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应力线轧机精度的改进措施_第1页
短应力线轧机精度的改进措施_第2页
短应力线轧机精度的改进措施_第3页
短应力线轧机精度的改进措施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避免形成单鼓 而上下对称的双鼓最理想 一是 要合理分配开坯轧机纵 横 纵轧制的前两个纵 轧道次的压下量 第 道次要加大压下量 第 道 次压下量要控制在 左右 以免形成侧面单 鼓形 二是要将压下量尽量向成品轧机转移 因 为成品轧机比开坯轧机辊面光滑 摩擦力小 且轧 辊直径小 轧制速度大 有利于减小自由展宽量 因此轧制中易形成单鼓 保证毛边钢板 剪切前 的矩形化程度 精 确控制开坯轧机毛边钢板的展宽宽度 一是开坯 轧机轧辊选用凹辊型 以补偿成品钢板头尾部窄 于中部的情况 生产表明 采用凹辊型后毛边钢板 头中 尾 的 宽 度 差 由 平 辊 型 的 缩 小 为 二是开坯轧机尽量采用纵 横 纵的轧 制方法 且要加大开始纵轧道次的总压下量 三 要保证钢板平直 无镰刀弯 严格控制圆盘剪的等边切割质量 根据不同的坯料宽度和成品宽度 合理选 择相应的毛边展宽量 或者尽量采用展长横轧方式 保证轧机前后机架辊和辊道的标高与轧 辊标高的一致性 不锈钢中板侧翻还与铸坯的侧端面原始 形状 立辊的道次分配与压下量有极大关系 本文 未对该因素进行跟踪分析 结语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 该厂不锈钢中板侧翻 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侧翻的离散程度得到较好 的改善 见表 表 不锈钢中板侧翻控制效果 项 目改进前改进后 侧翻修磨率 热轧成材率 单定尺 侧翻平均宽度 短应力线轧机精度的改进措施 王 锋 代 宾 兰 刚 川威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 内江 摘 要 为改进棒材短应力线精轧机的轧制尺寸精度 在分析短应力线精轧机结构的基础上 通过增加上下拉 杆平衡装置的平衡力 增设轧辊轴承座机架压板的顶紧螺栓 使用经过精密加工的专用轧机调整平台 将轧机 吊装方式由对角线斜吊改为轧机轴承座水平吊起后 将精轧机的弹跳值减小至 轧机轴向窜动量减小 至 关键词 短应力线轧机 结构 轧机弹跳 轧辊轴向窜动 平衡装置 顶紧螺栓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王 锋 男 汉族 四川乐山人 工程师 轧 钢 年 月出版 前言 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用于生产钢筋混凝土用 热轧带肋钢筋的高速棒材生产线 其精轧机普遍 选用短应力线轧机 该类型轧机的尺寸精度控制 水平较低 轧辊轴向窜动量约为 弹 跳值普遍大于 无法满足生产圆钢的技术 要求 国家标准对圆钢的椭圆度规定是 圆周方 向上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差不大于 虽 然在普通短应力线精轧机组后布置减定径机组 可使轧辊轴向窜动量小于 成品尺寸精度 较高 但该机组需较大投入 为此 川威集团有限 公司在 高棒抗震钢筋生产线的精轧机上作了 提高轧制精度以满足高精度圆钢生产要求的有益 尝试 短应力线轧机的结构特点 轧制精度控制技术的核心原则是确保上 下 轧辊在轴向上与固定在轧机底座上的轧机机架保 持同步 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在轧辊轴向上实现 零 间隙连接 同时在轧辊径向上 垂直方向 要 求具有尽可能小的弹跳值 川威 高棒抗震钢 筋生产线的精轧机采用达涅利公司的短应力线轧 机 其上 下轧辊由于功能不同 其结构略有区别 上轧辊要求能在轴向进行一定的位移调节 结构 更复杂 而下轧辊则直接固定在轴承座上 结构简 单 上辊结构 从结构上看 短应力线轧机上轧辊与机架之 间的连接分 个层次 第 层次 轧辊的固定 由图 可见 推 力轴承通过上辊顶套 压盖 颈套固定在螺纹套 内 顶套与螺纹套压紧轴承外圈 压盖与颈套压 紧轴承内圈 通过上轧辊非传动端头部的大直径 锁紧螺栓的紧固 可使上轧辊与螺纹套紧密地连 接在一起 第 层次 螺纹套的锁紧固定 图 中 螺纹套通过螺纹副与固定在轴承座上的外侧螺纹 端盖连接 可在需要时旋转螺纹副对轧辊进行轴 向位移 实现对上轧辊的轴向调节功能 由于螺 纹副存在间隙 通过安装在上辊顶套上的锁紧螺 纹环压紧过渡端盖来实现螺纹套与外侧螺纹端盖 在轴向上的预紧 消除轴向间隙 从而确保螺纹套 与轴承座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通过第 第 层 次的连接 上轧辊与轴承座可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第 层次 轴承座与机架的相对限位 短 应力线轧机轴承座在轧辊轴向上的位置限位是通 过对固定端轴承座上突出的定位耳块进行轴向夹 持来实现的 见图 此耳块两侧各安装有一套 圆形的耐磨滑块 滑块采用凹凸对嵌的组合设计 通过滑块 轴承座定位耳块被机架滑板与机架压 板夹持着 夹持面采用滑动间隙配合 从而使固定 端轴承座在轧辊轴向上的移动受限 进而实现轴 承座的轴向限位 图 短应力线轧机上辊结构 螺纹套 过渡端盖 锁紧螺纹环 上辊顶套 压盖 锁紧螺栓 密封圈 颈套 推力轴承 四列圆柱滚子轴承 轧辊迷宫环 轧辊 内侧端 盖 轴承座 外侧螺纹端盖 由于滑块与机架滑板及机架压板之间采用滑 动间隙配合 在轴向始终存在间隙 同时也无法消 除拉杆与机架之间的间隙 因此 轴承座与机架在 轴向无法相对固定 轴承座的轴向窜动量较大 下辊结构 短应力线轧机下轧辊与机架之间的连接分 个层次 第 层次 轧辊的固定 图 中 推力轴 承通过外侧端盖 下辊顶套 压盖 颈套固定在下 辊轴承座上 通过下轧辊非传动端头部的大直径 锁紧螺栓的紧固 可使下轧辊与轴承座紧密地连 接在一起 第 层次 轴承座与机架的相对限位 下 辊轴承座与机架的相对限位结构型式同上辊 也 是通过对固定端轴承座上的定位耳块进行轴向夹 持来实现的 下辊轴承座与机架在轴向仍然无法相对固 定 轴承座的轴向窜动量仍然较大 第 卷 第 期 轧 钢 图 短应力线轧机轴承座定位耳块 定位耳块 耳块夹持 定位耳块 滑块 机架压板 机架滑板 机架 轴承座 轧辊 螺栓 垫片 螺栓 图 短应力线轧机下辊结构 外侧端盖 下辊顶套 锁紧螺栓 压盖 密封 圈 推力轴承 颈套 四列圆柱滚子轴承 轧辊迷 宫环 轧辊 内侧端盖 轴承座 短应力线轧机在轧制精度控制方面的 弊端 短应力线轧机的轧制精度控制措施仅能确保 轧辊与轴承座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而对轴承座与 机架在轧辊轴向上进行紧密固定则无法实现 仅 能确保一定范围内的限位 具体地讲有以下弊端 拉杆与机架之间存在间隙 短应力线轧 机的 个轴承座通过压下螺母与拉杆连接在一 起 拉杆又通过铜套与机架连接在一起 由于轴 承座与压下螺母 压下螺母与拉杆之间存在配合 间隙 同时拉杆与铜套 铜套与机架之间也存在配 合间隙 因此 当机架固定后 由于拉杆各相关部 位配合间隙的影响 轴承座仍然存在轻微晃动现 象 轴承座与机架之间在轴向上无预紧力 虽然机架对固定端轴承座上的定位耳块两侧的耐 磨滑块进行了限位夹持 但该滑块与机架之间采 用滑动配合 无法产生预紧力 同时该滑块磨损后 会导致机架与轴承座之间产生更大的轴向间隙 无法实现轴承座与机架在轧辊轴向上的紧密固 定 轧机弹跳值较大 短应力线轧机的轧辊 平衡装置一般使用弹簧 碟簧 液压缸 弹性胶体 等 其中弹簧平衡力较弱 而碟簧的平衡力大小不 易精确控制 且安装测量极为繁琐 因此 短应力线轧机的轧辊窜动量较大 轧机 弹跳大 产品尺寸精度低 产品椭圆度普遍为 只能生产普通热轧带肋钢筋 无法生 产圆钢 提高短应力线轧机轧制精度的措施 要提高轧制精度 除了在轧辊轴向上要精确 定位 彻底消除轧辊 螺纹套 轴承座 机架之间的 机械间隙 还应在轧辊径向上 垂直方向 减小弹 跳值 使轧机具有较高的刚性 在轧辊径向上 通过调节拉杆上的调节螺母与压下螺母之间 的距离 可达到调节轧辊平衡装置平衡力的效果 将平衡力精确控制 使上辊 根拉杆上安装的平 衡装置的平衡力总和达到上辊辊系 含上轧辊 上 轴承座及其上安装的各种备件重量的总和 自重 的 倍 下辊 根拉杆上安装的平衡装置 的平衡力总和达到下辊辊系 含下轧辊 下轴承座 及其上安装的各种备件重量的总和 自重的 倍 这样可消除拉杆与压下螺母之间的间 轧 钢 年 月出版 隙 同时也可确保轧机压下装置中的液压马达能 正常驱动拉杆 不至于因阻力太大无法压下 通过调整合适的轧辊平衡力 可使上下轧辊 之间的弹跳值控制在 之间 具有较 高的刚性 从而为高精度轧制提供了条件 在轧辊轴向上 要减小短应力线轧机的轧辊在轴向上的窜动 量 除了确保轧辊与轴承座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外 还应解决轴承座与机架在轴向上的固定问题 在上 下轧辊固定端轴承座定位耳块外侧 的机架压板部位钻孔 攻丝 使用带锁紧螺母的螺 栓顶紧固定端轴承座 见图 螺栓同步顶紧后 锁紧锁紧螺母 此方法由于采用同步对称顶紧 从而迫使轴承座向传动端方向作少量移动 使轴 承座与机架之间在轴向上产生了一定的预紧力 消除了轴承座与压下螺母 压下螺母与拉杆 拉杆 与铜套 铜套与机架之间在轴向上的配合间隙 使 拉杆与各配合件的轴向配合间隙为零 从而使轴 承座与机架在轴向上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真正实 现了轧辊与机架在轴向上的零间隙配合 改进凹凸对嵌的圆形耐磨滑块形状 圆 形滑块的尺寸较小 当轧辊直径变化后 不利于顶 紧螺栓的着力 将其改进为长方形 并对材料进 行表面淬火处理 以提高耐磨性 同时在其后安 装不同厚度的不锈钢调整垫片 使长方形滑块在 轴向刚刚填满定位耳块与机架压板之间的间隙 此项改进 可使顶紧螺栓的顶紧力更均衡 效果更 好 图 轴承座机架压板的顶紧螺栓 螺栓布置 剖面结构 机架压板 顶紧螺栓 机架滑板 滑块 定位耳块 固定螺栓 锁紧螺母 螺栓 垫片 机架 螺栓 轧机调整时采用专用平台 短应力线轧机若在凹凸不平的地面进行轴向 调整操作 精密调整轴向顶紧力 则会因地面的不 平导致轧机固定端轴承座与传动端轴承座发生扭 转变形 该轧机一旦安装在轧机在线底座上 轴承 座必然发生扭转 由此导致固定端轴承座与机架 或未能顶紧 或顶紧力过大导致压下阻力过大等 诸多弊端 因此 使用经过精密加工过的调整平台对确 保顶紧效果非常重要 只有当机架与底座的 个 接触面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才能实现轧机轴向顶 紧的同步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