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 钟小婷2014 12 23 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染病 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染病 病例分析 何某 女 9岁 来诊证见发热5天不退 服抗炎退热药 疗效欠佳 体温高达39 C 伴咽痛 口渴 就诊前一天头面 躯干见暗红色斑丘疹 部分连成片 并见皮下瘀点 压之不退 舌红绛 苔薄黄 脉滑数 体查 双扁桃体肿大充血 有黄色分泌物 颈部扪及肿大淋巴结 约2 3cm 质软 活动 心律齐 心音有力 心尖区闻及SM2 6杂音 肝脾肋下未及 本病例主症是什么 初步诊断哪些疾病 需要做哪些理化检查 病例分析 理化检查结果 1 血常规 WBC 18 7 109 L LY 76 异型淋巴占15 PLT 75 1012 L 2 嗜异性凝集试验1 160阳性 3 IM传单抗体阳性 4 肝功能 SGOT 99IU SGPT 123IU 5 腹部B超示 脾肿大 诊断是什么 拟订治疗方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概述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诊断预后治疗预防 4 概述 由EB病毒原发感染所致的急性疾病发热 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 三联症 可合并肝脾肿大外周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高自限性多数预后良好 病原学 EB病毒 1964年Epstein和Barr等首先从非洲儿童恶性伯基特淋巴瘤组织体外培养的淋巴瘤细胞系中发现的一种新的人类疱疹病毒 1968年确定为本病的病原体 主要侵犯B细胞 病原学 EB病毒 一 形态完整的病毒颗粒由类核 膜壳 壳微粒 包膜所组成 电镜下呈球形 直径150 180nm 病毒核酸为170kb的双链DNA 病原学 EB病毒 二 培养EBV对生长要求极为特殊 仅在非洲淋巴瘤细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 白血病细胞和健康人脑细胞等培养中繁殖 因此病毒分离困难 9 病原学 EBV有5种抗原成分 均能产生各自相应的抗体 衣壳抗原 Viralcapsidantigen VCA 可产生IgM和IgG抗体 VCA IgM抗体早期出现 在1 2个月后消失 是新近受EBV感染的标志 VCA IgG出现稍迟于前者 可持续多年或终生 故不能区别新近感染与既往感染 病原学 早期抗原 earlyantigen EA 是EBV进入增殖性周期初期形成的一种抗原 其中EA D成分具有EBV活跃增殖的标志 EA IgG抗体于病后3 4周达高峰 持续3 6个月 核心抗原 nuclearantigen EBNA EBNA IgG于病后3 4周出现 持续终生 是既往感染的标志 10 11 病原学 淋巴细胞决定的膜抗原 Lymphocytedeterminantmembraneantigen LYDMA 带有LYDMA的B细胞是细胞毒性T Tc 细胞攻击的靶细胞 其抗体为补体结合抗体 出现和持续时间与EBNA IgG相同 也是既往感染的标志 病原学 膜抗原 membraneantigen MA 是中和性抗原 可产生相应中和抗体 其出现和持续时间与EBNA IgG相同 12 表1特异性抗体产生时间及临床意义 流行病学 一 传染源传染源 病人和EBV携带者贮存宿主 人 二 传播途径主要经口密切接触而传播 口 口传播 飞沫传播并不重要偶可通过输血传播 流行病学 三 易感人群多见于儿童和少年西方发达国家发病高峰 青少年我国儿童发病高峰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唾液淋巴组织EB咽喉部单核吞噬细胞病毒淋巴结良性增生 EBV与B细胞表面EBV受体结合B细胞膜表达病毒抗原B细胞多克隆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Pawl Bunnell嗜异性抗体 T细胞强烈免疫应答 CTL 组织损伤 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骨髓受累 临床表现 潜伏期儿童9 11天 成人通常为4 7周 发病期典型表现有 1 发热体温38 5 40 0 不等 无固定热型 部分患者伴畏寒 寒战 热程不一 数日至数周 也有长达2 4个月者 热渐退或骤退 多伴有出汗 病程早期可有相对缓脉 临床表现 潜伏期儿童9 11天 成人通常为4 7周 发病期典型表现有 2 淋巴结肿大浅表淋巴结普遍受累 以颈部淋巴结最为常见 腋下 腹股沟次之 纵隔 肠系膜淋巴结偶尔亦可累及 常在热退后数周消退 临床表现 潜伏期儿童9 11天 成人通常为4 7周 发病期典型表现有 3 咽峡炎咽痛及咽峡炎症状 咽部 扁桃体 悬雍垂充血肿胀 少数扁桃体上有溃疡 被覆较厚的奶油色分泌物 在24 36小时融合或消失 一般不侵及咽部黏膜 咽和鼻黏膜充血及水肿 严重的咽部水肿可引起吞咽困难及气道阻塞 临床表现 潜伏期儿童9 11天 成人通常为4 7周 发病期典型表现有 4 肝 脾大大约10 病例肝肿大多在肋下2cm以内 ALT升高者可达2 3 部分病人有黄疸 半数患者有轻度脾大 有疼痛及压痛 偶可发生脾破裂 临床表现 潜伏期儿童9 11天 成人通常为4 7周 发病期典型表现有 5 皮疹呈多形性 有斑丘疹 猩红热样皮疹 结节性红斑 荨麻疹等 偶呈出血性 多见于躯干部 常在起病后1 2周内出现 3 7天消退 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临床表现 潜伏期儿童9 11天 成人通常为4 7周 发病期典型表现有 6 其他患者可出现神经症状 表现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 脑膜脑炎 脑干脑炎 周围神经炎等 临床上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偶见心包炎 心肌炎 肾炎或肺炎 并发症 咽峡部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急性肾炎脾破裂心肌炎 实验室检查 一 血象早期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偏低 以后逐渐升高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 或其绝对数超过1 0 109 L 具有诊断价值 常见血小板计数减少 典型Downey 型 不规则型 和 型 幼稚型 异型淋巴细胞 典型 型 泡沫型 型 不规则型 和 型 幼稚型 异型淋巴细胞 2骨髓象 通常无特征性改变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淋巴细胞可以增加 出现一定量的不典型淋细胞 但不如血象明显 粒系 红系 巨核系无明显改变 实验室检查 二 血清学检查1 EB病毒抗体测定 实验室检查 二 血清学检查2 嗜异性凝集试验病人血清中IgM嗜异性抗体在病程第1 2周出现 持续约6个月 检测效价高于1 64有诊断意义 若逐周测定效价上升4倍以上则意义更大 3 病毒核酸检测 诊断 临床表现特异血象EBV抗体EBV核酸检测嗜异性凝集试验也是诊断方法之一有局部流行时 流行病学资料有重要参考价值 鉴别诊断 非EB病毒所致的单核细胞增多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感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预后 本病预后大多良好 病程一般为1 2周 可有复发 先天性免疫缺陷者感染本病后 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 治疗 本病多为自限性 预后良好 主要为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治疗 更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元旦营销策划方案(3篇)
- 高端人群保险营销方案(3篇)
- 内网安全培训课件
- 化学品上岗安全培训课件
- 5G无线资源动态分配-洞察及研究
- 创伤的救治流程
- 化学仪器室安全守则培训课件
- 七年级上册(2024) 第二单元 写作 学会记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18张)
- 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四上 语文园地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12 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备课素材)
- 4.2《遵守规则》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 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智能化升级研究报告
- 2025年自考专业(计算机网络)考试综合练习附参考答案详解(A卷)
- 冷链技术对水果品质保持的数值预测模型研究
- 集输工应急处置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附完整答案(必刷)
- 珠江医院护理面试题库及答案
- 流程管理某省市场营销MPR+LTC流程规划方案
- 化工厂实习安全培训课件
- 疏浚清淤工程合同协议书
- 电子电子技术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