4.地球的大地水准面是一个稳定的旋转椭球面。 ()5.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橄榄质层所组成。 ()6.从植物进化角度看,中生代又称为蕨类植物时代。 ()7.年代地层单位中统与统之间的生物在科、目范围内有显著的变化。 ()8.古近纪以来发生的地壳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 ()9.我国云南路南石林地貌景观是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 ()10.变质作用中,静压力的主要作用是使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 ()11.海沟-岛弧-边缘海盆地组合主要形成于大洋型地壳与大洋型地壳的辐合汇聚地带。 ()12.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13.冰斗是大陆冰盖地区常见的典型冰川侵蚀地貌。 ()14.分布在河床两侧由河流冲积作用形成平坦地形就是河流阶地。 ()15.世界上的黄土物质全部干旱荒漠由风力吹扬的沙漠物质。 ()16.由于寒武纪软体动物菊石类繁盛,所以寒武纪又称为菊石时代。 ()17.根据地震波探测资料分析,地球内部从地幔到地核都完全是液态熔融的。 ()18.石海、石河、石窝都是典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形态。 ()19.穹隆构造在平面上呈现中心为老岩层,四周为年轻岩层的特点。 ()20.矿物的假色是因矿物中所含杂质成分引起的。 ()21.解理是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破裂而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22.季候泥(纹泥)是一种典型牛轭湖沉积构造,代表自由河曲的裁弯取直过程。 ()23.从动物界演化角度看,中生代又叫做爬行动物时代。 ()24.泥石流是平原地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 ()25.壶穴和岩槛是砂质冲积河床上常见地貌类型。 ()26.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地貌现象被称为地形倒置。 ()27.宁静式喷发大多以酸性(花岗岩)喷发为主,含气体多,岩浆温度较低。 ()28.从植物进化角度看,中生代又称为被子植物时代。 ()29.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间地地貌。 ()30.风成沙丘分布地区一定是干旱荒漠气候区域。 ()31.放射状水系常见于大型穹窿构造和火山锥分布区。 ()32.根据滑坡体裂缝受力情况分析,剪切裂隙主要分布在滑坡体的后缘。 ()33.岩槛和壶穴是山区侵蚀性基岩河床上常见的地貌类型。 ()34.在温带地区常见石芽、溶沟、落水洞等喀斯特地貌。 ()35.新生代中国和亚洲发生的喜马拉雅运动相当于欧洲的新阿尔卑斯运动。 三、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2分)1.从地质时期的动物进化阶段看,泥盆纪又称为()。 A、三叶虫时代;B、菊石时代;C、鱼类时代;D、笔石时代。 2.下列国家中,发生破坏性地震概率最小的国家是()。 A、日本;B、冰岛;C、罗马;D、蒙古。 3.下列小地貌全部是喀斯特地貌类型的一组是()。 A、石芽、石环、石海、石柱;B、石笋、石林、石钟乳、石柱;C、石海、石环、石冰川、石钟乳;D、石蘑菇、石钟乳、石河、石幕4.大陆地壳主要由()组成。 A、硅铝层和铁镁层;B硅铝层和硅镁层;C、橄榄层和镁铁层;D、硅铁层和变质层。 5.冰川侵蚀地貌冰斗多见于()。 A、雪线以上;B、雪线附近;C、雪线以下;D、年均温10以上。 6.从地质时期的动物演化阶段看,早古生代寒武纪又称为()A、笔石时代;B、菊石时代;C、三叶虫时代;D、腕足类时代。 7.花岗岩属于()A、酸性深成侵入岩;B、中性浅成侵入岩;C、基性深成侵入岩;D、基性浅成侵入岩。 8.燕山构造阶段属于()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代。 9.全球雪线海拔最高处在()A、南北两极;B、赤道带;C、亚热带高压带;D、中纬度荒漠带。 10.下列小地貌主要由河流作用形成的一组是()A、刃脊、鼓丘、岩槛、深槽;B、羊背石、锅穴、壶穴、深槽;C、槽谷、蛇形丘、陷穴、终碛垄;D、深槽、壶穴、岩槛、心滩。 11.矽卡岩是()的代表性产物。 A、动力变质作用;B、热接触变质作用;C、接触交代变质作用;D.埋藏变质作用12.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矿物成分和结构;B、矿物光泽和硬度;C、矿物脆性和延展性;D.矿物化学成分。 13.岩层倾角及两侧山坡均较陡的山岭称为()。 A单面山;B.平顶山;C.猪背岭;D.断块山14.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斜方向相反,倾角大小不等的褶皱称为()。 A直立褶皱;B.倾斜褶皱;C.倒转褶皱;D.翻卷褶皱。 15.下列预示可能发生地震的现象,()属于宏观前兆。 A.地应力变化;B.地磁异常;C.;地下水异常;D.地形变化16.在常见的波痕类型中,()的不对称程度最高。 A.流水波痕;B.浪成波痕;C.风成波痕;D.静水波痕。 17.在河流作用占优势的河口海岸带常形成平面形态呈现()的三角洲。 A.扇形;B.鸟足形;C.尖头形;D.三角形。 18.从喀斯特水的动态看,落水洞主要发育在深切喀斯特地块的()。 A.垂直渗透带;B.季节变动带;C.水平流动带;D.深部滞流带19.后期河流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深度达到发育前期阶地的谷底,可能发育的堆积阶地类型是()。 A.上叠阶地;B.内叠阶地;C.基座阶地;D.埋藏阶地20.下列黄土地貌属于黄土潜蚀地貌类型的一组是()。 A.黄土柱、黄土碟、黄土桥;B.黄土浅沟、黄土切沟、黄土冲沟;C.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21.()是从猿到人的一个过渡类型,是人类最早的祖先。 A.腊玛古猿;B.爪哇猿人;C.北京猿人;D.南方古猿。 22.下列动物属于新近纪典型代表的组合的是()A.原始貘两栖犀石炭兽古猪兽B.霸王龙剑龙长颈龙禄丰龙C.三趾马板齿犀大唇犀长颈鹿D披毛犀猛犸象剑齿虎肿骨鹿。 23.下列地貌属于风化和风力侵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A.牛轭湖;B.羊背石(岩);C.蛇形丘;D.蜂窝石。 24.终极侵蚀基准面是指()A.水库;B.支流与干流汇合处;C.岩槛;D.海平面。 25.牛轭湖是冲积河床()的产物。 A.裁弯取直;B.河流袭夺;C.溯源侵蚀;D.构造运动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1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由于坡降骤减,沟谷水流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形成了以沟谷为顶点的冲出锥或洪积扇。 2地层层序律如果地层没有受过扰动,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叠覆在上。 这种上新下老的关系叫地层层序律P3073河漫滩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中水时出露的滩地。 P664新月形沙丘一种简单的横向沙丘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沙丘高度都不大。 P1095沉积相沉积相是沉积物的生成环境、生成条件和其特征的总和,成分相同的岩石组成同一种相,在同一地理区的则组成同一组。 积相主要分为陆相、海陆过渡相和海相。 P1656摩氏硬度计根据高硬度矿物可以刻划低硬度矿物的原理,德国地质学家摩氏提出的,用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10种矿物做标准,衡量世界上矿物的相对硬度。 P517风化壳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 P338三角洲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 P749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由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组成的特殊洪流。 P5610侵蚀基准面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 通常分为两类总的或永久的侵蚀基准面,即海平面,及地方侵蚀基准面。 P6111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P6812逆掩断层断层面倾角小于45度的逆断层。 P20813岩浆作用当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和/或地壳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的途中,发生各种变化的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14.震级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 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地震愈大,震级的数字也愈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 P24315.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P24416.三叶虫三叶虫是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5亿-4.3亿年前发展到高峰,至2.4亿年前的二迭纪完全灭绝,背壳纵向可分为中轴和左右肋叶,横分可为头、胸、尾三部分,因此名为三叶虫。 P34117.全新世地质时代的最新阶段,第四纪二分的第二个世,开始于1.21万年前持续至今。 18.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P4519.U形谷(槽谷)在山地区域,当冰川占据以前的河谷或山谷后,由于冰川对底床和谷壁不断进行拨蚀和磨蚀,同时两岸山坡岩石经寒冻风化作用不断破碎,并崩落后退,使原来的谷地被改造成横剖面呈抛物线形状。 P13120.节理岩石中有规律、纵横交错的裂痕。 P19421.中立线在重力作用下随波浪运动的海底泥沙,若在某深度处只有往复运动而没有净向推移,则此点称为中立点。 各中立点的联线为中立线。 P16022.类质同像晶体结构中本应由某种离子或原子占有的位置,一部分被介质中性质相似的他种离子或原子所取代,但并不引起键性和晶体结构型式发生质变的特性。 P4523.地堑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下降盘,两侧为上升盘的断层组合。 P21524.总鳍鱼到了石炭纪逐渐演化为两栖的鱼。 P3525.北京猿人正式名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现在在科学上常称之为“北京直立人”,生活在距今大约70-20万年,遗址发现地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可以直立行走的人种。 P40126.河流袭夺相邻流域的河流向源侵蚀速度不同,速度较快的,源头向分水岭伸展的速度也快,最终首先切穿分水岭,导致分水岭另一侧河流的上游注入此河,成为此河支流,这就称为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是河系发展的一种现象。 P8327.裁弯取直河曲发育过程中,相邻曲流环间的曲流颈受水流冲刷而变狭,一旦被水切穿,河道即自行取直。 这种河道被水切穿取直的现象,称为裁弯取直。 28.泥火山泥火山是泥浆与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后,堆积而成。 其外型多为锥状小丘或者是盆穴状,丘的尖端部常有凹陷,并由此间断地喷出泥浆与气体。 29.地形倒置地形倒置是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 30.牛轭(e)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31.断层三角面断层三角面是指断层崖经河流或冲沟切割侵蚀后,形成的三角形陡崖。 是现代活动断层的标志,常见于山区或山地与盆地、平原的分界处。 32.准平原在山峦起伏的广大地区,经长期侵蚀剥蚀作用把地面夷平为起伏平缓的平原。 美国戴维斯提出地貌是构造、过程与阶段的函数,构造运动处于长时间稳定阶段,高地被蚀低,河谷变宽、变浅,最终整个地面变成仅有微小起伏的平原地形,即为准平原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1.简述历史比较法的基本概念。 P4“以今证古”的研究方法,根据目前的地质过程和方式推断过去的地质的过程和方式,从而恢复地质时代历史的方法。 但现代地质学的研究证明,均变论的观点是片面和机械的。 地球演变的过程是不可逆的,现在并不是过去的简单重复,而是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前进性。 因此,在运用历史比较法时,必须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思想作指导,而不是简单地、机械地“将今论古”,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简述地壳的类型及其基本特点。 P32地壳可分为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 1大陆型地壳简称陆壳,是主要分布在大陆上和被海水淹没的大陆部分(大陆架、大陆坡和内海)的地壳。 它自上而下系由沉积岩层、硅铝层和硅镁层所组成,但很不均一。 在构造稳定地区厚度较小,而在构造活动地区厚度则急剧增大。 高山区最厚.2大洋型地壳简称洋壳。 是分布于大洋盆地之下的地壳。 它的结构总是比大陆型地壳更为均一,自上而下,系由沉积层和硅镁层组成,缺失硅铝层。 3.简述地壳均衡理论。 1英国学者普拉特认为,地壳的密度是不均一的,但地壳下有一均衡面,且这个面是一个平面。 为了保持均衡,均衡面以上,密度较小的地段,地势就高;而密度较大的地段地势较低。 2艾里则认为地壳下的均衡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有起伏的。 但均衡面上的物质相同,只是均衡面的深度不同。 为了平衡,地势高的地段,插入地幔的部分越深,而地势低的地方,插入地幔部分则较浅。 4.简述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P75丰富的泥沙;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口外海滨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 5.沉积岩成岩作用主要有哪几种方式?1先成岩的破坏风化作用物理、化学、生物风化;剥蚀作用:机械、化学剥蚀作用。 2搬运作用机械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等进行的机械搬运作用;化学搬运作用。 3沉积作用机械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生物沉积作用。 4成岩作用压固作用、脱水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6.简述构造地震的成因和震源机制。 构造地震成因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 震源机制是指震源区在地震发生时的力学过程。 利用地震波纵波的初动方向的分布状况来推断震源机制,常把震源区划分为压缩区和膨胀区相间的四象限区。 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之间可划分出两个正交的平面界面(称为节面),其中之一为发震断层面。 7.简述重力异常及其实际意义?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规则造成的重力场中各点的重力矢量g和正常重力矢量的数量之差。 它是研究地球形状、地球内部结构和重力勘探,以及修正空间飞行器的轨道的重要数据。 8.简述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 9.简述中心式火山喷发的主要类型。 P81宁静式喷发型、斯特龙博利式喷发时、爆裂式喷发式10.简述珊瑚礁海岸类型及其成因。 P170岸礁也称裙礁边缘礁,礁体紧贴海岸发育,以礁坪形式出现,向海一侧为陡坡。 堡礁也称堤状礁、离岸礁。 堡礁是距海岸有一定距离、平行海岸分布的堤状礁体,它与陆地之间隔以潟湖或带状浅海环礁礁体围绕海底较大隆起边缘生长,连接或断续成环状,中间被包围成一潟湖(潟湖水深小于100米,多数小于60米),这样展布的礁体称环礁。 首先,在岛屿(尤其是火山岛屿)沿岸形成环绕海岸并与岛屿相连的岸礁;第二阶段,岛屿略微下沉,珊瑚则与沉降速率保持同步向上生长,由于外缘海况条件好,珊瑚礁增长快于内侧,结果珊瑚礁与海岸分开,中间隔以泻湖,形成堡礁;第三阶段,岛屿全部沉降入海,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环绕泻湖的环礁。 这一理论的地质背景是火山岛不断下沉,所以又称为“礁基沉降说”。 11.简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成演化过程。 新月形沙丘最初只是一种较小的盾形沙丘,它是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了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以后风从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旋涡进行堆积。 与此同时,沙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新月形沙丘的弓形形态。 12.简述岩层产状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走向、倾向和倾角表示,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 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或岩层面上的水平线即该岩层的走向线,其两端所指的方向为岩层的走向(NE30与SW210)。 垂直走向线沿倾斜层面向下方所引直线为岩层倾斜线,倾斜线的水平投影线所指的层面倾斜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 岩层的倾斜线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岩层的(真)倾角。 测量方法测量岩层的产状要素必须用地质罗盘。 测走向时将地质罗盘的长边与层面贴靠、放平、气泡居中后,北针所指的度数即所求的走向。 测倾向时用罗盘n极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使罗盘的短边与层面贴靠、放平,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倾向。 测倾角时将罗盘侧边顺倾斜线贴靠层面竖起,并与走向线垂直,罗盘指针上挂的倾斜仪所指度数就是所求的倾角。 13.简述老构造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与联系。 一般认为认为,新近纪和第四纪的构造运动成为新构造运动,在这之前的构造运动称为老构造运动。 新、老构造运动都是内力引起的都会产生岩石的变形与错位,但老构造运动是很早以前发生的、它所产生的结果和痕迹,主要记录在地层里,当时的地貌形态已不存在了;而新构造运动特别是现代构造运动除了在新地层中有显示外,还常常表现再把火山、地震、隆起、沉陷、掀斜以及各种地貌形态上。 研究老构造运动主要靠地层,研究新构造运动出地形外主要靠地貌。 14.简述决定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 1气候上的气温与降水都与之有关系。 2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 3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15.简述岩性和构造对海岸发育的影响。 组成海岸带的基岩,往往因岩性的差别而有不同的抗蚀力,从而影响海岸线的轮廓。 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奠定了海岸发育的基础。 地质构造是影响海岸轮廓的主要因素,它往往决定了海岸原始的形态;海岸地区的地壳运动,特别是地壳的升降运动,在海岸地貌的发育与演变方面起着极重要的影响。 16.简述褶曲要素及其基本概念。 褶曲要素包括核褶曲的中心部分,通常指褶曲两侧同一岩层之间的部分;翼指褶曲核部两侧的岩层;轴面平分褶曲两侧同一的假对称面;枢纽褶曲岩层的同一层面与轴面相交的线;轴指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转折端褶曲两翼会合的部分,即从褶曲的一翼转到另一翼的过度部分。 17.根据世界震中分布规律,简述世界主要地震带。 地震带基本上在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到达南美洲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之后回到美国环绕太平洋一周,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欧亚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从印尼开始,经中南半岛西部和我国的西南地区,再到地中海北岸,并一直伸到大西洋。 海岭地震带是从西伯利亚北岸开始,穿过北极经斯匹次卑根群岛和冰岛,再经过大西洋中部海岭到印度洋的一些狭长的海岭地带或海底隆起地带,并有一分支穿入红海和著名的东非裂谷区。 18.简述陆相沉积的主要特点。 1具二元结构,常见透镜状砂体;2呈半韵律结构;3常含淡水生物;4常见泥裂等外露大气的遗迹;5有冲刷面、大型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逆行沙波层理等水力与单向水流构造。 19.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1气候条件气候寒冷或干燥地区,生物稀少,寒冷地区降水以固态形式为主,干旱区降水很少。 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化学和生物风化为次。 岩石破碎,但很少有化学风化形成的粘土矿物,以生物风化为主形成的土壤也很薄。 气候潮湿炎热地区,降水量大,生物繁茂,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尸体分解过程产生的大量有机酸,具有较强的腐蚀能力,故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都十分强烈。 2地形条件地形影响气候,间接影响风化作用;另一方面,陡坡上,地下水位低,生物较少,以物理风化为主.地势平坦,受生物影响较大,化学风化作用为主。 3岩石性质1.成分岩浆岩比变质岩和沉积岩易于风化;岩浆岩中基性岩比酸性岩易于风化;沉积岩易溶岩石(如石膏、碳酸盐类等岩石)比其它沉积岩易于风化。 2.岩石的结构构造岩石结构较疏松的易于风化;不等粒易于风化,粒度粗者较细者易于风化;构造破碎带易于风化,往往形成洼地或沟谷。 20.简述海蚀作用的三种基本形式。 1冲刷作用海浪以巨大的能量冲击海岸,使岩石遭到破坏,特别是对有裂隙和节理的岩层,海浪不仅以其巨大的冲击力破坏岩石,而且将裂隙中的空气压缩,海水退却时,压力骤减,形成一种爆炸力量。 如此反复进行,可使岩壁破碎、崩解,海岸不断后退。 2磨蚀作用海浪携带着砂砾以巨大的力量前拥后退,对岸边和水下的基岩进行强力磨蚀,长期的磨蚀作用将岸边塑造成陡崖,把海底基岩磨成平台。 3溶蚀作用海水对岩石、矿物的溶蚀能力比淡水强。 21.简述红树林生长环境以及红树林海岸的分带特点。 海水年平均温度在25-28之间,具有由细粉砂和粘土所组成的软泥底质,但没有强烈波浪作用的海岸带浅水地区。 红树林海岸可以划分出四个与岸线平行的带潮下带为浅水泥滩带,由于经常受波浪、潮流作用没有红树林生长低潮位附近是不连续的沙滩带,沙滩为潮沟和泥滩分隔,泥滩呈岛状分布,有红树林生长潮间带是红树林生长茂盛的沼泽滩地带潮上带是分散红树干地或淡水沼泽带。 22.简述接触变质作用类型及其变质岩。 是由于岩浆的活动散发出的热量和析出的气态或液态溶液引起的变质作用。 主要发生在岩浆体周围接触带的围岩中。 根据变质作用过程中有无交代作用又可分为2个亚类热接触变质作用以热力(高温)作用为主,原岩发生重结晶,而化学成分没有显著改变,没有明显的交代作用,如斑点板岩、角岩等;接触交代变质作用;除热力作用外,伴随有显著的交代作用,原岩的化学成分发生明显改变,如矽卡岩等。 23.简述海岸水下岸坡平衡剖面。 当整个水下岸坡剖面上的沙粒都只有等距距离的来回摆动,每一点沙粒的有效位移都等于零时这个剖面叫做均衡剖面24.简述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 1地形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 斜坡前方地形的开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 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 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 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 2岩性组成滑坡体的岩、土的力学强度越高、越完整,则滑坡往往就越少。 构成滑坡滑面的岩、土性质,直接影响着滑速的高低,一般讲,滑坡面的力学强度越低,滑坡体的滑速也就越高。 3地质构造切割、分离坡体的地质构造越发育,形成滑坡的规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4诱发因素诱发滑坡活动的外界因素越强,滑坡的活动强度则越大。 如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诱发的滑坡多为大的高速滑坡。 25.简述煤的形成条件。 在地表常温常压下,由堆积在停滞水体中的植物遗体经泥炭化作用或腐泥化作用,转变成泥炭或腐泥;泥炭或腐泥被埋藏后,由于盆地基底下降而沉至地下深部,经成岩作用而转变成褐煤;当温度和压力逐渐增高,再经变质作用转变成烟煤至无烟煤。 26.简述寒武纪生命“大爆炸”。 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 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 27.简述人类地貌过程分类。 28.简述评价地貌灾害必须收集和综合分析的资料。 常是沿选择的路线不断进行观察,并在沿线选择观测点、记载观察和测绘的结果。 其调查内容包括地貌形态描述、形态测量、成因、物质组成、现代作用过程、剖面图、素描图和照片等。 在进行地貌调查前,应先结合调查区的地形图、航空照片、卫星照片等资料综合研究,以对全区地质、地貌有一总的概念,为确定考察计划和路线提供依据 六、论述题(每题15分)1.论述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特点。 P13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地球包括固体地球及其外部的大气。 固体地球包括最外层的地壳、中间的地幔及地核三个主要的层圈。 目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地壳和地幔的上部。 地质学研究对象涉及到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地质现象具有多因素互相制约的复杂性、地质学是实践而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2.论述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P1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力,地球表面形态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分布,以及组成堆积地貌的沉积物研究等。 主要的分支学科有构造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和应用地貌学等。 3.论述风化作用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岩石因温度变化,孔隙水的冻胀过程、干湿变化,使岩石盐类的重结晶、岩石中的一些矿物发生溶解以及岩体的应力释放,都可使岩石崩裂破碎,称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是水溶液以及空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等对岩石的作用,使岩石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而分解的过程。 生物风化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岩石所起的物理的和化学的风化作用,叫作生物风化作用。 4.论述风化壳概念以及风化壳的基本类型。 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 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按平面形态特征,可以分为面状、线状及囊状风化壳。 按风化壳所处的形成时期,可分成碎屑状风化壳、含盐风化壳、碳酸盐风化壳、硅铝风化壳、富铝风化壳。 此外,还有在上述风化壳上发育的渍水风化壳。 5.论述形成崩塌的条件。 (1)岩土类型岩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 不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通常岩性坚硬的各类岩浆岩、变质岩及沉积岩的碳酸盐岩、石英砂岩、砂砾岩、初具成岩性的石质黄土、结构密实的黄土等形成规模较大的岩崩;页岩、泥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土层等,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 (2)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层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体(山体)的边界条件。 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乎平行的陡倾角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 (3)地形地貌江、河、湖(岸)、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及各类人工边坡都是有利于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45度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1)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坡体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 (2)融雪、降雨特别是大暴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3)地表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边脚,也能诱发崩塌。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崩塌活动。 6.论述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概念、依据与方法。 地层划分是指对一个地区的地层剖面中的岩层进行划分,建立地层层序的工作。 一般对一个地区的地层剖面,首先根据岩性、岩相特征进行岩石地层划分,然后根据系统采集的化石进行生物地层划分,进而建立年代地层顺序。 在划分一个地区的地层时,必须充分参考邻区已经建立的地层划分方案,便于地层对比。 地层对比是把不同地区的地层单位,根据岩性、古生物化石等特征作地层层位上的比较研究,进而证明这些地层单位是否在层位上相当,在时间上相近。 决定地层造成的先后顺序可以按照火成岩侵入的关系,风化侵蚀和不整合、断层的切割、地层的上下顺序位置,或其它的地质关系来确定。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主要方法有地层层序律法、岩石地层学方法、化石层序律法、构造学方法、同位素地质年龄法等。 比较化石是否相同,是地层对比最初利用也是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也大致相同。 7.论述岩相分析的主要依据和岩相分析的原则。 岩相是随时间的发展和空间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 岩相的变化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来观察。 同一岩层在水平方向的相变反映了,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即沉积环境)的差异,在垂直岩层剖面方向上的相变则反映了同一地区但不同时间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而自然地理环境的重大改变则往往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1、自然界演化的不可逆性 2、时间因素 3、沉积物的后生变化8.论述戴维斯流水侵蚀地貌(河流地貌)发育模式(侵蚀轮回,侵蚀循环)的主要内容。 P83如果一个地区经过一段时间迅速抬升后,地壳运动长期保持稳定,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其演化可分为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 幼年期河流沿被抬升的原始倾斜地面发育,水文网稀疏,在河谷直接存在着宽广的分水地。 壮年期谷坡不断后退,使分水岭两侧的谷坡日益接近,终于相交,原来宽平的分水地面最后变成狭窄的岭脊。 老年期河流停止下切侵蚀,分水岭将渐渐下降,地面呈微微起伏的波状地形,河谷展宽,蜿蜒曲折,形成曲流或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9.论述海相沉积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滨海相沉积(水深020米),又称海岸带沉积,位于正常浪基面以上,沉积成分中粘土占80;浅海相沉积(水深20200米),有的达500m,主要为陆架环境下陆源型沉积,又分大陆架滩、大陆架盆、递变大陆架、碳酸盐大陆架与礁、蒸发盆等沉积环境,其成分主要为砂、软泥、生物与碳酸盐,沉积结构具有斜层理和冲蚀、生物碎屑等海水剧烈运动的痕迹,以及缅粒结构和周期性多变的沉积层;半深海相沉积(2002000米),又称大陆坡沉积,基本以陆源物质沉积终点为界,沉积物为蓝色、红色等暗色软泥及灰质软泥;深海相沉积(水深2000m),主要为抱球虫软泥、红色粘土、硅藻软泥、放射虫软泥海。 沉积另一特点是化学沉积比例较大,尤其碳酸盐沉积。 10.根据三角洲的形态特征和形成过程,划分和论述三角洲主要类型。 1、扇形三角洲在入海河流含沙量高、河道分汊并经常改道、口外海水较浅等条件下,多形成扇形三角洲。 大量泥沙通过各条汊河带到河口堆积,由于汊河很多并常改道,使整个三角洲岸线大致均匀地向海增长。 2、鸟爪形三角洲在潮流作用、沿岸的海流和波浪作用都很微弱的河口区,河流挟沙量较高并分成几股汊河入海,各汊河口泥沙迅速堆积,构成向海伸展较长的沙嘴,平面形态很像鸟足,故此为名。 3、尖头形三角洲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是,只有一条主河道,没有汊河或者虽有汊河但规模不大,因而在主河道河口两侧堆积成沙嘴,向海中突出形成尖头形三角洲。 如果波浪作用方向与海岸斜交而河流泥沙较少,或者岸边海水较深,则形成掩闭的三角洲。 4、岛屿形三角洲河流含沙量不多而有潮汐作用的河口区,泥沙堆积成许多向海伸延的垄状沙滩和沙坝,沙坝之间为冲蚀的潮汐水道。 星罗棋布的沙洲和沙岛以及纵横交错的汊河构成三角洲的主体,故称岛屿形三角洲。 5、过渡类型三角洲介于两种三角洲类型之间11.论述河流阶地的成因并根据阶地结构和形态特征划分阶地类型。 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主要成因有气候的变化,形成气候阶地;构造运动,形成构造阶地;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基准面。 河流阶地按组成物质及其结构分为以下4类侵蚀阶地。 由基岩构成,阶地面上往往很少保留冲积物。 堆积阶地。 由冲积物组成。 根据河流下切程度不同,形成阶地的切割叠置关系不同又可分为上叠阶地,是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上;内叠阶地,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内。 基座阶地。 阶地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总医院招聘1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贵州黔东南州剑河县顺诚公司紧急招聘长期搔菌人员1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国家统计局兴仁调查队招聘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广东“百万英才汇南粤”惠州仲恺高新区招聘中小学教师105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金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医院金华市第二医院招聘7人(第一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西来宾数广科技有限公司招聘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河南中医药大学招聘高层次人才8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北京海淀区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吉林吉林市事业单位招聘(含专项招聘高层次高校毕业生)1381人(1号)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督导记录表
-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2018年版
- 医院检验标本采集与运送
- 秋冬季猪的饲养管理课件(模板)
- 新能源汽车技术全套ppt
- 2022年8月20日云南省省直机关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现代医学实验动物科学和比较医学研究
- SOP标准作业指导书样板
- 云南省地图含市县地图矢量分层地图行政区划市县概况ppt模板
- GB/T 41843-2022功能、残疾、健康分类的康复组合评定
- 压花艺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