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案-《绝句》新解_第1页
四年级教案-《绝句》新解_第2页
四年级教案-《绝句》新解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3 页 四年级教案四年级教案 绝句绝句 新解新解 杜甫的 绝句四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 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是妇孺皆知的名篇 几乎人人成诵 而如何解读其中 的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句 笔者 认为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这首小诗在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 因 此也在各种版本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得到解释 权威的 人教版 教师教学用书 和 教案 的解释是这样的 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西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前停着 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 综合起来 编者还进行 了如下的延伸 万里船 从空间上讲 千秋雪 从时间上说 诗人身居草室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前两句 黄鹂近景 白鹭远景 后两句 雪远景 船 近景 而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诗中的画境是前后衔接 的 即便是跳动的镜头也总有其内在的联系 不可能 近 远 远 近的跳来跳去 让我们把第三 四句联系起来分析一下吧 第三 句说从窗里看到西山上的积雪 一个 含 字 显示 了透视的眼光 即 作者主要是看窗 连同四方形的 第 2 页 共 3 页 窗口一起看到西岭的雪峰 也就是说 作者是把西岭 之雪和方形的窗口放在一个平面上来欣赏 这 窗 如同油画的框 而 西岭千秋雪 则是框中的画 千秋雪 无非是说山很高 高得积雪终年不化 这 么高的山可以像油画一样含在小小的 窗 中 可见 西岭 之远 那么第四句就容易理解了 诗人欣赏过以窗为框 的西岭雪景之后 把眼光投向门外 又看到了奇观 透过院门口 看到辽远的水面上漂着东去的航船 那 船因为太远了 以致让你感觉不出它在动 只像停泊 在那里一样 停泊在哪里呢 就停泊在院门的门框中 间 这也是一种透视的眼光 即 作者把 万里船 和院门口放在一个平面上来欣赏 以门口为画框 则 万里船 停泊其中 成为框中的画 这样看来 杜甫这首诗所写的景并不是 近 远 远 近 而是 近 远 更远 极远 那为什么 说 东吴万里船 比 西岭千秋雪 更远呢 因为山 高 水平 大凡观山觉得近 观水觉得远 我们站在 景山上看西山 觉得很近 其实远在几十 上百里之 外 而站在长江大桥上望江面 觉得远无尽头 其实 并没有那么遥远 因此 我们可以说 作者只不过是在那里写景 第 3 页 共 3 页 就像画家随便画一张练笔的小幅水彩一样 实在看不 出什么微言大义 诗的精彩之处在于 诗人通过透视 的原理来处理景物的远近 从而显出逼真的画境 当 然 给小学生讲课 没必要讲什么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