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章劳动供给分析 第一节劳动力与劳动供给 3 1 含义 劳动力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 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 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 劳动力是一个相对概念 与各国的法律规定有关 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人口状况 教育制度 劳动力自身的生理特点等因素 规定了不同的就业年龄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范畴 劳动力中的就业者和失业者 一 劳动力范畴分类 劳动力定义下的几层意义 第一 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在人的意识支配和控制下的 具有再生性的生物力 第二 老大老实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即马克思所指出的人在生产使用价值的活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第三 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之中的能力 第四 劳动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第五 劳动力和劳动不是同一个概念 2 劳动力界定要素 劳动年龄和劳动能力的界定直接影响到劳动力范畴的大小 1 劳动年龄 在人口统计学中 通常把15 64岁的人口作为劳动适龄人口 2 劳动能力 是指人们生产使用价值时发挥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取决于身体健康程度 文化科技水平以及劳动经验丰富程度等 在劳动能力的界定上 世界各国都把因伤 病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排除在劳动力资源之外 但是对于退休人员的处理存在国别差异 美国将这部分人作为具有劳动能力对待 6 我国的劳动力范畴 劳动力资源总数 从业人员 职工 城镇失业人员等中国成年人口劳动力分类图 3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 中国 7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 中国 劳动力资源总数 指在劳动年龄内 具有劳动能力 在正常情况下 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 劳动力资源的范围为 在劳动年龄内 16周岁以上 有劳动能力 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 不包括在押犯人 在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 以及16岁以下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 经济活动人口 16岁以上 有劳动能力 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 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8 从业人员 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按就业身份分组包括 1 职工 2 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 3 私营业主 4 个体户主 5 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 6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 7 农村从业人员 8 其他从业人员 包括军人 职工 FormalEmployees 在国有企业 国有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合资或合营的企业 事业单位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种人员 不包括乡镇企业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劳动者 也不包括城镇个体和私营企业工作的员工 9 国际劳工大会将失业者界定为在参照期内无工作 但目前能够工作并寻找工作的某一特定年龄以上的所有人员 存在争论的主要因素 年龄界限 寻找工作的准则 以及对临时解雇 对工作前景失去信心或首次寻找工作人员等情况的处理 关于如何处理丧失信心者 即这些人目前虽然没有寻找工作 但过去可能找过工作 并清楚地表示希望 现在 就有一份工作 多数国家不把他们算为失业 但有些国家将其纳入失业范围 涉及求职问题 求职者必须采取了一种或多种 积极的 求职方式 如向雇主提出申请 访问中介机构 被列为失业者 有些国家承认单纯的看广告和找广告为求职方式 另一些国家则认为 是对这些广告做了实际答复 4 国际关于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的争论 关于失业的界定 10 表一 劳动力供给表 图一 劳动力供给曲线 1 概念一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 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 家庭或个人 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二 劳动力供给 可以看出 劳动力供给数量的落脚点是劳动时间 如工时等 而如果劳动时间是既定的 年 则可以用劳动者的人数来表示 在市场经济中 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劳动者家庭或个人 在劳动力供给决策时 决策主体一般面临两种选择 其一为劳动参与决策 即是否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求工作 其二是劳动时间决策 即在个人可支配时间中 闲暇时间与劳动时间的选择 劳动力供给决策的上述两方面内容 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人的自然属性方面 人口规模 人口的自然结构如性别 年龄 民族 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经济方面 劳动者对工作的偏好以及对工资的刺激反应 经济周期波动社会制度 劳动制度 工资制度 S f a b c 劳动力供给可从三方面展开讨论 个别劳动力供给 家庭劳动力供给和社会劳动力供给 个别劳动力供给指劳动者个人一生中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总量 家庭劳动力供给指从家庭成立 结婚 到家庭解体 丧偶或离异 的过程中家庭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的总和 社会劳动力供给是全社会的人们在劳动力供给方面自由选择的结果 其供给状况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社会就业的基本格局 2 劳动力供给的假设 第一 劳动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 在进行劳动力供给决策时 充分权衡劳动力供给的利弊 追求效用最大化目标 第二 劳动力供给市场结构 一方面假设劳动者出售劳动力的市场是竞争性的 另一方面假设劳动力市场是非竞争性的 第三 假设提供给市场的劳动力是同质的 15 3 劳动力供给的类型概念二 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攻击的工资弹性 供给无弹性 即ES 0 如图二的A 供给有无限弹性 即ES 如图二的B 单位供给弹性 即ES 1 如图二的C 供给富有弹性 即ES 1 如图二的D 供给缺乏弹性 即ES 1 如图二的E 图二 劳动力供给曲线 16 概念三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 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图四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17 第二节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劳动和闲暇偏好和无差异曲线工资 收入和预算线均衡的工作时数的决定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个人与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18 劳动和闲暇 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 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 他们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的选择 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 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 19 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偏好 代表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的心理愿望强度 偏好从性质上说属于主观的东西 受到许多如个人种族 社会经济地位 职业以及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无差异曲线 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组合点的轨迹 20 无差异曲线 特点 具有负的斜率 凸向原点离开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具有更高的效用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不会相交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 无差异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 21 工资 收入和预算线 预算约束线的性质 其斜率为负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当工资率变化时 预算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当存在着非劳动收入时 预算线将沿着Y轴平行向上移动 工资率 工作时数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预算约束 它表明在既定的市场工资率条件下 单个消费者所能够提供的收入和工作时数的各种组合 22 均衡的工作时数的决定 劳动者关于工作时数的决策是由偏好 工资率和收入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为在均衡点X劳动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23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经济学上把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收入变化而导致的闲暇时间需求的变化 即在保持工资不变 W 的条件下 收入变动 Y 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 H 的比例 如果闲暇是正常品 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 H Y 0 收入效应 图中a点和b点分别表示不同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组合决策下的收入 时间均衡点 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 从a点到新的平衡点b点的过程中 闲暇时间增加而工作时间减少 这个过程就是收入效应作用的过程 替代效应 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闲暇的相对价格 工资率 当闲暇的价格上升时 人们对闲暇的需求应该下降 导致劳动者每周工作更多的工作时数 替代效应 H W 0注意 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 工资增加时 工作时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依赖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或大小 26 替代效应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力现实供给实质上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共同结果 在工资率较低时 人们愿提供更多的劳动 劳动力供给与工资率正相关 当工资率超过某一点后 随工资率的提高 收入效应作用开始增加 人们提供较少的劳动 而享受更多的闲暇 劳动力供给与工资率为负相关关系 W L 0 W0 S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政策意义在于 要诱导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劳动 经济政策应尽量减免收入效应 创造替代效应 而为了鼓励劳动者休息 减少劳动力供给从而创造就业机会 则应力图增加收入效应而减少替代效应 29 个人与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代表了工资率与个人供给市场的劳动时数之间的关系 劳动供给曲线很可能是一条既包含有正斜率部分又包含有负斜率部分的曲线 在低工资率下 劳动者希望额外增加收入的愿望很大以至于替代效应超过了收入效应 然而 当工资率超过某一数值以后 劳动者的收入足够高以至于他对更高工资率采取的反映是愿意购买更多的闲暇而减少工作时数 即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 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由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 劳动者可以自由进出劳动市场 市场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P36 30 第三节家庭劳动力供给理论 分析家庭的原因 劳动 闲暇模型存在不足不足之一 略去了家庭背景 即劳动供给决策常常是丈夫和妻子在家庭联合做出的 不足之二 实际上没有完全分析人们对时间资源使用上的分配决策 家庭生产的实质 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 唯一的区别是物品和时间通过家庭生产商品而间接提供效用 就业与非就业选择 就业 非就业选择 横轴表示收入 纵轴为可支配的时间 从原点向上计量为闲暇 从H点向原点计量为劳动时间 Ht为制度给定的劳动时间 Oya表示家庭已有的收入 闲暇 收入偏好的无差异曲线为Ui 且U1 U2 U3 直线ab ac ad与制度时间轴相交于b c和d点 与家庭收入yaa直线的夹角分别为工资率w1 w2和w3 显w1 w2 w3 收入效应 家庭劳动 劳动时间 教育和培训 如果家庭中已就业成员的劳动收入增加了 对家庭非就业成员的劳动参与有什么影响呢 收入效应 家庭中已就业成员的劳动收入为ya 家庭非就业成员如果就业的话 其工资率为w1 若此家庭的闲暇 收入偏好为U 制度劳动时间为Ht 此时家庭非就业成员处在就业 非就业无差异境界 w1为最低劳动供给价格 若就业成员的劳动收入由ya增加到yb 该家庭的闲暇 收入偏好为V 图中的b点与c点同在无差异曲线V上 直线bc与垂线的夹角仍为w1 非就业成员就业与不就业仍然是无差异的 所以w1仍是最低劳动供给价格 但是当就业成员的劳动收入增加以后 家庭的闲暇 收入偏好改变为R这样的形状 家庭非就业成员将会选择不就业 非劳动收入变化对家庭时间配置的影响 如果闲暇被假定是正常商品 家庭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将会导致负的收入效应 对于所有的或者部分家庭成员的工作时数下降 收入效应 家庭劳动 劳动时间 教育和培训 家务劳动对就业选择的影响 制度时间为Ht 且在没有照料幼儿等家务劳动的情况中 如右图所示 w1为最低劳动供给价格 然而 由于存在c小时家务劳动的制约 主妇在就业选择时 效用的得失就应与d点的组合进行比较 w1的工资率与c t即t 的时间轴的交点为e e点在无差异曲线U3上 U3的效用水平不仅远低于U1的效用水平 而且低于过d点的无差异曲线U2的效用水平 所以 家庭主妇不会选择就业 既然c小时家务劳动是给定的条件 那么可以看到U2穿过d f两点 此时的最低供给价格是w2 显然 这时的最低劳动供给价格比没有c小时制约的条件下要高 但是工资率并不具有主观随意性 即使是同样的工资率 妻子也无法选择就业 从存在既定的家务劳动时间的条件出发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产生负向影响 收入效应 家庭劳动 劳动时间 教育和培训 劳动时间长度与劳动参与 如果制度劳动时间缩短 劳动收入不变的话 那么 工资率实质上是提高的 对劳动参与存在着正向的影响作用 反之 其他条件不变 制度劳动时间延长 图中制度劳动时间由Ht1延长到Ht3 那么 Ha直线与新的劳动时间轴相交于e点 而过e点的无差异曲线U3在U1的左下方 效用水平降低 从而对劳动参与存在负向影响 收入效应 家庭劳动 劳动时间 教育和培训 教育 培训与劳动参与 无差异曲线分别为U和V 同样的制度劳动时间Ht 偏好不同的人 最低供给价格明显不同 闲暇 收入偏好为U的人 最低供给价格则为w2 偏好U与V的显著差异是闲暇的边际效用的不同 偏好V的边际效用大于U的边际效用 由于对人力资本投资有较高回报的预期 所以在工资率等于w1的情况下 这些人将不选择就业 因而 可以认为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 只限于教育 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较高回报的预期 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供给是负向影响 42 结论 家庭生产模型把时间视为一种生产性投入得到了两个结论 其一是时间的生产率随不同的人和它本身的变化而变化 其二是技术变化可能影响家庭生产过程 如家用电器改变了家庭的生产过程 这对理解20世纪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有意义 三 劳动参与的周期变动 概念一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是指劳动力参与率依年龄增长呈周期性变动的曲线 中国劳动力参与率统计 资料来源 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 第二册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编 中国统计出版社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特点 男性参与率生命周期曲线 女性参与率生命周期曲线 城市 乡村劳动力参与率生命周期 劳动力参与率的国际比较 15 19岁年龄组劳动力参与率国际比较 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国际比较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的国际比较 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趋势 首先 15 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劳动参与下降 其次 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呈上升趋势 再次 老年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最后 25 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保持高位水平 观察不到因经济周期循环产生的变动 也不存在显著的趋势性变化 概念二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 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 由于衰退 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 此时 为了保证家庭已有的收入水平 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 以期寻找工作 因此 二级劳动力的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 失业率上升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 在就业下降 失业上升时期 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 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 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 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作为失业者 因此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关系 失业率上升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52 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人们在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内 从事市场工作的生产率与从事家庭工作的生产率不同 因此人们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劳动市场供给的工作时数也不同 对 超过65岁以后人们很少从事市场工作 的分析 53 角度一 1 人们实际工资率的生命周期模式是一个典型的倒U形 实际工资率从生命周期的中期到后期迅速上升然后下降 因为在生命周期的中期市场工作报酬是最大的 而在生命周期的后期闲暇的机会成本最低 2 实际工资因为经济增长在长期是上升的 假定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那么增加一单位闲暇的最优时间是一个人市场工作年限结束的时候 因为那时的机会成本是最低的 54 角度二 1 由于一个人年轻 因此将时间资源用来投资教育的机会成本是最低的 2 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 其投资于教育的时间越早 则教育投资的收益就越大 55 第四节劳动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 劳动力供给与福利制度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56 劳动力供给与福利制度 举例 社会保险中的工伤保险补偿计划 P178 假定 受工伤之后 工人只要未工作就可以获得与受伤前相等的工资 如果工人找到工作 无论他工作多长时间都不再被认为是伤残 从而不能继续享受津贴图示 57 分析 AC段这个 钉子 造成了工作动机问题 原因有两点 第一 处于C点 不工作点 的人重新工作时 发现因为工作其收入大幅度下降 工作产生的工资报酬将会被津贴的减少而抵消 造成负 净工资 这一计划造成的替代效应显然妨碍人们工作 第二 工人在C点比在f点 受伤前的工资与闲暇的组合 境况更好 因为他处于无差异曲线U2而非U1上 这样 收益者不工作时的境况比工作时更好 产生了收入效应 阻碍收益人重返工作岗位 结论 略低于Ag的津贴既能保证最低的效用损失 又能促使受伤者在康复之后尽快返回工作岗位 58 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由于多数税收变化既影响边际税率也影响平均税率 因而会同时导致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如果税收增加 替代效应减少劳动供给 闲暇比较便宜些 收入效应将增加劳动供给 因为比以前相对更穷了 减税时的两个效应恰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完形填空-2023年中考英语一模试题分项汇编
- CN120204956A 一种不对称水凝胶改性膜的制备方法及在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应用
- 完成句子-2023-2024学年八年级英语上学期复习分类汇编
- 老年人姑息关怀课件
- 老年人培训知识课件
- 人工智能通识教程(微课版) 课件 06 智慧对话大语言模型-prompt入门
- 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复习讲义)-202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四川专用)原卷版
- CN120202900A 一种全自动沙漠植树设备
- 老师课件颜色搭配图
- CN120193434A 一种提高纸张耐久防水性能的造纸工艺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 景区拥挤踩踏知识培训课件
- Ⅲ类射线装置辐射工作人员培训考试题(附答案)
- 素描不锈钢茶壶画法课件
- 2025-2026学年济南版(2024)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企业出海战略研究
- 军队骨干岗位申请书
-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A级-附表四
- 《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课件-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 湖北省2025届高三(9月)起点考试 英语试卷(含答案)
- 政府会计制度应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