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学案许昌六中 岳晓清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预习案 (一课时)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知识梳理;圈点勾画你喜欢的词句,写上批注。2、标注每一段的序号;熟记基础知识。3、阅读资料助读部分,筛选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4、将预习案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5、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炫耀( ) 称职( ) 滑稽( ) 赏赐( ) 爵( )士 御聘( ) 骇人听闻( ) 随声附和( ) 勋( )章 钦差( ) 妥当( )2、给下列词语释义:滑稽: 精致: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称职: 炫耀: 呈报: 二、资料助读 知识链接(补充资料):(一)童话的有关常识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语言通俗、生动。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奇特的幻想性和强烈的夸张性。其中幻想性是童话的根本特征。但是这种幻想从根本上讲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它是将生活的本质通过幻想的形式加以集中,概括,提炼,升华,给人以折光的反映。这种幻想又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情节虽离奇可笑,但必须合情合理。童话的重要特征是夸张。夸张既是写作方法,在一般的记叙和描写中都会以句子的形式出现。(二)著名的童话故事1、童话集(1)安徒生童话,是丹麦的安徒生写的故事,其代表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2)格林童话,德国的格林兄弟收集的故事,如小红帽、青蛙王子、灰姑娘、睡美人。 (3)鹅妈妈的故事是法国夏尔佩罗的著作和收集的法文故事,如灰姑娘,穿靴子的猫,小红帽,鹅妈妈。 (4)阿里巴巴的故事是由民间收集的一些适合孩子而且富有哲理性的故事组成的 。 (5)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故事集,但其中一些故事不能算作童话。 2、独立童话故事美女与野兽、糖果屋、杰克与豌豆、三只小猪、虎姑婆、爱丽丝梦游仙境、小鹿斑比、小王子、姜饼人、罗宾汉三、课文预习导航1、以小队为单位分角色感情朗读课文2、复述故事情节,概括故事内容。3、请写出你的初读感悟。四、我的疑问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导学案 (两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童话的有关知识。 2、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3、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敢于说真话的品格。学习方法:自主预习、朗读理解、合作明确、拓展练习导学过程:一、明确目标(齐读目标,明确方向)二、自主学习,感知文本。1. 分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朗读要求:(1)使用普通话,语言流畅(2)尽量模仿人物的语气、语调(3)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1)旁白: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 (2)皇帝:语调傲慢、神情自负。(3)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4)老大臣: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5)诚实的官员:故作姿态,语调低沉。 (6)骑士们:随声附和。(7)典礼官:讨好皇帝,语调温柔。 (8)百姓们:不敢说真话,心里明白。(9)小孩子:天真单纯,高声叫了出来。 (10)小孩的父亲:说话坦然,但声音较低。2. 初步感知文章内容(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以谁为中心人物展开情节的?如何展开情节的?(2)根据理出的顺序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合作学习,深入文本。(一)如此皇帝1、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皇帝爱新装的?爱新装的皇帝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骗子是怎样诱使皇帝上当的?听了骗子的话皇帝有什么反应?为什会有这样的心理?3、皇帝也一心惦记着布料,为什么却先派大臣去看衣料?4、皇帝去看布料的情景怎样?他又是如何穿新装的?5、裸体游行的皇帝听了老百姓的真话以后反应如何?为什么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为什么不将游行结束呢?我看到了一个这样的皇帝:(二)这样的大臣1、课文怎样描写老大臣看衣料的?老大臣为什么不说真话?2、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另一位官员看衣料的?和描写老大臣看布料有什么不同?我看到了一个这样的大臣:(三)这样的百姓1、皇帝全身赤裸的游行,百姓的反应如何?2、为什么小孩敢说真话?百姓最后为什么也说出了真话?我看到了一个这样的百姓和小孩: (四)如此社会风气从皇帝、大臣、百姓的表现,你认为当时的社会风气如何? 四、拓展阅读(一)阅读叶圣陶续写皇帝的新装那个光着身子的皇帝在游行受到嘲笑后恼羞成怒,当场宣布:“谁再说坏话,立即处决!”结果四五十人被就地处死。从此,皇帝再不穿别的衣服。有一次,他的爱妃陪他喝酒,无意间讲了一句:“啊呀,把胸膛弄脏了!”另一次,一位大臣辞职后说:“再不用看不穿衣服的皇帝了。”都因犯了皇帝的禁令而被杀。有一次皇帝巡行京城,因为经过的街道多,说笑的老百姓也越多,皇帝竟杀了一千多老百姓。有一个慈心的老大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想了一个办法,去对皇帝说:“您向来喜欢新衣服,还是另做一套新的换上吧!”可是皇帝硬说这套神奇的衣服永远不会旧,把他关进了监狱。终于有一天,皇帝要杀老百姓时,大家一起扑上去打皇帝,兵士和大臣也倾向了人民那一边,皇帝身体一软就瘫倒在地上。于是大家就推举那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就当上了皇帝,造福于民!(二)为皇帝的新装续写一个结尾,注意使用想像和夸张。 黑 信导学案预习案(一课时)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知识梳理;圈点勾画你喜欢的词句,写上批注。2、标注每一段的序号;熟记基础知识。3、阅读资料助读部分,筛选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4、将预习案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5、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一、资料助读-作者介绍哈谢克是捷克近代著名作家,有“捷克散文之夫”之称,他最著名的著作是长篇小说好兵帅克。他一生浪漫不羁,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还写过剧本,作品十多分,大多是讽刺小说。二、基础知识1、给下列划线的生字词注音:簇拥( ) 晴天霹雳( ) 嗫嚅( ) 社稷( ) 诏书( ) 岔子( ) 怠慢( ) 谒见( ) 琢磨( ) 倒背如流( ) 煞白( ) 枢( ) 朕( ) 2、解释下列词语晴天霹雳:倒背如流:踌躇满志:一鸣惊人:嗫嚅:谒见:社稷:三、课文预习导航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迅速读课文。2、思考下列问题,初步感知文章内容(1)什么是黑信?黑信的内容是什么?(2)国王接到“黑信”有什么反应?又是如何处理的?(3)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四、我的疑问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导学案(一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2、与皇帝的新装比较阅读,探究二者写法上的差异。学习方法:自读、讨论、交流、展示、点拨、归纳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齐读目标,明确方向)二、自主学习,感知文本。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围绕线索,理出文章思路。三、合作学习,深入文本1、你怎么看待文中的国王?2、黑信中的警察局长与皇帝的新装中的大臣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命运?这个警察局长是聪明人还是愚蠢的人?3、皇帝的新装没有指出具体的国家、时代,孩子也没有姓名,黑信则国家和国王都有名字,两篇不同的写法,各有什么好处?四、拓展阅读 结合本文,谈谈今天的社会现象。狼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2. 掌握生字生词。“之”“其”“以”的多种用法。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4能举例说明通过动作、神态刻画形象的特点。学习重点:掌握生字生词,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学习难点:“之”“其”“以”的多种用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想: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是学生进入初中首次接触文言文,而且本课的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本文可用三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预习案 (一课时)一、你知道哪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俗语? 请写在下面。 二、资料助读 1、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2、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清初著名小说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高祖、曾祖都是秀才。其父连个秀才也末考取,不得不弃儒经商。在家庭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他自幼热衷功名,十九岁就中了秀才,名震乡里,以后却屡试不第,直到七十一岁才被取为贡生。蒲松龄一生穷愁潦倒,三十岁时,因“家贫不足自给”,应朋友孙蕙之请,到江苏宝应县充任幕宾。这次远游使他亲身体验了官场的生活,也收集了不少写作素材。可是幕宾生活使他十分厌恶,只一年便告辞还乡。此后几十年他一直在穷乡僻壤授徒为业,七十岁撤帐回家,七十五岁故去。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识记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缀 窘 苫 蔽 弛 眈 瞑 隧 尻 黠 2、听范读,注意节奏 示例、用“/”标示句中语气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场主积薪其中 3、自读课文 导学案 (两课时)第一课时四、译读课文,理解文意1、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边读边翻译课文提示:学习文言文,一般要注意下面几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还有常见虚词的用法。就本文而言,我们讨论下面几种。 ()一词多义: 止: 止有剩骨 ( )/一狼得骨止 ( ) 意: 意暇甚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 ) 敌: 恐前后受其敌 ( )/盖以诱敌 ( ) 前: 前狼又至 ( )/狼不敢前 ( ) 乃: 屠乃奔倚其下 ( )/乃悟前狼假寐 ( ) ()词类活用 1)一屠晚归 ( ) 2)狼不敢前 ( ) 3)其一犬坐于前 ( )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5)一狼洞其中 ( ) ()虚词用法1)之 又数刀毙之 (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 久之 ( ) 两狼之并驱如故 ( )2)以投以骨 ( ) 以刀劈狼首 (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盖以诱敌( )、根据重点词句意思,小组以竞赛方式,口头翻译各段落、到讲台讲述狼的故事,师生评议参考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第二课时五、合作研讨,分析课文。 1、这个故事虽然很短,但情节完整曲折而紧张。请同学们按照开端、发展、进一步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用一个字填空,归纳出课文情节。归纳:开 端: 屠户 ( ) 狼 发 展: 屠户( ) 狼 进一步发展: 屠户( ) 狼 高潮和结局: 屠户( )狼 2、质疑 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学生归纳: (1)贪婪凶恶: (2)狡诈阴险:3、本文语句写得很精妙,请学生跳读全文,标示美妙的语句,然后用“ 写得好,写出了(表现了) ”的句式组织语言,在班上作精彩发言。 示例:“晚归”的“晚”字写得好,写出了时间,表现屠户在晚上无人时走路,环境十分险恶。 4、合作探究,深层体会。分析结尾一段的意义。 (1)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2)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3)作者是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旨意的,但有人认为这个故事表现了屠户敢于斗争的精神,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五、课文总结 本文写的是两只狼和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结果却双双毙命与屠户的刀下。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说虎自学指导一、资料助读-1、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现在属浙江)人。元末进士,历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因受排挤而弃官归隐。元至正8年(1348),方国珍在庆元(现浙江宁波)起义,江浙行省元帅府起用刘基为都事。他力主征讨,反对招安。方国珍买通朝廷权贵,刘基又多次受斥责、排挤。大约在至正14年(1354),刘基再次弃官返乡,率地方武装在山中扎寨自保。至正20年(1360),应朱元璋之请来到应天府(现在南京),向朱元璋陈述“时务十八策”,受聘为谋士。在朱元璋起义军发展壮大、消灭异己、北伐灭元、统一中国中都起了重要的决策作用。明王朝建立后,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参与制订历法、建立和整顿军政制度,功勋卓著。洪武3年(1370),封诚意伯。次年,为逃避官场政治倾轧告老还乡。洪武7年(1374),受宰相胡惟庸诬陷被羁留南京,忧愤成疾。次年病死(一说为胡惟庸派医生治病时药死)。刘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诗文家。著有郁离子、复瓿集等,后人合编为诚意伯文集20卷。散文富有形象性,文风奔放,短篇简赅精悍,一扫元末卑弱风气。诗歌顿宕古朴,以雄浑见长。二、翻译课文,熟记重点词语1、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于: 不啻( ):之: 食于虎:2、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寝: 处:故: 一:3、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为: 是故:类: 足:4、一词多义于:(1)于人不啻倍也。 (2)则人之食于虎也之:(1)故人之为虎食者(2)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5、特殊句式:(1)故人之为虎食者(2)则人之食于虎也参考译文老虎的力气跟人比,不止大一倍。老虎有锋利的爪牙,人没有锋利的爪牙,老虎又有成倍于人的力气,那么人被老虎吃掉就不奇怪了。然而老虎吃人的事并不常见,而人却常常在老虎皮上坐卧,为什么呢?(因为)老虎用力气,人却用智慧;老虎利用自己的爪牙,人却能利用工具。所以力气的作用只是一,而智慧的作用则是百,爪牙的作用分别只是一,而工具的作用则是百,凭藉一来和百敌对,虽然勇猛却一定不能取胜。所以被老虎吃掉的人,是有智慧和工具却不能利用的。因此世上只懂得用力气却不用智慧,以及只懂得凭藉自身的作用却不懂得借助别人的作用的人,都跟老虎一个样,老虎被人捕获并且让人在虎皮上坐卧,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三、探究文章的主题思想本文借虎喻人,说明不懂得运用智慧,不会凭借外界的力量,只凭自己的力量一味蛮干,就必然招致失败的道理。童区寄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掌握课文大意,理解常用实词意义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4学习区寄临危不惧、沉着自救、智斗歹徒的精神。学习重点:1掌握重点词句意思2体会本文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习难点:1一词多义、词类活用2侧面描写及作用课时安排:3课时学习过程:预习案 (一课时)一、你知道哪些少年英雄? 请写在下面。 二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人称柳河东。生于长安,幼敏悟。4岁时,母亲教古赋14篇,都能背诵。贞元九年,进士及第。这时,他在功名仕途上,都比较得意。805年,唐顺宗即位,33岁的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协助王叔文改革,为反对宦官擅权割据,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革新因遭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失败。宪宗即位,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十年,艰苦生活的磨练,辛勤的创作,使他在文学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元和十年,他奉诏回京,但旋即又改贬为柳州刺史。柳州所处荒僻,环境恶劣,柳宗元尽力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4年后卒于柳州,年仅47岁。世人称他为柳柳州。、写作背景童区寄传是在柳宗元第二次贬官柳州时所作。这时他再次失意,然而他并没有放弃政治热情。柳州当时人烟稀少且蛮荒落后,各地毒蛇遍野,疾疫流行,是个民不聊生的地方,且社会非常不平等,许多人被贩卖来当奴隶,遭受残忍的待遇。然而当政者却只顾私利而罔顾百姓痛苦,因此他希望改变这种陋习。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3、文体知识-传 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识记字词,扫清阅读障碍。(1)注意字音区寄 郴州 荛 栗伺遽 疮、听范读,注意:句读、停顿、语气、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准句读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读出韵律。(如:“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语调宜急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复述并概括故事情节。()区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导学案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译读课文,理解文意(一)借助注释或工具书,尝试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小组内互助解决。提示:学习文言文,一般要注意下面几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还有常见虚词的用法。就本文而言,我们讨论下面几种。1、通假字(1)之虚所卖之 (2)寄伪儿啼,恐栗2、词类活用(1)布囊其口 (2)彼不恩我:(3)岂可近耶 3、一词多义(1)之虚所卖之 吏护还之乡 贼易之(2)愿以闻于官 幼愿耳(3)贼二人得我 力上下,得绝4、重点文言实词(1)二豪贼劫持,反接 (2)贼易之(3)植刃道上 (4)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5)郎诚见完与恩 (6)持童抵主人所:(7)因取刃杀之 (8)遽曰(9)市者良久计 (10)以缚即炉火烧绝之(11)虚吏白州 (12)因大号5、特殊句式(1)彼不我恩也(2)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6、古今异义(1)贼易之 (2)虽疮手勿惮(3)复取刃杀市者(二)根据重点词句意思,小组以竞赛方式,口头翻译各段落(三)指生到讲台讲述区寄的故事,师生评议参考译文 区寄是郴州一个打柴放牛的孩子。(有一天)在放牛打柴的路上,两个强盗把他绑架了,反背着手捆起来,又用布蒙住他的嘴,带到四十里外的集市上去卖。区寄假装哭鼻子,害怕得发抖,表现出一副小孩的常态。强盗满不在乎,对着喝酒,喝醉了。一个强盗离开去谈生意;一个躺下来,把刀插在路上。区寄偷偷地看他睡着了,把手上的绳子靠在刀刃上,一上一下用力地磨,把绳子磨断了,趁机拿起刀,杀死了那个睡觉的强盗。区寄还没有跑出多远,谈生意的强盗回来了,抓住区寄,大吃一惊,打算杀死他。区寄连忙说:“做两位郎君的僮仆,怎能比得上做一位郎君的僮仆呢?他对我不好嘛(所以我杀了他);您果真能保全我,好好待我,无论怎么办都行。”那个强盗盘算了很久,心想:“与其杀掉这个孩子,哪比得上卖掉他?与其卖出去两人平分货款,哪比得上我一个人独吞?多亏这孩子杀掉了他,太好了!”立即把他同伴的尸体藏好,带着区寄到窝主家(过夜),把区寄更结结实实的捆好。半夜时分,区寄转动身子,把绳子就着火炉烧断,尽管手烧伤了也毫不畏怯;又拿起刀杀死了那个谈生意的强盗。接着就大喊起来,惊动了整个集镇。区寄(对众人)说:“我是区家的孩子,不应当做僮仆。两个强盗绑架了我,我幸而杀死了他们俩。我愿意把这件事向官府报告。”集镇的官吏向州官报告了这件事,州官又向大府报告。大府把区寄召来看看,原来是个老实的孩子。刺史颜证很赞赏他,想留他做小差吏,区寄不肯,(于是)赠给他衣服,派差吏护送他回乡。乡里掳人的强盗都不敢正眼看他,谁也不敢从他家门口走过,都说:“这孩子比秦武阳小两岁,却杀了两个大强盗,怎么能去碰他呢?”第二课时三、合作研讨,深入阅读1、理清文章结构:教师提示:本文条理清楚,线索分明,可以按事件的发展顺序划分层次(1)学生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2)小组组长交流,并阐述充足理由,集体矫正2、分析人物性格:方式:学生自我探究,用批注阅读法在书上标识,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以“我心目中的区寄,是一个少年英雄”形式回答,并且阐述理由。(空白处应尽量填恰当的词语、短语或成语)相互质疑,合作探究。3、师生共同分析写作特色:点拨:(1)在刻画区寄的形象时,采用了哪种描写方式?结合课文回答(2)文中哪些地方属于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四、积累迁移:1谈谈你学完本文后受到了哪些启发?2联系现实畅谈,你遇到这类事情怎么办?3以“区寄,你真是好样的”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李寄自学指导一、资料助读1、干宝简介 干宝(?336),字令升,新蔡(现在属河南)人。少勤学,博学多才。晋怀帝永嘉五年(311)渡江后,召为佐著作郎。晋愍帝建兴三年(315),因平定叛乱有功,赐爵关内侯。晋元帝建武元年(317),王导上疏建言宜备史官,乃命干宝兼领国史,后辟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等官。卒年约近五十。 干宝是东晋著名的文史学家,著述颇丰。所著晋纪20卷(已佚),时称“良史”。此外还有易、礼和春秋左氏传的注、论,干子、百志诗等多种,均已散佚。所著搜神记为东晋以来志怪小说中的重要著作,原本30卷,已佚;今本20卷,为明人胡应麟所辑,已非原貌。中华书局版今人江绍楹校注本较好。据作者自序,干宝写作此书的用意在于“发明神道之不诬”,宣扬鬼神迷信、因果报应。但书中也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描写细致生动,情节也较完整,故事虽多神异怪诞,想象却瑰丽奇幻。2、关于搜神记搜神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神话小说集。搜神记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它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二、识记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啗( ) 吞啮( ) 咋( ) 诣( ) 石( )髑髅( ) 咤( ) 愍( ) 斫( )三、翻译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一)通假字1、欲得啗童女年十二三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