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認識易經的形式基本結構0314一八卦取象歌乾三連 坤六斷 震仰盂 艮覆碗 離中虛 坎中滿 兌上缺 巽下斷 二分宮卦象乾為天天風姤天山遯天地否天雷無妄天火同人天水訟天澤履震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風恆雷火豐雷天大壯雷山小過雷澤歸妹巽為風風天小畜風火家人風雷益風山漸風澤中孚風地觀風水渙艮為山山火賁山地剝山天大畜山澤損山雷頤山風蠱山水蒙坎為水水澤節水火既濟水地比水天需水山蹇水雷屯水風井離為火火山旅火風鼎火水未濟火天大有火澤睽火雷噬嗑火地晉兌為澤澤風大過澤雷隨澤天夬澤水困澤地萃澤火革澤山咸坤為地地水師地火明夷地風升地雷復地澤臨地天泰地山謙三、通行本卦序表1乾 坤 3屯 4蒙 5需 6訟 7師 8比 9小畜 10履 11泰 12否 13同人 14大有 15謙 16豫 17隨 18蠱 19臨 20觀 21噬嗑 22賁 23剝 24復 25無妄 26大畜 27頤 28大過 29坎 30離 31咸 32恆 33遯 34大壯 35晉 36明夷 37家人 38睽 39蹇 40解 41損 42益 43 夬 44 姤 45萃 46升 47困 48井 49革 50鼎 51震 52艮 53漸 54歸妹 55豐 56旅 57巽 58兌 59渙 60節 61中孚 62小過 63既濟 64未濟 三-1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卦序表1乾 2否 3遯 4履 5訟 6同人 7無妄 8姤 9艮 10大畜 11剝 12損 13蒙 14賁 15頤 16蠱 17坎 18需 19比 20蹇 21節 22既濟 23屯 24井 25震 26大壯 27豫 28小過 29歸妹 30解 31豐 32咸 33坤 34泰 35謙 36臨 37師 38明夷 39復 40升 41兌 42夬43萃 44咸 45困 46革 47隨 48大過 49離 50大有 51晉 52旅 53睽 54未濟 55噬嗑 56鼎 57巽 58小畜 59觀 60漸 61中孚 62渙 63家人 64益 四、易經的形式結構壹、易經甲基本說明1、八卦是三卦畫,由其兩兩相重構成的六十四卦則是六畫卦。2、因此,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可區分出上卦和下卦,上卦也稱外卦或悔,下卦也稱內卦或貞。3、上、下卦相同的共有八個,即由八經卦自我重疊形成者,它們仍叫原來的名字,如(下乾上乾)為乾卦,(下坎上坎)為坎卦等。4、其餘五十六卦的上下卦均不同,卦名則另起。如(下乾上坤)為泰卦,(下坤上乾)為否卦等。5、六十四卦的出現,標誌著周易一書結構的基本完成。乙、認識易經的形式周易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由卦名卦象(卦形+象徵)卦辭爻辭等四項構成。我們可以舉乾卦為例來說明,該卦全部內容如下: 乾,元亨,利貞。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用,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1、 文首由六個符號構成的 ,它是由兩個三畫的乾卦相重而形成的。從符號形狀辨認是稱作卦形;卦形符號一定指向二個乾相重的象徵,此意義下則是是乾卦卦象。(卦象卦形象徵意象)2、 卦象中的六畫即六爻,從下而上,分別叫做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3、 由於構成卦象的基本單位有和兩種,為了便於區分,大約從戰國時起,開始稱為九,為六。4、 全部由組成的乾卦六爻的名稱,從下而上依次便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和上九。丙、卦爻象的起源與結構1、周易的卦象有兩種,一為八卦,一為六十四卦,後者由前者演變而來。2、因此,討論卦象的起源,即是探討八卦的起源。3、在此問題上,古人說法不一。如繫辭傳提出伏羲氏觀象立卦說。認為伏羲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4、還有人認為,八卦卦象、在古代本是八種主要自然現象,天、地、風、雷、火、水、山、澤的文字符號,後來才演變為八卦。5、此外還有畫卦說。從卦象來看,八卦是由 和-兩畫依山重疊,分別組合而形成的。我們可以畫出這一過程:一重: 二重: 三重: 6、繫辭傳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描述的便是這一過程,其中兩儀指和,四象指、,八卦指、。7、依此說,探討八卦的起源,又可具體落實到探討和即奇偶二畫的起源上來。丁、六易經十四卦名卦序問題通行本易經就是指我們歷史上流行的易經版本。它的六十四卦排列順序是以乾卦為首,接著是坤卦,最後是未濟卦。其具體的排列如朱熹的周易本義中曾記載的卦名次序歌: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咸恆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現代學者在研究卦名問題時,拋開了卦象,重視卦爻辭,提出了新的看法。如高亨先生越過八卦,直接探討六十四卦卦名的來歷。他認為,古代人著書,一般都不給書中每一篇起名,篇名都是後人所追題。易經的卦名,也應該是如此。開始的時候,只有卦爻辭,各卦間只靠卦象區分,後來,才根據卦爻辭加上了卦名。據高亨先生統計,六十四卦中,只有坤、小畜、泰、大有、中孚五卦的卦名與卦爻辭無關。其餘五十九卦的卦名,都與卦爻辭有這樣那樣的關係。貳、易傳甲、關於易傳的形式:彖傳上下象傳(小象釋爻辭、大象釋彖辭)上下文言傳(只釋乾坤二卦)繫辭(通釋經傳)上下說卦 (說明八卦卦德和象徵及作卦理論)序卦(說明六十四卦排列的理由)雜卦(說明各卦性情)共十篇,所以,又稱為十翼,是易經由占卜之書變成哲學典籍的主要原因。乙易傳附例如下 (象卦)乾(卦名) 元、享、利、貞。(卦辭) 初 九 潛龍勿用 。九 二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 三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 四 或躍在淵,無咎。九 五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 九 亢龍有悔。用 九 見群龍無首,吉 。 (以上爻辭) 彖 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以上彖辭,又稱彖傳)象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以上大象傳)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以上小象傳)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 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 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 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釋卦辭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 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 , 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釋初九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 子曰 :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 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 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釋九二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 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脩業,主忠信,所以進德也。脩辭立其誠,所以居業 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 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 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釋九三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 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 無也。君子進德脩業,欲及時也。故無 咎。 釋九四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 也? 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 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 天者親上 , 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 也。釋九五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 而有悔也。釋上九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 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 下治也 。 整卦概述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 明。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 革。 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 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整卦概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 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 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 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 也。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釋彖傳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 弗用也。釋初九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 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 也。釋九二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 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釋九三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 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釋九四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 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釋九五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 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 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釋上九 以上文言傳,整體解釋一卦)序卦 (節選,下經,做形式說明)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 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 下 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 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物不可以 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 以終 遯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 之以晉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 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 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 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 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 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有夬夬者決也決必有遇故受之以 姤姤者遇也物遇而後 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 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 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 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 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 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 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 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 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故受 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 兌兌者說也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 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 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 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 濟 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說卦( 節選)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生蓍參天兩 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 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 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 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成 章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撓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 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 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 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 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 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 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 女 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 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之少女 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瘠 馬為駁馬為木果 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 # 為柄其 於地也為黑 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退為不果為臭其 於人也為寡髮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 震為雷為龍為玄黃為 為大塗為長子為決躁為蒼筤竹為萑葦其於馬 也為善鳴為 馵 足為作足為的顙其於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鮮 雜 卦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屯見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 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 也噬嗑食也賁色也兌見而巽伏 也隨故也蠱則飭也剝爛也復反 也晉晝也明夷誅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恆久也渙離也節止 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家人內 也否泰反其類也大壯則止遯則退也 大有# 也 同人親也革去故也 鼎取新也小過過也中孚信也 豐 多故也親寡旅也離上而坎下 也小畜寡也履不處也需不進也訟不 親也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漸 女歸待男行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歸 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夬決也 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繫 辭 上(節選,說明形式)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安全证书培训课件
- 企业安全知识培训讲稿课件
- 2025年乡村振兴应知应会考试题及答案
- 出纳安全培训建议课件
- 出租车员安全培训课件
- 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洞察及研究
- 2025贷款协议方案:中国工商银行借款合同
- 2025农产品订购服务合同
- 空间数据与地方认同-洞察及研究
- 2025专业体育教练劳动合同
- 2025年云南高考化学真题试卷完全解读(含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
- 2025-2026学年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
- 2025年官方兽医牧运通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广西中考英语试卷+答案解析
- 设备维修过程管理课件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规范
- 钢材冷弯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2024-2030版)
- 坝顶拆除方案(3篇)
- 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与规划方案指南
- 企业技术津贴管理办法
- 养老护理员全套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