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学-3第三章 地壳-2_第1页
海洋地质学-3第三章 地壳-2_第2页
海洋地质学-3第三章 地壳-2_第3页
海洋地质学-3第三章 地壳-2_第4页
海洋地质学-3第三章 地壳-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4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3.4.1 构造运动的概念及类型3.4.2 岩层的产状与接触关系 3.4.3 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3.4.1 构造运动的概念及类型,指由内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机构改变并使其内部物质发生变化的机械运动。,一、概念,岩石圈自形成以来,一直处于持续不断地运动中,但运动速度通常是十分缓慢而不易被人们直接察觉出来,只有当构造运动引起岩石发生断裂、应力突然释放导致比较强烈的地震时,才易被人们觉察到。,3.4.1 构造运动的概念及类型,二、类型,按运动方向分类,垂直运动 相邻地块或者同一地块的不同部分沿地球半径方向作差异性升降运动,又称升降运动。,水平运动 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的构造运动 。,1.升降运动 常表现地壳大规模的隆升和下降,并引起地势高低的变化和海陆变迁,上升可成陆,下降可成海。,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古罗马时代的著名大理石柱是升降运动的最好例子。柱子下部一段是在1533年火山喷发时被火山灰掩埋部分,柱面光滑;其上2.7米一段在地壳下降时淹没在海水中,被海水和牡蜊侵蚀了许多小孔。18世纪中期,全柱升出海面。19世纪,地面又开始下沉,柱脚已被淹在海水里了。,沧海桑田,2.水平运动 表现为岩石圈的挤压或扩张、剪切。因而引起强烈的褶皱、断层,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巨大的地堑、沟谷等。,挤压,扩张,剪切,3.4.2岩层的产状与接触关系,一、岩层的产状,产状要素,走向 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称走向,倾向 垂直于走向线沿层面向下所引的直线,称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方向,称为倾向,倾角 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水平面,a,b,c,d,e,ab-走向线 ce-倾斜线 cd-倾向 -倾角,常见产状类型:水平产状岩层倾角5_85正常产状(正常岩层)顺倾向方向岩层由老到新倒转产状(倒转岩层)顺倾向方向岩层由新到老,二、接触关系,地层接触关系是构造运动的综合表现。常见地层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三种。,1.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为连续沉积,产状也基本相似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2.平行不整合接触 上下两套地层不连续而有沉积间断,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一致。,不整合面,形成过程:,沉积,隆升,剥蚀,再沉积,3. 角度不整合接触 上下两套地层不连续而有沉积间断,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不一致。,不整合面,形成过程:,沉积,差异隆升,差异剥蚀,再沉积,3.4.3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原来平坦的岩层,受构造运动力的作用形成褶曲。岩层褶皱后原有的空间位置和形态都已发生改变,但其连续性未受到破坏。构造运动是导致褶皱存在的直接原因。,一、褶皱的概念,褶曲形成过程,二、褶皱构造,褶皱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末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褶皱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末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背斜 指岩层向上拱弯,形成中心部位岩层的时代老,外侧岩层时代新的褶皱。,向斜 指岩层向下凹曲,形成中心部位岩层的时代新,外侧岩层时代老的褶皱。,背斜,向斜,褶皱的要素,核:褶皱中心部分的地层,翼:核部两侧对称出露的地层,轴线:轴面与地面的交线,枢纽:轴面与岩层面的交线,轴面:指大致平分褶皱的一个假想面,轴面,枢纽,岩层面,三、断裂构造,岩体或岩层受力后发受变形,当所受之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连续完整性将遭到破坏,于是形成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包括节理和断层两类。,断裂带是矿液和地下水的运移通道,也是矿体的储存场所。因此研究断裂带的特征,对寻找矿产及地下水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1. 节理:指岩层或岩体破裂后形成的一种裂缝。其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 。,节理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张节理;剪节理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特征:长、大、平直光滑,延伸稳 定,常常呈“X”型张节理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特征:短、小、粗糙不平,延伸不远, 豆荚状、树 枝状,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特征:长、大、平直光滑,延伸稳 定,常常呈“X”型,张节理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特征:短、小、粗糙不平,延伸不 远,豆荚状、树 枝状,2.断层 岩层或岩体受力破裂后,两侧岩块沿破裂面发生了明显的位移。,2.断层 岩层或岩体受力破裂后,两侧岩块沿破裂面发生了明显的位移。,断层要素,1.下盘(上升盘) 2.上盘(下降盘) 3.断层面,1. 断层面2. 断层盘3. 断距,上盘下盘,正断层,上盘下降,逆断层,上盘上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