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社会性别与学校教育_第1页
2010年社会性别与学校教育_第2页
2010年社会性别与学校教育_第3页
2010年社会性别与学校教育_第4页
2010年社会性别与学校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性别与学校教育政法学院申笑梅二 一一年五月四日E mail sxm pol 社会性别理念 生理性别 基因 生理解剖 大脑 性激素决定了人们的生物性别 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是指性别的社会属性 指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的一整套有关男人该怎样行为和女人该怎样行为的观念和规范 具体表现为一整套有关两性行为的期望和社会角色 社会性别的社会化人们对男女性别不同的期待与规范要求纳入到对下一代的培养与教育之中 形成无处不在的影响 生命的不同阶段 婴幼儿 青少年 青年 长年与老年 这样 就造就了一代代沿袭社会性别规范的男人和女人 性别社会化的机制 实施者 家庭 同辈群体 学校 工作单位 大众传媒等 教化 学习 互动一个人不是生而为女人的 而是变成女人的 法 西蒙娜 德 波伏娃 传统的定型后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 男主外 女主内 男人挣钱养家 女人相夫教子 男人是富于理性的 女人是富于情感的 男强女弱 男尊女卑 男性阳刚 女性阴柔 男人适合作领导 女人适合作秘书 常回家看看 就是这样唱的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和爸爸谈谈 社会性别不仅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建构和传递 还在社会制度 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 社会文化 资源分配 中得到传承和巩固 个人的社会性别化 社会性别观念 完成角色的资源分配 角色相关的能力 评价 角色的权利 地位 身份 角色被强化 社会性别制度的形成 瑞典模式 追求男女平等目标 男女共同参与社会分担家务 女性参与社会 男子承担育儿家务 个人所得税 托儿中心 父母育儿假 父亲育儿假 未来性别角色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可以自由选择的生活方式和角色 这意味着一切可能的选择都对男女开放 使男女同样可以接受 每个人不会因生物学上的性别而受到差别对待 从而限制了个人的发展 社会性别主流化社会性别主流化是随着国际社会对可持续社会发展的认识而不断明确和深化 集中反映在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 行动纲领 中 1997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通过一致结论 社会性别主流化也称把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社会发展和决策的主流 即 把性别问题纳入主流是一个过程 它对任何领域各个层面上的任何一个计划行动 包括立法 政策或项目计划对妇女和男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社会性别主流化已经成为一套实现社会性别平等的积极而有效的机制 它包括 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价值目标 政策承诺 执行机构 分析框架和工具 资源配置 人事和组织安排 评估 审计和问责机制等 并在国际社会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它的内容与意义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性别平等 也是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手段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特点1 在对社会性别问题性质的认识上 强调社会性别问题的实质是社会问题 2 在对实现性别平等途径的认识上 强调把性别问题纳入政府工作和社会发展宏观决策的主流 3 在对平等标准的认识上 强调破除传统性别角色定型后的平等标准 4 在对平等的权利基础的认识上 强调男性和女性享有基本人权框架下的所有平等权利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特点 5 在对性别歧视原因的认识上 强调导致性别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是社会性别角色分工及与其相适应的社会性别机制 6 在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上 强调使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 7 在对待妇女的态度上 强调妇女是参与发展的主体 8 在对社会性别主流化前提条件的认识上 强调经济发展不能简单替代性别平等 社会性别分析主要包括 收集分类数据 即分性别数据 识别基于劳动分工 获取和控制资源和利益造成的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性别差异 了解男孩和女孩 男人和女人关于知识和技能 工作条件 社会保护 家庭责任 经济政治决策的需求 限制和机会 识别在更大环境 法律和社会文化 下的机会与限制 检查现有的制度和机制实现和促进性别平等的能力 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是保证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手段和工具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发展趋势社会性别主流化这词汇有替换妇女权益 两性平权等传统理念的趋势 传统的两性平权取向主要以妇女为意识唤醒的对象 社会性别主流化进一步要求政府全盘检讨劳动 福利 教育 环保 警政 医疗等政策里隐藏的性别不平等 打造一个符合性别公正的社会 北京行动纲领 指标 到2000年普及接受基本教育的机会 确保80 的学龄儿童完成初等教育 到2005年消除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的性别差距 到2015年在所有国家普及初等教育 到2000年将女性文盲削减到1990年的一半 特别是农村妇女 移徙者 难民 流立失所的妇女和残疾妇女 各种程度的教育问题 包括职业培训 科学和技术 发展非歧视教育和培训 在教育领域内 性别完全平等意味着 机会平等指的是男童和女童进入学校的机会相同 也就是家长 教师和整个社会在这个方面没有性别歧视 学习过程中的平等也就是男童和女童受到相同的对待和关注 在课程 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方面免受陈规旧习和性别歧视的影响 可以有相同的学业导向 在接受建议时也不受性别歧视 可以使用相同数量和质量的教育设施 结果平等也就是学习结果 受教育年限 学术资格和文凭不因性别而不同 外部结果平等也就是工作机会相等 离开全日制教育以后找到工作的时间相同 有相同资格和经历的男性和女性所取得的报酬相等 一一一 2003一2004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 接受教育和培训是性别平等的基本权利之一 教育对于提高男性与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 参与社会发展和获得个人幸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体系通过人们社会化的过程 让人们认同一定的性别意识 实际成为复制性别不平等的重要机制 改造了的教育体系 含培训体系 和知识体系 是赋权予妇女和男子的重要途径 二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学校教育 一 教育机会的均等 妇女平等地获得教育机会方面仍存在如下问题 同男性相比 女性的教育参与率偏低 在发展中国家 特别在农村 由于传统观念盛行和贫困 父母缺乏送女孩上学的积极性 女孩从小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 学校路途遥远 社区环境不安全 早婚等原因 农村地区的女童难以公平获得各级教育的机会 甚至比男孩提早终止学业 福建省分性别未能上学或继续升学的原因 国家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发展中国家城乡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以中等教育入学率为例 联合国的指标中高中女生的毛入学率 达标为95 中国65 1 1997年中等教育女性入学率在99 以上的国家有 瑞典 日本 爱尔兰 比利时 捷克 韩国 利比亚 而1996 1997年中等教育女性入学率在10 以下的国家有 几内亚 6 9 尼日尔 6 5 乌干达 8 7 利比利亚 8 1 坦桑尼亚 4 9 索马里 3 5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二 学校教育的内容从社会性别角度看 如果仅有女性受教育比例的提高 而无教育内容中对传统文化的改革 性别平等的教育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教育内容中性别平等观念的缺失 例如 一些文史课本以政权兴衰和战争事件为主线 以男性的执政经验为价值中心 出现的英雄人物中女性只占微弱的比例 忽略了历史进程中女性和平民的贡献 例如 一些教科书中把 贤妻良母 美满家庭 作为女性成功的标准 暗示了 男外女内 家庭至上 的意识形态 例如 理化课本中将男性塑造成科学思考及经验主体的代言人 把女性表现成疏于思索 经验贫乏的形象 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 也间接降低女生的学习信心 学校课本 邓颖超 职业革命家 中学课本补睡衣送雨伞 三 接受学校教育的结构 1 受教育程度越高 女性的教育参与率越低 即使在发达国家或地区 大学女学生的比例也低于中等教育中女生的比例 硕士学位女生的比例低于大学女生的比例 博士学位女生的比例低于硕士学位女生的比例 例如 在性别平等程度较高的挪威 通过博士生考试的女生比例为34 出国留学女性的比例也低于男性 2 虽然女性有较多机会进入高等教育 但女性选择的科系较集中于女性传统角色的领域 在大学专业中 明显存在 男理工 女人文 的性别差异 以中国台湾为例 工程类男生人数是女生的8 6倍 家政类女生是男生的5 1倍 人文类女生是男生的3 5倍 在英国的职业培训中 90 以上的妇女学习的是剪裁 家政 烹饪或护理等传统的女性职业 只有不到2 的妇女选择工程 建筑等 针对师范教育体系女生比例较高的情况 有国家以积极预留男性名额的方式 保障男性进入师范学校 但对男性集中的理工科系非但没有保障女性的就学机会 社会文化反而以 女性天生缺乏理工细胞 的说法 把女生拒之于理工科之外 3 虽然女性教育参与率提高了 但学科专业的职业声望越高 女性进入的机会越少 一般说来 在相同的教育阶段中 女性总是集中于低声望的学校 在同样类别的学校中 女性又集中于声望较低的私立学校 四 关于妇女接受教育的种类 关于扫盲教育统计发现 许多国家15岁以上的妇女 特别是土著妇女 贫困妇女和农村妇女的文盲率仍然高的令人震惊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的妇女文盲率高达50 以上 有的高达90 妇女的终身教育70年代以来 受妇女运动的影响 妇女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基本方向是朝多元方向发展 更重视妇女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教育 即终身教育 目的是 提高妇女教育程度 唤醒妇女的自我意识 增进妇女的社会参与能力 扩展妇女就业空间 充实妇女生活知识与精神内涵 提供有利于妇女的特殊教育机会 目前终身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参加各种终身教育的妇女人数偏少 2 终身教育的内容中普遍存在对性别的传统定型 3 终身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包括远程教育 不能满足妇女生活多样性的需要 五 关于接受教育的方式 1 在教学关系中 存在着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如 父权制 的知识传播系统 让学生 特别是女生感到漠视和茫然 2 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也存有性别偏见 如让男生有机会回答需要分析的较难的问题 让女生有机会回答需要背诵的问题 暗示 男生更重要 的错误信念 降低女性的参与率 3 在课外教学活动的组织中 让女生参加环保 养殖 艺术等课外小组 让男生参加运动 探险 科技等课外小组 强化传统性别角色 4 学校的基本设施与空间规划也忽略了性别平等 操场 球场常是男生涉足之处 男生享有较大的活动空间 女性活动的空间相对狭小 校园中的性骚扰也经常光顾女生 六 关于女教师的作用 女性在教育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推进性别平等教育至关重要 2005年中国普通高等院校专任女教师的职称 学历状况 资料来源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 2005年 首先 尽管女性进入教育领域隐含着明显的性别分工的价值判断 即教育领域往往被看作女性家庭角色的延伸 特别是幼教领域 但女性也被迫停留在教育专业的低层 全世界的统计数字显示 担任幼教工作者的女性高达98 以上 而大学中女教授的比例骤降到30 左右 而男性实事上处于学校决策和行政主管的位置上 女教师认为单纯教书就好的心态和较低的职业期待也将女性局限在教学领域 教育体制中的 男高女低 现象强化了 男尊女卑 的认知 其次 男女教师的专业构成 也成为男女学生选择专业的榜样 现有女教师多在人文科学领域从事教学 男教师多在理工科领域从事教学的局面 对打破男女学生的专业隔离起到负面作用 三 推进性别平等教育的对策 主要从三方面探讨 推动教育机会的平等 发展非歧视性教育 发挥女教师的榜样作用 推动教育机会的平等 将性别观点纳入教育部门的主流和教育改革的各个层次 对教育部门的决策者 检察人员 教材编写人员进行性别敏感培训 加强教育立法 特别是各类教育中男女平等机会的立法 推进各种层次的义务教育 一些经济结构调整的国家应当保持适当的教育投资 防止教育的市场化私有化对贫困地区各类妇女教育的负面影响 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 把提供教育同发展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加强职业培训和妇女获得科学和技术的机会等 发展非歧视性的教育 1 在高校中开展性别平等课程 在所有级别的教育中编写无传统角色定型的课本和教具 2 针对社会上和教育界发生的各种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挖掘性别歧视存在的原因 改造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 3 与大众传媒配合 使公众特别是妇女认识到让子女接受非歧视性教育的重要性 以及女孩和男孩平等分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4 推进教育改革 在教育中增加和平解决冲突 人权教育 性教育 生育健康教育 承认文化的多样性教育等内容 各地区为取消教科书和课程中的性别偏见做出大量的努力 很多国家对教师态度中的性别偏见和性别敏感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改变 各地提供妇女和性别研究的大专院校的数目大幅度增加 妇女学研究机构增加 发挥女教师的榜样作用 确保妇女充分 平等 参与教育行政工作及政策制定和决策 采取行动使女教师女教授与男教师男教授同样的机会和平等的地位 2005年中国各级学校专任教师中女教师数及其所占比例 资料来源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 2005年 扩大理工科中女教师的比例 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