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2010年普通高考命题工作总结会会 议 纪 要茂名市教育局教研室2010年11月8日至9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在广州市召开了广东省2010年普通高考命题总结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对2010年普通高考命题工作总结和2010年普通高考(广东卷)各科试卷分析评价。现将其会议精神整理归纳,供大家参考。第一部分 2010年普通高考命题工作总结主要内容: 一、2010年普通高考命题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一)稳步推进高考改革,顺利实施我省高考调整方案(二)平安高考目标全面实现。二、我省高考命题工作水平稳步提高(一)加强了研究力度,提升了命题科学水平(二)保持稳定风格,引导教学和考试减负。(三)关注整体水平,面向全体考生。(四)重视基本素质和能力考查,符合全省教学实际。(五)丰富各科试卷内涵,注重突出选拔功能。(六)科学综合设计,稳步推进高考调整方案三、普通高考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一)国家和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对考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使高考命题工作面临很好的机遇和挑战。(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给高考命题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三)深入稳妥推进高考调整方案,进一步完善配套改革面临新的考验。(四)干扰破坏招生考试工作的活动猖獗,高考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受到直接威胁。四、明年高考命题工作的意见(一)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和省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深入实施命题改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打造南方教育高地作贡献。(二)进一步落实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查。(三)进一步完善选拔水平考试制度,根据纲要精神,关注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命题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与时代感。(四)深入稳妥推进调整方案,高度重视英语听说考试命题工作和研究工作。(五)加强命题考试的管理与研究,确保命题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六)及早准备,狠抓落实,切实加强命题队伍建设。 (七)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全面了解和掌握2011年考生群体的实际情况。第二部分 2010年普通高考(广东卷)各科试卷分析评价和备考建议语 文 科一、命题指导思想1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2保持命题思路和风格不变。3突出考查基本素质和能力。4丰富试卷内涵,注重体现选拔性考试功能。二、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附录数据)1难度调整:今年平均分略有提高,达到92.09分。全卷中的第5题和第18题最难。难度0.7以上的是较为容易的题目。2古诗鉴赏:7万多人0分,不够理想。3默写:20多万人满分,3万多人0分,有效地发挥了区分功能。4选考:文学类选考人数10万多人,实用类选考人数则有46万多。据统计,实用类比文学类的平均分高出1分。文学类选考人数最少,说明当前的语文教学有问题,考生也过于功利化。命题研究要做到把选考的分数提高一些,两者难度拉平一些。5语用题:比较赞赏2010年湖北省高考语文“回归教材”的语用题:20.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50字。6选考命题面临困难大。实用类可选的文体不多,都是传记、新闻访谈、科普类作品等,要与文学类难度基本持平,实用类文段也不能过长,较困难。7作文命题坚持多年来的思路和风格,内容平实,贴近生活,适合高中生。三、命题商榷的问题1.个别试题偏易、偏难与命题规范的建立。2.现代文命题与选考问题。3.作文试题命制与导语的导入。今年的作文导语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但写得较为抽象。4.主观试题(包括作文)的评价。5.命题立意的规范与命题技术的完善。6.主观性试题答案的命制。要点式答案与完整式答案相结合。要点式答案作为评分标准使用,完整式答案作为答案示例。克服评卷的随意性。四、会议讨论的建议12011年高考:继续保持稳定,保持原来的命题思路和风格。 2整卷难度:语文试卷的难度怎么走?广东省平均分一直较低。要保持2010年的试题难度,或者更容易一点,把平均分提高一点。有的建议今后几年把平均分提高到97分(难度为0.65)。3选考:必须降低文学类的难度。建议今后的小说或散文命题要更容易一点。目前,有的地市学校在高三放弃文学类的教学,甚至在高二就不开文学类的选修,这些学校的教学、备考做法无益于学生素养培养,贻害无穷。4作文评卷:评卷员要准确把握评分标准,有效地区分好生和差生。要进一步提高全省满分作文的人数,提高作文的平均分。现在作文评卷很关注生活。近两年来,作文评卷员全部是一线高中教师。评卷场上错杀、误判作文的原因:多数是评卷员对作文评分标准的理解把握问题,是教师的业务水平问题。5默写:绝大多数建议2011年保持不变。如果有变化,要以广东省考试院正式发文为准。多数人建议2012年高考删除一些初中背诵篇目,新增10篇默写或者更多篇目,多考查高中背诵篇目。6选考模式下的语文命题的困境和出路。目前,全国实施选考的省份有:山东、广东、福建、辽宁、全国课标卷、江苏、湖南。文学类选考人数少,各地区很多学校也不开课,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取消选考就可能解决目前的教学问题。语文试卷结构是否变化,广东省今后是否取消选考?这些问题留给今后的几年时间讨论决定。附:省考试院公布的2010年高考数据统计1.全卷统计数据题数平均分标准差难度信度选择题1022.385.610.700.94非选择题1469.7112.090.590.64全卷2492.0915.780.610.72注:文学类阅读选考人数:,实用类阅读选考人数:2.各小题统计数据题号平均分标准差难度区分度11.95 1.43 0.65 0.39 21.73 1.48 0.58 0.27 31.98 1.42 0.66 0.26 41.59 1.50 0.53 0.28 51.11 1.45 0.37 0.19 62.38 1.22 0.79 0.48 72.57 1.05 0.86 0.39 81.80 1.47 0.60 0.26 94.73 1.91 0.47 0.30 103.02 1.83 0.43 0.38 114.22 1.82 0.70 0.46 124.55 1.42 0.91 0.38 132.73 0.85 0.91 0.36 142.18 0.99 0.55 0.26 152.58 1.03 0.65 0.22 161.82 1.02 0.45 0.31 172.75 1.23 0.55 0.37 182.17 1.57 0.36 0.25 192.42 0.94 0.61 0.59 202.60 1.08 0.52 0.53 212.68 1.33 0.45 0.51 223.32 1.91 0.55 0.44 232.98 1.49 0.50 0.33 2439.18 5.64 0.65 0.66 3.2010年高考语文样品成绩分布表成绩区间选择题非选择题全 卷样品数百分比样品数百分比样品数百分比0-527130.48%3770.07%700.01%6-10142582.52%3910.07%970.02%11-15527229.31%5560.10%2200.04%16-2025.76%7930.14%3250.06%21-2522.45%10760.19%4050.07%26-3035.53%16960.30%5710.10%31-35224223.96%25770.45%8470.15%36-4042480.75%12440.22%41-4579631.41%17680.31%46-50148412.62%29720.52%51-055272174.80%48230.85%56-60450217.95%77051.36%61-656729011.88%120742.13%66-709023315.93%185093.27%71-7518.28%266784.71%76-809610216.96%371936.57%81-856484111.45%486038.58%86-90287165.07%6168810.89%91-9576391.35%7266012.83%96-10012590.22%7913013.97%101-1051490.03%7470013.19%106-1105864810.35%111-115352426.22%116-120150312.65%121-12544240.78%126-1307960.14%131-135980.02%136-14090.00%141-14500.00%146-15000.00%4.各地市平均分(省考试院把0分也计算在内)名次地级市平均分名次地级市平均分1珠海96.2312茂名90.82汕头96.1613揭阳90.743佛山95.3814江门90.394广州93.615惠州90.245深圳93.3316汕尾89.046东莞93.3217清远88.937中山92.4418肇庆88.888潮州92.2519阳江87.89韶关91.5320河源87.3710云浮91.1521湛江86.5111梅州90.85全省92.09( 莫尧道) 数 学 科2010年是广东省实行新高考方案的第一年,试卷的题型结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合理,很好地实现了平稳过渡。在稳定的基础上,数学科试题命制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方面,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新的命题思路和新的命题方向,另一方面,这些变化逐步深化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理念。一、2010年高考数学广东卷试题特点。(一)整体平均分比去年高:文科数学平均分81.64,理科数学平均分94.25。(二)题型稳定: 从20082010年文理分科三类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及其分值(文:50,20,80;理:40,30,80)不变,填空题中的选做题,内容方面删减了不等式,形式上文理科均为二选一。(三)考点基本稳定:三大知识考点;两老(函数,几何)一新(概率和统计)。2010年文科卷三大考点共118分,其中函数(包括三角函数,数列),几何(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和概率统计各占43,48,27分。而理科三大考点共占94分,函数,几何,概率统计各占29,43,22分。(见表1)。选择题和填空题大部分都是学生平时练习的题型(特别是文科),学生入手不难。 (四)考查内容基本稳定:在考查内容方面,广东卷保持了基本的稳定性。对于集合、向量、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立几、函数等内容的考查保持了稳定。对于线性规划、不等式知识的考查则较往年加大了力度。试题特点一、深入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重视新增内容的考查2010年广东卷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数学课程中新增内容的考查力度有所加大。例如,文19、理19考查了线性规划问题;理6、理7、理13分别考查了三视图、正态分布和程序框图等知识;文9、文11、文12分别考查了三视图和概率统计相关知识,等等。在高考卷中加大新增内容的分量,其意图是希望广大中学数学教师重视对这些新增内容的教学研究,以让考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随着中学数学教师不断加深对新增知识的理解,高考中出现的新增内容将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特点二、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着眼,重视数学应用近年来,广东卷中对应用意识的考查给予了足够的重视,2010年考题也延续这一导向,文、理卷的应用问题比例均在20%以上。例如,文19、理19考查的线性规划问题,文17、理17的概率统计题,文11题和理13题等,均考查了考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用水)到产品的质量监控或统计分析,都在不同程度地考查了考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这些数学应用题均能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切合了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和考生的年龄特点,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特点三、从评价学习质量的角度出发,重视数学本质的理解数学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而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有所降低。高考应反映数学新课程的这一理念,以实际行动支持数学课程改革,更好地发挥教学“指挥棒”的作用。今年的广东卷能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文11、理21都不同程度地考查了考生对数学新知识的理解。文11是一道定义新运算的题,需要考生理解新的定义;理21是一道关于“折线距离”的问题,具有高等数学的背景,同样考查了学生对新定义的理解。 若考生能很好地理解了新定义,解决问题将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同时,对于需要运算解答的考题,运算量也不大。例如,文17、文18、文19,理17、理18和理19,重在考查解题方法,一旦考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都不难。从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角度来看,重视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是数学新课程学业评价的方向。特点四、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重视推理论证能力与分析能力数学新课程提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推理论证能力与分析能力。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在数学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分注重了“直观感知”而忽视了学生推理论证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培养,从近四年的广东考生答卷中也容易看出这个问题,因此,这种倾向有必要予以纠正。 今年的广东卷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例如,文18、理18的第一小问均要求考生写出论证过程,对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今年考生的答卷中,确实发现有相当部分的考生虽能大概知道论证的方向,却不能完整地、有条理地论证问题的结论。对于考生推理论证能力与分析能力的考查,今后的考卷中应加大力度。二、2010年广东省高考数学试题对2011年高考备考的启示(一)立足广覆盖,正确认识教学内容与高考内容的关系今年解答理科未出现数列、函数(包括导数),文科未出现解析几何等方面的题目,这是不是命题时对知识覆盖面不作刚性的要求,实现华丽转身呢?抑或一时偶尔为之?但无论何种情形,数学备考时均应需立足与知识的广覆盖,绝不能通过计算、押宝式的厚此薄彼复习,对付这一“转身”。更不能因为某一年的高考试题的难易偏重为误导,坚持教学按课标,备考按大纲的原则,与不变应万变。(二)构筑厚基础,突出数学学科的基础性、通用性和工具性。送分题、基础题居多是四年来数学高考的主旋律,要让学生取得恰当相称并略有提升的成绩,就应关注基础。也只有扎实基础的构筑,才能形成连通创新的通道。(三)多能力并举,坚持发展思维能力为主的备考原则除了考纲要求的五种基本能力之外,应该重视阅读理解、数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阅读理解其实就是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应,而数学表达通向理性思维。今年的理科卷从符号、图表、数式等的供给十分丰富,客观上要求考生具备完整准确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流畅的数学表达能力。三、对2011年高考试题的预测高考命题中不变的要素仍然是命题的主流(一)考查的目的、考查的形式和考查的难度基本保持不变.(二)突出知识的基础性与综合性、注重考查数学思想方法宗旨不变.(三)坚持能力立意、突出能力考查的重点不变.(四)应用创新,推陈出新的改革尝试不变.1、选择题、填空题以基础内容为主,减少计算量,增加思维空间;考查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对运算重在考查算理,有的先推理后计算,或只推理不计算,活学活用,减少死记硬背的要求和僵化生硬的套路。2、解答题兼顾基础和能力,强化区分功能;突出考查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3、淡化计算,突出对数学的“核心能力”-思维能力的考查。三大能力的核心,不仅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还包括探索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合情推理能力、策略创造能力;淡化对知识点的刻意覆盖。4、突出对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探索能力的考查。5、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在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结合处设计试题。四、2011年高考数学科复习的建议1、落实“双基”,加强培养考生的阅读能力与审题能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考生数学素养的基础,也影响着考生阅读能力与审题能力的提高。落实“双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考生的数学概念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培养考生的阅读能力与审题能力的策略有:第一,数学教师要“解”题意。即在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题目时,教师要带领考生读题,然后再向他们解释题目的意思;第二,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仔细读题的习惯。例如,偶尔设置一些有“陷阱”的数学题目,增强考生对“陷阱”的敏感性,从而培养他们细心读题的习惯;第三,有针对性地让考生读题。读题一方面可以增进考生对题目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考生的阅读能力;第四,要教会考生把握关键信息。力求清楚题目的已知、未知与所求才开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2、 重视培养考生基本的运算能力 数学新课程一方面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不鼓励大量繁杂与重复的计算,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大大降低考生的运算能力要求。众所周知,运算能力是中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核心能力之一。然而,当前不少小学生与初中生每遇到数学问题必用计算器的现象比比皆是,小学升中试又大都取消,这两个因素是造成高考生运算能力弱的主要原因。如何培养考生的运算能力?第一,加强基本的训练,理解记忆基本的公式。对于运算能力差的考生,布置专门的练习;让考生理解记忆基本的公式如求根公式等,防止忘记公式。数学理论是数学运算的基础,只有让考生切实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才能使运算明确方向、开拓思路,为运算提供依据,这是进行正确运算的前提;第二,明“算理”。提高考生的运算能力,重要的是提高其推理能力。在教学时既要使学生了解“怎样运算”,而且要明确“为什么要这样运算”,这样就能保证运算的正确性;第三,教会考生“检验”。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中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检验解答。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检验的策略,例如,看看公式是否用错,每个步骤是否合理,获得的答案与前期估计是否相差悬殊,等等。此外,各地教研部分要加强数学学业水平检测,对计算能力要有明确的要求。3、 加强数学表达规范性训练 加强规范性教学,严格要求学生规范答题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规范性教学不应该到高三才开始抓,应该从高一甚至初中阶段就开始抓。只有做到长抓不懈,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规范答题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答题准确度,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教师可采取的策略有:第一,明确各种数学题目的答题规范。例如,解答题要先写个“解”字,应用题要有“设”与“答”,等等,在高考中不少考生不“设问”不“作答”,至少要被扣2分,这种现象不少见;第二,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规范表达要重点训练。例如,直角坐标系的表示(考生通常忘记标注原点和x、y轴)、定义域的表示(通常不用集合的形式表示),等等。从近四年高考答卷情况分析,考生犯此类错误的现象比较严重,需加强训练;第三,加强培养考生的逻辑思维。只有加强培养考生的逻辑思维,才能避免考生出现“有果无因”或“有因无果”等现象。4、 重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高考要求考生应熟悉并灵活运用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方法、分类讨论方法、化归方法等。实际上,相当数量的考生对这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情况不太理想,有待加强。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有:第一,在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注意挖掘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不能脱离知识而孤立存在,必须以知识为载体,因此,在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考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方法; 第二,逐步深化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某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逐步加深理解。例如,函数的思想,在高一就认识到了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进而研究三角函数、指数函数等函数关系,最后,还从函数的观点研究了数列。通过多次逐步深入的学习,考生将逐步掌握函数的思想;第三,系统安排。对于需要考生掌握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应分阶段、分层次、分专题开展教学,系统安排,使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能渗透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英 语 科一、2010高考英语试题几个特点、难度比2009年有所下降。全省全卷平均分:91.20, 选择题平均分:63.64,非选择题平均分:27.57。、题型保持不变,题材比2009年丰富,突出题目原创性。3、考查目标不变,命题意图不变。重视基础,重视在语篇下考查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4、难题题型依然突出。听取信息约27%的考生为0分;基础写作平均分依然徘徊不前,分别是:7.04和10.74分。60%的考生基础写作不及格;8%的考生任务写作部分空白。5、试题反映了我省考生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然不理想,运用英语进行综合分析概括的能力不强。二、与会专家提出的主要建议一是不能把英语单纯当作知识来教,要重视“能力立意”, 阅读理解要加强篇章结构和作者观点意图理解的考查,不能过多考查细节信息。二是要加强英语听说考试监控,严防作弊,提高听说评卷的公平公正性,建议全省进行一次模拟演练。三是要保持高考难度稳定,不能出现“大起大落”现象。四是要加强命题队伍建设,加强一线教师在命题过程中的话语权。五是严格控制笔试和听说难度,使考试难度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平稳。三、考试院有关人员的发言与回应1、2011年的总体难度将继续保持稳定,目标难度系数为0.6;但是结构难度会有所变化。因此不要把容易题难度作过高估计,也不要把“中等题、难题”的难度作过低估计。2、试题的题型不变,命题目标与意图也不变,但要重视题量上变化带来的不利因素。、“英语人机听说考试”是2011年广东高考的重大变化所在,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听说考试大约在月日至日之间进行。4、听说考试的评卷公平公正性会得到保证,全省的听说卷将全部由高校老师学生完成。四、下一段备考建议1、科学合理处理词汇、句子与篇章训练的比例。广东高考试题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在篇章下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因此,篇章训练量不能过少,比例不能太小。2、提高基础题的夺分能力。完形填空、语法填空的命题思路、命题目标和意图与往年的一样,大部分题为“送分题”,必须重视“得高分能力”的提高。对词汇与结构相对简单的阅读理解,不要麻痹,要重视深层理解;对于词汇与结构相对复杂的阅读理解,不要紧张,要重视表层理解。3、突破“写作难”的瓶颈。近年来写作的平均分没有提高,主要是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太低。因此只要在对学生进行“用词造句”训练上有新的突破,我们的成绩就会有新的提高。4、要高度重视茂名市2011年一模的“英语听说考试”。目前我市部分老师学生对“英语听说考试”仍相当陌生,备考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有必要进行全市统一考试,摸清底细,请大家务必要提高认识,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与联系,及早完成“人机对话”室的软件、硬件建设,或及早制定“借室考试”方案。茂名市2011年一模的“英语听说考试”时间计划在12月25日至1月15之间进行,只提供考试试题光盘(由广州“易得优“制作)。请各校尽早做好听说考试准备。物 理一、2010年广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分析2010年广东高考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合卷考试,各学科没有交叉,只有学科内的综合。2010年广东理综给人的感觉,总体上比往年容易了很多,物理为平均分为66.48,化学平均分为66.18,生物平均分为79.21,理综的平均分超过210。理综全省最高分为299(全省6人,我市1人),地级市平均分最高的是珠海为72.42。今年理综物理有如下特点:1、试题体现新课标的理念。2、试题突出考查过程与方法。3、试题做到三贴近,即贴近生活、生产、实际。4、试题充分考虑了广东教与学的实际,注重基础,避免了过去的每道题都是好题,而这些好题组成的试卷却是糟糕的试卷的现象。5、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中的五种能力,且能力的考查是有梯度的。6、试题对中学的教学有较好的正确导向作用,引导师生多做实验。二、对2011年广东高考理综物理的估计1、题型、题量以及各部分的分值比例不变。这是广东高考相对稳定这一要求相适应的。2、试题的阅读量和试题简洁明了、直奔主题的形式不会有大的改变,这是由考试时间决定的,只要考试时间不发生大的变化,这一特点将一直保持。3、试题的难度基本不变。原因分析如下:虽然2010年的理综偏易,但物理的平均分与命题时的估计比较接近(命题时平均分估测为62)。2理综的物理试题难度不仅受物理试题本身的实际难度影响,还受制于化学和生物试题的难度影响,今年这两科的试题比较容易,尤其是生物,大多数学生都有时间做完物理题(当然那些不管多少时间都不会做的除外)。如果是化学、生物中有那么一点儿难,即使同样是今年的物理试题的难度,平均分也会有明显的降低。3今年的物理试题受到广大考生、一线物理教师及教研员的一致欢迎,对纠正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难、烦、偏有正面的导向作用。4若2011年高考物理题难度略有增加,估计会在最后一道题上出现,因为在此题增加难度,不会对平均分有明显的影响,对中等程度以下考生没有影响(这些考生没有时间做到此题),只对高分考生有较大的区分作用。三、对今后的教学建议1、严格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1认真钻研2010年广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深刻领会高考命题的精神,准确掌握复习的深度。以高考试题的标准选好例题、测试题和练习题。目前各学校使用的复习蓝本普遍偏深,教师要提前阅读并做好练习,对那些过深、过烦的题目要提前告诉学生,避免学生浪费时间和精力,提高学习效率。2在2011年考试说明未出来之前,以2010年考试说明作为复习范围(估计2011年考试说明与2010年相同)的指导书,避免无效的劳动。2、灵活教学,夯实基础每一阶段的复习都有其特点,我们的必须根据其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才能取得效率的最大化。我们提议:1第一轮复习着重抓知识的完整性,通过知识的前后联系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通过比较、辨析理解物理知识的外延,达到清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目的。2根据选择、实验和计算题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应试的能力。选择题以常规题、基础题为主,适当训练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做到不小题大做,不自挖陷阱,不钻牛角尖。关注知识板块的特点,热学、原子物理、物理学史重点训练选择题。实验题的训练应狠抓热点(纸带分析、电路设计、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误差分析等),关注实验原理和方法、重视过程、注意规范表达。计算题则以体现方法为主,注重物理过程分析、模型建立,公式科学选用。3、加强能力的培养高考试题是以能力立意为出发点,通过知识这一载体考查学生已获得的能力及潜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将培养能力放在教学中重要位置上。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是考试说明中要求的五种能力。各种能力的考查是有层次性的,每次考试的侧重点不同,但五种能力都必考到。能力的培养是渐进性的,因此我们必须做到:1做任何事都有培养学生能力的意识;2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化 学 科2010年高考试题分析会于2010年11月810日在广州召开,化学学科的分析安排在9号下午进行,会议主要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学科秘书李佳老师分析2010年化学高考试题的一些情况,第二部分是各地教研员对今年试题的分析和下一年试题的一些意见。其会议精神主要如下:第一部分:李佳老师对2010年试题的分析:一、总体特点试题的编制严格遵循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考试大纲以及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的理科综合(化学科)考试大纲的说明要求,从命题思路到试题设计,都体现了高考选拔性的要求以及有利于推进中学化学新课程逐步深入的理念与特点,实现了“四个有助于”的命题意图。二、试题特点试题具有鲜明的广东特色,是一份质量较高的高考试题。试题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考生的状况和特点,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考查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广东特色3知识覆盖面大,保持探究风格,创新设问方式4以能力立意为核心,注重知识与能力考查的融合统一5注重能力要求与设问难度相对应,具有较好的区分度6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以及评价的科学性。三、学生答卷情况1、相关数据题号平均分难度区分度7(化)3.370.840.558(化)3.130.780.629(化)3.720.930.4310(化)3.490.870.4911(化)3.430.860.4812(化)3.140.790.59单选题3.380.85 22(化)3.870.650.3423(化)4.540.760.46双选题4.21 0.71 30(化)9.280.580.831(化)11.770.740.7832(化)8.02 0.50.7233(化)8.410.530.75主观题9.37 0.59 化学全卷66.170.662、学生答题情况的总体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新课程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落实不到位。考生化学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相关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等模糊,只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上,没有自己的认知体会;对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掌握不够牢固,不能找到相互间的联系,更难结合化学的原理加以应用。对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训练不够。信息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能力较弱。图表信息获取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缺乏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加工的能力,不会分析和吸收坐标图中的信息,从而无法提取信息中的实质性内容,更难通过与已有知识的整合来解决新情景下的问题。化学术语、化学用语等表述不科学不规范。粗心大意,审题不清。33题(3)小题,题目要求提出假设的是“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部分考生将Cl-、OH-、SO、H+全答上。四、几点建议1切实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加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2、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做到高视点大视野 把化学知识的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应用物质的基本能力、策略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水平上去认识,努力挖掘各类知识对学生成长的最优化价值,积极拓展创新,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升华学生的思想。3、关注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加强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突出化学科学方法和思维训练。 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化学实验的一般程序、相关干扰的排除等也要引起中学教学的充分重视。4、 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 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利用题给信息和自己的已有知识解答有关问题。5、 加强规范性教学,严格要求学生规范答题 第二部分:各地教研员的意见:所有的教研员都对今年的试题认可,认为试题难度适中,情景新,设问方式灵活,能将各层次的学生区分,这样有利于中学教学。但,不同地区的教研员也有不同的意见:1、 来自于深圳,珠海等经济、教育发达地区的教研员认为:今年的试题难度虽然适中,但没有完全区分特别优秀的学生,希望明年的试题在选择题或主观题上适当增加难度(特别要注意的是:省考试院的领导也认为2011年的理综要适当增加难度)。2、 来自于粤西和粤东的一些地区教研员则认为,试题的难度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明年的考生人数增加,平均分可能会降低,故建议明年的试题不需要再加大难度,降低或者保持为最佳选择。教研室建议:1、 以今年的试题为蓝本,认真研究,认真学习,在教学中参照今年的试题安排习题的难度和知识的深广度。2、 教学中要认真学习李佳老师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和教学建议,要将相关问题的解决落实在日常教学中。3、 复习要注意分阶段进行,不要急躁,但也不能放松。要做好第二阶段的题型训练。4、 科组要注意高考责任要从高一化学开始,不能将全部任务放到高三复习上。生 物 科一、2010年理科综合生物部分试题设计1、对不同层次的能力进行考查: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注:2010年试题主要考查前面三个能力2、考查内容:基础知识、核心知识3、呈现形式:形式多样,材料丰富4、情景设置:生活化、时代性、实践性5、试题难度:中等难度,容易题为主。预设难度为0.7(实测为0.79)6、题目设置: 单选题:必修 双选题:选修 非选择题:生态及植物生理人体健康遗传实验探究二、2010年理科综合生物部分试题特点1、注重基础知识及能力的考查2、注重基础知识及能力的综合3、注重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4、注重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5、注重社会热点及生命科学重大进展的渗透6、注重运用图、表为信息载体,考查相关能力三、与会人员主要建议1、认为2010年理综生物部分偏易,建议2011年要提高试题难度。2、对实验与探究的考核要多样化3、选修内容的考核不一定在双选题四、领导对2011年高考的展望1、题型及试题结构保持稳定2、坚持能力立意3、体现新课程理念4、难度适中,符合考生实际水平历 史 科一、2010年高考命题小结1、指导思想:稳定、探索。2、具体思路和措施(1)考查学生多方面解读史料的能力 所用材料均为所有版本未出现过的材料;考查学生辨识历史叙述所强调的中心问题以及其力倡的能力;考查学生运用史料(情境)支持历史解释的能力;考查学生使用数量分析,探究经济变化的能力;考查学生阐明多种形式的历史叙述所隐含的信息的能力;(2)还原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试题使用的许多材料不仅对学生深入掌握基本史实和基本概念有积极作用,还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材料时发现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深切体会到教材只是一家之言,不要迷信权威,要敢于依据材料和史实独立不大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理解认识事物的能力,(3)体现整体史观在情境和问题设计中,坚持贯通古今、关联主外的理念,继续政治经济文化各模块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通过情境和问题设计,强化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空间感。(4)引导中学历史教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试题所用素材大多太闲了时代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关注历史进程中对显示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以史为鉴的作用。3、试题难度方面,见表:科目选择题非选择题整卷文综0.720.480.59历史0.700.440.56政治0.64 地理 0.5594、知识覆盖面方面,一级标题覆盖面达到90%; 古近现之比:古代22:近代38:现代40; 模块之比:经济38:文化24:政治38; 中外之比:世界史47:中国史53;二、2011年高考1、难度保持稳定;2、适度的开放性问题设计(比例不大);3、所谓各版本均有出现的概念或观点、规律等,指的是凡出现在教材中的内容,不论大字小字,都在此列。4、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地 理 科一、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科试题总体评价较好,因此,2011年高考命题会延续2010年的命题思路和方法,整体框架不变,选修内容基本不变。主要表现在:1. 考核基础,突出重点。2. 平稳过渡,突出能力考查。3. 严格控制试题的文字量和书写量。文字量1500字左右,书写量300字左右。4. 试题图表丰富,形式多样。5. 突出学科内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6. 选材新颖,突出生活化、时代性。7. 关注公平、公正,适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交通管理智能化系统方案设计
- 2025-2030骨科手术机器人操作培训体系构建与市场教育策略报告
- 2025-2030风电齿轮箱技术可靠性提升与运维成本控制研究
- 2025-2030风电叶片回收利用技术路径与循环经济模式报告
- 2025-2030非病毒载体基因递送系统技术突破与知识产权布局分析
- 2025-2030青年公寓行业资本运作与并购重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集中式公寓消防安全系统配置标准与应急预案
- 2025-2030钙钛矿光伏组件衰减率控制技术进展报告
- 2025-2030量子计算硬件研发进展与商业化应用场景探索
- 2025-2030辅助生殖基因检测技术规范与市场需求变化趋势调研报告
- 干漆膜(涂层)厚度检测报告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几分之一课件16888
- 过氧化氢异丙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GB/T 35112-2017农业用腐殖酸和黄腐酸原料制品分类
- GB/T 3098.4-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细牙螺纹
- 【演练方案】特种设备事故(压力容器)应急预案
- 全新档案法专题学习讲座课件
-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第四单元第8课
- 量具使用知识培训课件
- 感动中国人物-于敏
- Q-RJ 557-2017 航天型号产品禁(限)用工艺目录(公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