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第四单元_第1页
美术-第四单元_第2页
美术-第四单元_第3页
美术-第四单元_第4页
美术-第四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色彩,第四单元 色彩,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一、色彩的概念色彩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视觉艺术又是通过光来呈现物象和色彩的。光不仅让我们看见物象形态的条件,也是让我们看见物象色彩的起因。发光体可分为自然发光体和人造发光体两大类。太阳是一个标准的自然发光体,它所发散的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合而成的。1666年,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通过三棱镜将白色太阳光分离成色彩光谱投射到一块银幕上,呈现出连续的色带,有红、橙、黄、绿、蓝(也称青)、紫各种色相,以此证明了太阳的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合而成的(图4-1.1)。 色彩是光产生的现象,没有光,就没有色彩。,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一、色彩的概念,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二、色彩的分类1. 无彩色:由黑、白,以及由黑白相混产生的各种明度的灰组成(图4-1.2)。 2有彩色:以三原色为基础,形成若干系列,如红色系列、黄色系列、蓝色系列以及橙、绿、紫等各系列(图4-1.3)。,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三、原色、间色、复色,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图4-1.4,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三、原色、间色、复色,(三)复色一种间色与另一种间色相混合,或再加上一原色而混合成的色,就是复色,又称为三次色(图4-1.6)。例:绿橙=黄灰、紫橙=红灰、紫绿=蓝灰。黄灰、红灰、蓝灰也称标准灰色。间色原色黑浊色、间色黑浊色某种灰色。,图4-1.6,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四、色彩三要素(一)色相色相指色彩的相貌,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名称,也就是辨别色彩的差异。是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在伊顿十二色相环(图4-1.7)上,表示着色相的序列以及色相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将圆环进行六等分,每一份里分别填入红、橙、黄、绿、青、紫六个色相,那么它们之间表示着三原色、三间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相互关系。,图4-1.7 伊顿十二色相环,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四、色彩三要素(二) 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色彩的明度差别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某一种色的深浅变化;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着明度差别。如黄色的明度最高,紫色的明度最低。也反映了颜色色相在调入白色、加水冲淡以后所产生的色彩深浅层次区别。一个颜色加入白色越多,它的明度随之提高、纯度也就越低,颜色的透明度也相应降低。一个颜色加入的水量越多,它的明度随之提高、纯度也就越低,颜色的透明度则相应提高 (图4-1.8)。,图41.8 明度变化,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四、色彩三要素(三)纯度纯度就是色彩鲜浊、饱和和纯净的程度。同一种颜色,当加入其它的颜色调和后,其纯度就会较原来的颜色降低 (图4-1.9、图4-1.10)。,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五、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对比是指色彩间的矛盾、对立的关系。色彩对比的要素包括:色相、明度、纯度、冷暖、面积。(一)色相的对比色相的对比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色相的色彩并置在一起,所产生的色相差别对比。对比的种类包括:邻近色、类似色、对比色、互补色等 (图4-1.12)。,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五、色彩的对比(二)明度的对比明度的对比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明度的色彩并置在一起,所产生的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明度对比是色彩构成的最重要的因素,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主要依靠色彩的明度对比来表现。只有色相的对比而无明度对比,图案的轮廓形状难以辨认;只有纯度的对比而无明度的对比,图案的轮廓形状更难辨认。,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五、色彩的对比(三)纯度的对比 纯度的对比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纯度的色彩并置在一起,所产生的色彩鲜艳或混浊感的对比。对比的结果是鲜艳的更鲜艳,灰浊的色彩更灰浊(图4-1.13)。,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五、色彩的对比(四)冷暖的对比 色彩有冷暖之分,暖色如红、橙、黄等,其物象联想如火、太阳等,抽象联想如温暖、热烈、欢乐等;冷色如蓝、绿、紫等,其物象联想如冰雪、大海等,抽象联想如寒冷、寂寞、绝望、死亡等感觉。从色彩心理来考虑,把红、橙、黄称为暖色,把橙色称为暖极;把绿、青、蓝划为冷色,把天蓝色称为冷极。 利用冷暖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图4-1.14)。,图4-1.14 冷色在暖色调画面中的对比 刘易,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五、色彩的对比(五)面积对比面积对比是指两个或更多色块的相对色域。这是一种多与少、大与小之间的对比。色彩可以组合在任何大小的色域中,要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之间按照一定的色量比例达到视觉的平衡。两种因素决定一种纯度色彩的力量,即它的明度和面积。,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六、色彩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一)色彩的生理特征人们通过眼睛接受各种色彩的刺激,并做出相应的生理反应。(1)错视与幻觉视觉后像: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正后像:视神经受刺激,引起兴奋而尚未达到顶点。负后像:视神经受刺激过度,因疲劳引起的补位。(2)同时对比。不同色相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地位。以一色包围另一色,效果最明显。亮色与暗色并置,亮色更亮,暗色更暗;艳色与灰色并置,艳色更艳,灰色更灰;暖色与冷色并置,暖色更暖,冷色更冷。,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六、色彩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一)色彩的生理特征(3)色彩的膨胀与收缩、前进与后退感。由于各色彩的不同波长对眼底的刺激强弱不同,成像的前后不同,因此形成:暖色、饱和色(高彩度色)、大面积色、亮色、强对比关系的配色,具膨胀、前进感;冷色、低彩度色、小面积色、调和关系色、弱对比关系的配色,具收缩、后退感。(4)色的易见度。同一底色上不同色彩的易见顺序。,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六、色彩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二)色彩的心理特性2.与民族和地区有关红色在东亚地区象征喜庆、热烈、革命等;绿色是伊斯兰国家的生命之色。我国的北方较干旱,多阳光,人的性格多粗犷豪放,建筑常现金瓦、碧檐、红墙。红足,绿透,对比强烈;南方多雨,人的性格多细腻温和,建筑常现黑瓦、白墙(图4-1.16),蓝印花布秀气清爽。长期生活在农村,精神生活较枯燥,多喜鲜明之色;长期生活在城市,紧张嘈杂,欲求清静放松,多喜优雅之色。,图4-1.16 吴冠中作品,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六、色彩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二)色彩的心理特性3.流行心理当某种或某类色表达了人们当时的认识、理想、兴趣、爱好、欲望时,这些具有特殊感染力的色彩就会流行起来。流行色也表达了人们求新、求异、求变的创新心理,特别是服饰艺术。如战争时期的伪装迷彩色、太空时代的宇宙色系列(图4-1.17)、我国五六十年代的藏青色系列、六十年代末期的军装绿、“红海洋”色、近年曾流行过的军绿色、宝石蓝色、明黄色等。当然,黑、白是永远的流行色。国际上每年还有流行色的发布和推出,例如沙漠色系列、远古系列、热带丛林系列、海洋系列等等,涉及面广,变化丰富。,图4-1.17 宇宙色系列,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六、色彩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二)色彩的心理特性4.个人差异依据巴甫洛夫的理论,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不同的心理气质,对事物的态度、反映的情绪不一样,对色彩的感受、喜好也不一样。研究不同心理对色彩的喜好,以及各种色彩关系所形成的独特的心理暗示,也已成为色彩设计的重要基础。5.共同的色彩情感人们在接受色彩时同样存在着共性。色彩通过视知觉能给人带来各种想像、联想、印象和回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能产生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感情和心境。如冷暖感、大小感、轻重感、软硬感、明快感与忧郁感(图4-1.18)、华丽感与朴素感、动静感(图4-1.19、图4-1.20)、音乐感(图4-1.21)、空间感等。又如如酸、甜、苦、辣等味觉(图4-1.22),春、夏、秋、冬四季的感觉(图4-1.23),这些感觉都与色彩的三要素有着紧密关系。,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六、色彩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二)色彩的心理特性,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六、色彩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二)色彩的心理特性,图4-1.21 音乐感 图4-1.22 苦涩 张琴玉,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六、色彩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二)色彩的心理特性,图4-1.23 四季的色彩表现,第四单元 色彩 第一节 色彩概述,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一、写生色彩的原理写生色彩是指在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的相互作用下,来表现自然物象的形态、空间、质感等因素的整体色彩。采取固定视点,在观察方法上采取由局部到整体,再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注重表现对象的结构空间、体积明暗、质感量感以及整体色调的客观再现。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图4-2.1)是写生色彩中把握色彩关系的三个重要因素,是色彩观察方法和处理方法的条件色。,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一、写生色彩的原理(一)固有色 指物体在一般白日光线照耀下经常呈现的色彩,我们视其为该物体的固有色,例如黑头发、蓝天、白云、红苹果等,其中的黑、白、蓝、红就是固有色。 (二)光源色指发光源的色彩,例如太阳光、灯光、火光等的色彩。直射太阳光偏暖,一般画室的光线是从室外射进来的漫射光,色调偏冷。(三)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对物体反射的色彩以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色彩。环境色常在暗部反光带出现,一般情况是物体表面越光滑,环境色的互相影响就越大。,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一、写生色彩的原理写生色彩变化的规律:物体的受光部冷,暗部就暖;受光部暖,暗部就冷。概括地说,如:物体的受光部是暖色,与之相对的背光部就是冷色。亮部色彩是光源色+固有色的混和,高光色基本是光源色+微量固有色。中间调子层次则以固有色成分最强,有少量的光源色和环境色成分,交接线是物体色彩+该物体色彩的补色。暗部色彩主要是物体固有色+环境色。反光色主要是环境色+少量暗部色彩,投影色是物体的补色+受投影物体色彩+环境色。反光色的强弱与该物体的表面质感相联系,光滑物体反光色彩强,粗糙物体反光色彩弱。 写生色彩追求的是在画面中表现出物体在一定光线下和在特定环境中色彩之间的综合效果。光与色是主要的研究对象,所以人们把这种写生绘画风格叫做“印象派”。印象派突破了传统古典画派的束缚,把绘画从画室中解放出来。它强调光线对于色彩的影响,追求从大自然中获取色彩的第一感受,大大丰富了色彩理论与色彩绘画的表现力,也可以说是“印象派”真正创立了写生色彩学。,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二、水粉画(一)水粉画的特点与工具水粉颜料是用粉质颜料与水、胶调和绘制而成。颜料本身不透明,运用得当,能够兼有厚重和明朗轻快的效果。它可以画在各种画纸、木板或布上。,1颜料(图4-2.2)水粉画颜料属于不透明的水溶液颜料,对于颜料的色量和水量的了解是初学水粉画首先遇到并应掌握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技法运用和画面的效果。粉质颜料具有透明及覆盖力强的特点,可以像油画那样,先安排大色块,然后层层履加,从而产生强烈、丰富、浑厚的色彩效果,也可以与水调和像水彩那样使用薄湿的画法,产生透明或半透明滋润流畅的画面效果。,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图4-2.4 正确的调色方法 图4-2.5 错误的调色方法,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二、水粉画(二)水粉表现技法2湿画法 又称薄画法,在调色过程中,水分很充足,笔上的水明显多于颜料的画法,通常是在前面的颜色未干时就接着画第二笔颜色。在静物写生中,背景部分,透明的暗部和柔软的衬布等适宜用此画法(图4-2.7)。,图4-2.7 湿画法,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二、水粉画(二)水粉表现技法3干湿结合画法 指干湿两种画法结合使用的画法。一般在背景和物体的暗部多用湿画法,在亮部和物体的主要部分用干画法。一般用干湿结合画法视觉效果会更好(图4-2.8)。,图4-2.8 干湿结合画法,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二、水粉画(三)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以图4-2.9的静物组合为例: 1.认真观察对象,用简明准确的单线勾勒出画面的构图、透视和比例关系。2.先用单色大体找出物体的明暗关系,再从主体物的最暗部入手着色,并以此为参照逐步向各暗部延伸(图4-2.10)。,图4-2.10 水粉静物写生1,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二、水粉画(三)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3.随着暗部过渡到灰面,色渐亮。观察分析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之间的相互影响,铺出整体色彩关系,并从整体出发加强主体,刻画细节,在统一中寻求色彩的丰富变化(图4-2.11)。4.调整画面关系。再从局部回到整体,突出画面视觉中心,加强色彩的对比,同时简明扼要,修补败笔,直到整体色调和谐、统一(图4-2.12)。,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三、水彩画,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三、水彩画(一)水彩画的特点与工具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 水彩画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画面大多具有通透的视觉感觉;二是绘画过程中水的流动性。由此造成了水彩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外表风貌和创作技法的区别。颜料的透明性使水彩画产生一种明澈的表面效果,而水的流动性会生成淋漓酣畅、自然洒脱的意趣。,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三、水彩画(二)水彩画基本技法1干画法和湿画法(1)干画法(图4-2.14)用层涂的方法在干的底色上着色,不求渗化效果,可以比较从容地一遍遍着色,较易掌握,适于初学者进行练习。表现肯定、明晣的形体结构和丰富的色彩层次是干画法的特长。干画法可分层涂、罩色、接色、枯笔等具体方法。,图4-2.14 走进湘西 梁平,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三、水彩画(二)水彩画基本技法1干画法和湿画法(2)湿画法(图4-2.15)将画纸浸湿或部分刷湿,未干时着色和着色未干时重叠颜色。水分、时间掌握得当,效果自然而圆润。表现雨雾气氛、湿润水汪的情趣是其特长,为某些画种所不及。 邻近未干时接色,水色流渗,交界模糊,表现过渡柔和色彩的渐变多用接色法。接色时水分要均匀,否则,水多向少处冲流,易产生不必要的水渍。 画水彩大都由干画、湿画结合进行,湿画为主的画面局部采用干画,干画为主的画面也有湿画的部分,干湿结合,表现充分,浓淡枯润,妙趣横生。,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三、水彩画(二)水彩画基本技法 2水分的掌握 水分的运用和掌握是水彩技法的要点之一。水分在画面上有渗化、流动、蒸发的特性,画水彩要熟悉“水性”。充分发挥水的作用,是画好水彩画的重要因素。掌握水分应注意时间、空气的干湿度和画纸的吸水程度。 3“留空”的方法 与油画、水粉画的技法相比,水彩技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留空”的方法。一些浅亮色、白色部分,需在画深一些的色彩时“留空”出来。水彩颜料的透明特性决定了这一作画技法,浅色不能覆盖深色,不像水粉和油画那样可以覆盖,依靠淡色和白粉提亮。,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三、水彩画(二)水彩画基本技法恰当而准确的空白会加强画面的生动性与表现力;相反,不适当地乱留空,易造成画面琐碎、花乱现象。着色之前把要留空之处用铅笔轻轻标出,关键的细节,即或是很小的点和面,都要在涂色时巧妙留出。另外,凡对比色邻接,要空出对方,分别着色,以保持各自的鲜明度。,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作品欣赏,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作品欣赏,第四单元 色彩第二节 写生色彩:水粉画水彩画,作品欣赏,第四单元 色彩第三节 油画棒画 色粉画 彩色 铅笔画,油画棒画,一、,色粉画,二、,第四单元 色彩第三节 油画棒画 色粉画 彩色 铅笔画,一、油画棒画(一)油画棒的性能特点 油画棒(图4-3.1),又叫油粉笔,是由颜料、油、蜡的特殊混合物制作而成一种棒形绘画工具。油画棒色彩鲜艳、饱和、质地细腻、铺展性好,叠色、混色性能优异。可直接作画,不需要用水、油等媒介来调和。因为它使用起来方便、好把握,是儿童最喜欢的作画工具之一。,图4-3.1 油画棒,第四单元 色彩第三节 油画棒画 色粉画 彩色 铅笔画,第四单元 色彩第三节 油画棒画 色粉画 彩色 铅笔画,一、油画棒画(二)油画棒涂色技法:4平涂加点、加线法:先平涂一种浅色,在用较深的一种颜色在上面加点画线(图4-3.5)。5刮蜡法:(1)涂画底色(浅色为主)。(2)覆盖颜色(深色:深蓝、黑色等)。(3)刮刻表现(刮刻工具:针、梳子、油笔芯、三角板等)(图43.6)。6点彩法:用一种或几种颜色以大小或形状不同的点进行点彩,适合表现装饰性比较强的物体(图4-3.7)。,图4-3.5 平涂加点、加线法 图4-3.6 刮蜡法 图4-3.7 点彩法,第四单元 色彩第三节 油画棒画 色粉画 彩色 铅笔画,一、油画棒画(二)油画棒涂色技法:7油水分离法:在油画棒绘制的画面上刷上水彩,产生明显的油水分离效果。由于油画棒以油和蜡为基料,水彩“抗拒”与之混合,达到一种独特的油水分离效果。 8酒精的使用法:酒精可以用来擦去油画棒色或溶解油画棒,使之象油漆一样刷写。一块酒精浸透的棉布用于擦去油画棒色,或混合多种油画棒颜色,用针刮油画棒色覆盖的表面,再用酒精擦拭可以产生蚀刻效果。 9松节油的使用法:松节油和彩色油画棒混合使用可产生分层效果或使色彩更加透明。松节油直接用在油画棒色上或用来为油画棒色打底。,第四单元 色彩第三节 油画棒画 色粉画 彩色 铅笔画,二、色粉画(一)色粉笔的性能特点 色粉笔(图4-3.8 ),也称粉画笔。色粉笔是以矿物质颜料加入少量的胶压制而成的一种彩色粉笔。它不需借助油、水等媒体来调色,它可以直接作画;它的调色只需色粉之间互相搓合即可得到理想的色彩,利用色粉笔的覆盖及笔触的交插变化就会产生丰富的色调。色粉笔完成的作品既有油画的厚重又有水彩画的灵动之感。色粉画在西方传统深厚,与油画、水彩画等画种地位相当,很多大师都留下过很多经典粉画作品(图4-3.9)。色粉笔在史 平铺上色,使画面均匀平整。涂色是要用力均匀,这种技也是儿童常用的作画工具之一。,第四单元 色彩第三节 油画棒画 色粉画 彩色 铅笔画,二、色粉画(一)色粉笔的性能特点,第四单元 色彩第三节 油画棒画 色粉画 彩色 铅笔画,二、色粉画(二)色粉画涂色技法 1.直接画法直接用笔,以点、线、面进行并置,颜色不加混合与覆盖。这一画法,速度快、有激情,画面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能发挥粉画色相丰富,用准确的线条和色块来塑造对象的特点。2.多层画法就是非一次性完成,而用多次重叠的方法来完成。这种技法往往用来搞创作。这样的方法表现力极强,色调的过渡也非常微妙。画面能收到浑厚、凝重、沉着、耐看的艺术效果(图4-3.10)。,图4-3.10 多层画法 静物(局部) 陈艳麒,第四单元 色彩第三节 油画棒画 色粉画 彩色 铅笔画,二、色粉画(二)色粉画涂色技法 3.揉擦画非常光滑的物体,适当地运用揉擦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某些微妙的色彩,如果画得太明显,也只需轻轻一揉,色彩过渡变得自然,具有有半透明的效果(图4-3.11)。布、纸制擦笔和手指都可以用做调和色粉笔的工具。布主要用于调和总体色调,而总体色调中的具体变化则多用手指,因为用手指刻画形体时更为方便。用手指调和色彩时,力的轻重可以自己掌握。用力较轻,底层的颜色就不会跑到表层上来。用手指调和还可以控制所调和的范围,不至于弄脏周围的颜色。以上三种方法同时应用于一幅画中,画面就会丰富多彩、充满韵味。,第四单元 色彩第三节 油画棒画 色粉画 彩色 铅笔画,第四单元 色彩第三节 油画棒画 色粉画 彩色 铅笔画,第四单元 色彩第三节 油画棒画 色粉画 彩色 铅笔画,第四单元 色彩第三节 油画棒画 色粉画 彩色 铅笔画,三、彩色铅笔画(二)彩色铅笔画技法2排线:与叠排线的技法类似,只是在画的过程中线条更短一些,更重一些,突出装饰性。3点状线:比较短的装饰性线,主要用在形和画面基本完成以后,对画面进行装饰。4圆圈线:不断连续地画圈,层层叠加并注意笔的轻重。根据光线变化,暗部用笔重,亮部用笔轻,画后的效果比较浑厚。如果叠加的次数多、用色多,效果就更明显(图43.14)。,图43.14 圆圈线,第四单元 色彩第三节 油画棒画 色粉画 彩色 铅笔画,三、彩色铅笔画(二)彩色铅笔画技法5凡高线:类似凡高的一些绘画上的用笔方法,一种神精质的线,以主要形体为中心,像太阳光环一样层层展开(图43.15)。 6篱笆线:主要用于背景装饰,类似中国画上画篱笆的用笔方法,将较短的线条58条左右排成小平面,用这些小平面布满装饰表面,并注意使相邻平面的线条相互垂直。,图43.15 凡高线,第四单元 色彩第三节 油画棒画 色粉画 彩色 铅笔画,三、彩色铅笔画(二)彩色铅笔画技法 7雨丝线:也多用于背景装饰,效果有些象细雨从空中洒落,画法是在色彩比较均匀的背景上画较短的斜线,角度可以是3065度之间,主要以画起来顺手为宜,类似儿童插图画家几米的的风格。这方面比较突出的还有英国画家安妮伊冯娜吉尔博特(yvonne gilbert)的彩色铅笔画,她的绘画背景多用这些线来装饰(图4-3.16)。8十字线:这种线的装饰性非常的强,有点像十字绣,即用两笔画一个十字,将这些小十字布满装饰面,也可以用线的多少和用笔的轻重来表现物体的明暗。,第四单元 色彩第三节 油画棒画 色粉画 彩色 铅笔画,第四单元 色彩第三节 油画棒画 色粉画 彩色 铅笔画,第四单元 色彩第三节 油画棒画 色粉画 彩色 铅笔画,作品欣赏,图4-3.19 莱斯利哈里森 (美) 油画棒画,第四单元 色彩第三节 油画棒画 色粉画 彩色 铅笔画,作品欣赏,第四单元 色彩第三节 油画棒画 色粉画 彩色 铅笔画,学生作品,第四单元 色彩第三节 油画棒画 色粉画 彩色 铅笔画,学生作品,第四单元 色彩第四节 装饰色彩:配置方法和表现技法,第四单元 色彩第四节 装饰色彩:配置方法和表现技法,一、什么是装饰色彩装饰色彩以固有色为基础,研究色彩的平面性与装饰性。装饰色彩一般排除自然界中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影响,把自然界中的色彩关系综合、概括、抽象出来,利用色彩的浓淡、冷暖、明暗、互补等对比手法进行色彩的艺术创造。装饰色彩可以不再是物体本身的自然颜色,而是人们根据审美需要,对色彩进行多种艺术处理和加工。装饰色彩是人们对自然色彩的再创造,是人们主观赋予物体的一种抽象色彩,是人们对色彩欣赏的一种需要。,第四单元 色彩第四节 装饰色彩:配置方法和表现技法,二、装饰色彩的配置方法自然界中有许多动人的色彩关系,可以通过分析、概括、归纳(甚至夸张),将其提取出来,或直接作画(装饰风景写生等)或借鉴到装饰设计创作之中。(一)以色彩三要素为基础的装饰色彩配置法装饰色彩的配置充满着利用矛盾主次关系的辩证法原理,许多情况下都是围绕色相、明度、彩度三要素来做文章。,第四单元 色彩第四节 装饰色彩:配置方法和表现技法,第四单元 色彩第四节 装饰色彩:配置方法和表现技法,二、装饰色彩的配置方法(一)以色彩三要素为基础的装饰色彩配置法0为同种色关系,完全统一,整体感强,易单调,注意增加明度对比关系(图4-4.2)。30为邻近色关系,统一、和谐,有微弱变化,注意明度对比关系(图4-4.3)。60为类似色关系,统一、和谐,有变化,注意明度、面积对比关系(图4-4.4)。90为中差色关系,色相差别明显,积极、生动,仍有共同性,注意面积对比关系(图4-4.5)。,第四单元 色彩第四节 装饰色彩:配置方法和表现技法,二、装饰色彩的配置方法(一)以色彩三要素为基础的装饰色彩配置法,图4-4.2 0为同种色关系 图4-4.3 30为邻近色关系 图4-4.4 60为类似色关系 图4-4.590为中差色关系,第四单元 色彩第四节 装饰色彩:配置方法和表现技法,二、装饰色彩的配置方法(一)以色彩三要素为基础的装饰色彩配置法以上为色相关系中的调和配置,易统一。120为对比色关系(三原色对比或三间色对比),对比强烈、活跃,其中三原色对比缺少统一性,易显生硬,注意主次关系及明度、彩度对比关系的运用(图4-4.6)。150为准互补色关系(图4-4.7)。180为互补色关系,以上两种对比均华丽、生动且和谐。红、橙、黄类色为主动,绿、蓝、紫为补位关系。运用时注意面积对比、主次地位,以便取得理想效果(图4-4.8)。,图4-4.6 120为对比色关系 图4-4.7 150为准互补色关系,图4-4.8 180为互补色关系,第四单元 色彩第四节 装饰色彩:配置方法和表现技法,二、装饰色彩的配置方法(一)以色彩三要素为基础的装饰色彩配置法2.以明度关系为基础的色彩配置在装饰色彩配色关系中,以色彩的明度关系配置为最重要。每一种色都有相应的明度级别。将明度等级设为19级,1为黑,9为白,5为中明,其余类推。可以此划分为低、中、高三个明度基调。 13级为低明基调,具深沉、幽暗、抑郁、神秘、恐怖感。46级为中明基调,具稳定、沉着、中庸感。79级为高明基调,具明亮、轻柔感。以某一基调为基础,点缀以不同明度级别的色,产生对比调。又因点缀色与基调色的明度级差,产生弱对比(短调对比)、中对比(中调对比)、强对比(长调对比)(图4-4.9、图4-4.10)。,第四单元 色彩第四节 装饰色彩:配置方法和表现技法,第四单元 色彩第四节 装饰色彩:配置方法和表现技法,第四单元 色彩第四节 装饰色彩:配置方法和表现技法,二、装饰色彩的配置方法(一)以色彩三要素为基础的装饰色彩配置法3.围绕彩度关系的配置法其形式可参考明度配置法,依然分为高彩度(图4-4.11)、中彩度(图4-4.12)、低彩度(图4-4.13)基调,采用弱对比、中对比、强对比形式。,图4-4.11 高彩度 图4-4.12 中彩度 图4-4.13低彩度,第四单元 色彩第四节 装饰色彩:配置方法和表现技法,二、装饰色彩的配置方法(二)以其他手法为基础的色彩配置法1.色调法(1)以某种或某类色完成一幅画的色彩配置,形成统一色调,如暖色调、冷色调、红色调、黄色调、绿色调、蓝色调、紫色调、含灰色调等等(图4-4.14)。(2)使一幅画中所有色彩都含有某一共同色素,增加亲像关系,形成统一和谐的感觉。,图4-4.14 统一色调,第四单元 色彩第四节 装饰色彩:配置方法和表现技法,二、装饰色彩的配置方法(二)以其他手法为基础的色彩配置法2.面积对比点缀 以某一色或某类色为主面积,点缀以小面积的相对之色(十二色相环中120以上关系的色),产生生动、醒目的感觉。3.运用民间配色手法(1)采用传统的色彩关系,如桃红、粉绿;深黄、翠绿;朱红、鲜蓝等色,特别是巧妙利用黑、白做底或间隔相衬,使其生动(图4-4.15)。(2)采用三色法,即两暖一冷或两冷一暖等。,图4-4.15 民间配色手法,第四单元 色彩第四节 装饰色彩:配置方法和表现技法,二、装饰色彩的配置方法(二)以其他手法为基础的色彩配置法4.运用勾线填彩法使各色之间建立隔离带,将复杂的色彩关系统一起来。常用的线有金、银、黑、白、灰。此外群青、赭石色线也可一试。5.渐变配色法渐变配色常用于某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