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施工监理控制要点_第1页
深基坑支护施工监理控制要点_第2页
深基坑支护施工监理控制要点_第3页
深基坑支护施工监理控制要点_第4页
深基坑支护施工监理控制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 深基坑支护施工监理控制要点一、 学习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为:三学、一悟、一修。所谓三学即是事前控制应学习那些内容,事中控制应学习那些内容,事后控制应学习那些控制要点。一悟即是工作结束后的总结和提高。一修即是工作中应注意提高自已为人处事的能力和品德修养。二、 事前控制应学习的内容:A、 对相关规范的学习:主要内容包括如下:1、对原材料的要求,主要包括灌浆料、外加剂、水灰比的要求。2、对锚杆、锚具的要求,主要包括锚杆应选择高强度、低松弛的普通钢筋、高强度精轧螺纹钢筋、预应力钢丝或钢绞线,上述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锚具应由锚环、夹片和承压板组成,应具有补偿张拉和松弛的功能。预应力锚具和连接锚杆的部件、其承载力不应低于锚杆杆体极限承载力的95%;预应力筋用的锚具、夹具及连接器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J85规定。3、对套管材料的要求,主要包括其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其在安装过程中不被破坏,要具有抗水性和化学稳定性,与水泥浆和防腐剂接触无不良反应。4、施工时前的具体要求,应掌握施工作业区的地下情况,检验锚杆制作工艺和张拉锁定的方法与设备,确定注浆工艺等,施工时应掌握锚孔定位偏差20MM,锚杆偏斜度5%、钻孔深度0.5M。 5、承压板应安装平整、牢固,承压面应与锚孔轴线垂直,承压板底部的混凝土应真充密实、并满足局部抗压要求。6、对锚杆灌浆时的要求,灌浆前应清孔、注浆管距端头到孔底距离宜为100MM。7、对预应力张拉与锁定的要求,锚杆张拉宜在锚固体强度大于20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进行,张拉顺序应避免相近锚杆相互影响,宜进行超过锚杆设计预应力值的1.05-1.10倍的超张拉,预应力保留值应满足设计要求。8、锚杆的试验(5%)和基本试验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病房楼锚索基本试验报告 锚索类型:预应力锚索锚索尺寸:S15.24 孔径150mm 锚固段14m 自由段9m检测项目 锚索基本试验 检测依据:1、委托合同及设计文件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仪器及编号:1、RS-JYB桩基静载荷分析系统(569B) 2、张拉千斤顶QF-1000-20工程名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病房楼委托单位名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地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电话检测结论三根试验锚索极限承载力分别为702kN、526.5 kN、819 kN。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成果专用章) 备 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病房楼锚索基本试验报告附页1 工程概况1.1概述(1) 工程名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病房楼(2) 工程地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3) 基坑加固形式:桩锚结构(4) 基础形式:桩基础(5) 基坑开挖深度:14.4515.4m(6) 建设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 设计单位: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8) 勘察单位: 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9) 施工单位:河南省昊鼎建筑基础工程有限公司(10) 委托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设计锚索参数(1) 锚索类型:预应力锚索(2) 锚索尺寸: 孔径150mm 锚固段14m 自由段9m 钢绞线规格:S15.24 (3) 水平倾角:150(4) 锚索数量:3根(5) 注浆形式:二次劈裂注浆2 工程地质概况第层( Q4ml):杂填土,杂色,稍湿,稍密。含植物根系、碎砖块、灰渣等杂物。该层层底标高100.38102.68m, 层厚0.52.6m,平均层厚1.40m。第层(Q4al):粉土:黄褐色-褐色,稍湿,稍密-中密,粘粒含量较高,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含灰白色及锈黄色斑块。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无摇振反应。层底标高98.87100.48m,层底深度2.74.0m,层厚1.13.0m,平均层厚2.17m。第层(Q3al+pl):粉土:浅褐黄色,稍湿,中密-密实。土质均匀,稍有砂感。含锈黄色和灰白色斑块,偶见蜗牛碎片,含钙质结核,直径1-4cm。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无摇振反应。层底标高95.3297.79m,层底深度5.07.4m,层厚1.33.6m,平均层厚2.78m。第层(Q3al+pl):粉土:褐黄色,稍湿,密实。含少量锈黄色和灰白色斑块,含少量钙质结核,直径2-3cm。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无摇振反应。层底标高91.8894.54m,层底深度8.910.8m,层厚2.34.9m,平均层厚3.73m。第层(Q3al+pl):粉土:黄褐色,稍湿,中密-密实。粘粒含量较高,含锈黄色斑块及白色钙质网纹,含钙质结核,含量约占5%,直径1-2cm。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无摇振反应。层底标高88.7592.27m,层底深度10.514.2m,层厚0.93.8m,平均层厚2.63m。第层(Q3al+pl ):细砂:褐黄色,稍湿,中密-密实。砂质较纯,级配较好,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云母为主,见少量蜗牛碎屑。层底标高88.4991.10m,层底深度14.417.3m,层厚2.16.2m,平均层厚3.94m。第1层(Q3al+pl ):粉土:褐黄色,稍湿,密实,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含锈黄色及灰白色斑块,见少量钙质结核,直径1-5cm。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无摇振反应。层底标高85.1588.57m,层底深度14.517.8m,层厚1.34.6m,平均层厚3.0m。第层(Q3al+pl ):粉土:褐黄色,稍湿-湿,中密-密实,粘粒含量较高,夹薄层粉质粘土。含铁锰质氧化物,含钙质结核,直径0.5-2cm,最大直径4cm,含量约占5%。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层底标高81.6584.88m,层底深度18.321.3m,层厚3.06.0m,平均层厚3.76m。第层(Q2al+pl ):粉质粘土:棕黄色-褐红色,硬塑,粉粒含量稍高,夹粉土薄层。含较多铁锰质氧化物及灰绿色斑块,含少量钙质结核,直径2-5cm。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层底标高76.3879.86m,层底深度23.526.3m,厚度3.35.7m,平均层厚4.53m。 第层(Q2al+pl ):粉土:褐黄色,湿,密实,含铁锰质斑点及灰绿色条纹,局部钙质结核富集。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层底标高70.9472.77m,层底深度30.031.8m,厚度5.36.7m,平均层厚5.91m。3 锚索基本试验3.1 试验目的通过锚索张拉试验,判定试验锚索极限承载力值,为设计提供参数。3.2 试验依据3.2.1委托合同及设计文件3.2.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3.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3试验过程3.3.1 试验方法:采用循环加、卸荷载法3.3.2 试验日期:2010年4月29日5月1日3.3.3 加载装置:采用反力钢梁装置。3.3.4 加荷系统:(1)仪器名称及编号: RS-JYB桩基静载荷分析系统(569B)(2)油压千斤顶型号: 型号QF-1000-20。3.3.5测量装置:(1)测力传感器型号、量程及编号: 型号:FD80,量程:60MPa,编号: 35717(2)位移传感器型号、量程及编号: 型号:调频式KR-50,量程:0-50mm,编号:33879、39153.3.6加卸载与沉降观测: 1加载分级:加载分级进行,采用循环加、卸荷载;本次试验分级按设计值450kN1.3=585 kN进行分级。具体分级见下表:锚杆基本试验循环加卸荷等级与位移观测时间表 加荷标准循环数第1循环103010第2循环1030503010第3循环10305070503010第4循环103050708070503010第5循环103050809080503010第6循环1030509010090503010第7循环103050100110100503010第8循环103050110120110503010第9循环103050120130120503010观测时间(min)5555105555试验循环加卸荷载表头位移值 加荷标准循环数加荷量(KN)第1循环58.5175.558.5第2循环58.5175.5292.5175.558.5第3循环58.5175.5292.5409.5292.5175.558.5第4循环58.5175.5292.5409.5468409.5292.5175.558.5第5循环58.5175.5292.5468526.5468292.5175.558.5第6循环58.5175.5292.5526.5585526.5292.5175.558.5第7循环58.5175.5292.5585643.5585292.5175.558.5第8循环58.5175.5292.5643.5702643.5292.5175.558.5第9循环58.5175.5292.5702760.5702292.5175.558.5观测时间(min)55551055552位移观测:在每级荷载下,第2min、4min、5min测读锚头位移,并记录;3位移相对稳定标准: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锚头位移小于0.1mm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否则应延长观测时间,直至锚头位移增量在2h内小于2.0mm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4锚杆(索)破坏标准1)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达到或超过前一级荷载产生位移增量的2倍时; 2)某级荷载下锚头总位移不收敛; 3)锚头总位移超过设计允许位移值。4)锚索拉断。5锚索极限承载力的确定锚索极限承载力取破坏荷载的前一级荷载,在最大试验荷载下未达到规定的破坏标准时,锚索极限承载力取最大荷载。3.3.7 试验数据与资料本工程3根锚索试验数据见附图、附表。3.4试验结果本工程锚索基本试验成果见下表。锚索基本试验成果表编号试验日期最大加荷量(kN)最大位移量(mm)极限承载力值(kN)12010-4-2970298.4370222010-4-3058598.17526.532010-5-1877102.30819附件1 锚索位置布置示意图附件2 锚索基本试验加卸荷载及位移记录表及Q-s、s-lgt曲线图附件3 锚索基本试验布置示意图 加荷标准 循环数加荷量/预估破坏荷载(%)第1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0.027.980.16第2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50(292.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0.168.3115.616.62.25第3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50(292.5kN)70(409.5kN)50(292.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2.267.5516.5427.2021.8718.405.11第4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50(292.5kN)70(409.5kN)80(468kN)70(409.5kN)50(292.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5.129.7118.0027.3833.8032.5228.5021.809.08第5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50(292.5kN)80(468kN)90(526.5kN)80(468kN)50(292.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9.1012.5020.6034.6442.2940.8133.5628.3313.62第6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50(292.5kN)90(526.5kN)100(585kN)90(526.5kN)50(292.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13.6217.3425.3444.4054.6253.2142.3536.2519.79第7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50(292.5kN)100(585kN)110(643.5kN)100(585kN)50(292.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19.7526.3533.4556.3472.4571.7962.5656.3441.21第8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50(292.5kN)110(643.5kN)120(702kN)110(643.5kN)50(292.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41.3548.6556.4274.5298.4397.7586.3278.3266.56观测时间(min)5555105555备注1.本工程该型锚索受拉承载力设计值为 450 kN,试验加荷量分级按585kN计算 (受拉抗力分项系数取1.3) 2.位移观测时间为施加荷载后的第2min、4min、5min(5min、8min、10min)附件2 锚索基本试验加卸荷载及位移记录表及Q-s、s-lgt曲线图1#锚索张拉试验数据汇总表 2 #锚索张拉试验数据汇总表 加荷标准 循环数加荷量/预估破坏荷载(%)第1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0.0114.382.74第2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50(292.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2.7413.6829.1522.826.98第3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50(292.5kN)70(409.5kN)50(292.5kN)30(175.5kN)位移(mm)6.9815.8429.7243.0239.8230.7613.215第4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50(292.5kN)70(409.5kN)80(468kN)70(409.5kN)50(292.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13.2114.1128.9239.5549.6349.1542.7432.1812.60第5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50(292.5kN)80(468kN)90(526.5kN)80(468kN)50(292.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12.6015.2429.5046.2856.9450.1745.0339.0814.69第6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50(292.5kN)90(526.5kN)100(585kN)90(526.5kN)50(292.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14.6917.7735.0759.8887.4783.9468.0652.6820.99第7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50(292.5kN)100(585kN)110100503010位移(mm)20.9933.6849.9998.17第8循环荷载1030501101201105010位移(mm)观测时间(min)5555105555备注1. 本工程该型锚索受拉承载力设计值为 450 kN,试验加荷量分级按585kN计算 (受拉抗力分项系数取1.3) 2.位移观测时间为施加荷载后的第2min、4min、5min(5min、8min、10min) 3 #锚索张拉试验数据汇总表 加荷标准 循环数加荷量/预估破坏荷载(%)第1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0.01 11.11 0.10 第2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50(292.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0.13 11.42 23.93 20.58 5.72 第3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50(292.5kN)70(409.5kN)50(292.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5.72 13.08 23.60 36.01 30.79 21.38 6.25 第4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50(292.5kN)70(409.5kN)80(468kN)70(409.5kN)50(292.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6.25 13.32 21.85 35.19 40.20 38.56 33.83 22.96 9.66 第5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50(292.5kN)80(468kN)90(526.5kN)80(468kN)50(292.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9.66 14.30 24.51 42.65 48.30 47.44 39.76 28.57 10.82 第6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50(292.5kN)90(526.5kN)100(585kN)90(526.5kN)50(292.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10.82 17.68 27.95 48.41 53.22 52.63 42.72 27.92 9.19 第7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50(292.5kN)100(585kN)110(643.5kN)100(585kN)50(292.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9.19 15.99 26.05 53.09 59.70 58.27 38.63 24.06 12.09 第8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50(292.5kN)110(643.5kN)120(702kN)110(643.5kN)50(292.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12.09 29.31 36.88 62.37 70.48 69.48 47.96 27.82 13.91 第9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70(409.5kN)120(702kN)140(819kN)120(702kN)70(409.5kN)30(175.5kN)10(58.5kN)位移(mm)13.91 30.31 41.64 69.98 81.87 77.81 71.22 53.60 21.01 第10循环荷载10(58.5kN)30(175.5kN)70(409.5kN)140(819kN)150(877kN)位移(mm)15.40 30.90 47.17 83.93 103.30 观测时间(min)55551055551. 本工程该型锚索受拉承载力设计值为 450 kN,试验加荷量分级按585kN计算 (受拉抗力分项系数取1.3) 2.位移观测时间为施加荷载后的第2min、4min、5min(5min、8min、10min)9对观测规范也要进行相应的了解和掌握。B、对施工图纸的学习:应学习的内容图纸审查问题如下1、业主提供给监理基坑支护工程变更图7张设计院已盖章认可(其余设计总说 明、基坑总平面布置图、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均未有设计院盖章)。2、腰梁验收规范是否参照GB502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3、设计总说明: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等级?4、4-1锚索钢绞线为1860级171524型有否?5、4-2塑料支架如何使钢绞线居中?6、4-4稀水泥浆配合比?7、4-5-1腰梁转角处尽量不断开?(标高不一致怎么连接)8、锚索水平间距2.25m如何分布?请提供起点、桩号、剖面图?9、锚索孔施工允许误差多少?若受腰梁限制如何处理?10、型钢板材材质?11、腰梁阳角和阴角如何连接?12、焊条牌号及焊缝等级及标识?13、锲型钢板锚索孔径?几种孔径?14、锲型钢板剖面图不详?投影是否正确?15、槽钢对接缝翼缘连接钢板及腹板连接钢板如何焊接?均为满焊?16、16#工字钢是普通型还是轻型工字钢?17、锚具规格型号有何技术要求?18、16土钉未标注钢筋牌号。19、锚索应力观测点标注不明确?如只在第一排观测,观测点设置的依据是什么?20、锚杆是否做变形观测?21、锚索注浆管如何设置及制作?22、锚索居中如何控制?23、锚索制作详图?24、锚索张拉若出现滑索,松动如何处理?25、支护桩柱与腰梁之间有加强筋与钢筋网片,如何保证垫板平整度?26、腰梁如何固定控制锚索对中?C、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学习:主要学习内容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及地基土分层描述、各层土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及不良地质现象),2、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场地土湿陷性评价、各层土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性评价、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地下水腐蚀性评价、地震效应评价),3、基坑开挖支护方案论证(场地环境条件评价、基坑开挖与支护论证、基坑开挖、基础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预防措施)。D、对施工方案的学习:1、掌握方案是否需专家论证?2学习方案中的质量控制、工艺要求、质量通病的预防和处理?3、学习总监理工程对方案的审批意见?4、对观测方案也要给予高度重视?三、事中控制应学习的内容通过对事前各项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很有信心的做好事中的监理控制工作了,在事中控制过程中我们应注意那些方面的内容呢?施工顺序为:挖第一层土施工第一排锚索第一层土钉墙施工安装支护腰梁施加预应力挖第二层土进入第二循环。1、挖第一层土应注意:宽度要满足锚杆机和洛阳铲掏洞需要的工作面约6m,深度以满足锚杆机正常施工为准,一般地面距锚索孔约80cm,挖土超过2m时要放坡,以防土方坍塌。2、第一排锚索施工的顺序为:成孔-锚索制作和安放-第一次注浆-第二次注浆锚索施工前应做锚索基本试验,当试验满足设计要求时,以基本试验参数作为下步工程锚索施工的依据。成孔:根据设计图纸,成孔前要用水准仪确定孔口标高,用长尺确定洞口间距,用筷子固定位置。施工时要检查锚杆机与坑壁是否垂直,角度与钻头直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误差要求孔深50cm孔径5mm孔距100mm,倾角2%),根据所用钻杆的长度即可计算出孔深的深度。常见问题不能成孔锚索制作:锚索制作前要检查钢绞线是否符合要求,钢绞线制作场地要平整、硬化,保证钢绞线不能污染,放线架要牢固安全,符合要求后方允许开始制做;制做时重点检查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第二次劈裂注浆管的开孔位置,封闭开孔胶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中支架位置,尾端包裹长度自由段长度及处理是否符合要求。锚索安装:成孔后应进行清孔,清孔完成后应立即安放锚索,此时一定要检查钢绞线长度,防止钢绞线用混出锚,如果安放进不去应拔出锚索重新顺孔,锚索清干净开孔重新缠上胶带后重新安放,外露长度要满足要求。第一次注浆:注浆前要检查注浆水灰比是否准确(设计为0.45-0.5)P42.5,第一次注浆只要将孔内泥浆置换完毕(流出正常泥浆)即可,此时要记录注浆开始、结束时间;注浆压力液面下沉深度(对应一定的水泥量),注浆完成后,要对锚索水平标高位置进行固定,确保同一排锚索标高一致。第二次劈裂注浆:第二次注浆应在初凝后(查水泥复试报告中的初凝时间),或达到5.0MPa时,一般一次注浆后4个小时,记录注浆开始、结束时间,注浆压力(1.5-3.0MPa)本工程设计150 65KG/m设计200 85KG/m,二次注浆的终止条件为:第二次注浆压力如果在1.5-3.0Mpa之间,注浆总量达不到设计要求,但达到设计要求总量的80%,也可终止注浆,此种情况不能连续超过3根。如果注浆压力达不到1.5Mpa要求,应要求施工单位继续注浆,注浆总量达到设计要求150%后,注浆压力仍然达不到设计最小压力1.5Mpa要求,可以终止注浆。需要注意的问题:1、由于工人存在私自加水改变水灰比和第一次、第二次注浆完成后有向孔内补浆的情况,为修正此偏差,监理和施工方管理人员应共同对当天完成锚索数量、当天用水泥量进行统计,水灰比用比重计进行抽查,施工进行实事求是的记录。2、对于锚索在施工时遇到管沟穿不过去时,可调整入土角度,或移动锚索的位置,或实际注浆量与设计不一致时,要进行调整等。只要发生变化,应经设计同意,以保证施工和监理都有依据。土钉墙施工控制土钉墙施工按下列顺序:按设计要求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土钉成孔土钉制作安装注浆喷射第一层砼挂钢筋网喷射砼养护1、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开挖工作面时测量人员要提前测量洒出开挖边线,开挖时一定按开挖线开挖,有坡度时更要注意不要欠挖和不要掏挖。机械开挖好后,要及时进行人工修整,土钉墙墙面坡度不宜大于1:0.1。本工程只是桩间土土钉墙,坡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宜为20mm,在坡面喷射砼支护前,应清除坡面虚土。如有杂填土应采取措施加固比如注浆。对于护坡桩表面的虚土特别是腰梁处虚土要清理干净。2、土钉成孔:土钉成孔一般采用洛阳铲,也可采用锚杆机,允许偏差孔深50m孔径5m孔距100m,成孔倾角5%。3、土钉制作安装:土钉钢筋宜采用HRB335、HRB400,直径16-22m,长度一般为开挖深度约0.5-1.2倍,钻孔直径宜为70-120mm。本工程采用HRB335直径16mm,长度5m,孔径为100m,倾角为150,注意检查对中支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宜大于2m。安装时一定要检查钢筋是否符合要求,特别长度不能搞错。4、注浆:注浆前应将孔内残留或松动的杂土清除干净;水泥浆应拌和均匀,随拌随用,并应在初凝前用完,注浆途中停止超过30min时,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其管路,注浆时,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250-500m处,孔口部位宜设置止浆塞及排气管。本工程土钉注浆材料采用P42.5水泥制浆,水灰比为0.45-0.55,灰浆搅拌时间不能少于2min,注浆应由里向外注,注浆量为50KG/M。注浆压力为0.4-1.0MPa,以确保孔内注满水泥浆。5、喷射第一层砼:喷射第一层砼是为了保证土钉墙钢筋网片的钢筋有一定的保护层,很多情况下,对钢筋网片下面垫一垫块,直接一次喷成而省去了此项工作内容。6、挂钢筋网:网片筋型号、间距、搭接长度严格检查,网片之间搭接要牢固,网片挂好后,在土钉端部之间用12钢筋焊接成菱形状加强筋,使土钉、钢筋网和加强筋形成一个整体。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钢筋搭接长度不够(不应小于300mm),钢筋不弯钩不是三点绑扎,在同一截面上搭接(竖向和水平方向),间距不均匀,保护层不够(一般不宜小于2cm),加强筋与土钉焊接不牢等,监理应针对上述情况进行重点检查。7、喷射混凝土面:喷射混凝土前应检查配合比情况,提前埋设喷射砼厚度控制标志,喷射作业应分片分段依次进行。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喷混凝土,喷头与喷面保持垂直距离0.6-1.0m。厚度要求80mm,实测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90%。墙面喷射砼厚度采用钻孔检测,钻孔数量1组/100m2,每组不少于3点;按照要求,应制作砼强度试块。8、喷射终凝2小时后,应洒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宜为3-7d。9、当预应力锁定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进行下一次循环,当无预应力锚杆时,上层土钉注浆体及喷射砼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腰梁安装控制腰梁安装时应按设计图和现场实际进行组拼和安装,承压板应安装平整牢固,承压面应与锚孔轴线垂直,满足局部抗压要求。常出现的问题是:钢梁不平整、不顺直;连接处只用钢筋焊接或不焊接;承压板处加劲肋不与槽钢翼缘板焊接;腰梁与桩之间存在缝隙,未用钢垫板填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