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客轮公司战略转型.doc_第1页
广州市客轮公司战略转型.doc_第2页
广州市客轮公司战略转型.doc_第3页
广州市客轮公司战略转型.doc_第4页
广州市客轮公司战略转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学校代号 10561 UDC 密级 学 号 200420118273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市客轮公司战略转型 学位申请人高峰 导师姓名及职称李业 教授 所在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 分类号 学校代码 10561 UDC 密级 学 号 200420118273 华南理工大学学位论文华南理工大学学位论文 广州市客轮公司战略转型 高峰 指导教师 李业 教授 工商管理学院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名称 工商管理 论文提交日期 2006 05 答辩日期 2006 05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华南理工大学 答辩委员会主席 论文评阅人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南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我国经济取得了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与此同 时 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国有企业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何 把握机会 避开威胁 特别是面临困境 如何实现战略转型 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 研究课题 本文以广州市客轮公司为研究对象 综合运用了经济学 战略管理 营销管理等 专业理论和方法对广州市客轮公司战略转型进行了分析 广州市客轮公司成立于 1952 年 是一家国有企业 成立之初的主营业务是做珠江两岸的轮渡业务 1986 年公司客 运量达到高峰 年轮渡客运量达 1 1 亿人次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广州市 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力发展城市建设 到 1998 年 珠江上的公路桥由建国初的一座 发展到八座 城市路桥交通功能的凸现 使客轮公司的轮渡业务日渐衰微 公司的客 运量以每年 20 的幅度逐年下降 至 1999 年下降至 1700 万人次 面对生存危机 客轮公司在新领导的带领下 积极寻找市场机会 拓展公司业务 通过实施多元化策略 发展出租车业务 广告业务 二次供水业务 水清洁业务等多 项业务 同时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进行组织结构调整 并且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竞 争上岗 安置冗余人员等一系列内部改革措施 该公司还抓住了珠江环境美化的市场 机会 通过市场机会与内部资源 能力的有效匹配 果断进行了战略转型 成功的将 企业的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结合起来 不但化解了生存危机 而且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本文对广州市客轮公司战略转型进行了分析 运用 PEST 方法分析了客轮公司所处 的外部环境条件 运用 SWOT 分析法指出公司外部环境机会 威胁和内部环境优势 劣 势 运用波士顿矩阵对客轮公司的业务进行了分析 通过理论分析 本文总结客轮公 司战略转型成功的主要原因如下 成功抓住市场机会 公司定位准确 充分发挥了公 司的资源和能力优势 在转型过程中营销策略运用得当 从而促成了客轮公司战略转 型的阶段性成功 作为一家国有企业 广州市客轮公司的战略转型案例分析对我国许多处于困境中 的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战略转型 业务结构调整 ABSTRACT With the deeper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s economy has maintained a rapid growth in the follow year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is increasing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had to adapt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 and how to extricate them from trouble search for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achiev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is a realistic objective The ferry company in Guangzhou is the study object theory and methods of the economics strategic management marketing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are integrated in the analyses Founded in 1952 Guangzhou ferry company is a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The main busines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is the Pearl River cross strait ferry operations Passenger traffic reached its peak in 1986 ferry passengers amounted to 1 1 million passengers in that year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s economy Guangzhou City had vigorously developed urban construction in the 1990s Until 1998 there are eight bridges on Pearl River as compared with only one at 1949 As urban transport functions become more and more convenience the passenger of ferry companies reduce rapidly the company lose its passenger at a rate of 20 per year In 1999 the passengers had dropped to 17 million Faced with the crisis of survival ferry companies not only defuse a crisis of survival but also enable enterprises to achieve rapid development through actively identifying the market opportunities and expanding the business the development of taxi operations advertising two water operations water treatment and internal reform of the company and at the same time seize the Pearl River landscaping market opportunities Through internal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effective matching decisive for the strategic restructuring successful enterprises will be the internal strengths and external opportunities combined under the new leadership The strategic restructuring of Guangzhou City ferry companies analyses use pest analysis methods as extern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companies use SWOT law opportunities as threats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a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oston matrix for the use of the company s business involving the analysis In 2000 the original business without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unsustainable to companies survive the company was forced to conduct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Summed up the strategic restructuring of the company successful launches reason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successfully seize opportunities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the company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company s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Marketing strategy in the transition process used properly contributed to the success of this phase transition involving corporate strategy As a state owned enterprise Guangzhou cases corporate strategy analysis of the plight has certain experiences for other company KeyKey WordsWords 目 录 摘摘 要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1 1 1 选题背景与实际意义 1 1 1 1 研究背景 1 1 1 2 研究意义 1 1 2 文献综述 2 1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6 1 3 1 研究思路 6 1 3 2 研究方法 6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案例正文部分案例正文部分 8 第二章第二章 广州市客轮公司概况广州市客轮公司概况 8 2 1 公司成立背景 8 2 2 公司发展历程 8 2 3 客轮公司目前状况 9 2 4 本章小结 12 第三章第三章 广州市客轮公司转型前的困境广州市客轮公司转型前的困境 13 3 1 困境的产生 13 3 2 公司面临的处境 16 3 3 本章小结 16 第四章第四章 广州市客轮公司的战略转型广州市客轮公司的战略转型 18 4 1 公司内部改革 18 4 2 主营业务的确立与拓展 21 4 3 本章小结 31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部分案例分析部分 33 第五章第五章 转型时期的环境分析转型时期的环境分析 33 5 1 外部环境分析 33 5 1 1 政治因素分析 33 5 1 2 经济因素分析 35 5 1 3 技术因素分析 36 5 1 4 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37 5 2 内部环境分析 38 5 2 1 内部资源 38 5 2 2 公司的能力 39 5 3 分析 40 5 4 本章小结 42 第六章第六章 广州市客轮公司战略转型过程与成功因素分析广州市客轮公司战略转型过程与成功因素分析 44 6 1 转型动因分析 44 6 2 转型的结果 46 6 3 成功因素分析 48 6 4 本章小结 53 结结 论论 5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5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 58 致致 谢谢 59 附录一附录一 调研工作日程调研工作日程 60 附录二附录二 访谈提纲访谈提纲 61 第一章 绪 论 1 1 选题背景与实际意义 1 1 1 研究背景 外部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 环境的变化是企业不能控制的 企业要生存 求发展就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陷入困境的企业要扭转局面只有进行自身转变 进行战略转型 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广州市客轮公司 简称为客轮公司 成立于 1952 年 是一家国有企业 公司成立 之初主要是为广州市民提供渡江服务 水上公共客运交通业务一直处于增长态势 二 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1985 年曾创出年 11890 万人次的客运量高峰 九十年代 随着广州城市建设的发展 不断修建扩展珠江两岸的公路桥梁 水上公共 客运交通业务开始萎缩 到 2000 年 广州市跨江大桥增加了 4 座 共达到了 8 座 公 共汽车从 1990 年的 1800 辆增加到 2000 年的 6400 辆 使得客轮公司水上客运交通业 务难以为继 1993 年 公司当时的领导层为了扭转水上客运业务在竞争中的劣势 实 施 水上巴士 计划 投入 1000 万建造了九艘小型玻璃钢快艇 这一战略决策失误使 客轮公司几十年的积累损失殆尽 公司的运营雪上加霜 针对客轮公司的处境 上级主管部门 广州市公用事业局果断对客轮公司进行了 领导班子的调整 1997 年派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干部到客轮公司担任总经理 新领导 上任后对内部进行了组织机构的调整 并进行了资源整合 突出公司的竞争优势 并 积极寻找市场机会 2000 年 公司果断投入资源大力开发珠江夜游业务 进行了一系 列内部改革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公司成功实现了战略转型 在此背景下 本文以案例的形式 运用经济学 战略管理 营销管理等专业理论 和方法对广州市客轮公司战略转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1 1 2 研究意义 从中外企业成长过程中的经营实践来看 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个时期可能对原 来的发展方向 业务结构和经营地域范围进行重大调整 实施战略转型 众多战略家 和理论家们都意识到 战略转型是一场不得不做的 全面的 深度的企业变革 在国际上 许多企业经过转型获得了成功 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如美国 IBM 公司 芬兰诺基亚公司 日本的佳能公司等 在国内 格兰仕公司 联想集团等先后通过转 型获得了成功 企业成长的经历 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 国有 企业进行战略转型是国企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企业战略转型的研究具有理论意 义和参考价值 广州市客轮公司作为一家国有企业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浪潮中先是走入低 谷 之后抓住了市场机会 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竞争优势 通过公司资源和能力优势与 市场机会的匹配 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内部改革 获得了转型的成功 对广州市客轮公司战略转型案例的分析研究首先案例本身具有研究意义 一家国 有企业在走到存亡的关头能够生存并取得快速发展 本身就具有研究意义 并且该案 例研究对广州市客轮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经验 其次客轮公司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 问题以及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其控制措施和产生的结果对其他的国有企业有一定的借鉴 意义 1 2 文献综述 本案例的研究 需要理论的支持 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从国有 企业的转型 核心竞争力以及行业发展 公共消费行业 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 并作 为本文的理论分析依据 1 有关战略转型的参考文献 有关战略转型的参考文献 李业 朱七一 梁经锐在 企业战略转移的理论探讨 一文在评论了有关战略转 移的定义和特性基础上 对企业战略转移的动因 类型 转移程度的划分 决策分析 过程进行了探讨 作者对战略转移定义为 企业成长过程中某一时期所采取的重大战 略行动 战略转移是基于长远发展的需要 对企业的发展方向 目标 经营领域或地 域进行重大调整 改变原来的资源投向 形成新的经营模式 并且期望通过经营重心 的转移获得更大的收益 企业战略转移的特征为 1 重要性 2 时段性 3 联动 性 4 风险性 并且指出企业战略转移的三个动因 第一 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 第 二 环境变化带来的吸引力 第三 充分利用剩余经营资源 谋求更大的发展 通过 对企业战略转移案例的分析 该文从经营战略层面将企业战略转移分为市场区域转移 和经营领域 行业 转移两种类型 并且考虑到企业战略转移过程中的不同形态 将 每一种转移类型分为三种形式 对应于市场区域转移有 1 保留原市场 着重开发新 市场 2 逐步放弃原市场 着重开发新市场 3 迅速放弃原市场 集中力量开发新 市场 对应于经营领域转移有 1 保留原行业 着重拓展新行业 2 逐步退出原行 业 着重拓展新行业 3 迅速退出原行业 集中力量拓展新行业 该文最后对企业经 营重心转移程度进行了划分 并做出了企业战略转移决策过程的分析框架 朱俊 叶一军在 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转型研究 中指出 在企业经营环境变 得更加动态化和复杂化的情况下 战略己经成为企业能否长寿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 因素 而战略管理则成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 战 略管理者感到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 竞争的对抗性越来越强 竞争方式的 变化越来越快 竞争优势的可保持性越来越难 因此 如何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的变化 对企业战略做出正确的调整和改变 成为战略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该文认为 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 1 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 2 企业目标 战略及资源有效配置 3 技术创新 段培君在 我国企业战略转型的新使命 一文中指出 从中国企业战略转型的内 容来看 可以用八个战略转变来概括 1 向全球化战略的转变 2 向客户导向战略 的转变 3 向本土化战略的转变 4 向争夺新市场战略的转变 5 向新的融资战略 的转变 6 向核心能力战略的转变 7 向创新战略的转变 8 向扁平化组织战略的 转变 在企业战略转型的过渡期内 如何把积聚新的资源与利用好剩余资源有机地结 合起来 是一件需要作好的重要事情 林叶的 公司的战略转型 经验和教训 中以四通公司 联想集团 五粮液集 团 英特尔 IBM 中国家电企业向汽车业战略转型的经验和教训为依据提出企业战 略转型要解决好四个问题 一是是否要转型 二是向什么方向转型 三是选择什么时 机转型 四是如何实现转型 曹秀英 张德明 关于国企战略调整的一点看法 一文认为 一 对国有企业进 行战略调整是国企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 国有企业战略调整的重点是一个有进 有退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选择问题 三 国企退出后所得资金的用途 1 补充社会 保险资金 2 选择性的分配给应 进 企业 减少其资金短缺压力 吴丰在 论企业市场战略转型 从市场驱动到驱动市场 中认为驱动市场的标志 是它在两个方而实现革命性的创新 一是在为顾客提供的价值上实现非连续的跳跃式 创新 二是在企业运行上创新并执行独特的营运模式 驱动市场型企业的竞争优势主 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的发展战略趋向取决于对市场的洞察力而非传统的市场 调研 2 重新设定行业的市场细分 3 通过设定新的价格参考点来实现价值创 造 4 通过教育引导顾客来赢得销售增长 5 重构渠道 6 利用媒介传播品牌赢得 知名度和注意力 张英奎 王璇 企业战略转型中的组织结构对策 一文主要按照生命周期来讨论 企业的战略属性 根据生命周期的概念可分为 新兴成长型 高速发展型 成熟型以 及停滞或是衰退型四种类型 当企业战略定位后 不同的战略选择将使企业业务处于 不同生命周期类型下 不同类型的生命周期需要不同的核心能力的形成 以此为依 据 用价值工程的方法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并在组织结构设计中对关键部门及其职能 进行相应调整 综合上述文献 企业战略转型的过程包括发现战略变革动因 进行战略变革评价 和实施战略转型三个步骤 第一 发现战略转型的动因 从政策变化 环境变化和行 业竞争变化着手分析 第二 进行战略转型评价 评价对象 用户 产品 评价内 容 战略性评价 收益性评价 盈利性评价 第三 实施战略转型 2 有关企业竞争力的参考文献 有关企业竞争力的参考文献 从 1990 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 哈佛商业评论 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之后 核 心竞争力就成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彭剑锋在 打造企业核心力是关键 一文中指出 中国的企业要想摆脱企业变大 后面临的内部分权及外部生存危机和发展茫然的困惑 在现代经济浪潮中占有一席之 地 取得持续的成功 就必须接受转型 1 从企业家个人英雄主义走向依靠企业家团 队 职业经理人团队 实施分权与制衡 强化专业化管理 从个人随意性决策走向权 力智慧化 吸纳各方面的智慧 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与程序 使企业决策建立在集体 智慧的基础之上 2 从没有战略思考的个人打拼转向形成系统战略思维 找出企业核 心竞争力 从项目导向的投资思维转向产业战略导向的投资思维 从开辟新的利润增 长点的思维转向确立产业价值链竞争的思维 从先圈钱后找项目的融资思维转向以产 业战略需求拉动融资战略需求的思维 要么选择战略 要么走向灭亡 我们中国企业再不能把战略仅仅看作一个目标 而必须通过能力的再生真正实现战略以及战略转型所需要的系统变革 关注点要落在 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治理结构和组织 企业的战略转型首先需要治理结构的优 化和组织的再造 第二方面是产品与市场系统 企业要基于战略建立面向客户的研产 销一体化系统 第三方面是人力资源与文化 企业如何重新塑造自己的使命和追求 确立企业的战略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 构建基于能力和战略的人力资源系统 第四 方面是财务与资本 第五方面是企业家转型与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培育 白津夫在 现代企业的战略竞争与产业选择 文中提出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配 置资源 经济全球化就是以科技为动力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进行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 实现全球配置资源的过程 认为新的结构调整另一个重要之点是以寻求优势组合为着 眼点 以结构性扩张为主 进行生产 研发的全面渗透 从而提高生产的规模化程度 和对市场的控制力 作者认为现代企业发展已进入战略竞争时代 现代企业竞争不在 于短期的利润最大化 而在于长期发展并形成持续竞争优势 白津夫的 核心竞争力 理论与战略问题 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战略转 型为实践提出的 是管理理论不断创新的结果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在企业资源有效整 合的基础上形成独具的 支撑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这是企业长期制胜之根本核心 竞争力是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是企业集聚核心业务 开发核心技术和提高核心价值的 一整套战略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重在确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 加里 哈梅尔 Gary Hamel 普拉哈拉德 C K Prahalad 在 战略意图 中通 过研究指出西方企业竞争力下降 而远东企业日渐崛起的竞争战略差异 西方管理者 认可的战略模式核心是如何维持战略的一直性 而日本企业战略的核心是如何最大限 度地利用资源 第一种模式中 资源被分配到产品 市场单元 最高管理层假定每一项 业务都拥有成功实施战略所需要的所有关键技能 第二种模式中投资不仅按照产品 市 场单元来分配 还要按照核心能力来分配 第一种模式把竞争方向指向了对缝隙市场 的寻找 而第二种战略模式却引导企业去探索新的游戏规则 让老牌竞争对手的优势 失去用武之地 第一种模式强调寻找内在和固有的可持续性优势 而第二种模式强调 加快组织的学习过程 从而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建立新的优势 综合以上文献 核心竞争力如果与环境机会恰当地匹配 能为企业提供持续的竞 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能够使现有业务产生凝聚力 也能为发展新业务提供源动力 3 有关公共消费的参考文献 有关公共消费的参考文献 何文君在 对公共消费政府供给在转型经济中的思考 中指出 公共消费内在地 具有平等与效率的双重涵义 直接规定着政府的公共供给 鉴于我国传统公共消费下 变异的平等和较低的效率所发出的警示 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 在 转型经济中我国政府应在提供市场经济中的纯粹公共物品与矫正市场扭曲方面有所作 为 以保证必要的效率和公平 在社会效率增进中提高公共消费的供给水平 阿妮塔 麦加恩 Anita M McGahan 在 随行业变化轨迹而动 一文中指出 行 业沿着独特的变化轨迹演变 如果你能了解自身行业的变化 你就可以判断哪些战略 有可能获得成功 哪些战略会令人失望 如果不能洞悉整个行业正在发生何种变化 你就无法在自己的企业里进行合理的投资 企业的战略 也就是其获得投资收益的规 划 如果与行业变化的轨迹不一致 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李业 曾忻在 顾客不满意的反应 影响及抱怨化解策略 中认为 在日趋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 如何提高顾客满意度 维系顾客己得到企业界高度重视 然而 出于 主观或客观原因 无论是销售商还是生产商 难免会引发顾客在某些方面的不满意 顾客可能会抱怨或投诉 只有了解顾客不满意的原因 反应和后果 及时采取措施消 除顾客抱怨 才能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化解和消除顾客抱怨有以下几个常用策 略 1 耐心倾听 2 诚恳交谈 3 迅速处理 4 总结分析 5 提高产品和服务质 量 综合以上参考文献 可以看出 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动态化和复杂化 战略 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 企业面临的竞 争环境越来越复杂 竞争的对抗性越来越强 竞争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快 竞争优势的 可保持性越来越难 如何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 对企业战略做出正确的调 整和改变 成为战略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战略转型是重大的战略行动 经营重心发生 转移 战略转型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市场机会的把握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匹配 战略转型是处于困境中的国有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由于国有企业的 体制以及多年来形成的观念难以快速转变 战略转型的实施对国有企业来说尤为困 难 因此 探讨国有企业战略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3 1 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从理论入手 通过查阅文献 认识到本案例的研究意义 提出了理论上 的依据 并确定了研究方法 其次对案例进行了真实 准确的介绍 采用相关的理论 对案例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研究结果 本文的研究思路见图 1 1 客轮公司战略转型 选题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 公司概况 转型前的困境 战略转型 转型时期环境分析 战略转型分析 结论 案例正文案例分析 图 1 1 研究思路图 1 3 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根据研究内容来选取的 结合论文研究的内容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 方法 并且进行单一案例研究 本文拟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 实地考察 通过对客轮公司多次实地考察 与新 老员工的交流 获得了大量 的数据及资料 对客轮公司有了感性认识 2 深度访谈 通过对客轮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深度访谈 尤其是与推动 完成客轮 公司战略转型的余浩然总经理多次面对面的交流 对案例主体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通过深度访谈 对客轮公司战略转型过程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尤其是对当时领导 层的思路有了清晰的认识 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案例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本文对通过对客轮公司战略转型过程的客观陈述 然后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采用数 据 曲线和理论模型对客轮公司转型前后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总结 最后 对客轮公司 战略转型做出定性的判断 4 演绎与归纳相结合 演绎就是将归纳而来的客观规律运用于现象的分析 以及 从中发现新的规律 而归纳就是从众多相似性的事物中寻找共性 一般性 本文运用 管理学的理论对客轮公司这一案例主体进行分析 演绎 并归纳出本案例的结论 第一部分 案例正文部分 第二章 广州市客轮公司概况 2 1 公司成立背景 广州市客轮公司前身是广州市轮渡公司 成立于 1952 年 隶属于广州市公用事业 局 是广州市唯一一家从事水上内河客运的大型公交企业 由于珠江从东向西流过广 州市区 将广州市分为河南和河北两部分 广州市民如果要过江必须过桥或坐轮渡 从 1952 年开始 客轮公司就为广州市民提供渡江服务 曾经是沟通海珠 芳村与江北 老城区的主要交通动脉 也是连接黄埔长洲岛与市区的唯一交通方式 建国初期广州市只有一座跨江大桥 海珠桥 海珠桥于 1933 年 2 月 15 日建成 通车 1949 年 10 月 14 日 国民党反动派败退前夕炸毁了广州海珠桥 1950 年 10 月 海珠桥修复通车 在原来的桥墩上建起了钢桁下承桥 1974 年又在桥两边加建慢 车道 海珠桥现长 486 米 桥宽 33 米 人民桥 1967 年 5 月建成通车 是广州市区第 二座跨珠江的公路桥 桥长约 701 米 宽 19 米 在广州还只有海珠桥和人民桥的时 期 其他交通方式因地理条件或技术资金所限未得到发展 轮渡在广州的交通体系中 处于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可以说是广州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广州市客轮公司的成立是广州市政府为了发展珠江两岸交通 其首要任务是满足 和保障广州市民的生活 工作和出行的需要 承担的是社会责任 其次才是获取经济 收益 2 2 公司发展历程 根据调研的资料和客轮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意见 广州市客轮公司的发展历程可根据调研的资料和客轮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意见 广州市客轮公司的发展历程可 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952 1977 初创及单一经营阶段 广州市客轮公司成立 主要经营轮渡业务 首创珠江游 市场反应良好 文革期间被停办 第二阶段 1978 1998 初步的多元化探索阶段 轮渡业务快速发展 到九十年代开始出现萎缩 珠江游业务重新营业 受珠江污染影响经营状况开始滑坡 出租车分公司成立 经营状况良好 但规模太小 盈利能力较弱 甘泉二次供水公司成立 刚开始处于盈亏平衡状态 第三阶段 1999 至今 战略转型阶段 轮渡业务不断下滑 出现严重亏损 发展高档珠江夜游业务 主营业务从交通转为旅游 高档珠江夜游快速发展 接待游客数迅猛增长 占有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 成为客轮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甘泉分公司发展状况良好 不断拓展市场 现拥有大型客户 100 多家 美洁水上清洁公司成立 市场占有率达到 50 60 表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 力 2 3 客轮公司目前状况 广州市客轮公司是广州市公用事业局属下的大型公交企业 是广州市唯一一家从 事水上内河客运的国有企业 目前为全国规模第二大的客轮企业 成立初期主要经营 水上公共客运交通 为珠江两岸的广州市民提供渡江服务 随着公司业务的拓展 先 后发展了珠江水上旅游 出租汽车 广告制作 水上清洁 二次供水清洗 船舶修 理 水上工程施工等业务 进而成为以水上公共客运交通为基础 水上旅游为主业的 相关多元化企业 广州市客轮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 1934 5 万元 至 2004 年企业总资产为 1 46 亿 元 其中固定资产 1 06 亿元 现拥有市区码头 28 座 营运线路 17 条 客运船只 21 艘 车渡船 3 艘 旅游船 14 艘 豪华游艇 2 艘 水上清洁船只 29 艘 广州市客轮公司在经营出现危机后果断进行了战略转型 实行了相关多元化 由 下属的 6 个分公司经营 分别为白鸥旅游分公司 水上客运分公司 出租汽车分公 司 甘泉二次供水分公司 美洁水上清洁分公司 船厂 各分公司的业务经营状况见 表 2 1 表 2 1 客轮公司 2003 年主要业务经营状况 万元 珠江游二次供水水上清洁出租车水上客运 收入 3496553943451502 利润596 数据来源 广州市客轮公司 1 白鸥旅游分公司 白鸥旅游分公司主要经营水上旅游业务 重点推出了 珠江夜游 的特色旅游项 目 此外还包括环海珠岛游 黄埔军校游 莲花山游 南沙天后宫一日游等 分公司 现有职工 266 人 拥有 11 艘游船 其中有信息时报号 花城明珠 珠江明珠 珠水明 珠等多艘豪华游船 主要使用天字码头和西堤码头作为 珠江游 的营运码头 一九九九年以来 广州市政府共斥资四十多亿元 对珠江河道和两岸城市景点进 行了全面的整治和装饰 并实施了珠江河岸 光亮工程 把珠江一河两岸装扮得绚丽 多彩 成为广州的一大旅游亮点 由此带动了珠江水上旅游的发展 珠江夜游 从 2000 年起接待游客数也呈现了迅猛增长的趋势 1999 年全年接待游客总数 9 97 万 人 到 2003 年达到全年接待游客总数 64 1 万人 占有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 2003 年 当年实现了 3495 88 万元的营业收入 成为广州市客轮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白鸥旅游分公司目前已成为广州市拥有规模最大 服务最好的珠江游公司 其 珠江夜游 作为珠江上璀璨的明珠 曾先后接待过胡锦涛 江泽民 朱鎔基 李瑞 环 李岚清 尉健行 吴邦国 李长春 乔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多国来宾 现已接 待国内外游客数百万人次 深受各界人士喜爱 发展成为广州市的重点旅游项目 2 水上客运分公司 水上客运分公司主要经营广州市市区和周边地区的水上客运交通 轮渡 业务 兼营水上打桩 船舶供油等业务 一直为广州市客轮公司的基础性业务 对广州市的 水上公共客运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现拥有过江渡轮 28 艘 供油船 2 艘 航线 14 条 职工 427 人 在广州市客轮公司成立初期 水上公共客运交通业务处于发展态势 八十年代后 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1985 年曾创出年客运量 11890 万人次的辉煌佳绩 九十年代 随着广州城建的发展 跨珠江两岸的公路桥梁不断修建扩展 水上公共客运交通业务 开始萎缩 尤其是近几年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2003 年客运量仅达到 1700 万人次 营运 收入 1332 万元 由于轮渡业务的不断下滑 分公司近些年一直面临较大的亏损 由于 水上公共客运交通属公用事业 广州市政府每年给予一定的经营补贴 可以保证分公 司的正常运营 为了改变现有的经营亏损状况 分公司经营班子集思广益 除了对外承接水上打 桩 码头维修 对外批发零售船用柴油等业务 还利用现有的船只资源 将闲置的渡 轮经简单改装后 本着 低票价 高服务 的经营原则 推出了主要针对低层次消费 市场的珠江夜游 开辟了芳村酒吧街至中大北门广场的新线路 预期将成为分公司新 的利润增长点 3 出租车分公司 出租车分公司创立于 1985 年 主要经营出租车客运业务 每年能为公司带来稳定 的现金流入 出租车分公司现已由成立初期的 25 辆出租车发展到 100 辆 拥有固定场 地 2000 平方米 办公场地 978 75 平方米 设立了营运部 安监部 财务统计 办公 室 司机学习室等部门 为了给乘客提供安全 快捷的优质服务 精心打造 客轮 品牌 分公司逐步完善了营运 安全 技术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加强了对出租车驾驶 员业务知识 安全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 从而在实现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保证 了分公司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 4 甘泉二次供水分公司 甘泉二次供水公司于 1998 年初成立 主要经营水池清洗 自来水管道清洁等二次 供水业务 在同行业中当属规模较大的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盈利水平不高 处于盈亏 平衡的状况 近几年发展状况良好 目前公司拥有大型客户 100 多家 并与中国大酒 店 广州大厦 广州日报社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5 美洁水上清洁分公司 美洁水上清洁分公司主要经营珠江水面清洁业务 通过参加广州市政府的招标来 获得珠江分段清洁业务 中标后合同期一般为 3 5 年 现有江面清洁船 31 艘 主要负 责珠江洲头咀至洛溪桥 华南桥至渔珠码头 洛溪桥至洪圣沙的珠江水面清洁 甘泉 二次供水分公司和美洁水上清洁分公司由同一个经营班子管理 现有职工 88 人 6 船 厂 船厂主要负责公司营运船只的维修和保养 实行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 主要业务 来自于公司内部 也对外承揽一些业务 比如维修海事局和水警的船只 船厂现有职 工 40 人 厂里设备比较陈旧 一般工艺要求较高的业务都接不了 表 2 2 客轮公司 2000 年 2003 年财务状况 万元 年份 项目 2000 年2001 年2002 年2003 年 一 产品销售 主 营业务 收入 3 168 462 927 914 544 764 091 41 减 产品销售 营 业 成本 4 442 693 713 574 456 254 417 15 产品销售 营业 税金及附件 199 88177 09267 3299 42 二 产品销售利润 1 474 01 962 75 178 82 425 16 加 其他业务利润297 06443 44896 64759 00 减 管理费用1 602 971 502 681 646 421 677 15 财务费用28 33 30 12 6 55 0 80 三 营业利润 2 808 26 1 991 86 922 04 1 342 50 加 投资收益2 38 营业外收入8 3317 034 6083 61 减 营业外支出0 761 16450 0416 62 加 财政补贴1 530 001 400 001 400 001 400 00 四 利润总额 1 267 91 575 9932 52124 48 数据来源 广州市客轮公司 客轮公司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 使一个国有企业呈现勃勃的生机 为改善乘客渡 江环境 便利城市水上交通 促进广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客轮公司 2000 2003 年饿的财务状况见表 2 2 如今 广州市水上交通已焕然一新 营运船只由 原来的木壳船 水泥船变成了今天的钢壳船 玻璃钢船 客运码头已从原来的简易木 棚码头发展成今天功能完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码头 主营业务由水上客运转型为旅 游 为广州市打造了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广州市客轮公司作为一个转型成功的国有 企业 也在行业内享有了骄人的佳绩 客运量居全国交通系统轮渡行业首位 客运收入居全国交通系统轮渡行业首位 旅游客运量居全国城市水上旅游企业首位 旅游客运收入居全国城市水上旅游企业首位 旅游船数量居全国城市水上旅游企业首位 全国第一家开设江河水上旅游业务企业 在行业内第一个建立电脑自动售票系统 第一个在游船上使用四国语音同歩播出景点解说词 广州市客轮公司作为一家国有企业 能有如此骄人的业绩 实属不易 2 4 本章小结 广州市政府为了满足和保障广州市民的生活 工作和出行的需要 发展珠江两岸 交通 成立了广州市客轮公司 纵观广州市客轮公司的发展历程 客轮公司的发展经 历了三个阶段 初创及单一经营阶段 初步的多元化探索阶段 战略转型阶段 客轮 公司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 使一个国有企业呈现勃勃的生机 为改善乘客渡江环境 便利城市水上交通 促进广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广州市客轮公司 注册资本为人民币 1934 5 万元 至 2004 年企业总资产达到 1 46 亿元 成为以水上公 共客运交通为基础 水上旅游为主业的相关多元化企业 第三章 广州市客轮公司转型前的困境 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 客轮公司的轮渡业务量以平均每年 15 左右的速度下降 由 于主营业务大幅萎缩 员工收入也一直在低位徘徊 客轮公司从 1993 年开始出现亏 损 至 2000 年底累计亏损达 4736 万 经营陷入困境 3 1 困境的产生 1 突发事件 跨越珠江后航道 连接海珠区与芳村区的鹤洞大桥 1998 年 7 月建成通车 改善了 广州市海珠区与芳村区的交通状况 成为广州市区十大进出口之一的西南进出 口 2000 年年底 白鹤洞大桥实行年票收费制 这一收费方式的改变迫使广州市许多 车辆购买年票 不再通过轮渡过珠江 客轮公司经营了三十多年的渡车船业务也被迫 停止 整个分公司解体 所有员工失去工作等待重新安排 车渡分公司的员工无法接 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 58 名员工群情激昂 要集体到市委上访 主管水上业务的副总 经理张克忠无法控制局面 只好给总经理余浩然打电话请示 现任总经理余浩然 1995 年 10 月到广州市客轮公司任党委副书记 1997 年 4 月 担任广州市客轮公司总经理 之前担任过广州电车公司计调室统计员 输变电车间技 术员 团委副书记 调任客轮公司之前在广州市共用事业管理局任团委书记 担任广 州市客轮公司总经理时 34 岁 是一位即沉稳又有激情和活力的干部 这也是公用事业 局任用余浩然担任客轮公司总经理的主要原因 接到张副总电话的余浩然赶到车渡分公司 面对上任来多次经历的场面 余总先 请大家坐下来 倾听职工的抱怨 两个多小时以后 大家的情绪基本平静下来 余总 给大家详细分析了公司面临的处境 给分公司的 58 名员工提供了两个选择 第一 去 客轮公司的水上客运分公司工作 第二 领取经济补偿金 自己进行再就业 余总建 议大家选择第二种方式 并进行了坦诚的分析 车渡业务是客轮公司所有水上客运业 务中唯一赢利的业务 每年 700 万左右的收入 约 70 万元的利润 员工工资水平也高 于水上客运分公司 如果选择去水上客运分公司就业 工资要降低 同时 现在各分 公司都是采取竞争上岗 由于车渡业务与水上客运业务不同 现在去水上客运分公司 工作 到竞聘时与水上客运分公司老职工竞争没有优势 再下岗连经济补偿金都没有 资格领取了 最后 余总诚恳地对大家说 虽然现在公司困难 无法安排你们 但请 大家相信我 我一定会带领客轮公司走出困境 等公司的处境好了 公司一定会再请 大家回来 余总的坦诚获得了大家的信任 员工离开时对余总说 余头 我们相信 你 余总请张副总先回总公司通知财务科准备车渡分公司员工安置的相关工作 自己 在车渡分公司的办公室坐了下来 问题暂时解决了 但这样救火队员的工作不能再无 休止的继续下去了 当然 社会稳定是大局 作为一家国有企业 客轮公司有责任处 理好员工分流安置的工作 处理完这件火烧眉毛的大事后 余总的思绪回到了客轮公 司的发展过程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公司陷入困境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 余浩然总经 理将公司出现经营危机的内外原因归纳为如下几点 1 领导层经营决策失误的 领导层经营决策失误的影响影响 客轮公司成立初期取得了快速发展 由于环境的变化 客轮公司从九十年代开始 经营日益艰难 1993 年公司开始亏损 面对亏损 当时领导层通过多次讨论 并对公 司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 认为轮渡还会有发展空间 公司的主营业务竞争力差主要 是由于轮渡与其它过江交通工具相比较乘坐环境差 速度较慢 舒适性差造成的 只 要改善渡船的条件就可以与其他交通工具竞争 因此公司决定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轮渡 条件 实施 水上巴士 的业务增长战略 公司将成立以来所有积蓄倾囊而出建造高级快艇 在造船的过程中发现 按照客 轮公司的速度性和舒适性的要求 国内的发动机根本无法满足 不是动力性能不足就 是噪音太大 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