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内导线布设控制测量方案.doc_第1页
洞内导线布设控制测量方案.doc_第2页
洞内导线布设控制测量方案.doc_第3页
洞内导线布设控制测量方案.doc_第4页
洞内导线布设控制测量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建沈阳至丹东客运专线新建沈阳至丹东客运专线 TJ 3TJ 3 标四工区标四工区 新康隧道工程新康隧道工程 洞内导线布设控制测量方案洞内导线布设控制测量方案 编制 编制 审核 审核 中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建股份有限公司 TJ 3TJ 3 标四工区标四工区 20102010 年年 6 6 月月 3 3 日日 目目 录录 1 1 编制目的依据编制目的依据 1 1 2 2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2 2 3 3 人员配置及仪器设备 人员配置及仪器设备 2 2 4 4 洞内导线布设 洞内导线布设 3 3 5 5 洞内导线控制测量指标 洞内导线控制测量指标 4 4 6 6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指标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指标 6 6 7 7 洞内控制测量注意事项洞内控制测量注意事项 7 7 8 8 控制网平差计算控制网平差计算 9 9 1 1 编制目的依据 编制目的依据 1 11 1 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隧道洞内导线布设的目的在于控制隧道的贯通误差在允许 的贯通误差内 保证隧道相向开挖的工作面 沿着隧道线路前 进 在贯通面处将隧道贯通 影响隧道贯通误差大小的三个因 素 洞外控制测量精度等级 洞内控制测量精度等级 隧道长 度 为了正确完成施工放样 防止误差积累 保证最后的准确 贯通 应进行洞内控制测量 此项工作是在洞外控制测量和洞 内外联系测量的基础上展开的 包括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和洞内 高程控制测量 前期洞外平面 高程及加密方案均上报审核 目前新康隧道进口工作面正常掘进 280 米左右 结合工程特点 制定洞内导线控制方案 1 21 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铁建设 2006 158 号 2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601 2009 J962 2009 3 国家一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T12897 2006 4 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铁建设 2007 183 号 5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16 2007 6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 铁建设函 2005 754 号 7 沈丹客运专线铁路工程设计文件 8 铁道部有关规定 2 2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沈丹铁路客运专线 TJ 3 标项目经理部四工区新康隧道 总 长 345m 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境内 穿越中低山区及山间凹地 沟 谷发育 地形起伏较大 隧道最大埋深 35m 隧道范围内丘间 沟谷内表层多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残基粉质粘土 碎石土覆盖 进口处地层为粗角砾土 出口处为粗圆砾土 粉质粘土 V 级 围岩 115m IV 级围岩 125m II 级围岩 105m 开挖方法 明挖法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全断面法 3 3 人员配置及仪器设备人员配置及仪器设备 3 1 人员配置 序号姓名职务姓别职称备注 1 宋军测量队队长男工程师 2 高亮测量队副队长男助工 3 曹建平测量队副队长男工程师 4 陈广生测量员男工程师 5 江伟测量员男技术员 6 王启孟测量员男技术员 7 雷军测量员男助工 8 艾如京测量员男工程师 9 闫肖飞测量员男助工 10 赵颜超测量员男助工 11 张飞测量员男技术员 12 楚福明测量员男技术员 13 赵晓峰测量员女技术员 14 王玉城测量员男技术员 3 2 测量仪器 序号仪器名称 规格型 号 技术指标出厂编号鉴定日期 1 全站仪2 徕卡 TC802 8642332011 03 08 2 全站仪1 拓普康 GTS 751 7s05562010 8 27 3 电子水准仪 0 3mm 徕卡 DNA03 3390562011 03 08 4 GPS 接收机 5800 48241542012011 03 08 5 GPS 接收机 5800 48241542722011 03 08 6 GPS 接收机 5800 48511620992011 03 08 7 GPS 接收机 5800 48241542012011 03 08 8 普通光学水准 仪 宾得 R 202NE 8839732011 04 22 4 4 洞内导线布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洞内导线布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导线点埋设时 采用钻爆开挖 开挖深度 2 米 宽 1 米 且在中心深埋水沟以下 0 3 0 5 米 控制点标志采用不锈钢 直径为 20mm 顶面留有十字丝 标石顶面应埋在坑道行车道面 以下 10 2cm 处 上面盖上铁板或铁闸子 为便于找点使用 应 在边墙上用红油漆注明点号 并以箭头指示桩位 导线点兼作 高程点使用时 标心顶面应高出桩面 2 厘米 2 2 导线点应成对埋设 埋设时成对的两个导线点应在里程 方向前后错开 5 10m 左右错开 0 5 1m 3 3 导线点应布设在避免施工干扰 稳固可靠的地段 尽量 形成闭合环 导线边以接近等长为宜 一般直线地段不短于 200 m 曲线地段不宜短于 70 m 5 5 洞内导线控制测量指标洞内导线控制测量指标 1 洞内导线测量精度要求 洞内导线测角的基本方法是方向观测法 在施测前 根据 隧道的长度来确定洞内控制网的测量等级 洞内控制网的等级 和测角中误差及边长相对精度按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601 2009 执行 水平角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 等级仪器等级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 互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 回互差 0 5 级仪 器 484 1 级仪器 696 四等 及以上 2 级仪器 8139 2 级仪器 121812 一级 及以下 6 级仪器 18 24 边长测量技术要求 每边测回数 等级 测距仪 精度等级 往测返测 一测回读数较差 限值 mm 测回间较差 限值 mm 往返观测平距 较差限值 I23 二等 II 44 57 2mD I2223 三等 II4457 2mD I23 II 22 57 四等 III441015 2mD I23 II57 III 22 1015 一级 及以 下 IV442030 2mD 洞内导线测量精度要求 测量等级适用长度 km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差 二9 01 100000 隧道二等 1 31 100000 三 1 81 50000 四 5 3 2 51 50000 一级 1 54 01 20000 2 洞内导线可以采用下列几种形式 1 单导线 导线布设灵活 但缺乏检测条件 测量转折角 时最好半数测回测左角 半数测回测右角 以加强检核 施工 中应定期检查各导线点的稳定情况 2 导线环 如图 2 1 所示 是长大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的首 选形式 有较好的检核条件 而且每增设一对新点 如 5 和 5 点 可按两点坐标反算 5 5 的距离 然后与实地丈量的 5 5 距离比较 这样每前进一步均有检核 3 主 副导线环 如图 3 1 所示 图中双线为主导线 单线为副导线 主导 线既测角又测边长 副导线只测角不测边 增加角度的检核条 件 在形成第二闭合环时 可按虚线形式 以便主导线在 3 点 处能以平差角传算 3 4 边的方位角 主副导线环可对测量角度 进行平差 提高了测角精度 对提高导线端点的横向点位精度 非常有利 图 2 1 图 3 1 6 6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指标洞内高程控制测量指标 1 洞内高程测量精度要求 洞内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往返观测 结合地质条件 施工 方法和施工进度定期复测 建立新一期高程控制点前应检测起 算高程点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应满足限差要求 严格按 国 家一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T12897 2006 执行 水准测量限差要求 测段 路线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 环线闭合差 水准测量 等 级平原山区 测段 路 线的左右路 线高差不符 值平原山区 检测已测 测段高差之 差 二等 4K 0 8n 4L 6Ri 精密水准 8K 6K 8L 8Ri 三等 12K 2 4n 8K 12L 15L 20Ri 四等 20K 4n 14K 20L 25L 30Ri 五等 30K 20K 30L 40Ri 洞内高程测量精度要求 测量等级两开挖洞口间高程路线长度 km 每千米高程测量偶然中误差 mm 二 32 1 0 三11 32 3 0 四5 11 5 0 五 5 7 5 7 7 洞内控制测量注意事项 洞内控制测量注意事项 1 导线自洞口向洞内是分期 逐次测量建立 并最后贯通 的 2 洞内测量是在施工条件下进行的 因此防水排水 通风 排烟和照明等因素对测量的影响十分重要 3 宜布设成多边形导线环 导线点应布设在施工干扰小 稳固可靠的地方 点间视线应离开洞内设施 0 2m 以上 洞内高 程控制点应每隔 200 500m 设置一对 4 仪器进洞后为适应洞内的温度和湿度必须晾露 30 40min 后才能正常使用 并应擦干仪器和反射器镜面的水气后才宜观 测 5 受场地和观测条件限制 导线边长一般不可能较长 有 时难免采用短边和特殊短边 一旦有条件时 须及时改善短边 条件并加以补测 以避免方位误差过大的有害影响 6 导线需联测必要的施工中线点 以利及时检查和定正中 线 7 由于诸多施工因素影响 在利用已测导线点伸引前 必 须先检测判明已知点是否位移 检测方法一般按原有导线最前端的相邻三点点位 通过同 精度测角检测和侧边检测 如果角和边的差值均在精度允许范 围内 则可认为原导线点的精度和点位均为可信 如果超限则 应认为存疑 应沿着原有导线依次倒退检测边角 直至精度合 格为止 这时以合格处的导线点作起算点向前建立新导线 经 检测不合格部分的导线点坐标成果应予废弃 如果检测结果虽 未超过限差 但其差值已大于较差的中误差而接近限差时 亦 应依次倒退多检测几站角和几条边 以判明原有成果是否可靠 8 洞口投点通常距贯通点最远 因此测角误差对贯通的影 响最大 同时 投点又是由洞外引向洞内的测角站 由于测角 条件的诸多不利因素 为使洞口投点测角获得较好成果 观测 时间宜选在夜间较稳定后进行 夜间观测有困难时 可选择气 象稳定的阴天观测 进洞后第一对导线点向投点观测时 也宜 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9 仪器 目标多次置中 因为洞内导线边长较短 仪器和 目标的对中误差对水平角观测的影响较大 为减少此项误差影 响 导线测角可采用在测回间将仪器和觇标多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