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教师发展_第1页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教师发展_第2页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教师发展_第3页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教师发展_第4页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教师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教师发展 中国陶研会教师教育专委会常务委员副会长陕西教育学院教授 李岩 毛泽东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江泽民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 促进教育改革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 一代巨人 郭沫若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 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宋庆龄 万世师表 一 陶行知生平简介 陶行知 1891 1946 出生在安徽歙 she 县的一个清苦农家 他自幼聪明好学 免费入塾读书 1906年 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 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曾经写下了 我是一个中国人 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 的座右铭 1914年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后 便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 最初攻读市政 后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 师从杜威 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 陶行知原名文睿 辛亥革命时期 陶行知先生还深信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 知行合一 学说 改名 知行 1934年2月 陶行知主编的 生活教育 创刊 陶行知发表了 生活教育 普及什么教育 小先生 等多篇文章 同年的7月16日他在 生活教育 上发表 行知行 一文 主张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并正式改名为陶行知 1917年陶先生从美国哥仑比亚大学毕业回国 任南京高等师范学堂教授 教务长 南京高等师范学堂改组为东南大学后 他又任东南大学教授 教育系主任 1923年任北京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 1927年辞职 到南京从事乡村师范即晓庄师范教育试验 亲自参加晓庄师范的建校劳动 创立 生活教育 理论 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 杜威提倡进步教育反对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理论 赫尔巴特 1776 1841 德国唯心主义的哲学家 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重视教师 教科书和课堂教学 主张教育是生活的准备 忽视儿童和儿童在校的生活 杜威针对赫尔巴特的缺点 提出 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和 儿童中心主义 主张儿童在学校应该有他的生活 学校应办成是社会的缩影 使儿童在学校过真正的社会生活 而不只是生活的准备 陶行知指出杜威教育理论的不足处 认为 学校即社会 教有即生活 这好比一个笼子里囚着几只小鸟 养鸟者顾念鸟儿寂寞 搬一两丫树枝进来 以便鸟儿跳得好玩 或者捉几只生物来 给鸟儿做陪伴 小鸟是比较舒服了 然而鸟笼毕竟还是鸟笼 决不是鸟的世界 所可怪的是养鸟者偏偏爱说笼是鸟世界 而对于真正鸟世界的树林却一概抹煞 而不加承认 陶行知认为学校这种社会是太狭小了 太不够了 所以他把杜威的 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翻了半个筋头 加以改造 创造性地提出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即 生活教育 理论 陶行知认为只有先做到 社会即学校 后才能讲 学校即社会 只有先做到 生活即教育 才能讲 教育即生活 陶先生的理论虽源于杜威 但却远远超过杜威 二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一生的教育著作和教育思想丰富而浩瀚 他的教育代表作有 中国教育改造 教学做合一讨论集 普及教育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及其方案 怎样做小先生 育才学校手册 行知教育文选 陶行知论普及教育 陶行知论乡村教育改造 陶行知论师范教育 等 经后人整理主要收集在 陶行知全集 8卷本 湘版 陶行知全集 12卷本 川版 陶行知教育论著选 陶行知教育文选 里 陶行知一生从事过很多教学实践活动 形成了很多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思想职业教育思想女子教育思想国难教育思想战时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思想民主教育思想普及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 社会教育思想平民教育思想乡村教育思想农民教育思想师范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思想艺术教育思想体育教育思想成人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丰富的教育思想里 生活教育思想是最能体现陶行知个人风格 深深刻上陶行知个人烙印的教育理论体系 陶行知一生的教育活动及教育思想的发展变化都是他在教育实践中贯彻实施生活教育思想的过程 可以说 生活教育理论是贯穿陶行知教育思想始终的一根红线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 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 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因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是生活决定教育 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 二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认为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 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三 生活需要教育 陶行知说过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 生活所自营 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三 陶行知 生活教育 思想理论分析 生活教育 思想理论 三个命题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 包含三层基本涵义 1 生活决定教育 是教育的中心 教育来源于生活 生活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教育的性质和内容 对此 陶行知说 过什么生活 便是受什么教育 过好的生活 便是受好的教育 过坏的生活 便是受坏的教育 2 教育对生活具有反作用 即能改造生活 陶行知认为教育应当是为生活服务的 应该以促进生活的向前向上的发展为动力 为生活的需要而办教育 他说 我们要用前进的生活来引导落后的生活 要大家一起来过前进的生活 受前进的教育 3 生活和教育共始终 我们每个人有 生 便会 有生活 有生活即有教育 所以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 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 进棺材才算毕业 我们要对众人养成的态度是 活到老 做到老 学到老 社会即学校 是指 生活即教育 的范围 是有关教育组织的论见 包括以下几重涵义 1 生活教育的范围不局限于学校生活 而是整个社会生活 它是借助学校教育这个形式 与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的整体教育 是 活 的教育 2 社会即学校 使 读书 的教育变成 行动 的教育 因为 社会即学校 是在 生活即教育 和 教学做合一 的理论导引下产生的 老教育坐而听 不能起而行 新教育却是有行动的 3 社会即学校 可使教育对象从 小众 的教育变成 大众 的教育 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 在生活里 对事说是做 对己之长进说是学 对人之影响说是教 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 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陶先生对 教学做合一 非常重视 把它立为晓庄师范的校训 教学做合一 就是事怎样做就怎样学 怎样学就怎样教 教的法子 要根据学的法子 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教学做是一件事 不是三件事 要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二学的是学生 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彻对己说是学 对人说是教 做是学的中心 也就是教的中心 在 教学做合一 中做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陶行知有一个形象的比喻 行动是老子 思想是儿子 创造是孙子 陶行知反对教师 教死书 死教书 教书死 学生 死读书 读死书 读书死 这种陈腐的教学方法 它针对注入式的 教授法 只注意教师的教和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而提出来的 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 不仅要注意教师的教 教学这个概念 就是由陶行知先生首先提出来的 过去教学叫教授 教学法叫教授法 陶行知认为需要改变 提出以教学代替教授 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 第一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 教学生学 光教书不注意学生学是不对的 注意了学生学习而不教会他们怎么学也是不对的 好的先生不只是教书 不只是教学生 而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使学生掌握自学的本领 自觉主动地到世界上去学习一切知识和一切真理 第二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这样 教师就费力少而成功多 同时学生也就能够乐于学 怎样学就须怎样教 学得多教得多 学得少教得少 学得快教得快 学得慢教得慢 这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第三 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 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 做教师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 并不是贩了一些知识 就可终身卖不尽的 教师必须学而不厌 才能诲人不倦 否则年年照样画葫芦 教学的工作就陈旧枯燥 了无长进 生活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1 与传统教育理论区别的特征 1 传统教育理论以死的知识为中心 而生活教育理论以活的生活为中心 2 传统教育理论是教育等于教书和读书 书本是中心 而生活教育理论是教 学 做合一 是行动 是创造 做 是中心 3 传统教育理论是封闭式教育 而生活教育理论是开放式教育 2 生活教育思想的根本特质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 四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当代教师发展 关于教育重要地位 教育重要性问题 古今中外 许多思想家 教育家发表过各种意见 学记 玉不琢 不成器 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别林斯基 1811 1848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 哲学家 文学评论家 教育是伟大的事业 人的命运决定于教育 杜威 教育不但能发展儿童与青年 并能发展将来的社会 陶行知 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陶行知以完全中国化的语言 十分到位地突出了教育的重要地位 对我们今天深入理解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是一种极深刻的启示 教育地位与作用 教育精神 1 爱满天下 有教无类博爱精神2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奉献精神3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精神4 发前人所未发 明今人所未明创新精神 5 学生是太阳 教师是地球学生第一的精神6 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开拓精神7 为一大事来 做一大事去敬业精神8 利用社会的力量办教育 根据社会的需要办学校开放进取的精神 3 教师职业道德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是陶行知先生崇高师德的写照 要学生做的事 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学的知识 教职员躬亲共学 要学生的规矩 教职员躬亲共守 我们相信这种共学 共事 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两心三精神 两心 信仰心和责任心 三精神 共和精神 开辟精神和实验的精神 信仰心 陶行知先生说 教师要 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 而且不是一时的 是永久有益于世的 责任心 陶行知先生说 纸上的教育改造能有多大的效力 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改造 共和精神 陶行知先生说过 新教师要有共和精神 不可摆出做官的态度 事事要和学生同甘苦 参与到学生里面去 指导他们 开辟精神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现如今我们提倡的探究式学习 研究型学习 创造教育等在本质上有着其共通之处 都是要有独出心裁的创新精神 即开辟精神 实验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说 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人 如果想自立 想进步 就须胆量放大 将实验精神 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 不怕辛苦 不怕失败 德国十九世纪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叶圣陶认为 教的目的是为了最终达到不教 陶行知则说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 而在教学生学 简洁 深刻 语出惊人 但准确反映了客观规律 教师责任 教师态度 1 学习观 首先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其次 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追求高超的教学艺术 2 教学观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 教学生学 并且还要重视 做 教会学生学习 教会学生为人处世 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 情感 兴趣等非智力因素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一是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全面育人全体学生 全面发展三是为人师表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4 教学方法 1 以教人者教己 先学后教 为教而学 一面教 一面学 以身作则 2 启发式教学陶行知主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要让学生了解方法的形成过程 所以教师不能拿现成的知识和方法直接来传授给学生 而是要把解决问题探索结果的程序安排妥当 设法创造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发生相似或相反的联想 启发学生自己将方法或结果找出来 只有这样运用启发式教学 才能够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迁移 去解决其它更多更深的问题 3 讨论法 陶行知认为讨论法有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可交换知识 二是可彼此鼓励 三是可互益兴趣 陶行知也提出讨论法的四忌 一忌闲谈 二忌盲从 三忌成见 四忌武断 陶行知还有着自己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这比如 关于如何指导学生做学问 陶行知提出了 十字诀 和 八问 来指导教学 十字诀 一序 循序渐进 二勤 业精于勤 三恒 持之以恒 四博 博览群书 五问 不耻下问 六记 做好笔记 七新 温故知新 八专 专心致志 九思 多加思考 十创 敢于创新 八问 什么事 什么人 什么缘故 什么方法 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什么数目 什么动向 教育是事业 其意义在奉献 教育是科学 其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 其生命在创新 本讲座借鉴了以下专家 学者的研究成果 1 方明编 陶行知教育名篇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 2 胡国枢 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